机械泵驱动冷却回路在模拟航天温度边界下散热能力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90.69 KB
- 文档页数:4
航天机械泵驱动两相流冷却环路循环特性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航天器在太空中面临着极端的环境条件,需要进行高效、稳定的冷却来确保其正常运行。
机械泵驱动的两相流冷却环路在航天器冷却中应用广泛,其运行特性对于保障航天器运行安全和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探究机械泵驱动两相流冷却环路的循环特性,为航天器研发提供支持和指导,对于提高航天器技术水平和推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机械泵驱动两相流冷却环路的结构及其原理分析。
(2)机械泵驱动两相流冷却环路的基本物理模型建立。
(3)机械泵驱动两相流冷却环路循环特性的理论分析。
(4)机械泵驱动两相流冷却环路循环特性的实验研究。
2. 研究方法(1)理论分析:通过对两相流冷却环路的物理特性、流体力学原理、热物理过程等方面进行理论分析,建立机械泵驱动两相流冷却环路循环特性的理论模型。
(2)实验研究:在实验环境中搭建机械泵驱动两相流冷却环路,通过对实验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处理,验证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三、研究预期成果及意义1. 预期成果(1)建立机械泵驱动两相流冷却环路理论模型,并进行验证。
(2)探究机械泵驱动两相流冷却环路的循环特性。
(3)提出优化机械泵驱动两相流冷却环路的方案。
2. 意义(1)推进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提高技术水平。
(2)为航天器研发提供支持和指导,提高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3)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四、研究进度安排1. 学习和总结相关文献,研究机械泵驱动两相流冷却环路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基础。
2. 搭建实验平台,进行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3. 建立机械泵驱动两相流冷却环路的理论模型,并进行验证。
4. 探究机械泵驱动两相流冷却环路的循环特性。
5. 提出优化机械泵驱动两相流冷却环路的方案,并对成果进行总结和归纳。
五、研究的可行性分析现阶段随着我国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机械泵驱动两相流冷却环路的研究需求日益增加,本研究对于提升我国航天技术水平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015年11月 CIESC Journal ·4388·November 2015第66卷 第11期 化 工 学 报 V ol.66 No.11磁力泵驱动两相冷却环路的换热特性马跃征,马国远,张双(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北京 100124)摘要:为研究磁力泵驱动两相冷却环路的工作特性,特别是启动特性和换热性能随温差的变化规律,搭建了磁力泵驱动两相冷却环路的实验装置,并利用空气焓差法对其进行测试。
结果表明:磁力泵驱动两相冷却环路启动迅速,在600 s 内达到稳定状态,受蒸发器内液体过热的影响,启动过程中系统的压力和温度分布会产生微小波动;制冷量随温差的增大而增大,随制冷剂质量流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温差10℃时,系统最大制冷量为3.429 kW ,能效比(EER )为12.94;温差25℃时,制冷量最大为9.241 kW ,EER 为29.7。
关键词:磁力泵驱动;两相冷却;能效比;启动特性 DOI :10.11949/j.issn.0438-1157.20150551中图分类号:TU 831.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0438—1157(2015)11—4388—06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two-phase cooling loop drivenby magnetic pumpMA Yuezheng, MA Guoyuan, ZHANG Shuang(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and Energy Engineering ,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Beijing 100124, China )Abstract : An experimental setup of two-phase cooling loop driven by magnetic pump was built. The performance and start-up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phase cooling loop are evaluated by the air enthalpy difference metho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two-phase cooling loop driven by magnetic pump presents excellent performance for energy saving. Its start-up is quick and the system reaches a steady state after 600 s. The fluctuations of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in the system are caused by the superheat of the liquid refrigerant in the evaporator during the start-up. The cooling capacity of the system increases with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and increases rapidly with the mass flow rate and then decreases slowly. When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is 10℃, the maximum cooling capacity is 3.429 kW and the energy efficiency ratio is 12.94. When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is 25℃, they reach 9.241 kW and 29.7, respectively.Key words : magnetic pump-driven; two-phase cooling; energy efficiency ratio ; start-up characteristics引 言随着信息网络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中心和通信基站等设施的能耗急剧上升[1]。
1.概述 (3)1.1 仿真目的 (3)1.2 系统概述 (3)1.3 仿真要求 (3)2.冷却系统原理 (4)3.冷却系统模型 (6)3.1 Flowmaster建模过程 (6)3.1.1 建模的原则 (6)3.1.2 复杂系统的建模 (6)3.1.3 建模、分析过程 (6)3.2 理论基础 (10)3.2.1 流动阻力方程 (10)3.2.2 质量守恒方程 (10)3.2.3 压力损失方程 (10)3.2.4 换热方程 (11)3.2.5 整体求解 (11)3.3 建模过程 (12)3.3.1 发动机本体的建模 (13)3.3.2 温度控制阀的建模 (17)3.3.3 水泵的建模 (19)3.3.4 换热器的建模 (21)3.3.5 水箱的建模 (23)3.3.6 管道、弯头、三通等部件的建模 (25)3.3.7 阀门的建模 (27)3.3.8 过滤器的建模 (28)3.3.9 边界条件的处理 (28)3.4 主要参数 (29)4.分析结果 (31)4.1 压力分布 (31)4.2 流量分布 (33)4.3 温度分布 (35)4.4 与实验结果对比 (38)4.5 需进一步展开的工作 (39)5.结论 (40)附录一常用材料的发射率 (41)附录二元件参数 (42)1.发动机水套参数 (42)2.水泵参数 (43)3.换热器参数 (43)4.阀门(含温控阀)参数 (44)5.管道参数 (44)6.损失元件参数 (45)7.边界条件参数 (47)附录二仿真结果 (48)1.冷却系统压力分布 (48)2.冷却系统温度分布 (50)3.冷却系统流量分布 (51)1.概述1.1 仿真目的针对某发动机,采用Flowmaster软件进行冷却系统的仿真计算,得出系统热负荷情况,详细分析整个冷却系统中压力、流量及温度的分布情况,从而为冷却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1.2 系统概述某柴油机为中型船舶用推进动力发动机,直列6缸,功率约2500kW。
《机械辅助过冷CO2跨临界制冷循环的热力性能分析》篇一摘要:本文对机械辅助过冷CO2跨临界制冷循环进行了热力性能分析。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了循环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和性能指标,探讨了过冷技术对制冷循环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机械辅助过冷CO2跨临界制冷循环在热力性能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制冷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一、引言随着人们对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制冷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愈发受到重视。
CO2作为一种环保型制冷工质,其跨临界制冷循环技术因其高效、环保的特点而备受关注。
本文重点研究机械辅助过冷CO2跨临界制冷循环的热力性能,以期为制冷技术的进步提供理论支持。
二、机械辅助过冷CO2跨临界制冷循环原理机械辅助过冷CO2跨临界制冷循环是指通过机械装置辅助CO2工质在跨临界状态下进行制冷的过程。
该过程中,CO2工质在高压下完成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等过程,实现制冷效果。
机械辅助过冷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制冷循环的效率。
三、数学模型建立与分析为了深入分析机械辅助过冷CO2跨临界制冷循环的热力性能,我们建立了数学模型。
该模型考虑了循环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如压力、温度、焓值等,以及机械辅助过冷技术对循环的影响。
通过模拟计算,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机械辅助过冷技术能够显著提高CO2工质的冷却能力和热效率;2. 循环过程中的压力和温度变化对制冷效果具有重要影响;3. 适当调整循环参数,可以进一步提高制冷循环的效率。
四、过冷技术对制冷循环的影响过冷技术是指通过降低工质温度,使其在蒸发过程中吸收更多热量,从而提高制冷效果。
在机械辅助过冷CO2跨临界制冷循环中,过冷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工质的冷却能力和热效率。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蒸发过程中的吸热量:过冷技术使得CO2工质在蒸发过程中吸收更多热量,从而提高了制冷效果;2. 优化循环过程:过冷技术有助于平衡循环过程中的压力和温度变化,使循环更加稳定;3. 提高能效比:通过过冷技术的应用,机械辅助过冷CO2跨临界制冷循环的能效比得到了显著提高。
第 50 卷第 2 期2024 年 4 月Vol. 50 No. 2Apr. 2024航空发动机Aeroengine电动燃油泵驱动电机浸油冷却性能数值模拟阚银辉1,叶志锋1,周力2,周探洲2(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南京 210016; 2.中国航发贵州红林航空动力控制科技有限公司,贵阳 550009)摘要:为了研究电动燃油泵驱动电机浸油冷却性能,基于冷却流体及电机各部件3维模型,充分考虑各部件发热功率以及材料属性等物理量的影响,采用有限体积法对电机流-热耦合场进行模拟仿真,分析不同边界条件对电机流场和温度场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最大冷却燃油流量以及电机最高功率下,流道的压力损失和电机的最高温度均能满足电动燃油泵的运行要求;随着冷却流量增加或燃油粘度的增大,流道的压力损失增大,且在最大冷却流量下,燃油粘度每增大1 mm2/s,压力损失增大约2 kPa;电机功率和入口温度对电机各部件温度的影响较大,各部件温升与燃油进口温度近似呈线性关系,而环境温度对电机温度场影响较小。
研究结果为电动燃油泵电机浸油冷却流道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电动燃油泵;驱动电机;浸油冷却;流场;温度场;数值模拟;多电发动机中图分类号:V233.2+2文献标识码:A doi:10.13477/ki.aeroengine.2024.02.014Numerical Simulation of Oil Immersion Cooling Performance of Electric Fuel Pump Driving MotorKAN Yin-hui1, YE Zhi-feng1, ZHOU Li2, ZHOU Tan-zhou2(1. College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Nanjing 210016, China;2. AECC Guizhou Honglin Aviation Power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Guizhou 550009, 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oil immersion cooling performance of an electric fuel pump driving motor, based on the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cooling fluid and various motor components, and by fully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physical quantities such as heat⁃ing power and material properties of each component, the finite volume method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fluid-thermal coupling field of the electric fuel pump motor, and the influences of different boundary conditions on the motor flow field and temperature field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ssure loss of the flow channel and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of the motor can meet the operational require⁃ments of the electric fuel pump under the maximum cooling fuel flow rate and the motor's maximum power. With the increase of cooling flow rate or fuel viscosity, the pressure loss of the flow channel increases, and at the maximum cooling flow, the pressure loss increases by about 2 kPa for every 1 mm2/s increase in fuel viscosity. The motor power and inlet temperature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temperature of each motor components, and the temperature rises of motor components are approximately in linear relations with the fuel inlet temperature, while the ambient temperature has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temperature field of the motor. The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oil immersion cooling flow channel of electric fuel pump motors.Key words:electric fuel pump; driving motor; oil immersion cooling; flow field; temperature field; numerical simulation; more electric engine0 引言电动燃油泵是多电发动机的关键技术之一[1],其发展方向是高功率、小型化、轻量化,因此对驱动电机的能量密度要求越来越高[2]。
流体力学在机械设计中的冷却与散热问题研究在机械设计中,冷却与散热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随着机械设备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机械系统的热量积聚和热量的散失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而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学科,其原理和技术在机械设计中被广泛运用于冷却与散热的解决方案。
一、冷却与散热问题的背景与挑战随着机械设备的不断发展,其功率和尺寸越来越大,热量产生也越来越多。
同时,机械设备的工作环境也越来越严苛,对其热量散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就给冷却与散热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挑战。
二、流体力学在冷却与散热问题中的应用在机械设计中,流体力学被广泛应用于冷却与散热问题的解决。
具体而言,流体力学可以通过模拟和分析流体的流动情况,预测和优化机械设备的冷却效果和散热性能。
1. 流体流动的模拟与分析流体力学可以通过计算流体的流动速度、压力分布和温度分布等参数,模拟和预测流体在机械设备中的流动情况。
通过这些模拟和分析,可以确定流体在设备内的流动路径,找出可能的瓶颈和流动阻力,并提出改进和优化方案。
2. 热传导与传热分析流体力学还可以通过热传导和传热分析,评估机械设备的热传导性能和传热效果。
可以通过分析材料的导热性能、热界面的传热情况等参数,预测和评估热量在机械设备内的传递和散失情况。
3. 空气动力学与风冷系统设计在一些大型机械设备中,采用风冷系统是一种常见的冷却与散热解决方案。
流体力学可以通过模拟和分析风的流动情况,优化风冷系统的设计。
通过确定风速、风向等参数,可以提高风冷系统的冷却效果,实现热量的快速散失。
三、流体力学在冷却与散热问题中的案例分析以下是几个流体力学在机械设计中冷却与散热问题的经典案例。
1. 汽车引擎的冷却系统设计汽车引擎是一个高温高压的工作环境,对冷却系统的设计要求较高。
通过流体力学的模拟与分析,可以确定冷却液的流动路径和散热器的设计参数,以提高汽车引擎的冷却效果。
2. 电子设备的散热设计在电子设备中,热量的散失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低温泵在航天器冷却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摘要:航天器的冷却系统对于保持机载设备的正常工作温度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低温泵作为一种常用的冷却设备,在航天器冷却系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低温泵在航天器冷却系统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探讨其在提高航天器性能和可靠性方面的潜力。
1. 引言航天器的冷却系统是维持机载设备正常工作的关键。
随着航天器的发展和进步,对冷却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低温泵在航天器冷却系统中应用广泛,其在降低温度、提高效率和增加可靠性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对低温泵在航天器冷却系统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航天器冷却系统的改进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2. 低温泵的工作原理低温泵是一种能够将工质从低温区输送到高温区的设备。
它利用机械能将低温工质带入泵腔,在泵腔内部产生低压,并通过转子的高速旋转将工质压缩和输送到高温区。
低温泵工作时需要考虑到温度变化对其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节和优化。
3. 低温泵的优势(1)高效率:低温泵具有较高的输送效率,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大量的低温工质输送到高温区,提高冷却系统的工作效率。
(2)低能耗:由于低温泵利用机械能带动工质运输,其能耗较低,节省能源。
(3)可靠性高:低温泵采用高质量的材料和先进的制造工艺,具有稳定的性能和长寿命。
4. 低温泵在航天器冷却系统中的应用(1)温度控制:航天器冷却系统需要对机载设备的温度进行精确控制,以确保其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工作。
低温泵通过输送低温工质,能够有效地降低机载设备的温度,防止过热和损坏。
(2)热管理:航天器在进入大气层时会受到极高的温度冲击,需要进行热管理以保证航天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低温泵可以在航天器进入大气层前将冷却剂输送到相应的位置,实现热管理的目的。
(3)散热系统:航天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需要通过散热系统将热量有效地排出。
低温泵在散热系统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能够加速热量传输和散发,提高冷却效果。
工程机械电液驱动冷却系统特性摘要:为提升大型机械的运行效率,保证其运行的安全性,本文提出了一种电液驱动的独立制冷系统,并利用一维及三维模拟的方法,得出了这种新型的结构的运行改变的规律。
同时,还对这种新型的独立制冷系统做了一个原型的实验,模拟的结果显示,这种新型的电液驱动制冷系统在整个运行过程中都表现出了良好的制冷效率及节能性能,而且,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其能耗的优点也会更加显著。
在该新的结构中,流动更加均衡,证明了该结构的正确性。
台架试验结果显示,使用单独的制冷装置,可有效地改善其散热器的散热器性能,使其达到了91℃左右的最佳运行状态,达到了使用要求。
在2000转/分的工况下,全系统运行效率可达60%。
关键字:工程机械;电动液压;制冷;综合模拟;作业效能1前言工作部位的温度波动对工程机械的输出特性有很大的影响,提高系统的散热效率和降低能耗是其研发的核心技术。
当前,重载车辆中广泛使用的散热器均为硅油离合器,其在低温下可以降低功耗,但在高温下难以满足其散热要求,为此,研发一种全新的散热器散热器就成了其关键。
当前,制冷技术的发展多侧重于制冷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而缺乏对制冷技术体系的创新性。
本项目采用电流体传动方式,通过对风机整体运行状态下的空气流量、速度、能量消耗等进行仿真,对风机整体运行状态下的散热效果、工作效能进行实验研究,为风机整体运行状态下的节能降噪提供理论指导,并为风机整体运行状态的优化提供理论基础。
2电气液压传动式制冷装置构造和工作原理:一种用于建筑设备的单片式制冷装置的构造,见图1。
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温度变化的水力传动变速装置,使风机与引擎之间达到了非耦合的状态。
1.油箱2.发动机3.变量泵4.变量活塞5.电液比例控制阀6.安全阀7.齿轮马达8.滤油器9.冷却风扇10.散热器11.温度传感器12.控制单元图1新冷却系统3仿真结果分析3.1工作性能分析在行驶状态和工作状态下,分别与机械工作时发动机输出的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点相对应,通过模拟,得出了风机转速与环境温度的变化关系曲线,见图2(a)。
机械冷却系统的传热特性与优化研究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机械冷却系统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能源消耗的不断增加,机械冷却系统的能效和传热性能就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机械冷却系统的传热特性出发,探讨其优化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一、机械冷却系统的传热特性机械冷却系统主要通过传热来实现对工作介质的冷却。
传热特性是评价机械冷却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机械冷却系统通常包括传感器、换热器、泵等组件。
其传热特性主要包括传热效率、传热速率和传热均匀性。
传热效率指的是系统从热源吸收的热量与传递给工作介质的热量之比。
传热速率则指的是单位时间内传递给工作介质的热量。
而传热均匀性则关注的是工作介质在传热过程中的温度分布是否均匀。
二、机械冷却系统传热特性优化的意义机械冷却系统的传热特性优化对提高系统效率和减少能源消耗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优化传热特性可以提高系统的传热效率,减少对冷却介质的需求,从而降低能源消耗。
另一方面,优化传热特性还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三、机械冷却系统传热特性优化的方法为了优化机械冷却系统的传热特性,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改进。
首先,可以采用新型材料和结构设计来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例如,使用具有良好传热性能和热导率的材料制造换热片,采用新型流体动力学设计来改善流体传输特性。
其次,可以通过优化系统的工艺参数来提高传热速率和均匀性。
例如,调整泵的流量和压力,改变冷却介质的流动方式和速度,以提高传热效果。
此外,还可以通过控制系统的运行状态和循环方式来优化传热特性。
例如,根据工作介质的特性调整系统的温度和湿度,选择合适的循环方式来增强传热效果。
四、机械冷却系统传热特性优化的挑战然而,要实现机械冷却系统传热特性的优化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传热特性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材料特性、流体动力学、换热器结构等。
如何综合考虑这些影响因素,并找到最优的优化方案是一个复杂而困难的问题。
泵驱两相回路中的小通道蒸发器传热特性试验研究作者:赵陶程郑毅王贺张程宾来源:《航空科学技术》2022年第08期摘要:基于高速攝像装置研究了泵驱两相回路矩形截面平行小通道蒸发器沸腾传热特性,重点关注了工质流量的影响机理。
分析讨论了不同热负荷和不同流量工况下的温度、压力动态响应曲线和流型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小通道蒸发器内流动沸腾传热过程随工质流量由高到低依序经历全域稳定传热阶段、局部传热弱化阶段、全域传热恶化阶段,相应阶段的通道内工质压力变化具有稳定脉动、小幅脉动、大幅脉动的特征。
可视化分析发现反环状流是出现局部传热弱化的标志。
随着质量流量的减少,反环状流的发生起始点从下游逐渐向上游移动。
研究工作揭示了小通道蒸发器沸腾传热的热动力学特性,对小通道蒸发器在机载电子散热设备上的应用奠定一定基础。
关键词:小通道;流动沸腾;机载电子设备;传热;流型中图分类号:V443文献标识码:ADOI:10.19452/j.issn1007-5453.2022.08.012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设备朝着集成化、微型化的方向发展。
在航空领域,越来越先进的机载雷达,使航电系统大幅提高了航空器的性能,但电子设备的热负荷也随之增加[1-2]。
随着机载电子、电气设备功耗的持续增长,可靠高效的冷却技术是保障航空器安全飞行的重要保证。
因此,在航空设备换热系统中,迫切需要大功率下的新型换热系统实现高效散热[3-4]。
小通道换热器具有结构紧凑、传热效率高的独特优势,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冷却方案[5]。
在电子器件散热应用中,临界热流密度(CHF)是小通道内流体流动沸腾传热特性的一项关键参数[6-7]。
在达到临界热流时,小通道内发生复杂的沸腾传热传质现象,伴随两相流动、界面蒸发、气泡核化、流型演化、温度脉动、气液耦合等过程[8]。
如果能对临界热流的出现提前预警,将能有效保障小通道蒸发器高效工作及机载电子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因此,研究临界热流发生前小通道内流动沸腾传热行为及流型具有重大意义,对于保证机载电子器件的高效率散热及航空飞行器的安全可靠运行是至关重要的[9]。
机械泵两相氨高效冷却系统传热机理的研究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对于高效的散热系统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其中,机械泵两相氨高效冷却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散热技术,备受关注。
本文将围绕这一系统的传热机理展开探讨。
一、机械泵两相氨高效冷却系统简介机械泵两相氨高效冷却系统是一种采用氨作为工质,通过机械泵将工质分为气相和液相,利用气液两相间的传热来实现高效散热的系统。
其中,机械泵起到了将气液两相分离的作用,使得气相可以在散热器中进行换热,而液相则通过管道回流,重新被机械泵抽出气液两相。
二、机械泵两相氨高效冷却系统的传热机理机械泵两相氨高效冷却系统的传热机理是通过气液两相之间的相变来实现的。
具体来说,当氨气相经过散热器时,由于散热器内部温度低于氨气相的饱和温度,因此氨气相会发生冷凝,变成氨液相。
这个过程中,氨气相释放出大量的潜热,从而实现了散热的效果。
当氨液相被机械泵抽出时,液相会受到机械泵的压缩作用,从而使得液相的温度升高,进而变成氨气相。
这个过程中,氨液相吸收了大量的潜热,从而使得散热器内部的温度得以降低,以便继续进行散热操作。
三、机械泵两相氨高效冷却系统的优点机械泵两相氨高效冷却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 散热效率高:由于气液两相之间的相变过程释放出大量的潜热,因此能够实现高效的散热效果。
2. 散热稳定:由于机械泵可以实现气液两相之间的分离,因此能够保证气液两相在散热过程中的稳定性。
3. 节能环保:相对于传统的空气散热方式,机械泵两相氨高效冷却系统可以实现更高效的散热效果,从而能够节省能源,并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更小。
四、机械泵两相氨高效冷却系统的应用机械泵两相氨高效冷却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的散热领域。
例如,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都可以采用这种散热系统。
此外,由于其高效节能的特点,机械泵两相氨高效冷却系统还可以应用于大型工业设备的散热领域。
五、结论机械泵两相氨高效冷却系统通过气液两相之间的相变实现了高效的散热效果,具有散热效率高、散热稳定、节能环保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的散热领域。
摘要两相流冷却技术实验研究ABSTRACT目录目录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目录 (III)第一章绪论 (1)1.1电子设备热设计的重要性 (1)1.2电子设备热设计的必要性 (1)1.3电子设备热设计的方法 (3)1.3.1自然冷却 (3)1.3.2高效风冷技术 (3)1.3.3高效液冷技术 (4)1.3.4热管及其衍生物 (5)1.3.5制冷冷却 (7)1.3.6机械泵驱动的冷却系统 (7)1.4机械泵驱动的冷却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8)1.5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章节安排 (10)第二章MPCL系统实验平台研究 (11)2.1实验平台总体方案 (11)2.2MPCL系统主回路的设计 (12)2.2.1机械泵的组成和运行控制 (12)2.2.2蒸发器和冷凝器的设计 (13)2.2.3工质的选择 (14)2.2.4管路的设计 (15)2.3热模拟模块 (16)2.3.1热模拟思路 (16)2.3.2加热电路设计 (17)2.4温度采集系统 (18)2.4.1总体方案 (18)2.4.2热电偶布置 (19)2.5抽真空模块 (20)2.5.1系统清洗 (20)2.5.2系统检漏 (20)2.5.3系统抽真空 (20)2.6系统充灌液模块 (21)2.6.1系统体积的计算 (21)2.6.2充灌量范围的确定 (21)2.6.3充灌方法 (21)2.7实验基本步骤 (22)2.8本章小结 (22)第三章MPCL系统的初步实验数据和分析 (24)3.1充液后工质的分布 (24)3.2不同充灌率下的启动 (24)3.3稳定运行特性分析 (27)3.4本章小结 (29)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1加热方式的优化 (30)4.1.1薄膜加热片热源的制作 (30)4.1.2系统的启动 (31)4.1.3系统的运行性能 (33)4.2机械泵的驱动能力提高 (35)4.2.1系统的启动 (35)4.2.2系统的运行 (36)4.3系统的热阻和均温性分析 (42)4.3.1热阻的计算 (42)4.3.2均温性分析 (44)4.4冷凝器对系统的影响 (45)4.5本章小结 (46)第五章总结和展望 (47)5.1工作总结 (47)5.2工作展望 (47)致谢 (48)参考文献 (49)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1.1电子设备热设计的重要性现代生活中电子设备无处不在,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