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1
- 格式:ppt
- 大小:965.50 KB
- 文档页数:43
陆游《书愤五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陆游《书愤五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具有很高成就。
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陆游《书愤五首·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早岁:早年,年轻时。
那:即“哪”。
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
“中原”句: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
中原北望,“北望中原”的倒文。
气,气概。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楼船”句:此时作者三十七岁,在镇江府任通判。
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张浚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诸路军马,亲率水兵乘楼船往来于建康、镇江之间。
但不久兵败符离,收复故土的愿望化为泡影。
楼船,指采石之战中宋军使用的车船,又名明轮船、车轮柯。
车船内部安装有以踩踏驱动的机械连接船外的明轮,依靠一组人的脚力踩踏前行。
车船在宋代盛极一时。
因这种战船高大有楼,故把它称之为楼船。
瓜洲:在今江苏邢江南长江边,与镇江隔江相对,是当时的江防要地。
“铁马”句:孝宗乾道八年(1172),王炎以枢密使出任四川宣抚使,谋划恢复中原之事。
陆游人其军幕,并任干办公事兼检法官赴南郑(今陕西汉中)。
其间,他曾亲临大散关前线,研究抗敌策略。
但不久王炎调回京城。
收复故土的愿望又一次落空。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当时宋金的西部边界。
“塞上”句:意为作者徒然地自许为是“塞上长城”。
塞上长城,比喻能守边的将领。
《书愤》原文、译文及赏析—高考必读原文:书愤陆游〔宋代〕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译文: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如此艰难,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自己当年曾以守城大将檀道济来自我期许,到如今鬓发已渐渐变白,盼恢复都城已成空谈。
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注释:书愤:书写自己的愤恨之情。
书:写。
早岁:早年,年轻时。
那:即“哪”。
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
“中原”句: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
中原北望,“北望中原”的倒文。
气,气概。
楼船,指采石之战中宋军使用的车船,又名明轮船、车轮柯。
车船内部安装有以踩踏驱动的机械连接船外的明轮,依靠一组人的脚力踩踏前行。
车船在宋代盛极一时。
因这种战船高大有楼,故把它称之为楼船。
瓜洲:在今江苏邗江南长江边,与镇江隔江相对,是当时的江防要地。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当时宋金的西部边界。
塞上长城,比喻能守边的将领。
《南史·檀道济传》载,宋文帝要杀大将檀道济,檀临刑前怒叱道:“乃坏汝万里长城!”衰鬓:年老而疏白的头发。
斑:指黑发中夹杂了白发。
出师一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三月,诸葛亮出兵伐魏前曾写了一篇《出师表》,表达了自己“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坚强决心。
名世:名传后世。
堪:能够。
伯仲:原指兄弟间的次第。
这里比喻人物不相上下,难分优劣高低。
赏析: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
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
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
书愤·其一陆游诗意赏析书愤五首·其一陆游诗意赏析导语:书愤这首诗是陆游万年的作品,表现了它的豪情壮志和爱国之情,以及壮志未酬的悲愤,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文学网网小编为您整理的书愤的诗意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书愤五首·其一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译文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艰难,北望被金人侵占的中原气概有如高山。
赞赏刘锜等曾乘着高大的战舰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州渡口,吴璘等也曾骑着披甲的战马在秋风中大败金兵于大散关。
我白白地自认为是边防上的长城,对镜照看衰老的头发早已花白。
《出师表》这篇文章真是举世闻名,千载以来谁能与诸葛亮相比!注释①书愤:抒发义愤。
书:写。
②早岁:早年,年轻时。
③气如山:指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有如山岳。
④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是追述25年前的两次抗金胜仗。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冬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下,企图从瓜州渡江南下攻建康(今南京),被宋军击退。
第二年,宋将吴璘从西北前线出击,收复了大散关。
楼船,高大的战船。
瓜州,在今江苏邗江南大运河入长江处,为江防要地。
铁马,配有铁甲的战马。
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军事重地。
[1]⑤塞上长城:南朝宋时名将檀道济。
“塞上长城”是用南朝宋文帝冤杀大将檀道济,檀在死前怒斥“乃坏汝万里长城”的典故。
这里作者用作自比,现比喻收边御敌的将领。
⑥出师一表:指诸葛亮在蜀汉建兴五年(227)三月出兵伐魏前所作《出师表》。
⑦衰(shuāi)鬓:苍老的鬓发。
⑧空自许:白白地自许⑨堪:能够。
⑩伯仲间:意为可以相提并论。
伯仲,原是兄弟长幼的次序,引申为衡量人物差等之意。
11.楼船:战舰。
12.名世:名传后世艺术特色诗的开头写的是年青时的认识和志向。
“哪知世事艰”,即不知道世事的艰难。
事实上要恢复中原,就会受到投降派的阻饶、破坏。
【导语】因为⾼⼆开始努⼒,所以前⾯的知识肯定有⼀定的⽋缺,这就要求⾃⼰要制定⼀定的计划,更要⽐别⼈付出更多的努⼒,相信付出的汗⽔不会⽩⽩流淌的,收获总是⾃⼰的。
⾼⼆频道为你整理了《⾼⼆古诗⽂书愤原⽂及翻译》,助你⾦榜题名!1.《书愤》宋朝.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如⼭。
楼船夜雪⽠洲渡,铁马秋风⼤散关。
塞上长城空⾃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2.《书愤》译⽂ 年轻时哪⾥知道世事如此艰难,北望中原,收复故⼟的豪迈⽓概坚定如⼭。
记得在⽠州渡痛击⾦兵,雪夜⾥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散关捷报频传。
⾃⼰当年曾以万⾥长城来⾃我期许,到如今鬓发已渐渐变⽩,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3.《书愤》注释 书愤:书写⾃⼰的愤恨之情。
书:写。
早岁:早年,年轻时。
那:即“哪”。
世事艰:指抗⾦⼤业屡遭破坏。
“中原”句:北望中原,收复故⼟的豪迈⽓概坚定如⼭。
中原北望,“北望中原”的倒⽂。
⽓,⽓概。
楼船,指采⽯之战中宋军使⽤的车船,⼜名明轮船、车轮柯。
车船内部安装有以踩踏驱动的机械连接船外的明轮,依靠⼀组⼈的脚⼒踩踏前⾏。
车船在宋代盛极⼀时。
因这种战船⾼⼤有楼,故把它称之为楼船。
⽠洲:在今江苏邢江南长江边,与镇江隔江相对,是当时的江防要地。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当时宋⾦的西部边界。
塞上长城,⽐喻能守边的将领。
《南史·檀道济传》载,宋⽂帝要杀⼤将檀道济,檀临刑前怒叱道:“乃坏汝万⾥长城!” 衰鬓:年⽼⽽疏⽩的头发。
斑:指⿊发中夹杂了⽩发。
出师⼀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三⽉,诸葛亮出兵伐魏前曾写了⼀篇《出师表》,表达了⾃⼰“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坚强决⼼。
名世:名传后世。
堪:能够。
伯仲:原指兄弟间的次第。
这⾥⽐喻⼈物不相上下,难分优劣⾼低。
高中必背古诗词之《书愤五首·其一》《书愤五首·其一》公元1186年(宋孝宗淳熙十三年)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
陆游时年六十有一,这已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
想到山河破碎,国家动荡,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书愤五首·其一宋代: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译文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
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赏析本诗系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
陆游时年六十有一,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
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
又妙在对仗工整,顿挫铿锵,且一气贯注,组接无痕,以其雄放豪迈的气势成为千古传诵的名联。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当英雄无用武之地时,他会回到铁马金戈的记忆里去的。
想当年,诗人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有如山涌,何等气魄!诗人何曾想过杀敌报国之路竟会如此艰难?以为我本无私,倾力报国,那么国必成全于我,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坏以至于屡遭罢黜?诗人开篇一自问,问出多少郁愤?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
陆游的爱国诗词《书愤》原文及注释导读:本文陆游的爱国诗词《书愤》原文及注释,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书愤》镜里流年两鬓残,寸心自许尚如丹。
衰迟罢试戎衣窄,悲愤犹争宝剑寒。
远戍十年临的博,壮图万里战皋兰。
关河自古无穷事,谁料如今袖手看。
词句注释⑴书愤:书写自己的愤恨之情。
书,写。
⑵早岁:早年,年轻时。
那:即“哪”。
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
⑶“中原”句: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
中原北望,“北望中原”的倒文。
气,气概。
⑷“楼船”句:此时作者三十七岁,在镇江府任通判。
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张浚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诸路军马,亲率水兵乘楼船往来于建康、镇江之间。
但不久兵败符离,收复故土的愿望化为泡影。
楼船,指采石之战中宋军使用的车船,又名明轮船、车轮柯。
车船内部安装有以踩踏驱动的机械连接船外的明轮,依靠一组人的脚力踩踏前行。
车船在宋代盛极一时。
因这种战船高大有楼,故把它称之为楼船。
瓜洲:在今江苏邢江南长江边,与镇江隔江相对,是当时的江防要地。
⑸“铁马”句:孝宗乾道八年(1172),王炎以枢密使出任四川宣抚使,谋划恢复中原之事。
陆游入其军幕,并任干办公事兼检法官赴南郑(今陕西汉中)。
其间,他曾亲临大散关前线,研究抗敌策略。
但不久王炎调回京城。
收复故土的愿望又一次落空。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当时宋金的西部边界。
⑹“塞上”句:意为作者徒然地自许为是“塞上长城”。
塞上长城,比喻能守边的将领。
《南史·檀道济传》载,宋文帝要杀大将檀道济,檀临刑前怒叱道:“乃坏汝万里长城!”⑺衰鬓:年老而疏白的头发。
斑:指黑发中夹杂了白发。
⑻出师一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三月,诸葛亮出兵伐魏前曾写了一篇《出师表》,表达了自己“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坚强决心。
名世:名传后世。
⑼堪:能够。
伯仲:原指兄弟间的次第。
这里比喻人物不相上下,难分优劣高低。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原文: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译文:
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艰难,北望被金人侵占的中原气概有如高山。
赞赏刘锜等曾乘着高大的战舰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州渡口,吴璘等也曾骑着披甲的战马在秋风中大败金兵于大散关。
我白白地自认为是边防上的长城,对镜照看衰老的头发早已花白。
《出师表》这篇文章真是举世闻名,千载以来谁能与诸葛亮差不多?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人教统编版《书愤》精品版课件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统编版《书愤》精品版,内容包括教材第二单元“文言文阅读”中的《书愤》一篇。
具体涉及《书愤》的全文阅读、词语解析、句式分析、主题探讨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朗读《书愤》,理解文章的字面意义,把握作者的情感。
2. 学会分析文言文的词语、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通过对《书愤》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传统美德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词语解析、句式分析、主题探讨。
难点:对作者情感的理解,以及对文言文句式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与愤懑、奋发相关的实际情景,引发学生对本节课主题的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齐读《书愤》,体会文章的节奏和韵律,感受作者的情感。
3. 词语解析:对文章中的生僻字、词进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全文。
4. 句式分析: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句子,进行句式分析,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5.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6.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与文章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战演练。
六、板书设计1. 《书愤》2. 词语解析:列表展示文章中的生僻字、词及其解释。
3. 句式分析:列举具有代表性的句子,进行句式分析。
4. 主题探讨:概括文章的主旨和作者情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篇阅读理解题。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陆游的生平事迹,进一步理解《书愤》的背景和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陆游的作品,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培养文学素养。
同时,关注历史文化、传统美德等方面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对词语解析、句式分析、主题探讨的要求。
2. 教学过程中的词语解析、句式分析、例题讲解和主题探讨。
书愤原文及翻译范文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
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四川制置使范成大相知。
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
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具有很高成就。
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词与散文成就亦高,宋人刘克庄谓其词“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
有手定《剑南诗稿》85卷,收诗9000余首。
又有《渭南文集》50卷、《老学庵笔记》10卷及《南唐书》等。
书法遒劲奔放,存世墨迹有《苦寒帖》等。
书愤作品简介:《书愤》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
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
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
尾联以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意境开阔,感情沉郁,气韵浑厚。
书愤二首其一鉴赏书愤二首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的两首诗歌,分别为《书愤二首其一》和《书愤二首其二》。
这两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愤慨之情。
本文将以《书愤二首其一》为标题进行鉴赏。
《书愤二首其一》全诗共五十字,由五个平仄对立的四言句式构成,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政治腐败和人民苦难的悲愤之情。
首句“地狱无门,苦难深重”一语道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
这里的“地狱无门”形象地描绘出人们身陷困境、无处可逃的景象,强调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痛苦。
次句“门在何处,望穿秋水”以寓言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于当时政府腐败和社会体制的不满。
这里的“望穿秋水”形容了无法找到出路的困境,意味着人们的希望被无情地打破。
第三句“人心何在,神明知否”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人们冷漠无情的行为和对神明的疑问。
这里的“人心何在”强调了人们的冷酷和无情,而“神明知否”则对神明的存在和作为守护者的角色提出了质疑。
第四句“独夜无眠,忧伤入骨”通过描写作者独自一人夜晚难以入眠的情景,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深忧伤。
这里的“忧伤入骨”形容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末句“忍受伤害,何时是个头”通过揭示人们忍受伤害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盼,再次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愤慨。
这里的“何时是个头”意味着人们对痛苦的忍耐已经达到了极限。
通过对《书愤二首其一》的鉴赏,我们可以看到杨慎对当时社会的弊病和人民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并通过诗歌表达出了他的不满和愤慨之情。
这种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精神,使杨慎的作品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
杨慎的《书愤二首其一》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对社会现实的呐喊和批判。
这种对社会的关注和批判精神,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对我们现在仍然具有启示和警醒作用。
通过了解和鉴赏这样的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社会的弊病和人民的苦难,从而为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