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适用的逻辑推理
- 格式:pdf
- 大小:154.31 KB
- 文档页数:3
法律适用中逻辑三段论之认识-精品资料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摘要逻辑三段论作为大陆法系法律适用过程中最重要的演绎推理方式,其关键是确定大前提和小前提,而尤以认定特定的案件事实作为小前提为其核心内容。
本文探讨如何确定大前提和小前提,并指出逻辑三段论在法律适用过程中的运用存在的局限性,进而帮助法律人在法律适用中正确的运用逻辑三段论。
关键词法律适用三段论推理方式作者简介:周佼,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D90A1009-0592(2013)03-003-02法律适用过程中常用的法律推理方式,依其思维结构可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而这三种推理方式中尤以演绎推理为大陆法系国家最常用之法律适用的推理方式。
演绎推理的逻辑思维模式即为著名的逻辑三段论。
一、法律适用的逻辑三段论之内涵三段论的系统理论由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首先提出。
它是由两个含有一个共同项的性质判断作前提得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为结论的演绎推理。
在大多数一般的简单案件裁决中,法律适用过程其实是逻辑三段论的推理论证、得出一定法律效果的过程。
逻辑三段论概括起来,即:法律规范(T)为大前提;特定的案件事实(S)为小前提;以一定法律效果的发生为其结论(R)。
其逻辑结构可以简单的表示为:T→R(具备T的要件时,即适用R的法律效果)S=T(特定的案件事实该当于T的要件)S→R(关于认为特定案件事实,适用R的法律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法律规范(T)一般有众多要件特征组成,因此特定的案件事实(S),必须符合该法律规范(T)所有的要件特征,才能发生该法律规范所定的法律效果。
而这一思维模式也被称为确定法律效果的三段论法。
依据上述过程不难判断,一般的法律适用的过程最主要的步骤是确定作为大前提的法律规范和认定作为小前提的具体特定的案件事实。
一旦确定了应当适用的法律规范,并认定了具体特定的案件事实,只需运用涵摄的方法即可获得一定的法律效果。
浅谈法律推理中的几种逻辑方法摘要:法律推理经常运用法律逻辑,法律逻辑是一种应用逻辑,是法律领域中思维的重要工具,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对法学方法论的目的而言,真正有意义的主要是四种逻辑方法:演绎、归纳、设证及类推。
此四种推论作为主要的逻辑工具作用于法律规范具体化与案件事实抽象化的同步过程中,共同服务于法律推理大、小前提的建构。
关键词,逻辑形式推理演绎、归纳、类推、实质推理盐酸案一、形式推理?形式推理一般有三种形式: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推推理。
1、演绎推理所谓演绎推理,就是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推导即“演绎”,得出具体陈述或个别结论的过程。
演绎推理在法律发现中的直接适用范围是比较狭窄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必须先行借助其他逻辑方法对案件事实与相关规范进行加工处理后方可运用演绎法得出最后结论。
我们说一个判断或一个判断形式p蕴涵一个判断或一个判断形式q,也即指,当p为真时,q也必然为真。
从这个意义上,也可将演绎推理定义为前提与结论之间有必然联系的推理。
具体到法律逻辑上,演绎推理主要表现为涵摄模式中的司法三段论。
即以裁判规范为大前提,以裁判事实为小前提,依据babara公式推演出的最后的判决结论。
案例1:潍坊市奎文区××小学学生李某因与同学王某发生口角而怀恨在心,遂乘王某午睡时盗走其手机、随身听转卖他人。
案发后王某家长报案,经侦查系李某所为。
李某也供认不讳。
在此案件中,因当事人李某年仅10岁,依《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7条相关规定即可直接确认季某不负刑事责任。
在此案件中,法院可直接依据演绎法的babara公式得出结论,而无须借助其他逻辑方法。
其推理过程如下:????大前提:刑法规定未满十四岁者完全不负刑事责任。
???小前提:李某年仅10岁,未达到刑法规定的任何法定责任年龄,处于绝对不负刑事责任年龄时期。
通过以上这个案件可以看出,演绎法在法律推理中主要适用这样领域:第一、简单适用数字法条的案件中可以直接运用涵摄模式将案件事实涵摄到明确的裁判规范所构成的大前提之下从而形成裁判小前提,最后通过babara公式(或其变形公式)直接得到判决结论。
刑法适用的逻辑推理一、逻辑推理能力是刑法适用的核心刑法中的逻辑推理是指以认定的案件事实和相关的法律规范为前提,根据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合乎逻辑的演绎出法律效果的演绎论证模式。
[1] 简单而言就是小前提是关于案件事实的描述,大前提是此类案件应当承担的刑事责任及量刑幅度,结论是定罪量刑。
但是刑法中的逻辑推理又远不是这简单的三段论可以解决的。
举例而言,在军事训练中变换队列,要先报数,然后教官会说单数的向前一步,那么我报的是5,判断5 是单数,所以我向前一步。
但是我们的法官在实际审理过程中发现判断案件事实是否符合刑法规范远不是判断 5 是否为单数这样简单。
因为一方面刑法规范往往是单一的,而案件事实却是千变万化。
另一方面在法律推理中,法官不仅仅要认定案件事实,还要援用法律规范,更重要的是应用价值判断。
这其中就涉及到“是”到“应当是”的判断差别,是从一个普遍意义的规范判断和一个具体的事实判断到另一个具体的规范判断的跨越。
这种跨越性的判断不应是一种经验式的直觉式的思维过程,而应该形成法官自己所特有的一个具有科学性的推理体系。
否则这种从事实判断到价值判断的跨越将使得法官在刑法规范适用到具体个案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风险。
因为,案件的具体事实永远不可能完全符合在法律条文中抽象出来的简单语言。
也就是说法律构成中的事实描述无法做到逻辑概念上的完全周延。
这也就是为什么西方国家的刑事诉讼过程中要求陪审团坚持排除合理怀疑的原则。
即只有在主体的经验范围内所发生的事实不可能有其他的合理性的原因出现时才能推定其有罪。
我们国家没有陪审团制度,那么这种逻辑判断的任务就必然由法官来承担。
为此,我们的法官首先必须进行一项基本工作,就是把生活事实去粗取精,归摄到法律构成中要求的事实。
也就是说判断法律构成所要求的事实特征与认定案件的事实特征是否同一,以及蕴涵在法律规范中的价值判断与认定事实的价值判断是否同一,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有罪与无罪的判决。
法官在进行这两个同一性判断过程中,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事实认定过程中推定的应用;一个是逻辑推理过程中的价值判断。
构建犯罪论体系的方法论一、概述犯罪论体系,又称犯罪构成体系,是以犯罪成立条件为基础而建立的理论体系。
这一体系的构建是基于罪刑法定原则,即犯罪成立条件是刑法规定的,而非刑法理论设定的。
尽管犯罪成立条件由刑法明确规定,如故意杀人罪的成立条件在刑法分则第232条和刑法总则第14条等条款中有明确规定,但这些规定相对分散。
为了给犯罪的司法认定提供指导,就需要将刑法所规定的这些犯罪成立条件根据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排列,形成一个理论体系,这就是犯罪论体系。
犯罪论体系是在刑法规定的犯罪成立条件的基础上,对犯罪成立条件进行的理论归纳和逻辑排列。
在构建犯罪论体系时,应遵循逻辑推理、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等原则,以保证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使其更符合实际情况的需要。
同时,犯罪论体系的研究主要内容是犯罪构成理论,包括犯罪构成要素和构成要件。
这一体系的构建对于指导司法实践、准确认定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1. 犯罪论体系的重要性犯罪论体系为刑法学提供了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一个完整的犯罪论体系能够清晰地界定犯罪的概念、分类、构成要件以及犯罪的法律后果,为刑法学的研究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通过对犯罪论体系的研究,可以深入理解犯罪的本质、原因和规律,为犯罪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支持。
犯罪论体系有助于统一司法实践和法律适用。
在一个统一的犯罪论体系指导下,司法实践中的犯罪认定和刑罚适用将更加一致和公正,有利于维护法制的统一和权威。
犯罪论体系为司法人员提供了判断犯罪的标准和依据,有助于减少主观随意性和法律适用的不确定性。
第三,犯罪论体系对于犯罪立法和刑法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犯罪论体系的研究可以为犯罪立法提供理论依据,帮助立法者制定科学、合理的刑法规范。
同时,犯罪论体系的研究也可以发现现有刑法体系的不足和缺陷,推动刑法改革和完善,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犯罪形势的变化。
犯罪论体系对于培养刑法学人才和提升刑法学研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犯罪论体系的研究需要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严谨的逻辑思维,对于培养刑法学人才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of Anhui Vocational College of Police OfficersNo.4,2020 General No.109,Vol.192020年第4期第19卷(总第109期)类比推理在刑事司法中的适用班飞(中国政法大学,北京100088)【摘要】类比推理是一种有效的逻辑推理形式,和刑法上禁止的类推是两个不同概念,对刑事司法具有重要意义。
在推理结构上,只有在两个事物之间的相关相似性压倒差异性时,类比推理才能进行。
法官通过争议焦点在合适的案件范围中选择和待决案件关键事实具有相似性的案例进行类比。
在相似性的判断上,不可避免的要进行价值考量,但必须限制在形式解释范围之内。
最终,法官根据案情和社会条件变化决定是否适用先例的规则。
随着司法改革的推进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类比推理在刑事司法中的大规模适用将迎来重要契机。
【关键词】类比推理;刑事司法;适用;相似性;技术【中图分类号J DF613【文献标识码】A类比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正是有了类比推理,人们才能由此及彼、举一反三。
而这一思维方式也被引入了法律领域,并在司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在刑事司法领域,由于罪刑法定原则的限制,类比推理却面临着鲜有人问津的尴尬局面。
然而罪刑法定原则只是将类比推理限制在一定范围,而非全面禁止,因此类比推理在刑事司法过程中依然具有重要价值,而且这种价值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更加突显。
一、类比推理的概念、意义和借鉴(—)类比推理概念之厘清要对类比推理进行研究,首先要厘清类比推理的概念。
实际上,理论上关于类比推理的很多争议,只是学者们基于不同概念所产生的分歧,并没有实质意义,厘清类比推理的概念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纷争。
学者们反对和刑法所禁止的类推是为了弥补成文法的不足而发明出来的一种法律适用方法,它的存在使成文法成为了一种开放的规则体系,具有“造法”的功能。
民法规范中条件判断及推理一、充分条件的推理如恩吉施所述,法律规范是一种充分条件的论述,也即法律规定“假如某一案件符合该规范的事实构成,那么该案件发生该规范的法律结果。
”通过事实构成与法律后果的连接,立法者部分地表达了他们如何组织社会的设想。
从这个角度出发,司法的三段论可以理解为一个由条件前提和一个直言前提组成的混合假言三段论。
条件前提法律规范,这是由制定法保真的构成要件和法律效果之间的关联。
第二个直言前提是关于案件事实的判断,也即该案符合构成要件的直言判断。
结论是该案适用该规范法律效果的命令。
当然,这种推理也是演绎推理,可以简化为审判格的直言三段论形式。
充分条件的三段论形式可能进一步丰富司法推理的形式,加深对法条适用理解。
例如,充分条件:假如A命题成立则B命题必然成立。
那么我们把A命题叫做B命题的充分条件,把B命题叫做A命题的必要条件。
换成法律表述则是:如果具备T的要件,则适用R的法律效果。
T→R。
这个命题由法律规定有效,那么,T的要件就是R法律效果的充分条件。
(一)正确推理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充分条件的三段论有效的推理有形式逻辑上所谓肯定前件式推理和否定后件式推理。
肯定前件式推理:大前提:如果具备T的要件,则适用R的法律效果。
T→R。
小前提:如果该案件事实符合构成要件S=T;结论:S→R(得出结论S即适用R的法律效果)例如,大前提:物权法第三十四条(构成要件)无权占有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法律效果)权利人可以请求返还原物。
小前提:张三无权占有李四的动产(案件事实满足构成要件)结论:李四可以请求张三返还占有的动产。
该推理主要用于起诉状的撰写和权利主张,找到能够支持我方请求的请求权基础后,就要根据该请求权基础进行事实主张和证明,证明该案满足请求权基础的构成要件,从而适用该法律效果。
否定后件式推理:大前提:如果具备T的要件,则适用R的法律效果。
T→R。
小前提:不能适用R的法律效果。
结论:S不符合T的构成要件。
逻辑推理在法律领域的应用引言逻辑推理是一种基于推理规则和逻辑法则的思维过程,它在法律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一门学科,法律需要对复杂的事实进行理性和准确的判断,逻辑推理为法律分析和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逻辑推理在法律领域的应用,并分析其中的挑战和前景。
逻辑推理的基本原理逻辑推理是通过分析和推断事物之间的关系和逻辑结构,推导出合理的结论的过程。
它基于一系列的逻辑法则和推理规则,如排中律、三段论、推理法则等。
在法律领域,逻辑推理主要用于对法律案件进行分析和评判。
逻辑推理在法律案件中的应用事实推理在法律案件中,事实推理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通过逻辑推理,法律专业人士可以从各种证据和陈述中推导出关键的事实。
例如,在一起谋杀案中,法律人员可以通过对嫌疑人的供述、证人的证言以及物证的分析,进行事实推理,确定凶手的身份和犯罪经过。
法律规则的推理法律规则是法律领域中的基本依据。
通过逻辑推理,法官和律师可以分析和解释不同法律规则之间的关系,并应用到具体案件中。
例如,在刑事案件中,法官可以通过逻辑推论,确定适用的刑法条款和量刑标准,从而作出合理的判决。
推理与辩证逻辑推理在法律领域的应用还体现在辩论和辩护的过程中。
律师可以通过逻辑推理,对控方的观点进行反驳,提出有力的辩护。
而法官则需要通过逻辑推理来评估各方的辩论,并作出公正的裁决。
逻辑推理在法律领域的挑战尽管逻辑推理在法律领域中的应用广泛,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法律领域的案件常常涉及大量的事实和证据,需要详细而全面的分析,这对逻辑推理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同时,法律是一门复杂而抽象的学科,法律规则的适用和解释往往具有一定的主观性,需要进行更加精细的逻辑推理。
此外,逻辑推理在法律领域中还需要考虑到伦理和公正的因素。
法律决策往往关系到人的生命权、财产权等重大利益,因此需要确保逻辑推理过程的公正和可靠性。
逻辑推理在法律领域的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逻辑推理在法律领域的应用将变得更加广泛和深入。
法律使用中的逻辑技巧与推理方法在法律领域中,逻辑技巧和推理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帮助律师和法官分析和解决各种复杂的法律问题。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逻辑技巧和推理方法,并说明它们在法律实践中的应用。
一、概念的明确与定义的界定在法律实践中,概念的明确和定义的界定是非常重要的。
律师需要清楚地定义法律术语和关键概念,以确保法律适用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例如,在合同法中,律师需要准确地定义合同的要素,如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合法目的和合同能力等。
通过明确概念和定义,律师可以避免在法律分析中出现歧义和模糊性,从而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二、推理方法的运用在法律实践中,推理方法是律师和法官用来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重要工具。
其中一种常见的推理方法是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原则或规则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得出具体结论的过程。
例如,在刑法中,法官可以根据法律规定和相关判例,从一般原则出发,推导出被告人是否犯罪以及应该承担何种刑事责任。
除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也是常见的推理方法之一。
归纳推理是从具体事实或案例出发,通过归纳总结得出一般原则或规则的过程。
例如,在知识产权法中,律师可以通过对一系列类似案例的分析,总结出一般的法律原则,从而为客户提供合理的法律建议。
三、证据的评估与分析在法律实践中,证据的评估与分析是律师和法官必须具备的重要技巧。
律师需要评估证据的可信度和可靠性,以确定其对案件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在评估证据时,律师可以运用逻辑推理和推断技巧,分析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可能的推断结论。
例如,在刑事案件中,律师可以通过分析证人证词的一致性、物证的真实性和专家鉴定的可靠性等因素,评估证据的可信度,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合理的辩护策略。
四、法律规则的解释与适用在法律实践中,法律规则的解释与适用是律师和法官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
律师需要解释法律规则的含义和目的,以确定其在具体案件中的适用范围和效力。
在解释法律规则时,律师可以运用逻辑推理和语言解构技巧,分析法律规则的各个要素和关键词语,从而得出合理的解释结果。
刑法中的归谬推理作者:孙洪山陈文昊来源:《求是学刊》2017年第02期摘要:归谬法在法律论证,尤其是对命题进行证伪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结论的检验中,可以通过设置参考系进行对比证明结论的不合理:如果结论违反了罪刑均衡原則,前提就可以被证伪;如果客观行为完全相同,只是由于主观上或行为人以外的客观因素不同,在处理结论上也可能存在差异。
同时,也可以根据结论违反公众法感情而否定前提的成立,例如利用正当防卫制度、错误理论、共犯制度进行归谬。
最后,也可以通过单纯的形式逻辑进行归谬。
关键词:归谬;罪刑均衡;公众法感情;形式逻辑作者简介:孙洪山,男,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刑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从事刑法学、刑事政策学研究;陈文昊,男,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生,从事刑法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D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017)02-0082-09一、问题的提出正如有学者指出的,法学的理性来自于论证的理性,换言之,在于依据理性论证的标准考察法律论证的可能性。
[1](P462)这就表明,在很大程度上,论证的合理性决定了结论的可采性大小。
在笔者看来,刑法中论证思维的旨归在于,在得出结论的同时,必须给出理由;而与自然学科不同,在个案裁判的过程中,既然何为绝对正确这一目标犹如航海员眼中的北极星一般永远无法到达,那么,认同理论就是将“正确性”界定为能够被对话者接受。
[2](P412-441)当然,所谓“可接受”是以合逻辑性作为前提的,正如有学者指出的,“在法庭上倘若不运用逻辑的形式规则,我们不可能主张自己的立场公正而持久,不可能单凭法令便做出结论判断;谨守逻辑形式并避免谬误可以说服别人,并给予司法判决正当性,将迷惑与含混不清的事物一扫而空”[3](P22)。
总体而言,实证研究经历了一个从证实到证伪的发展历程,并形成了以孔德的经验实证主义和波普尔的经验理性主义为代表的归纳主义和反归纳主义两大流派。
司法考试法理学案例讨论Introduction法理学是研究法律本质和法律规则背后的逻辑和原则的学科。
在司法考试中,法理学是一个重要的测试科目,考察考生对法律原则和逻辑推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本文将通过讨论法理学案例来探讨不同案例中的法律原则和逻辑推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法理学知识。
Case 1: 合同解除案例讨论此案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合同解除的法律原则。
合同解除是指当一方违反合同条款或无法履行合同义务时,另一方有权解除合同,并可以要求违约方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在该案例中,甲方与乙方签订了一份房屋租赁合同。
合同规定甲方负责提供一个安全、整洁的住所,而乙方负责按时支付租金。
然而,甲方并未履行其提供安全住所的责任,导致乙方在租赁期间发生事故受伤。
乙方要求解除合同并要求甲方承担医疗费用和损失赔偿。
根据法律原则,合同解除的前提是一方违反了合同的条款。
在此案例中,甲方未履行其提供安全住所的责任,属于合同违约。
因此,乙方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甲方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包括医疗费用和其他损失赔偿。
Case 2: 刑法案例刑法是研究罪与刑的法律学科,其中包括各种犯罪行为的认定和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刑法案例中,法律原则和逻辑推理在确定犯罪事实和认定罪与非罪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例如,如果一个人被控犯有盗窃罪,法官需要根据刑法相关条款来判断该行为是否构成盗窃罪。
在此过程中,法官需要依据法律原则和逻辑推理,查明被告人是否具备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如有盗窃目的、非法占有等,并结合证据来做出判决。
以上是对法理学案例的讨论,通过分析不同案例中的法律原则和逻辑推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法理学知识。
在司法考试中,掌握法理学的基本原则和逻辑推理能力对于回答案例问题和解决实际法律问题至关重要。
读者可以通过不断练习和思考案例来提升自己的法理学水平,为成功通过司法考试做好准备。
理论法重点知识之法律推理法律推理是法考中一个常考的点。
所谓法律推理,就是指法律人在从一定的前提推导出法律决定的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推论规则。
法律推理的推论规则总共有六种,分别是: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反向推理、当然推理、设证推理。
(一)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一种从一般到个别的推论,属于一种必然性推理。
其推理的经典形式就是三段论。
比如大前提——所有人都会死、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从大前提与小前提出发就可以得出苏格拉底会死的结论。
此种推理的特点就是,只要大前提与小前提正确,那么结论一定正确,所以演绎推理也被称为必然推理。
我国属于大陆法系国家,大陆法系国家断案所采取的推论形式就是演绎推理。
具体断案中就是根据法律规则(大前提)与案件事实(小前提)然后得出一个判决结论。
演绎推理的另外一种形式就是涵摄。
就是指将外延较窄的概念划归于外延较宽的概念之下。
比如“食物”是一个内涵较宽的概念而“面条”是一个内涵较窄的概念,食物涵摄面条。
在法律推理中,法律规范涵摄特定事实,也是演绎推理在法律运用中的形式。
例题:周某半夜驾车出游时发生交通事故致行人鲁某重伤残疾,检察院以交通肇事罪起诉周某。
法院开庭,公诉人和辩护人就案件事实和证据进行质证,就法的适用展开辩论。
法庭经过庭审查实,交通事故致鲁某重伤残疾并非因周某行为引起,宣判其无罪释放。
法庭主持的调查和法庭辩论活动,从法律推理的角度讲,是在为演绎推理确定大小前提(二)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推论。
归纳推理有两种,具体包括:完全归纳推理与不完全归纳推理。
完全归纳推理就是指把所有的情况都穷尽然后得出一个结论。
比如一个箱子里有一百个球,把这一百个球都看一遍,发现这一百个球都是白色的,然后得出一个结论:箱子里的球都是白色的。
因为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必然是正确的,所以完全归纳推理也被称为必然性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简易来讲就是指归纳一部分情形然后得出一个结论。
比如天下乌鸦一般黑这个结论的得出就涉及不完全归纳推理。
《普通逻辑学》推理举例:直言判断形式列表名称基本逻辑形式简记简称举例全称肯定判断所有的S是P SAP A 规律都是具有客观性的全称否定判断所有的S不是P SEP E 所有的自行车都不是机动车特称肯定判断有的S是P SIP I 有些教师是青年特称否定判断有的S不是P SOP O 有些书不是纸制的一、演绎推理与简单判断的推理(第五章):见作业(一)对档关系直接推理1、矛盾关系(真→假、假→真)(1)SAP →并非SOP所有法院都是审判机关→并非有的法院不是审判机关(2)并非SOP →SAP并非有的法人不是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所有法人都是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
2、反对关系(真→假)3、下反对关系(假→真)4、差等关系(真→真、假→假)三段论推理:第一格(公理格)M—PS—MS—P1、AAA:凡犯罪行为都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某乙的行为是犯罪行为,所以,某乙的行为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
2、EAE:任何人的容颜都不能永葆青春,我们都是人,所以,我们的容颜不能永葆青春。
3、AII:凡作案人都要到现场,张某是作案人。
所以,张某有到过现场,4、EIO:所有的自行车都不是机动车,小孩的玩具是自行车,所有,小孩的玩具不是机动车。
第二格:(区别格)P—MS—MS—P1、EAE:所有的贪污行为都不是合法的,受贿是贪污行为,所以,受贿不是合法的。
2、AEE:刑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民法不是刑法,所以,民法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3、AOO:所有的罪犯都有作案动机,有的被告没有作案动机,所以,有的被告不是罪犯。
4、EIO:鸡不是哺乳动物,有的动物是哺乳动物,所以,有的动物不是鸡。
第三格:(例证格)M—PM—SS—P1、AAI:蒸汽机需要用电,蒸汽机是生产工具,所以,有些生产工具需要用电。
2、EAO:猪不是卵生的,猪都会叫,所以,有些会叫的动物不是卵生的。
3、AII:所有犯罪都是违法的,有的犯罪是情节严重的行为,所以,有的情节严重的行为是违法的。
在刑事司法实践中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案件,而刑法规定的罪名是对诸多同类犯罪的共性抽象概括后形成的一种类型性的规定。
在司法实践中,将类型性的罪名适用于存在着诸多差别的不同案件,就需要运用多种法律方法。
其中类比推理是刑事司法实践中经常运用的法律方法,因此,认真研究类比推理在刑事司法实践中的运用,对于正确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引言:类比推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类比推理是人类个体在认识某一事物时,由于缺乏对该事物明确的认识,因而将其与自己的经验中认为是最类似的事物相比较,并依据类似事物的某种或某些属性自然地推论认知该事物的一种方法。
也被简括称之为类比、类推、类推推理。
类比方法是人们在认识事物、表达思想时经常运用的一种思维工具,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一种方法,从心理学的角度也可称之为类比思维。
类比推理是一种个案到个案的推理,推理结果具有或然性。
类比推理作为一种认识方法产生于人类的早期阶段,在漫长的人类生活中被普遍运用。
“我们只要仔细注意,即可发现不论在实际上或理论上,类推之方法适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1]在现实生活中,小到日常生活用品购买,大到家庭大事的决策,许多事项都离不开类比推理方法,是人们选择生活,认知事物,增长知识,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面对纷繁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在面对诸多陌生事物的时候,类比推理是人们习以为常的行为,比如一个人在发现了一件陌生的事物时,他会在记忆中迅速搜索与之“类似”的经验,与之对比,对陌生的事物作出判别。
在科学发现方面,在生产领域,科学工作者经常应用类比方法,解决科学研究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以“我国东北松辽平原的地质结构与中亚细亚的地质结构极其相似”。
推断出我国的松论刑事司法实践中的类比推理谢昕桐(南开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天津)摘 要:类比推理作为一种认识事务的方法,存在于人类的社会的各种活动之中。
类比推理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在科学领域更是科学发现的有力武器,受到许多科学家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