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实践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小学美术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进一步贯彻和学习美术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和理念,并运用新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使我校的美术教学工作有一个新的突破。
二、教学目标:本学期我担任二、四、年级的美术教学工作,周课时每班两节课。
我将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针对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情况,通过美术课教学,将欣赏、绘画、工艺、手工融合贯通在一起,以多种有趣的教学手段来开阔学生的美术视野,使学生掌握绘画技法,继续接受色彩的传统教学和画画的技法、方法、设计和手工继续深入学习。
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并在教学当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动手能力的提高。
让学生能够脱离开书本教材,自己***的、大胆的去完成学习任务。
三、具体工作:1、继续加强美术新课程标准和业务培训,深化教学观念和理念。
本学期,我将继续加强自身的业务培训,利用一切时间,自学、勤练、寻找自身的不足,要以课堂教学研讨为主要研究活动,加强自己对案例研究,使自己由认识新课程到走进新课程。
2、课堂教学活动。
加强课堂教学新理念、新模式及新教法的研究。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开展把“美术作为一种文化学习,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教学研究。
”同时发挥自己的创造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开发教材内容、运用新理念、尝试新教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针对于学生在心理上渐渐成熟的特点,针对于对知识高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探索、研究的心理,我在课堂上将讨论交流、分工合作、资料调查、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欣赏等教学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有主,使学生开阔眼界、扩展学习的兴趣和技能。
3、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我在教学中改变过去的评价观念,应关注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的表现-----兴趣、投入、积极、对探讨问题的贡献、对问题反应的敏感程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学习策略-----主动探究,能否与他人合作交流,能否汲取信息和运用信息形成个人观点,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效果和对自己观点的自圆其说,以及的体验和对学习方法的领悟等方面的评价。
小学美术新课标学习心得小学美术新课标学习心得小学美术新课标学习心得1在深入学习了艺术新课标之后,作为一名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要为成为一名学生需要的老师而不懈努力。
首先,新课标对美术教师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要想上好美术课,不仅仅要有所教学科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有跨学科教学的能力。
如第三学段任务群中提出,要让学生学会制作校园微电影,这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大挑战,语文、信息技术、音乐、劳动等学科知识贯穿其中。
教师若想对学生做出相应的指导,自身要对相关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熟练,更要能将相应的跨学科知识融会贯通,这对一线美术教师而言,非常具有挑战性。
其次,艺术新课标更注重整体的一致性和系统系。
例如,从第一学段任务群中的“体验传统工艺”到第二学段的“学做传统工艺”,再到第三学段的“传承传统工艺”。
采用层层递进式知识结构布局,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下体会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
而从第一学段任务群中“欣赏身边的美”到第二学段“感受中外美术的魅力”,再到第三学段“领略世界艺术的多样性”,更是从学生年龄阶段出发,从追寻生活中的美逐渐扩大到追寻世界的美,从微观至宏观。
这种美术任务群的设计,让美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知识教授的系统性,聚焦于不同学段的学生到底应该学什么、如何学,聚焦于将学生以往知识经验与将要学习内容的整合与梳理。
正如陶旭泉教授在“美术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标”的讲座中所说:“要在教学提示中,提出每个学习任务应该理解所教学科的大概念,使教学活动始终围绕中心目标及核心素养。
这种大概念引领式的学习方式,会让学生学会抽丝剥茧,迅速提高美术素养。
”最后,相对于以往版本的课标,本次新制定的课标对于学生学习内容要求更加凸显具体化与实践化。
将义务教育美术学科学习内容分为四类实践项目,共十六项学习内容,二十个学习任务。
这种对于学习内容划分的细节性是史无前例的。
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学段,以艺术实践为基础,以学习任务为抓手,将学习内容嵌到相应的学习任务中,这种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给予教师教学更多的指向性,突破了以往美术学科教学不好把握教学难易度的难点。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美术教学丰都实验小学—郑小铁当前正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开的新课程改革,给学校各学科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并为素质教育思想在普通教育中的全面落实创造了新契机。
一直以来处于学校教学之薄弱环节的美术学科教学,更应该抓住这次新课改的契机,以新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为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健康发展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一、传统观念影响下的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美术课在普通学校中地位的弱化,除了应试教育思想的干扰外,还与人们普遍对美术学科缺乏认识不无关系。
人们一般认为,美术课就是教会学生一定的绘画等美术技能,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这是偏颇的认识,在这一观念的影响下美术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学校普遍重视不够,教学设备投人不足;教学方法陈旧简单,重技法轻素养;美术课成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装饰品,表面上丰富多彩,实质上空虚苍白,远未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新课程理念下对小学美术教学的再认识学习是快乐的,小学阶段的美术学习更是快乐的。
曲折的线条,跳跃灵动的点,变化无穷五彩缤纷的色彩,让孩子随心所欲地自由挥洒,或是鲜花草原,或是飞机大炮,或是超人、奥特曼,或是美丽的家园校园。
孩子是天生的创意大师,即使是世界艺术大师毕加索,也曾从孩子的绘画作品中参悟创作的灵感。
小学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学生的个性,启发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爱好,发挥他们的创造性。
儿童由于性格天真活泼,有着最直接的感受能力,他们的作品无拘无束、任意驰骋,没有成人式的思维模式,全然是他们自己充满活力的感性体验。
虽然他们的作品会有许多“出人意料”或“不真实”的“错误”。
但是这些“美丽的错误”却让我们为之心动,孩子们的才能是如此让人惊叹。
传统的美术教学严重地阻碍了他们灵动的才华的发挥,《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三、新课改下小学美术课教学应采取的措施和思路在“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理念的指导下,为充分发挥美术的教育功能,发挥美术教育特有的魅力,改变当前美术课教学的薄弱势头,我对美术教学所采用的策略提出以下几点探微。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美术教学【内容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使学生在每一节美术课中兴趣盎然、体味美感、激发想象、创新作品,进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目标,是每一位美术老师面临的严峻课题. 虽然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现实性问题,但美术教学却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改进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关键词】新课程小学美术教学理念教学策略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美术课程不仅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门类促进这一理想的实现,而且,美术课程本身就包含情感与理性的因素、脑力与体力的因素,所以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其作用是独特的.美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任务,它同素质教育中的其他形式的教育存在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提高审美教育会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到主动地达到心灵境界的转化,可以提高学生对科学美的感知能力.达到培养学生个性、创造力的目的。
新课程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在新课程的环境中教师和学生将共同营造新的课堂,参与课程改革的教师将在新课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身为美术教师,无可回避正在变化的教育环境,一.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1、传统观念影响下的美术教学美术课在普通学校中地位的弱化,除了应试教育思想的干扰外,还与人们普遍对美术学科缺乏认识不无关系。
社会与家长方面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人们把音体美称为副科、小三门,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做做画画的美术更是教学中的“调味品”,在这个大气候影响下,许多农村家长认为:孩子画画是‘不务正业’,既耽误学习又浪费钱财,只有学好文化课才是正路。
2。
设备设施:部分学校已具备专用美术教室及多媒体教学设施,但个别边远学校的教学配套设备还不齐全,学校普遍重视不够,教学设备投人不足;美术课成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装饰品,表面上丰富多彩,实质上空虚苍白,远未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
结合课标新理念打造美术新课堂【摘要】2022年版的《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对美术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如何落实课标新理念,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率,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实践获取知识,形成技能?本文从环境“活”是要点,实践“做”是核心,教学“新”是关键,学会“用”是目的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结合新理念,打造美术新课堂的策略,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关键词】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新理念;新课堂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美术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艺术教育在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是学校开展美育的主要途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随着2022年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和实施,要求我们小学美术老师以课堂为立足点,想方设法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打造新的高效美术课堂。
一、环境“活”是要点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提出:“知识源于生活”。
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积极将生活元素引入课堂教学,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生活实例和生活对象,消除学生对知识的陌生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兴趣支撑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想象力,围绕学习目标高效学习,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
例如,在六年级美术特色泥塑课“家乡的小吃”教学时,一开始,笔者通过视频介绍零食的生动场景,让学生课始就进入直观的“早点制作”的情境,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相对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进入制作小吃的情境,然后通过课前收集数据、了解点心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这种开放式教学情境的创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课堂已成为学生的乐园,让学生在学习中玩、在玩中学习,感受美术课堂的魅力。
二、实践“做”是核心陶行知说:“最好的教育,要想它有效,必须是教学做合一。
”所谓“教学做合一”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对生活现象的重视,是当前教育现象的体现。
新理念下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初探摘要“生活即教育”,我们的美术教学应构建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让美术与生活沟通起来,营造广阔的美术教学空间。
发展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审美能力,提高生活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认识人的生存状态及人的生命价值。
关键词美术教学价值体验生活一、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的美术教学一直也在不断创新这也使得美术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专业素质人才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日,基础美术教育以形象的可塑性、动手操作性、非语言的物质造型性以及对形象感受力、记忆力、审美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及创造力进行培养和提高、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大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着脱离学生生活与经验的现象。
这种现象尤其反映在一些学校等各类部门组织的比赛作品之中。
学生没有展现自己的生活情趣,没有实际生活依托,表现的都是空洞的、呆板的内容。
有时甚至是一种程式化的表现。
学生对美术的学习越来越不知道需要表现什么,应该表现什么和如何表现。
因此,学生渐渐失去了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如此严重影响了学生个体美术学习的健康发展。
基于此种原因,本文立求美术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探讨美术教育生活化的方法,指导美术教学。
二、探讨美术教学生活化的方向(一)美术教学的生活化以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如果我们把基础教育中的美术活动当作专业的技术教育,就会偏离儿童美术教育的宗旨。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应该把儿童的视野局限在课本上及课堂里,而是要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整合儿童生活经验,组织趣味美术活动,有意识地拓展他们的视野,发展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活化的美术教学能使儿童的美术欣赏能力、创造能力都得到培养和提高,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二)美术教学的生活化要充分利用身边的生活资源首先我们要鼓励学生寻找生活题材,做生活的有心人。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范画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小学美术教学的地位日益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为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注重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引入范画,借助其直观、鲜明的特点引导学生,为学生制造美术课堂的惊喜,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一、研究背景范画是传授绘画基础知识和进行基础训练时所用的示范品,是构成课堂美术教学的中坚柱石,小学美术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示范的重要性,设计创作范画,将创作的体验、构思的方法、制作的过程及技法传授给学生。
我在美术教学中曾遇到这样的问题,出示范画给学生看,本意是希望学生可以从中得到创作的灵感和方向,但是得到的作品大部分却是跟范画出入无几的临摹作品,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范画的作用,采取多种方式,并根据不同方式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二、研究的意义在教学现实中从不使用一张范画或很少使用的大有人在,他们专靠一枝粉笔一本书长期进出于课堂,要么向学生“空对空”口传式的讲座,使原先许多情趣盎然,艺术感染力很强的内容被“空”得干巴巴、枯燥燥的无剩一点“美味”;要么以“发挥个性”为由,对学生“高度信任”,给学生以“高度自由”,让学生在漫无边际中“纵横驰骋”,把各年级的技能要求“发”得荡然无存,“高”得无影无踪。
长而久之,相当一部份学生始终“原地踏步”,很难迈前一步,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因此越来越淡,美术水平“与日俱减”现象的出现势在必然,甚则,产生一种“逆美心理”,他们只要一接触“美术”二字,就很快烦燥不安起来,他们开始背着美术教育的方向越来越远。
有些教师让学生画老师现成的范画,直接交给他们临摹,学生有了依赖就会不再动脑,范画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了,能更有效地帮助教师上好美术课,用得不好则会影响孩子们在美术上的发展,因此范画在美术活动中到底应该如何应用值得我们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小学美术”就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让学生学习新内容、新知识的课。
小学课题研究《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我们认识到,美术课堂有效教学不仅仅是教师传授知识,更是要注重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注重美术课堂教学的实践操作。
我们通过实际教学操作,发现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和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沟通是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二)探究了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1、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研究,我们发现教材的设计和编写是影响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
因此,我们提出了教材设计的几点建议,如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实践操作,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文化背景。
2、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我们提出了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如采用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合作研究等方法,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
三)总结了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经验和启示1、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学素质和教育理念,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注重教学过程的反思和评估。
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反思和评估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是多方面的,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
我们希望这份研究报告能够为小学美术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促进美术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美术课堂的有效教学是学校和教师们一直追求的目标。
有效教学的策略主要关注课堂教学的效果、效率和效益。
研究成效是评价教师教学最有效的指标,因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以教师的有效时间和课堂效益为目标,以实现教师自身发展为基础。
美术课堂的有效教学是研究课堂教学有效思想和行为的关键,也是推动美术教育课程改革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研究,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
在美术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研究有效教学策略需要教师端正教育思想,展示专业精神和人格魅力。
教师应针对美术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以美术课程新的理念和独特的教育智慧,积极探索美术课堂教学的新思维、新方法、新途径和新资源,以实现美术课堂教学的真正有效,还原于美术教育的本质。
对中小学美术“新理念”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反思一、研究的背景:2004年10月10日,我接到省市教科所的通知,将作为实验区代表参加在娄底市举行的全省第二届“新课程、新理念”中小学美术教学竞赛观摩活动。
在“通知”中,我了解到本次活动的宗旨是:“为了总结我省中小学美术教育改革的经验,探索我省中小学美术教育在贯彻新课标、实施新教材等方面的新思路,开拓广大美术教师的业务视野,提高美术教育质量,保障中小学美术课程改革在我省的顺利推进。
”由于我是国家级实验区的教研员,新世纪版《艺术》教材的副主编,教育硕士,目前新课程实施已进入第四个年头,我觉得有必要了解全省各地州市对美术新课程的理解、探索和反映,抱着学习和研究的态度,10月17日——20日,我来到娄底市,参加了这次“新理念”中小学美术竞赛观摩活动,共听课14节,其中中学5节,访谈了10位教师,并与教师互动交流,听专家点评、讲座,目的重在了解中小学美术新课程实施的现状特别是课堂教学的情况,为研究和推广美术新课程改革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研究的方法:用质的研究方法,通过“课堂观察、教师访谈、交流互动、听取讲座”等形式进行。
三、研究的过程:1、了解基本内容:在“通知”中我了解到:本次活动为中小学美术现场教学竞赛观摩,定位在农村美术教育的实施。
各市州选送一堂课,中小学均可,所选课必须依据国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符合新课程理念。
中学45分钟,小学40分钟。
现场教学教室备有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平台,每班上课学生30名。
每位与会代表交会务费240元。
我们在报到后,得到了一本《资料汇编》,内容有三部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14节课的教学设计文稿;会议的日程安排表。
我利用晚上的时间将资料通读了一遍。
附:湖南省第二届“新课程新理念”中小学美术教学竞赛活动日程安排表2004年10月18日-20日2、进行课堂观察:(典型课例举例)18日上午8:00,会议在省教研员朱小林同志的主持下正式开幕,在各级各部门领导相继发言后,课堂教学竞赛开始。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精选22篇)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篇1作为一名入职不到两年的新老师,我深知学习课标的重要性。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一直钻研课标,并利用课标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最近,20xx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颁布了,通过不断学习,我对自己所从事的音乐学科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理解。
20xx版新课标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等整合为一门课程——艺术,而小学阶段,主要以音乐和美术为主。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觉得在艺术课程标准的理念下,既要从音乐学科的特点出发,根据教材、学情去选择和设计教学,又要将其他艺术内容,比如美术、舞蹈、戏剧等融合其中。
这种新的教学理念,对教师的基本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需要通过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
在学习新课标的过程中,我对音乐学科学业质量评价以及作业设计有了更多的思考。
近两年,包河区每年都会组织中小学生参加艺术测评,这体现了素质教育对艺术学科的重视和要求。
但艺术学科不同于语、数、英等学科,我们还需要去研究、思考以下几点:1、音乐学科的学业质量以何种形式去检测?2、音乐学业质量的`检测是否需要覆盖所有学生?3、如何提高学生和家长对音乐学科的重视?4、音乐学科作业是否要从课堂延伸到课下?5、对于音乐学科有困难的学生应该怎样进行有效地辅导……新课标的颁布是一个新的挑战也是一个新的开始,而我作为新老师更要积极学习,积极思考,积极总结,积极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篇2通过对《新课程标准》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的理解,明确了基础教育新课程"新"的原因:1、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每门学科都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强调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倡导自主学习。
3、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
用新理念引领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一、注重作品的文化情境,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我们知道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中的美术现象随处可见。
在美术教学时可将教材内容与校内外的活动相结合,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
如:《现代建筑艺术》一课,可让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走走,结合学校建筑和校园外的建筑,分析、评论校园建筑及周边建筑的特点和布局,感悟建筑的美。
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认识到建筑艺术的多样性和美术对社会的独特贡献。
而欣赏董希文的油画作品《开国大典》。
则可在引导学生欣赏作品艺术特点的同时,通过查找资料让学生了解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品所产生的社会意义,通过理解作品的文化情境,进一步引导学生加深对《开国大典》这幅优秀作品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美术作品的热爱。
二、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内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分为四个阶段:视觉感受、意象感受、审美心理及心境共鸣。
即先产生视觉上的快感,再进一步体验作品体现的情境和思想感情,从而感受到美,最后产生欣赏者情感上的共鸣。
那么审美的视象、意象感受的外在因素就是情境,要使学生产生审美感受,使之内化,就应该重视情境的创设。
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形式多样、别具一格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受到情境的感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艺术感受,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如欣赏中国画时,教师可事先在教室多挂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近代、现代的中国画图片,使学生一进教室马上置身其中,同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在欣赏过程中,教师可播放一些中国的古典音乐来启发联想,并借助古诗词描述出一幅幅清丽、淡雅的中国画,以此内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因为中国古诗词、中国的古典音乐、中国画三者都善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所以借助古典音乐、古诗词既可以渲染学习气氛,又能帮助学生通过情感联想理解中国画的墨分五色、色彩淡雅的艺术特色。
三、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欣赏能力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通用9篇)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篇1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使我越来越感受到这次课改绝对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且还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
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我意识到课改的设想最终要靠教学实践去实现、去完善,不仅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教学方式、教学行为。
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
下面就谈一下我的感受:一、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改变教学方法。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
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
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理念之二是“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基本理念之三是“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要深入、全面地学习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掌握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通晓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才能目的明确、方向集中地钻研教材,具体、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分散难点、突破疑点,从而得心应手地驾弩教材,灵活自如地选择教法。
二、教学中教师要正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
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
作为“教学中的主导”,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浅谈新理念下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摘要】《美术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美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质,陶冶高尚情操,完善人格。
”所以美术教师要真正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艺术魅力,提高课堂效益,创新求变,才能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人文精神情感体验自主欣赏创造能力审美观点有人认为“小学美术欣赏”就是拿美术作品让学生看,多么轻松!其实不然。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此可见,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对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培养审美能力、激发创造力、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美术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美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质,陶冶高尚情操,完善人格。
”所以美术教师要真正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艺术魅力,提高课堂效益,创新求变,才能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
1 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我们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1.1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荫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儿童将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一些。
1.2儿童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它。
例如一年级儿童在观看绘画作品《美丽的风筝》时,他们全被风筝上色彩艳丽的花纹吸引住了,以至于忘记了手帕的存在,变成了看花。
中、高年级同样有类似的现象,四年级的学生欣赏工艺作品的刺绣,结果他们全把刺绣作品当作绘画作品看。
小学美术课堂案例论文小学美术课是要老师如何在教学中让简约、高效课堂回归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就是的小学美术课堂案例论文,一起来看看吧!新课程、新理念,一时间,我们被“新”字包围起来。
丰富的教学活动、多样的教学模式、灵活的教学方法被广阔一线教师不断尝试更新,丰富多样的游戏在课堂应用中受到老师们越来越多的追捧。
我们在欢庆热闹课堂之余,也不得不面对一些普遍的问题:教师们为了追求形式上的创新多样,对学习活动的研究超过了对知识的重视。
这样的课堂只是追求形式的多样,减弱了对知识本身的探索挖掘。
有的教师不顾学生的承受能力,对教材内容大量拓展和延伸。
外表看来内容丰富,实那么增加了学生的负担,降低了实效。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让简约、高效课堂回归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画意境源远流长,工笔写意各具特色,今天我们不妨效仿下写意画的绘画方法:注重写意,适当留白,关键处挥毫泼墨,凸显个性。
我们的课堂就像是一幅写意画,主题鲜明、立意深刻,简约之中蕴含意境。
简约,即简单,简洁洗练,单纯明快,辞少意多。
简约不是简单摹写,也不是简陋浅薄,而是经过提炼形成的精约简省。
简约是一种美,一种由内而外散发的清爽、精致、简洁之美。
现代教学论认为,美术教学活动的三大支柱: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
()教者授课语言应清晰精炼、重点突出、脉络清楚、逻辑性强,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
教学活动,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活动的时机,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根本的知识与技能、情感价值与价值观,获得广泛的经历。
简约美术课堂的教学行为必然要适合于教育对象的身心开展水平和阶段程度,需要合理的环节预设,精到的问答设置,弹性的课堂控制,实用的教学示范,丰富的课堂容量,多样的拓展方法等等。
在现在的教学课堂中不管是否必要,课堂里常见一些形式上的自主讨论、合作、探究,创设情境正在使课程变味,互动生成等同于生搬硬套,尊重自主等同于放纵自由,教学活动凌乱无序,没有深层次地感悟体验,学生没有获得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新理念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实践
摘要:美术课堂上的情感教学的手法千变万化,我们要树立大美术教育观,立足小学美术课堂,积极向外拓展和延伸,大力开发并有效利用各种美术课程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校外美术活动。
这样,课内外相互配合和补充,形成美术教育的合力,以此实现情感教育的多元化目标,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美术课堂;教学实践;综合素养
情感是人对待周围现实和对待自身态度的一种稳定而持久的体验。
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艺术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方法要有别于其他学科。
艺术更为讲究的是情感的投入与心灵的交流,否则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美术是人类情感的温床,是情感交流的场所。
从某种程度上说,情感是美术教育的核心。
笔者认为,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为载体,多点整合,多层推进,能有效加强情感教育,长足促进学生健康情感的发展。
一、心灵沟通、交流情感
小学生的基础文化课学习是非常紧张的,部分学生已经形成较独立的个性,有自己的主张。
既然艺术课不是考核项目,学生对艺术课的学习态度大部分决定于教师。
“亲其师,信其道”。
所以作为教师,上课先要做到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接受你、才能接受你的课。
情感,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
所以,教师要善于采取灵活有效的策略,积极创设生动真切的情境,用真情去拨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之弦。
(1)角色互换,拉近距离。
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
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
教师可以把课堂自己坐到学生中间去,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参与讨论。
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愉快教学的气氛,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体验。
当然这需要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提前预习。
(2)合理评价,获得信赖。
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针对实际情况,积极引导学生在赏析美术作品(包括大师作品、老师作品和学生作品等)过程中,或针对自己与他人的创作情况、参与美术活动的态度、与人合作的精神以及社会上出现的某种美术文化现象等,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等多种形式互动交流,鼓励学生讲出并不断更正自己的感受,加深学生对美术活动过程、结果的反思和内心体验,及时梳理自己的情感,建构起新的开放性的健康情感体系,时时增强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和自信心,并长久促进学生的健康情感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
学生不管是完成作品还是回答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
作为教师首
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品要做具体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
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提高分析与鉴赏的能力。
合理的评价可以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同时也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公正、公平的评价方法。
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种的,可以采用学生自评或互评,再结合教师的点评,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确立正确的审美理念。
比如在手工制作课中,大部分学生刚开始作出来的作品看起来实在不怎样,但我首先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加鼓励,然后对不同的作品分别给予分析与有选择性的建议,而避免具体教他们怎么做,因为艺术是无规则的,教师用意见或建议的方式更善于发掘学生的潜力,这样使学生总能保持着自信的学习态度。
(3)倾听心声,教学相长。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
通常在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来畅所欲言。
学生可以谈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提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讨论下一堂课怎么上;自己打算做些什么准备工作。
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
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
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二、巧用资源、积蓄情感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
”这给师生的美术教学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
同时,也要求广大小学美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使用好原有的课程资源,还必须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并加以有效整合、灵活运用。
在教学《淅沥的小雨》(人教版一上)时,恰巧外面下起了小雨。
教师就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到教室外面去看雨、玩雨。
由于教师能根据活动目标和学生需求,采取了灵活务实的教学策略,充分利用了天气资源。
在真实鲜活的活动情景中,学生与雨点们零距离亲密接触、真诚“对话”,所获得的情感体验真实、丰富、细腻。
这是任何人为的高超手段创设的情境所不能替代的。
另外,我们还要正确对待学生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不经意犯下的一些错误。
只要我们多动脑子,这些“美丽”的错误就会变成更具影响力、更有利于学生情感发展的生动鲜活的可贵资源。
这里面也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三、精心创作、表达情感
创作出一件美术作品并不是美术创作活动、也不是情感教育的终极目标,而美术创作活动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模式。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个人独立创作、小组合作或师生合作等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不同材质带来的新奇与乐趣,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如在指导学生以《鲜花送老师》(人教版一上)、《妈妈的生日》(人教版一下)等命题画创作活动过程中,教师采取以情育情、以情促情的策略,先自己讲述亲身经历和感受,再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思考、小组讨论感受老师和妈妈对自己的关爱,然后通过夸一夸、画一画的形式来歌颂崇高纯洁的师爱和母爱,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对老师和妈妈的尊敬与真挚情感。
美术课堂上的情感教学的手法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即真诚,而真诚则源于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当你对教学有执着的追求,千变万化的情感教育手法就会应运而生。
当然,我们还需要树立大美术教育观,立足小学美术课堂,积极向外拓展和延伸,大力开发并有效利用各种美术课程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校外美术活动。
这样,课内外相互配合和补充,形成美术教育的合力,以此实现情感教育的多元化目标,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