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直线、射线和角》评课稿_说课稿
- 格式:docx
- 大小:11.51 KB
- 文档页数:1
教研活动《线段、射线和直线》听课评课稿(2020)
昨天听了刘老师执教的《倍的认识》这节课,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这节课属于空间与图形的范畴。
这是一节四年级的数学课,刘老师用三年级的学生上的。
有一年的年龄只差,可以看出来学生在知识掌握等各方面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这节课我认为刘老师设计比较好的地方是创设情境这个环节,创设情境这个环节非常有趣,徐老师利用了经典动画片《西游记》中孙悟空这个角色,利用他的金箍棒可长可短的这个奇异的特点来引入新课。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学习,喜欢探究。
本节课我认为可以改进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线段这个知识点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过了,已经认识了线段的特点,会画、会量线段的长度,但是刘老师在复习线段的知识点时,仍然按部就班的带着学生一步一步来,耽误了不少时间,此处可以再精简一下时间。
2.各个环节的过渡语还要再细化,再精细,还需要好好设计。
3.刘老师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射线、直线时,有的学生说的不够规范,不正确,但是刘
老师可能因为太关注自己的教学环节,所以没有听出来,例如一个学生说射出的子弹是射线,其实不是,子弹会落地的。
还需要老师认真倾听学生回答的问题。
4.我感觉小组合作环节还需要好好设计。
因为老师已经带着学生系统认识了线段、射线、直线的特点,学生对于区别已经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不需要再小组讨论了。
而学生讨论联系时,因为不知道联系是什么意思,所以没有讨论出他们的联系。
2020年11月。
四年级数学《射线、直线和线段》说课稿曾晓琴一、说教材本课教材内容包括直线、线段、射线和线段的认识。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线段、角和直角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几何形体知识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认识三角形等图形的知识以及进一步学习几何形体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认识射线;知道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对比、综合、记忆及动手协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学习习惯,增强合作探究意识,教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观察事物,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射线,直线,线段。
2.难点:知道射线与直线、线段的区别和联系。
学生准备:课件直尺二、说教法学法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在学法上,选用指导学生观察、操作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学习。
三、说教学程序:1、注重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
在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经历知识的形成和探究过程。
2、巧妙运用多媒体,变抽象为直观,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说教学程序。
1、复习线段。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线段,知道了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线段,那么你们说说咱们教室里哪里有限段吗?①(桌子、黑板的边……)②若学生答不出来,用手指暗示一下。
可见咱们教室里面的线段有很多很多,以黑板的一边为例,从一端到另一端,这里的两端叫什么?(边说的同时边用手指)(端点)线段有几个端点了?(两个)如果我们要把这条线段画出来要用什么工具了?(直尺)这也就说明了线段是直的。
所以说:线段有两个端点,它是直的。
(板书并与学生一起画图并标好表示方法。
)2、认识射线。
老师呈现一些有关射线的实相,你们看到了什么?(。
)T:一般情况下我们把手电筒,洗车灯,太阳的光线都近似的看作射线。
《线段、射线和直线》评课稿
《线段、射线和直线》评课稿
这节课让学生建立射线、直线的概念以及三线之间的关系。
掌握画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方法。
张老师大胆让学生展开想象、画一画、比一比、讨论等方法来感悟这三种线的特征。
下面我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整堂课目标制定清晰,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亲身、清楚去理解线段、射线、直线概念,掌握这三种线的特征及它们的异同点,并且感悟这三种线。
这节课的设计合理,自然,在课中提供主动探索的`时间、空间,给学生讨论的机会。
重心下移,让学生自己练习、画画,把学生出现的情况呈现出来,让学生判断辨析,概念从不清晰到清晰、从不完整到完整。
练习层次分明,从基础练习到提高练习,最后到拓展练习,层层深入,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施老师尊重学生,注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的课堂语言富有激励性,注重人文关怀,每次学生不能回答问题时,都能给予一定的鼓励,如:“再好好想想”、“这样就可以了吗”“你现在明白了吗?”等等,使学生在老师的鼓励和同学的肯定中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愉悦,通过课堂教学中的互动达到师生、生生之间情感的共鸣。
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发言主动,参与性增强。
教师基本功扎实,语言清晰、流畅、态度真诚、热情、板书工整美观。
四年级数学《线段射线和直线》评课稿xx老师执教的《线段、射线和直线》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的第一课时,属于图形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是在二年级学生初步认识了线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和提高,加深对图形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认识。
这节课,陈老师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恰当定位教学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环环相扣,较好的达成了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学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评课稿过渡自然陈老师从生活情境引入新课,通过教师的提问:“线段是怎样的一种图形?”将问题的焦点指向对线段本质特征的认识,然后以此为基础,引入对射线和直线本质特征的认识,最后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线段、射线和直线”三种图形的异同,沟通了概念间的内在联系,每个环节的过渡非常巧妙,独具匠心。
比如在教学只显示,直接从练习中引入,这样的引入不留痕迹,水到渠成。
二、课堂趣味性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陈老师这节课,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理念,开课伊始,陈老师用多媒体课件,以鲜明的色彩和生动的画面,演绎了激光从地球发送到月球的全过程,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拓展环节中,探究经过一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同时经过两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这一知识时。
教师抓住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巧设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习得知识,这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让知识神圣烙在学生的脑海里,可谓一举多得。
三、注重细节(端点和点的区别)教师用两个问题“明明有两个点,你为什么说没有端点”“射线OA为什么不能说成射线AO”,让学生在说理和思辨中真正弄清了端点、直线上的点的区别,虽然学生的表述不严密,但在大脑中是明晰的'。
四、注重数学核心素养——空间观念的培养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作为“空间与图形”的基础性内容,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必不可少,这节课中,陈老师在教学射线时,以直观形象的画面作支撑,借助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闭眼想象,结合教师的语言“延伸再延伸,越来越长,越来越远”等描述,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了无限长的含义。
《直线、射线和角》优秀一等奖说课稿1、《直线、射线和角》优秀一等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是在学生初步感知了直线、线段和直角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几何形体知识中最基本的概念;也是较简单的几何图形;更是学习其它几何图形的基础。
教材中首先将射线与直线、线段进行比较,明确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引出角的概念。
二、说学生:学生虽然在二年级初步感知过直线、线段和直角,但是只停留在“知道”的层面上,并没有理解和掌握。
本课不仅要求学生认识直线、射线、线段和角,而且要理解三种线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掌握角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三、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阐明:“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学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以人为本的教育是指向真实生活的教育”。
基于以上理念,我从关注学生的知识储备、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出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注重课堂的生成性,通过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学具的恰当选择,活动和合作的有效组合,实践探索的多样性、层次性、开放性,使学生始终保持着盎然的情绪,在愉悦中,师生共同生成新知识,得到了新发展。
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直线;理解直线、线段、射线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掌握角的概念和角的符号,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过程与方法:经历直线、线段、射线和角的认识过程,体验比较的方法。
培养学生对比、观察、验证、记忆能力,提高动手操作水平,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学会用科学的眼光观察事物、发现探究规律,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探索、敢于验证的自主学习的精神。
四、教学设计简析:(一)本节课的知识点分为两大块,线段、射线、直线的.认识和角的进一步认识,其中射线和直线的认识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直线、射线和角》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
《直线、射线和角》这节课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几何图形初步认识中的基本概念,也是几何图形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对线段、直角、锐角和钝角有了一个简单的认识,本节课就要深入系统的学习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并进一步认识角,为今后学习几何图形做好铺垫。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提倡的三维目标教学,我给学生制定的学习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直线,知道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直线、射线、角的认识过程,体验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培养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射线,知道射线与直线、线段的区别和联系,理解角的概念。
3.教学准备:手电筒、直尺。
二、说教法和学法《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操作去探究发现、分析比较地构建和获取,与人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课我主要从构建主义理论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出发,选择合适的教法来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 1.猜想发现法。
2.分析比较法。
3.合作探究法。
4.多媒体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主动。
在学法方面,我注重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观察思考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学生在组内合作交流,互相可以得到启发,运用这种方法,便于培养学生参与合作的精神。
三、说教学实施过程基于上述认识与理解,我对本课的教学流程作了如下设计:激趣导入——形成概念——深入理解——形成技能——应用新知——评价回顾六个环节。
第一环节:闯关猜谜,激发兴趣。
在这一环节中,首先出示猜谜第一关,通过两道简单的谜语过渡到第二关,我们即将要学习的两道数学谜语,从而导入新课的教学。
《直线,直线,射线和角》评课稿评课人黄少波感谢朱老师给我们一次学习地机会.朱老师地态度非常认真,也非常虚心,试教了很多次.我听了她地几节试教课,一节比一节精彩,一节比一节趋向完美.本节课有几个地方值得我学习:一,思路清晰,处理得当.由于学生以前已经学过线段,朱老师就从画线段入手引入新课,让学生观察线段,说说线段地特点.画好一条线段后,老师顺势擦掉了一个端点,就过渡到射线地学习上.学完射线后,再擦掉线段地两个端点,直线就形成了.三种线形地过渡比较自然,顺理成章,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轻松.二、注重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通过眼看、动口说、动手画、动脑思让学生观察、想象、体验、操作、思考、概括从而建立线段、直线、射线和角地概念.三、动手实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朱老师留足了时间让学生深入地感悟学习材料,能充分展开学习过程,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经历数学地过程中逐渐建立概念.比如,探究“经过一点可以画多少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经过两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这几个问题时,朱老师让学生画了,体验了,得到了准确地答案.在比如,通过小组活动,总结线段、直线、射线三者之间地联系和区别,师生交流尽量实现数学隐性知识地显现化,让他们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这三者之间地涵义和区别.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地主体地位.不但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索地空间,同时培养了学生地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索能力.整堂课自始至终让学生经历观察、体验、操作、猜想、验证、思考、概括等数学活动,体现了学生地数学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地过程.四、把握课堂知识地生成,演绎精彩课堂.“生成”是新课程倡导地一个重要地教学理念.学生是活生生地人,有生命,有活力,有发展地潜能.他们带着自己地知识和经验、兴趣和需求、思考和灵感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异彩纷呈.朱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生成,并及时捕捉课堂上师生互动中产生地有探究价值地新情况、新信息、新问题,重新调整教学结构,重组信息传递方式,把师生互动地探索引向深入,使课堂上产生新地思维碰撞,促进教学地不断生成和发展,从而使课堂更加精彩.而在前面地一节试教课中,在探究“过两点能画几条直线?”这个问题时,有一个学生通过画图操作得出地结论是:过两点能画条直线.朱老师看了他画地,没做任何处理.我估计,直到上完课,这个学生也没弄清过两点到底能画多少条直线.在现实地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也包括我在内,对于学生预料之中地答案往往是满意地,对于预料之外地生成答案,往往重视不够,不是放之不顾,就是手忙脚乱,不会处理.而这节课,同样是在探究“过两点能画几条直线?”这个问题时,朱老师发现了学生地错误,不是回避,而是给予正确地引导,在与学生对话交流中不断生成和构建,让学生在探讨、尝试中得出结论.当然,教学是一门遗憾地艺术,课堂教学是不能做到绝对完美地.我对这堂课有几点不成熟地建议.朱老师忘记讲了线段、直线、射线用字母表示法,后来自己察觉了及时补讲了.我觉得射线用字母表示法要强调一下,射线与射线地区别,射线是以点为端点,向点方向无限延伸,而射线却是以点为端点,向点方向无限延伸.这里忽略地话,后面地练习七地第题,有这样地要求,画出射线,我们班有少数学生出错,画成了射线,我其实上课还讲了射线与射线地区别,我还记得我当时还画了图,只是没有特别强调.这些出错地少数学生没有透彻地理解射线与射线是两条不同地射线.在体会线段、射线、直线地区别是,就“能否测量长度”这一点,学生体会略显单薄.这也是我比较困惑地地方,怎样设计让学生深刻地理解直线、射线是无限长地,无法测量长度.我们班在做与这个知识点相关地练习时,出错较多.比如一个判断题,“一条长米地直线.”有学生认为是对地,还有一个填空题“在直线、射线和线段中,只有()可以量出长度.”出错较多.我反思教学过程,在课堂上没有引导学生深人地理解直线、射线是无限长地,不可以测量长度.练习课时,我让学生用量线段地方法去量直线和射线,学生通过操作,发现射线有个端点能对准刻度线,却找不到另一个端点看刻度,而直线连对准刻度线地端点都没有,于时更加深刻地理解直线和射线是无限长地,不能测量长度.。
《直线、射线和角》评课稿刘书凤1、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适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许多数学知识与生活有密切联系,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原型”,儿童的生活经验是他们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
但数学毕竟是抽象的,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找不到“原型”的,如直线、射线的“无限延伸”就比较抽象,在教学中如果单一地借助实际例子是很难理解其本质特征的。
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从实际事例“射灯的光线”引入,但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像,让学生充分感知和体验事物的本质特征,从直观形象逐步向抽象过渡。
2、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在本节课的教学之前,王老师先让学生进行了课前的预习,学生能知道直线、射线和角的定义,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交流、汇报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反思自学效果,分享成功的喜悦,互相学习,互相补充,完善对新知的理解。
学会合作、交流、倾听、反思,学会学习,努力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3、动手实践,学生主体地位突出。
这堂王老师让学生自己动手画直线、射线和角。
学生在画一画中又不乏数学思考,他们通过自己动手画一画,很快探索出了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和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的结论。
当然,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们的课堂教学总不能做到完美。
听完这堂课让我学到了很多新的理念和方法的同时,我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1、操作的空间需要拓展。
我认为这节课还缺少一个学生自己动手度量长度的练习。
在比较出射线、直线不能度量时,师追问:“为什么线段可以度量,而直线射线不能呢?”学生回答“因为直线射线是无限长的。
”我觉得学生的这种认识还是不深刻的,于是引导学生回忆线段怎么量出来的,如果用量线段的方法去量射线、直线是否能量出它们的长度,教师带领学生量量看,发现射线有个端点能对准0刻度线,却找不到另一端点看刻度;而直线连对准0刻度线的端点都没有,于是更加深刻理解射线和直线无限长,不能度量。
最新小学数学《直线射线和角》评课稿此篇《直线射线和角》评课稿为江北市教学竞赛优秀评课稿。
冯老师在这节课中充分重视了学生合作能力,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但就这节课的一些教学程序和课堂细节我也提出我个人的一些看法,有待大伙儿一起探讨:1、探究的空间需要拓展。
要紧表达在这节课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时刻还不够充分,我们的课堂还要多给学生充分质疑充分展现自己的机会,这对培养学生爱好,和自信心是专门必要的,我认为这一点本节课做的还欠缺了些。
我建议能够将小练习环节中的过一点画直线,过两点画直线,设计成画你自己喜爱的线如此一个环节,先让学生动手画线,然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看每个同学分别都画的有哪些不同的线,再小组中讨论比较各自所画线,从中发觉不同,找出相同,初步感知线段直线射线的联系和区别。
再进行集体汇报,得出概念,总结出“线段有始有终,射线有始无终,直线无始无终”的特点。
如此的成效可能会更好一些。
2、操作的空间需要拓展。
我认为这节课还缺少一个学生自己动手度量长度的练习。
在比较出射线、直线不能度量时,师追问:“什么缘故线段能够度量,而直线射线不能呢?”学生回答“因为直线射线是无限长的。
”我觉得学生的这种认识依旧不深刻的,因此引导学生回忆线段如何量出来的,假如用量线段的方法去量射线、直线是否能量出它们的长度,教师带领学生量量看,发觉射线有个端点能对准0刻度线,却找不到另一端点看刻度;而直线连对准0刻度线的端点都没有,因此更加深刻明白得射线和直线无限长,不能度量3、练习的空间需要拓展。
角的认识教学中我认为最后一个环节“数角”能够设计到巩固练习中去作为一个拓展内容。
先判定练习,再数线段,再接着数角,还能够拓展到数三角形,都属于一个类型(教师总结规律同时能够点拨)。
如此一层层的递进练习,才能还给学生一个更大更广的思维空间。
4、情感的目标需要拓展。
课堂中如何表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如何有效整合三维目标?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探讨重点问题。
直线、射线和角评课稿(精选五篇)第一篇:直线、射线和角评课稿《直线、射线和角》盛老师的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能根据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精心设计学生的数学活动,教学过程具有开放性。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开放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盛老师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讨论、交流、总结,把对直线、线段和角的基本知识学习转化成学生自主的学习,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首先重视运用信息技术学习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
在这节课教学中,对直线、射线无限延伸的这一特征以及射线在生活中的例子(如汽车的车灯、手电筒的光、太阳的光),运用信息技术,采用动画、闪亮、移动的方法来演示其特性,借助这样动态的演示,学生头脑中就会出现”无限长”的图景。
这样弥补了传统教学难以讲清的不足,使学生突破现实的局限,能在脑中展开发散思维,既建立了空间观念,提高了空间想象的能力,又从中渗透了“无限”的思想。
其次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开放学生的学习空间。
让学生讨论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对线段、射线、直线的特点加以归纳整理,突出了三种线之间的联系,加深了对线段、射线、直线等概念的理解。
同时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开放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开放性教学的核心是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唯有学生的思维空间被打开,思维被激活,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弘扬,学生的创新精神才有可能得到培养。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
盛老师注重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在分析中点拨,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说说我对本课的不成熟建议,在课的最后能不能设计一点有关“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的教学活动,加深对角的概念的理解。
第二篇:《直线、射线和角》评课稿《直线、射线和角》评课稿闵寨小学闵老师的这节课比较全面的体现了新课程的目标:通过观察分析等认识直线、射线,掌握直线、射线、线段联系与区别,以及角的概念,角的符号;学会画直线、射线和角;通过学习,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力。
《射线、直线和角的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1.本节课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6-17页第二单元“角”的第一课时。
2.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射线、直线和角”。
包含以下几个知识点: ①建立射线、直线的表象;②比较射线、直线、线段的异同, 感受“有限”与“无限”的区别;③体会“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的距离”;④建立角的概念, 体会角的符号标记。
3.本课内容是学生在第一学段初步、直观认识了线段、角, 知道线段的长度是有限的, 可以用尺度量以及知道了角各部分名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将以线段为新知识的生长点, 继续认识射线和直线, 并在教学射线后, 帮助学生建立有关角的初步概念。
掌握好这部分内容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还可以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角、平行和相交等平面几何打下坚实的基础。
4.《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 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 逐步认识线段、射线、直线以及角的相关知识,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根据《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本节课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射线、直线, 知道射线、直线和线段的区别和联系。
(2)复习角的初步认识, 认识角的符号和表示角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和探索知识的欲望和能力。
5.教学重点:认识线段、射线、直线的特征, 建立角的概念。
6.教学难点: 让学生形成“无限”的观念。
二、说教法射线和直线都是把线段“无限延长”得到的几何图形, 小学生理解“无限延长”往往有些困难, 所以本节课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 主要通过创设情境、设计动态演示的教学课件, 采用“谈话法”引导学生以已有知识“线段”的经验为生长点教学射线和直线, 从有限到无限, 并辅以“观察法”“演示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帮助学生建立射线和直线的表象, 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异同。
最后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教师的“讲授法”让学生自主建立角的概念, 完成教学目标。
直线射线线段评课稿
评课稿:直线、射线、线段
本节课是一堂重要的概念课,对于学生学会建立“直线、
射线、和角”这几个概念至关重要。
而对于教师,讲好概念课
也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任务。
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于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这些概念。
XXX在教学中语言简练、仪表得体、自然亲切。
她的板
书规范整洁,教学思路清晰,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教学中,XXX首先讲解了线段的概念,然后引出了射
线和直线的区别。
接着,她让学生尝试画出直线、射线和线段,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一旦学生基本掌握了直线和射线的概念,XXX又引入了角的概念,讲解了角的书写方法。
整个教
学思路非常清晰。
XXX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她通过手电筒这个直观的教具,演示了射线的抽象概念,让学生明白手电筒的光就是射线。
这种具体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轻松地掌握了射线的概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直线、射线和角》评课稿二听完孔艳华教员的这节课,我感受很深,我看到了一名优秀教员扎实的功底,同时也深深地感到了自己的差距,自己以后要多学习、多思索,争取早日提高。
值得学习的中央很多,我主要归结了以下几点:一、故事导入,激起探求兴味。
应用虫子找食物,让先生发现终点和终点之间最近的路,自然、亲切,契合先生的心思特点,激起先生的探求愿望,开课就牢牢抓住了孩子的心。
应用这个故事,引出线段,并温习了线段的特点,构成了由旧知到新知的过渡,让先生容易接受。
二、思想明晰,课堂设计合理。
课堂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看法直线与射线,并经过实际活动使先生掌握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与联络,课堂层层深化,先生接受效果较好;第二层,角的看法,经过画射线,展现角构成的进程来引出角,然后再教角的读法与记法;第三层,稳固练习,设计较为合理,有效地考察出先生知识的掌握状况。
三、入手实际,先生主体位置突出。
教员很好地结合了课标理念,教员讲的少,先生做的多,教员没有灌输,而是引导,引导先生入手、动脑,让先生经过两点、一点画射线、直线这些活动,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艺,真正表达了先生的主体位置。
四、注重了先生各种学习才干的培育。
课堂中采用了独立思索、协作交流、入手操作等多种学习方式,提升了先生的学习技艺,契合现代教学理念,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另外,教员还特别留意了先生学习习气的培育,如先生精神不集中时能及时组织课堂,先生发言时引导先生用数学言语、说完整的话等等。
五、贯串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理念。
从生活情境让先生发现射线和角,学习它们的特征,让先生带着知识再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表达了数学与生活的严密联络。
当然,课堂教学难以做到十全十美,我以为存在以下缺乏之处:一、在教学角的概念时,还不够详细,总觉得教得太快,也能够是本节课知识点较多,比拟系统,时间上不够富余。
应该将角的定义用课件展现出来后,让先生屡次重复,以便于了解稳固。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直线、射线和角》评课稿二听完孔艳华老师的这节课,我感触很深,我看到了一名优秀教师扎实的功底,同时也深深地感到了自己的差距,自己以后要多学习、多思考,争取早日进步。
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我主要归纳了以下几点:一、故事导入,激发探究兴趣。
利用虫子找食物,让学生发现起点和终点之间最近的路,自然、亲切,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开课就牢牢抓住了孩子的心。
利用这个故事,引出线段,并复习了线段的特点,形成了由旧知到新知的过渡,让学生容易接受。
二、思维清晰,课堂设计合理。
课堂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认识直线与射线,并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与联系,课堂层层深入,学生接受效果较好;第二层,角的认识,通过画射线,展现角形成的过程来引出角,然后再教角的读法与记法;第三层,巩固练习,设计较为合理,有效地考查出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
三、动手实践,学生主体地位突出。
教师很好地结合了课标理念,老师讲的少,学生做的多,老师没有灌输,而是引导,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让学生通过两点、一点画射线、直线这些活动,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注重了学生各种学习能力的培养。
课堂中采用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多种学习方式,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技能,符合现代教学理念,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另外,老师还特别注意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学生精力不集中时能及时组织课堂,学生发言时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说完整的话等等。
五、贯穿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
从生活情境让学生发现射线和角,学习它们的特征,让学生带着知识再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当然,课堂教学难以做到十全十美,我认为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在教学角的概念时,还不够具体,总觉得教得太快,也可能是本节课知识点较多,比较零碎,时间上不够充裕。
应该将角的定义用课件展示出来后,让学生多次重复,以便于理解巩固。
“直线、射线、线段”评课稿本节课是一节概念课,对于学生学会建立“直线、射线、和角”这几个概念非常重要,对于教师而言,讲好概念课非常有难度。
在这两个“非常”的前提下,可想而知,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纵观本节课,樊老师教学语言精练,仪表端庄、自然,富有亲和力,板书规范整洁,教学思路清晰。
在教学中樊老师先由线段引出什么是射线,再过度到什么叫直线。
在学生认识了直线、射线和线段后让学生尝试着画出直线、射线和线段。
随后又让学生比较三者的异同点。
在学生基本上弄清楚了直线、射线的概念后,又让学生认识角以及角的书写方法。
教学的思路非常清晰。
樊老师本节课的最大亮点就是能将射线这一抽象的概念运用手电筒这一直观教具的演示后,让学生明白手电筒的光就是射线。
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让学生顺利的建立了射线这一概念。
本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教师对教材吃的不透,没有找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是射线、直线和线段的区别,也就是这几个概念的教学。
难点是如何准确地理解这三个概念。
由于教师没有找准重点,所以在直线、射线这两个概念时讲的不够透彻。
尤其是讲直线和射线、线段的区别时,线段有两个端点,射线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到底两个端点是什么意思?学生似是而非。
如果教师吃透教材的话肯定是说线段有起点也有终点,所以说线段有两个端点。
比如说4厘米长的线段意思是说从0开始,到4厘米结束,0是起点,4是终点。
那射线有一个端点的意思是只有起点,即从0开始,但到哪里结束不知道,也就是说没有终点。
如手电筒的光,手电筒是起点,也就是光源,但这束光到哪里结束,不知道,也就是这束光无限远没有终点。
这样讲的话学生就明白了射线的概念了。
直线没有端点的意思就是说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无限长。
这样突破重点学生才能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初步地建立了这三个概念。
另外,教学生数直线的方法不是本节课的重点,老师却将大量的时间放在了数直线上了。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直线、射线和角》评课稿_说课稿
在二年级时,学生已初步认识了线段和角。
在本节课的内容安排上,注重教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渡到抽象,让学生借助直观引入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直线,射线的联系和区别,又在射线的概念基础上教学角的概念和表示法。
一.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课伊始,通过设计一条更近的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已有知识——线段的回忆。
并说出线段的特点。
通过激光灯照射出的线,引出射线。
向相反的方向延长,引出直线。
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并让学生找出射线直线的特点,给学生以清晰的认识,也为后面比较三线的区别着出了铺垫。
二.注重操作体验,培养学生能力。
强调亲力亲为,既让学生亲自实践和体验,作为概念教学课,孔老师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深入感悟学习材料。
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验,经历教学过程,逐渐建立概念。
如,经过一点能画多少条射线,让学生画了,体验了,就能得出准确答案。
那么经过一点能画多少条直线,经过两点能画一条直线的认识也就自然而然的建立起来了。
三.把握认知水平,沟通知识联系。
四年级的学生空间概念有一定发展,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
而本课教学的线段,射线和角都是一种数学化的符号,具有较高的抽象性。
学生在二年级时已初步认识了线段和角,并对线段有了一定认识。
线段——射线——直线这一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比较三线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对于角的教学,则是在过一点画射线的基础上引出了符合对问题研究的线索,这样对教材的处理,设计,衔接比较自然。
教学中的不足与困惑:
1.语言重复:⑴过一点能画多少条射线得出结论。
⑴过一点能画多少条直线,应换成:猜一猜,过一点能画多少条射线?(想说点什么,不具体)。
⑴过两点能画多少条直线?应换成:能得出什么结论?
2.在讲射线,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时,应让学生讨论交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加深对三线区别的认识。
3.对学生不放心。
学生对某些问题回答得很明确了,结论也很正确,老师不必再重复。
4.前半段时间松,若紧一点的话,后半段的时间就不会显得那么紧张。
5.困惑:由激光灯引射线时,是按孔老师的先说画法,再说特点,还是先说特点,再说画法?我感觉,应先说特点,再说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