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复习课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2
复习地图三要素教学设计地图是一种重要的工具,用于表达地理现象和空间关系。
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概念,并提供一种可视化的方式来展示地理信息。
在地理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复习地图三要素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地图的认识和理解。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地图三要素的含义,包括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2. 能够正确解读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并能够应用这些要素来理解地图上的地理信息。
3. 能够运用地图三要素来完成相关练习和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比例尺(Scale)比例尺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现象实际尺寸与地图上表示的尺寸之间关系的工具。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演示和讲解比例尺的概念和用途,以及比例尺的表示方法等,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作用和含义。
2. 方向(Direction)方向是地图上表示地理现象朝向关系的要素。
在地图上,一般常见的表达方向的符号有箭头、指北针等。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上的方向符号,来理解地图上的方向关系,并能够正确解读和应用这些信息。
3. 图例(Legend)图例是地图上用来解释地理符号的说明性文字、图形或符号。
学生通过地图图例可以了解地图上各种符号的含义和代表的地理现象。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图例完成相关练习和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对地图符号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解和讨论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地图三要素的概念、作用和表示方法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以促进他们对地图三要素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发展。
2. 实地观察和实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实践活动,例如带领学生到校园附近进行地理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自感受地理现象和地图上的表示。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地图三要素的作用和含义。
3. 练习和应用教师可以设计各种练习和应用活动,例如给学生发放一些地图,要求学生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完成一些地理问题或任务。
《比例的整理和复习》的教学设计 篇1 一、复习内容: 比例的整理和复习 二、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比例的有关知识,能用比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整理知识的能力。
3、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复习重点难点: 重点:理清知识间的结构,形成完整的知识网。
难点:运用正、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四、复习过程: (一)回忆知识点 师:昨天,老师让你们对比例这一单元进行了整理。
现在请拿出你整理出来的内容跟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看看对整理出来的内容能不能再完善一下? 师:刚才同学们很认真地进行了交流。
在比例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生:意义、基本性质、用比例解决问题、正、反比例(板书) 师:同学们的整理能力真不错。
(二)复习比例的意义 师:原来,在比例这个单元里,我们学了这么多的内容。
比例跟我们上个学期学的比一样吗?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 师:什么叫做比呢? 师:比例又是怎样的?(课件出示:比和比例的意义) 师:还有什么不同吗?(基本性质不同) 师:比的基本性质怎么说的?这可是我们上个学期学习的内容,还记得这么清楚,真不错。
再说一下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出示) 师:形式上也有不同,比a:b,比例a:b=c:d (三)复习比例尺 师:看来,比和比例是两个不一样的概念。
这里有一个1:40000000,请你判断一下,他叫什么? 生:比。
师: 1:40000000在地图当中你知道又叫什么吗? 生:比例尺。
师:什么叫比例尺? 生: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板书) 师:在这幅地图上,如果告诉你们,从浙江到风景如画的四川实际距离是2400千米,你会求出什么? 生:图上距离。
师:在这幅地图中,测得浙江到北京的距离是3.5厘米,你又会求出什么? 生:实际距离。
师:拿出我们刚才发的练习纸,写在反面。
(表格出示) 图上距离 3.5厘米。
比和比例整理和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很荣幸能和大家分享我的教学经验。
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的是六年级下册数学的复习课程——比和比例整理和复习。
一、教学内容本次复习课的内容主要涉及教材中关于比和比例的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比的概念、比的应用、比例的概念、比例的应用以及比例尺。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提高他们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和比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比例的应用和比例尺的理解。
教学重点:比的换算和比例的求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练习本、尺子、圆规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以实际生活中的比例问题引发学生对比例的思考,例如购物时商品的折扣问题。
2. 知识回顾:简要回顾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自主复习。
3. 例题讲解: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比和比例的应用方法。
4. 随堂练习:针对讲解的例题,设计相应的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和比例的经验。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比的概念、比的应用、比例的概念、比例的应用、比例尺以及相关例题。
七、作业设计(1) 一桶水有18升,倾斜后流入另一个容器中,流入的量是原来的3/4,求另一个容器的容量。
(2) 一辆汽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了3小时后,因故障停车修理了20分钟,之后继续行驶,最终在5小时后到达目的地,求汽车修理处的距离。
2. 答案:(1) 另一个容器的容量为12升。
(2) 汽车修理处的距离为150公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发现部分学生在比例尺的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此方面的讲解和练习。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将比和比例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年级《比和比例》复习课教学设计六年级《比和比例》复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95—99页内容。
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激发成功研究数学和自信心和创新意识,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整理知识框架,提高研究的系统性,培养自我复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加强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1)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能正确迅速地解比例、化简比和求比值。
(2)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应用比例尺的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教学重点: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掌握关于比和比例的实际运用和计算。
教学难点: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建构知识网络。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复:教师给大家两个数字2和3,让学生用一个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学生说出很多,教师选择有价值的板书:2:3、2÷3,教师再出示6和9,请同学们用这四个数字组成一个我们学过的式子,生说出2:3=6:9,教师由此引入:比和比例。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1、自主交流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整理的成果,教师提出要求:(1)把你整理的方法告诉同学(2)讲解清楚,语言简洁(3)在别人讲解时要认真倾听,及时补充,提出质疑。
2、全体交流让部分同学到前面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评价自己的作品,然后其他学生评价,最后教师再进行评价。
3、交流矫正,优化再建教师带领学生整理比和比例的区别,让学生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建构知识网络。
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掌握关于比和比例的实际运用和计算,培养了自我复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加强了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师问:“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三、重点复,强化提高:师:现在我有一些数学问题,你们能用你们刚才复的知识来解决它们吗?比例当两个比相等时,我们称之为比例。
《比和比例整理与复习》说课稿龙台小学李慧勤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总复习中的《比和比例》。
我将分以下五个部分进行说课:一、对本课教材的理解和思考二、学情分析三、对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把握四、对教学设计的思考五、对教法、学法的理解六、说教学过程首先说说教材,《比和比例》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复习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正反比例的应用及判断,以及比和比例的一些应用。
比例尺及其应用,在后面的“空间与图形”中进行复习。
但本班学生的基础不是很好,正反比例的应用及判断,以及比和比例的一些应用”这部分知识放在第二课时进行。
毕业班的复习课注重帮助学生把分散在各年级、各章节中有关的数学知识上下串联,左右沟通起来。
理清知识体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帮助、点拨和补充二、学情分析:数学的复习过程,其实就是学生的知识不断重组,并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整理和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
因为是整理复习课,所以课堂教学中就应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对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搜集、整理、归纳,通过开展讨论交流、分析比较等学习形式,感受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异同,体会数学知识在不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使学生在实践、思考教学目标等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技能。
本节课学生对比和比例、比的基本性质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和求比值等知识点容易混淆,灵活运用知识能力欠缺。
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1、加强对比和比例这节知识间的联系,整理形成知识框架,使之系统化。
2、在具体的实际问题情境中,复习比和比例的含义及性质,会正确的化简比和求比值,解比例。
3、培养复习总结的好习惯,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掌握关于比和比例的一些实际运用和计算。
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比和比例的整理与复习》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中,“比和比例的整理与复习”一课,是对全册中有关比和比例知识的回顾与总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比的意义、比的性质、求比值、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尺、正反比例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比和比例知识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比和比例的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对比例尺、正反比例的判断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实例讲解、动手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判断正反比例;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比例尺的意义、正反比例的判断;2.难点:比例尺的应用、正反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相关知识点和实例;2.练习题:准备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际物品,如尺子、地图等,用于讲解比例尺和正反比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如“小明家到学校的时间与距离之间的关系”,引入比和比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如比的意义、比的性质、求比值、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等。
《比例尺》师生共用讲学稿
老官庄完小吴起艳教学内容:比例尺课型:复习课课时: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加深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2、会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过程与方法
在回忆与复习的基础上,经过大量练习,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自主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应用意识,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清知识脉络,加深比例尺意义的理解,并能正确进行有关计算。
难点提高综合分析、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启发、引导学生理清脉络。
学法归纳应用。
四、教具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做个“脑筋急转弯”游戏好吗?请听好:有一天,一只蚂蚁从北京出发,一直爬到上海,却只用了1分钟,这只蚂蚁到底在哪儿爬呢?
抽生回答。
我们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比叫做比例尺。
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比例尺。
板书课题:比例尺
(二)知识梳理多媒体出示复习提纲
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根据复习提纲回顾比例尺相关的问题:
复习提纲:1、什么是比例尺?
2、常见比例尺有那些形式?
3、如何求比例尺?
4、己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如何求实际距离?
5、已知比例尺和实际距离,如何求图上距离?
根据以上提纲在讲学稿上罗列知识点。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查漏补缺。
)
(三)探究归纳
1、课件出示一幅地图,引入比例尺概念。
板书:比例尺
常见的比例尺的形式有哪些?(数值,线段)板书并举例,说出它表示的意义。
2、在一幅地图上用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48千米,你知道怎样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吗?(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3、在一幅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地的距离是2厘米,A、B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方法一:用方程求,设实际距离为x厘米,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列方程。
方法二:用算术法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4、小英和小丽两家相距200米,在比例尺是1:2000的平面图上,两家相距多少厘米?
方法一:用方程求,设图上距离为x厘米,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列方程。
方法二:用算术法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教师小结:在解决有关比例尺的实际问题时,应该注意:单位的统一。
(四)练习巩固
A 、基础练习
1、在比例尺是1:2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千米,也就是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倍。
2
20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3、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千米。
现测得甲、
乙两地实际距离是80千米,甲、乙两地图上距离是( )厘米。
这个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
B 、发散练习
某建筑工地挖一个长方形的地基,把它画在比例尺是1 :2000的平面图上,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这块地基的面积是多少?
交流反馈。
(五)课堂检测(100分)
1、判断题(30分)
(1)在比例尺是1:1000的平面图上量得一段路长1厘米,这段路实际距离长1000米。
( )
(2
(3)比例尺1:60000( ) 2、填空题(40分)
(1)( )和( )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2)比例尺分为( )比例尺和( )比例尺。
(3)图上距离2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4)比例尺是1:3000,它表示( )。
3、选择题(30分)
(1)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A .一定大于 B.一定小于 C.一定等于 D.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比例尺是一种尺子。
B.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相比,叫做比例尺。
C. 由于图纸上的图上距离小于实际距离,所以比例尺小于1。
(3)同一距离选用比例尺( )画出的平面图最大,选用比例尺( )画出的平面图最小。
A 、1:10000
B 、1:1500
C 、1:500
D 、500:1
(六)总结评价
通过今天的复习,我想大家一定有很多收获,在今后的生活中你可以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作业
本节课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老师出的题都难不住你们了,大家想不想自己出一份题,考考别的同学呢?题型不限,可以有填空、判断、选择、实践等,分值为十分左右。
六、板书设计
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两种形式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