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1)
- 格式:docx
- 大小:17.97 KB
- 文档页数:7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物生长的需要(1— 5)
1、种子萌发需要三个条件:(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足够的空气)。有的种子萌发还需要(光照),种子萌发不一定需要土壤。
2、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温度)、(水)、(空气)等,它们能够自
己制造养分,获得(养料)。
3、家里粮仓里储存的粮食都是植物的种子,一般不发芽,主要是因为
缺少(水)。(第一课)
4、动物按食性可以划分为(草食性),(肉食性)和(杂食性)。
5、根据土壤中“沙”和“黏土”的含量多少,可以把土壤分成(沙质土),(黏质土),(壤土)。
6、沙质土渗水能力最强。黏质土保水能力最强。
7、大部分植物适合生长在(壤土)里。
8、(豆苗)在(沙质土)中生长情况最好,因为沙质土疏松,透气性好。
9、西瓜、花生适宜在(沙质土 )中生长。
10、马铃薯,莲藕,姜都有节和芽,它们都是地下茎,不是根。甘薯,胡萝卜,白萝卜是植物的根。
11、在做根吸收水分的实验时,在瓶子内的水面上滴一层油是为了(防
止水分蒸发)。
12、茎有哪些作用?
答:大部分植物的茎具有输导,支持的功能,少数植物的茎具有繁殖和
储藏营养的作用。
13、植物的根有哪些作用?
答: 1、防止水土流失; 2、从土壤吸收水分供植物生长; 3、根有储藏营养的作用。
14、无意插柳柳成荫说明部分植物的茎具有(繁殖)作用。
15、像鸟类的迁徙,鱼类的洄游这样的习性都可以称为动物的迁移。(第七课)
16、仙人掌的刺,其实就是它的(叶子),退化成刺能减少(水分的蒸发)。(第八课)
17、植食性动物举例:马、羊、兔、蝴蝶
第一单元
一.填空
1,种子的萌发除了种子本身具有活力外,还必须有适宜的外界条件,一般地说,具有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空气,种子可以萌发,有的种子萌发还需要光照.
2,通过实验表明我国研制的飞船,其生命保障系统很完善,温度,光照,空气,水等能够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3,根据土壤中的沙和黏土的含量多少,可以把土壤分成三类,含沙多的叫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叫黏质土,沙和黏土含量差不多的叫壤土.
4,通过实验发现: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这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①沙质土②壤土③黏质土.由土壤的渗水能力我们可以推测出,土壤的保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①黏质土②壤土③沙质土
5,在黏质土里生长较好的植物有水稻,芦苇,适合在沙质土里生长的有西瓜,大豆,花生,适合生长在壤土里的植物有小麦,玉米. 6,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有土壤,阳光,水,空气,温度,肥力.
7,通过观察我们认为根的共同特点是都有根尖,根毛,都向下生长,一般都长在地下.
8,"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这说明水,光照,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生长有影响.
9,根据事实分析,我们认为根有以下作用:固着,吸收输送水分和无机盐,贮藏营养物质,少数植物的根也有繁殖功能.
10,我们大家的结论,植物茎的作用是:具有输导,支持的功能,少数植物的茎也有繁殖和储藏营养的作用.
11,有些动物只以植物为食物,叫草食性动物,如牛,羊,马,有些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物,叫肉食性动物,如狮子,老虎,豹子,而有些动物既吃植物也吃动物,我们称它们为杂食性动物,如猩猩,蚂蚁,鼠.
12,砖厂烧砖的土之所以选黏土,是因为黏土的颗粒小,黏性好,砖的硬度大且非常牢固.
五年级上册科学重点背诵内容
第一单元生物生长的需要
第一课小苗的诞生
1.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只有条件合适时,种子才能萌发成幼苗。
2.在自然界,种子春天才开始萌发,由此可知,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温度,此外阳光,空气和光照也是种子萌发的必备条件。
3.雨后种子容易萌发,因此,我认为种子的萌发离不开水。
4.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5.我们通过实验得知:种子的萌发需要水。我还想研究:种子萌发时,水分越多越好吗?
6.我国的神州三号飞船带着从地面培育的葡萄、树莓和兰花的试管种苗在太空遨游一周后,于2002年4月1日成功地返回地面。
7.我国研制的飞船,其生命保障系统很完善,温度、光照、空气、水等能够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8.制作种子标本应利用干燥透明容器盛放种子。
第二课土壤与植物的生长
1.根据土壤中沙和黏土的含量多少,可以把土壤分成三类,含沙多的叫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叫黏质土,沙和黏土含量差不多的叫壤土。
2.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
3.三种土壤的保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黏质土,壤土,沙质土。
4.适合在沙质土中生长的植物有大豆、花生、西瓜、甘薯,马铃薯;适合在黏质土中生长的植物有水稻、芦苇、苦菜花;适合在壤土里生长的植物有小麦、玉米。
5.土壤的颗粒大小、颜色、黏性等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
6.壤土透气性好,既保水,又保肥,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
7.沙质土壤中水容易流失,但肥、透气性好,适宜种植块根(茎)作物。
8.沙质土颗粒大,颜色浅,黏性小;黏质土颗粒小,颜色深,黏性大;壤土颗粒大小适中,颜色深浅适中,黏性大小适中。
第六单元保温物品
1.进行整个项目的技术探究和实践的流程为:任务、调研、设计、制作、测试、展示、改进。
2.保温箱种类有:泡沫类、防水布类、塑料类、金属类、木质类等。
3.保温箱具有保温性好、密封、保鲜、环保等特点。
4.设计是研发保温物品的主要过程,我们可以分析搜集的信息,根据任务要求,从形状、材料、结构和颜色等方面进行设计分析,并通过概念图的方式记录下来。
5.我们可以采用组合法从材料、结构、携带中,各选取某一项,如选择厚纸板、棉花、双层、方形、胶带连接、提手携带,就可以构思出一幅样图。为了使构思更加清晰,我们可以采用画草图的形式将构思呈现出来。
6.绘制图纸时,我们可以从正面、侧面、上面三个不同角度绘制保温箱的图纸。
7.制作保温箱的主要方法步骤为:(1)按照图纸,切割泡沫板。(2)粘接保温箱外箱。(3)制作保温箱内箱。(4)装配组合。(5)美化外观。8.向同学们介绍自己小组的保温物品时,需要做的准备活动有:(1)展示内容为全班各组制作的保温物品。(2)根据保温物品的种类划分展览区域。(3)以小组为单位,在规定的区域内,布置自己的展台。(4)通过语言、影像、实物展示等方式向同学们介绍自己小组的保温物品。
9.保温物品的评价要点有:制作成本、安全环保、整体效果(保温、美观、方便)等。
10.选择材料时要根据自己的方案选择成本较低、安全环保、易加工、废旧材料、热的不良导体作为材料。
11.为了保温箱,便于携带,我们可以给保温箱设计一个提手。
12.制作保温箱时,切割完泡沫板后需要打磨边缘,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保温箱密封性,防治空气从缝隙中进入。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课小苗的诞生
1、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只有(条件)合适时,种子才能萌发成幼苗。
2、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外界条件?适量的水、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3、我国“神舟三号”2002 年 4 月 1 日成功地返回地面。首次成功搭载并返回用于推广的植物试管苗。
4、通过实验表明我国研制的飞船,其生命保障系统很完善,(温度)、(阳光)、(空气)、(水)等能够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第二课土壤与植物的生长
1、土壤对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
2、根据土壤中“沙”和“黏土”的含量多少,可以把土壤分成三类:含沙多的叫(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叫(粘质土);沙和黏土含量差不多的叫(壤土)。
3、(沙质土)的(渗水)能力最强。
4、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粘质土)。
5、三种土壤的保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粘质土),(壤土),(沙质土)。
6、除了渗水性以外,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等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
7、不同的植物适合生长在(不同土壤)中,比如:花生、西瓜、大豆等植物适合在(沙质土)环境下生长,一些植物则适合在(粘质土)里生长,如水稻、芦苇等,而大多数植物适合生长在(壤土)里,如小麦、玉米等。
8、如果我们将豆苗分别种在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里,在保持其他条件完全一样的情况下,豆苗的生长状况一样吗?为什么?
答:大豆在沙质土里长得最好,沙质土土质松、透气性好、渗水能力强。
第三课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
1、“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这说明,(水、光照、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生长有影响。
五年级上册科学重点背诵内容
第一单元生物生长的需要
第一课小苗的诞生
1.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只有条件合适时,种子才能萌发成幼苗。
2.在自然界,种子春天才开始萌发,由此可知,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温度,此外阳光,空气和光照也是种子萌发的必备条件。
3.雨后种子容易萌发,因此,我认为种子的萌发离不开*。
4.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5.我们通过实验得知:种子的萌发需要水。我还想研究:种子萌发时,水分越多越好吗?
6.我国的神州三号飞船带着从地面培育的葡萄、树莓和兰花的试管种苗在太空遨游一周后,于2002年4月1日成功地返回地面。
7.我国研制的飞船,其生命保障系统很完善,温度、光照、空气、丞等能够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8.制作种子标本应利用干燥透明容器盛放种子。
第二课土壤与植物的生长
1.根据土壤中沙和黏土的含量多少,可以把土壤分成三类,含沙多的叫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叫黏质土,沙和黏土含量差不多的叫壤土。
2.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
3.三种土壤的保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黏质土,壤土,沙质土。
4.适合在沙质土中生长的植物有大豆、花生、西瓜、甘薯,马铃薯;
适合在黏质土中生长的植物有水稻、芦苇、苦菜花;适合在壤土里生长的植物有小麦、玉米。
5.土壤的颗粒大小、颜色、黏性等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
6.壤土透气性好,既保水,又保肥,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
7.沙质土壤中丞容易流失,但肥、透气性好,适宜种植块根(茎)作物。
8.沙质土颗粒大,颜色浅,黏性小;黏质土颗粒小,颜色深,黏性大;壤土颗粒大小适中,颜色深浅适中,黏性大小适中。
1.空气的成分
1.点燃两支相同的蜡烛,用集气瓶将其中一支蜡烛罩起来,罩起来的蜡烛会熄灭。
2.在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中,把一支蜡烛粘在玻璃片上,并放在水槽底部。用一只集气瓶罩在蜡烛上方。
现象:蜡烛熄灭集气瓶内,水面升高,高出水槽的水面。
结论:蜡烛燃烧会消耗一部分空气。
3.蜡烛熄灭后,集气瓶中的空气没用完。
4.为什么蜡烛熄灭后集气瓶内的水面会上升?蜡烛熄灭后,集气瓶内气体的成分还和原来一样吗?
答:蜡烛燃烧消耗掉了一部分空气,还剩下一些气体,这部分气体与原来的空气不一样。
5.用集气瓶收集蜡烛燃烧后剩余气体,把点燃的木条放入集气瓶内,燃着的木条熄灭了,说明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6.综合以上现象,关于空气成分我们得出的结论:空气成分不唯一,有能支持燃烧的成分,也有不支持燃烧的成分。
7.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其他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主要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硼;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其他气体。
8.氧气的用途:①潜水员需要携带供氧装置。⑦氧焕焰用于焊接和切割金属。O液态氧用作火箭的助燃剂。④炼钢需要氧气。
9.氮气的用途:0)用于医疗手术。②用于生产氮肥。③用作灯泡填充气。④用于储存食物。
10.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会使人缺氧窒息。使用氮气要注意安全!
2.燃烧的秘密
1.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
2.观察物体的燃烧实验
现象:不同物体燃烧时会发光、放热,能闻到特殊气味,物体燃烧后有灰烬产生。
结论:物体燃烧后有新的物质生成,构成物体的物质发生了改变。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
第十八课地表探秘
1、1910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通过观看地图上大西洋两侧的大陆海岸线轮廓,尤其是【南北美洲】和【亚欧大陆】的海岸线彼此【吻合】。于是,他提出了现在的【七大洲】是由一块大陆地【分裂开来】的假设。
2、我国科学家在考察喜马拉雅山时,意外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对这种现象,你能提出自己的解释吗?
【答:在远古时代,现在的喜马拉雅山的位置可能是一片海洋,经过漫长的地质运动――地壳的挤压、抬升才形成了今天的喜马拉雅山。】3、现在,大多数地质学家认为,地壳是由【6】个大板块和【十几个】小版块拼接而成的。
4、模拟岩石挤压成山脉的实验中,用手握住橡皮泥两端,橡皮泥【中间会向上拱起来】。
第十九课地震
5、【1976年7月28日】,我国【唐山】地区发生了7.8级大地震,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损失最惨重的一次地震灾害。【数十万人】被夺去生命。
6、中国古代科学家【张衡】在公元132年研制的【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
7、地震前的征兆包括:【井水水位变化,动物行为异常(如鸡鸭不回窝、鱼跃出水面等),不寻常的微波,大地变形,瓦斯泄漏。】
8、用手折断薄木片,木片发出响声,就像地震时的【振响】;手会感到【震动】,两只手会有【阵痛】的感觉,就像地震时发出的震动。
9、我们用很长时间搭成的模型,在【瞬间倒塌】。
10、人们通常把那些会让人感到大地【上下颠簸】、【猛烈摇动等地动现象】叫【地震】。
11、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答:【当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并尽快做到:熄灭炉子,拔掉
第一课小苗的诞生
1、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2、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只有【条件合适】时,种子才能萌发成幼苗。
3、在自然界,种子春天才开始萌发,说明【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温度】。
4、浸泡在水中的种子,水面上的种子能萌发,而下面的种子却没有萌发,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足够的空气】。
5、雨后种子容易萌发,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
6、我国“神舟三号”2002年4月1日成功地返回地面。首次成功搭载并返回用于推广的植物试管苗是【葡萄】、【树莓】和【兰花】。
7、通过实验表明我国研制的飞船,其生命保障系统很完善,【温度】、【光照】、【空气】、【水】等能够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8、在自然界,种子一般在【春季】才开始萌发。
9、怎样制作种子标本盒?
①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2选择好的,并按自己指定的标准分类。○3利用干燥、透明的小盒或小瓶分类、分装。○4盒内放干燥剂和防虫药。○5收集各类种子资料制作标签,对号贴上标签。○6说明制作日期及制作人。
实验名称: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提出问题: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条件?
猜想假设:种子的萌发可能需要水。
实验材料:大豆种子、培养皿、布、烧杯、筷子、细线、土、纸盒、水等
实验过程: 1、在两个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卫生纸或棉花,并在每个瓶中放入5—6粒菜豆的种子。
2、保持1号内的种子干燥,经常向2号瓶中洒一些水,使纸或棉花
始终保持潮湿状态,但不要让种子浸没在水里。
3、将两个瓶子同时放在相同的室温中,并保持光照的情况相同。
第一课空气的成分
1.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
2.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3.试验:点燃两支一样的蜡烛,用集气瓶将其中一支蜡烛罩起来。
试验方法:
A.把一支蜡烛粘在玻璃片上放在水槽中;向水糟中参加大约5 厘米深的水,水不宜太多,能漂浮蜡烛下部即可,倒水时不要弄湿烛芯。
B.不点燃蜡烛,用集气瓶把蜡烛扣上,观看水能进入杯子吗?
C.点燃蜡烛,用集气瓶罩在蜡烛上,观看试验现象。
试验现象:蜡烛熄灭,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并高出水槽中的水面。
现象解析:
A.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的现象说明白什么?
答:说明瓶子内的空气少了,“腾”出了一局部空间。
B.为什么集气瓶中的空气会削减?是空气跑了吗?你认为这与什么有关?为什么? 答:由于蜡烛燃烧会消耗一局部空气。
C.集气瓶中还有没有空气?是不是都用光了?为什么?
答:集气瓶中还有空气,假设没有空气,水会占据瓶内的全部空间。
结论:蜡烛燃烧要消耗一局部空气。
4.试验:蜡烛熄灭后,集气瓶内的气体还能不能支持燃烧。
试验方法:
A.用一块玻璃片在水下把集气瓶盖好,一只手托住玻璃片,另一只手按住集气瓶,倒扣过来放在桌面上。
B.把瓶口的玻璃片推开一条小缝儿,将燃着的木条伸进集气瓶里,观看有什么现象?
结论: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是支持燃烧的,只有这种气体存在燃烧才能进展;另一种气体是不能支持燃烧的。
其次课燃烧的隐秘
1.物体在燃烧时有什么现象?
燃烧时会发光、放热,闻到特别气味,物体燃烧后有灰烬产生。
2.物体燃烧前后有什么不同?燃烧后是否有物质生成?
物体燃烧后,有的物质生成,构成物体的物质发生了转变。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一、填空题。
1、种子萌发除了种子本身具有活力外,还必须有适宜的外界条件,一般说,具有(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空气),种子可以萌发,有的种子萌发还需要(光照)。
2、通过实验表明我国研制的飞船,其生命保障系统很完善,(温度、光照、空气、水)等能够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3、根据土壤中的(沙和黏土)的含量多少,可以把土壤分成三类,含沙多的叫(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叫(黏质土),沙和黏土含量差不多的叫(壤土)。
4、通过实验发现: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这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①沙质土②壤土③黏质土)。由土壤的渗水能力我们推测出,土壤的保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①黏质土②壤土③沙质土)。
5、在黏质土里生长较好的植物有(水稻、芦苇),适合在沙质土里生长的有(西瓜、大豆、花生),适合生长在壤土里的植物有(小麦、玉米)。
6、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有(土壤、阳光、水、空气、温度、肥力)。
7、通过观察我们认为根的共同特点是(都有根尖、根毛,都向下生长、一般都长在地下)。
8、"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这说明(水、光照、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生长有影响。
9、根据事实分析,我们认为根有以下作用:(固着,吸收输送水分和无机盐,贮藏营养物质,少数植物的根也有繁殖功能。)
10、我们大家的结论,植物茎的作用是:(具有输导、支持的功能,少数植物的茎也有繁殖和储藏营养的作用)。
11、植物的茎与根在外形上的主要区别是:茎有(节)和(芽),节是指茎上长(叶)的地方。
二、问答题。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篇一: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第十课人对环境的需求
1、人类的生存同样需要(阳光)、(空气)、(水)和(食物)。
2、人类所吃的各种食物,几乎全部来自植物或动物,如(食物里米、面、蔬菜、植物油等来源于植物,鸡蛋、牛奶、牛肉、猪肉等来源
于动物。)等。
3、许多学习用具也是直接来自植物或动物,如(铅笔、书本、桌椅、书包)等。
4、人们为了自身的健康,吃的许多药品、保健品都来自植物或动物,如(鹿茸、人参、甘草)等。
5、怎样才能很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呢?(如何适应社会环境?)答:养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关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能从多角度分
层面去分析问题;形成并提高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终身学习,不
断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创造力。
第十一课人对环境的影响
1、人类的生存依赖于环境,环境的变化会影响人类的(生存)。人
类的活动又影响着(环境)。
2、遮盖后的草地可能会出现小草(变黄)、小昆虫(减少)或(死亡)等现象。
第十二课和谐相处
1、人类维持生命所需的一切物质都来源于(自然)。人类对自然的
破坏和过度开发是在毁坏人类的(生存环境),进而危害人类自
身。为了生存,人类必须保护(保护自然),珍爱(生命),尽可能减
少对环境的破坏,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十三课冷水和热水
1、人们用温度来描述物体的冷热(冷热程度),并用(温度计)来
测量温度的高低,以(摄氏度)或(华氏度)作为单位。
1、曲线图能告诉我们什么?热在冷水和热水中是怎样传递的?
答:热传递的现象,热从热水传向冷水,最终热水和冷水达到相同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已整理)
本文档汇总了五年级科学上册的各个知识点,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提供参考。
科学与生活
- 科学是什么
- 科学的特点和方法
- 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物质
- 物质的性质和分类
-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区别和特点
- 纯净物质和混合物的区别
声音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声音的特点和性质
- 听力保护的重要性
光
- 光的传播和反射
- 彩虹的形成
- 光的折射和透明物的特点
磁铁
- 磁场的形成和性质
- 磁铁的吸引和排斥
- 磁铁的用途
力和运动
- 力的作用和特点
- 初速度、终速度、加速度的概念- 摩擦力和滑动摩擦与静摩擦的区别
生活中的化学
- 溶解和溶液的性质
- 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特点
- 食物中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
简单电路
- 电流的产生和电路的组成
- 导电材料和绝缘材料的区别
- 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特点
以上是五年级科学上册的主要知识点的汇总,希望对学生们的研究有所帮助。如需更详细的知识解释和例题讲解,请参考教材或向老师寻求辅导。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六单元
1、当我们生活的环境发生了【不利于】人类生存的变化时,就成为威胁人类的环境问题。当前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现象】。
2、1972年,第一次世界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和【人类行动计划】,从此,许多国家开始重视保护环境工作。
3、1989年,我国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之后,又陆续制定了一系列保护资源和防治污染的法律、法规及标准,组成了环境保护法体系,从而有效地控制了环境的破坏。
4、环境状况的【监测】,是保护环境的重要环节。
5、环境污染以及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和谐关系】被破坏,已成为当前严重的环境问题。√
6、地球上每【6小时】有一个物种灭绝,地球上每年有【5-7】万公顷的土地变成沙漠,地球上有【25%】的人口缺少足够的饮用水。
7、新的科学证据表明,全球很多生态系统正在向【危险】的临界接近。
8、世界观察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说,北极地区的冰盖已减少了【42%】,全球【27%】的珊瑚礁遭到破坏。
9、科学家对气候的研究表明,除非人们大大减缓对【矿物燃料】的使用,否则到2100年,地球温度将比1990年上升【6摄氏度】左右。
1
2 这样的温度提高会导致【水资源】极度缺乏,食品生产减少和诸如疟疾、登革热之类的致命疾病广为扩散
10、我国有【12亿】人,【人口的增长】形成了对自然环境的巨大压力。
11、多年来,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 【环境问题】仍然非常严重。
12、【空气监测、水体监测、机动车尾气监测、噪声污染监测】,是保护环境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