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60例临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63.12 KB
- 文档页数:2
妇产科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分析目的研究分析妇产科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54例妇产科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7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1.48%)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62.96%),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及愈合时间,治疗组患者治疗时间及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微波疗法在妇产科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临床上效果显著,可有降低患者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现象发生率。
标签:妇产科;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效果基于妇产科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笔者为详细了解分析妇产科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特选取我院在2009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54例妇产科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09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54例妇产科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均在实施手术治疗3~8d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现象。
年龄21~54岁,平均(37.51±1.12)岁;分析患者手术:11例实施子宫切除术,7例实施宫外孕手术,26例实施妇科手术,10例实施剖宫产;并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为27例,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年龄及手术类型等基本资料,均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
1.2方法對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消毒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微波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1.2.1医护人员先拆除对照组患者部分缝合线,用生理盐水对切口进行反复冲洗,有效清除渗出物,且在切口处内置经庆大霉素盐水浸湿的纱布条,每日更换3次药。
当患者切口出现新长肉芽组织时,可进行消毒固定,暂时停止换药,直至切口全部愈合。
妇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治疗分析摘要】目的对妇产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其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妇产科术后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碘伏治疗,一组在碘伏治疗基础上采用红外线照射治疗,两组患者都接受负压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接受红外线治疗的患者组,其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接受常规碘伏治疗的患者组,p <0.05;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或不良反应。
结论对于妇产科手术患者在术后切口发生脂肪液化,在临床上可采用碘伏联合红外线照射方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切口脂肪液化症状,并且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关键词】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图分类号】R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8-0171-01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是妇产科手术中常见并发症,尤其是肥胖、贫血等患者的发生率更高,如何有效治疗切口脂肪液化是提高妇产科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
本文主要对我院收治的发生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将红外线照射与常规碘伏治疗进行了对比,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自2007 年5 月至2013 年4 月间我院妇产科接受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后其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共有42 例患者,年龄为21 ~47 岁,平均为33.1±4.5 岁;患者接受妇科手术主要有子宫肌瘤切除手术、剖宫产、异位妊娠手术等,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1 例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手术类型以及脂肪液化程度等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均给予负压引流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接受引流治疗的同时接受常规碘伏擦洗治疗,治疗组患者则在接受碘伏治疗同时接受红外线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3 治疗效果评定根据患者手术切口愈合情况,将治疗效果分为三级,即显效等级、有效等级以及无效等级,其中显效等级是患者在接受治疗5d 后切口愈合明显,达到甲级水平;有效等级是患者在接受治疗7d 左右切口愈合明显,达到甲级水平;无效等级是患者接受治疗后,其切口脂肪液化症状未发生任何好转。
妇产科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下腹部术后脂肪液化的原因处理及预防。
方法根据切口渗液及愈合情况不同将60例脂肪液化病人给予换药、微波治疗、二期缝合等处理。
结果:所有病人切口于手术后10~25d愈合, 6例行Ⅱ期缝合,未发生院内感染。
结论针对切口脂肪液化的相关高危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治疗、护理措施,以减少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促进切口的愈合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妇产科;腹部手术;脂肪液化【中图分类号】R4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5-0152-02 妇产科腹部手术是常见手术,有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感染的可能,可使切口愈合时间延长。
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5年间妇产科下腹部手术患者病例资料,根据皮下脂肪厚度和缝合方法进行临床分析。
发现影响切口脂肪液化的高危因素与肥胖、中重度贫血、术后咳嗽、糖尿病、妊高征低蛋白血症水肿、胎膜早破、产程延长、滞产、手术时间延长、术前未使用抗生素有关。
本文就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妇产科经腹手术发生手术切口脂肪液化50例,发生率0.52%。
其中妇科手术发生切口脂肪液化16例;剖宫产发生切口脂肪液化34例。
也有报道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为0.41%,其中妇科手术发生率为0.59%,剖宫产手术发生率为0.34%[1]。
1.2临床表现:术后切口有淡黄色水样渗出物及血性渗出液,切口外观红肿不明显,细菌培养阴性。
3例为术后第3天、14例为术后第5天开始出现切口脂肪液化,9例术后第7天拆线时发现,5例拆线出院第3天发现。
50例患者中仅18例体温升高,但未超过38.5℃。
术后咳嗽8例,4例术前已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其中1例急诊剖宫产术前合并肺炎、咳嗽剧烈。
50例行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无明显升高。
2处理术后第3天腹部切口有黄色水样或淡红色渗出液时,及时充分挤压腹部切口使切口内的渗液溢出,每天1次,并给予微波治疗30min,每天2次,至无渗液流出。
妇产科腹部手术脂肪液化的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13-01-05T15:25:05.59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1期供稿作者:鲁峥[导读]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
鲁峥(特克斯县人民医院 835500)【中图分类号】R7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1-0208-02 【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
方法回顾我院2006年至2011年五年间妇产科1675例腹部手术患者中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
结果妇产科腹部切口液化与肥胖、贫血、术后咳嗽、糖尿病、妊高征、水肿、滞产、缝合技术、切口暴露时间长短、术前未使用抗生素密切相关。
针对切口脂肪液化的相关高危因素制订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对减少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促进切口的愈合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治疗预防措施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是指腹部切口脂肪细胞受损破裂、坏死、液化的过程,脂肪崩解产物脂肪酸刺激引起周围组织炎症反应,脂肪液化虽然不是细菌感染,但是它增加了切口感染的机会并且延长了切口愈合的时间。
脂肪液化是妇科腹部手术伤口愈合过程中易发生的一种并发症,一旦发生,伤口不易愈合,且易继发感染,既增加患者的痛苦,又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众多临床医生关注的问题。
我院于2006年—2011年共进行腹部手术1675例,其中脂肪液化43例,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我院妇产科于2006年至2011年进行腹部切口手术1675例,其中脂肪液化43例,发生率为2.57%。
其中剖宫产36例,妇科手术7例。
1.2脂肪液化的诊断标准:①发生在术后第3~7天,病人无任何自觉症状,敷料有黄色渗液,挤压切口有淡黄色渗液,并可见漂浮的脂肪滴。
妇产科腹部手术脂肪液化临床诊治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方法。
方法对我院近期做的妇产科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时所进行的治疗进行对比,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实验组采用微波法治疗。
结果实验组的平均治疗时间和平均切口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 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 67.5%) ( P<0.05 )。
结论适当的处理措施有利于减少妇产科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采取微波治疗能减轻病人的痛苦,缩短治疗时间。
【关键词】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微波脂肪液化是指脂肪细胞受损破裂、坏死、液化的过程,脂肪崩解产物脂肪酸刺激引起周围组织炎症反应,脂肪液化虽然不是细菌感染,但是它增加了切口感染的机会并且延长了切口愈合的时间,而近年来,随着妇产科剖宫产率的增高,妇产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发生明显增加。
我们对本院近期收治的妇科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病例予以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取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本院收治的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80例,年龄20~52岁;妇科手术32例,其中子宫全切术22例,单侧输卵管妊娠10例,剖宫产48例。
所有资料中,合并糖尿病12例,合并肥胖56例,妊娠水肿4例,滞产4例,术后咳嗽2例。
1.2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分别在术后3~7d发现切口脂肪液化,手术后患者切口有淡黄色油状渗出物以及血性渗出物,切口外观没有明显红肿,部分可见有硬结,渗出物细菌培养为阴性。
1.3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断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一般认为出现以下临床表现者应诊断为切口脂肪液化:①发生在术后3~7d,除切口有较多黄色渗液外,患者无任何自觉症状;常规检查切口时发现敷料上有黄色渗液,挤压切口皮下有较多渗液;②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渗液中有漂浮的脂肪滴;③切口无红肿及压痛,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无坏死征象;④渗出液涂片镜检可见大量脂肪滴,连续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
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治疗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治疗方法。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共60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操作及治疗护理,观察组给予全面脂肪液化预防、观察、治疗措施,对比两组患者脂肪液化治疗情况。
结果观察组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显效35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0%;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22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2.50%。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性的术后止血、缝合处理,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现象后及时给予一般性治疗处理。
观察组患者均给予密切的切口愈合情况观察与统计,及早发现切口脂肪液化并予以及时、有效的处理。
发现脂肪液化现象之后立即上报,观察患者渗液量及分泌物形状。
本组患者经密切观察与及时处理,发现时脂肪液化均属轻度,渗液量偏少。
根据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及脂肪液化情况灵活选用相应的药物配合熟练手法将切口渗液充分挤压、理疗处理,每日理疗持续半小时[2]。
一般情况不放置引流条,帮助促进患者局部血液循环,同时使用蝶形胶布规范消毒,消毒完毕后牵拉并固定处理,固定之后以适当的力度加压并包扎处理。
若患者在处理过程中出现渗液量增加或出现皮下组织明显游离的患者,尽快拆线处理,并立即将坏死组织清理并消毒处理,将清除、消毒处理过的部位用浸有甲硝唑的纱布湿敷处理,在热疗仪的辅助之下对切口实施每日半小时的理疗,同时使用二连抗生素感染预防及控制处理[3]。
全面避免操作错误刺激切口及周边部位而加重渗液现象。
注意保暖,避免患者着凉感冒或咳嗽,若患者有咳嗽现象,适当予以药物止咳辅助腹部加压以控制病情。
1.4数据处理本次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卡方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t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3.1脂肪液化原理及诊断妇产科手术后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现象的原因众多,主要与患者自身的身体状况及手术、护理操作刺激等因素有直接关联。
妇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对妇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诊疗方法的探究。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妇产手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58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治疗组)和实验组(红光治疗组),每组各29例,对两组的临床观察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对照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为(7.5d±1.4d)高于实验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3.7d±0.7d)(p<0.05)。
同时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2%,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4%,P<0.05,说明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
结论: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采用红光治疗能够加快切口愈合时间,效果明显、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妇产科腹部切口液化脂肪液化临床分析随着社会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迅猛提高,肥胖现象己经成为目前主流趋势。
同时随着肥胖率和剖宫产率的上升,因此妇产科手术患者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的几率也大大提高[1],不仅给患者带来了身心及精神痛苦,而且还加重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
笔者就我院收治的58例妇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处理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妇产手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58例。
其中患者年龄在23~53岁,平均年龄35.4 2.5岁。
39例患者为产科剖宫手术,19例患者为妇科手术。
所有患者在术后3~8d均出现切口脂肪液化(临床表现[2]:手术后患者均有淡黄色油状渗出物及血性渗出物从切口渗出,渗液中经检测含有脂肪滴,没有明显红肿从切口外观察,部分患者有硬性结节,渗出物细菌培养检测为阴性。
)。
其中患者渗出液细菌培养为阴性,血常规白细胞无明显增高。
两组患者在年龄、手术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将58例妇产手术并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均给与腹部渗出液引流,同时应用高渗生理盐水对对照组患者的切口处进行冲洗,并应用无菌碘伏条进行外敷,一般换药2次/d。
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临床分析作者:徐香梅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13期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产妇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措施。
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6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青霉素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腹部手术切口处进行每日30min的短波紫外线灯照射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及临床疗效。
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6.8%,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紫外线;青霉素;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脂肪液化是手术伤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
尤其是切口处脂肪较多并采用电刀手术时,其发生机制可能是由于电刀产生的高温造成皮下脂肪组织的浅层烧伤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由于凝固作用而栓塞,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肥厚脂肪组织血液供应受阻,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形成较多渗液,导致切口愈合不良。
本文选取我院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64例,对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2月~2013年4月我院妇产科行腹部手术治疗并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64例,年龄19~65岁。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2例,分别给予青霉素和紫外线治疗。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在腹部手术治疗中均采取无菌操作,术中所用医疗器械均进行高压消毒。
对照组患者采用有一定剂量的青霉素与生理盐水稀释后,进行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30min/d左右的紫外线照射治疗。
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及临床疗效。
1.3疗效评价标准痊愈:患者手术切口处无渗液溢出,无红肿疼痛和不适症状,切口完全愈合;显效:患者切口处伴有轻微红肿疼痛,无渗液溢出,但适度按压会有少量澄清渗液流出,切口基本愈合;有效:手术切口处伴有轻微红肿疼痛,切口表面有少量渗液流出,切口部分愈合;无效:患者切口处症状没有消失,无任何愈合征兆,大量渗液流出,并伴有红肿疼痛症状。
妇产科腹部手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临床分析作者:马凤琴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年第04期【中图分类号】 R5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4-0060-02【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收治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病例临床资料,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
研究表明,妊娠期水肿、肥胖、糖尿病、高频电刀的使用等因素增加了妇产科腹部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比率。
针对导致切口脂肪液化的相关因素,制定有效防治措施,对于减少切口脂肪液化、促进切口尽早愈合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女性在手术后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可能会引起切口脂肪出现液化。
自2007年1月~2010年6月我院妇产科共收治32例女性实施腹部手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病例,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2例施行腹部手术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其中施行剖腹产手术的患者31例,施行其他妇科手术患者11例。
1.2临床表现:42例患者术后大多数并没有感觉异常,但在术后3~10天给患者换药时发现有淡黄色液渗出从切口往外渗出,按压切口渗液可增多,切口无明显的红肿现象,但可见切口愈合不良。
切口边缘的皮下组织愈合不良,有时仅表皮相连。
有30例患者在术后3~5天开始从切口流出渗出液,17例患者在术后7~10天才发现。
42例患者中有7例体温升高,但都没有超过38.5℃。
1.3 方法:积极治疗原发病,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及对症治疗。
加强手术切口的护理,防止出现感染。
术后48小时腹部切口用微波疗法处理,每天2次。
此疗法可以加快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水肿消退及渗出物的吸收,缩短切口愈合的时间。
需对患者腹部伤口每日都进行检查,如发现切口有少许渗液者,立即采取措施,可以每天挤压切口1~2次,挤压时近可能将渗出液挤净,然后将伤口消毒后覆盖碘伏纱布,并辅以物理治疗。
如果患者渗出液多或长时间向外渗出,应拆除部分缝线同时应用抗菌药预防感染。
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17-03-10T16:04:50.310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2月第5期作者:李洪[导读] 随着现代化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亦得以大幅度提升,而肥胖现象逐年上升。
(富顺县人民医院四川自贡 643200)【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本文选择了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妇产科收治的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者3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大黄混合芒硝外敷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常规酒精治疗;总结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效3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为(3.4±0.6)天;对照组患者显效16例,治疗有效率为53.3%,治疗有效13例,治疗有效率为43.3%,治疗无效患者1例,治疗有效率为3.3%,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为(7.3±1.1)天;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可采用大黄混合芒硝外敷对患者进行治疗,此种方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妇科产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5-0086-02Clinical analysis of abdominal incision fat liquefaction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operation Li Hong.Sichuan zigong 643200 FuShun County people's hospital,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bdominal incision fat liquefaction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operation. Methods We selected 60 patients with abdominal incision fat liquefaction in our hospital in May 2014 -2015 year in May admitted to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patients. Results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30 cases. Conclusion Gnecologic surgery of abdominal incision fat liquefaction patients.【Key words】 Uremia;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C- reactive protein随着现代化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亦得以大幅度提升,而肥胖现象逐年上升。
分析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发表时间:2016-04-13T11:27:06.750Z 来源:《系统医学》2016年第2期作者:刘雪松[导读] 哈尔滨市实业开发总公司医院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成本.哈尔滨市实业开发总公司医院哈尔滨电机厂医院 150000【摘要】目的:探讨对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对2014年3月-2015年5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对这些患者治疗结束后,总结这些患者发病的原因、处理措施和相应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所有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治疗时间在一周到三周之间,其中有8例患者进行了二期缝合处理。
结论: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成本,临床上对该病的致病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能够对该病的防治起到良好的作用。
【关键词】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2-154-01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虽然发病率较低,但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临床上对该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
对此,我们将2014年3月-2015年5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4年3月-2015年5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
这些患者的年龄在20岁-63岁之间,平均年龄35.8岁,其中进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有29例,进行其他妇科束手的患者有11例,剖宫产手术的切口均为下腹部的横切口。
这些患者在手术结束后均使用电凝止血方法进行止血。
1.2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除2例为患者自行发现病变外,其余患者均为医生换药时候发现的,患者的手术切口部位表现为有淡黄色水样油性渗出物,经按压渗液可以增多,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切口两端的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分离现象。
妇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妇产手术病人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3 年1 月-2015 年3 月在我院妇科手术以后出现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病人一共有78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对病人采取综合治疗,对治疗组与对照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给予对比分析。
结果:治疗组病人切口愈合时间明显要比对照组短(P<0.05);治疗组病人的治疗效果明显要比对照组高(P<0.05)。
结论:对妇科手术病人腹部切口脂肪液化采取综合治疗,可以使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使相关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妇产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图分类号】R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6-120-01切口脂肪液化指的是病人手术以后切口或切口皮下出现较多的渗液,以及敷料上存在黄色渗液等,同时渗液当中能够看见漂浮的脂肪滴的现象,是手术以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关键影响因素。
导致手术以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因素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因为病人自身皮下脂肪含量相对过高,另外一种就是由于高频电刀应用不当,切口暴露在空气当中的时间过长、手术当中没有彻底止血等相关因素也非常容易造成切口脂肪液化。
如果手术以后出现脂肪,就是增加切口感染的风险,对切口愈合时间以及恢复效果带来非常大的不良影响。
目前,随着妇科手术的不断增加,病人肥胖指数的不断上升,使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几率也明显上升[1]。
本文笔者选取2013 年1 月-2015 年3 月在我院妇科手术以后出现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病人一共有78 例,对当中39例病人采取综合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 年1 月-2015 年3 月在我院妇科手术以后出现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病人一共有78 例,其中手术类型包括有剖宫产手术、子宫切除手术、附件切除手术以及输卵管切除手术,它们依次为42 例(53.85%)、13 例(16.67%)、10 例(12.82%)、13 例(16.67%)。
妇产手术中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妇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诊疗方法。
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64例妇产手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分为传统治疗组(对照组)和红光治疗组(观察组),每组各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为(11.4±1.4)d,低于对照组的(16.7±2.5)d;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1.2%,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
结论:采用红光治疗能够有效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加快切口愈合时间,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妇产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分析脂肪液化是指患者手术后切口或者切口皮下有较多渗液、敷料上有黄色渗液等,且渗液中可见飘浮的脂肪滴的现象,是术后伤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影响因子。
造成术后伤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于手术患者本身皮下脂肪含量高为其发生创造了基本条件。
另一类是因为高频电刀使用不当、切口暴露时间过长、术中止血不彻底等手术原因也容易导致伤口脂肪液化。
一旦术后发生脂肪液化就增加了伤口感染的机会,严重影响伤口的愈合时间和恢复效果,随着妇产科手术的逐年增加,加上手术患者肥胖指数的上升,伤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1]。
为了更好的治疗伤口脂肪液化,对传统方法治疗与红光照射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为2008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妇产手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
观察组32例,年龄23~52岁,平均年龄36.7岁,行剖宫产术26例,子宫切除术6例。
对照组32例患者,年龄21~49岁,平均年龄35.4岁,行剖宫产术21例,子宫切除术11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手术方式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手术后患者切口均有淡黄色油状渗出物及血性渗出物,渗液中含有脂肪滴,切口外观未见明显红肿,部分患者可见有硬性结节,实验室检查渗出物细菌培养为阴性。
关于妇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分析探究发表时间:2016-01-19T15:18:57.387Z 来源:《系统医学》2015年第1卷第8期供稿作者:胡玉萍[导读] 平川区人民医院妇产科腹部手术完成以后,患者的腹部切口很容易发生脂肪液化,大大延长患者伤口的愈合时间。
胡玉萍平川区人民医院甘肃白银 730913 【摘要】目的:探讨妇产手术患者腹部伤口发生脂肪液化的原因和治疗措施。
方法:以某医院为例,对该院 2006 至 2012年所接收的9 例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病情进行回顾,得出切口脂肪液化受患者肥胖程度、糖尿病程度、是否贫血、是否患妊高征水肿等因素有关。
结果:在该院医护人员的有针对性治疗与护理下,9 例患者被治愈后成功出院。
结论:采取在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对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进行处理,可有效抑制脂肪液化,大幅度减少患者的痛苦,并最大化缩短患者的病情治疗时间。
【关键词】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08-103-01妇产科腹部手术完成以后,患者的腹部切口很容易发生脂肪液化,大大延长患者伤口的愈合时间,增大患者的痛苦。
这样一来,手术切口发生其他并发症的概率就大大上升,一旦处理不当,患者身心健康必然受到影响。
另外,切口脂肪液化发生后,切口的复合时间会延长,而长时间不愈合的伤口不仅会加大患者身体所承受的痛苦,还会给患者心理造成压力,更严重者还有可能会引发医疗纠纷,对医疗事业的发展产生不利。
所以在现代临床医学中,一定要重视患者腹部切口的脂肪液化抑制,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的降低患者腹部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几率。
一、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统计分析某医院 2006—2012 年的病历资料,发现在这 6年中,全院妇产科手术中出现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案例共 9例,9 名患者中年龄最小的只有 24 岁,最大的为 56 岁,9名患者平均年龄在 36 岁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