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治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思考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4
初中政治课堂反思在初中政治课堂上度过的日子里,我意识到了自己对政治的一种误解和漠视,也体会到了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对政治课堂的反思,我认识到了几个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首先,我认识到政治课堂上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初中政治课堂中,教师通常以传授知识的方式进行教学,过于依赖课本和讲解,缺乏互动和活动。
政治这门学科,本质上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应该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来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政治课堂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政治的力量。
其次,政治教育应该强调实用性和现实性。
政治课堂上的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关注他们关心的问题。
政治教育应该帮助学生了解国家的运行机制、政府的职责和权责和如何行使公民权利等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社会的一员,具有责任和义务。
政治教育还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参与公共事务,了解和使用法律法规,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
再次,政治课堂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政治作为一门学科,内容较为抽象和复杂,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和无趣。
因此,政治课堂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讲解、讨论、游戏和实践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活动设计等方式,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政治理论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让政治变得更加具体、生动和有趣。
此外,政治课堂还应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政治课堂不应该局限于传授知识,而是应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政治事件、对不同政治观点进行辩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和发表自己的看法。
政治课堂还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让他们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
最后,政治课堂应该注重品德教育和价值观培养。
政治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
政治课堂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和和谐价值观,教育他们遵纪守法、尊重他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思想政治课必须回归生活《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提高学生认识、参与当代社会生活能力的课程”,“建构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这是课程整合的追求,即课程建构的方法论”。
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新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要,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学生的知识来源、经验获得以及观念的确立将更多地来自于社会生活,这样社会上各种不同的价值观、政治观、文化观、道德观、利益观等就会对学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因此,根据现代生活教育理论,教师要直面各种社会信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生活天地作为活教材,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在生活中发展自己的个性和能力。
一、思想政治课回归生活的必要性思想政治课回归生活理念包含两方面的基本思想:一是思想政治课程植根于生活世界;二是思想政治教学中要关注现实生活,引导学生不断超越现实生活。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偏重于对知识的掌握,较多地关注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偏离了生活的方向,结果导致教学中重知识轻生活、重认知轻情感、重结构轻创新、重服从轻自主等倾向。
要解决这些弊端,就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将教学植根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促进知与行的顺利转化。
教育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源泉,生活本身蕴藏着丰富的育人价值和教育意义。
教育必须服务于生活,在生活中进行教育,给生活以教育。
教育只有满足了生活的需要,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因此,只有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将学生学习的间接经验与从生活中获得的直接经验相结合,才能构建学生感兴趣并能主动进行的各种学习活动,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发展技能,更重要的是在与生活世界的沟通中感受到生命的崇高,并学会生存,促进自身的个性发展。
高中思想政治课应回归生活摘要:政治知识来源于生活,要让学生掌握这些规律性的知识,不能只靠死记硬背,而是要求我们通过多种渠道使知识再次回归生活,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去感悟,只有这样思想政治课才能帮组学生提升思想境界,形成良好品格。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回归生活立足实际还记得我在高一第一堂政治课,问学生对于政治课的理解,有一个孩子说出了一个值得我们反思的答案,她说:“政治是虚伪的”。
这个回答让全班大笑,也让身为政治教师的我想了很久。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单一,教师们采用“满堂灌”或“注入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听了深感“枯燥无味”,逐渐地失去了信心。
在学生方面形成了死记硬背,为考试服务的现象,这严重抑制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所以,我们要呼吁思想政治课应回归生活、回归实际,应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灵。
其实政治课生活化早已经不是口号,我们许多老师已经开始在探索这条道路,而且新课标在教材的设置上已经体现了这一点。
首先教材内容贴近生活,比如《经济生活》中计算汇率、利息、消费心理和消费原则,都是大家生活中遇到又不会解决的问题。
其次教材板式更加新颖活泼。
色彩上比较鲜艳,加入了很多生活中的图片和漫画,比如《政治生活》民主决策中,政府决定上调水价,把百姓的嘴都用胶带十字贴住,就非常形象的说明了不接受民意的决策方式,有的学生看完后就会心一笑,然后再让他分析这种行为,就更容易激发他们思考。
最后,教材中问题的设计特别有启发性。
比如《生活与哲学》中,通过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材料,提出思想文化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政治变革之间是什么关系的问题,同学们就可以结合刚学完的历史知识,说出很多观点。
教材虽然较之前生活化了许多,但是里面的知识、原理还是单一的,如何把单一的知识生活化就要靠政治教师了。
政治教师要把政治知识融入到鲜活的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源头活水,生活中教学的资源无处不在。
回归生活,让政治课“精彩”起来田柳二中李君清提起政治,老师们烦恼,学生记不住;学生们也烦恼,枯燥无味,不愿意上。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
”意思就是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真正的作用,并成为真正的教育。
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
教育回归生活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一名政治教师,我越来越觉得政治课更应该从现实生活入手,开放课堂、放开学生,改进教学模式,不断的思考和探索,让学生在课上享受快乐学习,感受快乐生活。
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第一、情景导入“生活化”课堂导入要新颖、别致、要能够吸引学生,引人入胜,一开始就把学生抓住,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
例如在讲八年级政治《做个聪明的消费者》时我是这样导入的:老师先来做个调查,同学们有没有买到过假的东西?你是怎么处理的?买东西的时候有没有要过发票?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达到“生活(导入)——教学(分析)——生活(回归)”的循环,同时培养学生从生活的观察出发,引发思考,最终达到共识。
课前创设情境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的学习从熟悉的生活环境、感兴趣的问题情景入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符合课改理念。
导入情境的设臵还可以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时事新闻、热点追踪,生活小故事、名言警句、漫画等。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打下基础。
第二、课堂环节“生活化”《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学生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因此,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也应生活化。
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典型范例,进行深刻的分析,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达到悟理的目的。
例如讲授八年级《文明交往礼为先》这一课时可以在课中设臵几个学生特别熟悉的场景,如同学们去餐厅买饭、菜,乱糟糟,插队骂人的现象;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不同乘客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言行;班里的某些同学因为不讲文明而不受同学欢迎,因为自己的不礼貌导致同学们不愿意和自己交往等等,让同学们设身处地的感受一下当时的场景,再谈谈感受。
回归生活:让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机勃勃摘要:陶行知说过“教育是从生活中得来”,“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
与鲜活的社会生活相比,教材相对是滞后的。
高中生的知识、经验和观念越来越多地来自于社会生活。
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生活,进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尤其是他们亲身参与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着力构建生活课堂,让思想政治课在回归生活中焕发活力,让学生在焕发生活气息的课堂中认知、体验和感悟,让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积累的一部分,让生活在课堂上展现和扩展,让课堂成为师生的人生舞台。
关键词:回归生活思想政治课教学体验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因而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实际。
新课程改革后的思想政治新教材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以其独特的内容和风格引导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并帮助学生认识和解决在学习、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尤其是教材内容在编排上特别注重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学新理念。
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将学生的课本理论知识学习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将现实生活提供给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生活。
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代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回归生活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求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着力挖掘生活中的学科知识通过丰富可感的生活素材表现抽象的教学内容,将教学置于生动的生活情景之中,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验生活,激发他们参与教学的兴趣。
一、创设鲜活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生活高中学生政治品质的锤炼、道德水平的发展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无一不是以主体的参与和体验为前体的。
回归生活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为学生走进生活世界体悟生活真谛搭建了平台,它以关怀学生生命成才为出发点,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和感悟。
简论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生活化”教学摘要: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是新课改的理念。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生活化”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措施:主要是教师要树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学生;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21世纪初,我国进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基础课程改革,此次课程改革倡导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明确提倡教学必须紧密联系生活、回归生活世界。
但是,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而言,如何回归生活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需要我们广大高中教师在政治教学实践中去不断地尝试和思考。
一、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生活化教学的内涵生活是人类所从事的各种活动的总称。
“化”是指转变为某种性质的活动状态。
教学是一种文化再生产的过程,是以理解为基础的体验生活和建构生活的过程。
“生活化教学”源自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论”,即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生活化”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是一个被师生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体现着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因此,“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就是在具体的高中政治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尊重高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需求,从高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构建新型的师生民主关系以及灵活多样地选择教学方法,因地制宜地建立一个师生共同拥有的,贴近现实的、有正确理想信念的生活世界,让高中学生不仅学到理论知识,而且能提高道德修养和实践能力,为高中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源头活水”来自社会生活。
新课改提出“生活即教育”,强调政治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
因此,高中政治课的生活化教学至少应该包含以下三个基本特点:一是日常生活课堂化;二是现实生活学生化;三是可能生活学生化[1]。
构建思想政治生活化课堂的实践与思考建构主义课程理论认为,回归“生活世界”,建构以“生活为基础、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是课程整合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是生活的内容,学习是学生生活的方式,生活是教学的源头。
在此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从现有知识经验出发,自主获取新知识;主张用富有意义的案例来呈现问题,提供问题发生的情境和分析问题思路,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注重学生生活逻辑的主导,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和谐发展。
那么,如何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在实施过程中又要注意哪些问题?我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新课改强调从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用富有生活意义的案例呈现问题,提供问题发生的情境和分析问题的思路,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注重以学生生少逻辑为主导,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和生活价值观的和谐发展。
可见,教学生活化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纵观新教材《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必修模块,以及选修模块,无不直接显示着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思想政治课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应以学生熟悉、关注、感兴趣的题材作为问题情境的载体与材料,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政治或哲学知识去思考分析情境中揭示的问题。
如国际国内的重大新闻,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老百姓关心的社会热点现象,本地区和学校的大事,学生感兴趣的身边事例等内容,都可以而且应该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问题情境。
教学案例:《政治生活》“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情境:某班级选班长,有以下几种组织形式:a、班主任指定一名同学为班长。
b、同学们直接投票选举班长。
c、同学们先选出班委十位组成成员,然后由班委会投票产生。
d、班主任指定一位班长候选人。
e、班主任推出三位班长候选人设疑:你最不赞成哪种班长产生办法?最赞成哪种?为什么?知识生成:四种民主选举的方式及其优缺点。
让政治课走进我们的生活政治课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自觉维护祖国利益、自觉维护政治安全的一门重要课程。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对政治课并不感兴趣,甚至觉得政治课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
如何让政治课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真正感受到政治课的重要性,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让政治课走进我们的生活,需要在教学内容上多做文章。
政治课的内容丰富多彩,包括国家政治、历史、法律、社会等各个方面,但是很多学校的政治教学内容过于枯燥,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我们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丰富多样化,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教授国家政治的内容时,可以加入一些实际案例或者新闻事件,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在教授法律知识的时候,可以结合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在学习中对法律有更加具体的认识。
还可以在政治课教学中加入一些趣味性的内容,比如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政治知识。
让政治课走进我们的生活,需要在教学方法上多做创新。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缺乏互动和参与,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倦和厌烦的情绪。
我们可以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例如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还可以通过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化技术手段,丰富政治课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听、看、做中更好地掌握政治知识。
让政治课走进我们的生活,还需要加强政治课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政治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可以通过政治课学习到很多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知识,例如人权、民主、法治等方面。
我们可以通过邀请社会上的一些政治学者、社会工作者等人士来学校,给学生上一些生动形象的政治课,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政治知识。
政治课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参观法庭、社区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感受政治知识的重要性。
让政治课走进我们的生活,还需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
政治课教学中往往存在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对政治课的态度往往受到老师的影响。
关于政治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思考
金坛市儒林中学陈幼华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历来承担着知识的传授和道德的教化双重任务的思想政治课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并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我国新一伦课程改革强调贴进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这为思想品德课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
让思想政治课回归生活,就是强调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政治课堂与生活联系,突出学生主体作用,重视学生个体的情感需求,激励学生去生活、体验、经历,敢于开拓生活视野和生活内涵,在追求美好生活中提升自己的生活境界,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获得自身的健康发展。
让思想政治课贴近生活,回归生活,让学生明白“生活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
生活化趋势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也是世界各国德育发展的趋势。
新课程呼唤政治教学向生活回归, 何为政治教学回归生活?它是指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密切政治课堂与生活的联系,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生活天地为活教材,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又在生活中发展个性和能力。
一言以避之,用生活理解知识,更让知识为生活服务,这是政治教学回归生活的要求和目标,同时也对学生知识的落实和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思想政治课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
学生知识的来源,经验的获得,观念的确立将更多地来自于社会生活。
社会上各种群体截然不同的利益观、价值观,人际关系的是与非、大众传播内容的善恶、美丑,不可避免地会对学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互联网也使得学生接受信息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选择性大大增强。
在互联网上,不同的政治文化观、道德观、价值观都有充分的表现。
如果思想政治课脱离现实世界和学生生活,忽视现代社会对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呼唤,那思想政治课就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灌输课和道德行为的训练课,政治课就变成了读条条,背条条。
久而久之,学生对政治课产生逆反心理,也不会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杜威曾指出:“从别人那里听来的知识也许能使人产生某种行动……但这种知识不能培养个人的主动性和使他忠于他人的信念。
”因此,根据现代生活教育理论,教师只有直面各种社会信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生活天地为活教材,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在生活中发展个性和能力。
二、思想政治课回归生活的教学实践
创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改变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式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质量测评等方面立足社会生活,使政治课增添时代的源泉和生活的活力,也让学生体验到生活和生命的乐趣,从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
(一)立足生活,制定教学目标
现代生活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即生活(陶行知)。
教育应服务于生活,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生活,体验生活的快乐。
教师要发挥创造性,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立足生活,制定出具体的、层次不同的教学目标。
制定教学目标要讲“近、小、实”,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尤其要着眼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和新世纪的需要,着重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基本素质,如创新精神、竞争意识、诚信观念、民主意识等。
例如,我在上初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这一内容。
学生知道了作为消费者享有三大权利,并且知道自己被侵权了怎么办?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谈一旦自己被侵权了,怎么办?该通过何种有效途径来维权?从尔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学习内容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由于教学目标的转变,即由教授学科知识转变为以知识为切入点,回归生活,这为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准备了前提。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缺乏吸引力,就是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它不仅使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隔离,也与学生长远发展相去甚远。
在教学中,不是教师把理论或对某个问题的看法、感受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分挖掘生活素材,设计导致学生自己产生某种体验、理解的思想“碰撞”,让这些“碰撞”去产生它的必然效应。
例如,我在上初三《学会合作》这一内容时,先让学生自己谈自己亲自经历过的成功的合作或者失败的合作,并且归纳成功合作的方法和技巧,失败合作的教训,然后再上课本中的善于合作的方法和技巧,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和掌握书本知识,为自己以后的有效合作打下知识基础。
(三)学习方式的生活化、多元化
这是政治教学回归生活理念实践的途径陈腐的教学方式是教师“一言堂”、“满堂灌”,这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必须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为此,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必须向社会大系统开放,向新生活开放,把课堂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同时必须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增加生活实践的活动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首先,教师可对教材进行重组,抓住学生在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展开合理的想象。
例如我在上初三《笑对生活》这一课,战胜挫折有哪些方法?让学生展开相象,想得越多越好。
其次,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让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
例如我在上《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一内容时,我让学生走进社会,让他们观察儒林镇例控制有那些环境问题?分析这些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针对这些问题怎么办?这些问题来自于生活,因此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第三,抓住契机,在丰富的社会背景下引导学生适当参与社会生活例如我在上初三《文化遗产》时,提问金坛有哪些文化遗产?这就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
同时,思想政治课教师还应不断学习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知识,拓宽相关知识结构,对学生思考问题的策略进行指导,成为学习的促进者。
社会生活是思想政治课的源泉,只有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才能使思想政治课迸发生机和活力,取得实效。
三、政治教学回归生活理念的意义
传统教育中课程设置都是指向单一的认知领域,缺乏对学生生活的关注
和可能生活的建构,从而把学生禁锢在教材上面,课堂生活缺乏生气和活力。
而政治教学回归生活的理念强调“课程不再是跑道,而是跑的过程本身”,
在这一过程中积极建构政治教学的生活意义,突现其深刻的内在意蕴。
第一、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地释放与张扬。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
学生知识的来源,经验的获得,观念的确立
将更多地来自于社会生活。
社会上各种群体截然不同的政治文化观、利益观、
道德观、价值观,人际关系的是与非、大众传播内容的善恶、美丑,不可避
免地会对学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如果政治课脱离现实社会和学生生活,
忽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那就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灌输课和道德行为
的训练课,学生为应付考试背条条框框。
久而久之,学生对政治课产生逆反
心理,也不会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为此新课程改革以政治教学生活化为基本价值取向,使政治教学真正向
生活回归。
它立足让学生从十分熟悉的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去感知、反思、
探究相关的知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大胆表达自己的情
感和需求,大胆展示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能力,从而使政治教学关注个体的现
实生活,关注受教育者的个性培养,以此顺应学生的本性及其自然发展的需
要,打破被动、压抑的教学氛围,真正让个体自由选择。
第二、加强课程与生活的联系,积极建构政治教学的生活意义,让学生
在接受科学知识的同时也接受生活世界潜移默化的熏陶。
教育与生活是不可分离的,政治教学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使
知识、文化和经验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用生活理解知识,更让知识为生
活服务。
只有从现实生活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政治教学才能真正进入
学生的生活中去,而学生只有通过自己创造性的理解才能充分理解课程的内
容和价值,才能把自己的生活和课程联系起来,使人类历史的生活智慧转化
为个人的生活智慧,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经验,并以此指导自己的生活行为,
从而促使教育真正向生活回归,建构政治教学的生活意义。
第三、增强社会责任感。
政治教学回归生活的理念必然改变某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
读圣贤书”的狭碍意识,驱使他们“探出脑袋、伸长脖子”,关注生活、关
注社会,并用所学知识去思考剖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和现象。
于
是学生的思想会逐渐深刻,人生态度会更为积极,社会责任感会不断增强。
当然,不能过于强调学生的生活经验。
新课程提倡向生活世界回归,强
调课程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谋求科学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统一。
这是非常必要
的,而我们政治课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要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做肤浅的,表层的理解。
为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忽略了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究,这是与新课程的精神相违背的。
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不等于学生要亲历实践一切。
实际上事事都亲历体验实践,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
因而在充分尊重和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同时,还要使他们超越自身环境和经验的局限,利用已知对未知世界进行探究学习。
不断的促使学生变未知为已知,在拓展到对更广泛更高水平未知世界的探究。
来达到对这个世界实质性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