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植物茎的输导功能-新课标-苏教版-ppt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26 MB
- 文档页数:20
教学案例:《植物茎的输导作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导管和筛管的位置和功能。
2、说出导管和筛管的区别能力目标:通过茎的输导功能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感受成功带来的快乐,提高对自我价值的认识,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2、通过学习与植物输导作用有关的知识,意识到保护森林和爱护绿色植物的重要意义,并能自觉爱护环境,爱自己的家乡。
德育目标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中的第5章绿色植物的一生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要2课时完成,本案例为第二课时。
主要学习与茎的输导功能有关的知识。
“植物茎的输导功能”主要通过对观察实验的分析理解茎具有输导功能;了解保护树皮的意义及茎具有贮藏生殖等的作用。
通过设计茎的输导功能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及正确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使学生树立植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通过讨论“茎的输导功能”,引导学生懂得爱护树木、保护树皮的重要性,进而进行绿化美化、保护树木的思想教育。
通过了解大庆市环境绿化的工程建设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使学生更爱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说出导管和筛管的位置和功能。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按教材79页图预做茎的输导功能实验。
教师准备:1、提前1—2天将一些木本植物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
2、带叶的枝条若干枝,剪刀,放大镜,导管和筛管模型。
3、甘蔗、生姜、马铃薯、大蒜瓣等实物。
4、多媒体课件。
5、大庆创建全国卫生城活动期间的相关视频资料[实验和观察]:指导学生将枝条横切和纵切,使用放大镜观察切面(教师强调注意实验安全!)。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1.从茎的横切面上看,染成红色的是什么形状?是茎的哪一部分?其中有什么结构?2.从茎的纵切面上看,染成红色的是什么?3.叶脉也被染成红色,这说明了什么问题?4.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出示]:导管的模型,教师讲述学生阅读了解实验的目的和器材及实验步骤,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观察,并讨论思考题,每组由一位同学发言。
七年级生物上册《3.5.4植物茎的输导功能》教案讲解。
茎是植物体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它具有承担重量、支撑植物体的功能,并且通过茎的管道进行各种物质的输送。
这里的物质指的不仅仅是水和营养物质,还包括植物的代谢产物和信号分子。
在植物中,茎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水分和养分,这需要利用到输导组织。
茎的中央有木质部,木质部的周围是硬而薄的表皮组织。
所有的输导组织都是在木质部中存在的。
茎的输导功能可以分为两种,分别是原生输导和次生输导。
原生输导指的是茎中的一些细胞具有自然地进行水分和养分的输送功能。
这些细胞只能在茎发育初期胚珠内层细胞中发现。
这些细胞会通过细胞壁和细胞膜的作用将营养和水分送入茎的其他部分。
次生输导指的是茎中由某些细胞特化成的形式吸收水分和养分。
这个过程发生在茎的外部,通常涉及到树木的生长环。
这个区域集中吸收环上各点的水分和营养分,然后通过木质部的管道向植物的其他部分输送。
植物茎的输导功能是极为重要的。
通过茎的输导功能,植物能够获得生长所需的各种物质,并将这些物质传递到需要的部位。
植物的生长和发展与这种输送功能密不可分。
在茎的输导功能的学习中,我不仅仅可以掌握植物的一个重要的生理学知识,还能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长和发展过程。
第 1 页共 1 页。
植物茎的输导作用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将来发育成茎和叶的芽叫做()A.叶芽B.顶芽C.侧芽D.混合芽.答案:A解析:【解答】:选A.将来发育成茎和叶的芽叫叶芽,顶芽是指着生在主干或侧枝顶端的芽,侧芽是着生在主干或侧枝叶腋中的芽,混合芽是指既可发育成茎和叶,又能发育成花的芽,只有A选项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芽的类型和特点,茎发育成纸条.按芽的着生位置分为顶芽和侧芽,按照芽将来发育成什么分为叶芽、花芽和混合芽。
2、“碧玉装成衣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千万枝条及其绿叶,都是由植物体的哪一结构发育而来的()A.根B.芽C.叶D.种子答案:B解析:【解答】:选B。
叶芽(或枝芽)的结构和发育,生长点发育成新的芽结构,叶原基发育成幼叶;幼叶发育成叶;芽原基发育成侧芽;芽轴发育成茎,所以枝芽是一个未发育的枝条,将来发育成枝条和叶。
【分析】:枝芽是一个未发育的枝条,将来发育成枝条和叶,据此解答3、掐去尖端的茎还会年年长长吗?原因是什么?()A.不会,茎尖的分生组织被去掉 B.不会,茎的细胞无法伸长C.会,茎尖下端的细胞会恢复分裂能力 D.会,茎内各个部位都有分生组织答案:A解析:【解答】:选A。
通过分析可知,植物茎是有枝芽发育而来的,枝芽的结构是生长点有很强的分生能力,属于分生组织,可以使芽轴不断伸长;因为芽内有分生组织,掐去尖端的茎不会年年长长,因为茎尖的分生组织被去掉了。
【分析】:芽可以发育成新的枝条,这是因为芽内有分生组织4、茎是由芽发育而成的,那么发育成茎的具体部位是()A.幼叶 B.花芽的芽原基 C.叶芽的叶原基D.叶芽的芽轴答案:D解析:【解答】:选D。
枝芽的结构:由图可知:A是生长点有很强的分生能力,属于分生组织,可以使芽轴不断伸长;B叶原基将来发育成幼叶;C芽原基将来发育成侧芽.D幼叶将来发育成叶;E芽轴将来发育成茎.因此茎是由芽发育而成的,那么发育成茎的具体部位是叶芽的芽轴。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植物茎的输导功能》说课稿一、教材分析《生物》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生物教材,本次说课的内容是《植物茎的输导功能》。
本节课主要涉及以下知识点: - 植物茎的结构和类型 - 植物茎的部分功能介绍 - 植物茎的主要功能——输导功能学生在六年级学过植物的基本结构与功能,有一定的先验知识基础。
本节课通过学习茎的输导功能,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本班学生为七年级初学生物的学生,他们对于植物结构和功能的认知程度较为有限。
但他们对植物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能运用简单的实验方法进行探究。
因此,本节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1. 了解植物茎的结构和类型; 2. 掌握植物茎的部分功能; 3. 理解植物茎的主要功能——输导功能。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植物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1. 植物茎的结构和类型; 2. 植物茎的主要功能——输导功能。
教学难点: 1. 理解植物茎的输导功能;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首先,我将通过问学生一些问题来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我会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看到过哪些植物?它们有哪些不同的特点?”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对植物的一些基本特点进行描述。
概念讲解(10分钟)接下来,我将向学生介绍植物茎的结构和类型。
我会使用语言和图示介绍植物茎的主要结构,并向学生解释不同类型茎的特点和适应环境。
实验探究(20分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植物茎的输导功能,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简单的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 1. 准备材料:鲜嫩的芹菜茎、草莓、盐、水、小瓶子。
2. 将芹菜茎切成5-6cm的小段,同时将草莓切成两半。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新添回民中学《植物茎的输导功能》课课练一、填空题1.木本植物的茎从外到内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髓四部分构成。
树皮内侧的部分称__________,其中含有起__________作用的__________。
树皮的外侧部分主要起__________作用。
2.教科书中“茎的输导功能”实验证明了导管具有运输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功能。
二、选择题1.把一段带叶的茎下端插入装有稀释红墨水的瓶子里,放置在温暖的阳光下,待到叶脉微红时,用肉眼观察茎的横切面,染红的结构是( ) A.韧皮部B.木质部C.筛管D.导管2.在木本植物的树干上环割一周,深度至形成层,剥去圈内树皮,过一段时间可见到环割上端出现瘤状物,这种现象说明( ) A.韧皮部输送有机物受阻B.木质部输送有机物受阻C.韧皮部输送水和无机盐受阻D.木质部输送水和无机盐受阻3.将来既能发育成枝和叶又能发育成花的芽是( ) A.侧芽B.枝芽C.混合芽D.花芽三、识图题四、简答题有人用铁丝固定在两棵树干上晒衣服,这种做法有什么害处?第五节植物的开花和结果一、填空题1.花的基本结构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组成的。
2.在花的结构中,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是花的主要部分,因为它们与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形成有关。
3.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的谜底是______________。
谜面中“麻屋子”是指______________,“红帐子”是指______________,“白胖子”是指______________。
4.在果实形成过程中,子房壁逐步发育成______________,种子在______________中形成,整个子房发育为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