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仲元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文201806210225
- 格式:doc
- 大小:196.50 KB
- 文档页数:10
广东省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4题;共48分)1. (2分) (2017高一上·包头期中) 据《史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周与鲁的关系是()A . 父子B . 兄弟C . 平等D . 大宗与小宗2. (2分)政体指一个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也叫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1840年以前的中国古代的政体,主要包括A . 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B . 宗法制与中央集权制C . 郡县制度与行省制度D . 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3. (2分) (2019高二下·绍兴期中) 汉代士人在具备了基本知识技能、并获得奥论对其人品的好评之后,担任郡县佐吏以获得基层吏务经验后才能得到察举。
举至中央时还要接受考试检验后授官。
熟悉朝廷行政过程后,要再经过一次选拔方能“出宰百里”、“典城牧民”。
由此可见,汉代察举制()A . 打破世代为官限制B . 注重官员吏治才能C . 用人标准相对单一D . 选才程序平等公4. (2分) (2017高一上·成都期中) 台湾著名学者傅宗懋认为:“世宗(雍正)的集权很是巧妙的,并不是像以前的枝枝节节,他只设了一个______,于是就把以前内阁和八旗的权力,整个拿来。
”这一机构是()A . 内阁B . 南书房C . 军机处D . 文渊阁5. (2分) 2008年中央电视台第八套播出了42集大型现代神话科幻喜剧《魔幻手机》,剧中主人公通过一部摩幻手机能够穿越时空隧道回到过去。
如果你拥有一部这样的手机,回到1840年以后的中国,你会先后看到下列哪些事件发生①俄国德国法国三国干涉还辽②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义和团运动③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④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A . ①②③④B . ①③②④C . ③①②④D . ④③②①6. (2分) (2018高二下·江苏期中) 近代某一法律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广东仲元中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题高二历史(文科)范围:必修一第1---13课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审题:一、选择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礼》载:“以本俗六安万民:一曰美宫室,二曰族坟墓……”;对“族坟墓”,郑玄注:“族犹类也。
同宗者生相近,死相迫。
”材料中提到的“族坟墓”( ) A.维护了贵族间血缘宗法关系 B.实现了周朝王权的高度集中C.反映了分封制度的全面推行 D.体现了周人生活的迷信色彩2.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社会政治比较清明,但士人和小吏要在仕途上求发展,多以孝廉为阶梯。
学者指出,此时孝廉以家资丰厚,累世仕宦,研读经书,晓习律令,且通过地方吏职历练的,占大多数;来自贫寒之家,但才德兼备的,则很少,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孝廉制选人范围较固定 B.选官制度设计严重缺陷C.举荐权在地方士绅手中 D.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合理3.在唐代用皇帝诏书颁布的一切政府法律,必须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中书门下之印”下发。
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法律地位。
材料主要反映了唐代( )A.宰相掌控了决策权 B.相权的分割牵制C.君权相权相互制约 D.皇权的不断强化4.秦代,监察御史受中央御史大夫节制,属于中央政府委派的驻郡监察官员;宋代诸州监察官通判,是皇帝差遣到诸州专察知州的监察官,监察和制约州县官吏的一举一动;元代,设行御史台为地方最高监察机关,其性质属于中央御史台的派出机构。
材料表明古代监察的机构特点是()A. 秩低权高,以小监大B. 机构独立,自成系统C. 选官高标,管理严明D. 权责明晰,维护统治5.明嘉靖时胡世宁曾上疏说:“不知自何年起仰,称为首相,其第二人以下多其荐引,随事附和,不敢异同。
”材料现象( )A.反映了中枢体制出现创新 B.是皇权专制强化的结果C.说明内阁首相取得决策权 D.表明权力制衡己被打破6.清朝前期,对于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八位宗室王公给予了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俗称“铁帽子王”,他们均在京城设王府居住,所有俸禄待遇、王府官员、护卫等全部纳入国家统一管理,由宗人府按规定给予。
广东仲元中学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文科)考试范围:人教必修一第1课一一第13课(含必修一和二相关内容)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各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粲粲然满道也。
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chǔ)锭次,以纸钱置坟头。
”该材料中的习俗A.起源于明朝中期B.仅流传于中国北方C.受外来文化影响 D.受宗法制的影响2.《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3.《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
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丞相王绾及群臣的建议纯粹出于守旧情绪 B.“地远”论实际上是一种现实困境C.朝议能避免君主专制下的决策失误 D.丞相权力大,左右着皇帝决策4.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
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
上述差异最能说明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5.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6.宋仁宗曾说:“措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
若自朕出,皆是则可,有一不然,难以遽改。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查高二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史学家说:“且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于是天下之国,大都王之兄弟、甥舅,而诸国之间,亦皆有兄弟、甥舅之亲。
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
”这主要反映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家国同构C. 婚姻成为控制同姓诸侯国的主要手段D.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2.春秋时期,鲁国季氏家臣南蒯叛乱,事败后逃至齐国,齐景公呵斥其为“叛徒”!南蒯解释道:“我是想帮助鲁国君王夺回政权啊。
”齐国大夫韩晳指出:“身为季氏的家臣,却奢言加强鲁国公室的权力,罪过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
”由此可见当时A. 士阶层日益成为重要力量B. 齐国积极维护周大子权威C. 礼乐制度仍有社会约束力D. 宗法制度已被诸侯破坏3.“封建之天下分而简,简可治之以密;郡县之天下合而繁,繁必御之以简。
”材料意在说明A. 郡县制度有利于克服分封制的弊端B.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应主辅结合C. 官僚政治代替血缘政治是历史进步D.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4.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A. 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B. 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 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 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5.北京大学张传玺教授曾以“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为题,从政治文明的高度,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史论结合,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同时,还有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
若以此为研究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话题是A.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B.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制度C.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现代行政制度相似D.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6.下表是西汉到南北朝时期地方州那县的数量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藩镇割据现象严重B. 郡国制盛行C. 中央集权加强D. 地方制度更替频繁7.宋太宗初年,西北边境上的州郡大都以文官充任,在官衔前加上“权知”二字,如“权知州事”,以表示其“名若不正,任若不久”,并规定“三岁一易”。
广东高二高中历史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据《史记·殷本记》载:“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从而造成“比九世乱”、“诸侯莫朝”的局面。
这是指( )①宗法制遭到破坏②分封制遭到破坏③中央集权制度受到削弱④郡县制受到挑战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了“领地国家”与“税收国家”的概念。
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大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
根据这一定义,下列中国古代王朝中属“领地国家”的是A.西周B.秦朝C.唐朝D.清朝3.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
把渭河比作银河“天汉”,把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咸阳宫居中,四周有许多通道,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
咸阳城的修建,反映了当时社会A.天文历法知识的发达B.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C.君主专制,皇位独尊D.神化皇权,万世一统4.某学者这样评价一种政治体制:“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
”材料中的“它”是指A.西汉郡国并行制度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C.元朝行省制度D.明朝内阁制度5.“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
”这是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下列哪一制度的评价A.推恩令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6.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
这说明科举制度A.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D.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7.秦汉的三公九卿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朝的内阁制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职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A.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B.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D.解决好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8.《明史》记载:“(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表现)。
广东高二高中历史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右下图为甲骨文卜辞,我们可以从中获知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信息是()A.夏朝的权力机关和组成情况B.商代产生了中国最早的文字C.商朝的王权充满着神权的色彩D.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思想2.《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记载:东周时,“诸侯兴师不请太子,然挟王室之义,以讨伐,为会盟主。
”此记载实质上反映了()A.争做盟主是东周时各国战争的主要目标B.周天子已经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C.诸侯盟主实际上已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D.西周以来维护统治的分封制已崩溃3.进步思想家认为:“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
”秦始皇“掀翻一个世界”不包括()A.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政权B.实现了国家统一C.开创了皇帝制度D.建立起一整套中央集权制度4.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华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
中华文明的这个特点从根本上说应是得益于中国古代政治实体的统一性和连续性,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中央集权制D.君主专制5.秦朝的下列措施中否定了商周时期世卿世禄制度的是()①郡县制②三公九卿制③皇位继承制④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A.①②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6.刘邦认为“(秦始皇)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亡(通‘无’)骨肉根本之辅,外亡尺土藩翼之卫。
”由此汉初统治者()A.废除分封制B.分封诸侯王C.颁布推恩令D.设置尚书令7.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
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
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B.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C.降低将帅之地位,疏远将兵关系D.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8.明太祖认为“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小人,专权乱政。
绝密★启用前广东省广州市仲元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一、单选题1A. B. C. 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已知考点:集合的运算2A. B. C. D.【答案】AA【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单位向量的定义和坐标运算。
3.集合A={2,3},B={1,2,3},落在直线率是( )A. B. C. D.【答案】B公式可得结果.详解:上的概率是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古典概型概率公式,属于简单题. 在解古典概型概率题时,首先求.4.i)A. iB. -1C. -iD. 1【答案】C【解析】分析:利用复数的除法运算法则:分子、分母同乘以分母的共轭复数,化简复.C.点睛:复数是高考中的必考知识,主要考查复数的概念及复数的运算.要注意对实部、虚部的理解,掌握纯虚数、共轭复数这些重要概念,复数的运算主要考查除法运算,通过分母实数化转化为复数的乘法,运算时特别要注意多项式相乘后的化简,防止简单问题出错,造成不必要的失分.5,( )A. B. C. D.【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图象上的已知两点的横坐标,得到二分之一个周期,根据周期公式.D.点睛:本题主要通过已知三角函数的图象求解析式考查三角函数的性质,属于中档题.,.定要分清特殊点是“五点法”的第几个点,往往以寻找“五点法”中的第一个点为突破口,“第一点”(即图象上升时与轴的交点)点”(即图象的“峰点”) (即图象下降时与轴的交点) 时(即图象的“谷点”)6,,则=( )A. -2B. -4C. -6D. 2【答案】C利用等差数列有前.解得,C.项和公式,属于中档题. 等差数列基本量的运算是等差数列的一类基本题型,可以“知二求三”,通过列方程组所求问题可以迎刃而解.7( )A. B. C. D.【答案】A【解析】分析:排除法可得结果.函数的图象应在轴的上方,A.点睛:本题通过对多个图象的选择考查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属于中档题.这类题型也是近年高考常见的命题方向,该题型的特点是综合性较强、考查知识点较多,但是并不是无路可循.解答这类题型可以从多方面入手,根据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合题意的选项一一排除.8.8.阅读如下程序框图,如果输出i=4,那么空白的判断框中应填入的条件是().A. S<8B. S<9C. S<10D. S<11【答案】B【解析】的条件应该不成立,故选B.考点:程序框图.【方法点晴】本题主要考查了循环结构的程序框图的应用,其中在本题中的程序框图的循环结构中,内含条件结构,整体属于当型循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思路要清晰,根据判断条件分清路径,属于中档试题,着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本题的解答中应认真梳理程序框图的路径,逐次计算循环的结果,得到终止循环的条件即可.9.一个多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多面体的体积是( )A. 7B.C.D.【答案】D【解析】分析:由三视图可知,该多面体是由正方体截去两个正三棱锥所成的几何体,结合三视图的数据,可求出几何体的体积.详解:由三视图可知,该多面体是由正方体截去两个正三棱锥所成的几何体,如图,D.点睛:本题利用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重点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属于难题.三视图问题是考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最常见题型,也是高考热点.观察三视图并将其“翻译”成直观图是解题的关键,不但要注意三视图的三要素“高平齐,长对正,宽相等”,还要特别注意实线与虚线以及相同图形的不同位置对几何体直观图的影响,对简单组合体三视图问题,先看俯视图确定底面的形状,根据正视图和侧视图,确定组合体的形状.10.,的)A. B. C. D.【答案】A的方程为11A B C、D上,若定值),则三棱锥A-BCD的体积( )A. 由A点的变化而变化B. 由B点的变化而变化C. 有最大值,无最小值D. 为定值【答案】D【解析】分析:由三条平行直线是固定的,推出三角形的面积固定,三棱锥顶点到底面的距离是固定的,说明棱锥的体积是定值即可.详解:到三角形D.点睛:本题考查棱锥的体积公式,同底等高体积相等,意在考查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12)A. B. C. D.【答案】D【解析】选D.点睛:对于求不等式成立时的参数范围问题,在可能的情况下把参数分离出来,使不等式一端是含有参数的不等式,另一端是一个区间上具体的函数,这样就把问题转化为一端是函数,另一端是参数的不等式,便于问题的解决.但要注意分离参数法不是万能的,如果分离参数后,得出的函数解析式较为复杂,性质很难研究,就不要使用分离参数法.第II 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 卷的文字说明二、填空题13,【解析】x考点: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处的切线方程.14.某住宅小区计划植树不少于100棵,若第一天植2棵,以后每天植树的棵树是前一天的2倍,则需要的最少天数n(n ∈N*)等于_____________. 【答案】6.【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每天植树的棵数构成以2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则有:n至少要6.考点:等比数列的定义,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15________【解析】过点A 时,z A (1,1),∴z=3x+y 的最大值为4.考点:简单线性规划解法16.已知F为双曲线长的2在线段上,则__________.【答案】44用双曲线的定义:“是双曲线的右焦点,虚轴长为双曲线图象如图:①+点睛:本题考查双曲线的定义、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属于基础题.求解与双曲线性质有关的问题时要结合图形进行分析,既使不画出图形,思考时也要联想到图形,当涉及顶点、焦点、实轴、虚轴、渐近线等双曲线的基本量时,要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挖掘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三、解答题17.如图四边形ABCD为菱形,G为AC与BD(I(II.【答案】(1)见解析(2)【解析】试题分析:(Ⅰ)由四边形ABCD为菱形知AC,由ABCD知,由线面垂直判定定理知BED(Ⅱ)设AB=,通过解直角三角形将AG、GC、GB、GD用x中,用x表示EG中,用x表示EB,根据条件三棱锥的体积为x,.试题解析:(Ⅰ)因为四边形ABCD为菱形,所以,因为ABCD,所以,故BED.又AEC,所以平面BED(Ⅱ)设AB=,在菱形ABCD中,由,可得AG=GC=因为中,可得由ABCD为直角三角形,可得BE=由已知得,三棱锥E-ACD故=2从而可得的面积为3的面积与故三棱锥E-ACD考点: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面面垂直的判定;三棱锥的体积与表面积的计算;逻辑推理能力;运算求解能力18的动直线与圆A,B两点,线段AB 的中点为M,O为坐标原点.求M的轨迹方程;当|OP|=|OM|的方程及【答案】(1)(x﹣1)2+(y﹣3)2=2(2【解析】分析:(1的方程求出圆心坐标和半径,设出的坐标,由(2)代入三角形面积公式得结论.详解:(1)由圆C:x2+y2﹣8y=0,得x2+(y﹣4)2=16,∴圆C的圆心坐标为(0,4),半径为4.设M(x,y)即x(2﹣x)+(y﹣4)(2﹣y)=0.整理得:(x﹣1)2+(y﹣3)2=2.由于点P在圆C内部,∴M的轨迹方程是(x﹣1)2+(y﹣3)2=2.(2)由(1)知M的轨迹是以点N(1,3由于|OP|=|OM|,故O在线段PM的垂直平分线上,又P在圆N上,从而ON⊥PM.∵kON=3,∴直线l∴直线PM的方程为x+3y﹣8=0.则O到直线l又N到l的距离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轨迹方程、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以及圆的弦长的求法,求圆的弦长有弦心距,圆半径构成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19(1(2【答案】(1没有零点,(2)证明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结合图像可得:①时,无交点,②1个交点,2)1试题解析:(1)定义域为的零点个数1个交点,③(2)由(1)时,单调递减,时,单调递增,考点:函数零点,利用导数证不等式【思路点睛】涉及函数的零点问题、方程解的个数问题、函数图像交点个数问题,一般先通过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值、最小值、变化趋势等,再借助函数的大致图象判断零点、方程根、交点的情况,归根到底还是研究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极值,然后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找到解题的思路.20.(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理科)在直角坐标,直圆x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1.(2.【答案】(12【解析】(1(2,即1的面积为21.设f(x)=|x+1|+|x-3|.(Ⅰ)解不等式f(x)≤3x+4;(Ⅱ)若不等式f(x)≥m的解集为R,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答案】(12【解析】试题分析:(Ⅰ)解不等式f(x)≤3x+4然后利用分段函数分段解不等式,从而求出不等式的解;易错点,不知将转化为分段函数;R,成立,,此题可以利用分段函数求出最小值,也可利用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来求最小值.试题解析:②或③解得①无解,,(Ⅱ)由于不等式的解集为,所以, 又考点: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考查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以及化归与转化思想,以及学生的运算能力.。
广东仲元中学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文科)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易经》曰:“农工既毕,始牵牛车,载其所有,求其所无,远行买卖,用其所得珍异,孝养其父母。
”此材料最能够反映出A. 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B. 当时社会分工落后C. 古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D. 专业商人已经出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易经》中描述的现象:农活结束之后,牵着牛车,拉着自家有的,去换取家里没有的,到很远的地方去买卖,将换来的珍贵物品孝敬供养其父母。
需要与外界互通有无所以不是自给自足,排除A;需要都很远的地方进行买卖贸易,所以说明商品经济发展程度不高;恰说明当时的社会分工落后;由此排除C,而B正确;D没有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小农经济的特点2.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没有一定规格,可以自由买卖、交换、抵押,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向国家交税的私田。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 礼崩乐坏B. 铁犁牛耕的使用C. 井田制的瓦解D. 赋税制度改革【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土地制度变迁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准确归因的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步确立,其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即铁犁牛耕的使用及普及,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揭示的是礼乐制度,属于无关项,排除;C项属于生产关系的变化,不属于根本原因,排除;D项属于无关项,排除。
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发展·土地制度的变迁3. 南宋士大夫袁采在其家训《袁氏世训》中强调:“人有田园山地,界至不可不分明。
”这从根本上反映出宋代A. 政府重视对土地兼并的抑制B. 租佃关系占据社会主导地位C. 土地商品化的趋势非常严重D. 封建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有田园山地的人家,一定要把地界标明,由此可见宋朝封建士大夫阶层对于土地问题的重视;宋朝时土地兼并激烈,地主阶级广占土地的现象普遍,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士大夫阶层对田界问题的重视反映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故D项正确。
2018年广东湛江一中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级历史科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80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一、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1.分封制在周初起到了巩固统治的作用,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导致这种截然不同结果的最主要因素是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发展 C.诸侯争权夺利 D.井田制的破坏2.“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3.从秦朝到清朝,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A.君权和相权的矛盾终于得到解决 B.牢固的血缘关系C.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浓厚的专制色彩4.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说明的根本问题是A.不同时期的文化有不同的历史命运 B.政治需要决定文化的命运C.对文化的态度决定政治的命运 D.儒学文化时盛时衰5.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古代希腊有些学者开始怀疑社会现实和宗教,把研究重点转移到“人”本身。
于是,出现了所谓的智者学派,又称哲人学派。
这一学派的出现主要是受到A.希腊地理环境的影响 B.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C.希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D.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发展的影响6.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一书第21节写到:“他使每一个居住区内的居民都相互成为其他居住区的(名义) 乡民,为的是使新公民们不致因其父名的使用而受窘,而可以借其居住区的名称来称谓;雅典人私下里以区名相称即源于此。
”引文中所称的“他”应是A.梭伦 B.克里斯提尼 C.伯里克利 D.庇西特拉图7.罗马法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历程,它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转变从根本上说是适应了A.维护平民利益的需要 B.巩固贵族统治的需要C.维系帝国的需要D.外来移民的需要8.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
2018/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75分)1.夏、商、西周三代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和强盛时期,它们的共同点有①都城在黄河流域②以部落名称命名③被属国所灭④亡国与暴政有关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西周分封制的核心内容是A分封土地B分封爵位C规定义务D规定贡赋3.西周时期制造农具的主要材料是A青铜B木、石和骨、蚌C铁D青铜和铁4.下列历史现象属于商周时期的是①安阳妇好墓出土玉器700多件②商周遗址出土了原始瓷器③商周遗址出土过红漆碗④建立了邮驿传递制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从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角度看,下列战役历史作用最突出的是A城濮之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6.《史记》记载:一位诸侯国国君“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此诸侯国位于A淮河流域B长江中游C钱塘江流域D长江下游7.战国时期《考工记》一书出现的最基本的条件是A手工业技术的发展B农业生产的发展C政府加强对手工业管理D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8.在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中,最有实力的三派是A儒墨法B儒墨道C法儒道D墨道法9.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秦朝“废分封,设郡县”的主要意义在于A确立法家思想的统治地位B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C巩固刚刚统一的封建国家D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8.下列关于西汉侯国的表述正确的是A级别相当于县B有权治民C割据程度较重D直接受中央监督11.西汉编户齐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的依据是A土地多少B人口数C人丁数D资产多少12.西汉初年,汉与匈奴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不.包括A战争B遣使C和亲D贸易13.“自大宛以西至安息……其地皆无丝漆,不铸铁钱器。
”的状况得以改变是在A秦朝B西汉C新朝D东汉14.中国与欧洲最早的直接往来是在A前138年B前119年C97年D166年15.中医历史源远流长,以下几位属名医的是①黄帝②扁鹊③华佗④张仲景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6.下列地区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①长城②秦始皇陵③都江堰④孔府及孔庙和孔林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对以后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广东仲元中学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测试(文科物理)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物理量属于标量的是A. 加速度B. 位移C. 速率D. 力【答案】C【解析】A、B、D、加速度、位移和力都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矢量,故A、B、D错误。
C、速率是速度的大小,是标量,故C正确。
故选C。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矢量和标量的区别,矢量有大小又有方向,而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2. 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质点一定是体积、质量极小的物体;B. 计算火车过桥时所用的时间,火车可看成质点;C. 虽然地球很大,且有自转,研究地球公转时仍可作为质点;D. 研究一列火车通过某一路标所用时间,火车可看作质点。
【答案】C【解析】A、质点是理想化的模型,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研究的问题中能忽略,就可以看成质点,不一定体积小、质量小的物体可以看成质点。
故A错误。
B、研究一列火车通过某一路标所用时间时,火车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
故B错误。
C、地球体积很大,在研究地球公转时,地球的大小远小于日地距离,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可以看成质点。
故C 正确。
D、计算火车过桥时所用的时间时,火车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
故D 错误。
故选C。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关键看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研究的问题中能否忽略.3. 如图所示,物体静止在固定的斜面上,物体受到的力有()A. 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B. 重力、摩擦力和下滑力C. 重力、摩擦力和平衡力D. 重力、弹力和平衡力【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受力平衡;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因而物体一定受重力;重力会使物体紧压斜面,因而斜面对物体有支持力;若斜面光滑,物体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斜面下滑,说明物体相对斜面有向下滑动的趋势,故还受到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即物体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故选A.考点:受力分析【名师点睛】关于静摩擦力的有无,可以用假设法,即假设斜面光滑,物体会沿斜面下滑,故物体相对于斜面有下滑的趋势,受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物体有下滑的趋势,是重力的作用效果,并没有下滑力,找不到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故这个力不存在。
广东仲元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试题历史(文科)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铁犁牛耕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它在中国最早出现于A.商朝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2.“湿耕泽锄,不如归去”,“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这种谚语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什么优良传统A.注重农时B.精耕细作C.注重施肥D.注重灌溉3.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
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
”材料最能表明元朝A.棉花开始在中国种植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C.农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D.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4.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实数收税。
这一税制改革A.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体现B.加速了土地兼并的进程C.促使土地所有制逐步发生变革D.成就了鲁国的霸主地位5.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B.封建土地所有制内在矛盾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6.被称为“茶圣”的唐朝人陆羽在他写的《茶经》中说:“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
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
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
”据此,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唐朝时瓷器已经形成青、白两大系列B.陆羽推崇越州青瓷做茶具C.瓷制茶具成为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D.唐朝时期白瓷开始出现7.2011年3月底,国宝级青铜器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
20世纪70年代,学术界就对司母戊鼎的铭文提出了新的考释:将“司”改释为“后”。
因为商代的文字书体较自由,可以正书,也可以反书。
“后”在这里表示墓主人的身份,在此处则以释“后”为妥。
广东省仲元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文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易经》曰:“农工既毕,始牵牛车,载其所有,求其所无,远行买卖,用其所得珍异,孝养其父母。
”此材料最能够反映出()A. 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B. 当时社会分工落后C. 古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D. 专业商人已经出现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没有一定规格,可以自由买卖、交换、抵押,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向国家交税的私田。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礼崩乐坏B.铁犁牛耕的使用C.井田制的瓦解D.赋税制度改革3、南宋士大夫袁采在其家训《袁氏世训》中强调:“人有田园山地,界至不可不分明。
”这从根本上反映出宋代( )A. 政府重视对土地兼并的抑制B.租佃关系占据社会主导地位C. 土地商品化的趋势非常严重D.封建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4、下面是秦汉至明清水旱等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及其频率一览表。
据此可以推知()朝代秦汉唐宋元明清次数375 493 874 513 5105 5344频率0.85次/年1.7次/年2.7次/年5.31次/年18.5次/年19.9次/年A. 明清农业生产面临严峻考验B. 经济重心南移造成环境破坏C. 明清政府治灾防灾能力降低D. 明清农业生态环境逐步好转5、历史学者王家范曾经评论说:“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
”这里“它”指的是()A.官营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田庄手工业6、康熙三十九年苏州踹匠(又称“踏布匠”)由于包工头克扣工钱罢工将近一年,最后是以清政府的司法介入暂告结束的。
康熙五十四年踹匠再次罢工,要用增加的工价,办理普济院、育婴堂,并建立“踹匠会馆”。
清政府以“无籍之徒,结党群来,害将叵测”,立石严禁。
这反映该历史时期()A. 罢工仅仅以经济目的为主B. 政府执行保护工商业的政策C. 政府立法以管理官营手工业D. 农耕文明中分离出一些变异7、北宋真宗时,益州16家富商联合发行“交子”,在市场流通;宋仁宗天圣元年改由政府发行,以铁钱为后备金,流通区域仍限于四川;南宋绍兴三十年“初命临安府印造会子,许于城内外与铜钱并行”,“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
广东省仲元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文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1.武王灭商后,封纣王儿子为诸侯,又封黄帝、神农、尧、舜、禹的后代为诸侯,让他们延续濒于灭绝的祖先祭祀。
这种“兴灭国继绝世”的政治行为备受古人推崇。
这反映了A.古代人对血缘延续的重视B.分封制有利于巩固政权C.古代人对政治文明的追求D.武王政治统治艺术高2.据《周礼》记载,每年正月初一,朝廷的司徒官向乡大夫讲授法律,乡大夫颁授给乡吏,乡吏立即返回对乡民进行宣讲,且往往和最隆重的祭祀活动同时进行,全民都要有组织地参加。
这表明A.西周出现文化下移趋势B.诸侯国割据的局面出现C.分封中孕育了中央集权D.周王室直接控制了地方3.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4.《汉书·武帝纪》记载:进贤受上赏,蔽贤蒙显戮,古之道也。
……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
材料反映,武帝时期A.地方郡国对察举孝廉不积极B.孝廉之人往往受到国家重用C.贤能之士成为国家栋梁之才D.统治者唯才是举,求贤若渴5.唐初,宰相在门下省的“政事堂”议政。
中书、门下两省先在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
唐中宗继位后,宰相裴炎改任中书令,并将政事堂由门下省移到中书省。
这一变化表明唐朝A.君主专制的加强B.行政效率的提高C.决策中心的转移D.中央集权的加强6.南宋时,合并中书、门下为一省,宰相、执政、枢密院长官合署办公,枢密院实际上只设办事机构。
这种做法A.提高了行政效率B.扩大了地方权力C.加强了君主专制D.导致了冗官局面7.朱元璋把二十四个儿子和一个重孙分封在腹里和边境,以“慎固边防,翼卫王室”。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7-2018 学年高二历史放学期学业水平期中试题说明:本试卷由单项选择题Ⅰ、单项选择题Ⅱ和双选题构成,满分100 分。
考试时间60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Ⅰ:每题 1 分,共 40 题。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切合题目要求。
1.维系中国古代宗法制的纽带是A.血缘关系B.地缘关系C.上下级关系D.君臣关系2.已知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出现于A.春秋期间B.战国期间C.秦汉期间D.隋唐期间3.后母戊鼎、四羊方尊等优秀青铜器是中国古代青铜锻造繁荣时代的代表作。
它们锻造于A.原始社会B.商周期间C.秦汉期间D.隋唐期间4.儒家思想到了汉代被恩赐新的含义,主假如指A.谋事在人B.独尊儒术 C .天人感觉D.实行“德政”5.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不包含A.对农业征重税B.限制商业经营C.贬低商人地位D.激励发展农业6.北宋期间的新式儒学是A.玄学B.道学C.理学D.心学7.宋朝制瓷业发达,被称为瓷都的是A.景德镇B.佛山C.武昌D.开封8.以下关于中国古代文人画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A.由民间艺人创作B.重视写实C.属于宫廷画 D .重视写意9.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正确的选项是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期间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C.火药在唐朝开始应用于军事D.活字印刷书本的出现始于元代10.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向是A.逐渐老百姓化B.逐渐贵族化C.逐渐奇异化D.逐渐宗教化11.从我国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到工商皆本思想的出现,反响的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B.专制皇权的衰败C.自然经济的解体D.封建制度的解体12.称古希腊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主假如由于A.最早进入奴隶制社会B.浮现众多的哲学大师C.最早思疑宗教神话,重申人的价值D.最早研究自然哲学13.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共同点是A.重视自然自己的研究 B .重视神话和礼仪的研究C.重视对法律的研究D.重视对“人”自己的研究14.古代雅典政治中,能够表现直接民主特色的是A.五百人议事会B.公民大会C.十将军委员会D.执政官制度15.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是A.《十二铜表法》B.《人权宣言》C.《权益法案》D.《大宪章》16.现代西方民主的源泉是A.古希腊哲学B.古雅典民主C.罗马法D.文艺中兴17.17 世纪,依赖兴盛的商队垄断世界航运业,成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A. 葡萄牙B. 西班牙C.荷兰D. 英国18.18 世纪后期,工业革命第一发生在英国,它开始于A.棉纺织业B.采矿业 C. 化学工业 D.交通运输业19.1689 年英国《权益法案》开启了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河,该法案旨在限制A. 老百姓的权益B.商人的权益C. 教会的权益D.国王的权益20. 19 世纪初,英国流行一种说法:“万锭纱爵爷”已经和“万亩田爵爷”均分秋景了。
广东省仲元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文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1.武王灭商后,封纣王儿子为诸侯,又封黄帝、神农、尧、舜、禹的后代为诸侯,让他们延续濒于灭绝的祖先祭祀。
这种“兴灭国继绝世”的政治行为备受古人推崇。
这反映了A.古代人对血缘延续的重视B.分封制有利于巩固政权C.古代人对政治文明的追求D.武王政治统治艺术高2.据《周礼》记载,每年正月初一,朝廷的司徒官向乡大夫讲授法律,乡大夫颁授给乡吏,乡吏立即返回对乡民进行宣讲,且往往和最隆重的祭祀活动同时进行,全民都要有组织地参加。
这表明A.西周出现文化下移趋势B.诸侯国割据的局面出现C.分封中孕育了中央集权D.周王室直接控制了地方3.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4.《汉书·武帝纪》记载:进贤受上赏,蔽贤蒙显戮,古之道也。
……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
材料反映,武帝时期A.地方郡国对察举孝廉不积极B.孝廉之人往往受到国家重用C.贤能之士成为国家栋梁之才D.统治者唯才是举,求贤若渴5.唐初,宰相在门下省的“政事堂”议政。
中书、门下两省先在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
唐中宗继位后,宰相裴炎改任中书令,并将政事堂由门下省移到中书省。
这一变化表明唐朝A.君主专制的加强B.行政效率的提高C.决策中心的转移D.中央集权的加强6.南宋时,合并中书、门下为一省,宰相、执政、枢密院长官合署办公,枢密院实际上只设办事机构。
这种做法A.提高了行政效率B.扩大了地方权力C.加强了君主专制D.导致了冗官局面7.朱元璋把二十四个儿子和一个重孙分封在腹里和边境,以“慎固边防,翼卫王室”。
1398年太祖驾崩,皇太孙朱允炆继位。
次年,燕王朱棣以“靖难”为由起兵,夺得帝位,是为明成祖。
这说明A.朱棣比朱允炆更得人心B.分封制解除了边患导致了内忧C.分封建制仍然威胁皇权D.宗法制对皇位继承制没有影响8.清初皇帝用奏折的形式与总督、巡抚这一级封疆大吏建立直接的统辖关系,后来总督、巡抚的属官布政使和按察使也有了直接向皇帝呈递奏折的权利。
这一改变A.遏制了地方官僚腐败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C.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扩大了地方行政权限9.辩论是古代雅典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
公元前5世纪末,许多公民在公民大会或法庭上假装自己不会演说,反过来却说对方很会演说,这成了争取同情的固定套路。
这表明当时A.辩论在民主决策过程中已不重要B.雅典公民辩论和演说水平提高C.民主决策具有保护平民的倾向性D.公民对民主制的局限有一定认知10.古代雅典公民的住宅围绕着神庙、广场等公共建筑而建。
富人和穷人的住宅差别不大,都按同样的建筑原则来建造,普遍都是狭小而简朴的平房。
这反映了当时雅典A.经济发展落后B.贫富差别不大C.城邦意识至上D.人文思想盛行11.罗马法律规定,如果出卖人知道物品有瑕疵,而买受人不知情,或者出卖人知道被卖物与买受人所想象的物品之间存在重大差别,这足以使买卖中的买受人获得一项诉因,可以提起有关诉讼。
该规定A.适应了罗马对外扩张的需要B.旨在保护罗马公民的私有财产C.反映了罗马法重形式的特点D.表明法律以诚信规范经济行为12.11、12 世纪西欧的法律课,教授首先讲授的不是现行法律,而是引入具有现实意义的法律问题,并依罗马法条文以及教会法对它们进行分析。
这表明罗马法A.保持着超越时间的生命力B.有利于维护天主教会的权威C.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D.为文艺复兴奠定了思想基础13.20世纪初,英国首相阿斯奎斯说:“我们现在有一个牢固确立了两百年的传统,即归根到底,王位的占有者接受其大臣的建议并据此行事。
”这一传统的确立,使一个以小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为主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欧洲各国效仿的对象。
各国效仿的理由是( )A.英国经济上的成就得益于其制度设计B.殖民主义深刻影响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C.英国“光荣革命”宣告了欧洲新社会政治制度的诞生D.英国启蒙思想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治的理论基础14.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早期,英国下院出现了“党鞭”。
这一职位的设置是为了加强政党内部沟通和纪律监督,以适应议会斗争。
但凡重大问题,特别是两党分歧严重时,表决前各党党鞭都会通报党的立场,并要求本党议员按照党的指示投票。
“党鞭”在英国的出现A.加强了内阁的政治影响B.改变了议会至上的原则C.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D.消除了两党之间的矛盾15. 在美国第一届联邦政府中,国务卿杰斐逊和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在内政外交等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他们的追随者之间随之发生冲突。
1796年大选中,选民因地域、职业和政治倾向的差异分裂成不同的集团。
这是美国一个重要制度的起源。
这一制度是( ) A.邦联制B.两党制C.议会制D.共和制16.1875年宪法是一份有宪法之名而无宪法体系的独特文献,……君主派最为讨厌的“共和国”一词最终被塞进了宪法,共和派(特别是激进共和派)原本希望建立更能体现“民主”色彩的一院制议会,但最后还是确立了参、众两院制议会体制。
这体现了A.当时各派的妥协B.当时各派不满意该宪法C.当时法国政治环境复杂D.宪法的不稳定性17.俾斯麦企图建立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立宪议会制度,以达到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之目的。
这种设想在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
下列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正确选项是( )A.联邦议会由民选产生B.帝国议会掌握着立法大权C.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D.帝国皇帝有主宰议会之权18.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海关税很低,但是官吏所加的陋规极其繁重,连正税也要收货价的20%,且外国人每次纳税都经过一种讲价式的交涉。
此现象说明A.国人对列强有着高度的警惕B.传统体制不能适应当时社会剧变C.自然经济具有顽强的抵抗力D.低关税有利于列强商品在华畅销19.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勇教授在《近代史的几个问题》说道:“贸易失衡是贸易交往中常见现象,消除失衡,重建平衡,原本就是政府的责任。
可惜的是,大清帝国的乾隆帝、嘉庆帝不明此理,而英国人也缺少足够的耐心。
”根据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B.天朝上国的心态是导致大清皇帝决策失误的根本原因C.英国曾经为和平解决贸易失衡问题作出努力D.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对英国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造成冲击20.英国教会在上海创办的印刷厂曾出现“牛拉机器印刷”的怪事。
据传教士回忆:“这个前景在国内(指英国)引起极大兴趣,为了满足当时估计的需要,……预订了《圣经》100万册。
……几部大机器从英国运往上海,安装后,以牛车为运转工具,立即开始昼夜印刷。
”对该史料解读合理的是A.“这个前景”应该是指鸦片战争英国的胜利B.“这个前景”应该是指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C.“牛拉机器印刷”反映了中国近代印刷业竞争的激烈D.“牛拉机器印刷”反映出英国印刷技术的落后21.清政府曾严禁商人参预朝廷饷银的汇况业务,1862年却准许户部请求,利用民间票号的资金和汇兑网络解决朝廷饷银的调度问题。
这一变化反映出( )A.票号成为清政府财政的支柱B.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政府财政运作C.洋务派开始控制国家金融体系D.清政府利用商人应对外国资本冲击22.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25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23.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
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 )A.立法服从于政治B.行政服从于司法C.从人治走向法治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24.图6所示为1917( )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D.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图6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25.(25分)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不少学者注重从世界历史的宏观角度来研究中国史上的这一重大事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1年后曾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
……那一种共和政体是一个大失败,因为它在中国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
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就被除去。
它不代表政治思想,知识政治思想的一幅漫画,一幅粗糙的、幼稚的、小学生的漫画。
……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
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纳散尼尔·佩弗材料二辛亥革命的悲惨结果可由以下因素来解释: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
……中国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
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其变化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其他国家。
部分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由于他们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因此它们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总的来说,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
——《世界文明史》请回答:(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辛亥革命后“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这句话?(2分)“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是指什么?(2分)(2) 据材料一、二,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8分)“革命派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并说明理由。
(4分)(3)材料三中所说美国的民主政体吸取了英法文明的哪些精华?(4分)(4)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说说你对民主政治的认识。
(5分)26(12分)材料寒冷的气候使人勇敢,炎热的气候使人萎顿。
不仅国与国之间如此,就是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之间也是如此……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
亚洲常常有一些在欧洲无法存在的庞大帝国。
这是因为,亚洲有较大的平原,地区与地区之间的阻隔相对较少,能够容易地在广阔的区域内进行征服……欧洲国家因气候和地理环境形成的自由特性使得国家间的征服变得非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