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初中科学总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439.50 KB
- 文档页数:11
沪教版科学中考(生物部分)知识点总结本篇文章将会对沪教版科学中考(生物部分)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生物学基础知识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包括生命的基本特征、结构、功能和演化等方面。
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生物体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器官系统和机体等层次。
- 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 组织:同一结构和功能的细胞按一定方式组合成为组织,包括动植物组织。
- 器官:具有特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组织与其他结构物组成的结构。
- 器官系统:由一些有联系的器官和组织协作,完成特定功能。
- 机体:指生物个体,在个体内的所有生物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等的统称。
生命体的调节和控制生物体通过一系列生命基本过程维持体内稳定环境,主要包括调节和控制功能。
- 调节:指生理过程的自动调节,保持内部环境的平衡稳定,例如体温调节、水分代谢调节等。
- 控制:指外部刺激对生理过程的影响及生物体对外界刺激做出的相应反应,例如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影响到野生生物的作息规律。
遗传遗传指生物间物质、能量、信息的遗传和变化(包括DNA和RNA基因信息的变化等)。
- 遗传物质:指生物所遗传的物质,包括基因和染色体。
- 遗传变化:包括突变、杂交和基因重组等。
生命现象生命现象是生物体内所有过程的统称,包括代谢、生长、分化、再生、繁殖和死亡等。
- 代谢:指生物为了维持生命所进行的化学反应过程,包括物质合成和分解等。
- 生长:指生物个体大小、重量等的增长。
- 分化:指细胞在生物发育过程中向不同的方向转化发展。
- 繁殖:指新个体形成。
- 死亡:指生物完全失去生命活动能力的过程。
以上是本文对沪教版科学中考(生物部分)主要知识点进行的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主题1科学探究一、科学探究(科学的主要特征)的基本要素和方法(6步)1提出问题/2形成假设/3制订计划/4收集证据/5处理信息/6表达交流会设计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二、基本实验技能1、长度的测量——1)刻度尺的使用•认:认清量程和最小刻度,选择合适的刻度尺•放:刻度尺有刻度端紧靠被测物体。
•看:视线与刻度尺垂直。
•读:先读准确值,再读一位估计值。
•记:数值后一定要写明单位(数字+单位)。
2)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例:测一页纸的厚度、测曲线的长度2、体积的测量——量筒的使用1)形状规则(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的固体,可用刻度尺测量,然后套用公式计算。
2)液体体积测量工具:用量筒或量杯。
3)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在量筒内放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把固体浸入水中读出固体和水的总体积V2,则固体的体积V=V2- V1。
4)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观察量筒上的最小刻度、量程,注意选择合适的量筒•1)放平稳:放在水平桌面上。
•2)读准确:•a、视线与液面相平。
•b、若是凹形液面,以凹形的最低处为准。
(水银为凸液面,以最高处为准)•举例:如何测石蜡、一滴水的体积3、温度的测量1)常用温度计(包括水银温度计和酒精温度计)2)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3)单位和刻度方法: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ºC“。
摄氏温度是怎样规定的:•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和物的温度定为0ºC,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ºC,将0和100之间等分为100份,每一份就是1ºC。
4)温度计的使用:•A、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能接触到容器壁。
•C、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体温计除外)。
•D、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4、质量的测量——天平的使用1)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即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温度和位置的变化而改变。
沪教版生命科学初中第一册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生命科学初中第一册的知识点总结如下:
1. 生命的特征:包括生物体的共性和个性,例如新陈代谢、生长、应激性等。
2.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介绍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部分的作用,以及细胞的分裂、生长和死亡等过程。
3. 植物的分类:介绍植物界的基本分类,包括藻类、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
4. 动物分类:介绍动物界的基本分类,包括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以及各种常见动物的特点和分类。
5. 人体生理:介绍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系统等。
6. 遗传与基因:介绍遗传的基本规律,以及基因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
7. 生态与环境:介绍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8. 健康与疾病:介绍健康与疾病的关系,以及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
9. 实验与探究:介绍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以及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
以上是沪教版生命科学初中第一册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物体的基本特征,掌握人体生理和常见疾病的基本
知识,理解遗传、生态和健康的关系,同时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上海初中七年级科学知识点上海初中七年级的科学课程内容主要围绕着自然科学展开,包括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多个学科。
本文将就七年级科学的重要知识点进行介绍。
生物学细胞细胞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组成单位。
七年级生物学教材中重点介绍了细胞的结构、种类及其功能等内容。
同时,学生也需要掌握关于人体细胞的相关知识,如人体各种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特点等。
组织器官组织和器官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组成了机体的各个层次和层面。
在七年级生物学教材中,学生需要掌握不同类型的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功能和特点,如动植物的细胞器官、组织结构和作用等内容。
人体卫生人体卫生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涵盖了预防疾病、保健和卫生习惯等各个层面。
在七年级生物学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有关人体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以及卫生与保健方面的知识。
物理学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力、速度、加速度、质量等基本物理量。
在七年级物理教材中,学生需要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力的种类、力的合成、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
能源与能量能量与能源是物理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
学生需要了解能量与工作的关系、能量形式的种类、能量转化的过程及其应用等内容。
声、光、电声、光、电是物理学的三个重要分支。
在七年级物理教材中,学生需要学习声音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原理;光的基本特性以及电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等。
化学元素与化合物元素与化合物是化学的基本概念,学生需要了解元素、化合物的定义、分类以及它们的基本性质等。
反应与变化反应与变化是化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在七年级化学教材中,学生需要了解物质的化学反应、化学变化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类型,以及化学反应的平衡等基本知识。
营养与代谢营养和代谢是生物化学的重点领域。
在七年级化学教材中,学生需要了解有关人体的营养吸收和代谢过程,以及常见饮食营养方面的知识。
总结上海初中七年级科学课程主要涵盖了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等多个学科。
学生需要掌握每个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初中科学会考总复习资料(人教版)
一、物理
1. 运动和力学
- 运动的概念及分类
- 力的概念及分类
- 牛顿第一定律
- 牛顿第二定律
- 牛顿第三定律
- 重力和万有引力
- 力的合成和分解
2. 声学
- 声的传播
- 声的特性和测量
- 声音的利用和保护
3. 光学
- 光的传播和反射
- 光的折射和色散
- 光的干涉和衍射
二、化学
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元素的性质和用途
- 化合物的组成和命名
2. 反应与化学方程式
- 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平衡- 酸碱中和和盐的制备-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3. 物质的变化和能量
-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能量的形式和转化
-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三、生物
1. 细胞与遗传
-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 细胞的分裂和增殖
- 遗传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2. 生物多样性与分类
- 动植物的分类和特征
- 物种的起源和演化
3. 生物进化和生态
- 生物进化的证据和原因
- 生物群落和能量流动
以上是初中科学会考的总复习资料,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祝你考试顺利!。
上海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目录第一部分上海初三生命科学知识点1.人体 (3)2.健康 (5)2.1健康的概念 (5)2.2青春期 (5)3.生物的主要类群 (6)3.1花的结构 (6)3.2植物的基本类群 (6)3.3动物的主要类群 (6)4.生态系统 (9)4.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10)4.2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其原因 (11)4.3城市环境保护 (11)第二部分上海市初中生命科学毕业考试重点1.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12)2.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3)3.健康与疾病 (14)4.生物的类群 (15)5.生态系统 (16)6.城市生态 (17)上海初三生命科学复习主题一人体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保护、分泌、吸收肌肉组织:收缩、舒张结缔组织: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神经组织:接受、整合和传递信息人体的整体性细胞: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器官:由多细胞生物体内不同的组织联合在一起,形成一定形态特征,能行使一定的生理功能系统:多个器官一起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人体的八大系统运动、神经、内分泌、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系统。
血液的组成:血浆、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血细胞脑的组成:大脑、间脑、脑干、小脑神经系统的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整合调控信息)周围神经系统:神经(脑神经、脊神经)(传递信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体内外刺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非条件反射:眨眼反射、缩手反射、分泌唾液、排尿反射、吸吮反射等。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人体的性状和遗传现象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相对性状:同一性状中的不同表现类型遗传:生物体的各种性状由亲代传给子代的现象人的体细胞染色体46条23对常染色体:22对性染色体:1对女性XX男性XY染色体、基因、性状染色体位于细胞核内各种生物细胞体内都含有一定量的染色体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1.基因有何功能?控制生物的性状亲代基因→遗传→子代基因→表现→性状2.为什么同一性状会有不同的表现呢?基因在体细胞中两两成对存在,位于同一对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
七年级第一学期《科学》复习身边的溶液1. 溶质可以在溶剂中溶解,形成溶液。
溶液二溶质+溶剂2. 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有:温度、颗粒大小、搅拌。
3. 水、酒精可以洗手,还有汽油、煤油(因为是可溶解的);丙酮是可溶解的,油可以溶解在除了水以外的任何溶剂中。
4. 碘可以溶解在酒精和丙酮中;碘不可以溶解在水和石蜡油中。
5. 指甲油可以溶解在丙酮、煤油、乙酸乙酯中;指甲油不能溶解在水中。
6. 水是常用的溶剂,但它不能溶解所有的物质。
7. 能使油扩散的是酒精;汽油是清除油渍的最佳溶剂。
8. 干洗就是利用水以外的溶剂来清洗衣物上的污渍。
9. 酸碱性分类标准:酸性溶液、中性溶液、碱性溶液。
10.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
11. pH试纸范围在0〜14之间。
pH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向红色发展),pH大于7的呈碱性(向蓝色发展),pH 等于7的呈中性(黄绿色);pH计在测量时只要把探头放进溶液,可以得到溶液的pH。
12. 酸碱性次序(某些物质):稀盐酸—柠檬、胃液—醋、柚子—橙、柠檬汁、醋酸—汽水、啤酒—食盐水、马铃薯、鲜奶—自来水、唾液、蒸馏水、血—蛋—肥皂水、苏打水—牙膏—氨水—清洁剂—去污液—稀的氢氧化钠溶液13. 相等强度的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混合后呈中性溶液(中和反应)。
14. 酸雨的pH值小于5.6,成分以硫酸和硝酸为主。
硫酸由人排放的二氧化硫(来源于煤炭、石油等燃料)转化而成;硝酸由氮氧化物(来源于燃料燃烧和汽车尾气)转化而成。
15. 碳酸钙粉末或大理石颗粒与稀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稀酸与大多数金属反应会产生氢气。
16. 强酸溶液和强碱溶液都有腐蚀性。
我们在使用酸溶液和碱溶液时,必须格外小心。
电力与电信1. 灯泡不会发光的电路成为断路,因为无电流通过。
灯泡会发光的电路成为闭合电路,因为有电流通过。
2. 闭合电路有两种:依次连接起来,连接在电路中的两点之间为串联电路;并列连接在电路中的两点之间成为并联电路。
初中科学总复习 六年级主题一 科学探究1、探究活动是科学的主要特征。
2、 科学探究的六要素:提出问题、形成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处理信息、表达交流3、 科学探究的方法:观察、记录、猜测、测量4、实验室守则:未经老师准许,学生不得触摸任何仪器、用具或化学药品;使用后的仪器和化学药品必须放回原处;切勿把试验后剩余的化学药品倒回试剂瓶内;不溶解的固体、废物或火柴的物品应放入指定容器内,切勿倒在洗涤槽内;若化学药品溅在身上,应用大量清水清洗,并向老师报告。
5、在观察的过程中,不能用嘴尝。
6、人类的感觉器官能力有限,所以不尽可靠。
如需要作准确的测量,就必须借助各种仪器。
以7、实验意外紧急应变措施 p9a)烫伤:用蓝油烃(tīng )涂抹;用大量自来水冲洗。
b)化学试剂沾到手臂上:用大量自来水冲洗。
c)化学试剂溅进眼睛里:用蒸馏水冲洗。
d)实验中发生着火:用灭火器扑灭;用湿抹布覆盖;用黄沙覆盖。
主题二 面向生物世界1、生物的基本特征:对换环境具有适应性 、有呼吸器官 、需要食物 、能生长发育 、会繁殖后代 、要排泄 、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2、同种生物之间有差异,这种差异是正常的。
3、直方图:同种生物之间找不同点,看清横坐标与纵坐标,能够解释直方图。
(1)、申花队球员一共34人。
(2)、申花队球员人数最多的一组体重是70至75kg 。
(3)、申花队体重大于70kg 的球员有__21__位。
(4)、申花队球员最大体重不超过__85__kg4、检索表:不同种生物之间找相同点,同组生物中至少拥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分类,a 、画一张检索表,b 、把分类标准给你,让你添生物,c 、把物种给你,让你写检索表的分类标准,d 、把检索表写齐,让你写出其中一种生物的特征。
5、生物的分类:科学家主要根据身体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首先根据动物又没有脊柱,把动物分成两大类,然后再把脊椎动物进一步分成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上海七年级第一学期科学复习资料身边的溶液溶质可以在溶剂中溶解,形成溶液溶液=溶质+溶剂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有:温度、颗粒大小、搅拌水、酒精可以洗手,还有汽油、煤油(因为是可溶解的);丙酮是可溶解的,油可以溶解在除了水以外的任何溶剂中碘可以溶解在酒精和丙酮中;碘不可以溶解在水和石蜡油中指甲油可以溶解在丙酮、煤油、乙酸乙酯中;指甲油不能溶解在水中水是常用的溶剂,但它不能溶解所有的物质,碘和指甲油等不溶于水,但可以溶于其它溶剂中能使油扩散的是酒精;汽油是清除油渍的最佳溶剂干洗就是利用水以外的溶剂来清洗衣物上的污渍酸碱性分类标准:酸性溶液、中性溶液、碱性溶液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pH试纸范围在0~14之间pH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向红色发展),pH大于7的呈碱性(向蓝色发展),pH等于7的呈中性(黄绿色);pH剂在测量时只要把探头放进溶液,可以得到溶液的pH酸碱性次序(某些物质):稀盐酸→柠檬和胃液→醋和柚子→橙和柠檬汁和醋酸→汽水和啤酒→食盐水和马铃薯和鲜奶→自来水和唾液和蒸馏水和血→蛋→肥皂水和苏打水→牙膏→氨水→清洁剂→去污液→稀的氢氧化钠溶液相等强度的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混合后呈中性溶液(中和反应)溶液应用于生活中、农业中酸雨的pH值小于5.6,以硫酸和硝酸为主。
硫酸由人排放的二氧化硫(来源于煤炭、石油等燃料)转化而成;硝酸由氮氧化物(来源于燃料燃烧和汽车尾气)转化而成碳酸钙粉末或大理石颗粒与稀盐酸融合会产生气体:二氧化碳强酸溶液和强碱溶液都有腐蚀性电力与电信灯泡不会发光的电路成为断路,因为无电流通过灯泡会发光的电路成为闭合电路,因为有电流通过闭合电路有两种:一次连接起来,连接在电路中的两点之间为串联电路;并列连接在电路中的两点之间成为并联电路铜丝、灯泡等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称为导体;另一些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称为绝缘体金属都是导体,非金属中有的是导体,有的是绝缘体电路由电源、导线、小灯和开关四个部分组成有一个灯泡的电路与有两个灯泡的电路比起来,前者更亮并联电路中,其中一条分支电路断开,将不会影响其它支路(适用于家庭)导体中又可以自由运动的粒子成为“自由电子”,自由电子被推动定向移动,会形成电流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发经过导线、开关、电灯回到负极;“电流强度”(电流大小,单位:安培A)大小决定灯泡亮度(0-3和0-0.6的电压,负极最左边)电流表的使用是串联形式,正进负出,不能电流表与电源的正极负极直接相连(0-15和0-3的电压,负极最左边)电压表单位伏特V,使用方法为并联,正进负出不断增加接入的灯泡,电路中的电流强度越来越弱总电压等于两个灯泡分别的电流大小之和用电器不变的闭合电流中,电池数目越多,电压越大,电流越大电能的热效应:电能(电压)→光能(电流)+热能(产热),用电器有电阻,所以能产热,铜丝的电阻小,产热小导体中通过的电流越大,热效应越明显电流的热效应、熔丝、插头及插座在使用多插座时,不能同时接过多用电器,以免火灾熔丝的作用是保护用电器及导线,断路器可代替熔丝额定值靠熔丝保护,熔丝额定值一般是5A-30A不等插头插入插座前,要核对电器的火线、零线与当地电网的地线是否一致,电器金属外壳与地线连接,防治电器内部损坏,火线与金属外壳接触后,人触碰后触电火线和熔丝连接额定功率单位:瓦特W,千瓦kW,千瓦时是用电器正常工作一小时的电能(一度电)用电量=功率(千瓦)×时间(时),所以,灯泡的额定功率越大,消耗电能越多电流表的末尾红色区为小数点,耗电量是两次读数之差电流的磁现象:磁性(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性物质、南极(S)北极(N)、磁极的性质磁铁中红色指北,白色(其他颜色)指南电磁铁一通电就有磁性,为增强通电导线的磁效应,可将导线绕成线圈(螺线管),线圈中插入铁心,就成“电磁铁”通电的导线或螺线管会使小磁针发生偏转或有吸引或有排斥的作用,这就是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门铃就是电流的磁效应现代通信:1、信息的信号:声音、图像、文字等2、通信手段:电磁波、电信号、光信号3、传播介质:空气、光缆、电缆电磁波:1、产生:电流发生变化的时候2、传播:空气、真空3、光缆传输、光信号4、光导纤维收音机在没有电台出发出卡嚓声的原因:电路中的电流发生变化,产生电磁波向四周发射,收音机受到电磁波发生响声声音、图象可以用光缆(大量光导纤维组成)传播,效果比电磁波好光线能通过弯曲的有机玻璃棒(全反射)健康的身体健康的特征:1、生理(身体)健康2、心理(精神)健康3、社会适应能力较好4、道德健康经常参加适量体育运动,可增强心脏的功能,加强肺与外界进行更多的气体交换相关因素:1、饮食:提供能量→化学能→细胞的呼吸作用→我们自身的能量2、运动:促进健康→积极休息、自然休息3、生活习惯4、心理休息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1、碳水化合物(糖类)2、脂肪(固体,液体是油)作用:后备能源,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的两倍3、蛋白质(细胞的主要成分)有关食物:蛋、肉、鱼、豆类、奶4、无机盐和维生素(促进身体发育、调节身体机能的必须物)5、水“第七种”营养成分:食物纤维,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蔬菜水果中富含食物纤维,肉类中没有食物纤维,有非水溶性和水溶性两类,人体无法吸收食物纤维,食物纤维只是调整人体营养的吸收,减少脂肪摄入,维持血糖平衡检验:1、淀粉+碘→蓝(蓝黑色)2、葡萄糖+班氏试剂→蓝色→加热2、3分钟→红黄色、砖红色(沉淀)3、脂肪+过滤纸→过滤纸上有斑点4、蛋白质+2毫升氢氧化钠溶液(浓度10%)→振荡→加入4滴硫酸铜(浓度3%)→振荡→(淡)紫色消化系统:消化道(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直肠→肛门消化腺(分泌消化液消化食物):唾液腺→肝→胰→胃腺→肠腺消化液中有消化酶消化转化:唾液腺→唾液(消化酶)→淀粉酶胃腺→胃液→盐酸:有利于食物的消化,杀死部分细菌蛋白酶:有利于蛋白质消化肝脏→胆汁→使脂肪更容易消化肠腺→肠液→葡萄糖(碳水化合物变)→氨基酸(蛋白质变)→甘油和脂肪酸(脂肪变)胰腺→胰液→葡萄糖(碳水化合物变)→氨基酸(蛋白质变)→甘油和脂肪酸(脂肪变)淀粉→麦芽糖→葡萄糖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蛋白质→氨基酶牙齿的结构:牙釉质(表面光亮物质,牙齿最坚硬物质,保护作用)→牙本质(似骨骼结构,牙齿主要物质)→牙髓腔(牙齿中间)→神经(感受到外界冷热酸甜刺激)→血管(给牙齿营养)把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口(嚼碎食物、使食物团湿润、淀粉转化麦芽糖)→食道→胃(分泌食物中蛋白质、水、蛋白质、几乎所有酒精)→小肠(胆汁、胰液、肠液消化各种食物,养分吸收血液里)→大肠(吸收不能消化食物的水分无机盐)→直肠(暂时储存食物残渣)→肛门消化道中没有消化功能的是:咽、食道、大肠、肛门糖的检验:3毫升的淀粉溶液+1毫升的唾液溶液→加热水温37ºC→40分钟→变色小肠内壁是绒毛壁(细胞的厚度)绒毛切面图里有微血管,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等)会透过小肠绒毛壁进入微血管膳食:各种营养成份,营养成份要有合适的比例,恰当的膳食(提供不同营养成分的食物)为均衡膳食营养:提供能量、物质血液(三层):血浆(白色)、血细胞和血小板(透明)、红细胞(半透明)血浆:水、被吸收的营养物质、酶、废物红细胞:能与氧结合白细胞:杀死入侵身体的病菌血小板:血管受损,堵住血管损伤部分,止血作用:运输营养物质,代谢废物血管的分类:动脉(将血带出心脏)、静脉(将血带回心脏)、毛细血管静脉血比动脉血薄血管:动脉壁厚弹性大、毛细血管、静脉管壁薄弹性小,静脉血有瓣膜,防治血液倒流,血液pH值=7.35~7.45毛细血管:连接小动脉和小静脉的血管,进行物质气体交换的场所血液循环系统: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全身组织处的毛细血管(除了肺)摄入途径:饮水、食物中的水分,生命活动中产生的水;排水途径:尿液、皮肤、呼吸、粪便。
上海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初二上生命科学复第一章、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第1节、人体的构成(一)细胞:是人体结构中的基本单位。
细胞: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二)组织——由一些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以及细胞间质构成的。
人体的基本组织:上皮组织、肌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1)上皮组织分布:体表和体内一些器官的内、外表面,如皮肤、胃肠等器官内外表面。
特点: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
功能:保护、分泌、吸收。
(2)肌组织功能:收缩和舒张结构特点:由肌细胞构成,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心肌骨骼肌:附在骨骼上。
细胞呈长圆柱状,上有明暗相间的条纹。
平滑肌:分布在胃、肠等的壁上。
梭状。
心肌:分布在心脏。
细胞呈短圆柱状,有分支相连。
(3)结缔组织特点:细胞排列疏松,细胞间质多功能:营养、支持、连接、保护。
(4)神经组织特点:神经细胞构成漫衍:在神经系统,如脑、脊髓等。
功能:接受、整合、传递信息。
神经细胞别称神经元,其布局见书P10或练册P1(三)器官——由多种不同组织按一定顺序组成的,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能行使一定的生理功能的结构。
胃壁层次(自内至外):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外膜(上皮组织)(结缔、神经组织)(肌、神经组织)(上皮组织)(四)人体由八个系统构成: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轮回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活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五)人体的布局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第2节、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环境条件1.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又称外环境):气温气压氧气淡水食品2.内环境(即细胞外液):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是体内绝大部分细胞即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资交换的媒介毛细血管是物资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合3.血液的组成由血细胞和血浆(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运输氧气)贫血(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的量偏低)白细胞(免疫防御)炎症(白细胞指数偏高)血小板(凝血、止血作用)4.人体各系统在维持内环境稳定中的作用:消化系统的作用是补充内环境中所消耗的各种营养物质和水分。
科学总复习1、科学探究活动一般有六个基本要素(步骤):提出问题、形成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处理信息、表达交流。
2、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记录。
3、*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最小分度值0.1℃。
4、细胞是绝大多数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
细胞的基本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
5、女性的生殖细胞称为卵子,男性的生殖细胞称为精子。
精子与卵子结合成为受精卵(这一过程称为受精作用)。
受精卵会不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分娩以后成为婴儿。
6、男、女孩进入青春期后,身体外形上会出现性别差异,称为第二性征。
7、艾滋病是一种性传染病,是由HIV 病毒破坏免疫系统引起的,正式名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的,因此,可以用密度来区别不同的物质。
密度的计算公式是:密度小的物体浮在密度大的物体之上。
9、空气受热时,粒子振动加剧,粒子之间间隙增大,密度减小,热空气就上升。
10、热从高温的地方转移到低温的地方,称为热的传递。
热传递的过程只是热能的转移,能的形式没有发生变化。
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
热传递的方式有三种:传导、对流和辐射。
固体中热传递的形式是传导;流体(液体、气体)中热传递的主要形式是对流。
辐射传热不需要介质,但有介质时也可以进行。
11、金属是热的良导体,非金属(尤其是水和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
13、能源按开发程度,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
煤和石油是两种主要的常规能源,是生物燃料,它们储存化学能。
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和潮汐能;而已经广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 等能源,称为常规能源。
质量 体积 密度= 。
能源按能否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可分为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
我们必须节约和善用能源,并积极开发新能源。
清洁能源,即绿色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它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
初中科学总复习沪教版一、教材概述沪教版初中科学教材是根据我国教育部门的相关要求和规定,结合上海市的教育实践,编写的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科学教材。
本套教材在内容安排上注重科学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强调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提倡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知识体系1.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及性质- 元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概念及关系- 化合价、化学键的类型与性质2. 化学反应- 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等)- 化学平衡的条件与移动原理-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规律及应用3. 溶液与浓度- 溶液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物质的溶解度及影响因素- 溶液的浓度及计算方法4. 常用化学实验操作- 仪器的识别与使用方法- 基本操作(如称量、溶解、过滤、蒸馏、萃取等)- 实验安全与事故处理5. 物理学基础知识- 测量工具与方法(如刻度尺、温度计、电流表等)- 物理量及其单位- 力学(如牛顿运动定律、浮力、摩擦力等)- 热学(如温度、热量、比热容等)- 电学(如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等)6. 光学基础知识- 光的传播与反射- 光的折射与透镜- 光的色散与光谱7. 地球与宇宙- 地球的结构与地质年代- 天气与气候- 宇宙的起源与恒星8. 生物基础知识- 细胞结构与功能- 植物与动物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能量流动三、复策略1. 系统梳理: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将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形成知识网络。
2. 重点突破:针对难点、重点知识进行深入研究,理解其内在联系。
3. 试题训练:通过历年真题、模拟试题进行实战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4. 反思总结:在复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调整复策略。
5. 互动交流:与同学、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四、复时间安排1. 初期:全面回顾教材内容,梳理知识体系(1个月)2. 中期:针对重点、难点知识进行深入研究,提高解题能力(1.5个月)3. 后期:进行模拟试题训练,总结经验教训,调整复策略(1个月)4. 考前:进行临考冲刺,强化记忆,提高应试技巧(1周)五、注意事项1. 保持良好的研究态度,树立信心,相信自己能取得优异成绩。
word完整版)上海沪教版七年级上第一学期科学复习七年级科学第一学期期末复第八章:身边的溶液1.溶质可以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液体)组成。
2.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是溶质,水是溶剂。
3.能够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可溶物质,如食盐、硫酸铜。
不能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不可溶物质,如沙粒、粉笔屑。
丙酮是可溶解的,碘可以溶解在酒精和丙酮中,但不可以溶解在水和石蜡油中。
指甲油可以溶解在丙酮、乙酸乙酯中,但不能溶解在水、煤油中。
4.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有:温度高低、搅拌与否、溶质颗粒大小。
温度越高,溶解越快;搅拌的溶液比不搅拌的溶液溶解快;溶质颗粒越小,溶解越快。
在设计实验时,需要有对照组和控制变量。
5.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但并不是所有物质都能溶解在水中。
除了水以外的溶剂还有酒精、汽油等。
6.干洗是利用水以外的溶剂溶解污渍,但这种溶剂不能溶解衣料。
能使油渍扩散的溶剂有酒精、汽油,而汽油是清除油渍的最佳溶剂。
7.紫色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酸红碱蓝)。
8.无色酚酞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酸无碱红)。
指示剂的发现和制取是由英国化学家XXX完成的。
9.pH试纸的范围在1~14之间。
pH〈7时,溶液呈酸性(向红色发展);pH=7时,溶液呈中性(黄绿色);pH〉7时,溶液呈碱性(向蓝色发展)。
pH越小,酸性越强;pH越大,碱性越强。
pH试纸可以测定溶液酸碱性的强弱。
酸碱性次序(某些物质):稀盐酸→柠檬、胃液→醋、柚子→橙、柠檬汁、醋酸→汽水、啤酒→食盐水、马铃薯、鲜奶→自来水、唾液、蒸馏水、血→蛋→肥皂水、苏打水→牙膏→氨水→清洁剂→去污液→稀的氢氧化钠溶液。
10.往碱性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酸性溶液,pH值变小,酸性变强,碱性变弱。
往酸性溶液中滴入碱性溶液,pH值变大,酸性变弱,碱性变强。
相等强度的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混合后呈中性溶液(中和反应)。
11.碱性石灰可以改良酸性土壤。
12.当雨水pH〈5.6时,称为酸雨,成分以硫酸和硝酸为主。
沪教版初二科学完全攻略科学学习是中学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初二学生来说,沪教版初二科学是必修课程之一。
为了帮助初二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份完全攻略,希望能帮助大家在科学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一、科学学习的重要性科学学习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科学能力的关键环节。
通过科学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现象,培养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科学学习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科学的探究和研究精神。
二、科学学习的基本要点1. 阅读教材:认真阅读教材是科学学习的基础。
学生应该按照教材的要求进行阅读,理解教材中的概念、原理和实验方法。
2. 做好笔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养成做好笔记的习惯。
可以将重要概念、原理、实验步骤和结果等内容记录下来,以便日后复习和查阅。
3. 实践操作:科学学习强调实践操作,通过动手实践来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学生可以参加实验课程、科学展览和科学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4. 拓展学习:科学知识是广泛而深入的,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科学竞赛、阅读科普书籍、观看科学纪录片等方式进行拓展学习,开阔自己的科学视野。
三、科学学习的内容要点沪教版初二科学的内容覆盖了自然地理、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各个方面的学习要点:1. 自然地理:学生应该了解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和地理环境对生命的影响等内容。
同时,还要掌握地球的构造和地球上的天气、气候变化等知识。
2. 生物学:学生需要了解动植物的生长与繁殖过程,人体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生物进化和遗传变异等内容。
此外,还要了解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 物理学:学生应该掌握力、压力、能量和功等物理概念,理解力的作用和功的转化。
同时,还要了解物质的组成与性质、光的传播与折射等基础物理知识。
4. 化学:学生需要了解分子与元素、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非金属等化学知识。
此外,还要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和化学反应速率等内容。
初中科学总复习六年级主题一科学探究1、探究活动是科学的主要特征。
2、科学探究的六要素:提出问题、形成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处理信息、表达交流3、科学探究的方法:观察、记录、猜测、测量4、实验室守则:未经老师准许,学生不得触摸任何仪器、用具或化学药品;使用后的仪器和化学药品必须放回原处;切勿把试验后剩余的化学药品倒回试剂瓶内;不溶解的固体、废物或火柴的物品应放入指定容器内,切勿倒在洗涤槽内;若化学药品溅在身上,应用大量清水清洗,并向老师报告。
5、在观察的过程中,不能用嘴尝。
6、人类的感觉器官能力有限,所以不尽可靠。
如需要作准确的测量,就必须借助各种仪器。
以仪器测量单位符号刻度尺长度千米、米、厘米km, m, cm量筒体积米3、厘米3、升、毫升m3, cm3, L, mL天平质量千克、克kg, g停表时间时、分、秒h, min, s温度计温度摄氏度°C7、实验意外紧急应变措施p9a)烫伤:用蓝油烃(tīng)涂抹;用大量自来水冲洗。
b)化学试剂沾到手臂上:用大量自来水冲洗。
c)化学试剂溅进眼睛里:用蒸馏水冲洗。
d)实验中发生着火:用灭火器扑灭;用湿抹布覆盖;用黄沙覆盖。
主题二面向生物世界1、生物的基本特征:对换环境具有适应性、有呼吸器官、需要食物、能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要排泄、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2、同种生物之间有差异,这种差异是正常的。
3、直方图:同种生物之间找不同点,看清横坐标与纵坐标,能够解释直方图。
(1)、申花队球员一共34人。
(2)、申花队球员人数最多的一组体重是70至75kg。
(3)、申花队体重大于70kg的球员有__21__位。
(4)、申花队球员最大体重不超过__85__kg4、检索表:不同种生物之间找相同点,同组生物中至少拥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分类,a、画一张检索表,b、把分类标准给你,让你添生物,c、把物种给你,让你写检索表的分类标准,d、把检索表写齐,让你写出其中一种生物的特征。
5、生物的分类:科学家主要根据身体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首先根据动物又没有脊柱,把动物分成两大类,然后再把脊椎动物进一步分成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主题三细胞与生殖1、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的结构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细胞膜(控制物质运输)细胞核(载有遗传信息)细胞质(多种生理活动场所)植物细胞有有有有动物细胞无有有有3、受精作用:男性性细胞精子(人体中最小的细胞),女性性细胞卵子(人体中最大的细胞),两种性细胞结合的过程称为受精作用。
受精卵不断分裂和分化,最后形成胚胎,胚胎在子宫内有四十周才能发育完成。
胚胎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取得养分和氧,以及排出废物和二氧化碳至母体。
4、第二性征:男、女孩进入青春期后,身体外形上会出现性别差异,称为第二性征,同时生殖系统也趋向成熟,女性会出现月经,男性会出现梦遗现象。
5、艾滋病是AIDS的译音,正式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由HIV病毒引起。
p89主题四物质的粒子模型1、粒子模型:物质是由大量的微小的粒子组成的,粒子之间有间隙,粒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2、物质三态3、气压:由于大量气体粒子不断撞击容器壁而产生的。
体积不变的容器内气体粒子越多,气压就越大,气温就越高,气体粒子运动越剧烈,气压就越大。
马德堡半球试验证明有大气压强。
4、密度:表示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物质的密度是不同的,我们可以用密度来区别不同的物质。
物体在水中浮还是沉,是由它的密度决定的。
4、热胀冷缩:加热情况相同,气体膨胀最明显,液体次之,固体最不明显。
物体受热时,粒子运动加剧,粒子之间的间隙相应增大。
因而形成物体受热膨胀的现象。
主题五能与能源1、能的形式:动能、势能、声能、内能(热能)、电能、光能、核能、化学能、地热能、太阳能等。
2、能的转化:各种形式的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能的转化器可以把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例:电动机把电能转化成动能)3、热传递:热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端转移到另一端,叫做“热传递”。
热传递的过程只是内能(热能)的转移,能的形式没有发生变化。
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
4、热传递有三种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当气体、液体中的粒子受热时,它们的运动速度加快,同时粒子间距离会增大。
气体受热膨胀后,它的密度相对地比四周气体的密度小。
密度较小的热空气向上移动,而密度较大的冷空气向下移动,于是便形成对流。
气体和液体中热主要以对流的方式传递。
水和空气都是热的不良导体。
固体受热时,固体粒子会振动得更剧烈,它们通过碰撞,影响相邻的粒子,使它们振动加剧,受影响的范围逐渐扩大,热也逐渐传到低温的地方。
热在固体中能从高温的一端传递到低温的一端,这种热传递的方式称为传导。
热的传导和对流都需要在介质中进行,真空中热通过辐射的方式传递。
辐射是一种不需介质的传热方式。
辐射可以在真空中进行。
太阳能也是通过辐射转移至地球的。
篝火(取暖器)取暖主要是是通过辐射传递热的。
p195、不同物质的导热性能不同,金属的导热性能较好,称为热的良导体;非金属的导热性能较差,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6、防止热的流失:使用热的不良导体,避免热以传导的方式流失;使用密封容器,避免热以对流方式流失。
7、能的来源:地球上几乎所有的能都来自太阳。
8、能源的分类:按照能源是否自然存在:一次能源(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核能、石油、煤、天然气)和二次能源(液化气、煤气、焦碳、电能、蒸汽)按照能源的开发程度:常规能源(石油、天然气、煤、核能)和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生物质能)按照能源是否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海洋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和非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
主题六水和人类1、从存在空间看自然界的水大致分成三大类:海洋水(96.5%)、陆地水、大气水。
自然界的水还可以分为咸水和淡水,人能够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不足地球水体总储量1%都不到。
2、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体各种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4、水的三态变化:冰吸收热量,变成水的现象称为冰的熔化。
冰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为0℃。
液体开始沸腾的温度称为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为100℃。
三态之间转化:5、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越快,蒸发也越快。
6、自然界的水循环:海水受热蒸发,变成水蒸气,进入空气。
空气被太阳照射,温度升高,密度变小,因而上升。
因为气温会随高度而改变,所以当热空气上升到一定高度时便会冷却,而空气中的水蒸气也会液化成小水珠,小水珠聚集在一起便形成云。
当云里的小水珠汇聚成更大更重的水珠时,便会掉下来,这就是雨,雨水流入江河,再流入海洋。
这个过程在自然界里循环不息,称为水的循环。
7、造成水质污染的原因:(1)城市生活污水(2)农药和化肥(3)工业“三废”8、科学学习中的调查方法需关注:(1)调查样本大小(30以上)(2)选择被调查对象的代表性(3)采用问卷、访谈、观察等方法记录数据(3)用数学、信息技术等学科处理数据(4)交流形式主题七空气与生命1、空气的主要成分: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没有颜色和气味。
主要成分是氮气(78%)、氧气(21%)、二氧化碳(0.03%)、稀有气体。
还有少量水蒸气和尘埃。
2、检验氧气:(1)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盛有无色气体的试管,观察能否复燃。
能复燃的为氧气。
(2)将燃着的木条放入盛有无色气体的试管,若燃烧更旺,证明为氧气。
3、检验二氧化碳:(1)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为二氧化碳。
(2)能使碳酸氢盐指示剂又红色变成黄色。
4、水蒸气的检验:氯化钴试纸由蓝色变成粉红色是,表示有水蒸气存在。
5、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温度在着火点以上、充足的氧气(或空气)。
6、食物在空气燃烧中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能量的释放剧烈并且不受控制,会有火焰产生。
呼吸作用在细胞内进行,释放的能量过程是缓慢的、受控制的,在释放能量的过程中没有火焰。
7、灭火的方法:可燃物烧尽、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氧气不足,燃烧便会停止。
8、光合作用:原料:二氧化碳、水;条件:阳光、叶绿素;产物:淀粉、氧气。
光合作用中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文字表达式:二氧化碳+水淀粉+氧气9、人类呼吸的结构基础:鼻腔、口腔、气管、左右支气管、肺部、肺泡。
10、呼吸前后气体成分的变化: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含有较少的氧气,较多的二氧化碳和水汽。
同时,呼出气体温度较高。
11、呼吸作用文字表达式:食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使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几乎保持不变。
12、空气进入人体的途径:口或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13、空气污染主要来源:燃料燃烧、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废气。
14、空气污染指数的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
15、吸烟有害健康,“二手烟”同样危害人类的健康。
“二手烟”是指吸烟人所呼出烟雾和香烟本身燃烧时的烟雾的俗称。
实验部分1、电子天平:测物体质量,使用方法A、调零B、注意量程C、注意单位克g或千克kg 1kg=1000g如遇测液体质量,间接测量,先测空烧杯质量,再测烧杯和液体总质量2、刻度尺:测物体长度,单位米、厘米、千米读数时应注意视线与刻度尺垂直1km=1000m; 1m=100cm3、量筒:测体积,单位升、毫升、立方厘米1L=1000mL 1mL=1cm3注意: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相平(除水银外),如遇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测量,可用量筒,采用间接测量法4、温度计:A、注意量程B、单位摄氏度℃C、体温计,量程小精确度高D、温度计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必须完全插入液体中,不能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
5、电子停表:测时间单位:小时h、分min 、秒s 1h=60min 1min=60s6、加热器:酒精灯(用灯帽盖灭,酒精不能超过2/3,不能用一个酒精灯点燃另一个酒精灯,)酒精喷灯(还原氧化铁实验中使用),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7、听诊器:测心跳8、滴管:A、移取少量液体B、竖直悬空于试管上方,不要接触试管内壁移取大量液体时用倾倒法:瓶盖应到放在桌面上;标签对着手心。
9、混合溶液:一般必须在烧杯中进行,是用玻璃棒搅拌10、显微镜:光学部分:目镜,物镜,反光镜机械部分:镜座,镜臂,镜住,镜桶,转换器,载物台,压片夹,通光孔,粗准焦螺旋,准叶绿素光液态气态固态焦螺旋显微镜成像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成像与实物:正好相反(上下相反,左右相反)为了看的大一些用高倍镜(视野小)。
为了看的多一些用低倍镜(视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