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感觉
- 格式:ppt
- 大小:146.00 KB
- 文档页数:58
心理学导论复习重点之感觉第五章感觉一、感觉感觉概念: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器官的客观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不仅反映失误的外部属性,还反映机体的变化和内部器官状况(即提供内外环境信息) 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认识活动的基础,也是人类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特点:1.感觉反应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2.反应的是客观事物的胳臂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3.是客观内在和主观形式的统一分类(按照刺激来源分类):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内部感觉:运动感觉、平衡感觉、内脏感觉二、感觉测量:感受性;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衡量,是感受系统基本指标感觉阈限: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的变化强度或强度变化所需的量的临界值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了一定时间的刺激量绝对感受性:刚能察觉小刺激量的能力绝对阈限:刚能引起某种感觉的小刺激量,各种感觉的绝对阈限各有不同绝对感受性(S)和绝对感觉阈限(R)之间成反比:S=1/R差别阈限: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种同类刺激物之间的小差别小可觉差JND差别感受性:对这一小差异量的感受能力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之间也成反比:K=△I/I(韦伯定律)三、三种定律:(1)韦伯定律:德国心理学/生物学家韦伯1.不同感觉的韦伯常数是不同的2.只适用于中等刺激制度的范围差别阈限随原来刺激的强度变化而变化,但差别阈限与原来刺激强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K=△I/I (K为常数,I为标准刺激强度或原来刺激量)(△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即JND)K值不同韦伯分数不同,韦伯分数越小感觉越敏锐如:视觉1/60;味觉1/3。
变化小值才能有感觉差异(2)费希纳定律(对数定律):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1860年,德国心理物理学家费希纳,在韦伯定律基础上用差别阈限作为感觉单位,一个刺激所引起的心理强度可以用这个刺激所包含的差别阈限值来表示,即感觉的大小和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S=k*logR (S是感觉强度心理量;I是刺激强度物理量;k是常数)(3)斯蒂文斯定律(幂定律):美国心理学家用数值估计法得出,感觉的大小与刺激量的乘方成正比S=bIn (S为心理量即感受,I为物理量即刺激量,b和n为常数)信号检测论:是一种数学方法,用来评价个体感受性和他的反应标准对信号检测的不同贡献;有命中、虚报、漏报、正确否定(四种条件)感受性变化的规律:1.感觉适应;2.感觉对比;3.感觉后象;4.感觉的空间累积,空间融合;5.感觉的相互作用;6.感觉的补偿四、感觉现象(一)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1)感觉适应:由于刺激的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是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视觉:明适应(暗-明)、暗适应(明-暗)如:进出电影院嗅觉:如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听觉:工厂的机器声味觉:吃辣椒肤觉(触压觉):穿鞋,穿衣服,骑驴找驴(2)感觉后像: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后,感觉印并不立即消失,仍能保留一个短暂的时间。
第五章 感觉与知觉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学习感觉和知觉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了解感知觉的种类,理解感觉和知觉的规律,了解社会认知中常见的几种效应,在教育教学中能够运用感觉和知觉规律教学重点:感觉和知觉的概念及关系,感觉和知觉的规律教学难点:感觉和知觉的规律,感觉和知觉的概念及关系教学方法:讲授、讨论、练习课时:5具体内容:感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一步,通过感觉,我们从内外环境中获取信息,通过知觉,我们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于从环境中输入的信息加以整合和识别,使杂乱无章的刺激具有了意义。
本章主要讲解五个问题:一是感觉和知觉的概述二是介绍感觉和知觉的种类三是学习感知觉的规律四是社会知觉五是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第一节 感觉与知觉的概述一、感觉(一)感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在生活中,人们接触到的客观事物都具有各自不同属性。
当某一事物出现在人们面前,它的不同属性作用于人的不同感官,人脑中就会产生对这一客观事物的不同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这就是感觉。
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最初级的反映,也是最简单的心理过程。
感觉具有以下特点:1.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
由于感觉是对当前事物的反映,是眼前的、现时的,因此,记忆中再现的事物属性的映象,幻觉中的各种类似于感觉的体验等不是感觉。
2.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
通过感觉我们只能知道事物的声、行、色等个别属性,还不能把这些属性整合起来整体地反映客观,也还不知道事物的意义。
不过人的感觉并不是同时只能反映事物的一种属性,它可同时反映事物的多种属性,只不过这些属性在人脑中没有形成相互联系,从而不能对事物产生一个总体认识。
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以及对起意义的揭露是比感觉更高级的心理过程的机能,然而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都必须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感觉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开端。
(二)感觉的生理机制感觉的产生是分析器工作的结果。
可复制的领导力第五章读后感想读完的第五章,我感觉像是被打通了任督二脉,脑袋里的想法噼里啪啦地往外冒。
这一章里提到的很多观点和方法,让我想起了自己工作中的一段经历。
那时候,我在一个小团队里负责一个项目。
项目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信心满满,觉得肯定能做出一番成绩。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
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变得越来越困难,每个人都好像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埋头苦干,完全不理会其他人的进度和想法。
我这个负责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却又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去解决。
这时候,书中提到的“沟通视窗”概念就像一道光,照亮了我眼前的迷雾。
我发现,我们团队最大的问题就是“隐私象限”太大,大家心里都藏着事儿,不愿意跟别人分享。
比如说,有个同事在做一个关键部分的工作,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但是他一直憋着不说,自己默默地加班加点,结果不仅进度严重滞后,还影响了整个项目的质量。
还有“公开象限”太小的问题。
大家对彼此的工作能力和特长了解得太少,导致分工不合理,很多工作都没有分配到最合适的人手里。
于是,我决定要改变这种状况。
我组织了一次特别的团队会议,不再是那种只谈工作进度的枯燥会议,而是让大家都敞开心扉,聊聊自己在项目中的困难、想法和期望。
一开始,大家都还有些拘谨,不太愿意说。
我就先带头分享了自己的一些糗事和困惑,慢慢地,大家也都打开了话匣子。
有个平时不太爱说话的小姑娘,居然哭着说出了自己最近因为压力太大,晚上都睡不着觉。
我们都安慰她,给她出主意,那一刻,我感觉团队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
然后,我们又做了一个“特长展示”的环节,每个人都介绍一下自己擅长的技能和经验。
这一下可不得了,原来我们团队里藏龙卧虎啊!有个小伙子居然是编程高手,之前我们都不知道,还在外面找外援,浪费了不少时间和金钱。
经过这次会议,团队的氛围明显不一样了。
大家不再是闷头干活,而是经常互相交流,有问题也及时说出来。
遇到困难的时候,不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而是大家一起想办法。
正面管教第五章读书感悟正面管教的第五章让我感触颇深,嘿,别小看这章,里面的内容真是干货满满啊!在这一章中,作者谈到了如何用正面的方法来面对孩子的挑战,哎呀,听起来简单,可实际操作起来可没那么容易。
很多时候,面对孩子的反抗,咱们难免会火冒三丈,心里想“你这是在干嘛呢?”可如果换个角度想,孩子的反应其实是在表达他们的情绪和需要。
真是让人恍然大悟,嘿,孩子可不是故意要让咱们抓狂的。
这章里提到的“尊重与界限”让我特别有感触。
想象一下,孩子们在玩的时候,有时就像小火车,噼里啪啦直冲,不顾一切。
咱们作为家长,既想给他们自由,让他们尽情探索,又想给他们设定一些界限。
哈哈,这就像在走钢丝,稍不注意就可能跌下去。
不过,作者告诉我们,适当的界限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安全感。
孩子们也希望知道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的。
你想,给他们划个边界,他们反而会觉得舒服,心里踏实。
再说到沟通,哎,沟通这门艺术可真是不容易。
很多时候,咱们一开口就可能成了“唠叨”,孩子们一听,瞬间就像触电似的,跑得比兔子还快。
作者提到的“积极倾听”,让我觉得特别重要。
听的过程也是了解孩子的过程。
你不妨试试,静下心来,真正去听听孩子的心声。
相信我,那感觉就像发现了宝藏!有时候孩子说的那些稀奇古怪的话,恰恰能反映出他们的真实想法。
这样一来,咱们也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真是一举两得。
鼓励孩子自我反省,这招真是妙啊!很多时候,孩子犯错了,咱们立马就想教训一番。
可给他们机会去反思,不是更好吗?比如说,孩子摔了东西,咱们可以问:“你觉得这样会有什么后果?”让他们自己思考,而不是一味地指责。
这样一来,孩子不仅能记住教训,还能学会独立思考,真是一箭双雕!这就像给他们一根长长的拐杖,走得更稳,摔得更少。
我在想,管教孩子是不是有点像养花。
你看,花儿需要阳光,也需要水,但也不能让它淹死。
孩子们也是如此,既需要爱与关注,又需要空间去成长。
咱们不能像“严父”一样,什么都要管,逼得孩子喘不过气来,也不能像“溺爱”的父母,什么都放任自流。
《道德经》第五章众生平等的读后感
哎呀,我看了《道德经》第五章,感觉好神奇哦!这章说的是,天地万物都一样,没有高低贵贱,大家都是平等的。
哇,我想象着天上的星星、地上的小草、还有我,都在这大大的世界里,都是一样重要的,嘻嘻,好像我们大家都是朋友一样。
那本书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我开始想,哎呀,原来天地是那样的宽容,它不会特别对待谁,所有的生命都在同一个大舞台上,都是值得尊重的。
像小猫咪呀、小鸟儿呀,它们也有自己的地方,它们也很重要呢!
我觉得我以后要做一个好孩子,不管对待人还是对待小动物,都要平等、友善。
要像《道德经》里说的那样,懂得尊重每一个生命,不管它是大还是小,是强还是弱。
呜呜,我决定以后再也不随便踩草坪啦,也不会乱丢垃圾,因为每个生命都很珍贵,对吧?
咯咯,我要好好做个小小的“道德经”守护者啦,呵呵。
—— 1。
经典常谈第五章第五章读后感
还有关于祭祀的部分,那真是让人感觉既庄重又神秘。
祭祀在古代人的生活里就像是一条连接他们和祖先、神灵的神秘通道。
我就想啊,那时候的人们在祭祀的时候,心里肯定怀着满满的敬畏和祈愿。
他们觉得通过这些繁琐的仪式,可以得到祖先的庇佑,或者让神灵听到他们的心声。
虽然我们现在看来,有些仪式可能带着点迷信色彩,但这也是古人表达信仰和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种方式呀。
就像我们现在逢年过节也会去寺庙或者教堂祈福一样,都是在寻求一种心灵上的慰藉。
“三礼”中的各种礼仪制度,也让我看到了古代社会等级分明的样子。
不同阶层的人,在礼仪上的要求和待遇那可真是天差地别。
这一方面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结构,另一方面也让我感叹古代人对于等级观念的强化。
不过这也给他们的社会秩序带来了一种独特的稳定性,就像一块块形状各异的积木,按照特定的规则搭起来,才能构建起那个庞大的古代社会大厦。
读完这一章,我感觉自己就像个穿越时空的小访客,在古代的礼仪世界里逛了一圈。
虽然这个世界里有些规则让我觉得很新奇,甚至有些难以理解,但正是这些独特的礼仪文化,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们就像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礼仪的形式可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甚至有些已经消失了,但它们所蕴含的那种对生活的尊重、对秩序的维护以及对信仰的执着,却依然流淌在我们现代文化的血脉之中。
这就像是在告诉我们,不管时代怎么变,我们总是从祖先那里继承了一些无形的宝藏,这些宝藏在默默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呢。
自卑与超越第五章读后感悟1. 读了《自卑与超越》第五章,我就像在黑暗中摸索的小老鼠,突然找到了一丝光亮。
我常常想,为啥有些人面对困难就像超级英雄一样勇往直前,而我却总是畏畏缩缩呢?就像上次学校跑步比赛,同桌小明在跑道上像一阵风,可我还在犹豫要不要参加。
我心里对自己说:“我能行吗?我会不会跑最后呀?”这时小明跑过来拍拍我肩膀说:“怕啥,跑起来就对了!”这就好比学骑自行车,你不骑上去,永远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行,难道不是吗?2. 这一章节让我明白,自卑就像影子,甩都甩不掉。
我记得邻居家的大姐姐,她学习特别好,可每次考试前还是紧张得不行。
有次我去她家玩,看到她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嘴里嘟囔着:“要是考不好怎么办,同学们会不会笑话我?”我就跟她说:“姐姐,你平时那么厉害,肯定没问题的。
”她却叹口气说:“你不懂,这压力就像大山一样。
”这多像在爬一座很高很高的山,山脚下看着就害怕,可一步一步往上爬,也许就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不是吗?3. 读完第五章,我好像看到了自己内心的小怪兽。
我有个小伙伴叫小花,她很喜欢画画,可她从来不敢把自己的画拿给别人看。
有一天,我看到她在公园里偷偷地画,我走过去问她:“小花,你画得这么好,为啥不给大家看呢?”她小声地说:“我怕别人说不好看。
”我就说:“你不展示,怎么知道别人不喜欢呢?这就像把宝藏埋在地里,永远没人能发现它的光芒啊。
”4. 书里的第五章给我一种新的感觉,就像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我班上有个调皮的男生小刚,他在课堂上总是被老师批评。
有一次他被批评后,垂头丧气地跟我说:“我是不是真的很笨啊?”我看着他说:“才不是呢,你只是还没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像小鸟还没学会飞翔的技巧,但总有一天能在天空翱翔呀。
”5. 读了这章,我在想,自卑是不是也能变成动力呢?我家楼下有个卖小吃的阿姨,她的手很巧,做出来的小吃特别美味。
可是她总说自己没文化,不敢把生意做大。
我跟她说:“阿姨,你这手艺就是你的金招牌啊。
如何正确吵架第五章读后感
读完这第五章啊,就感觉像是拿到了一把在吵架战场上的新武器。
这章一开头就给我一种“原来是这样”的感觉。
它讲到在吵架中不要被那些表面的情绪和话语给糊弄住了,得抓住真正的核心问题。
就好比你本来是因为对象总是不做家务而吵架,结果吵着吵着变成了争论谁今天上班更累,这可不行,得把焦点重新拉回到家务这个真正的矛盾点上。
这就像是你本来是去打兔子的,不能被路边的小花吸引了注意力,然后忘了自己的目标。
里面还提到关于打破“应该”的束缚。
我们平常啊,总是觉得很多事情就“应该”是那样,对方就“应该”按照我们想的去做。
可这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应该”呢?就像我总觉得我朋友“应该”记得我的生日,结果他忘了,我就生气。
但看了这章我就明白,也许他有他自己的事情,我不应该被这个“应该”困住,而是要把这种失望转化成一种沟通的契机。
这就像是把一堵堵在我们中间的砖墙变成了沟通的桥梁。
还有一点特别有趣,就是关于从争吵中发现成长的机会。
以前我觉得吵架就是互相伤害,可这章告诉我,吵架其实可以是一个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机会。
比如说在和同事吵架的时候,发现原来是自己的工作方式有问题,这就像是在一个满是灰尘的房间里,突然发现了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子。
只要我们愿意去挖掘,吵架的过程中就能找到让自己进步的点。
总的来说,这第五章让我对吵架有了全新的看法。
不再是那种脸红脖子粗,最后还两败俱伤的概念了,而是一场有目的、有策略,还能让自己成长的对话。
我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刚学会新功夫的武林新手,迫不及待地想在下次吵架这个“战场”上小试牛刀,不过是用正确的方式哦,可不是去搞破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