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外贸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 格式:pdf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6
发展外贸思路措施
发展外贸的思路和措施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以下是一些建议:
拓展国际市场:积极寻找和开发新的国际市场,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政策和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出口策略,扩大出口规模。
优化出口结构: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加强品牌建设等方式,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加强贸易合作:与贸易伙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加强贸易往来和沟通,共同应对贸易风险和挑战,促进贸易平衡发展。
推进贸易便利化:加强与国际贸易组织和贸易伙伴的沟通,推动贸易便利化进程,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
加强外贸人才培养:加大对外贸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外贸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为外贸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需要注意的是,发展外贸需要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形势、贸易政策、市场需求等多个因素,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措施,同时注重风险防控和可持续发展。
安徽省进出口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安徽省作为中国经济大省之一,其进出口贸易一直是省内外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政策环境的调整,安徽省的进出口贸易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安徽省进出口贸易的现状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分析。
1. 外贸发展速度放缓近年来,安徽省的外贸发展速度明显放缓。
数据显示,2019年安徽省整体进出口贸易额为4331.4亿美元,同比增长2.7%,增速较上年明显放缓。
出口贸易额为2663.6亿美元,同比增长0.4%,增速也较上年大幅下降。
这一现象表明安徽省外贸发展速度放缓,增长动力不足。
2. 贸易结构单一安徽省的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品、服装、鞋帽等,而进口产品也主要集中在原材料和机电产品。
贸易结构相对单一,缺乏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产品。
这不利于安徽省外贸的结构调整和质量提升。
3. 外贸竞争力不足与其他省市相比,安徽省的外贸竞争力相对较弱。
一方面,安徽省的外贸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偏小,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竞争力有限。
安徽省缺乏知名的进出口贸易品牌,产品附加值较低,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足。
4. 贸易摩擦增多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安徽省外贸面临着更多的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
一方面,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日益增多,对安徽省出口产品的影响较大。
安徽省的进口产品也面临更多的贸易壁垒和限制,影响进口贸易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1. 提升外贸发展速度针对外贸发展速度放缓的问题,安徽省可以通过深化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合作,开拓更多的外贸市场。
加强对外贸易政策的研究和调整,促进出口产品的国际化和品牌化。
鼓励外贸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力度,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2. 调整贸易结构为了应对贸易结构单一的问题,安徽省需要加强对出口产品的结构调整和优化。
鼓励外贸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高技术含量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
加强对进口产品的引进和扶持,逐步建立完善的进口贸易结构。
省市外贸发展措施方案外贸发展是一个省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提升地方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加快外贸发展,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优化外贸环境1.加强政府的指导和服务,制定外贸政策,为外贸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和营商环境监管支持,加大各类资金扶持力度。
2.加大对外贸企业的培训力度,提供市场信息和国际贸易法规等方面的指导,提高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力。
3.改善外贸物流环境,加大海关通关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国际贸易的便利化程度。
二、拓展外贸市场1.积极参与国际经贸合作,加强与国际贸易组织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开展多边贸易谈判,扩大对外开放领域,开拓新兴市场。
2.积极参加国际经贸展览会和贸易促进会,组织外贸企业参与展销,推广本地特色产品和服务。
3.通过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渠道开展跨境电商,打造线上外贸平台,吸引国外消费者购买本地产品。
三、提升企业竞争力1.鼓励外贸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引进力度。
2.支持外贸企业开展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3.建立外贸企业与研究机构和高校的合作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和核心竞争力。
四、加强人才培养1.加大对外贸人才的培养力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行业专业知识的外贸人才,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2.组织外贸企业和高校之间的产学研合作,建立实习和就业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为企业输送人才。
3.加强对外贸人才的培训和学习机会,组织专业技能培训和国际交流活动,提高人才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五、加强贸易保护1.制定完善的贸易保护措施,加强对外贸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监管,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2.建立健全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加强与国际贸易组织和国际组织的合作,保障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权益。
六、提升服务水平1.建立完善的外贸服务机构,提供贸易咨询、贸易融资、物流支持等一体化服务,为外贸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行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07.05•【字号】皖政办秘〔2022〕44号•【施行日期】2022.07.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运行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行动方案的通知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经省政府同意,现将《安徽省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2年7月5日安徽省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行动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强化外贸外资商贸企业政策支撑和服务保障,推动外贸保稳提质,促进外资平稳发展,加快消费回暖复苏,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促进外贸保稳提质(一)挖掘增长潜能。
建立有进出口潜力或通过省外代理出口的企业目录,开展“外贸经营者备案登记上门服务”,对有意向开展外贸业务的制造业企业、批发零售企业、电商企业等实施分批次、点对点服务。
(责任单位:省商务厅,配合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市场监管局)完善用工、融资等政策服务保障,推动滁州、宣城等重点市扩大集团总部在外地、生产制造在省内的产品本地出口规模。
(责任单位:省商务厅,配合单位:滁州、宣城市人民政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安徽分公司、中国进出口银行安徽省分行)争创芜湖市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责任单位:芜湖市人民政府,配合单位:省商务厅)(二)稳住市场份额。
对外贸企业参加省统一组织的跨境电商交易会、出口转内销活动展位费,按“免申即享”方式予以支持,以“境内线上对口谈、境外线下商品展”方式参加的,最高给予展位费80%支持。
(责任单位:省商务厅,配合单位:省财政厅)各市要扩大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规模,加大对商品出口参展企业支持力度。
(责任单位:各市人民政府)举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专题培训,2022年力争培训3000家企业以上。
安徽省进出口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安徽省位于中国东部,是一片经济发达、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地区。
作为中国的重要城市之一,安徽省的进出口贸易一直是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安徽省的进出口贸易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安徽省进出口贸易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安徽省进出口贸易的现状1. 总体情况近年来,安徽省的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据统计,2019年,安徽省进出口总额达到526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9.3%,其中出口1950亿元,进口3310亿元,贸易顺差为13.6亿元。
安徽省的主要贸易伙伴有欧洲、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2. 优势产品安徽省的出口产品主要包括家具、机电产品、纺织品、化工产品等,而进口产品主要集中在原材料、机电设备、高新技术产品等方面。
3. 面临挑战尽管安徽省的进出口贸易总体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受全球贸易形势的影响,安徽省出口所面临的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一些传统优势产品的出口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安徽省进口贸易结构相对单一,依赖性较高,原材料和高端技术产品的进口额明显偏低;安徽省的进出口贸易通关效率有待提高,营商环境亟需优化。
二、问题分析1. 对外贸易突出问题目前,安徽省的对外贸易出现了一系列突出问题。
安徽省的出口产品集中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缺乏高附加值和创新性产品;安徽省的进口依赖性较高,对一些关键性、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依赖性过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安徽省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安徽省的对外贸易通关效率相对较低,企业出口产品的审核、报关、仓储、物流等环节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繁琐和低效。
3. 产业升级问题对外贸易的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而当前安徽省的产业结构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单一和落后,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占主导地位,而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能力和竞争力有待提升。
在全球化背景下探析新兴市场外贸发展的路径选择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新兴市场的外贸发展正逐步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背景下,新兴市场需要探索适合自己的外贸发展路径,从而实现更加平衡、可持续、高效的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和阐述新兴市场外贸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开拓市场多元化开拓市场是新兴市场发展外贸的重要途径。
由于新兴市场发展较快,所以需要拓展到更多的市场,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市场。
一方面,多元化可以抵御风险,降低对特定市场或客户的依赖性;另一方面,多元化可以提高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从而在自身市场份额上获取更大的利益。
因此,新兴市场应该积极开拓市场,争取更广阔的合作空间。
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是新兴市场发展外贸的必经之路。
外贸竞争的核心在于技术、品质和服务,如果没有自主创新能力,新兴市场的企业将很难享有更多的市场份额。
因此,新兴市场应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鼓励企业在关键领域进行技术探索和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优化贸易结构新兴市场的外贸结构相对单一,通常以原材料、资源等非加工品出口为主,这种贸易结构容易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
新兴市场应该努力优化贸易结构,加快转型升级,加强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延伸,推动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培育新的贸易增长点,以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发展需要。
四、拓宽融资渠道融资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新兴市场的企业由于融资条件相对较差,缺乏投资资本和技术保障,造成发展空间不足。
因此,新兴市场应该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和手段,吸引更多的投资,提高企业发展的能力,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双赢。
五、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政策支持是新兴市场发展外贸的必要条件。
对于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的政策支持,在设立特殊基金、加强人才引进等方面予以激励,对很多新兴市场发展很有裨益。
应该加快制定和完善区域内贸易体系,出台专门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构建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和符合国内实际情况的营销网络。
六、提高国际话语权国际话语权是新兴市场在全球化背景下必须提高的一个方面。
马林静084MODERNECONOMICRESEARC外贸高质量发展:内涵、路径及对策内容提要:在面临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新形势和新挑战下,中国对外贸易 大而不强 的矛盾日益凸显,外贸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㊂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是多元的,是以提高外贸国际竞争力为核心点,在结构㊁格局㊁动力㊁模式及发展理念五大基本面上更加良性发展的综合态势㊂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支撑要素基础上,确立实现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路径为:创新驱动,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增强外贸发展动力;改革促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增加市场主体活力;开放引领,统筹两个市场资源,构建平衡协调发展格局;地位保障,提升国际制度性权力,营造良好外部发展环境㊂关键词: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内涵战略路径政策举措中图分类号:F7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82(2020)07-0084-08改革开放后,依托国内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紧抓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机遇,我国成功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对外贸易实现迅猛发展,为中国开放型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民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㊂但在外贸实现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平衡㊁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等问题,突出表现为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㊁发展动力不足㊁创新能力不强等(戴翔和宋婕,2018)㊂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及驱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中国外贸实现高质量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㊂从外贸自身发展轨迹来看,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实现由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适应和应对国际贸易新形势和新挑战必然要经历的根本性转变㊂如何提高外贸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是推动中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时代命题中最为核心的问题㊂创新㊁协调㊁绿色㊁开放㊁共享的发展理念是我国当前发展的根本导向㊂本文依据新发展理念,结合当前我国外贸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确定了新时代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要义,为进一步明晰如何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本文对支撑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支撑要素和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路径作重点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政策举措㊂一、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意义1.外贸高质量发展是推进贸易强国建设的核心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贸易规模飞跃式增长,1978-2018年,我国进出口额由206.4亿美元扩大到46230.4亿美元,外贸进出口规模增长了223倍,年均增速达到14.5%,我国已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㊂然而,从经济效益角度来看,在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中国对外贸易 大而不强 的矛盾日渐突出㊂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凭借要素资源禀赋优势大力发展 大进大出㊁两头在外 的加工贸易,以 低端嵌入 的方式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长期处在全球价值链 微笑曲线 的最低端㊂在贸易规模和数量迅速扩张的背后,是我国外贸 只赚数字不赚钱 ㊁低效益的真实局面㊂新时期,党的十九大提出要 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 ,对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作出重要指示㊂贸易强国应时代之要求,成为当前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㊂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外贸发展的历程来看,前期的高速增长成就了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而推动贸易强国建设是我国贸易大国建设的必然延伸(梁明,2018),也是我国外贸发展必然要经历的历史性飞跃㊂推动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核心任务就是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通过改变过往数量和规模 大进大出 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优化和升级外贸发展结构与模式,培育和挖掘外贸增长的新优势与新动力,逐步形成高质量㊁高效益的集约型增长模式,通过质的提升来促进规模的扩张㊂2.外贸高质量发展是在新的历史方位上的必要转型我国对外贸易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的高速发展,是得益于国内有利的开放政策㊁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085现代经济探讨- 2020- 07-开放经济成本和国际强劲的市场需求支持㊂但是金融危机过后,支撑中国外贸高速发展的内外部条件已然发生深刻变化,表现在:一是国际市场需求减弱㊂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未完全复苏,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全球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国际市场需求疲软,支撑中国外贸高速增长的外部市场条件已经今非昔比㊂二是全球竞争日益激烈化㊂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各经济主体力图抢占产业竞争的 制高点 来获得经济复苏根本之力,发达国家纷纷推出 制造业回归 ㊁ 再工业化 战略,攀升 产业高地 的全球竞争日益激烈化,中国制造业面临白热化竞争㊂三是国内资源要素低成本优势减弱㊂伴随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减,国内低成本资源和要素投入所形成的增长驱动力明显减弱㊂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凭借自身低成本优势逐渐加入到全球竞争中来,成为新一批产业国际梯度转移的 青睐 地,这使得建立在低成本比较优势基础上发展壮大的中国外贸面临越发激烈的竞争压力㊂四是 逆全球化 趋势兴起,全球性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升温,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形势越发严峻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的重要政治论断㊂ 辨方位而正则 ㊂在这个新的历史方位上,需全面把握和科学认识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新局势和新挑战㊂当下,在内外部条件已然变化的情况下,我国外贸面临的发展约束逐渐增多,以往以 增量 为导向的发展阶段显然已经难以持续㊂进入新时期,中国外贸亟待转型升级㊁优化发展,探索以 提质 为新导向的发展路径,努力实现由粗放增长型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以适应和应对以上各种新形势和新挑战㊂这是环境变化倒逼的转型和升级,也是中国外贸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经历的历史转型㊂3.外贸高质量发展是驱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发展对外贸易,我国更好地利用了国内外 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获得了支撑国内经济发展的外汇资金㊁技术经验㊁能源资源等,加快了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同时有效吸纳了国内剩余劳动力㊂外贸已经成为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贡献和不可替代的作用㊂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㊂作为一个已经深度融入国际经贸体系和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开放型经济大国,我国对外贸易的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实现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㊂这种判断可从三个层面来看:在微观层面,外贸高质量发展是实现进出口商品的高质量,通过高质量㊁高附加值㊁高技术含量产品的进出口,可以带动国内生产技术和产业结构升级;通过高端消费品的进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㊂进出口商品的 优进优出 将形成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㊂在中观层面,外贸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外贸结构的高质量,包括海外市场结构更加多元㊁国内生产区域更加协调㊁产业结构更加优化㊁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开放领域更加合理等,通过创造结构优化㊁多元平衡的发展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将引领和驱动我国经济发展更趋平衡和更加充分㊂在宏观层面,外贸高质量发展则是实现外贸供给体系的高质量,提升供给的质量和效率㊂从现实情况来看,一国的产业发展状况是该国贸易的发展基础,也是决定外贸供给能力的重要因素㊂当前中国外贸正遭遇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 高端制造业回流㊁低端制造业分流 的双重压力㊂这种严峻的形势必然将倒逼国内制造业升级和在全球价值链位次的攀升,使中国外贸在新的国际分工体系中扮演有实力的 供给者 ,在新一轮的国际产业竞争中占领高地㊂因此可以说,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是驱动国内产业升级和纠正国内产业结构失衡的重要力量,是带领中国融入新型国际经贸关系和国际产业分工体系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中国全球经济治理能力㊁提升国际话语权的有利渠道㊂二、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改变以往以消耗资源要素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转为追求高效益和高收益的集约型增长模式㊂这种增长模式的转变是外贸高质量发展某一特定维度上的单一标准而不是全部含义㊂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是丰富而多元的㊂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 新发展理念 是创新㊁协调㊁绿色㊁开放㊁共享的发展,这是新时代我国发展的重要导向,同时也从多元的角度决定了新时期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发展目标㊂本文以新发展理念为导向,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任务的框架下,将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确定为五个基本面:即,实现贸易方式㊁产品和产业构成更加优化的发展结构;实现外部市场和内部区域更加平衡的发展格局;具备以创新为驱动力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持续推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开放型贸易模式以及秉持更加包容更加普惠的贸易发展理念㊂1.具备更加优化的发展结构优质合理的外贸发展结构是外贸高质量发展的086MODERNECONOMICRESEARC 首要基本面㊂更加优化的外贸结构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贸易方式的优化㊂中国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为中国外贸的迅猛增长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1999年加工贸易出口占比最高达到56.9%,现在其进出口份额有所下降,但仍占三分之一左右㊂加工贸易 两头在外,大进大出 的特点决定了其贸易收益低下㊂同时,与普通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相比,加工企业的生产率最低,甚至因此拉低了中国出口企业的整体生产率(戴觅等,2014)㊂因此,从收益和效率层面来看加工贸易均不及一般贸易㊂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就是要降低收益率较低的加工贸易比重,提高收益率较高的一般贸易比重,以此实现贸易方式结构的不断优化㊂二是进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㊂商品结构是外贸发展结构的基本构造,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要实现进出口商品持续向着高端产品升级优化,以高附加值㊁高技术含量㊁高收益产品的进出口为贸易的主要增长点,从贸易的基本构成元素上实现质量提升,带动贸易收益和贸易条件持续改善㊂三是产业结构的优化㊂产业是贸易之源,是贸易的基础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制造业第一大国㊂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持续攀升,也带动了中国货物贸易的迅猛发展, 中国制造 已经深刻影响了全球经济和福利㊂尽管国内产业结构正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型,但与货物贸易相比,我国服务贸易起步较晚,贸易发展潜力还未完全释放㊂服务贸易占比较低㊁结构不合理是我国贸易结构失衡的突出表现㊂2018年我国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比例为0.17ʒ1㊂服务贸易是贸易强国建设的关键与核心,越来越成为贸易强国的本质特征与核心衡量指标(李俊,2018)㊂推动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就是要不断开拓对外贸易,继续提高服务贸易比重,促进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协调均衡发展,推动建设 货物贸易强国 和 服务贸易强国 ,使 中国制造 和 中国服务 成为驱动中国外贸在国际市场中强劲发展的两个轮子㊂2.实现更趋平衡的发展格局我国贸易发展格局对内是指国内不同区域的贸易发展,对外则指多元的国际市场,因此,更趋平衡的贸易发展格局涵盖了国内供给市场和国外需求市场两者的多元平衡㊂从国内贸易供给格局来看,我国不同区域贸易发展水平展现出较大差异㊂东部沿海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充分利用了开放发展的机遇,凭借地理区位㊁资源禀赋和政策优势,形成了较好的外贸企业集聚效应,发展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阵地㊂长久以来,在国内的区域分工体系中,中㊁西部地区则更多扮演了东部地区资源供给者的角色,以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东输间接参与到中国外贸的发展中,直接性的外贸发展在全国对外贸易中占比较小㊂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计算可得,2018年我国东㊁中和西部地区①的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84.8%㊁7.6%和7.6%㊂我国贸易空间格局的严重失衡导致对资源要素的利用效率严重不足,缺乏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甚至出现区域贸易壁垒等问题(张磊和郑桐,2019),严重制约了中国贸易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也非常不利于中国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构造㊂外贸高质量发展应是区域协调均衡的发展㊂对于当前国内区域贸易格局现状,非常有必要创建区域间外贸协调竞合发展机制,依托国内产业在区域间的梯度分布,充分发挥区域间比较优势,提高要素资源的生产效率,构造均衡协调的国内区域贸易格局㊂这是增强外贸发展韧性和持续发展动力的重要保障,也是外贸高质量发展必要的基本面㊂从国外需求格局来看,尽管当前我国已经同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经济体都建立了贸易关系,但是过度依赖欧㊁美㊁日等传统市场的问题依然突出㊂截至2018年底,我国前四大贸易伙伴国仍为欧盟㊁美国㊁东盟㊁日本,与四个经济体的贸易额占比为48.3%,几乎占据了我国外贸的半壁江山㊂外贸市场过高的集中度导致贸易的抗风险能力低㊁贸易摩擦加剧㊁国际市场和资源利用不足等诸多制约外贸发展的问题㊂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要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减轻对传统市场的依赖度,打造更加多元平衡的海外市场分布格局㊂3.具有持续的发展动力从本质上来讲,高质量发展本身就是一种生产要素投入少㊁资源配置效率高㊁资源环境成本低㊁经济社会效益好的可持续发展㊂推动外贸实现高质量发展,其基本要义就是要拥有持续不断的增长动力实现高效持续发展㊂现阶段,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㊁实现增长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展要求㊂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使然,同时也构成了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即要将以往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实现增长的模式改变为依靠技术创新㊁制度创新㊁模式创新和劳动者素质提升实现贸易增长,完成增长新旧动力的转换㊂新的驱动①东部地区包括:北京㊁天津㊁河北㊁辽宁㊁上海㊁江苏㊁浙江㊁福建㊁山东㊁广东和海南;中部地区包括:山西㊁吉林㊁黑龙江㊁安徽㊁江西㊁河南㊁湖北㊁湖南;西部地区包括:四川㊁重庆㊁贵州㊁云南㊁西藏㊁陕西㊁甘肃㊁青海㊁宁夏㊁新疆㊁广西㊁内蒙古㊂087现代经济探讨- 2020- 07-开放经济力来自全要素生产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提升,这是不以要素资源数量限制为约束的,其驱动性是持续和高效的㊂当前,在外贸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愈加复杂㊁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高质量的外贸发展应该具有较强的内生驱动力和发展韧性,要加快摒弃对传统要素的依赖,以技术变革和制度创新为关键,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积极培育外贸新的增长点和竞争的新优势,才能够抵抗住外部环境的不利冲击,以持续性的竞争力获得发展的持续动力㊂4.实施更加开放的发展模式当今世界经济是一个全球经贸融合发展㊁国际市场高度一体化的共同体㊂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不断加码对外开放力度,推进广度和深度开放,大力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深度融入了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和国际经贸体系,由国际经贸规则的 跟随者 转变为 引领者 ,在世界经济治理中的地位迅速上升㊂毋庸置疑,不断扩大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经济体制是中国外贸过去几十年高速增长的重要经验和重要条件㊂作为一个已经深度融入国际经贸体系的大国来说,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持续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外贸高质量发展不能闭门造车,一定是在开放的条件和环境下才能实现㊂在货物贸易领域,降低关税壁垒,扩大中国市场,实现进出口平衡发展;在服务贸易领域,进一步推动服务业对外开放,促进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实现对外贸易充分发展;在外商投资领域,降低外商投资市场准入门槛,有效利用外资带动贸易发展;在贸易规则方面,以开放倒逼贸易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对外贸易法律法规与高水平国际经贸规则接轨,等等㊂通过自身主动开放,一方面,更大程度融入国际贸易体系,促进国内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积极参与新型全球价值链的构造;另一方面,秉持开放理念,不断扩大中国市场,推动国外对我开放,才能更好开拓国际市场空间以及对冲贸易保护主义的不利影响㊂总结而言,通过推动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㊁便利化,提高利用全球资源㊁市场的收益和效率是外贸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应有之义㊂5.秉持更加普惠的发展理念一国的外贸发展不是独立的经济活动,而是处于国际竞争与合作中的经济活动㊂秉持更加普惠的发展理念,中国对外贸易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实现持续㊁稳固㊁高质量发展㊂外贸高质量发展要具备的更加普惠的发展理念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㊂一是主动开放国内市场,为世界上更多的国家提供市场和发展空间㊂在世界贸易体系中,一国主动开放市场,是推动国际贸易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各国贸易的发展促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进而促进全球生产力的提升和世界经济的增长㊂推动本国对外贸易发展平衡稳固,必然要有共享㊁普惠㊁开放的发展理念㊂相反,单边主义㊁贸易保护主义此类逆全球化发展的短视主义不仅会大大影响本国贸易的健康发展,也会导致国际贸易的萎缩与停滞,不利于世界经济和贸易的长期发展和稳定㊂二是提供更多国际公共产品,推动全球贸易更好发展㊂外贸高质量发展是贸易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重要表现㊂贸易强国往往是国际贸易制度的主要建设者和全球公共产品的主要提供者㊂这种特质也决定了,实现国际经贸地位以及全球经济治理能力与话语权的提升是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之一㊂在参与全球贸易中,要秉持更加普惠的发展理念,为全球贸易治理体系提供更多公共产品,通过提高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制度性地位和影响力,完善新型国际贸易规则,推动全球贸易体系向更好㊁更有利于人类共同发展的方向前进㊂三、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支撑要素和战略路径分析1.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支撑要素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特征㊂创新驱动是解决发展动力的问题,而发展动力则进一步决定了发展速度㊁效能和可持续性㊂因此,构建外贸发展的创新驱动体系可被认为是外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㊂创新驱动体系应该包括哪些创新要素呢?从理论层面来看,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分别构成了新增长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关于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观点㊂在此理论基础上,结合我国外贸发展的实践以及前文所述的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本文认为促进外贸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驱动完整体系应该包含技术创新㊁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三者相互促进㊁互为撑持,是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重要的支撑要素和动力源泉㊂(1)技术创新㊂中国外贸 大而不强 的本质原因是科技创新含量低,贸易价值的产生多是依赖物资要素而非技术,虽然低廉的要素成本优势成就了中国外贸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但是因技术含量低而带来的低效益㊁不可持续问题日益凸显㊂从本质上讲,技术创新能够改善产业结构㊁国际分工体系㊁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以及国际贸易交易运作的效率㊂当前,大国竞争日趋激烈,但并不是如历史上的资源争夺或领土扩张,而是对全球规则的制定㊁贸易和技术领导地位的争夺㊂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能否掌握关键核心技术088MODERNECONOMICRESEARC 成为占领国际分工体系中产业制高点和主导国际经贸规则的关键因素㊂实现科学技术突破是破除价值链低端锁定㊁增加产品附加值㊁推动中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重要动力,也是当今推动形成新产业㊁新业态㊁新动能的根本源泉㊂推动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毋庸置疑,技术创新当属第一关键支撑力㊂图1外贸高质量发展支撑要素和实现路径的关系(2)制度创新㊂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外贸经营管理体制作为改革的前沿地带,从宏观管理和微观经营两个层面,不断破除旧制,突破开放力度,扫除体制机制障碍,建立起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国际标准的外贸运行体制,成为我国国内经济与国际市场接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基础㊂外贸体制改革极大地释放了中国外贸的发展活力㊂四十年来,我国外贸取得的伟大成就离不开中国外贸体制的一次次变革与创新㊂进入新时期,以资源禀赋和劳动力低成本产生的红利逐渐消减,而由制度变革带来的成本下降和效率提升成为改革释放的重要红利㊂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外贸体制改革需持续推进与不断深化,要在长期实践经验基础上以优化完善已有制度为出发点,深入推进规则和制度创新,健全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㊂宏观层面,在外贸企业经营制度㊁进出口管理制度㊁外贸行政监管制度等方面创新改革;微观层面,突破制约技术升级的研发㊁设计㊁标准㊁供应链管理㊁品牌㊁营销等关键环节的制度性障碍㊂制度创新通过提升组织效率和生产效率,为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的实施清除机制障碍,推动和保障技术创新成果㊁模式创新效应的顺利转化与实现,为市场主体提供转型升级㊁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为我国外贸应对风险㊁提升质量效益㊁实现稳定增长提供制度保障㊂(3)模式创新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分工和各国贸易优势均处于动态变化中,一些有别于传统贸易模式的贸易新模式和贸易新业态便随之演进而成,如转口贸易㊁离岸贸易㊁跨境电商㊁服务贸易数字化㊁市场采购贸易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㊂贸易新模式之所以带来贸易扩张和贸易收益,主要是因为模式的更改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和贸易便利化程度从而降低了贸易成本或生产成本㊂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㊁制度创新有着密切关系,是以技术创新为支撑㊁以制度创新为保障㊂具体而言,技术创新带来的科技进步为贸易新模式的产生提供了基础,如信息科技的发展催生了数字贸易㊁离岸贸易等;而围绕模式创新产生的新的市场生态体系和孵化出的新的贸易规则等,则需要制度创新配套跟进从而提供制度支持,如针对贸易新模式的法律条文的制定和修改等㊂贸易新业态㊁新模式的产生是对我国外贸发展现有模式的重要补充,为我国外贸发展开拓了新空间和新思路㊂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 拓展对外贸易,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 的重要任务部署㊂新形势下,发展贸易新模式和新业态有利于带动贸易方式转变㊁促进贸易结构优化和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促进我国外贸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增长重要的新动力㊂积极培育和扶持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是我国外贸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推动建设贸易强国的重要任务㊂2.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路径分析如何形成支撑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素?如何使基本要素有效发挥作用?从研究层次上来看,在明晰支撑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素之后,研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路径是非常有必要的㊂基本要素依靠有效路径产生且发挥作用,有效路径促进要素形成㊁保障要素发挥功能(如图1)㊂结合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本文将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路径归纳为创新驱动㊁开放引领㊁改革促进㊁地位保障㊂(1)创新驱动 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增强外贸发展动力㊂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㊂在全球新一轮产业科技革命激烈竞争中,创新能力是各经济主体获得竞争优势的核心关键,甚至成为重塑世界竞争格局㊁改变国家力量对比的主导因素㊂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贸的发展历程,在传统优势要素发挥主导驱动力的阶段, 创新 层面对外贸增长的贡献并不凸显,反而是因为要素的低端化而 被动式 地嵌入到全球价值链的最低端,造成外贸发展效益不高㊁动力不足㊂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㊂创新是新时期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㊂摒弃传统的要素驱动,通过创新驱动贸易增长,是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必要路径㊂其一,通过产业技术创新升级,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增加附加值,带动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开拓新能源㊁新材料㊁生。
国际金融危机后安徽省对外贸易的变化和应对措施自2024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遭受了空前的冲击,安徽省的对外贸易也随之发生了许多变化。
本文将从安徽省对外贸易的变化和应对措施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首先,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形势严峻,安徽省的对外贸易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2024年,安徽省对外贸易总额较前一年下降了14.1%,其中出口下降了13.5%,进口下降了16.2%。
这主要是由于全球需求减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及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等原因所致。
其次,在国际金融危机后,安徽省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来应对对外贸易的变化。
首先,安徽省加强了市场开拓,积极寻找新的贸易伙伴和市场。
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鼓励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展览会和洽谈会。
其次,安徽省加强了企业技术创新和质量改进。
政府加大了对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支持力度,提高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同时,通过加强质量管理,改善产品质量,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再次,安徽省加强了政府与企业的合作。
政府鼓励企业参与国际贸易合作,提供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人才培训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帮助。
此外,安徽省还积极参与国际经贸组织的谈判与合作,争取为安徽省的对外贸易争取更多的发展机会。
通过这些应对措施,安徽省的对外贸易逐渐恢复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024年,安徽省对外贸易总额达到了2404.2亿美元,较上一年增长了40.6%。
其中,出口总额增长了50.9%,进口总额增长了25.2%。
这表明安徽省的对外贸易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逐渐恢复,并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势头。
然而,安徽省的对外贸易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首先,全球经济形势依然不稳定,国际市场竞争仍然激烈。
在这种情况下,安徽省的企业仍需要增强竞争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能力。
其次,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使安徽省的对外贸易面临着更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政府需要通过更加开放和公正的贸易环境,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降低贸易壁垒和非关税壁垒。
外贸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外贸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中国的外贸规模庞大,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世界贸易环境的变化,中国外贸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急需制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实现外贸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针对外贸高质量发展这一命题展开研究,探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对策。
一、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内外因素分析外贸高质量发展既受国内因素的影响,也受国际外部环境的影响。
1. 国内因素(1)经济结构转型中国正在实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战略,加快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的转变。
外贸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依托优势产业,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2)市场需求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产品品质和服务的需求更加追求个性化、品质化,这为外贸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3)技术创新外贸高质量发展需要依托创新技术,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4)政府政策支持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支持外贸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促进外贸的高质量发展。
2. 国际外部环境(1)国际贸易摩擦近年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给中国外贸带来了压力。
(2)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际市场需求不足,也给中国外贸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3)全球价值链重构全球价值链正在重构,需要中国外贸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由此可见,外贸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必须充分考虑国内外因素的影响,外贸企业需要在政策引导下,依托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并开拓新的国际市场。
二、外贸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讨1. 加强产品质量认证外贸企业需要加强产品质量认证工作,提高产品的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
在产品设计、生产和销售过程中,要坚持产品质量第一的原则,力求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2. 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
外贸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学位论文推荐选题19美国出口管制对中美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20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王老师1 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分析2 中国钢铁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电子商务应用分析3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分析4 中小企业如何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对外贸易5 利用手机开展电子商务的方式探讨6 个人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从事国际贸易方式探讨7 网络时代对国际贸易业务流程的影响分析8 外贸企业在电子商务运作中的风险分析9 外贸企业利用电子商务的途径分析10 电子商务方式下外贸企业信息安全研究骆老师1、关于我国电子商务近年发展问题的研究2、发展我国电子商务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的研究3、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问题研究4、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研究5、探究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6、对我国会展业的现状、问题及发展的研究7、安徽省外贸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8、中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分析9、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研究10、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11、跨国银行进入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齐老师1. 企业创新与我国对外贸易研究2. 自主品牌竞争力与贸易扩张3. 区域创新能力与外贸竞争优势4. 对外贸易中的品牌战略研究5. 企业创新与自主品牌价值研究6. 区域创新绩效与自主品牌竞争力7. 自主创新与国际贸易结构的关系研究8. 我国钢铁企业品牌营销策略研究9. 我国钢铁企业协同创新研究10. 我国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意愿研究11. 自主创新、消费者体验与品牌感知价值12. 安徽省自主品牌竞争力提升研究13. 安徽自主品牌发展现状与价值提升策略研究14. 企业创新网络特征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15. 自主品牌忠诚形成机理研究16. 基于关系质量的自主品牌管理研究17. 品牌非理性偏好的诱发机制探析18. 大学生网络创业行为驱动因素研究19. 大学生网络创业意愿培育机制研究20. 科技创新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常老师(1)国际奢侈品(某类产品)在中国营销策略研究(2)东部地区对外贸易比较优势及劣势分析(3)国际服务贸易壁垒与货物贸易壁垒的比较分析(4)跨国公司的组织模式与区位选择分析(5)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风险与防范分析(6)我国钢铁贸易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分析(7)国际服务外包的模式及发展趋势分析(8)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的现状、趋势及对策(9)新丝绸之路各国经济贸易合作的挑战与机遇研究(10)中美(中欧、中日)某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11)跨国奶粉(某产品)企业在华经营策略研究(12)对XX省(市)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思考(13)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面临的困境及其策略分析(14)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现状研究(15)从“富士康”问题看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16)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的动因及对策分析(17)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政治风险研究(18)中国钢铁企业国际化的驱动因素研究(19)中国奢侈品贸易的现状及趋势研究(20)中国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朱老师1.国际铁矿石贸易定价机制及中国的对策研究2.中国钢铁进出口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3.中国钢铁企业国际化战略研究:以宝钢为例4.国际原油贸易格局及中国的对策研究5.国际农产品贸易格局及中国的对策研究6.中国煤炭进出口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7.贸易视角下中国新能源产业竞争力研究8.中国医药进出口贸易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9.中欧贸易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贸易引力模型10.中俄之间国际经济合作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11.中亚六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潜力研究12.中国与东盟之间农业合作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13.中国贸易条件变动与影响因素研究14.金砖国家间资本项目货币可兑换研究15.衍生金融工具在大宗商品进口中的应用研究16.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17.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和收益研究18.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与结构优化研究19.中国离岸服务外包的现状和竞争力研究20.安徽省离岸服务外包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张老师1.浅谈中国农产品贸易的现状与问题及对策分析2.浅谈贸易开放与地区间收入不平等之间的关系3.浅谈贸易开放对地区间经济增长的影响4.对“环境库兹涅兹曲线”的再考察——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5.浅议碳关税发展的前景与困难6.中国与东盟的贸易自由化——来自本国效应与边界效应的经验研究7.浅析中国钢铁行业遭遇贸易壁垒的原因及对策分析8.安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及对策分析9.浅谈皖江城市带外贸发展的前景与问题10.中美服务贸易逆差的原因及对策分析11.浅析中国铁矿石贸易发展现状与问题12.安徽外向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13.中国茶叶出口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14.浅析中国的贸易开放——基于地区间差异的实证分析15.浅谈中间产品贸易对劳动力市场技能溢价的影响16.安徽出口商品竞争优势的研究17.浅析安徽制造业对外贸易发展的前景18.浅谈中国外贸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19.浅谈中国钢铁行业出口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20.省际间对外贸易发展差异的比较研究——以江苏、安徽为例成老师1、资源环境约束下我国钢铁企业对外贸易研究2、我国钢铁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3、我国对外贸易治理体系研究4、基于国内价值链的对外贸易发展研究5、基于动态比较优势的安徽服务贸易发展研究6、安徽省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研究7、新时期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实证分析8、比较优势陷阱研究综述9、我国出口产业转移的障碍及对策研究10、基于比较优势的区域产业转移研究11、再工业化背景下的国际产业转移研究12、服务贸易协议(TISA)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13、安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研究14、我国高技术产品国际贸易模式动态演变研究15、安徽省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发展研究16、安徽省对外承包工程现状、问题及对策17、我国建筑服务贸易研究18、国际工程交易的风险研究19、对外承包工程的风险识别及对策20、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动态能力研究程老师1.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2.出口骗税问题的剖析及其防范3.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研究4.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探析5.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方向6.古典比较利益论与中国制造业结构调整的思考7.跨国公司的本土化经营战略及其实施8.我国服务贸易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9.国际贸易买卖中的违约与违约救济制度研究10.银行保函与备用信用证的比较研究11.跨国公司在华扩张模式透析12.中国出口商品频遭国外反倾销调查的原因及对策13.中美经贸关系的现状、问题与前景研究14.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15.SA8000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16.企业跨国经营中的文化差异研究17.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研究18.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贸的影响与对策研究19.服务外包的发展现状、模式及对策研究20.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风险分析李老师1. 利用国内外市场保证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2. 转基因技术专利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3. 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对国内农产品价格影响研究4. 论当前我国当前农业保护的政策变量选择5. WTO规则对发展中国家农产品竞争力的影响研究6. 城镇化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研究7. 如何利用农产品国营贸易制度提供农业保护8. 论药品专利与公共利益冲突及化解之道9. 企业对外投资中政府支持与保护研究10.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与中国工业的技术进步内在联系研究11. 贸易保护泛化对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影响研究12. 贸易与环境的协调研究13. 服务贸易壁垒研究和我国发展服务贸易的对策14.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15. 贸易保护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研究16.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国际比较研究17.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形成原因与运作研究18. 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大豆产业的影响研究19. 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形成的原因及对策研究20. 中国农产品在对外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与劣势研究刘老师1、中日服务贸易竞争力、互补分析及政策比较2、东道国政治风险对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的影响研究3、中印两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及其变动的比较研究4、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研究5、中国文化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6、我国光伏企业遭遇欧美“双反”调查的原因及对策研究7、碳减排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8、中英经贸关系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9、印度对华反倾销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10、我国中药出口现状及对策建议11、浅析融资租赁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应用和发展12、蓝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13、我国体育用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14、中国稀土出口定价权问题研究15、我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研究16、浅析奢侈品消费热涨与外流的原因及对策分析17、知识产权壁垒问题研究综述18、中国企业应对美国337条款的知识产权新战略19、中国现行出口退税制度下的出口骗税问题分析20、近年来我国资源类企业海外并购问题研究许老师1. 上海自贸区对ⅹⅹ地区经济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2. 浅析上海自贸区试行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开放3. 我国超额外汇储备的现状、风险和对策研究4. 论国际贸易中支付方式的选择与风险防范5. 浅析中国出口退税制度改革及其影响6. 浅析国际贸易创新与中国外经贸的发展7. 试论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条件8. 我国加工贸易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9. SA8000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对策10. 论信用证中的软条款及自我防范措施11. 浙江省民营中小型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探析12. 试论CEPA框架下中国内地与香港经贸合作13. 经济全球化下我国加快发展国际保理的探讨14. 对我国国际储备适度性问题的分析15. 知识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16.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障碍分析17.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机电行业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18. 金融衍生品市场在中国的实践及发展19. 东亚区域性金融货币合作的可行性及路径选择20. 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对中国的启示徐老师1. 我国高科技企业跨国经营模式研究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展、问题和政策取向3. 中国农产品的对外贸易发展的障碍及对策分析4. Trips知识产权国际争端解决机制问题研究5. 中国在东亚生产网络中的分工地位6. 以必胜客为例探讨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的必要性,对策及成就7. 探讨安徽经济园区的最新发展及前景分析8. 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机遇和战略对策9. 欧盟经济制裁俄罗斯对中俄贸易关系的影响10.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地位、特征与趋势研究周老师(仅限工商学院学生选择)1.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及营销策略选择2.在华跨国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3.东盟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4.美欧对华光伏产品反倾销的现状及对策分析5.中欧贸易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6.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现状、问题及对策7.我国乳制品企业品牌国际化研究8.美国再工业化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研究9.知识产权保护对中美双边贸易的影响研究10.中小企业国际营销策略研究奚萍子(仅限工商学院学生选择)1. 金砖国家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比较研究2. 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研究3. 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4.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5. 中国纺织业对外贸易竞争力研究6.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方向研究7.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8. 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竞争力问题研究9. 我国出口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及优化对策研究10.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关于安徽自贸区的相关政策总结一、安徽自贸区的背景1. 安徽自贸区的设立背景安徽自贸区的设立是我国政府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
同时也是为了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推动内外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而开设的自贸区。
2. 安徽自贸区的地理位置和优势安徽自贸区地处我国东部,位于长江经济带的腹地,地理位置优越。
安徽自贸区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对外经济联系与国际合作非常便利,这是安徽自贸区的重要优势之一。
二、安徽自贸区的政策内容1. 产业政策安徽自贸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现代农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支持资金离岸池、多层次交易机构及相关创新业务在内的金融服务机构设立,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高科技企业在安徽自贸区设立机构。
2. 贸易政策安徽自贸区实行简化程序、高效便捷的贸易监管方式,加大对跨境电子商务、跨境物流、商务展会等新业态发展的支持力度,积极引导跨境资本流动。
3. 金融政策支持安徽自贸区在金融创新、金融监管方面探索改革,鼓励离岸金融产品创新和多种市场主体参与离岸人民币业务活动。
4. 资金政策安徽自贸区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动金融机构为自贸区内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跨境金融服务,引进境内外各类金融机构,探索建立多元化、开放性金融体系。
5. 税收政策安徽自贸区推行简化税收手续和流程、实施跨国税收协议和税收协定,促进自贸区内外资企业融通发展。
6. 其他政策安徽自贸区设立更加灵活的贸易投资政策,扩大对外开放政策创新试点范围,开展更大规模的投资合作区和建设开发新区试点。
三、安徽自贸区的政策效果1. 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安徽自贸区的政策措施,有效促进了跨境贸易便利化,加速了货物流通和通关速度,提高了通关效率,降低了贸易成本。
2.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安徽自贸区的政策实施,吸引了大量优质企业和项目进驻,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了区内企业的竞争力。
如何利用外贸促进经济发展外贸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推动经济增长、促进雇佣机会增加、提升产业竞争力等诸多好处。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利用外贸来促进经济发展成为许多国家乃至地区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促进外贸出口、拓展外贸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等几个方面论述如何利用外贸来促进经济发展。
一、促进外贸出口外贸出口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因此,促进外贸出口成为一个国家提高经济竞争力的重要策略之一。
为了促进外贸出口,国家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政策举措:1.优化出口退税政策。
通过减免或返还出口企业的退税,降低企业的出口成本,提升出口竞争力。
2.加强贸易促进活动。
通过组织各类国际贸易展览、派遣商贸代表团等方式,拓展企业的海外市场,增加出口贸易机会。
3.深化国际贸易合作。
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加强经贸合作,降低贸易壁垒,提升出口潜力。
二、拓展外贸市场拓展外贸市场是利用外贸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一步。
拓展外贸市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1.加强市场调研。
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和趋势,针对性地开展产品推广和营销活动,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完善背后供应链。
建立高效的供应链体系,确保产品能够按时交付,提升客户对产品的信任度。
3.提升品牌形象。
通过提高产品品质、提升售后服务水平等方式,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赢得更多的认可度。
三、提升国际竞争力提升国际竞争力是实现外贸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只有具备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才能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大的份额。
以下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几个关键点:1.加强科技创新。
通过加大科研投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提高产品质量。
加强质量管理,确保产品符合国际标准,提升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3.培养专业人才。
加强对外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国际交流能力。
总结起来,利用外贸促进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外贸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外贸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对外开放、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外贸高质量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概念和内涵、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困境、外贸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概念和内涵外贸高质量发展是指在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的注重提升外贸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外贸规模和水平的全面提升。
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包括:是外贸品质的提升,包括产品质量、品牌影响力、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提高;是外贸效益的提高,包括进出口额、利润率、结构优化等方面的提升;是外贸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包括环保要求、人文关怀、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考量。
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提升质量,这需要包括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升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建设、提供优质服务、优化供应链等方面的工作。
还需要在开放中促进共赢,实现国际贸易的均衡发展,增进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二、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困境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着一些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贸易摩擦增多。
随着国际贸易关系的日益复杂化,我国外贸面临着更多的贸易摩擦,这给出口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经营风险和挑战。
2.竞争压力增大。
随着国际贸易的进一步自由化和全球化,我国外贸面临着来自全球各地的激烈竞争,产品质量、价格、品牌等方面的竞争压力持续增大。
3.外贸结构不合理。
我国外贸主要以加工贸易为主,产品结构单一,品质较为一般,对国内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比较有限。
4.技术和品牌滞后。
我国在许多行业的技术和品牌建设方面相对滞后,难以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好的竞争力。
这些困境对于我国外贸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也需要我们在外贸发展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创新。
三、外贸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为了实现外贸高质量发展,我们需要在多方面下功夫,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路径。
1.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技术创新是实现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我们需要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加大科研投入,促进技术进步,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外贸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外贸作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和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如何实现外贸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一、以科技创新促进贸易转型升级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
近年来,我国已建立起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包括国家实验室、工程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不断推进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融合发展。
在外贸领域,我国可以通过创新贸易模式、开发新型商品和服务,提高国家的贸易竞争力和附加值水平,实现外贸高质量发展。
二、打造“数字贸易”平台数字经济正在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传统的贸易过程中存在很多局限性,如信息不透明、效率低下、成本高昂等问题。
打造“数字贸易”平台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贸易效率和附加值。
同时,数字贸易平台能够整合全球资源,实现全球化资源配置和信息交流,为贸易发展带来新动力。
三、加强贸易合作,推动贸易自由化增加贸易合作是促进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可以通过与其他国家加强贸易合作,推动贸易自由化,促进贸易投资流通,提高国家的贸易市场份额和应对风险能力。
同时,我们也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其他国家提供高质量的商品和服务,实现互利共赢的贸易合作。
四、加强人才培养,提升外贸人才能力外贸高质量发展需要大量具备国际视野和贸易技能的高级人才。
我国应该加强人才培养,提升外贸人才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技能。
同时,我们也可以吸引海外人才来我国工作,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
总之,外贸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应该结合自身国情和经济发展特点,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外贸高质量发展路径,为实现经济强国的目标而努力。
外贸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机制、路径与政策建议外贸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机制、路径与政策建议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外贸企业在实现更高效、更灵活、更可持续的发展中,数字化转型成为一个迫切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外贸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机制、路径与政策建议,旨在为外贸企业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促进其数字化转型进程。
二、外贸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机制1. 市场驱动机制市场驱动是外贸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机制。
外贸企业应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利用新技术、新工具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提高交易效率和质量。
2. 产业协同机制外贸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搭建一个协同的产业链生态系统。
通过数字化手段整合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协同、风险分担,提高整体效益。
3. 数据驱动机制数据驱动是外贸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机制。
外贸企业应通过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实现市场预测、风险预警、决策支持等功能,提高经营效率和准确性。
4. 创新驱动机制创新驱动是外贸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机制。
外贸企业应积极引进新技术、新模式,通过创新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外贸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1. 建立数字化战略规划外贸企业应首先制定数字化战略规划,明确数字化转型的目标、范围和关键举措。
同时,应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确保数字化转型的顺利进行。
2. 优化业务流程外贸企业应通过重新设计业务流程,提高业务效率和质量。
例如,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订单管理、物流跟踪、财务结算等业务的自动化处理,减少人工干预和错误,提高整体效率。
3. 提升信息化水平外贸企业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IT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
例如,建立可实现信息共享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提高信息处理和交流效率。
4. 建设数字化人才队伍外贸企业应注重培养数字化人才,在人力资源规划中加大对数字化技能的需求。
同时,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升其数字化转型的能力和素质。
承接产业转移:安徽省对外贸易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成祖松【摘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给安徽对外贸易带来了发展加工贸易、改善外贸商品结构、提高外贸产业竞争力等机遇。
同时,安徽外贸也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竞争加剧等诸多挑战。
安徽应把握机遇,直面挑战,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努力实现比较优势的动态转化,促进外贸可持续发展。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dustrial transfer demonstration region of the city-cluster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in Anhui gives opportunities in its foreign trade to the development of processing trade,the improvement of trade commodities structure,and the enhance of foreign trade competitiveness.At the same time,the foreign trade in Anhui also faces varieties of challenges reflected on issue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intensified competitivenss.It is necessary for Anhui to grasp the opportunities of facing challenges and accept actively the industrial transfer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dynamic transformation by use of its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the promo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its foregin trade.【期刊名称】《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28)004【总页数】2页(P8-9)【关键词】安徽;承接产业转移;对外贸易;机遇;挑战【作者】成祖松【作者单位】安徽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安徽马鞍山243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52.8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安徽省外贸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刘立平幸新荣摘要:本文在介绍新世纪以来安徽省对外贸易发展基本状况的基础上,结合运用主成分分析与熵值法,对安徽省近年来外贸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与毗邻地区进行比较,最后就安徽省外贸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提出建议。
关键词:安徽省;外贸;可持续发展;熵值法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安徽货物进出口额由1978年的不足1000万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204.4亿美元,但是相对安徽经济发展而言,对外贸易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尚不明显。
与全国相比,安徽对外贸易发展的差距较大,安徽外贸出口额占GDP的比重、人均水平均明显偏低。
2007年8月以来,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引发全球性金融风暴,使国际经济贸易环境进一步恶化,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经济和贸易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处境艰难的各国政府先后出台或加强了贸易保护主义手段,以增加就业,保护本国重要产业。
对于外贸依存度高的中国来说,金融危机的负面效应日渐显现,对安徽乃至全国出口贸易的冲击与影响日趋加剧。
在这种环境中,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以促进外贸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外经贸发展的迫切需要,对提升安徽乃至全国对外开放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国际贸易理论诞生以来,国外许多学者就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外贸易带来的经济效益。
一种观点认为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国际贸易不仅能带来直接的或静态的利益,而且能带来间接的或动态的利益;另一观点认为对于初级产品出口国家而言,对外贸易甚至还会导致贫困化增长;第三种观点认为“贸易只是增长的侍女”,而不是“增长的发动机”。
二是关于对外贸易的生态环境效益。
一种观点认为日益扩大的对外贸易是环境质量日趋恶化的主要原因(Chilchihiisky,1994);另一种观点认为对外贸易不是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采用贸易限制措施发展,无助于解决环境问题,而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国际分工更能够促进全球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更有利于环境改善(Daly、Goodland1994)。
国内对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相关的文献较多,但外贸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测度目前仅处于尝试创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初级阶段。
袁永友、刘建明(2004)创建对外贸易规模总量、服务与货物贸易比例、贸易收益增率、经济效益、技术效益、生态效益、资源效益七项指标的评价体系。
李明生、何天祥(2005)提出从贸易规模、贸易结构、贸易效益、产业结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资源效益七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进行评价。
王玲(2007)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支持三个子系统的可持续性来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尹小玲、夏斌(2007)根据外贸带来的经贸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来对对外经贸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程度进行判断。
近年来,专门研究安徽省外贸发展问题的文献并不多见,且仅有的一些只是关于安徽省外贸发展中的结构问题及对策(潘理权2003)、主要特点和发展思路(夏兴萍2005)、发展战略(章新洲2005)、与中部四省的比较(雷朝阳、资树荣2006)、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邵海燕2005)、利用FDI与培育外贸竞争优势(曾凡银2003)、外贸竞争力现状及影响因素(李颖2007)等研究。
[基金项目]2007-2008年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批准号:AHSKF07-08D19)。
刘立平:安徽工业大学经济学院243002电子信箱:agdllp@;幸新荣:安徽工业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学2007级研究生。
二、新世纪以来安徽外贸发展的基本情况1.贸易规模与增长速度由表1可知,安徽与周边的省份江苏、山东、福建相比,外贸规模差距较大;与同属于中部地区的河南、江西、山西、湖南相比,2000年各省的外贸规模差距不是很大,但近年来差距逐渐拉大。
2000年以来,安徽外贸规模一直居于中部省份首位。
2008年,安徽、河南、湖北、江西、山西、湖南对外贸易均呈现较大速度增长,并快于经济增长速度,增长速度分别为28.3%、37.1%、38.4%、45.5%、24.37%、29.68%;江苏、浙江、山东和福建增长速度分别为12.18%、19.4%、28.97%、13.9%。
可见,与中部其他省份相比,2008年安徽的外贸增速处于相对劣势(仅稍高于山西),这是外贸发展中的一个不好的信号。
2.外贸依存度对于安徽来说,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实力等因素的影响,对外开放整体水平不高。
2008年全国外贸依存度达59.21%,而安徽仅为16%。
外贸出口的增长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经济总量的增长,但与全国相比,安徽外贸依存度相对较低,外贸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是很明显。
与周边地区相比(如表2),安徽外贸依存度远低于江苏、山东、福建等沿海省份,略高于河南、江西、山西、湖南等内陆省份。
然而,在当前国内外经济社会环境下,要实现对外贸易的稳定增长,必须提高安徽省对外贸易的竞争能力,在做大外贸规模的同时,切实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3.贸易商品结构由表3可以看出,2000-2007年,安徽初级产品出口在出口中所占的比重大致在10%左右,并呈下降趋势,而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均在85%以上。
对于进口产品,从2002年开始初级产品占比不断上升,工业制成品比重不断下降。
从相关的统计资料看出,安徽省出口的初级产品中,2005、2006年主要以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和非食品原料为主,2007年动植物油脂及腊的出口量剧增(从2000年的0.07%到2007年的35.66%)。
2007年的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非食品原料的比重分别为42.97%和21.22%。
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主要以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业产品及其制品和机械及运输设备为主;而杂项制品,近年一直呈下降趋势(占比从2000年的35.82%到2007年的10.11%)。
与东部沿海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安徽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偏低,且仍以低附加值、低技术表12000-2008年安徽与周边地区的外贸规模(单位:亿美元)省份安徽江苏山东浙江福建河南湖北江西山西湖南200033.47456.38249.9278.33212.2322.7532.2316.2417.6425.13200136.2513.55289.6328.00226.2627.9335.7715.3119.4127.58200241.81703.1339.4419.57283.9932.0439.5316.9523.1228.76200359.431136.7446.6614.11353.2647.1651.0925.2830.8437.36200472.111708.6607.8852.13475.2766.1367.6635.3253.8254.38200591.22279.41768.91073.91544.1177.3690.5540.5955.4660.052006122.492839.95952.91391.47626.5997.96117.6261.9466.2873.532007159.33496.71226.21768.57744.51128.05148.6994.79115.7096.902008204.43922.71581.42111.5848.32175.28205.67137.49143.9125.66资料来源:各省统计年鉴及统计公报。
表22000-2008年安徽与周边省份外贸依存度(单位:%)省份安徽江苏山东浙江福建河南江西山西湖南200010442538474786200194526394646862002105527435346862003137631525967972004139433616868128200514102346568681182006161053470666111182007161033672616131582008169035-54715148资料来源:各省统计年鉴及统计公报。
含量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初加工或粗加工的资源型产品为出口的支柱,而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很少,出口产品的经济效益不高。
2008年,安徽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为15.86%。
与周边地区相比(如江苏、河南、江西),2007年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比重以江苏(98.76%)最高,安徽最低(91.63%),低于江西(96.78%)、河南(92.36%),这说明安徽在这一指标上存在一定的劣势。
4.贸易方式结构2002-2008年,一般贸易都占据主要地位(见表4),从2003年开始一般贸易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但其所占的比重远远高出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加工贸易2006年以前均呈上升趋势,但2007、2008两年不断下降;其他贸易占据的比重则不断上升。
根据安徽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安徽省一般贸易处于低层次的阶段,这就需要加强加工贸易的发展。
安徽省加工贸易发展远远低于全国特别是东部沿海省市,2008年,安徽省加工贸易出口25.7亿美元,占比为22.64%,而同期全国为47.27%,差距达24.63个百分点。
从表4又可以看出加工贸易相对一般贸易而言占比较低,发展不充分,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对传统产业改造所需的先进技术、设备的引进和利用不足,影响了安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进而又反过来影响安徽出口产品的结构升级。
5.贸易主体结构2008年,安徽国有企业出口占出口总额的29.42%,外商投资企业占比28.13%,民营企业占比42.45%,民营企业出口占主要地位,是主要的出口主体。
从增长速度来看,2008年,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分别比上年增长18.5%、22.7%和41、7%。
与2007年相比(三者占比分别为31.94%、29.52%、38.54%),民营企业出口比重上升,国有企业及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比下降。
就外商投资企业而言,2003-2005年增长迅速,2005年比上年增长66.6%,而2006-2008年,增长速度逐年下降(2006年比上年增长55.6%,2007年为39.4%)。
6.贸易地区结构由表5可以看出,从总体而言,安徽出口地主要在亚洲、欧洲以及北美洲,2008年占据安徽省出口贸易的79.11%,对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出口较少。
2007年,安徽主要贸易伙伴为欧盟、美国、东盟、日本、韩国,双边贸易额分别为24.3亿美元、15.6亿美元、10.6亿美元、13.7亿美元、6.7亿美元,其中对这五大市场出口占全省的49.49%。
近年来,对日本出口比重下降,对欧盟和美国的出口比重在2004年亦逐年下降,但欧盟在2007年占比略有上升;对东盟的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
三、安徽外贸可持续发展评价及与毗邻省份的比较(一)安徽外贸可持续发展的评价1.指标选取与研究方法根据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特征,本文从贸易规模、贸易结构、产业结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贸易效益、环境效益这七个方面选取实际利用外资额(WZ )、进出口额(JCK )、外贸依存度(WMYCD )、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ZYCPBZ )、初级产品进口比重(CJBZ )、出口初级产品集中度表3安徽2000-2007年安徽进出口贸易整体商品结构(单位:%)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出口初级产品13.312.111.311.57.97.16.28.4工业制成品86.787.988.788.592.192.993.891.6进口初级产品38.937.529.531.341.753.054.765.5工业制成品61.162.570.568.758.347.045.334.5资料来源:安徽统计年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