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城市设计导则
- 格式:pdf
- 大小:6.05 MB
- 文档页数:70
第一章总则 (1)1.1目的 (1)1.2作用 (1)1.3适用范围 (1)1.4修改 (1)第二章城市空间形态总体控制 (2)2.1总体目标 (2)2.2控制原则 (2)2.3重点控制地区 (2)2.4专项控制要求 (6)2.4.1 城市景观照明 (6)2.4.2 建筑色彩 (8)2.4.3 城市风貌 (10)第三章城市重点地区设计导则 (11)3.1主要滨河地区设计导则 (11)3.1.1 控制对象 (11)3.1.2 总体要求 (11)3.1.3 设计导则 (14)3.2主要公园周边地区设计导则 (17)3.2.1 控制对象 (17)3.2.2 总体要求 (17)3.2.3 设计导则 (19)3.3主要临路地区设计导则 (21)3.3.1 控制对象 (21)3.3.2 总体要求 (22)3.3.3 设计导则 (24)3.4城市核心区设计导则 (27)3.4.1 控制对象 (27)3.4.2 总体要求 (27)3.4.3 设计导则 (31)3.5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设计导则 (33)3.5.1 控制对象 (33)3.5.2 总体要求 (34)3.5.3 传统历史文化街区控制要求 (35)3.5.4 近现代历史文化街区控制要求 (38)3.5.5 文物保护单位控制要求 (39)3.5.6 历史文化风景区控制要求 (40)3.5.7 优秀近现代建筑控制要求 (41)3.6“198”地区设计导则 (42)3.6.1 控制对象 (42)3.6.2 总体要求 (42)3.6.3 设计导则 (45)第四章附则 (47)4.1解释权 (47)4.2生效时间 (47)附表一成都市中心城区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48)附表二成都市中心城区第一批优秀近现代建筑一览表 (50)第一章总则1.1目的为塑造人性化、生活化、特色化的城市空间,按照“布局组团化、产业高端化、建设集约化、功能复合化、空间人性化、环境田园化、风貌多样化、交通网络化、配套标准化”的原则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形成“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镇嵌田园”的新型城乡形态,制定成都市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导则(以下简称本导则)。
一、城市设计导则的起缘(一)城市设计的产生18世纪下半叶,随着突飞猛进的世界工业化进程,城市建设得到了空前发展,但随之产生了一系列诸如环境污染、生活品质恶化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弊端,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应运而生。
城市设计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对城市空间环境的设计,改善人类生存空间的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
城市设计的实质在于合理利用城市的土地及空间资源,协调城市功能布局,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其着眼点远离建筑物质形态而偏向于社会的整体平衡,是一种强调总体协调、彼此相关而不突出个体的设计取向。
然而,当人们直接以宏观的城市规划去指导微观的项目建设和建筑设计时,则会发现极易造成彼此的脱节,使城市在发展建设过程中得不到有效管理,并直接导致环境品质的下降。
(二)城市设计导则的产生传统的城市设计主要与美的塑造或城市美化相关。
人们通常认为,城市建设的管理依据应该是具体的建筑效果图和明确的建筑高度、层数、容积率、建筑面积等数据。
而事实上,现代城市设计已经远远超出了单纯美的范围,而不断孙红雁陈清城市设计导则———城市设计与城市建设管理的纽带702007.11城市扩展到其他方面。
与此同时,城市发展又是一个庞大而连续渐进的过程:一方面,建设力量来自方方面面,涉及无数的决策者、设计者、开发商与施工人员;另一方面,社会变迁异常迅速,瞬息之间,开发商变了,设计师变了,经济条件变了,建筑思潮也变了,而这些变化因素又必然会引发建筑高度、形状、位置等的变动,所以最终的建成场景与当初的设计图纸相比往往大相径庭。
在这种情况下,那些硬性的指标以及与其相关的终极效果图也就失去了管理的价值,极易使管理者陷入操作盲区。
于是在现代城市设计的实践过程中,人们逐渐研究出城市设计导则这一法令型成果形式,并根据实际需要陆续制定了一系列关于街道景观、建筑立面、铺装、广告等导则,通过法定程序,使之成为城市设计的操作工具和城市建设管理的依据。
成都市政设计导则一、引言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成都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城市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在这个背景下,成都市政府高度重视市政建设,为了确保城市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持续发展,制定并实施了《成都市政设计导则》。
本文将从市政设计导则的背景、内容、实践应用和成效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以期为市民和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二、成都市政设计导则概述1.设计导则的编制目的《成都市政设计导则》旨在规范市政工程设计行为,提高城市建设质量,确保人民群众利益。
通过对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严格规范,为成都市政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2.设计导则的适用范围设计导则适用于成都市范围内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市政工程设计项目。
包括城市道路、桥梁、隧道、公共交通、供水、排水、燃气、绿化、环境卫生、照明等市政设施。
3.设计导则的主要内容设计导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规划与设计:遵循城市发展战略,合理划定城市空间布局,实现各项基础设施的有序建设和协调发展。
(2)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市政基础设施满足城市发展需求,提高市民生活水平。
(3)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4)民生改善:关注民生需求,切实解决市民出行、居住、就业等方面的问题,提升市民福祉。
三、设计导则的核心要素1.城市规划与设计:强调城市规划的龙头地位,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确保城市建设符合城市发展战略。
2.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满足市民需求。
3.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质。
4.民生改善:以人民为中心,关注民生问题,努力提升市民生活水平。
四、设计导则的实践应用1.项目审批与实施:依据设计导则,加强对市政项目的审批和管理,确保项目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达到规定要求。
2.设计与施工要求:设计单位应严格按照设计导则进行设计,施工单位应按照设计文件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的通知文件号:成建委发[2011]285号五城区建设局、高新区规建局,市质监站,在蓉各设计、建设、监理、施工单位,市级有关部门:为提高我市中心城区沥青路面建设质量,规范沥青路面设计工作,由我委组织编写的《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已通过相关部门、专家的审查。
现将该导则印发,请各单位按照《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认真执行。
初步设计审查、施工图审查、工程质量监督、施工、监理、竣工验收工作须严格按照本导则执行。
本导则适用于中心城区各级市政道路的新建、改建沥青路面工程,各区、市、县参照执行。
本导则从2011年7月1日起执行,各单位在执行期间如有问题和建议,请及时函告主编单位——成都市城市建设科学研究院(地址:西屠场街7号),以利于今后修订时参考和采纳。
本导则有效期为5年。
特此通知。
附件下载:沥青路面设计导则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四日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2011年版)2011-05-24 发布2011-07-01 实施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前言为提高成都市中心城区道路沥青路面建设质量,规范沥青路面设计工作,根据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的要求,成都市城市建设科学研究院和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院共同编制了《成都市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导则》。
编制组在参阅了相关国家规范、行业标准,进行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成都市沥青路面建设的实际情况,完成本导则的编制工作。
本导则的主要内容包括:总体要求、结构要求和材料要求。
请各有关单位在使用本导则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和建议及时函告主编单位——成都市城市建设科学研究院(地址:西屠场街7号),以便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成都市城市建设科学研究院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主要起草人:索奇峰阳晓静达帆文登国谢健鹤杨美龙崔世斌张蓉唐云华王剑平目录1 总则 (1)2 总体要求 (2)2.1 一般规定 (2)2.2 交通等级 (2)2.3 结构组合 (3)2.4 结构厚度 (4)3 土基 (5)3.1 一般规定 (5)3.2 设计要求 (5)3.3 膨胀土路基 (6)4 垫层 (7)4.1 一般规定 (7)4.2 设计要求 (7)5 基层 (8)5.1 一般规定 (8)5.2 半刚性基层 (8)5.3 刚性基层 (9)6 下封层 (10)6.1 一般规定 (10)6.2 材料要求 (10)7 面层 (11)7.1 一般规定 (11)7.2 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 (11)7.3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 (12)8 新建路面结构厚度设计 (15)9 改建路面设计 (16)9.1 一般规定 (16)9.2 沥青路面加铺层 (16)9.3 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路面层 (16)用词说明 (20)条文说明 (21)1 总则1.0.1 为提高本市市政道路路面工程的建设质量,统一沥青路面设计标准,特制定本导则。
第一章总则 (1)1.1目的 (1)1.2作用 (1)1.3适用范围 (1)1.4修改 (1)第二章城市空间形态总体控制 (2)2.1总体目标 (2)2.2控制原则 (2)2.3重点控制地区 (2)2.4专项控制要求 (6)2.4.1 城市景观照明 (6)2.4.2 建筑色彩 (8)2.4.3 城市风貌 (10)第三章城市重点地区设计导则 (11)3.1主要滨河地区设计导则 (11)3.1.1 控制对象 (11)3.1.2 总体要求 (11)3.1.3 设计导则 (14)3.2主要公园周边地区设计导则 (17)3.2.1 控制对象 (17)3.2.2 总体要求 (17)3.2.3 设计导则 (19)3.3主要临路地区设计导则 (21)3.3.1 控制对象 (21)3.3.2 总体要求 (22)3.3.3 设计导则 (24)3.4城市核心区设计导则 (27)3.4.1 控制对象 (27)3.4.2 总体要求 (27)3.4.3 设计导则 (31)3.5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设计导则 (33)3.5.1 控制对象 (33)3.5.2 总体要求 (34)3.5.3 传统历史文化街区控制要求 (35)3.5.4 近现代历史文化街区控制要求 (38)3.5.5 文物保护单位控制要求 (39)3.5.6 历史文化风景区控制要求 (40)3.5.7 优秀近现代建筑控制要求 (41)3.6“198”地区设计导则 (42)3.6.1 控制对象 (42)3.6.2 总体要求 (42)3.6.3 设计导则 (45)第四章附则 (47)4.1解释权 (47)4.2生效时间 (47)附表一成都市中心城区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48)附表二成都市中心城区第一批优秀近现代建筑一览表 (50)第一章总则1.1目的为塑造人性化、生活化、特色化的城市空间,按照“布局组团化、产业高端化、建设集约化、功能复合化、空间人性化、环境田园化、风貌多样化、交通网络化、配套标准化”的原则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形成“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镇嵌田园”的新型城乡形态,制定成都市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导则(以下简称本导则)。
成都市2023城市设计导则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设计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城市,成都市也在加快城市设计的步伐,力图打造一个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成都市制定了2023城市设计导则,旨在规划城市发展,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
一、城市发展规划成都市2023城市设计导则首先强调了城市发展规划。
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功能布局,规划师们致力于构建一个高效便捷的城市交通网络,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
同时,导则还鼓励发展绿色低碳的城市建筑,推动可持续发展。
成都市将注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合理规划自然资源利用,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城市空间布局在城市空间布局方面,成都市2023城市设计导则注重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中心区域,打造一个集商业、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化中心。
同时,导则还鼓励发展多样化的城市功能区,如科技创新产业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促进经济多元发展。
此外,成都市将注重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建设更多公园、广场和文化设施,为居民提供更多休闲娱乐的场所。
三、绿色生态建设成都市2023城市设计导则强调绿色生态建设。
导则鼓励保护和修复城市生态系统,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通过增加绿化覆盖率,减少水泥化面积,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同时,导则还鼓励推广低碳出行方式,如鼓励步行和骑行,推广电动车和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降低环境污染。
四、城市文化传承成都市2023城市设计导则注重城市文化传承。
导则鼓励保护和传承成都的历史文化遗产,建设历史文化街区和文化遗址公园,让居民和游客能够感受到成都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魅力。
此外,导则还鼓励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成都的文化品牌,提升城市的国际影响力。
五、社区建设成都市2023城市设计导则还注重社区建设。
导则鼓励发展多样化的社区,提供丰富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如学校、医院、体育设施等,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同时,导则还鼓励社区自我管理和自治,提倡邻里互助和社区活动,增强居民之间的凝聚力和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