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活动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5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最新8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篇一一、音乐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要适度不理性或过度地使用音乐,会引发学生对音乐的无意注意,会使得教学效果本末倒置;还有可能会造成学生对音乐的强烈反感,产生“怎么又是这”的感觉,从根本上达不到教学的良好效果,有的可能会出现负效应。
课堂音乐原素的运用不只是为了让枯燥的课堂变得更加花哨,而是为了让学生更有特别是地学习到语言,凸显语文教学的本位性质。
所以,一节课的音乐和配乐不宜过多,要合理调配达到天衣无缝。
二、音乐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要适时要选择最佳适当的时间播放音乐,这也更加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尤其不能脱离教学设计而胡乱配乐,要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
《月光曲》的教学考师在本课课堂教学一开始就让全班学生在《月光曲》的优美音乐中感性“触摸”。
到一课结束前,老师又安排了听音乐写感受,首尾呼应,学生有心理上的准备与认同,做到有话可写,有章可循,才使得书面语言的运用落到了实处——这就很好地做到了在适当的时间当中做合理的配乐。
在课堂开始部分要使用音乐,迁移导入,把学生引入意境,而在课后配乐朗读课文时既能消除学生学习的疲劳,使学生保持了很好的学习状态,又能引导学生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同时也激励了学生实现口语交际的愿望,做到“课虽已毕,趣却犹存”。
因此我们深刻领悟到音乐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会有不一样的教学效果。
教师要把握这种教学设计的需要,适时的运用和搞好学科整合,服务好本学科的顺利教学。
(一)导入时的需要教师在导入时可以配乐放音,可以先欣赏一段相关的音乐,也可以播放一段视频,用声图并茂的形式把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
(二)读和背诵时的需要学生在朗读或是背诵一篇课文时,老师可以播放课文的主题音乐,用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性。
(三)写作时的需要习作课时教师为了扩展学生的思维可以播放与习作题目相匹配的音乐,亦可播放轻音乐,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她们都能展开丰富的想象。
培养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论文:培养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五篇模版]第一篇:培养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论文:培养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论文:培养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首先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标,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①那我们就应该引领孩子走进课外阅读,去了解,去品味,去享受……1.激发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好读书”1.1个性解读焕发情感渴望。
学生是一个独立、自主、主动的阅读者,他们是阅读行为的主体,只有在课堂中对所学的文本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能得到深切感受:阅读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
所以,课堂教学是培养课外阅读的一个途径。
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让学生直接与作品进行对话。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去体验作品,尊重学生新鲜的阅读感受,珍爱学生富有个性的理解,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对作品的解读,不要去追求唯一答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包括对文本的批判与质疑。
这样,孩子在课堂学习中焕发出情感渴望,更期待课外的阅读。
1.2知识迁移引发阅读兴趣。
教师要整体把握好文本,善于沟通联系,举一反三。
讲读文本中著名作家作品时,可向学生介绍作家生平、作品和有趣的佚事。
而后用文学艺术的魅力去感染他们,形成自动阅读。
如教学《只见儿童多处行》,就可让孩子先认识冰心、了解冰心,而后学课文。
在有了对作家、作品的初步认同后,即可鼓励孩子自己去寻找冰心的相关作品,如《繁星》、《再寄小读者》等。
这样的阅读是孩子主动与作家的对话。
1.3榜样示范稳定心灵体验。
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
”教师可以将自己的阅读体验与孩子分享。
孩子在憧憬中加强了阅读的愿望。
当然我们也可以树立孩子中的典型,发掘模仿对象。
小学语文教研论文丰富语文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多元发展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课外活动是在课堂教学之外,比较独立自主地学习、探索,获得知识与信息,培养兴趣与爱好,发展个性与能力,以形成特长、陶冶情感、锻炼意志、养成良好的品质与作风,并不断在实践中巩固提高的一切知、情、意、行的过程。
语文课外活动是指课堂教学之外,学生进行的一切语文学习有关的活动,包括由学校组织的校内外活动和学生在课余独立进行的活动。
语文课外活动对语文课堂教学具有补充和促进作用,对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语文教学在“以教学为主”的同时,要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一、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加速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语文教学的基本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但由于班级授课制本身固有形式的限制,不管学生怎样积极主动,课堂气氛如何热烈,也不可能做到每个学生都充分地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学生的思维活动,经常是在教师设计的轨道上运行着,很难开展独立的实践性活动。
在语文课外活动中,学生可突破时空的限制,接触丰富生动的语言现象,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充分的语言实践。
如当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后,往往有很高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去了解本课以外的知识,这时教师趁热打铁,向学生推荐与课文有关的书籍,这样就会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像学习了《航天飞机》,可向学生推荐一些科技读物;学习了《寓言二则》,向学生推荐《寓言故事》,并及时开展读书、评书活动,通过课内外结合,逐渐使学生形成“博览群书”的良好习惯。
课堂上“举一隅”,课外活动中“反三隅”。
学生在广泛的观察体验生活的同时,运用知识,巩固知识,拓宽知识,训练技能,有效地加速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进程。
二、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发展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
激发学生的自觉能动性,也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40540 学科教育论文运用语文课外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大多数地区的幼儿启蒙教育都是以游戏和趣味教学为主,学生们没有什么学习压力,再加上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很难对一件事保持长久的注意力,所以要想在这一阶段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是非常不容易的。
不过这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利弊关系,虽然小学生活泼好动难以静下心来,但是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来为学生们创设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开展课外教学活动,通过游戏和快乐的学习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
课外活动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们的好奇心、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活动中,进而更好的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通过课外活动可以引导学生们展开高效率的学习,使学生们体会学习成功的乐趣,进而逐渐的爱上学习,久而久之这种学习态度将会变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让学生们更快、更好的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
1拓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创设趣味教学情境虽然语文课程学习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枯燥性,但是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利用许多不同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授课。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再适用于小学教学课堂,要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们积极的在课堂中表达自己的想法,那么创设教学情境是关键。
例如,在学习《乌鸦喝水》这篇课文的时候,由于它是一篇故事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n文,教师在讲解完教材中的内容之后便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来给学生们拓展该文章的知识点。
即举办一场“乌鸦喝水大赛”,将班级中的学生们以小组的方式划分,每个小组派四只“小乌鸦”来进行喝水接力赛,教师要准备一个和课文中一致的玻璃瓶子,接着给参赛学生们派发“乌鸦嘴”,这个乌鸦嘴是同?W们一起制作的,可以用嘴来控制它的开合,比赛规则是学生们套着这个乌鸦嘴往水瓶的方向接力运送小石子,最后小组水瓶中水先溢出来的小组将会获胜。
这样游戏的方式不但会让学生们感觉到语文课堂十分有趣、好玩,而且还可以从中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在游戏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们提问:你们觉得“小乌鸦”这个喝水的办法好不好?如果不好你们还可以想出其他更轻松、更有效的方法吗?这样学生们便会在游戏之余大谈自身的感受,表达自身的独特见解,久而久之便会养成一种“热爱思考、热爱回答”的班风,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会因此得到很大的发展。
小学语文趣味教学论文八篇小学语文趣味教学论文八篇第一篇: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一、根据造字规律,运用义形音相结合的识字方法汉字的内涵十分丰富,义、形、音三者互相联系,明显呈现出汉字的特点。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具体的语言环境,并且在其中根据汉字的特点加以讲解,达到字词不相离,词句不相离,句篇不相离的目的,使识字效率提高。
1.采用形象识字法讲解象形字。
人们以事物的形状为依据,创造了许多古老的汉字,虽然随着时代的进步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但是仍然存在象形的影子。
例如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兔、鸟、羊、田、月、日”等,讲解此类字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对实物图像加以观察,明确事物的特点,寻找图形和象形字之间的相同点,从而加深自己对字形的记忆。
2.采用归类识字法讲解形声字。
形声字是汉字的组成部分之一,声旁表音,部首表意。
该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和记忆形声字。
例如教授“青、情、清、请”四个形声字时,教师可先讲解“青”的韵母为“ing”,表声,接着在学到“情、清、请”时,先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生字中表声和表形的部分,接着采用换部首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生字。
如果能恰当运动归类识字法,长此以往,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3.采用结构组合法讲解会意字。
作为汉字的造字法之一,会意就是以部件的含义为依据,将其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字。
所以对此类汉字进行理解和记忆的有效途径就是分析并组合其各个部件。
例如,“木”本意是树木,两个“木”形成了“林”,再加一个“木”则形成了“森”;“休”则表示一个累了的人在树旁边靠着休息。
4.采用字义联想识字法讲解指事字。
参考指事造字规律开展识字教学的方法之一就是字义联想法。
例如,在讲解“本”字时,可看作将一画指示符号添加在“木”字下部而来,表示树根的部位,而“本”的涵义正是树根,表示事物的根本。
又如,“不”与“正”连起来就是“歪”字,土粒很小就可称为“尘”,用“一”盖住“火”就是“灭”等。
在讲解此类字时,教师应先说明偏旁的意思,接着说明各偏旁间存在的关系,理顺之后延伸出新的字义。
积极开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提高小学生的会话写作能力提高小学生的会话写作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极其重要的一项任务,同时也是落实素质教育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和表现。
小学会话作文课堂教学固然重要,但时间有限。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平等、友好、民主的,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作为教师应努力使自己全身心融入于教材、融于课堂、融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和谐气氛之中,以真情教书、以真情待生、以真情赢得学生的信赖。
教学时要处处考虑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以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教学评价的得失作为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尺度。
培养学生的会话写作能力,仅靠这有限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小学会话作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主导,能动地向小学生的各个生活领域延伸、拓展,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充分运用于课外。
让小学生投身于社会生活,在生活中运用会话写作,拓宽了学生学习会话写作的渠道,激发了小学生学习写作的热情,这将有利于全面提高小学生的会话写作能力。
首先,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拓宽小学生的知识眼界,注意培养自学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是要让学生会学。
因此,教师重视对学生的课外学习的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上的阅读量是有限的,包括一些古今中外名著的部分节选。
因此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读书读报,每天达到一定的阅读量。
教师帮学生订阅《全国小学优秀作文选》,《中国小学生报》,《童话报》、《少年文学报》、《少年智力开发报》等等多种报刊,运用学生已掌握的阅读知识,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
为了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好课外读物,教师要一方面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仔细读,认真思考。
另一方面利用课外活动时间,选择有关报刊上的典型文章进行指导评析,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应告诉学生怎样从他人文章中汲取更多的知识,并共同探讨其写作的特点和规律。
让学生多读同龄人的优秀文章,经常接受外部信息,不断丰富自己,不断增强会话作文的自信心。
优秀小学语文拓展教学论文(共8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小学语文拓展教学阅读方法的研究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当今社会的信息化与科技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人们知识能力的要求也不断地提高。
小学语文作为课堂学习的首要课程,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阅读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让学生成长为知识丰富、能力杰出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法宝,我们要通过阅读来拓展语文教学的宽度,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陶冶学生的情操,增长学生的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有句名言,“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增加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塑造高尚的人格与品行,为今后的成长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课外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展课外阅读的教学方法之一就是要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我们要把课外阅读作为一项爱好和兴趣来培养,而不是任务,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首先我们要分析小学生的心理世界,找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点,二是要注重新课的导入方式,利用寓言故事、动画播放、聊天谈话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要循循善诱,逐步培养。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秦兵马俑》这一课时,我们除了学习课文的知识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八大奇迹,“举世无双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上八大奇迹之一,大家是不是已经被它卓越风姿吸引了呢,那大家想不想了解另外的奇迹呢?”“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代艺术家们的杰作,那当时为什么统治者会造这么多兵马俑呢?当时是处在怎样一个历史环境中呢?”这么多的问号,不仅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成功地将学生引入到课外阅读当中,为解决这些问号,学生会自发地进行课外阅读,寻找答案。
小学语文论文-拓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具体途径通用版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科目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学好小学语文能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好语文教学工作,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
但是,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如果仅靠课堂教学时间,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也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语文人才。
新课改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外活动,提出要加强学生课外活动设计,为学生创建一个更为宽广的学习与成长平台,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现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拓展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拓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重要意义小学生活泼好动,课外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之一。
拓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重要意义如下。
(一)在课外活动中可以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是不同的个体,如果教育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很难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所以,我们提倡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性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保持热情,进而提升教学效率。
课外活动就是因材施教的一种很好的途径。
教师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学生参与这些活动,能够对自己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明白自己对什么感兴趣,是喜欢朗诵、阅读,还是喜欢写作,进而有针对性地发展自己的专长。
教师在课外活动中也可以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这样对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都有很好的帮助。
(二)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语文课外活动是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之一。
小学生年龄小,但是小学阶段是打基础的时候,学习任务并不轻松,课堂时间有限,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因此,教师必须要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围绕课文内容开展直观的活动,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鼓励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大胆发言,说出自己的观点,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教研论文如何指导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发展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么,如何指导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呢?一、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指导的原则和方法(一)指导原则1、寓教于乐语文课外活动要做到动中有乐,乐中受教,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
活动内容要体现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2、学生活动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主导是教师。
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自己组织开展活动并及时总结评比。
教师无需事事包办,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活动能力和创作能力。
但教师也不能袖手旁观,要自始至终给予学生关心辅导,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当好参谋和顾问。
(二)指导方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指导的方法要根据具体内容而定。
一般方法如下:1、制定计划。
计划应写清每项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内容、目的、要求及组织办法等。
2、建立组织。
首先应调动学生的不同兴趣和爱好,让学生自愿参加各种活动;其次要选拔有特长有能力的学生成为骨干,保证活动顺利进行。
3、深入指导。
教师要在学生实践活动中进行具体的、个别的临场指导,女口范读、范写、范演、范讲等。
4、总结评比。
每次大的活动或学期结束后,要做好总结评比工作,及时表彰,积累经验,展示成果,鼓励先进,推动后进。
二、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开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应着重从这些方面加强指导,指导活动的内容及形式。
(一)以写作为主的活动1、观察日记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写观察日记,可以开阔学生视野,丰富知识,积累材料,发展智力,陶冶情操。
教师要指导学生有计划、有重点地观察,做到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逐步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写观察日记的良好习惯。
2、课外练笔课外练笔是课内作文的补充。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外作业优化论文两篇(一)1.前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1.1教师对新课标的把握的偏差语文的实质就是帮助学生掌握语言这个人类交际和交流的工具。
教学语文,就是帮助学生通过语言学习掌握进行思维和开:发智力的工具。
以上两点体现出语文的工具性特点。
作为人文性的体现,语言承载的是思想。
好的语文作品是作者思想的精粹。
语文学科是富于思想性教育性、社会性情感性与审美性的,教材如此,教学也应当如此。
在教科书的选编的课文大多是古今中外名家名篇。
讲解、分析评价文章,特别是文学作品,必然富于感情色彩。
但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绝大多数语文教师重工具性轻人文性。
随意割裂文本,导致学生对文章整体感受模糊。
一片精彩洋溢的文字居然简化为几个生字词、几个修辞句、几段背诵段。
忽视文章源流,教教材就局限在课文本身,学生对文章的作者、背景、题材等文学常识-无所知。
究其缘畦,就是考与不考,故为与不为。
1.2 教师对文本解读的误区语文课本质上是教者文学素养的体现,是学生教师对文本的渗透,理悟、潜移默化,需要调动学生教师的情感体验,或理性地解剖文章,或激情的与人物共鸣,教师要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沟通起来,找准一个切人点,与学生产生共鸣,探讨理解文章阐释的观点以及蕴含的思想内容,而不是找几个具有辐射性的问题广泛讨论,草草了事,问题设计要具有启发性、思辨性、逻辑性,把自己的理解融人到文本教学中去。
在“课文价值取向”的概念中,首先是作者的价值取向。
作者写成一篇文章,总是要表达自己的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从中无不体现着自己的价值取向,这当然是毫无疑义的。
我们要传达课文的价值取向当然也离不开对作者创作本意价值取向的探求。
但是,作者的价值取向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时间空间的局限。
特别在今天,时代的前进.社会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随之发生激剧的变化。
阅读前人的作品.对于作者的价值取向,既有认同接受、赞赏的一面,也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异义和碰撞。
小学语文教研论文丰硕语文课外活动增进学生多元发展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份。
课外活动是在课堂教学之外,比较独立自主地学习、探索,取得知识与信息,培育兴趣与爱好,发展个性与能力,以形成特长、陶冶情感、锻炼意志、养成良好的品质与作风,并非断在实践中巩固提高的一切知、情、意、行的进程。
语文课外活动是指课堂教学之外,学生进行的一切语文学习有关的活动,包括由学校组织的校内外活动和学生在课余独立进行的活动。
语文课外活动对语文课堂教学具有补充和增进作用,对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培育学生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语文教学在“以教学为主”的同时,要踊跃开展课外活动,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一、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加速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语文教学的大体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但由于班级讲课制本身固有形式的限制,无论学生如何踊跃主动,课堂气氛如何热烈,也不可能做到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地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学生的思维活动,常常是在教师设计的轨道上运行着,很难开展独立的实践性活动。
在语文课外活动中,学生可冲破时空的限制,接触丰硕生动的语言现象,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方式,进行充分的语言实践。
如当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后,往往有很高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去了解本课之外的知识,这时教师连成一气,向学生推荐与课文有关的书籍,这样就会激发学生念书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像学习了《航天飞机》,可向学生推荐一些科技读物;学习了《寓言二则》,向学生推荐《寓言故事》,并及时开展念书、评书活动,通过课内外结合,逐渐使学生形成“博学多才”的良好习惯。
课堂上“举一隅”,课外活动中“反三隅”。
学生在普遍的观察体验生活的同时,运用知识,巩固知识,拓宽知识,训练技术,有效地加速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进程。
二、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发展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
语文能力论文课外活动论文:浅谈语文课外活动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作用摘要:语文课外活动是学生语文能力形成的载体,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挖掘。
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写作水平面。
关键词:语文能力;课外活动;实践;兴趣语文教学是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即培养和提高学生终生受用的语文能力。
能力的形成、提高是实践活动的结果,而实践活动则是能力形成的载体。
所以,没有一定的活动形式为载体,要想获得能力,无异于空中楼阁。
平时,语文的课堂教学由于受空间、时间等多方因素的制约,无法圆满完成深层次的语文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能力训练也仅仅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之中。
而语文课外活动以它广阔空间和充裕时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较理想的实践舞台,使学生的潜能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得以充分发挥。
从这点来看,语文课外活动正弥补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不足。
一、激发兴趣,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和前提。
没有兴趣,没有动力,无论是怎样教,都是徒劳。
而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上,教师既要考虑到知识的系统性,又要顾及训练的序列性,往往无暇顾及学生的兴趣培养,既使有也总是点到为止,只能给学生留下片刻的兴奋,随着下课的铃声,教师苦心创造的点滴氛围也就随之消散。
为使那“片刻的兴奋”化为持久,就必须有效利用课堂以外的广阔空间,把学生带入一个没有“陈规”束缚和“陋习”困扰的语文天地,去感受语文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第五册诗歌单元的时候,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欣赏诗歌的能力,笔者有意识地安排了一项语文课外活动内容——诗歌朗诵比赛。
要求学生在一周时间内每人收集至少两首适合于自己诵读的中外诗歌名篇并作为自己参赛篇目。
消息一发出,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搜集材料期间,有的学生互相借阅、有的学生到阅览室和图书錧查寻、还有的同学在家里倾筐倒箧,甚至把沉睡在箱底多年的父母上学时的手抄诗集也拽了出来,而后反复讨论、吟诵。
第1篇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已经不再局限于课堂内的知识传授,课外实践活动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本文从语文教学课外实践活动的意义、内容、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教师开展语文教学课外实践活动提供参考。
一、引言语文教学课外实践活动是指在学校课程之外,以语文学习为中心,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开展语文教学课外实践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语文教学课外实践活动的意义1.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外实践活动能够拓宽学生的语文视野,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语文教学课外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等综合素质。
4.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三、语文教学课外实践活动的内容1. 阅读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图书馆、书店,开展读书分享会、读书笔记评选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 写作实践活动。
举办作文比赛、征文活动,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通过文字表达出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口语实践活动。
开展辩论赛、演讲比赛、英语角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 综合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文化场馆、科技展览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历史、感受文化、体验科技。
5. 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环保宣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四、语文教学课外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1. 明确目标,制定计划。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外实践活动计划,确保活动目标的实现。
2. 创设环境,营造氛围。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课外实践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课外实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出发,探讨如何通过课外实践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课外实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通过课外实践,学生可以亲身体验语文知识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这种兴趣将促使学生在课外主动阅读、积累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2.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外实践是学生在课堂之外接触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
通过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拓宽知识面,提高语文素养。
例如,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让学生在欣赏优秀文化作品的同时,了解历史、文化、地理等知识。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课外实践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学生可以学会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课外实践往往需要学生共同参与,这就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三、课外实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1. 制定合理的课外实践计划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课外实践计划。
实践计划应涵盖多个领域,如文学、历史、地理、艺术等,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2. 创设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1)参观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让学生在欣赏优秀文化作品的同时,了解相关历史、文化知识。
(2)阅读活动: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举办读书分享会、读书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写作活动:开展写作比赛、作文点评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演讲活动:举办演讲比赛、辩论赛等,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强化课外实践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将课外实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基础教育论文课外活动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与意义探析语文学习是培养文化素养,掌握传统文化知识,对于塑造学生思想和内在涵养有重要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包括生词和语法的学习,但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性格在学习过程中造成传统语文教学效果不理想,甚至有的学生出现了一定的抵触情绪,不利于整个教学体系的科学构建,课外活动的开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加之小学语文教学除了教授课本知识外,还对学生学习习惯及思维方式的培养有重要作用,在学生学习生涯中意义非凡。
因此,本文立足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结合课外活动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和有效性,探析课外活动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和有效性策略,以期为探寻小学语文最佳教学模式奠定理论基础。
1.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语文学习需要长时间的累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对生词和语法的学习,看似简单,但针对小学生性格活泼、好奇心极强的特点而言,传统教学方法与之格格不入,造成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不理想。
教学过程中,现下依旧是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在学生心目中一付严肃刻板的形象,学生对老师大都存有畏惧心理,导致学生对老师“绝对服从”,学生活泼的性格被压制,好奇心被磨灭,形成一种老师说的都是对的盲目信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能得以培养,学生仅能跟随老师的思想,没有自己的思想。
现下小学语文教学除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思想等外,还造成课堂气氛沉闷,老师严厉呆板,学生学习无热情。
加之现在教学环境的改善,教具等都较过去有了很大进步,这原本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但由于老师没有对教学方式进行有效改善,使得这些良好的教具和教学环境没有充分运用,造成教学资源的一种浪费,这都与我们的教学初衷相违背。
总的来说,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尚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2.课外活动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分析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活泼的性格,传统教学方式不符合学生性格,不能有效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思维模式的培养,但课外活动可以。
1000字教师论文小学语文课外活动之我见文章小学语文课外活动之我见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是指小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以外进行的各种听说读写的具体实践活动。
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培养个性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
对于开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具有的意义及其该注意的几个问题,我做出如下见解:一、有利于巩固课堂教学成果。
小学语文教学是训练语文基本功主要方式,要掌握这些基本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而是从小学语文课外活动中潜移默化形成的。
这些活动能让学生有比较多的从事实践的机会,如多读少年书报,联系实际经常对生活进行观察,适当搞一些练习说话和作文的活动,这些都有益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二、小学语文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生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难以满足学生求知欲。
而通过课外的语文活动,则能多渠道、较快地使学生接受各种新信息。
三、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
在活动中,我们多以兴趣小组形成来进行,学生是活动的主人。
活动的计划安排及其组织都由学生自己进行。
如此一来,可以逐渐养成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提高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和特长,到自己喜欢的小组参加,比如有爱好演讲的,有喜欢作文的,还有擅长书法等,他们可分别参加相关小组的活动,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兴趣,调动自觉能动性,发挥各自能力,发展个性特长,这对人才的成长大有好处。
由以上内容不难看出,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四有"接班人,跟我们小学的语文教师是十分相关的。
这就要看我们的语文教师除了怎样上好语文课之外,还要看其是如何组织课外活动,在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能力的。
在此,我认为该注意以下问题:(一)制定好活动计划。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负担,做到活动组织要落实,活动时间要保证,辅导老师要有特长,教师对活动成绩要评估。
但是在课外活动中更多是依靠学生进行。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外活动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堂教学活动,而且要注重发挥课外活动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教师需要在时间与空间上面进行拓展,及时巩固与深化课堂教学成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课外活动教学成效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情感丰富的特点,教师可以运用语文课外活动拓展教学空间,将课堂教学中无法完成的活动放到语文课外活动中来进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教学成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结合教学进度安排,开展竞赛活动
语文课外活动的组织原则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服务课堂教学。
活动组织的出发点应该与语文教学相配套,为课堂教学发挥补充与完善的作用,深化课堂教学成效。
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与教学进度同步,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学科竞赛活动,如写字竞赛、朗读竞赛、作文竞赛等,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效提升。
如针对学生识字学习基础不牢固、错别字偏多的现象,我在每一单元教学活动结束之后,都组织1—2次的默字竞赛,要求学生将本单元的生字正确书写出来,采取这种竞赛的形式,克服以往单纯强化记忆的枯燥性,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为学生营造你追我赶的浓厚氛围,在学生的眼里,这些生僻字不再是那么难写,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激发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竞赛促进教学的成效。
针对小学生
在朗读中出现的“唱读”、感情不丰富的现象,我在课堂教学中强化朗读技巧的基础上,定期举办朗读竞赛活动,对学生开展分组竞赛,将朗读基础与水平基本上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编成一个学习竞赛小组,开展竞赛活动。
在竞赛激励机制的引导下,学生相互之间卯足了劲练习朗读技巧,通过一段时期的强化巩固,整体朗读水平明显提升。
为了克服学生对作文学习的畏难情绪,我通过开展口头作文竞赛、作文片段现场命题竞赛等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为深入开展作文教学营造积极的学习情感。
二、结合内容理解需求,开展主题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能仅靠课堂教学40分钟的时间和课堂空间,在一些教学内容的教学与组织环节,教师缺乏足够的教学空间来实施整个教育教学理念、方法,难以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效。
针对这种情况,我主要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外组织相应的主题活动,创设浓厚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内容后,为了深化教学成效,加强学生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我在学生中开展了“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同学”主题活动,要求学生仔细回忆、认真思考与父母、朋友、同学在生活学习中的点点滴滴,寻找感恩的闪光点,在班级主题活动中进行交流,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在与生活紧密结合的生活感知中提升思想教育成效。
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内容后,为了强化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我要求学生课后自行搜集有关描写祖国各地美丽景
色的语段、图片,带到班级进行交流汇报。
学生的积极性被有效调动起来,有的学生找到了丰富的图片资料,有的从网上下载了祖国各地的名山大川资料带到课堂教学中进行交流活动。
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活动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使学生受到了一次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结合作文教学活动,开展实践活动
小学生大多在三年级接触作文教学活动,对作文写作活动存在着畏难情绪,作文教学成效低下。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模式陈旧的方面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生活感知体会少,缺乏足够的作文写作素材。
有些学生为了完成作文写作,生搬硬套文章内容,虚构生活事实,这样的途径写出来的文章,严重缺乏真情实感。
针对这一现象,我利用各种机会来增强学生的实践活动机会,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广阔的社会,在实践活动之中积累写作素材,增强真情实感。
我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主题实践活动,如要求学生参加小记者报社与学校记者站联合举办的“感动中国—发生在身边的故事”采访活动,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圈子,寻找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进行采访活动。
有的学生采访的是一些老党员、老红军,听他们讲那过去的故事,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有的学生采访了社区老同志,听老人讲述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发生的前后变化,让学生增强对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理解,激发自豪之情;有的学生采访了清洁工、白衣天使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敬业奉献楷模,从他们的身上汲取了优秀的品质。
通过这样的丰
富活动,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充满真情实感。
我还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团队组织开展的社会实
践活动,让学生多了解社会,多增加生活积累,为作文教学积淀深厚底蕴。
四、结合学生学习爱好,开展兴趣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许多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具有强烈的兴趣,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如教师要统筹均衡推进教学活动,不一定能够满足所有学生的差异性学习需求,此时就需要教师通过开展课外兴趣活动等方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探究欲望。
如针对学生对朗读兴趣浓厚的特点,我在教学之余开展了朗读训练小组活动,将班级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集中起来,给予针对性指导,并吸纳更多的学生加入其中,全面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再比如,针对学生的文学爱好,我开展了文学社活动,利用文学社这一课外组织,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爱好,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
许多学生通过文学社这一载体实现了提高作文技巧、激发作文兴趣的目标,三年来先后有26名学生在省市县教育主管部门和文学刊物组织的竞赛中获奖,10多篇学生作品在刊物与报纸刊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广大教师一定要树立全面的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课外活动在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努力优化活动载体,紧密配合课堂教学,不断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