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宠儿_的生态女权主义解读
- 格式:pdf
- 大小:155.65 KB
- 文档页数:2
《宠儿》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作者:马艳琳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14期摘要:《宠儿》是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本文试图运用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解读本小说,通过分析自然、黑人女性的关系,以及黑人在自然中寻求自我的过程,来说明只有冲破奴隶制的障碍,黑人才能获得自由,获得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关键词:《宠儿》;生态女性主义;自然;自由作者简介:马艳琳(1989-),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现为郑州大学外语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4-0-01一、引言托妮·莫里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裔美国女作家,其小说《宠儿》讲述了黑人所遭受的巨大苦难和折磨。
而在当今世界日益壮大的环境保护和妇女解放运动中,生态女性主义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流派。
而“其目的是为了积极地质疑和颠覆二元论等级制以及父权制话语对女性和自然的统治和贬义。
”《宠儿》中所描绘的受压迫下的黑人奴隶的生存困境是显而易见的。
然而在这种人类中心主义和父权制的社会状况下,也充分显示了黑人和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
二、自然与黑人女性的关系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女性和自然是基于一种二元对立的认识模式。
在人类中心主义和父权制的压迫下,黑人女性和自然有着共同的遭遇。
在这部小说中,白人是正常的人类,而其他的有色人种是劣等的。
小说中的学校老师打破了原来相对和谐的状态,建立起专制社会。
他告诉塞丝要把他们的“人物属性”写在左边,动物“属性”写在右边。
塞丝和其他黑人一样,只是人类社会中的“他者”。
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黑人女性和自然的紧密联系,那就是塞丝母亲身上的伤疤。
在塞丝的回忆里,“就在她的肋骨上,有一个圆圈和一个十字”,其母亲身上的“十字”记号是她奴隶身份的象征,不仅给肉体带来灾难,也更束缚着人的思想。
这种自然和文明的二元对立,充分显示了她所遭受的磨难和耻辱。
文化·文化产业论坛1莫里森和《宠儿》托妮·莫里森,以多变的文学视角和丰硕的创作成果享誉世界文坛,并于199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荣膺诺贝尔文学大奖的非裔美国作家。
莫里森作为一位黑人女性,在诠释和探寻非洲裔美国黑人的历史、命运和精神世界方面打破了以往作家的写作定位,更加注重对于当前美国主流文化冲突下的美国黑人文化与自我价值的探寻。
小说《宠儿》是莫里森的代表作之一,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小说的故事情节取材于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一个女黑奴赛丝,携子女从肯塔基的奴隶庄园逃到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
奴隶主追踪而至,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重复自己做奴隶的悲惨命运,她毅然扼杀了自己的孩子,并将其下葬,取名为“宠儿”。
在人们看来,自由和母爱两个本来就不相互矛盾的东西,而在美国黑人历史上显得那样的水火不容,逼得一个母亲不得不用剥夺孩子的生命来换回自由。
2生态女性主义生态女性主义一思想流派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在90年代得到发展。
生态女性主义理论者考虑性别歧视、对自然的控制、种族歧视、物种至上主义、与其它各种社会不平等之间的交互关联性。
生态女性主义反对人类中心论和男性中心论,它批评男权、父权的文化价值观,赞美女性本质,它反对那些能够导致剥削、统治、攻击性的价值观。
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万物平等,应该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和平相处、人与自然之间和平相处。
所以生态女性主义反对阶级压迫、反对种族压迫、反对男尊女卑、反对人统治自然。
生态女性主义试图图寻求一种不与自然分离的文化,旨在呈现出一幅女人、自然、男人和一切存在形式和谐平等共生的画面。
反过来说,一切反对阶级、种族、男权、人主宰自然的文学家和文学作品,都带有生态女性主义的观点。
在这部作品中,莫里森把自然、性别和种族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意识到女性、有色人种和自然都处在受歧视和压迫的地位,都受男性,尤其是白人男性的统治。
旨在从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这一新的环境批评阐释空间里呈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的生态观。
影片《宠儿》中的黑人女性主义透视作者:吴玲来源:《电影评介》2016年第13期1856年美国蓄奴史上发生了第一件黑人奴隶的母亲亲手杀死了自己女儿的事件。
电影《宠儿》就是根据其进行改编的。
电影《宠儿》以塞斯杀害自己的亲生女儿的事件作为故事的引入点,进行黑人生活的讲述,将“宠儿”变成鬼魂不愿离开人世的灵异事件和人们对塞斯的疏远和误解作为故事发展的一个导向,反映出当时社会对这种事件的不满态度,通过艾拉和塞斯母亲事件的讲述和故事的更迭发展,从侧面反映了在当时社会中黑人女性的反抗意识。
电影《宠儿》充满了暴力事件和血腥的场面,借助124号农舍进行故事情节的展开,以塞斯的两个儿子被送走之前的种种预兆作为故事的发展方向,《宠儿》从开始一直到结尾,采用典型的哥特式表现手法,对当时社会上的黑人女性的反抗、渴望自由、渴望平等以及尊重主权的迫切需求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影片强调了女性主义内涵电影《宠儿》是根据美国蓄奴制时代真实发生的事情进行改编。
电影主题围绕黑人女性主义进行阐述。
美国的女性主义发展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美国黑人女性主义的发展。
[1]回顾美国的历史不难发现,在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作品中最先提出黑人女权主义,在大量的文学作品中,黑人女性主义都是极其热爱女性文化的,并且女权主义者之间需要懂得互相帮助,还要积极主动的投身到黑人的民族事业中去,努力维护自己民族的尊严。
莫里森作为黑人女性主义的代表性作家,从自己的角度对美国黑人和美国黑人女性的历史和面临的现实进行考虑,紧密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深深的意识到过去的黑暗历史和现在的幸福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莫里森一直都非常重视黑人女性的生活经历,并且希望从黑人的生活经历中得到一些启示。
莫里森在这部作品中,塑造了收到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黑人女仆对奴隶制度所进行的种种反抗的故事,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当时的残酷社会现状。
电影《宠儿》对塞斯·贝比以及塞斯母亲等事情进行详细的描述,尤其是对塞斯和宠儿一家的纠缠进行详细的描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对黑人女仆的压迫以及黑人对奴隶制度的不满等,更为严重的是对当时白人的种种压迫和无穷尽的屈辱的一种强烈反抗。
外国文学研究65宠儿6中托尼#莫里森的生态哲学岳丽习传进美国黑人作家托尼#莫里森是一位深受非洲文化影响的女性作家。
非洲文化对自然的崇拜潜移默化的影响,加上女性天生的敏感,练就了她曼妙的想象和细腻清雅的文笔。
瑞典文学院曾高度赞扬莫里森小说具有/丰富的想象力0和/富有诗意的表达方式0。
我国学者王守仁也称赞其小说/是一首美丽的散文诗0[1]146。
笔者认为,莫里森对自然景观的女性化描写和女性心理的自然化描写,为其提供了丰富想象和诗意表达的创作源泉。
自然和女性这两个意象,在莫里森小说中得到了凸显。
这正与生态女性主义所关注的焦点不谋而合。
可以说,5宠儿6是莫里森表现女性生态的智慧之作。
从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下重读小说5宠儿6,无疑为该小说的多样化解读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一、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的综述生态女性主义是生态运动和女权运动结合的产物,揭示了自然和女性之间的联系。
1974年,法国女学者弗朗索瓦#德#奥波尼在其著作5女性主义或死亡6中,首次使用了/生态女性主义0一词。
生态女性主义一经诞生,就产生众多的流派。
多样化的流派体现了生态女性主义是一种多元化、开放式的学术理论。
正如凯伦#沃伦在5生态女权主义6中所认为的,/生态女权主义提供了一个多元性的框架,因为实际上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生态女权主义理论,因此也就没有一个统一的生态女权主义哲学。
不同主张的生态女权主义观点均来自不同的哲学视角。
当然,它们的共同点在于对女性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考0。
可以说,生态女性主义是开放性的理论,凡涉及对女性和自然联系的思考都应属于广义的生态女性主义范畴。
20世纪90年代,生态女性主义首先在美国渗透到文学界,出现了生态女性主义批评,全世界范围内的生态女性主义批评也随之发展起来。
生态女性主义批评不再孤立地思考文学中人的问题或者自然的问题,而是透过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棱镜来阅读文学文本并提问质疑。
一方面,莫里森的作品多以女性人物为主人公。
《宠儿》的生态女性主义研究李嘉文郭红摘要:美国著名小说家托尼·莫里森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非裔女作家。
其代表作《宠儿》更是获得了1998年的“普利策文学奖”等多种奖项,被誉为美国黑人文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文章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宠儿》,分析《宠儿》中的人物关系以及人物同自然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剖析塞丝作为受压迫女性与动植物的相似性,从而探索女性在生态社会的地位,对了解这部作品的生态意义和社会意义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宠儿》;生态女性主义;自然;和谐一、莫里森与《宠儿》非裔美国小说家托尼·莫里森共出版了十部小说,其中最著名的有《最蓝的眼睛》《苏拉》《所罗门之歌》《宠儿》等。
莫里森的小说重建了一种根植于当代黑人历史并融入现代美国生活的黑人文化。
对于莫里森来说,黑人的历史可以说是黑人文化的精髓,更是一条不可割断的纽带,牵引她回到过去,找寻灵魂的寄托。
在黑人女性主义观的表达上,托尼·莫里森经历了从备受指责到颠覆再到重建的过程,最终完成了独立的黑人女性主义表达体系。
《宠儿》讲述的是一个名叫塞丝的女奴,从肯塔基州一个名为“甜蜜之家”的庄园逃到辛辛那提一个名为蓝石路“124”号的房屋,独自寻求自由。
(1)28天后,奴隶主抓住了她。
为了不让她的孩子们经历和她一样的悲惨命运,她决定杀死他们,最后,她割断宠儿的喉咙,杀死了自己的女儿。
塞丝也因为杀害了她的孩子而被社会所憎恨和排斥,一直忍受着良心的谴责和孤独的折磨。
然而,18年后,女孩的鬼魂在“124”号附近出没,向她的母亲索债,偿还丢失的母爱。
她不仅折磨她的妈妈和家人,还引诱塞丝的情人保罗·D,破坏塞丝稳定而正常的生活。
二、生态女性主义生态女性主义是生态学与女性主义的交集,是妇女解放运动与生态运动结合的产物。
这一学派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是女性主义研究的重要流派之一,也是生态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
《宠儿》之女性主义解读作者:赵娟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08期基金项目:本文获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13SZYQN03摘要:《宠儿》是美国黑人女作家莫里森的代表作,小说以母爱为主题,揭示了时代背景下母爱的残酷性,阐释了生存在男权主义和种族主义夹缝中女性主义的觉醒,震撼了世界文学界。
本文以《宠儿》为研究对象,从女性主义视角去审视处于小说环境下的母性形象,在面对种族和性别双重歧视下的生存困境中奋力抗争的黑人女性,指出女性的自由解放之路是一个艰难的自我觉醒、自我抗争和自我发展的过程。
这部小说中深刻地体现了女性解放意识,也表达了作家自己的女性主义立场。
关键词:《宠儿》;女性主义;莫里森作者简介:赵娟(1977-),女,汉,河南新乡人,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8-0-02众所周知,托妮·莫里森作为黑人女作家,是世界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她一直将注意力集中在种族和女性这两大主题,以女性的视角去审视黑人遭受到的双重压迫:种族压迫和性别压迫,表现出对于黑人女性的极度关怀和同情。
“身为黑人和女性,我能够进入那些非黑人和非女性所不能进入的情感与感受的广阔领域。
” 她的作品突破了对种族平等的渴望与抗争的题材,丰富了作品的内涵,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和细腻的文笔探索美国黑人民族的命运,弘扬黑人民族的文化传统,歌颂黑人的内在本质和精神价值。
正是其作为黑人女性的原因,她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到黑人女性的痛楚和不安,将女性主义以感人的字句来诠释。
显然在《宠儿》塑造的是一个残酷的故事情节,处于男权压迫和种族压迫夹缝中的黑人女性在面对命运坎坷,艰难险阻之后,依然幸存独特的自我意识,执着追求女性主义精神。
一、女性主义的涵义要想以女性主义去审视《宠儿》文学作品,我们需要首先了解女性主义的涵义。
收稿日期:2007-11-21作者简介:刘星(1983-),女,湖北荆州人,华东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武汉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方向:美国文学.文章编号:1005-0523(2007)06-0083-04《宠儿》中的生态女权主义意识刘 星(华东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南昌330013)摘要:《宠儿》作为托妮・莫里森的最杰出的代表作,被誉为美国黑人历史的一座纪念碑.在小说中,不仅女性和自然有着紧密的联系,个人、自然与社区的发展也密不可分.从生态女权主义的角度看,《宠儿》从身体、自然和地方三个方面体现了生态女权主义意识.小说中的生态女权主义意识有助于提倡男女平等,消除种族与阶级歧视,同时也为解决生态危机和精神危机提供了良方.关 键 词:《宠儿》;生态女权主义意识;身体;自然;地方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1993年10月7日,一位少数族裔女作家被瑞典文学院授予诺贝尔文学奖,就此成为摘得诺贝尔文学奖桂冠的第一位非洲裔美国人———托妮・莫里森.她获普利策奖的长篇小说《宠儿》可以堪称是她的最佳代表作,被誉为美国黑人历史的一座纪念碑.该作的问世引起了美国文学和文化界的强烈震动.迄今,心理分析、结构主义、女性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叙述学等学派都曾用《宠儿》做过理论研究.但目前还没有评论从生态女权主义的角度对该小说进行探讨.在《宠儿》中,女性人物和自然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与认同.有鉴于此,本文将结合生态女权主义理论来分析《宠儿》,以发掘小说中的生态女权主义意识.1 生态女权主义理论生态女权主义“首先出现于法国作家弗朗西丝娃・德奥博纳”70年代发表的两部作品《女权主义或死亡》和《生态女权主义:革命或变化》(金莉57).她把生态观点和女权观点相结合,揭示了自然和女性之间某种天然的联系.生态女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女性和自然的认同.首先,女性生儿育女和自然的循环往复生产有着相似性;其次,女性与自然在“西方父权制文化”中都被视为没有发言权的他者和被征服与统治的对象(肖巍38).人对自然的关系,其实反映着人和人的关系,“不同剥削阶级的利益集团为了自己的私利,总是要通过占有资源、垄断资源、掠夺资源来控制和奴役另一部分人”(傅华4).因此,生态女权主义在对女性与自然关系的分析中,也包括了对各种社会统治制度相互关系的分析,如对种族主义、殖民主义和阶级压迫的分析.生态女权主义采用多元文化的视角,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父权制文化,并致力于建构一种新的道德价值和社会结构.这种价值和结构倡导男女平等,消灭种族歧视与阶级歧视,建立一个健康平衡的生态系统.当代美国哲学家、生态女权主义者斯普瑞特奈克从哲学上分析了生态女权主义的基础,并指出“生态女权主义的哲学基础应该是一种‘彻底的非二元论’(radical nonduality ),它是对现代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批判”(转引自张妮妮30).彻底的非二元论“断言存在是统一的整体,是形式、运动、空间和时间微妙一体的格式塔”(C 1斯普瑞特奈克56).这种分析认为生态女权主义的批评应不同于解构主义“唯有差异,别无其他”的观念,而是“基于整体论上的某种建设性意见”(张妮妮31).根据存在的统一整体性的思想,斯普瑞特奈克重新阐释了身体、自然与地方三个概念:“所谓‘身体’指的是统一的身心;所谓‘自第24卷第6期2007年12月华 东 交 通 大 学 学 报Journal of 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 V ol 124 N o 16Dec 1,2007然’指的不是科学上的理论体系或文化中所感知到的胁迫恐惧,而是我们的物理环境,它与我们的身体密不可分;所谓‘地方’,我指的是生物区域、是社区和个人得以舒展的物理场所”(转引自张妮妮33).彻底的非二元论的提出推进了生态女权主义理论的新发展.2 对《宠儿》的文本解读《宠儿》取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见证了奴隶制对黑人心理的影响.小说以种族和性别双重压迫下的女性为主角,承担为民族寻找自我、塑造形象的重任.最终,历经磨难的人们从民族悲剧的灰烬中崛起,寻找出永存希望之路,即打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隔离,共同建立和谐的精神家园.1)从分裂的自我到统一的身心西方文化的主要权力结构是“一种统治与被统治的等级制度”(金莉59).在这种等级制度下,女性被视为没有发言权的他者和被征服与统治的对象.而小说的女主人公受到了种族和性别的双重压迫,被剥夺了完整的人所有的权利以服务于奴隶主的需要.奴隶制对人类生命和尊严的肆意践踏远远超过了它本身的残酷.小说的女主人公塞丝曾经这样痛切陈述黑奴的根本处境:“任何一个白人,都能因为他脑子里突然闪过的一个什么念头,而夺走你的整个自我.不止是奴役、杀戮或者残害你,还要玷污你.玷污得如此彻底,让你都不可能喜欢你自己.玷污得如此彻底,能让你忘了自己是谁,而且再也不能回想起来.”(M orris on251)身为奴隶,让塞丝最受打击的不是奴隶主“学校老师”及其侄儿对她的性侵犯和肉体虐待,而是“学校老师”告诉侄儿她们这些黑奴具有“动物属性”.塞丝在种植园为奴的经历使她在肉体、感情和精神上都受到了极大的创伤,从而导致她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能正视自己,而把自己的儿女看成是她最宝贵的部分.虽然塞丝深受奴隶制的迫害,但她一反逆来顺受的奴隶形象,以一个自尊而独立的女性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这首先表现在她依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伴侣,且不顾奴隶的身份而坚持要缝一件像样的婚服.这一举动实际上是塞丝对于自己人格的庄重宣言.后来她又主动出逃以反抗“学校老师”的残暴待遇,使自己从男性文化和经济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此外,塞丝还誓死捍卫作为母亲的权利,这也是她最为显著的特征.出于一种母亲特有的爱和保护意识,她甚至欲杀死自己的孩子,以使他们不再重复她那样的悲惨命运.这种暴烈的母爱的意义在于,一个奴隶而且是一名女奴第一次真正成为自己生命的主宰.2)机械化的生产与创造性的自然生态女权主义的一重要观点是对于西方现代科学观的批判.西方现代科学打破了人类对于自然的依赖,使得人类把世上万物分为不同的等级,并认为人类利益高于非人类利益.而在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中,自然与女性一样,被视为被统治的对象.因此,在这个男性集权的等级社会里,女性必须服务于男性的利益,自然必须屈服于机械化的农业和文明社会的主宰.《宠儿》中的奴隶主为获取最大利益而把生产模式应用于奴隶制,对奴隶造成身体、精神和感情上的劫掠.小说通过对“甜蜜之家”农庄的描绘,揭露了奴隶制残害黑奴的种种罪行.在奴隶主的眼里,女黑奴尤其被看成是生产的工具,不仅她们可以被当作商品自由买卖,而且她们的子女出生后又将重复她们的命运.尤其是“学校老师”这个冷血、施虐的狂热种族主义分子,在种植园中实行严格的制度和残酷的惩罚.为了搞所谓研究,他对待奴隶就像对待牲口一样,成天拿着尺子在奴隶身上量来量去.奴隶主对黑奴的奴役就如同榨干每一份土一样,一直要到榨干他们身上的最后一滴血为止.小说中所体现的非洲传统宗教思想和生死观念对西方现代科学观提出了挑战.在西方现代文明中,人是占据最高精神层次的,被视为优于动物或自然界其他生物,比起动物或植物来更加重要、更有价值.而小说所体现的非洲传统宗教思想说明,地球上所有生命都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网,没有什么等级制度,这与生态女权主义的立场是一致的.例如,依照非洲传统宗教,树木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同时也是上帝与非洲黑人交流的“媒介”.这一思想在小说中的黑人在“林间空地”举行精神救赎仪式得到了集中体现.非洲传统宗教还认为,善良的人死后,他们的灵魂将会得到永生,同时也会作为上帝与还在世的家人之间的“媒介”,保佑他们的家族繁荣昌盛(T we2 sigye240).当塞丝和丹芙心力交瘁时,她们都希望从贝比・萨格斯的灵魂那里寻求帮助.非洲传统宗教把宇宙看成是深不可测的,动态的整体,它远远超出了人们的理性的控制范围.在《宠儿》的黑人世界中,自然主要作为疗救、慰藉和生命的源泉.无独有偶,小说中的女性常与自然48华 东 交 通 大 学 学 报2007年联系在一起,扮演着相同的角色.贝比・萨格斯在“林间空地”布道时,就与这块土地一起成为黑人情感和精神启迪的源泉.对于丹芙,那黄杨灌木围成的“翠室”是见证她成长的陪伴、是保护她免受外界伤害的栖身之地,是为她提供精神食粮的场所.塞丝作为一名女性和母亲,和自然的联系也极为紧密.对于她和黑尔的第一次结合,小说以充满着歧义和暗示的性感的语言,将塞丝和自然水乳交融的关系勾勒出来.在奴隶制下,自然和女黑奴都被当作生产的工具使用,完全服务于整个生产过程的需要,没有自身的价值.而小说中的黑人深受非洲传统宗教观的影响,把自然看成是有灵魂的生命体,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并怀着敬畏的态度来对待自然.与此同时,他们也认可女性在黑人生存中不可磨灭的作用.3)人类由隔离走向和谐共处生态女权主义不仅强调男权社会对于自然的开发和对于女性的压迫之间的联系,它也认识到这两种形式的统治是与阶级压迫、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有着密切关联的.因此,生态女权主义致力于建构“基于一种能使男性和女性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基于人类对于生态环境的完整保持之上的”新的道德价值和社会结构(金莉58-59).《宠儿》通过再现男人与女人、个人与社区以及黑人与白人的关系探讨了人的生存问题,并提出了人类走出隔离,走向和谐的构想.小说中的黑人女性深受种族和性别的双重压迫.她们的生存不仅受到奴隶制的威胁,在男女关系上,她们也受到了不公正待遇.以塞丝和保罗・D的关系为例,尽管他们已经结合在一起,但当保罗・D得知塞丝为了保护自己的儿女不受奴隶制的屈辱而杀婴后,对她横加指责,认为那是野兽的行径.保罗・D没有从蓄奴制的环境而是以道德标准来看待塞丝的行为,在他与塞丝之间横亘了一条鸿沟.后来,保罗・D意识到是塞丝激起了他心中的爱,并还他以被奴隶制剥夺的男子汉的尊严,于是决定和塞丝共同面对未来的生活.在个人与社区关系上,丹芙在走出家门,成为社区的一个成员时才发现自我,得到了成长.保罗・D和他在乔治亚洲的狱友通过协作才得以越狱.同样,塞丝在成为辛辛那提社区的成员后也享受了短暂的幸福时光,而她女儿的夭亡也与社区没有提前给她通风报信有关.社区的黑人妇女为了弥补以往的过错,最终聚集在塞丝家门前赶走了宠儿,阻止了塞丝错杀鲍德温先生,也把她们自己从往事的深渊中解救了出来.这些事例再次证明了小说中的黑人所坚信的宇宙万物是普遍联系的看法.小说除了揭示奴隶制的精神贻害,还探讨了黑人与白人和平相处的可能性.塞丝在逃亡途中生下女儿丹芙,主要得益于穷苦白人女孩爱弥的无私帮助.正因为此,塞丝才以爱弥的姓来给自己的女儿命名.这段动人故事是对超越种族界限的普遍人性的讴歌,与小说扉页取自《圣经》的引言交相呼应:那本来不是我子民的,我要称为我的子民;本来不是蒙爱的,我要称为蒙爱的.(M orris on,Beloved)这段引言在《圣经》中强调了上帝对异教徒的拯救,被置于小说的扉页体现了作者对生命多样性的尊重,对宽恕和爱的提倡以及消灭种族、性别、阶级歧视的主张.最后,小说的主人公在经历了生死之交、惊涛骇浪的生活后终于恢复了平静的生活,开始和整个社区一道共同创建未来.3 结语在《宠儿》中,女主角那不堪回首的受难史通过不同的视角完成,展现了黑人群体一个个支离破碎的心灵.他们在与自然融入的过程中又通过各种音质的多声部的合唱与舞蹈来赋予自己完整的身心.在非洲传统文化背景下,自然、人甚至灵魂都被纳入到整个宇宙之中,彼此平等,和谐共处,共同承担传承文化、维持健康完整的生态系统的责任.小说不仅为一个长期“失语”的民族寻找到了声音和性格,小说的生态女权主义意识还为现代处于生态危机及精神危机之中的人们绘制了理想的蓝图.参考文献:[1]傅华.生态伦理学探究[M]1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2]金莉.生态女权主义[J]1外国文学,2004,(5):57-641[3]肖巍.生态女性主义及其伦理文化[J]1妇女研究论丛,2000,(4):36-411[4]张妮妮.身体、自然和地方———斯普瑞特奈克对生态女权主义的新发展[J]1哲学动态,2001,(7):30-331 [5]C.斯普瑞特奈克,张妮妮.生态女权主义哲学中的彻底的非二元论[J]1国外社会科学,1997,(6):56-611 [6]M orris on,T oni1Beloved[M]1Beijing:F oreign Language T each2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21[7]Selassie,K okahvah Z auditu1W omen Who K now Things:A frican58第6期刘 星:《宠儿》中的生态女权主义意识E pistem ologies,Ecocriticism,and Female S piritual Authority in the N ovels of T oni M orris on[J]1The Journal of Pan A frican S tudies117(2007):38-571[8]T wesigye,Emmanuel K.A frican Religion,Philos ophy,andChristianity in Log os-Christ:C omm on G round Revisited[M].New Y ork:Peter Lang Publishing,Inc1,19961Ecofeminist Consciousness in BelovedLIU Xing(School of F oreign Languages,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Nanchang330013,China)Abstract:Being T oni M orris on’s finest representative w ork,Beloved is praised as a m onument of American black histo2 ry1In the novel,not only do female and nature have close relationship,but als o individual,nature and community are in2 terdependent on one another for development1From ecofeminist view point,Beloved reflects ecofeminist consciousness in terms of body,nature and place1The ecofeminist consciousness in the novel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adv ocating the e2 quality between man and w oman,eliminating racial and class discrimination as well as offering a g ood s olution to s olve e2 cological and spiritual crisis1K ey w ords:Beloved;ecofeminist;consciousness;body;nature;place简讯2:我校研究生在江西省首届数学建模竞赛中取得好成绩近日,在南昌大学举行了江西省首届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颁奖大会,省教育厅副厅长洪三国、省学位办主任刘洪祥等出席了颁奖大会.我校研究生取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和三等奖3项的好成绩.江西省首届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于2007年5月25日-5月30日举行,由江西省学位办和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主办,南昌大学承办.华东交通大学、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江西中医学院、东华理工大学、景德镇陶瓷学院等10所研究生培养单位共派出67支队伍参赛.我校共派出5支队伍参赛,其中我校取得的一等奖成绩在67支参赛队中排名第4.竞赛最终产生一等奖10个队和二等奖19个队.本次竞赛获奖研究生和指导教师名单如下:一等奖:周娟(信息学院)、马汝成(信息学院)、张期星(土木学院)指导教师:周尚超二等奖:王林(电气学院)、姜琴(电气学院)、吴鹏(电气学院)指导教师:左黎明三等奖:余为清(机电学院)、陈俊杰(机电学院)、薛凯峰(机电学院)指导教师:吴林峰三等奖:鲁伟栋(电气学院)、吴先强(电气学院)、刘林(电气学院)指导教师:左黎明三等奖:李忠卫(土建学院)、李再帏(土建学院)、何晓源(土建学院)指导教师:廖国勇研究生处2007年12月10日68华 东 交 通 大 学 学 报2007年。
2016年09月上青春岁月11托尼・莫里森的主要成就在于她的长篇小说。
自1970年起,她一共发表了十部长篇小说:《最蓝的眼睛》、《所罗门之歌》、《秀拉》、《柏油娃娃》、《宠儿》、《爵士乐》、《天堂》、《爱》、《恩惠》、《家园》,这些作品均以美国的黑人生活为主要内容,笔触细腻,人物、语言及故事情节生动逼真,想象力丰富。
《宠儿》取材于一段真实的历史。
主要是讲女黑奴塞丝在携女逃亡途中遭到追捕,因不愿看到孩子重又沦为奴隶,她毅然扼杀了自己的幼女。
十八年后奴隶制早已废除,而被她杀死的女婴还魂归来,以自己的出现日夜惩罚母亲当年的行为,往事的梦魇一刻也不曾停止过对塞丝的纠缠。
一、生态女性主义生态女性主义是妇女解放运动和生态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既是女权主义研究的重要流派之一,也是生态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
它从性别的角度切入生态问题,指出男权统治与人对自然的统治都是根植于以家长制为逻辑的认识之上的,进而进行深入的批判。
生态女性主义在西方国家,尤其是在法国、德国、荷兰和美国的女权运动和环境运动、环境哲学和生态伦理学中,越来越受重视,并有相当大的影响。
生态女性主义理论者考虑性别歧视、对自然的控制、种族歧视、物种至上主义、与其它各种社会不平等,之间的交互关联性。
它可以说是自然的女权主义,既继承了过去的理论,又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
除了致力于社会改革之外,它还把这种政治运动扩大到知识领域,从各种角度研究女性本性和男性本性的差别,探讨女性角色、女性价值,并进而对造成歧视妇女、压迫妇女的父权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批判。
二、生态女性主义在《宠儿》中的体现1、人的命运和自然紧密相连生态女性主义在发展中是对人类中心定论的,它提出人类是自然发展中的一部分,两者之间紧密相连。
在托尼・莫里森的《宠儿》中,自然被赋予了多样化的发展方向和意义,其中有幸福、困难以及压迫等。
但在《宠儿》里的保罗・D 认为“树是友好的,可以依赖的,也是可以靠近的”,作者对于树的描写展现了自身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向往,只有人善待自然,自然会回馈给人们一定的回报。
在残酷中寻找启示——《宠儿》的女性主义解读薛文艳摘要:关键词:《宠儿》是美国20世纪最耀眼的黑人女作家莫里森的惊世之作,它以赤裸裸、血淋淋的母爱震撼着世界。
作者用这个令人颤栗的故事来阐释在男权主义和种族主义夹缝中生存的美国黑人女性独特的女性意识。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文本中人物母性形象的重塑、男性形象的缺失以及一系列女性人物意识的觉醒与演变解读作家的女性意识,从而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宠儿》的主题。
《宠儿》;女性主义;女性意识托妮・莫里森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她主要关注“种族”和“女性”这两大主题,从女性的角度细致地剖析黑人女性所受到的种族和性别的双重压迫,给予黑人女性极大的关怀和帮助。
“身为黑人和女性,我能够进入那些非黑人和非女性所不能进入的情感与感受的广阔领域。
”在《宠儿》中,作者用残酷的故事阐释了夹缝中生存的美国黑人女性独特的自我意识并以此探求黑人女性的出路,展现了她作为女性主义者的执著追求。
女性主义最早起源于争取女性社会权利的政治运动,后来逐渐演变为在文化和精神上争取男女平等的运动。
他们主张推翻父权统治使女性地位提高,最终走上性格独立的道路。
女性主义文学作为女性解放运动的必然产物,主张从性别意识的视角进行创作并用文学表现女性处境,探求女性意识。
黑人女性主义是美国女性主义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著名的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曾在《寻找母亲的花园——女性主义散文》中提出了女性主义(nism)这一重要概念:“女性主义者包括以下几层含义:首先,女性主义者特指黑人妇女或有色妇女,她们欣赏并热爱女性文化,女性情感,女性力量,尤其是重视、热爱女性本身。
不仅如此,女性主义者还应献身于黑人的民族事业,维护民族的整体性。
”正如沃克所言,从马歇尔到安吉罗,再到莫里森,美国黑人女作家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她们不再停留在控诉美国社会对黑人的种族歧视与压迫,而是从独特的角度写女性经验,在抨击种族歧视的同时揭露性别歧视,或者主要反映黑人妇女争取妇女平等权利的斗争”。
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托尼•莫里森的《宠儿》作者:佟丽莉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2年第02期摘要:托尼·莫里森的《宠儿》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部鸿篇巨著,通过描写塞丝杀婴的故事阐述黑人妇女在奴隶制度下饱受身体、精神和情感的摧残和劫掠的事实。
本文旨在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宠儿》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种族间,男性和女性间的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关系,再现生态女性主义创建和谐社会的构想。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宠儿》生态女性主义一、引言《宠儿》是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一部不朽杰作,在1993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它讲述的是在美国重建时期,黑人奴隶处于压迫之下的血泪史。
主人公塞丝是黑人女奴,在长期奴隶制的压迫下,不堪重负,带着腹中即将生产的孩子丹芙逃亡,在遭到追捕时,为了使自己的孩子不再重蹈覆辙,她亲手割断了两岁大女儿宠儿的喉咙。
而后,宠儿的鬼魂进了家门,用尽各种方法扰乱他们的生活,塞丝的两个儿子不堪忍受鬼魂折磨离家出走。
婆婆贝比·萨克斯在绝望中逝去。
十八年后,曾经在“甜蜜之家”结识的保罗·D走进她的生活,赶走宠儿的鬼魂。
不久,宠儿还魂归来,讨还爱债。
丹芙享受着姐妹亲情的同时,看到塞丝在宠儿的折磨下逐渐消沉,决定走出与世隔绝的生活,向黑人社区寻求救助,赶走了鬼魂,最终保全了塞丝的生命。
二、生态女性主义概括地说,生态女性主义所主张的是按照女性主义原则和生态学原则重建人类社会。
它探讨文学与自然、阶级、性别及种族四个范畴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种将统治妇女的社会制度和统治非人类的自然联系起来的多元文化视角。
生态女性主义反对人类中心论和男性中心论,主张改变人统治自然的思想,并认为这一思想来自人统治人的思想。
生态女性主义既关注生态平衡和生态危机,注重改善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同时又着重研究生态危机和性别歧视语境中自然与女性的关系,揭露并批判性别歧视,并挖掘其中的生态意识和女性意识。
作者: 刘文敏
作者机构: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出版物刊名: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 2014年 第3期
主题词: 生态主义 女权 压迫 解放 解读
摘要: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宠儿》自问世以来就备受关注。
在这部小说中,作家从历史、爱、种族苦难等多重视角,对美国主流文化下,男权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对黑人女性心灵的压迫和扭曲,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并为她们指出了一条自我救赎、获得解放的光明之路。
只有整个黑人民族团结起来,反对压迫和种族歧视,才能争取美好的未来,创造人人平等的公平社会。
本文从生态女权主义视角,对该作品进行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