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课练13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15
(必修一)第24课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时间:25分钟)3.(2013·广东文综·23)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
”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 A.联合国B.欧洲共同体C.华沙条约组织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解析】马歇尔计划应是欧洲的内容,排除A、C。
而当欧共体成立时,马歇尔计划已经完成,所以B不对。
从“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可知是军事性的。
【答案】D4.(2013·江苏单科·20)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
观察右侧地图,理解准确的是()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考点】冷战格局【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从地图中找出关键信息:时间1945——1949;地点欧洲德国被占领。
战后形成美苏冷战格局,在欧洲主要是冷战,没有热战;1955年华约成立,美苏两级对峙格局正式形成;德国在该时期被分区占领,最终导致德国的分裂,而其统一是在东欧剧变时期,故BCD表述错误。
因此正确答案选A.。
【答案】A5.(2013·海南单科·20)1948年,苏联针对美、英等国分裂德国的措施,切断西柏林与其他美英法占领区的水陆交通,美、英则向西柏林大规模空运物资。
这一局面持续近一年之久。
这次危机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A.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B.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C.两德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D.双方既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解析】从材料中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材料强调苏联针对美、英等国的分裂措施,而采取的应对措施,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排除B;选项C,虽然正确,但不是冷战的基本特征,排除C;1948年冷战已经开始,美苏展开全面对抗,但有避免爆发直接的军事冲突,也是冷战的基本特征,故D。
第11讲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考纲要求]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1.“冷战”的兴起(1)背景⎩⎪⎪⎨⎪⎪⎧①“二战”结束后,美苏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双方关系开始发生变化。
②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确立 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③苏联把确保东西部边界安全作为国家的首要利益,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
④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 美国更积极地推行反共、反苏的政策。
(2)表现⎩⎪⎪⎪⎨⎪⎪⎪⎧①政治:杜鲁门主义出台。
1947年,杜鲁门公开宣称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标志着“冷战”正式 开始。
苏联和东欧国家于1947年成立了共产 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②经济:马歇尔计划。
1948年提出援助西欧的“欧洲复兴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
1949年苏联和东欧国家成立经互会对抗。
③军事:为遏制苏联,加强对西欧控制,1949年成 立北约。
为对抗北约,1955年苏联和东欧民主 国家成立华沙条约组织,标志着两极对峙格局 正式形成。
[图解识记] 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措施(3)影响⎩⎪⎪⎪⎨⎪⎪⎪⎧①美苏“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世界被分裂 成两部分。
②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 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又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③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肆意践 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大举用兵, 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思维发散影响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决定性因素是各国综合国力的消长变化。
二战后之所以出现两极格局,一是由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二是因为美苏两国实力的增强。
2.“冷战”中的“热战”⎩⎪⎨⎪⎧1朝鲜战争: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使“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2越南战争:导致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苏联 的军事实力大体上赶上了美国。
课时作业13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及世界多极化趋势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济南高三摸底)苏联在1947年观察到美国重整军备,再加上美国原本所建立的全球的军事基地与联盟,便更确信了苏联已被资本主义包围的想法。
这种日益膨胀、自我实现式的揣测,极易重蹈1917年意识形态冲突的覆辙。
该材料认为“冷战”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A.美国阵营对苏联的封锁和包围B.美苏之间的互不信任与误判形势C.苏联日益膨胀的大国沙文主义D.十月革命以来长期的冲突与矛盾解析:材料“确信了苏联已被资本主义包围的想法。
这种日益膨胀、自我实现式的揣测”说明美苏之间的互不信任导致误判形势,故B项正确;A项是苏联的想法;C项与材料无关;材料中没有体现出1917年以来长期的冲突和矛盾,故D项错误。
答案:B2.(2018·河北省沧州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监测)1947年马歇尔发表演讲:“美国应该尽其所能帮助世界恢复正常经济状态……否则政治就不能稳定,和平就没有保障。
我们的政策不是有针对性的反对某一国家或某一理论……我们政策的目的应该是……实现可以使自由体制得以存在的经济和社会条件。
”由此美国实施了马歇尔计划。
该计划的实施( )A.旨在遏制经济互助委员会在东欧地区的扩张B.有利于西欧一体化进程C.反映了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的发展方向D.使美国掌握了世界霸权解析:根据题干“实现可以使自由体制得以存在的经济和社会条件”和所学知识可知,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国家,有利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西欧的一体化进程,B项正确。
经济互助委员会建立是在马歇尔计划实施之后,排除A。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确立,反映了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的发展方向,排除C。
战后确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有利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
第13课 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课标要求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教学重点和难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线索导入新课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打败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美苏通力合作,结成反法西斯同盟。
在打败法西斯国家之后,战时同盟关系的美苏两国会走向何处?2.引用一个英国人的外交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二战结束后,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和国家利益的不同,美苏从战时盟友关系转变为战后的敌对关系,完全成为敌对关系是从美国的“冷战”开始。
(二战后初期,还未完全成为敌对对手)3.参考教参P120第3段。
一、东西方“冷战”的概念和原因“东”和“西”各指什么? “东” 指的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西”指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冷战”?什么是“冷战”?原因二战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昔日的强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被彻底击溃。
英、法虽然是战胜国,但是它们在战争中受到严重的削弱,战后实际上已降为“二等”国家。
只有美国和苏联战后成为世界上两个最强大的国家,其他国家均无法与之相匹敌。
战后国际力量的基本特征是“两极化”,即“新的权利天平上只剩下美苏两国”。
其中美国力量最强大。
①二战后,美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居世界之首,取得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
(本目第1段大字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得出:美国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
材料:二战期间,美国军事实力膨胀。
1939年,美国武装部队总数只有33。
5万人,军费开支仅为12亿美元。
到1945年,武装部队总数达1230万人,军费开支达90多亿美元。
美国拥有最强大的海军和空军,数百个军事基地分布在世界各地。
它垄断着原子弹。
————《教参P118页》得出:美国是世界头号军事强国。
综上:美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已居世界之首,取得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
高一历史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试题答案及解析1.“二战”结束后,美国的霸权主义表现为两种形式,在欧洲是“冷战”,在亚洲是“热战”。
战后,美苏之间的冷战对抗未真正爆发大战,其主要原因是A.双方合作多于对抗B.美苏双方势均力敌C.各国反战运动高涨D.霸权主义受到遏制【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格局。
依据所学,二战后,由于共同敌人的消失,美苏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尤其是国家利益方面的冲突日益严重。
但由于双方势均力敌,谁都不敢轻易发动战争,从而使世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所以应选B。
【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两极世界的形成·美苏对峙2.某条约有如下内容:“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
……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据此判断该条约是:A.《北大西洋公约》B.《马斯特里赫特条约》C.《华沙条约》D.《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就是指联邦德国参加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针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才成立了C.《华沙条约》。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华沙条约》3. 1944年10月21日,罗斯福在关于美国外交政策的讲演中说:“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故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
吾国为本之最大利益以及为和平与人道计,对于此种责任,不能畏缩,不应畏缩,且在事实上亦未畏缩。
”这最能表明的是()A.美国不自量力、自吹自擂B.美国实力最为强大C.美国企图领导世界D.美国为反法西斯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故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的美国军事、经济实力空前强大,认为自己有能力领导世界,并以“世界领袖”自居,企图领导世界,故C项正确;AD两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项与C项相比,C项更符合材料意图,故B项排除。
课练13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滨州模拟)《作为武器的图书》中记载:“1944年6月6日,以英美两国军队为主力的盟军,从英国跨越英吉利海峡,抢滩登陆诺曼底。
几天后,美国将无数箱图书运抵诺曼底,发往法国各地书店。
随后,数以万计的美国图书陆续到达,发往整个欧洲。
”美国运输图书的主要目的是()A.扩张美国意识形态和文化影响力B.争夺原德占区的图书市场份额C.为击败德国法西斯提供思想武器D.为盟军前线将士提供文化休闲解析:据材料可知美国运输图书的主要目的是扩张美国意识形态和文化影响力,故A 项正确;B项不是美国运输图书的主要目的,故B项错误;C项是目的之一,但不是主要目的,故C项错误;材料“数以万计的美国图书陆续到达,发往整个欧洲”是为了扩张美国意识形态和文化影响力,而不是为盟军前线将士提供文化休闲,故D项错误。
答案:A2.“1945年春,美国和苏联军队在欧洲大陆遭到战争摧残最严重的地区会合。
比德国战败马上就要成为事实更重要的是,对未来世界而言,这具有某种程度上十分重要的象征意义。
”这里的“象征意义”是指()A.欧洲即将结束纷争实现合作走向统一B.欧洲被非正式划分成美国和苏联的范围C.正式将德国分割成两个单独的政治实体D.世界将在美苏主宰下重建和平安全体系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逐渐形成,欧洲被非正式划分成美国与苏联的范围,故B项正确;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C项与材料信息“德国战败马上就要成为事实”不符;D项说法错误。
答案:B3.(2018·武汉市调研)二战后初期,西方盟国对在德国实行的“非工业化政策”进行反思,他们指出:“在两次世界大战间隔的时期内,德国在欧洲市场上的强大地位并不是体现于它对欧洲经济的主宰,而是反映各国之间紧密的经济联系,对许多国家来说,德国在正常的年代里,既是最重要的供货国,也是最重要的接受货国。
”其主要目的在于()A.重建世界经济秩序B.化解法德之间固有矛盾C.扶植德国对抗苏联D.推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解析:材料“既是最重要的供货国,也是最重要的接受货国”,主张加强同德国的经济联系,西方盟国主要目的在于“冷战”的需要,故A项错误;此举有利于化解法德之间固有矛盾,但不是主要目的,故B项错误;结合二战后初期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可知其主要目的在于扶植德国对抗苏联,故C项正确;这一政策客观上有利于推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但不是主要目的,故D项错误。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基础题1.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斗争的起先,世界不得不重建。
“重建世界”的主要缘由是()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冲突加剧2.1945年1月,美国国务院的一份文件中说:“我们建议由我国负起领导责任,帮助中国建设一个强大的、稳固的和统一的政府,以便他可以成为远东的主要稳定因素。
”材料表明美国帮助中国的根本目的是()A.压制战后的日本和欧洲殖民势力B.稳定远东局势建立世界霸权C.实施“冷战”对抗社会主义苏联的扩张D.扶植国民政府建立亲美政权3.与杜鲁门主义相比,马歇尔支配“删掉”了“关于共产主义的明确提法”,强调“支配”的目标是“战胜饥饿、贫困和混乱”。
这表明“马歇尔支配”()A.与杜鲁门主义手段相同B.是更隐藏的杜鲁门主义C.彻底颠覆了杜鲁门主义D.与杜鲁门主义的目的不一样4.下图是1947年的美国漫画。
漫画中的人物斯大林在标着“欧洲复苏”的篮球筐下,主动拼抢着写有“马歇尔支配”的篮球。
从漫画中可以提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A.美国旨在欧洲复苏B.美苏冷战尚未起先C.苏联经济亟待复原D.美苏关系有所缓和5.1956年2月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提出“三和路途”,其基本构想是:与西方国家和平共处,在和平竞赛中超过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强调一样性并谋求美国的认可;对亚非拉地区鼓吹通过和平过渡走非资本主义道路。
据此,“三和路途”的提出()A.旨在谋求苏美合作主宰世界B.是苏联对西方国家作出妥协C.大大压缩了苏联的外交空间D.导致社会主义阵营走向瓦解6.西方一位历史学家曾对某一历史事务做出这样评价:“是美国政府想出来帮助欧洲树立信念用的,至少公开宣扬中是这样说的,目的是使其不至于迫于苏联的压力在政治上屈服,走向绥靖和中立。
2012~2016年课标全国卷命题思路与分析考纲要求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课标提示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考点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自主学习答案]考点①战时同盟②称霸世界③意识形态④“经互会”⑤华约⑥核战争⑦和平⑧中美⑨美国[巧学妙用]1.理清概念——“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
2.漫画探史——马歇尔计划《黄鼠狼给鸡拜年的结果》漫画反映马歇尔计划表面上帮助欧洲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经济秩序,实质是以经济手段控制欧洲3.图示解史——美苏对峙格局的形成考法1杜鲁门主义政策【考题1】(2017·甘肃兰州质检)1945年1月,美国国务院一份文件说“我们建议由我国负起领导责任,帮助中国发展一个强大的、稳固的和统一的政府,以便它可以成为远东的主要稳定因素”。
材料表明此时美国帮助中国的根本目的是()A.压制战后的日本和欧洲殖民势力B.稳定远东局势建立世界霸权C.实施冷战对抗社会主义苏联扩张D.扶植国民政府建立亲美政权答案 B『方法突破』扶植国民政府建立亲美政权是美国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使中国成为美国的亚洲反共基地,但根本目的还是为了自身能称霸世界。
『史论链接』杜鲁门主义(1)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大转折点。
与马歇尔计划共同构成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础,标志美苏同盟关系的结束及冷战的开始,也标志着美国作为战后第一大国的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
(2)实质: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
以杜鲁门主义为起点,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考法2美苏“冷战”的评价【考题2】(2017·贵州贵阳调研)“冷战是当代国际关系史中一段特殊时期。
冷战双方处在特殊环境中,它们用特殊的语言、特殊的武器、特殊的意识形态反对它们各自设定的敌人。
专题八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考点闯关】考点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一、选择题1.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芝加哥太阳报》指出:“紧接着这位伟大而盲目的贵族所高举的大旗,就会使我们投入这个世界最恐怖的战争中去。
”同时,斯大林在《真理报》上指出:他的演讲是“危险的行动”,是“站在战争调拨的立场上”,是“号召同苏联战争”。
1949年2月,美国乔治·凯南致国务院电报:“总结起来说,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的坚信,它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
……如何对付这个力量的问题,无疑是我国外交所面临的最巨大的任务。
”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 A )①“冷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苏联的霸权政策②“冷战”开始于丘吉尔“铁幕”演说③“冷战”政策主要表现为战争行为④“冷战”政策导致了两极格局的形成A.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解析:“冷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家利益,“冷战”开始于杜鲁门主义,③“冷战”政策主要表现为非战争行为,“冷战”政策导致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2.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这意味着 ( D )A.美国重视自身安全 B.美国要充当世界警察C.美国要维护世界和平 D.美国要与苏联争夺霸权解析:杜鲁门主义的宣布,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3.右图描绘了“二战”后初期的西方世界,某班的学生进行了判读,得到了这样一些说法,对漫画的理解错误的是 ( B )①图中的“医生”是指美国,“病人”是指二战后的西欧②此医生开的“药方”其实就是杜鲁门主义③病人背上贴着美元,其实就是对欧洲实施经济援助计划④“药方”的实质是通过复兴欧洲经济以加强对欧洲国家的控制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从对漫画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药方”应为“马歇尔计划”。
4.有人说:“对美国来说,马歇尔计划达到了一箭几雕的目的。
1.“与会国深信,新解放的国家的出现将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从而鼓舞旨在加强和平以及促进独立与平等的国家之间和平合作的趋势。
”该会议的召开( )A.标志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B.预示着冷战期间国际力量的失衡C.反映了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的变化D.消除了亚非国家之间的政治分歧答案 C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新兴国家间的“和平合作”,属于政治范畴,A项属于经济范畴,排除;B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新解放的国家的出现”指世界新兴力量的崛起,反映了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的变化,C项正确;D项中“消除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2.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政府公开宣告其政策是把日本“扶植为非常强大而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
其目的是( )A.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B.确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C.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D.适应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需要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20世纪40年代末新中国成立,共产主义运动在亚洲取得重大胜利,此时适逢美苏两国争霸的冷战时期,由于中美两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差异,所以美国对中国实行敌视、封锁的政策,积极扶植日本、进而利用日本作为亚洲地区遏制中国的主要力量,故A项符合题意。
确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不仅体现在政治和军事领域,而且还体现在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上;材料主要论述了美国在亚洲地区的政策,故B项说法过于片面、不够准确。
C项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偏离材料主旨,故排除;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出现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D项与材料时间和主旨均不符合,故排除。
3.如果要给下图设置一个主题,准确的是( )A.北约与华约的对峙B.从欧共体到欧盟C.马歇尔计划与二战后欧洲格局D.布雷顿森林体系蓝图的构建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马歇尔计划。
图片反映了用美元的力量使西欧重新强壮起来,使其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进行对抗,实施“冷战”。
A项是军事方面美苏对抗的表现,与图片信息不符,故错误;B项与图片反映的信息无关,故错误;C项的描述与图片反映的信息一致,故正确;D项发生在1944年,与“冷战”没有关系,故错误。
高考历史: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例题1.(2019·黑龙江龙江模拟)1946年,杜鲁门总统发表声明:“目前,只有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
”1972年,尼克松总统发表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
”美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实力下降B.欧盟实力上升C.缓和美欧关系D.遏制苏联扩张【答案】A【解析】材料中说1946年,当时美国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体现了美国的霸权主义,1972年,美国用一种彬彬有礼的态度和北约搞好关系,说明美国实力明显下降,A项正确;70年代没有欧盟,欧盟是90年代成立,排除B项;美欧之间没有敌对,不需要缓和,排除C项;美国70年代实力明显下降,难以遏制苏联的扩张,排除D项。
2.所谓“雅尔塔体系”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英、苏、中等国对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形成的一系列协议和谅解,由此确立了战后国际和平新秩序。
观察下面的漫画,从中可以获得的正确信息是()A.美国掌控着开启“体系”的金钥匙B.和平秩序正受到军国主义的挑战C.维护战后体系是各国的共同责任D.战后体系遏制了军国主义的复活【答案】B【解析】结合题中图文信息可知有人拿着钥匙想要开启被雅尔塔体系锁住的军国主义,这意味着雅尔塔体系确立的战后国际和平新秩序受到挑战,B项正确。
雅尔塔体系下,美苏“冷战”对峙,A项错误;C项与漫画主旨无关,D项与漫画主旨相反,排除C、D项。
3.“当柏林墙竖立之后,华盛顿感到‘舒了口气’。
虽然肯尼迪公开谴责这是对边界的野蛮封锁,但‘实际上认为柏林墙是结束柏林危机的转折点’。
”这是因为“柏林墙”的修建()A.减少了美苏直接冲突的可能B.遏制了苏联势力进一步扩张C.便利了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D.为美国组建北约提供了借口【答案】A【解析】“柏林墙”的修建作为缓冲,减少了美苏直接冲突的可能,故A 项正确;“柏林墙”并没有遏制苏联势力在其他地区的进一步扩张,故B项错误;马歇尔计划与柏林墙的修建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1961年北约早已建立,故D项错误。
备战2018年高考历史之高频考点解密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二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间的国际格局变化趋势已经多次涉及;从题型来看,以选择题为主;从能力要求来看,侧重对考生解读材料信息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
复习备考时:(1)注意三个关键的时期①二战结束后,美国针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战争以外的各种敌对行动和对抗形式,即冷战,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华约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②20世纪7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出现,西欧、日本和中国发展壮大。
③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2)复习时注意将该部分内容与经济史中的“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相联系。
这部分内容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极为密切,因此,同学们要充分重视课外学习资源,利用各种媒介搜集与整理相关资料,并通过讨论会等形式发表对相关问题的看法,不断提高自己处理各类信息的能力,增强对历史的观察力和理解力。
(3)通过全面分析二战后冷战局面的形成,培养自己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东欧国家人民民主革命胜利的原因,培养自己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分析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培养自己辩证客观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分析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认识内因与外因、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能够认识到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并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
考点一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2017年北京卷)下图取材于1949年美国报纸的一幅漫画,题为“他终于上道了”。
图中①处应填写A.罗斯福新政B.“铁幕”演说C.马歇尔计划D.欧洲煤钢联营【解题思路】罗斯福新政发生在1933年,“铁幕”演说是在1946年,欧洲煤钢联营是1950年5月法国外长舒曼联合其他的西欧国家建立的煤钢企业,建立的一个超国家的行业联合体。
根据材料“1949年美国报纸”以及图片中的美国拉着欧洲“自立”前进,可知是马歇尔计划,故C正确。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
“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 )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2.1945年1月,美国国务院的一份文件中说:“我们建议由我国负起领导责任,帮助中国建设一个强大的、稳固的和统一的政府,以便他可以成为远东的主要稳定因素。
”材料表明美国帮助中国的根本目的是( )
A.压制战后的日本和欧洲殖民势力 B.稳定远东局势建立世界霸权
C.实施“冷战”对抗社会主义苏联的扩张 D.扶植国民政府建立亲美政权3.与杜鲁门主义相比,马歇尔计划“删掉”了“关于共产主义的明确提法”,强调“计划”的目标是“战胜饥饿、贫困和混乱”。
这表明“马歇尔计划”( )
A.与杜鲁门主义手段相同 B.是更隐蔽的杜鲁门主义
C.彻底颠覆了杜鲁门主义 D.与杜鲁门主义的目的不一致
4.下图是1947年的美国漫画。
漫画中的人物斯大林在标着“欧洲复苏”的篮球筐下,积极拼抢着写有“马歇尔计划”的篮球。
从漫画中可以提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
A.美国旨在欧洲复苏 B.美苏冷战尚未开始
C.苏联经济亟待恢复 D.美苏关系有所缓和
5.1956年2月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提出“三和路线”,其基本构想是:与西方国家和平共处,在和平竞赛中超过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强调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