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3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刷子李第二课时教
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刷子李》这篇课文的背景知识,掌握课文的内容和重点词语。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课文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劳动和创造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 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增加词汇量。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2. 课文《刷子李》的复印件。
3. 生字词语的卡片。
四、教学步骤
1. 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 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入课文内容,让学生产生兴趣。
- 介绍《刷子李》的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
2. 同步阅读,师生共读。
- 分段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感受语言的韵味。
- 师生共同解读课文,理解内容,解释词语的意思。
3. 理解课文,进行讨论。
- 提问学生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并自主回答。- 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人物、情节和感受。
4. 研究生字词语。
- 出示生字词的卡片,帮助学生掌握词义并进行诵读。
- 利用多种方式,如游戏、示范等,巩固生字词的研究。
5. 小组分享,总结课堂内容。
- 将学生分组,让他们互相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 由小组代表总结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6. 作业布置。
- 布置相关练题,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 鼓励学生写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带到下节课上。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产生了对刷子李的兴趣,增加了他们对古代劳动文化的了解。通过师生共读和讨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词汇的掌握有了提高。下节课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展示他们对课文的深入思考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0青山处处埋忠骨》第2课时【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0青山处处埋忠骨》第2课时
【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代伟人XXX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2.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一代伟人XXX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教学过程:
一、感情朗读,感受悲痛
1.谈话导入。
在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内,一块一米高的花岗岩石矗立在墓前,正面刻着“XXX同志之墓”,背面刻着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撰写的一段碑文:课件出示
XXX同志原籍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是中国人民领袖XXX同志的长子,一九五○年他坚决请求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于一九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XXX同志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将永远教育和鼓舞着青年一代。XXX永垂不朽!
2.抗美援朝战争之后,中国和朝鲜关系一直都非常友好,XXX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XXX葬在了朝鲜。这是一种怎样的胸襟啊?我们来一起研究课文的第二部分。
3.当司令部请示是否将XXX的遗骨运回国内,而朝鲜要求把XXX葬在朝鲜时,面对这两种抉择,XXX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认真读课文第二部分,画出描写XXX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学生边读边画)
4.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对XXX的内心世界的看法。(学生自由讨论)
5.全班交流汇报。(指名学生回答)
《知识点》
教材分析:
1、“祖父的园子”是一幅色彩明丽、富有童话色彩的画,这里是“我”童年生活的地方,它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不只是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我”心灵的自由,放飞了“我”的心灵,舒展了“我”的人生。
2、文章用独特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艳、动感十足的画面。第
一、二自然段是由白的、黄的、大红的、金粉的蝴蝶、金的蜻蜓、绿的蚂蚱、各色鲜艳的花组成的一幅色彩丰富绚丽而富于生气的画。第十三自然段则是一幅流动的画,“我”看见黄瓜摘来吃,丢下黄瓜又去追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随着作者文字的描述,一个个画面一一展现,在画面自然转换中,读者能够充分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自由。
3、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祖父的园子”里自由自在的嬉戏生活。
4、本文善用寄情于景,寄情于物。
5、作者语言选择很有意思,大量使用短句表达情感。文中选择短句营造出轻松欢快的氛围,表达了自由快乐的感情,读来流畅自然,轻快灵动,亲切感人。
作者介绍:
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萧虹是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女性作家,以其作品中悲喜交杂的情感基调、刚柔并济的语言风格以及独特的写作视角的运用和对行文结构的处理,在文学史中独树一识。主要作品有《呼兰河传》《生死场》等。
我会写:
蝴:蝴蝶蝴蝶结蝴蝶花
蝶:蝴蝶蝶泳彩蝶招蜂引蝶
蚂:蚂蚱
蚱:蚂蚱蚱蜢
樱:樱桃樱花
拔:拔草拔剑选拔拔河出类拔萃(cuì)
瞎:瞎闹瞎忙瞎想眼瞎黑灯瞎火
铲:铲地铲平铲土铲菜铲除铁铲
割:割草割掉割断割舍忍痛割爱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景阳冈》(第二课时)教案
及反思
▶教学目标
1.会认“倚、箸、碟”等1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绰、呵、泊”,会写“冈、饥、碟”等15个字,正确读写“半夜三更、寻思”等5个词语。
2.默读课文,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及写作重点。
3.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及作者是如何塑造武松这一英雄形象的。能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详细地讲述武松打虎的故事。
4.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及写作重点。
2.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及作者是如何塑造武松这一英雄形象的。
▶教学难点
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详细地讲述武松打虎的故事。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教学时重点指导学生容易读错的字,如“踉”读liànɡ,不读li ánɡ。要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泊”。写字教学中,重点指导学生书
写“兼”和“截”,提醒学生“勿”字的两撇上没有点,其他的字学生自学。课文虽在原著基础上进行了改编,但仍延续了原作的语言风格,有不少文言色彩的词句。把这些词句读正确,尽可能读流利,如“但凡”“掀他不着”“你如何不肯卖酒与我吃”等。对于其意思,不要求学生逐词理解,有些词语的意思,通过多读能够意会即可。
2.阅读理解
以读为主,在读中感受武松这一人物形象。采取多种形式的读,来学习武松打虎这一部分。先自读,画出描写老虎和武松行为的关键词语。再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然后小组内互相读,读读评评,评评读读。最后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后交流感受或体会。
最新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
《田忌赛马》第二课时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田忌获胜的原因。
2.了解赛马时双方三匹马的出场顺序,了解孙膑所献的计策,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3.从孙膑献计中,明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善于分析才能想出好主意、取得好成果的道理,培养认真观察事物、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孙膑的计策及田忌获胜的原因,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2.分析孙膑的思维过程,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教师小结指导。
小结:同学们对本课的重点词语把握得都不错,但在书写时注意不要写错别字。“胸有成竹”的“成”不要写成“诚实”的“诚”;“摩拳擦掌”的“摩”不要写成“磨”,“出谋划策”的“划”不要写成“画”。
2.引导学生集体回顾课文内容。
《田忌赛马》这篇课文写了孙膑(),
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田忌的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
比赛结果:田忌赢了。
胜利原因:田忌采用孙膑的计策,合理安排马的出场顺序。田忌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这样田忌胜两场输一场,就获胜了。
2.引导学生理解赛马获胜的原因。
明确:赛马的关键就在于斗力和斗智。因此可以说,田忌和齐威王的赛马不是力量的比赛,而是智力的比赛,田忌的胜利是孙膑智慧的胜利。
3.教师出示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在课文中画出来并理解其中蕴含的深意。
(课件出示)
①田忌输了,但他不动声色,一点儿都不着急。
②田忌微微一笑。
③田忌满意地笑了。
这是对田忌哪些方面的描写?表现了什么?
《田忌赛马》教学设计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能联系孙膑看到的情形,结合赛马对阵图,推想孙膑制定计策的思维过程,感受孙膑的足智多谋。
2.关注田忌在赛马过程中的反应,并想象他的内心。在此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讲述田忌赛马的故事。
3.拓展历史上其他动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引导学生找资料,讲故事,有效迁移。【教学重点】
能联系孙膑看到的情形,结合赛马对阵图,推想孙膑制定计策的思维过程。
【教学难点】
能联系孙膑看到的情形,结合赛马对阵图,推想孙膑制定计策的思维过程。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听写词语,引导:上节课学习的词语你都会写了吗?
赏识脚力胸有成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兴致勃勃出谋划策引荐
2.引导学生回顾:
①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田忌赛马》,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历史故事?
预设:田忌与齐威王赛马,孙膑为田忌献策,调换马的出场顺序,田忌赢了比赛。(板书:田忌赛马田忌齐威王)
②看田忌和齐威王的对阵图,回顾比赛过程,说说田忌获胜的原因。
预设:获胜原因是孙膑为田忌献策,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
3.引导学生思考:孙膑是田忌在这场比赛中获胜的关键,他的计策是从何而来的呢?
二、问题探究
(一)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学习课文第3-9自然段,能联系孙膑看到的情形,结合赛马对阵图,推想孙膑制定
计策的思维过程。
2.探究过程
(1)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读好人物说话的语气。
(2)关注关键语句,感受孙膑的胸有成竹和田忌的态度变化。
(3)推想孙膑的思维过程,感受孙膑的足智多谋。
3.探究活动
(1)选择角色读好田忌和孙膑的对话,教师指导学生读好人物说话的语气。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我爱你汉字》第2课时教
案(集体备课)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我爱你汉字》这篇文章的核心内容和主题。
2.学习关于汉字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2.学会运用相关汉字。
三、教学难点
1.理解文章中的比喻和隐喻。
2.掌握汉字的发音和笔顺。
四、教学准备
1.课文《我爱你汉字》。
2.黑板、粉笔。
3.学生课本和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1.准备一些汉字卡片,让学生猜测汉字的含义。
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汉字的认识和感受。
第二步:导读课文
1.教师快速浏览全文,让学生猜测文章的主题。
2.逐段阅读,并解释生词和短语。
第三步:分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文章中的隐喻和比喻。
2.每组派代表发言,总结讨论结果。
第四步:语文活动
1.让学生自愿朗读课文。
2.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中的对话部分。
第五步:知识巩固
1.带领学生一起学习生字词,并做相关练习。
2.学生互相默写生字,并相互批改。
六、课堂小结
1.回顾本节课内容,强调难点知识点。
2.鼓励学生对汉字保持热爱和兴趣。
七、作业布置
1.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并理解文章主旨。
2.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相关习题。
本课教案以集体备课形式进行,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培养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提高汉字识字能力。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6《田忌赛马》第二课时教
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田忌赛马》的故事情节,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
识别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熟练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理解课
文的基础上进行表演,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故事教育学生懂得“量力而行”的道理,培养学
生努力不懈、勇于拼搏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田忌赛马》故事中的道理,掌握生字词的意思。
•难点: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语言表达,理解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
三、课前准备
1.教具准备:课文PPT、课文教材、生字词卡片、小黑板、教学录音机
等。
2.学生准备:复习前一课课文,准备加入课堂表演。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老师播放课文视频,让学生观看田忌赛马的情节,激发兴趣。
2. 学习《田忌赛马》(15分钟)
•逐段朗读课文,解释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提问学生对故事中“量力而行”这个道理的理解,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3. 词语解释与运用(10分钟)
•老师板书生字词,让学生依次解释并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词语意义。
4. 情景表演(20分钟)
•将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片段进行情景表演,展示故事中的情节,加深理解,提高表达能力。
5. 总结(5分钟)
•让学生总结课文内容,理解“田忌赛马”的道理,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课后作业
1.完成生字词的背诵和造句。
2.思考并总结课文中的道理,写一篇读后感。
六、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对《田忌赛马》这个故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理解了“量力而行”的道理。课堂活动设计丰富,学生参与性高,但应注意及时调整节奏,确保每个环节的时间控制。可以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探索故事更深层的含义。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5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听懂并复述故事情节。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3.能够理解《草船借箭》的主题和寓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对智慧和勇气的尊重与崇尚。
2.增强同学们自信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复述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的主题和寓意。
教学难点
1.把握故事情节中的关键信息。
2.理解《草船借箭》寓意的抽象概念。
三、教学过程
1.复述故事情节
1.讲解课文的背景和主要人物。
2.让学生分角色复述故事情节。
2.课文学习
1.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跟读。
2.解释课文中生僻词汇和句子。
3.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3. 主题与寓意
1.引导学生讨论《草船借箭》背后的主题是什么。
2.分组探讨课文中智慧和勇气的体现。
3.让学生自由发挥,写下自己对故事的感悟。
4. 情感沟通
1.小组内同学分享自己的感悟。
2.整合学生的思考,展示不同的见解。
四、课堂作业
1.写一篇100字左右的读后感,表达自己对《草船借箭》的理解和感
悟。
2.完成课后习题,巩固课文内容。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深入理解《草船借箭》背后的智慧和勇气精神,激发了学生的思考与表达能力。教师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情感表达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第2课时《稚子弄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诗人对冰雪的描写,感受冰雪的清凉和美丽。
2.体会《稚子弄冰》诗意,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独特的感悟。
3.培养学生的语感和修辞意识,提高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稚子弄冰》的意境和诗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赏析古代诗人对冰雪的诗意描写,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三、教学准备
1.课件:包括《稚子弄冰》的课文图片或幻灯片展示。
2.教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
3.辅助材料:笔、纸、诗集等。
4.多媒体设备:如电脑、投影仪等。
四、教学过程
1. 情感热身(5分钟)
老师播放冰雪景观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感受冰雪的美丽与清凉,并谈谈自己对冰雪的感受。
2. 导入课题(10分钟)
介绍古代诗人对冰雪的描写,引导学生认识古代文人的文学追求,并导入《稚子弄冰》这首诗的背景和主题。
3. 课文学习(15分钟)
逐句解读《稚子弄冰》,讲解生字生词,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体会文言文的韵味。
4. 诗词赏析(15分钟)
与学生共同品味《稚子弄冰》的诗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5. 情感体验(10分钟)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在一个冰天雪地的世界中,写下自己对冰雪的感受和想法。
6. 创意表达(15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一起创作与冰雪相关的诗歌或散文,展示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7. 总结点拨(10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古诗对我们的启迪和影响,鼓励学生用心感受和体会古典诗词的魅力。
年级:五年级教材版本:部编版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刷子李》是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文中的第二篇课文。本文叙事一波三折,人物形象丰满,是一篇艺术和趣味性都较强的文章。文章通过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突出了刷子李的高超技艺,在刻画人物形象时,采用细节描写,抓住写刷子李的语言,刷墙的动作和效果,以及通过曹小三的表现的侧面描写反衬作用,把刷子李这个人物形象写活了,使读者对此留下深刻印象。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就是让学生学习作家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并体会作家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表现人物的形象特点的写作技巧,因此本课教学要围绕抓描写人物方法体会人物形象进行。二、学情分析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人物一组》时,学生学习了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所以本节课学生通过运用学过的品读方法熟读课文,抓住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等感受刷子李的人物形象。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多式朗读,感悟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2.抓住描写人物的关键词句,体会并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通过朗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并学习作者抓住细节、语言等方法描写人物形象特点。
五、教学方法:
1.写法品析:抓住作者描写人物的细节描写,侧面描写,语言描写等写法品析人物形象特点。
2.以读促悟: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味语言感受人物形象。
六、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收集的资料。
七、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谈话引入,观察课题,了解特点。
1.谈话引入:上节课,我们结识了冯骥才笔下的一位“俗世奇人”——刷子李,从刷墙方面见识了他的高超技艺。这节课我们继续阅读课文,了解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表现人物形象的。
最新统编版教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
《自相矛盾》第二课时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深刻寓意。
2.通过说、问、演、练等活动,学生在了解故事寓意的基础上受到教育。
教学过程
一、讲述故事,感悟寓意
1.谈话导入。
师:今天你们来给我当小老师好不好?我来说一句话,你们听一听,再评一评。
师:今天的天气真好,阳光明媚,下了场滂沱大雨。(这句话前面说阳光明媚,后面又说滂沱大雨,这是自相矛盾)2.自相矛盾就是一个人说话或行动前后不一致,互相抵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篇课文。(齐读课文)
3.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自相矛盾,说话做事皆应三思而后行)
4.四人小组内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每小组选一个讲得最好的代表上台讲故事)
5.全班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举例,引导学生感悟寓言故事的深刻寓意,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此环节为完成课后习题第3题而设计。
二、对比阅读,活学活用
1.老师在一本寓言故事书上,看到了一篇这样的《自相矛盾》的故事。(课件出示故事)
先指名学生读,再齐读。
2.你们是喜欢文言文的《自相矛盾》,还是喜欢现代文的《自相矛盾》?(学生畅所欲言)
3.教师小结:文言文短小精悍,但难懂;现代文通俗易懂,但篇幅较长。
4.这篇文言文是战国时期的韩非子写的。(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5.古人的智慧真是令人敬佩,相隔几千年的文言故事里蕴含的道理至今仍让人受益无穷。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过去、现在和未来。
6.这个楚国人的买卖还能做下去吗?(不能)谁来告诉他错在什么地方了?(这个人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一致,做生意要实事求是,讲诚信)
2.祖父的园子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祖父的园子”是一幅色彩明丽、富有童话色彩的画,这里是“我”童年生活的地方,
它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不只是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我”心灵的自由,放飞了“我”的心灵,舒展了“我”的人生。
文章用独特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艳、动感十足的画面。第一、二自然段是由白的、黄的、大红的、金粉的蝴蝶、金的蜻蜓、绿的蚂蚱、各色鲜艳的花组成的一幅色彩丰富绚丽而富于生气的画。第十三自然段则是一幅流动的画,“我”看见黄瓜摘来吃,丢下黄瓜又去追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随着作者文字的描述,一个个画面一一展现,在画面自然转换中,读者能够充分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自由。
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祖父的园子”里自由自在的嬉戏生活。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我”跟随祖父做着看似相同实则完全不一样的游戏的内容,祖父是劳作,而“我”不是真正的劳作,是“乱闹”。至于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更是孩童的游戏了。玩闹累了,就在园子里睡下。“我”所做的这一切都是自由的,祖父没有批评,甚至没有一丝责怪,是完全理解甚至是赞同的。祖父给予“我”足够的宽松氛围,让“我”自由快乐的,慈爱的祖父允许孩子随便玩闹,对孩子倾尽了爱心和耐心。祖父给了“我”心灵的自由,他的爱放飞了“我”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我”自由、快乐而又幸福的童年。
本文善用寄情于景,寄情于物。如:“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段话表面上描写倭瓜上架上房、黄瓜开花结瓜、玉米生长和蝴蝶飞舞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实际却是作者把自己自由快乐的心情寄托在它们身上,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表现自己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寄情言外,清新自然。
2 祖父的园子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1. 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快乐、幸福。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2.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快乐、幸福。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让学生了解作家萧红,读一读她的有关文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词语、句子,指名学生读。
词语:蚂蚱、韭菜、谷穗、芒针、水瓢、倭瓜、玩腻了、枕头
句子:“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一个地溜平。”
“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
2、简介《呼兰河传》。
师:上节课我们还认识了课文的作者——萧红。说到萧红,我们不得不提到一本书——《呼兰河传》。《呼兰河传》是萧红写的一本回忆录,在这本书里,她用了许多的文字来描写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自己的后花园。这到底是个怎样的园子呢?为什么萧红对这个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让我们再次走进我和祖父的园子。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
《草船借箭》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准确把握人物的语气、语调,体会人物对话时的心理活动及对话的目的。
2.全面分析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
3.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了解本文矛盾双方斗智斗勇的经过,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教师小结指导。
妒忌委托照办预计紧急
军令状探听疑惑私自布置
调度呐喊神机妙算
小结:同学们对本课的重点词语把握得都不错,但在书写时注意不要写错别字,如“委托”的“委”不要写成“枯萎”的“萎”,“预计”的“计”不要写成“记录”的“记”,“军令状”的“状”不要写成“壮观”的“壮”。只有真正理解了词语,牢记了字形,明确了与其形近字的区别,默写时才能胸有成竹。
2.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记叙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表现了诸葛亮的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借箭的过程体现了诸葛亮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接下来,让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走进“草船借箭”的现场,去认识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探究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
(1)分角色朗读课文,明确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用文中的话回答。)
(2)学生朗读时,其他学生在重点句子下面做上记号,思考:周瑜为什么要诸葛亮造箭?时间紧、任务重,为什么诸葛亮敢立下军令状?为什么头两天诸葛亮没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才去“借箭”?为什么曹操不出兵?周瑜对诸葛亮“借箭”成功做出了怎样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