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投入占GDP4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1
教育投入占gdp比重:
教育部昨天(6月12日)发布公告,2019年我国政府教育经费总投入50175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40049亿元。
根据这个数字测算,政府对教育投入占GDP(即99万亿元)比重,达4.04%。
继2014年首度突破4%之后,连续8年保持在4%以上。
在世界有可比数据的190个国家和地区中,4.04%这个数字,居第110位。
【世界均值】根据世界银行最新数据,全球教育开支占GDP比重均值为4.487%。
【我国进步】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教育投入占比已逐渐接近国际平均水平。
要知道,我国这个比例,1999年只有1.9%,远不及世界平均水平。
【位次排序】横向比较一下,我国2019年4.04%的数据,在世界排名第110位,和中国排名相近的有泰国(97)、希腊(103)、伊朗(111)。
【基本评价】世界各国都很重视教育,注重政府对教育的投入。
中国在世界经济大国中,与其他国家差距仍然存在,但在不断缩小。
足以看出,中国政府对教育高度重视,加速弥补对教育投入的历史性欠账,努力办好教育这个重要的民生事业,让千家万户都满意。
【前景期望】一是希望政府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把学校建得更漂亮,设备配得更先进。
二是希望加大教育经费的管理,提高使用效益。
三是希望今年年底前“实现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
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让中小学教师地位再提高一点。
教育投入占gdp比重
中国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例已连续多年达到4%,一些教育界人士建议加大投入,使这一比重进一步上升。
6月1日,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儿童中心、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主办的首届中国儿童发展论坛上,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卢迈说,目前,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已达4.1%,建议提高到5%。
“4%”是衡量国家教育投入的重要指标。
我国1993年首次提出了4%的目标,并于2012年首次实现。
教育部近期公布的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快报显示,2018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36990亿元,而全年GDP为90.03万亿元,这意味着4%目标已连续7年实现并得到巩固。
卢迈在以“儿童优先筑基未来”为主题的中国儿童发展论坛上建议,国家财政投入需要特别支持处境不利的儿童群体,如农村留守儿童、城市流动儿童、中职学校学生以及有特殊需要的儿童。
要重点关注入园难、户籍障碍、婴幼儿早期照护服务等人民群众迫切的需求。
“‘儿童优先’不仅是一句口号、一句倡议,而且是一个个具体的行
动。
”卢迈说,全国目前约有0~18岁儿童2.8亿名,其中1.3亿多名儿童生活在农村,3500万流动儿童随父母在城市生活,不少儿童的就学面临诸多限制,“无论是为了发展还是为了社会公平,他们一个都不能少”。
中国教育支出的国际比较及排名情况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庞大的教育体系。
随着国家在经济和科技领域的快速发展,中国对教育的投资也逐年增加。
本文将对中国教育支出的国际比较及排名情况进行探讨。
教育支出是一个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反映了国家政府和个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根据公开数据,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中国在教育支出方面表现出了持续增长的趋势。
首先,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中国的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逐年提高。
据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的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已经超过4%。
这一数据显示出中国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
其次,根据《世界发展指标》的数据,中国的教育支出在全球范围内也位居较高水平。
根据最新的排名数据,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教育支出排名第二。
仅次于美国,超过了其他人口众多的国家,如印度和巴西。
此外,根据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UNESCO)的数据,中国在教育投资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根据最新数据,中国的教育支出总额在全球范围内稳居前列。
这表明中国在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然而,尽管中国在教育支出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由于人口众多,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教育的发展还需进一步解决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其次,高等教育领域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尽管中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庞大,但质量和国际影响力仍有待提高。
在世界大学排名中,中国的高校往往排名较低。
这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质量,提高国际竞争力。
此外,教育公平也是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
尽管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和机会,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公平是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总的来说,中国在教育支出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并在国际上排名较高。
政府对教育的投资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教育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加强教育质量、提高教育公平以及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都是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
时评:“教育经费占gdp4_”屡屡落空并非仅“差钱”八面来风0704 0741时评:“教育经费占GDP4%”屡屡落空并非仅“差钱”提出了18年的4%,还需要再等待多久?这取决于能否厘清各级政府责任,取决于各级政府之间恰当的分工,取决于政府能否发挥主渠道的作用。
曾经,我们在教育投入上,盲目选择了以乡为主,后又改为以县为主的教育投入体制。
从全国范围讲,县级政府是难以承担教育投入责任的,更不用说乡镇政府。
关于提高教育经费在全国GDP中比例的政策由来已久。
早在1993年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48条中就曾明确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本世纪末达到4%”。
但遗憾的是,即便是18年前的那一目标,迄今也尚未实现。
(《中国经济周刊》3月8日)尽管按照《纲要》,到2000年,4%已经成为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比的下限,但直到现在依旧是处于悬空状态。
事实上,近几年,关于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DP4%的问题已经成为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
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是衡量一国教育投入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表明,当人均GDP达到8001000美元时,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下限为4.07%4.25%。
我国人均GDP1998年已经超过了800美元,现已超过了1000美元,但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只有3.28%。
低于世界各国5.1%的平均水平,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4.1%的平均水平。
教育投入占GDP的4%提出了18年,仍未达标,是一个让人无奈的信息。
何以面对?笔者以为,这与各级政府在教育投入上的责任缺乏清晰化有关。
众所周知,每一级政府都应该在教育投入中分担责任,单靠哪一级政府是不行的。
各级政府的教育投入分配比例的合理性,一直是各国政府探讨的重要课题。
世界各国对此都有严密而明确的法律规定。
德国法律规定,教育投入中,联邦政府应占10%左右,州政府应占65%以上,州以下政府占20%左右。
浅析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一、背景介绍义务教育是中国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对于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也在不断增加,这不仅是为了满足教育资源的平衡发展,更是为了深入实现教育公平,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本文将对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进行浅析,以期更好地理解教育经费投入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现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经历了从少到多的历程。
据教育部的数据,自2010年起,我国义务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一直保持在4%左右。
2019年,全国义务教育经费支出总额达到14579.77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拨款支出9341.49亿元,地方财政支出5244.28亿元,同比增长8.6%。
从投入结构来看,我的国争取用于学生补贴、校舍安全、教师培训等方面。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学生补贴,这是保障学生权益的重要措施。
同时,教师的培训和课程研发也是重要的投入方向,这将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和资源。
三、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尽管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在过去几十年中得到了增长和提高,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1.资金配置不够合理在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中,学生补贴和校舍安全得到了重点的投入,但这些资金的配置并不总是满足教育的实际需求。
教育部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一些贫困地区,校舍建设和装备条件并不尽人意,导致一些学生无法获得合理而足够的教育资源。
因此,政府需要更加关注这些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应有的资金投入。
2.城乡教育资源不平衡另外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我国城乡教育资源并不平衡。
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缺乏足够的教育资源。
政府需要在加强城市和农村的教育资源分配和共享方面下更多的功夫,以保证整个国家教育体系的有序化和平衡。
3.教育投入还需更多的支持从投入总体结构来看,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比例虽然较高,但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而言,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教育经费占GDP4%难在哪里作者:葛剑雄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10年第09期在一次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会上,财政部副部长表示要在2012年达到教育经费占GDP的4%“困难很大”。
我相信,副部长说的是实情,但还是不胜惊奇。
因为《纲要》不只是教育部或教育界的纲要,而是国家的纲要。
财政部是国务院的下属,职责是执行财政计划,是没有资格改变财政预算比例的。
如果财政部事先就知道“困难很大”,应该实事求是地向国务院报告,要求调低。
明知做不到还同意做,或者到时做不到怎么办?人大通过的法案还有什么权威?政府还有什么公信可言?这不是我杞人忧天,而是有前车之鉴的,因为教育经费占GDP的4%不是今天才提出来的,而是在1993年就确定的目标。
当年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到200Q年末,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要达到4%。
在2006年,全国1人大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又规定,“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但是,到2008年才达到3.48%。
所以,这次即使财政部表现得信心十足,我也不会再盲目乐观,因为如果政府没有切实的措施,缺乏民众有力的监督,教育经费究竟占多少百分比是无法落实的,也是难以查清的。
如果在程序上存在缺陷,表面的达标与实际执行也会有很大的差距。
所以首先要将这4%具体化、公开化。
财政部应该公布每一财政年度教育经费的构成及细节,如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其他财源分别拨多少钱,拨到哪个部门,该部门如何分配这些钱,最终这些钱用到了哪里等等,并且要求每个使用或分配教育经费的机构都要逐级公布。
例如,一个县的民众都可以随时查到本县的教育经费来自哪些方面,有多少钱,人均经费是多少。
而每所学校的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更应该能查到这些数字。
这样做在技术上不会有什么困难,也不会泄漏国家机密。
如果做到了,不仅4%GDP是否达到会明明白白,教育部门和教育界滋生腐败的土壤也清除了大半。
教育财政投入的不足及策略教育财政投入4%目标的推延。
自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到20XX年要达到教育财政投入的4%目标以来,此后的许多法律和政策也多次强调这一目标。
如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1999年发布的《面向振兴行动计划》都不同程度地强调了4%目标。
然而,到20XX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仅为%,不仅没有达到4%,反而低于1990年以前多个年份的水平,而且从1991年到20XX年10年中,没有哪一年超过1990年的水平,1995年降到历史最低点。
20XX年,政府又将实现4%目标的时间推延到20XX年。
遗憾的是,20XX-20XX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分别为%、%、%、%,不但没有逐年提高反而每况愈下。
③此后又多次强调,可至今还没有实现4%目标。
为了便于比较。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确定的4%目标实际上成为一纸空文。
后来多次强调也没有实现,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实施我国教育财政投入目标的制度缺失我国教育财政投入的4%目标太高吗?国际委员会认为“大体上说,在国民生产总值用于教育的比例尚未达到6%的国家,教育经费无论如何不应低于这个百分比。
”④可见,4%目标一再落空,并非目标太高无法实现。
分析发现,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教育财政投入的制度缺失。
(1)教育财政投入的制度设计缺失。
我国教育财政投入的制度设计缺失,不是指我国教育财政投入没有制度,而是指缺乏有效的具体制度安排。
一是没有专门的教育投入法。
教育投入法的缺失使我国教育财政投入没有系统健全的法律保障,是我国教育财政投入4%目标一再落空的重要原因。
二是已有的法律缺乏强制性。
我国已有的法律对教育财政投入的表述零散、抽象,缺乏必要的强制性。
例如,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55条第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教育部昨日(6月12日)宣布,2019年中国政府将在教育方面投入50175亿元人民币,其中40049亿元来自国家财政。
根据这个数字,政府的教育投资占GDP的4.04%(99万亿元)。
在2014年首次突破4%之后,连续8年保持在4%以上。
在全球190个具有可比数据的国家和地区中,4.04%的数字排名第110。
[世界平均]根据世界银行的最新数据,全球教育支出在GDP中的平均比例为4.487%。
[中国的进步]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教育投入的比重已逐步接近国际平均水平。
我们应该知道,1999年中国的这一比例仅为1.9%,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按排名比较],中国在2019年的4.04%数据在世界排名第110,泰国(97),希腊(103)和伊朗(111)接近中国。
每名学生的教育经费是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某个地区(例如某省或某市)的实际教育发展情况制定的年度预算的基础。
这也是地方财政部门根据当地计划的学生数量向有关教育部门分配资金的基础。
这是衡量教育投资增长的重要指标。
国务院和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义务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按照教职工的设立标准,工资标准,学校的规定,及时全额划拨义务教育经费。
建筑标准和人均公共经费,以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和学校建筑物的安全,并确保教师和工人的工资按规定支付。
”2.各级教育投入各级教育经费的分配情况如下:1,全国学前教育总投资3672亿元,比上年增长12.79%。
2.全国义务教育投资总额20858亿元,比上年增长7.73%。
3,中国高中阶段教育总投资7184亿元,比上年增长8.23%。
其中,中等职业教育总投资2463亿元,比上年增长6.17%。
4,全国高等教育投资总额12013亿元,比上年增长8.15%。
其中,高等职业教育投资总额2150亿元,比上年增长6.16%。
5,全国其他教育投资总额2408亿元,比上年增长9.45%。
2018年各级教育基金投资及同比增长趋势3.各级学生人均教育支出1.全国幼儿园总数为10648元,比上年增长8.93%。
教育部昨天(6月12日)宣布,2019年中国政府将对教育投入50175亿元人民币,其中4049亿元来自国家财政。
根据这个数字,政府对教育的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99万亿元)的4.04%。
2014年首次突破4%后,已连续8年保持在4%以上。
在有可比数据的190个国家和地区中,4.04%排在第110位。
[世界平均水平]根据世界银行的最新数据,全球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比率为4.487%。
[中国的进步]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教育投资逐步接近国际平均水平。
我们应该知道,1999年中国的这一比例只有1.9%,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排名对比】2019年,中国以4.04%的比例位居世界第110位。
泰国(97)、希腊(103)和伊朗(111)距离中国很近。
每个学生的教育经费是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某一地区(如某省、某市)教育发展实际情况制定的年度财政预算的依据。
这也是地方财政部门根据当地计划生源数量,向相关教育部门拨付经费的依据。
这是衡量教育投资增长的重要指标。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义务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编制标准、工资标准和校规,及时拨付义务教育经费。
建设标准和人均公用经费保证了学校的正常运转和校舍安全,保证了教职工按规定领取工资。
”2各级教育投入各级教育经费分配情况如下:(一)全国学前教育总投资3672亿元,比上年增长12.79%。
(二)全国义务教育总投资20858亿元,比上年增长7.73%。
三个。
全国高中阶段教育总投资7184亿元,比上年增长8.23%。
其中,中等职业教育总投资2463亿元,比上年增长6.17%。
(四)全国高等教育投资总额1201.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15%。
其中,高等职业教育总投资2150亿元,比上年增长6.16%。
(五)全国其他教育投资2408亿元,比上年增长9.45%。
2018年各级教育经费及其同比增长趋势三个。
各级学生人均教育经费(一)全国幼儿园总数10648元,比上年增长8.93%。
教育支出占GDP比重报告在一个国家的发展过程中,教育一直被认为是最为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
教育支出不仅对培养国民的素质和技能,推动社会进步与创新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于经济的发展和增长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指标。
教育支出占GDP比重的大小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教育投入力度和教育对国家经济的重视程度。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意识到教育对于实现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因此,各国政府对于教育的支出逐年增加。
然而,教育支出占GDP比重在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一些发达国家,如芬兰、瑞典和加拿大,一直将教育视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教育支出占GDP比重一直保持较高水平。
这些国家通过大力投入教育,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和服务,培养出人才储备,并通过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的创新和竞争力的提升。
与之相反的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对于教育支出的投入相对较低。
在这些国家中,教育支出占GDP比重常常不足1%,教育资源短缺,教育质量低下,人力资源的浪费和流失现象普遍存在。
这种情况往往影响到了人们的受教育机会和发展前景,使得这些国家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的位置。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教育支出占GDP比重近年来有所增加,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我国教育支出占GDP比重仅为4%,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尽管我国教育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面临着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质量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往往限制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为了提高我国教育支出占GDP比重,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经费的占比,增加教育资源的供给。
其次,我们需要改革教育体制,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这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确保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
此外,我们还应该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和支持,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从而确保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4%: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重必须达到的分配规律――基于世界各国教育投入历史数据的比较分析蒋义1(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北京,102617)摘要:2010年7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再次明确提出:“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引起社会对4%的新一轮讨论。
本文通过对世界各国教育投入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一国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具有非常明显的正相关效应,4%的教育投入水平事实上成为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重必须达到的一种分配规律。
关键词:公共教育支出;国内生产总值;分配规律一、研究背景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4%(以下简称4%)的目标,2006年国务院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重申了这一目标。
而事实上,到目前为止该目标都未能实现,以至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质疑这一目标合理性的声音。
2010年7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56条又一次明确提出:“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
2012年4%的目标是否应该实现,是否能够实现,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
从国际范围看,一国政府教育投入水平以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国际上一般用公共教育支出(或政府教育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度量和评价政府教育支出水平。
严格地说,测算和确定公共教育支出水平最直接的方法是经费供求法,但由于这一方法需要准确测算教育经费需求和供给能力,操作难度大。
因此,国际上通常采用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重的国际比较方法。
国内许多学者多年的研究表明,4%的目标是合理的。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由厉以宁、陈良焜、王善迈、孟明义组成的课题组,以计量回归模型探讨了同等经济发展水平(以人均GDP或GDP代表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公共教育支出的国际平均水平,该项研究以38个人口千万以上的市场经济国家1961—1979年公共教育支出和GDP统计数据(换算成1980年美元)为依据,提出了测算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公共教育支出的国际平均水平的方法,根据此法测算当人均GDP达1000美元时,公共教育支出的国际平均水平为4.24%。
全球教育投入占GD比例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各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教育被视为国家发展的基石,对于培养人才和推动社会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全球教育投入占GDP比例的问题,以了解全球各国对教育的投入情况以及其对发展的影响。
教育投入是指一个国家在教育领域的财政支出和其他资源投入,包括教师工资、教育设施建设、教材采购等。
与此同时,GDP(国内生产总值)则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体规模的指标。
全球教育投入占GDP比例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首先,我们来看看全球范围内教育投入占GDP比例的整体情况。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数据,截至2021年,全球平均教育投入占GDP比例大概在4%左右。
这表明各国普遍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并愿意投入资金来提升教育水平。
然而,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仍然存在。
在一些发达国家,如芬兰、挪威和瑞典等,教育投入占GDP比例较高。
这些国家通常在教育方面投入较多的资源,并致力于提高教育的质量和公平性。
他们认识到,只有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然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并不理想。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以及其他社会问题的影响,这些国家的教育投入占GDP比例较低。
这导致了教育资源的匮乏和教育质量的下降。
这也反映出这些国家在教育方面面临的挑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育投入占GDP比例的高低对国家的发展影响深远。
高教育投入的国家通常拥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这对于吸引国际投资、推动科技创新和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高质量的教育也能够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
因此,各国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
为了实现全球各国教育投入占GDP比例的提升,有几个关键点需要考虑。
首先是政府的责任。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保障教育的质量和公平性,并增加教育投入的预算。
其次是教育改革和创新。
教育部门应紧跟时代的发展,不断改进教育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王善迈谈4%2010年5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公布,其中明确提出,要在2012年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提高至4%。
事实上,“追四”早已持续近二十年。
1993年,4%便被列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并寄希望于上世纪末实现,然却始终未能如愿——4%俨然成为中国教育的世纪难题。
2012年,是希望继续落空,还是一举突破4%?王善迈,一位74岁高龄的智者,中国教育界历次变革的见证人,将为我们解读4%背后的故事。
背景:很多人认为,4%源自上世纪80年代国家课题项目“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合理比例研究”。
王善迈正是课题组主要成员之一。
王善迈:198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托研究项目“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合理比例”,由此召集厉以宁、陈良煜、中央教科所孟明义和我作为项目负责人,组织了相关高校教师对此进行理论与计量研究。
1985年研究成果报送中央、全国人大和国务院相关部委。
1988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将全部研究成果出版,书名为《教育经济学研究》。
经济是教育发展的基础,办教育需要钱。
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政府应该为教育发展提供多少经费,是项目要回答的核心问题。
回答这个问题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直接法,通过测算既定教育发展目标下,教育经费的需求和供给,给出政府教育支出占GNP或GDP的合理比例。
这种方法相对较难,操作难度大。
另一种方法是间接法,通过国际比较找出一个合理比例的参照系。
我们选择了第二种方法。
间接法在操作中有两种做法。
其一是算术平均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每年都会公布相关统计,应用也比较普遍,即在统计政府教育支出所占比例时,将200个国家的政府教育支出作为分子,将世界各国的GDP总量作为分母,得出一个平均数。
我们认为这种方法并不科学,因为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收入水平、教育投入水平并不相同,不能简单对比。
另一种方法是经济计量学方法,通过数学处理,找到同等经济发展水平下,政府教育支出占GDP的合理比例。
教育投入占GDP4%,振奋中有期许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五年累计7.79万亿元,年均增长21.58%,2012年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
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民族、贫困地区倾斜,教育公平取得明显进步。
有个生动的细节是,总理话毕,人民大会堂内响起热烈掌声。
这掌声有振奋,也有欣慰;有感叹,也有期许。
毕竟,这一天来得不容易,历经20年的殷切期待终于变成了美好现实——从1993年《中国教育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到2000年使中国的教育投入占到GDP 的4%的目标”,到现在整整跨越了20年。
教育投入占GDP4%,虽已实现了目标,快慰之余,仍有几点问题需要理清。
其一,如何保证年年完成这一目标?很显然,仅有2012年完成目标还不够,理应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和严格的立法保障,确保教育投入占GDP4%成为常态的、硬性的制度设计。
如果有经济基础的话,我国的教育投入,是不是占GDP的比例还可以更高一些?
其二,如何保证钱花在刀刃上?有一点不能不提,2012年前三个季度教育支出占GDP 的比重还只有3.6%。
而年末11月、12月两月,教育支出共7060亿元,占全年支出的33%,规模接近上半年教育支出的总和。
投入遽然加大,如何监督好这大笔投入用在最该用的地方?
前不久,习近平同志在考察贫困县时曾说:“我非常不满意,甚至愤怒的是扶贫款项被截留和挪作他用,和救灾款被挪用一样,那是犯罪行为。
必须坚决杜绝,坚决反对,坚决查处。
”教育经费有没有被截留、被挪用甚至被私吞的现象?教育经费提高之后,一定要保证经费安全。
“经济只能保证我们的今天,科技可以保证我们的明天,只有教育才能保证我们的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无须赘言。
教育投入不足GDP4%,让人心焦;投入到位了如果遭遇乱花钱,则让人心疼。
我国是教育大国,但不是教育强国。
落实教育兴国,推动教育公平,从监管好每一笔教育投入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