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 格式:ppt
- 大小:489.00 KB
- 文档页数:34
第四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认识到这是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态的新变化。
②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内阁、军机处,并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和历史阶段特征加以分析、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能力。
③从多角度分析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和完备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有关资料,逐步掌握阅读历史资料的方法。
②通过比较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掌握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学习本课,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
②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和被侵略的原因之一,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史料分析、师生问答、小组合作等教学过程:⑴展示材料《好了歌》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忠奸难辩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引导学生思考:这首打油诗反映了皇帝威风背后的烦恼。
联系我们学过的知识,说说从秦始皇开始,历代皇帝都采用什么政治制度消除烦恼、巩固统治呢?(导入新课)⑵展示材料:材料一:胡惟庸早年随朱元璋四处征战。
随着时间的推移,胡惟庸的官越做越大,最后官至右丞相。
随着权势的不多扩大,日益嚣张跋扈,擅自决定官员的升降,而且呈给皇帝的奏章要经过他的审查,凡对他不利,一律不予上呈。
洪武十三年正月,朱元璋以“枉法诬贤”、“蠹害政治”等罪名,将胡惟庸等人处死。
材料二: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第四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培养学生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具体史料的分析,使学生在分析、比较、概括中去探究问题,思考问题,从而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的进程的认识及客观全面的评价,认识到君主专制制度的积弊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朱元璋照片)大一统的君主专制制度形成于秦代,在其发展与强化的过程之中一直包含着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这两对矛盾。
在明之前的历代王朝帝王都在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调整相权。
在明清时期君权的到了空前的加强,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明清君主专制强化措施。
讲授新课:一、明朝君主专制强化措施(板书)1、废丞相(板书)(1)、通过材料引出废相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
材料引入:材料一: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是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至虑也。
材料二:明太祖说: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提问:⑴唐太宗与明太祖在丞相设置上看法有何不同?答案: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处理政事,防止君主独断失误。
明太祖认为设相易造成小人专权乱政,是动乱之源。
⑵唐太宗、明太祖认为“稳便”的方法分别是什么?答案:A 宰相等先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
B 废丞相,中央各部门分理政务,相互牵制,皇帝总揽大权⑶据材料,你认为唐太宗与明太祖的看法从根本上说是否矛盾?谈谈你对相权的兴废的主要认识。
第四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知识点(一)学习要求一、内容标准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
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感受人治的诸多弊端。
认识到专制向民主发展是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的。
二、史论共享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导致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
绝对的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
绝对的君主专制,又使大小官吏只能唯上是从,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
同时,它又必然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从而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
这一切,都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
(二)基础知识一、内阁制度的形成1.原因:明太祖朱元璋鉴于丞相专权乱政,妨碍了皇帝行使权力的教训,废除丞相制度,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成为定制;君权高度集中后又导致政务繁杂集于皇帝一身的弊端。
2.内容: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制;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顾问、票拟权),内阁(首辅)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内阁没有法定的地位,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不可能制约皇权。
3.作用:加强君主专制。
二、军机处1.原因: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
2.内容:雍正设立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秘书,上传下达,实际上是皇帝御旨的传达机构),设军机大臣、军机章京;特点是机构简单、人员精干(简),办事效率高(速),地处内廷、决策封闭(密)。
另有密折制度。
3.作用: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
三、清朝的边疆政策清朝基本原则:尊重习俗和信仰,笼络上层;大事集权。
小事放权,因地制宜。
设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
土尔扈特部回归说明了中华民族有很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明代时开始的“改土归流”到了清代特别是雍正年间在西南地区大规模地施行,大大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