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窗信息窗三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2
青岛五四学制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信息窗三》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数据的搜集和整理方法,学习制作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的方法;学习用数据进行论证和分析的方法。
2.能力目标:掌握基本的数据分析和论证方法。
1.2 教学内容本节课程主要讲解数据的搜集和整理方法,学习制作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的方法,以及用数据进行论证和分析的方法。
1.3 教学重点1.数据的搜集和整理方法。
2.制作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的方法。
1.4 教学难点1.用数据进行论证和分析的方法。
2.制作饼图的方法。
1.5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数据的搜集和整理方法、制作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的方法,以及用数据进行论证和分析的方法。
2.演示法:通过实际案例演示制作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的方法。
3.组合法:将讲授和演示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相应的练习。
1.6 教学资源1.五年级数学上册《信息窗三》教材。
2.相关教学视频和PPT。
1.7 教学评价1.学生的学习笔记,包括制作的图表和分析的结果。
2.学生的表现和问答情况。
二、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程中,通过对数据的搜集和整理方法、制作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的方法,以及用数据进行论证和分析的方法进行讲解和演示,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数据分析和论证方法。
以下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反思:2.1 教学准备在教学准备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来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源和案例。
当我准备教学资源和案例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堂时间分配。
比如,在制作图表时,需要注意到学生的计算能力,调整对应练习的难度,以及时掌握课堂时间。
2.2 教学实施在教学实施中,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速度。
在本次教学中,我将讲授、演示和练习相结合,分配相应的时间和难度,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练习,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
对于一些学生的理解和掌握难度较大的部分,我为这些学生提供了一些额外的辅助资源和案例,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信息窗三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一)内容;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3页、85-86页自主练习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
会借助线段图,分析稍复杂的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的分数除法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稍复杂的分数除法问题的策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及掌握分数乘法问题解题思路的基础上,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稍复杂分数除法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经历把现实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学习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养成科学探索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分析稍复杂的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的分数除法问题的数量关系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等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直尺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预习展示1、谈话:同学们,前面我们共同领略了故宫、秦兵马俑等中国的古老文明,今天我们去游览西藏的艺术宝库——布达拉宫。
2、出示情境图:请大家认真听导游介绍,根据这些信息,结合你的预习情况,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提出问题。
二、研究问题,指导点拨谈话:同学们刚才提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就先来解决“布达拉宫共藏有多少件文物”这个问题。
(出示例题),指生读题。
1、引导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等量关系式:(1)总件数-已注册件数 =未注册件数(2)总件数×未注册件数占总件数的几分之几=未注册件数2、让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式自主列方程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进行交流。
随学生的回答,教师把两种解法板书在黑板上。
解:设布达拉宫共藏有Ⅹ件文物。
解:设布达拉宫共藏有Ⅹ件文物。
Ⅹ-9/10Ⅹ=6700 Ⅹ×(1-9/10)=6700Ⅹ=67000 Ⅹ=67000答:布达拉宫共藏有67000件文物。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信息窗三》说课稿一、说课内容概述本篇说课主要介绍了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中的《信息窗三》教材内容。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信息窗的使用方法以及在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本单元内容,学生能够提高信息窗的使用技能,并且能够将信息窗应用于解决实际数学问题。
二、教材分析《信息窗三》是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的教材内容之一。
本单元内容包括信息窗的介绍、信息窗的使用和信息窗在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该单元内容,学生能够掌握信息窗的使用方法,并且能够利用信息窗解决实际数学问题。
2.1 教材结构《信息窗三》教材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信息窗的介绍:介绍了信息窗的定义、作用和使用方法。
2.信息窗的使用:详细介绍了信息窗的使用步骤,并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掌握。
3.信息窗在数学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信息窗解决问题。
2.2 教材特点•简洁明了:教材内容编写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和掌握。
•重点突出:教材对信息窗的核心概念和使用方法进行了重点突出,帮助学生抓住重点。
•练习丰富:教材中设计了多种练习题,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目标3.1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学习《信息窗三》这一教材单元,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2 知识与技能目标本单元教学的知识目标主要包括:1.掌握信息窗的定义、作用和使用方法。
2.能够运用信息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本单元教学的技能目标主要包括:1.能够熟练使用信息窗进行数据输入和计算。
2.能够准确地运用信息窗解决各类数学问题。
3.3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本单元教学,学生将通过讨论、演示和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还会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并通过情境化的学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小小运动会》——信息窗三年级:一年级上册科目:数学教材版本:青岛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初步感知物体的数量,并能用数字进行表示。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1. 让学生初步感知物体的数量,并能用数字进行表示。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数字与物体数量的对应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问题和引导学生思考。
2. 学生用的小棒、图片等教具,用于学生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个运动会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场景中的物体数量。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物体有多少个?二、探究与发现1. 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物体,观察并讨论如何用数字表示这个物体的数量。
2.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动手操作1. 让学生用小棒或图片等教具,动手摆出不同的物体数量,并用数字进行表示。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鼓励。
四、巩固练习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点评并讲解典型错误。
五、总结与反思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分享自己的收获。
2. 教师点评并总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教学延伸: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用数字进行表示,并与家长分享。
2. 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让学生初步感知物体的数量,并能用数字进行表示。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小学数学青岛版五年级上册
潍坊高新双语学校数学五年级简易方程
信息窗三预习案
一、初步阅读课本66—67页,确定本节课课题和学习目标。
1.课题:
2.学习目标:
(1)
(2)
(3)
二、再读课本.
1.通过红点一你学会了什么?
2. 自主完成绿点(解方程的方法)
3、通过红点二你学会了什么?
潍坊高新双语学校数学五年级简易方程
信息窗三合作案
任务一:预习的交流,互助学习。
组内交流自主学习情况,修订自主学习成果。
小组长对每个人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达标情况进行评价。
任务二:小组合作研究,重点突破
(小组长组织进行汇报分工和演练,其他同学进行补充质疑)
潍坊高新双语学校数学五年级简易方程
信息窗三交流分享案
1.展示红点一问题,等式的性质二,怎样利用等式的性质二解决ax=b这类的方程。
2.展示绿点问题。
3.展示红点二问题。
怎样利用等式的性质一二解决ax+b=c这类的方程。
潍坊高新双语学校数学五年级简易方程
信息窗三反馈案
一、填一填(68页第5题)
二、火眼金睛(68页第1题)
三、解决问题(68页第3题解方程的方法)。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信息窗三》评课稿一、引言本评课稿主要针对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中的《信息窗三》进行评价。
通过对该教材的细致分析,总结出其优点和不足之处,以及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二、教材概述《信息窗三》是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的一部分。
该教材以信息窗的形式呈现数学知识,旨在通过问题情境和实例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技巧和解题方法。
三、教学目标分析针对《信息窗三》的教学目标进行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1.理解和掌握数学中的信息窗的概念和应用。
2.能够通过信息窗解答有关数学问题,并提供准确的解释和推理。
3.熟练运用信息窗解决实际生活和学习中的数学问题。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内容分析1. 信息窗的概念介绍教材首先引入了信息窗的概念,通过生动形象的示例,向学生解释了信息窗的概念、结构和用途。
这为后续的知识讲解和问题解答打下了基础。
2. 信息窗的运用案例在教学过程中,教材给出了丰富的信息窗运用案例,包括真实生活、小游戏、数学公式等多个方面。
这样的案例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解题能力。
3. 信息窗解题方法的讲解通过具体的例子和解题步骤,教材详细讲解了信息窗的解题方法。
这些方法包括图形信息窗、表格信息窗等,为学生提供了各种不同情景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4. 信息窗的推理和解释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问题引导和案例演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推理和解释。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实际应用的信息窗解题教材提供了一些与实际生活和学习相关的信息窗问题,通过解答这些问题,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且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评价与改进意见1. 优点:•教材设计得富有情景感和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信息窗案例设计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课题求商的近似值和循环小数等课时 1教学内容信息窗3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用“四舍五入”求出商的近似值,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等过程与方法能根据实际需要灵活的选取求近似值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重点四舍五入求商的近似值,根据实际需要求近似值。
学习难点根据实际需要求近似值的方法。
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意义。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总结规律,完成思维导图。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观察情景图,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一盒腊肉有8块,花了97元。
我买了6盒茶叶,一共花了350元。
师:根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一块腊肉多少钱?一盒茶叶多少钱?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1、下面我们先来解决“一块腊肉多少钱?”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口答算式,师板书:97÷8=(元)师:请你自己列算式求结果。
生1:97÷8=12.125(元)生2:97÷8≈12.13(元)师:小组内讨论一下到底哪个结果是对的?为什么?师:计算钱时,通常保留两位小数或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分或角。
一般情况下,要用“四舍五入”求出商的近似值。
如果保留两位小数,也就是精确到分,应该是12.13元。
如果保留一位小数,也就是精确到角,应该是12.1元。
如果保留整数,也就是精确到元,应该是12元。
在四舍五入求近似值的过程中计算结果都应用“≈”连接。
师:四舍五入有什么方法吗?生:>=5的进1.<=4的省掉。
2、考考你:列竖式求结果,商保留一位小数。
18.9÷2.3≈师:在列竖式求结果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生:除不尽。
师:谁有简单方法求这个得数的近似值?生:我只计算到了商的小数点后第二位。
因为商取近似值时只看小数点后第二位,所以我只要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二位就可。
和第三位……没有关系。
师:非常有技巧的方法。
信息窗三(试商与调商)-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试商与调商。
2.能够使用试商与调商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试商与调商的概念及其应用。
2.能够准确地运用试商与调商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1.对于试商与调商的运用,需要在实际的问题中进行多次练习,才能掌握其应用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进行心理热身,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讲述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在数学上如何快速准确地进行运算。
理论讲解(20分钟)1.通过幻灯片等方式,向学生介绍试商与调商的概念和应用。
2.和学生共同探讨试商与调商在实际应用中有哪些优势,并进行讲解和解读。
3.介绍试商与调商的具体方法,引导学生熟练掌握。
练习(25分钟)1.教师出示几个简单的试商与调商例题,并进行详细讲解。
2.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锻炼,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给出的题目。
3.教师观察和记录学生解题过程,及时给出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并掌握该知识点。
总结(5分钟)1.教师讲述试商与调商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2.借助实例,引导学生对于试商与调商的认识实现认知和思考的深入。
作业布置1.布置一定数量的试商与调商练习题,要求学生认真练习,并及时纠正错误。
2.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通过数学运算等方式,观察学生的实际应用水平,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反思通过这一次的教学,学生们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并通过练习更好地掌握了试商与调商的方法。
同时,教师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和排除问题,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信息窗三》评课稿1. 课程背景介绍本文档是对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中的《信息窗三》一课进行评课稿的撰写。
《信息窗三》是该教材中的一节重要数学课程,旨在通过引入信息窗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关于数字的数学概念、数数的技能以及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 课程目标《信息窗三》这节课的课程目标主要包括: - 帮助学生巩固并扩大对数字的认识,提高其数数的技能; - 引导学生掌握特定数字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 课程内容《信息窗三》这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数字认知:- 通过信息窗的形式,展示数字2、3、4、5、6。
- 学生根据信息窗中的数字进行数数,并能够正确称呼数字的名称。
2.数字运算:–通过信息窗给出的数字,引导学生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学生通过观察信息窗中的数字变化,并运用口算的方式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3.问题解决:–导入问题场景,例如:小明手中有3个苹果,然后又拿了2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使用信息窗中的数字,通过加法运算得出正确答案。
4. 教学流程《信息窗三》这节课的教学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课前准备(5分钟)•教师检查教学用具是否准备充分,如信息窗的板书、数字卡片等。
步骤二: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问题引入课程,激发学生思考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问:“小明手中有3个苹果,然后又拿了2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步骤三:数字认知(10分钟)•教师展示信息窗,其中显示数字2、3、4、5、6。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信息窗中的数字进行数数,并能够正确称呼数字的名称。
步骤四:数字运算(10分钟)•教师通过信息窗给出的数字,引导学生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师鼓励学生口算,并及时给予肯定的回馈。
步骤五:问题解决(10分钟)•教师再次提出问题,如:“小明手中有3个苹果,然后又拿了2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通过加法运算得出正确答案。
信息窗三(解决问题)-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信息窗”在数学问题中的作用,掌握信息窗三的方法。
2.能够利用信息窗三解决数学问题。
3.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通过信息窗三,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问题的关键信息,减少无用信息的干扰,更好地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学生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抓住关键信息,运用信息窗三的方法进行解决。
三、教学准备•预先准备数学思维导图。
•准备相关的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简单的实例介绍什么是信息窗,为什么需要使用信息窗。
2.引导学生掌握信息窗三的方法,即:先将问题中所有的数字、单位和属性等信息写在纸上,或画在黑板上。
然后,在纸或黑板上划分三个区域:问题区、答案区和计算区。
3.强调利用信息窗三可以清晰地看到问题的关键信息,减少无用信息的干扰,更好地解决问题。
2. 讲解信息窗三的步骤1.将问题中所有的数字、单位和属性等信息写在纸上或画在黑板上。
2.在纸或黑板上划分三个区域:问题区、答案区和计算区。
3.将问题中的关键信息填入问题区,例如:数量、单位、条件等。
4.将问题中的要求或答案填入答案区。
5.将问题中需要计算的部分填入计算区,例如:运算公式等。
3. 练习信息窗三1.准备多组练习题,引导学生利用信息窗三解决问题。
2.让学生分组,比赛谁最快解决问题。
3.把学生的解题过程和答案进行对比,找到更好的解题方法,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反思信息窗三是一个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确了信息窗三的优势和步骤,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指导学生在实际学习中,更多的运用信息窗三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并且在考试中也能够得到更好的成绩。
青岛五四学制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信息窗三》评课稿1. 引言本篇评课稿旨在对青岛五四学制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信息窗三》这节课进行评价和分析。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学习关于信息窗的概念和使用方法,并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以下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2.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如下: - 掌握信息窗的定义和基本结构; - 理解信息窗的应用场景; - 学会在实际问题中使用信息窗进行计算。
3. 教学内容3.1 信息窗的定义和基本结构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了信息窗的概念和基本结构。
通过讲解,学生将了解到信息窗由多个小方格组成,每个方格中都有一个数字,这些数字可以表示具体的数值。
教师通过示范和互动沟通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信息窗的基本形式和结构。
3.2 信息窗的应用场景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信息窗的应用场景。
通过多个具体的例子,教师向学生展示了信息窗可以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如何使用信息窗来解决不同的数学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造力。
3.3 使用信息窗进行计算在学习了信息窗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场景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
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学生将运用所学知识,将给定的数值填入信息窗中,并进行相应的计算。
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同时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解题思路。
4. 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如下:4.1 导入引入教师可以导入教学内容,通过一些启发性问题或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通过提问“如果你手中有一个神奇的盒子,里面装着许多数字和计算符号,你会怎么使用它?”,来引入信息窗的概念。
4.2 探索信息窗教师介绍信息窗的定义和基本结构,并通过示范向学生展示其使用方法。
教师可以使用黑板或投影仪展示信息窗的样例,并引导学生一起找出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4.3 分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给出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然后让小组成员使用信息窗来解决问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信息窗三》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信息窗三》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活动一上节课,我们请来树林医生治好的大树的病,多开心呀!瞧,今天又有许多生病的大树来求医了。
(出示修改后的第68页自主练习第1题)你愿意帮帮啄木鸟医生,把这些大树治好吗?(健康的大树涂颜色,错的改过来。
)汇报交流,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让学生来扮演小啄木鸟的角色为大树治病,既自然延续了上节课的情境,又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恰当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投入到练习中来。
]活动二仔细听,谁来了?(播放声音)乌鸦。
想不想看看乌鸦在干嘛?好,一起去吧!(出示第68页自主练习第2题)大家一起读一读。
自己再读读题,想想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来?在小组里先交流一下你的问题。
全班汇报。
选择2个你有信心解决的问题,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进行解答。
交流、订正。
[设计意图:在原来题目的基础上稍微进行了加工,用听声音引出主角乌鸦来,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在计算三种鸟飞行时翅膀扇动的次数,巩固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通过大家读题——自己读题——小组交流——选择解答——集体订正的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的意识。
]活动三你们真聪明!一口气解决了那么多问题。
做个游戏轻松一下吧?让我先来宣布比赛要求:同位两个为一组。
两个人同时抽出一张数字卡片,一个人把卡片亮出来,另一个人把卡片藏起来,并像书上那样说一句话,让同位猜一猜,猜对了就记上一分,猜错不扣分。
下一轮交换过来。
每人5次。
开始游戏。
向胜利者表示祝贺,并奖励聪明章。
鼓励其他同学再接再厉,争取下次也能拿第一。
[设计意图:通过做这个小游戏,适当调节课堂气氛。
同时,让学生自己说条件,然后根据条件去猜,使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知识,锻炼学生的反应速度和能力。
]活动四你们知道黄鼠狼最会捉什么吗?(生自由答)我要告诉你,“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信息窗三(试商与调商)-青岛五四学制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知识点•试商与调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教学目标1.能在小学数学中使用试商与调商解决简单加减法题。
2.能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解决简单的算术问题。
3.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快速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Part 1: 试商与调商•实际生活中应用举例•什么是试商?•什么是调商?•试商与调商的区别•实例演练练习实际生活中应用举例老板购买了20个装的饮料,现有12瓶已售出,还剩多少瓶?什么是试商?试商是对未知的数进行猜测求商的过程,可以通过尝试一些数字来推算出未知的数值。
什么是调商?调商是在求商的过程中,通过与已知的数字进行运算,来不断调整猜测的商的过程。
试商与调商的区别试商和调商的区别在于,试商是初步的猜测,而调商则是在猜测的基础上,通过运算来逐渐调整答案,以得到更为准确的结果。
实例演练练习假设小明有10个饼干,他和小芳一起分享这些饼干。
小明想知道,每人能分到几个饼干。
此时小明可以先进行试商,然后通过调整来得出准确的答案:•试商:小明想当然地猜测每个人分3个饼干•调商:经过计算,小明发现每人只能分到2个饼干,所以他调整了自己的猜测。
Part 2: 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加法交换律的定义与应用•加法结合律的定义与应用•实例练习加法交换律的定义与应用加法交换律是指两个数进行加法运算,其结果不会因为两个数的先后顺序而改变。
用数学式表示就是:a + b = b + a。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用到加法交换律。
比如,我们有一堆水果,其中有3颗苹果和4颗梨。
如果我们先把梨加起来,再加上苹果,结果和先把苹果加起来,再加上梨的结果是一样的。
加法结合律的定义与应用加法结合律是指三个数进行加法运算,其结果不会因为计算过程的先后顺序而改变。
用数学式表示就是:a + (b + c) = (a + b) + c。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先把数值求和,再把结果进行加法运算。
信息窗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青岛五四学制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分数,能辨认出分子与分母;2.知道同分母分数的基本概念,能进行加减计算;3.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问题。
教学重点1.同分母分数的概念;2.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1.需要进行换分操作;2.需要多加练习,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老师向学生展示一份比萨饼,并加上代表几分之几的标识,例如:1/8、3/8、5/8,然后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回答:“比萨饼。
”老师继续提问:“那么,你们知道这个数字是什么吗?”学生回答:“1/8、3/8、5/8。
”老师:“这一串数字有什么名字?”学生:“分数。
”老师:“请大家看一下分数有哪些部分?”学生:“分子和分母。
”老师:“好,那我们现在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 引入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老师:“同学们,什么是同分母分数呢?”学生:“分母相同的分数。
”老师:“对的。
那么,我们考虑一下如何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操作呢?”学生:“把分子加起来或者减掉,分母不变。
”老师:“很好。
现在,我来给大家举几个例子,用于加深大家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理解。
”老师出示如下计算式:1/3 + 2/3 = ?学生:“3/3。
”老师:“正确。
为什么会得出这个结果呢?”学生:“因为分母加起来是3,分子也都是1,所以是3/3。
”老师:“好。
再来看一个例子。
”3/8 + 2/8 = ?学生:“5/8。
”老师:“不错。
你们如何得到这个答案呢?”学生:“分子相加后是5,分母是8。
”老师:“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减法的例子。
”3/5 - 1/5 = ?学生:“2/5。
”老师:“非常好。
你知道怎么得到这个答案吗?”学生:“分子相减,分母不变。
”3. 解决实际问题老师:“同学们,分数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形式,那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能需要用到分数的加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