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文言知识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5
《逍遥游》文言知识梳理一、文言实词1. 通假字(1) 北冥有鱼(通"溟",大海)(2) 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3) 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4) 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 通"返",往返)(5) 而徵一国( 通"耐",能)(6) 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2. 古今异义(1) 腹犹果然古义:食饱之状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2) 众人匹之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大家(3) 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4) 穷发之北古义:毛,草木今义:头发(5) 小年不及大年古义:寿命长的今义:丰收年; 春节3. 一词多义(1 辩此小大之辩也(通" 辨" ,区别)而御六气之不辩(通" 变" ,变化)(2)知之二虫又何知(动词,知道)小知不及大知(名词,智慧)(3)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圣人无名(名词,声名)(4)息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4. 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
而后乃今将图南(往南飞)/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往南飞)(2)使动用法。
德合一君(使满意)/彼于致福者(使……到来)/而徵一国者(使……信任)二、文言虚词1. 之(1)助词,的。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2)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鹏之徙于南冥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3)代词,它。
而莫之夭阏者(4)代词,他。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指宋荣子)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指彭祖)(5) 代词,这些。
之二虫又何知(6) 动词,到,往。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 而(1) 连词,表修饰。
怒而飞/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决起而飞(2) 连词,表转折。
第2单元第6课《逍遥游》文言知识点总结一、重点词语1.怒:。
2.抟:。
扶摇:。
3.夭阏( ):。
4.奚以……为:5.晦:。
朔:。
6.绝:。
二、通假字1.北冥有鱼()2.三餐而反()3.小知不及大知()4.此小大之辩也()5.而(nài)征一国者()6.旬有五日而后反()7.而御六气之辩()8.而后乃今培风()9.其正色邪()10.汤之问棘也是已()11.辩乎荣辱之境()12.旬有五日而后反()三、古今异义1.虽然:古义:。
今义:。
2.果然:古义:。
今义:。
3.众人:古义:。
今义:。
4.野马:古义:。
今义:。
5.羊角:古义:。
今义:。
6.天池:古义:。
今义:。
7.海运:古义:。
今义:。
8.小年:古义:。
今义:。
9.是:古义:。
今义:。
10.控:古义:。
今义:。
11.虫:古义:。
今义:。
12.枪:古义:。
今义:。
四、词类活用(一)名词作状语水击三千里()(二)名词作动词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不过数仞而下()(三)形容词作名词《齐谐》者,志怪者也()(四)形容词作动词怒而飞()(五)使动用法1.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2.彼于致福者()五、一词多义1.之:①鹏之徙于南冥也()②之二虫又何知!()③穷发之北()2.息:①去以六月息者也()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3.其:①则其负大翼也无力()②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③其自视也,亦若此矣()4.以:①去以六月息者也()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③以八千岁为春()④奚以知其然也()⑤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六、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齐谐》者,志怪者也。
()2.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3.南冥者,天池也。
()4.此小大之辩也()5.此小年也()6.此大年也()7.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二)倒装句1.宾语前置句①奚以知其然也?()②莫之夭阏(è)者()③彼且奚适也()④之二虫又何知()⑤彼且恶(wū)乎待哉()2.状语后置句①覆杯水于坳(āo)堂之上()②翱翔蓬蒿之间()③去以六月息者也()(三)省略句翱翔()蓬蒿之间。
文言文《逍遥游》知识点文言文《逍遥游》知识点_逍遥游《逍遥游》是道家经典《庄子》的首篇,文章第三部分从“惠子谓庄子曰”至结尾,表达了反对积极投身社会活动,志在不受任何拘束,追求优游自得的生活旨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逍遥游》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庄子《逍遥游》知识点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 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9.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庄子《逍遥游》翻译北海有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的巨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
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
鹏的背脊,不知道它有几千里,振翅飞翔起来,它的翅膀象挂在天空的云彩?这只鸟,海动时就将迁移而飞往南海。
南海就是天的池。
《齐谱》这部书,是记载怪异事物的。
《齐谐》的记载说:“大鹏迁移到南海去的时候,翅膀在水面上拍击,激起的水浪达三千里远,然后趁着上升的巨大旋风飞上九万里的高空,离开北海用六个月的时间飞判南海才休息。
《逍遥游》文言词语归纳一、通假字1.xx有鱼,其名为鲲冥:通“溟”,海。
2.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反:同“返”,回来。
3.xx问棘也是已已:通“矣”,语气词。
4.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区别。
5.而征一国者而:通“耐”,能力。
6.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
7.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变化。
二、古今异义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xx也古义:海动,谓海动风起。
今义:指海上运输。
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古义:游动的雾气。
今义:未经驯养的马。
3.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古义:很饱的样子。
今义:果真这样。
4.之二虫又何知古义:泛指动物。
今义:虫子。
5.小年①不及大年②①古义:寿命短的;今义:节日,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旧俗在这天祭灶。
②古义:寿命长的;今义:农历十二月是30天的年份;指春节;丰收年。
6.蟪蛄不知春秋古义:指四季。
今义:①春季和秋季,岁月;②人的年岁。
7.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古义:一般人。
今义:大家。
8.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古义:毛,指草木。
今义:头发,毛发。
9.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古义:旋风,旋风盘旋而上如羊角。
今义:羊的角。
10.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古义:这样以后。
今义:表承接的连词。
11.虽然,犹有未树也古义:即使这样。
今义:表转折的连词。
12.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古义:无所为,没有功利。
今义:没有功劳。
三、词类活用1.《齐谐》者,志怪者也怪:形容词做名词,怪异的事物。
2.而后乃今将图南南:名词作动词,向南飞行。
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南:名词作动词,南行。
4.不过数仞而下下:名词作动词,降落。
5.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合:使动用法,使……满意;征:使动用法,使……信任。
6.彼于致福者致:使动用法,使……到来。
四、特殊句式1.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2.《齐谐》者,志怪者也(判断句)3.覆杯水于坳堂之上(状语后臵句)4.而莫之夭阏者(宾语前臵句)5.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宾语前臵句)6.之二虫又何知(宾语前臵句)7.奚以知其然也(宾语前臵句)8.彼且奚适也(宾语前臵句)9.彼且恶乎待哉(宾语前臵句)五、一词多义之: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助词,的)鹏之徙于南冥也(助词,放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往,到)之二虫又何知(代词,这)其:北冥有鱼,其名为鲲(代词,它的)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示选择,是……还是……)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代词,他们)以: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凭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词,用)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介词,凭借)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介词,把)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介词,因为)且:且夫水之积也不厚(连词,况且,尚且,表递进关系)且适南冥也(副词,将要)息: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数: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动词,拼命追求)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名词,技术)数典忘祖(动词,数落,列举罪状)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副词,屡次)。
逍遥游文言知识总结逍遥游》是一篇文言文,其中有一些重要实词和通假字需要了解。
比如“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意思是志怪小说;“亦若是则已矣”(而已),意思是就这样了;“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急速,着落,时或,落下),描述了飞行的情况。
此外,还有一些古今异义需要注意。
比如“南冥者,天池也”(天池:古:天然形成的大海,今:一种天然形成的湖泊);“野马也,尘埃也”(野马:古:游动的雾气,今:一种形似家马的哺乳动物)。
一些词语也有多种不同的意思。
比如“之”可以是助词、代词等多种用法;“为”可以表示叫、作为、当做等多种含义;“辩”可以表示变化或区别。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若”这个词,它有时表示假设,有时表示比较,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理解。
1.___“背若泰山”,则形容一个人的背部像泰山一样高大。
2.若止印三二本,意思是如果停止印刷三二本书。
3.若入前为寿,意思是如果你能够活到前面去。
4.曾不若霜妻弱子,及比得上一个妻弱子被霜冻了一样。
5.“息”可以指气息,也可以指叹息。
6.《齐谐》记载了很多___的事情。
7.寻找标志,结果迷失了方向,不再知道该怎么走了。
8.只有有志向的人才能够成功。
9.鲲这个名字是根据它在华山之阳出现而命名的。
10.有仙就会出名,而山的高度并不是最重要的。
11.至人无私心,神人无功劳,圣人无名声。
12.名列前茅意味着排名很高。
13.游无穷意味着尽情享受游玩。
14.穷困意味着生活很困难。
15.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16.不知道它有多远。
17.他们大概都是从这里出来的。
18.天的颜色是苍苍的,但是它的正色是什么?19.___阏意味着没有一个人死亡。
20.覆杯水于坳堂之上,意味着水杯倒过来,水洒在了地上。
21.“之”可以在句子中作为宾语前置。
22.“奚”可以在句子中作为宾语前置。
23.“恶”可以在句子中作为宾语前置。
24.“何”可以在句子中作为宾语前置。
25.“自”可以在句子中作为宾语前置。
逍遥游文言知识点一、文言概述文言,又称古文、文言文,是汉语的古代书面语形式。
其形成可追溯至先秦时期,历经汉代、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演变,直至清末民初白话文的兴起,文言文的地位逐渐被现代汉语所取代。
然而,文言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丰富的文学价值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和传承。
二、逍遥游原文《逍遥游》是《庄子》的第一篇,庄子,名周,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逍遥游》通过一系列寓言故事,阐述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尤其是“逍遥”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由境界的追求。
三、文言知识点解析1. 虚词的使用文言文中的虚词包括连词、助词、介词等,它们在句子中起到连接、修饰的作用,是文言文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逍遥游》开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其中“有”为动词,表示存在;“为”为动词,表示是。
2. 倒装句式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往往与现代汉语不同,常见的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等。
如“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正常语序应为“不知其几千里也的大鲲”。
3. 使动用法文言文中的动词有时具有使动用法,即动词后面跟的是被使动的对象。
例如,“鹏之徙于南冥也”,“徙”本为移动之意,此处表示使鹏鸟南迁。
4. 意象与比喻《逍遥游》中大量使用意象和比喻,如“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通过夸张的比喻,表现了庄子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
5. 反问与设问庄子在文中多次使用反问和设问的修辞手法,以引发读者的思考。
如“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通过设问,表达了对世俗价值的质疑。
四、结论《逍遥游》作为文言文的经典之作,其语言风格、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法等文言知识点,不仅体现了庄子哲学思想的深邃,也为后世文学创作和文言文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领会古代文学的魅力,同时也能够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庄子《逍遥游》高考常考知识点庄子《逍遥游》考点一、重点词语1.怒:奋发。
2.抟:环旋着往上飞。
扶摇:旋风。
3.夭阏(è):阻塞。
4.奚以……为:表反问,哪里用得着……呢?5.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
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6.绝:超越。
二、通假字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2.三餐而反(通“返”,返回)3.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4.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5.而(nài)征一国者(通“耐”,能力)6.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返”)7.而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8.而后乃今培风(通“凭”,凭借,依靠)9.其正色邪(通“耶”,语气词)10.汤之问棘也是已(通“矣”,语气词)11.辩乎荣辱之境(通“辨”,辨明)12.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用于整数和余数之间)三、古今异义1.虽然:古义:虽然这样。
今义:表转折的连词。
2.果然:古义:很饱的样子。
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3.众人:古义:一般人。
今义:多数人。
4.野马:古义:流动的雾气。
今义:野生之马5.羊角:古义:旋风。
今义:羊的角6.天池:古义:天然形成的大水池。
今义:湖泊的名称(在吉林长白山)7.海运:古义:海波动荡;今义:海洋运输8.小年:古义:短的寿命;今义:指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民间节日9.是:古义:这;今义:作判断词10.控:古义:投,落下;今义:控制11.虫:古义:泛指动物;今义:虫子12.枪:古义:触碰; 今义:发射枪弹的武器四、词类活用(一)名词作状语水击三千里(水,在水面上)(二)名词作动词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名作动,南行)2.不过数仞而下(下,落下,降落)(三)形容词作名词《齐谐》者,志怪者也(形作名,怪异之事物)(四)形容词作动词怒而飞(怒,奋发,这里指鼓起翅膀)(五)使动用法1.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合:使……满意;征:使……信任)2.彼于致福者(致,使……到来)五、一词多义1.之:①鹏之徙于南冥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之二虫又何知!(代词,这)③穷发之北(助词,的)2.息:①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3.其:①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代词,代鹏)②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选择)③其自视也,亦若此矣(代词,他们)4.以:①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凭借)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词,用)③以八千岁为春(介词,把)④奚以知其然也(介词,凭)⑤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介词,因为)六、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齐谐》者,志怪者也。
高二语文必修五《逍遥游》必背知识点汇总一、文言实词.通假字北冥有鱼小知不及大知此小大之辩也旬有五日而后反而徵一国御六气之辩2.古今异义腹犹果然古义:食饱之状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众人匹之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大家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穷发之北古义:毛,草木今义:头发小年不及大年古义:寿命长的今义:丰收年;春节3.一词多义而御六气之不辩知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圣人无名息去以六月息者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4.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
而后乃今将图南/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使动用法。
德合一君/彼于致福者/而徵一国者二、文言虚词.之助词,的。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鹏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代词,它。
而莫之夭阏者代词,他。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众人匹之,不亦悲乎代词,这些。
之二虫又何知动词,到,往。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而连词,表修饰。
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决起而飞连词,表转折。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连词,表并列。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连词,表承接。
而控于地而已矣3.则连词,就。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连词,或者。
时则不至连词,那么。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4.然奚以知其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未数数然也5.以介词,把。
以五百岁为春介词,用。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词,凭。
奚以知其然也6.且连词,而且。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副词,还。
彼且恶乎待哉副词,将要。
且适南冥也7.于介词,对于。
彼其于世/彼其于世介词,在。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8.其用在选择问句中,或许……或说得过去,是……还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代词,它的。
其名为鹏代词,它。
其负大舟也无力。
逍遥游文言文知识归纳《逍遥游》是道家经典《庄子》中的一篇,是庄子的代表作之一,以阐述道家哲学思想为主旨,通过对逍遥游的描绘,表达了道家追求自由、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以下是《逍遥游》的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逍遥游的含义1. 逍遥:自在游走,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状态。
2. 游:游走,漫游,这里指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脱。
二、道家思想1. 道:道家哲学的核心概念,指宇宙万物运行的根本法则。
2. 德:指人顺应自然、遵循道的行为准则。
3. 无为:指人顺应自然,不强行干预,让事物按其自然规律发展。
4. 逍遥游:道家追求的精神境界,即逍遥自在,游离于世俗之外。
三、文章结构1. 逍遥游的目标:文章开头即提出逍遥游的目标,即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脱。
2. 逍遥游的境界:文章通过描绘庄子与惠子的对话,阐述逍遥游的境界。
3. 逍遥游的实践:文章通过列举尧、舜、禹等圣贤的事迹,说明逍遥游的实践方法。
四、寓言故事1. 尧与许由:尧帝让位给许由,许由不接受,表现了道家追求无为而治的思想。
2. 肩吾与连叔:肩吾与连叔争论逍遥游的意义,说明逍遥游是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3. 逍遥游的层次:文章通过描述逍遥游的层次,说明追求逍遥游的过程。
五、意境与意象1. 大鹏鸟:文章通过大鹏鸟的描绘,象征着追求逍遥游的目标。
2. 逍遥游的境界:文章通过描绘逍遥游的境界,表现了道家追求自由、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六、道家修养1. 内外兼修:道家追求内外兼修,即既要修养内在的精神境界,也要修养外在的言行举止。
2. 知行合一:道家强调知行合一,即知识和实践要相结合。
七、影响与传承1. 哲学思想:《逍遥游》阐述了道家的哲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文学艺术:《逍遥游》的艺术表现手法,如寓言故事、意境描绘等,对后世文学艺术产生了影响。
3. 文化传承:《逍遥游》是道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文化传承。
总结:《逍遥游》是道家经典《庄子》中的一篇,通过阐述逍遥游的含义、道家思想、文章结构、寓言故事、意境与意象、道家修养等方面的内容,表达了道家追求自由、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逍遥游知识点总结一、引言逍遥游,源自中国古代道家哲学,最早见于《庄子·逍遥游》。
该篇章通过丰富的寓言和哲理,阐述了道家追求自然、超脱世俗束缚的精神。
本文将对《逍遥游》的核心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哲学内涵。
二、核心知识点1. 自然无为- 无为非无行动,而是顺应自然规律而行,不强求,不过度干预。
- 通过“水行不避蛟龙,陆行不避虎豹”等比喻,说明顺应自然的重要性。
2. 逍遥自在- 逍遥是一种超越世俗烦恼,达到精神自由的境界。
- 通过“鹪跸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来表达知足常乐的思想。
3. 相对主义- 《逍遥游》中通过“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来表达事物的相对性。
- 强调不同生命体有不同的认知和需求,没有绝对的标准。
4. 忘我与天人合一- 忘我是忘却个人私欲,达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
- 天人合一是道家追求的最高境界,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5. 化育万物- 道家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万物皆由“道”化生。
- 通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的故事,阐述万物变化无常的道理。
三、实践意义1. 个人修养- 通过学习逍遥游的哲学,个人可以培养超然物外的心态,减少不必要的烦恼。
- 通过实践无为而治,可以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加从容不迫。
2. 社会和谐- 逍遥游的哲学有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减少冲突和对立。
- 通过倡导顺应自然,可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保护环境。
3. 文化传承- 逍遥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 通过对逍遥游的研究和普及,可以增进对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的了解。
四、结论《逍遥游》不仅是一篇哲学文献,更是一种生活哲学和智慧的体现。
通过对其核心知识点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社会和人生,从而达到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逍遥游的哲学思想对于现代人来说,仍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五、附录- 参考文献- 进一步阅读材料- 相关哲学思想的比较分析请注意,本文为知识点总结,未包含实际文档格式。
逍遥游文言文知识点《逍遥游》是战国时期哲学家、文学家庄周的代表作,是《庄子》的首篇,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可称得上是《庄子》一书的代表。
这篇文章充满了奇幻的想象和深刻的哲理,同时也包含了丰富的文言文知识点。
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梳理一下。
一、通假字1、“北冥有鱼”中的“冥”通“溟”,指大海。
2、“其正色邪”中的“邪”通“耶”,句末语气词,表疑问。
二、古今异义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海动。
今义: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
2、野马也,尘埃也古义:春天林泽中的雾气。
今义:野生的马。
3、南冥者,天池也古义:天然形成的大水池。
今义:高山湖泊名。
4、众人匹之古义:一般人。
今义:大家,许多人。
三、一词多义1、之鹏之徙于南冥也(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助词,的)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往)2、息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3、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字)圣人无名(名词,声名)4、适适莽苍者(动词,往)彼且奚适也(动词,到,往)四、词类活用1、怒而飞“怒”,形容词用作动词,奋发,振翅。
2、《齐谐》者,志怪者也“怪”,形容词用作名词,怪异的事物。
3、而后乃今将图南“南”,名词用作动词,向南飞。
4、不过数仞而下“下”,名词用作动词,降落。
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齐谐》者,志怪者也。
”“……者,……也”表判断。
2、倒装句“去以六月息者也”,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以六月息去者也”。
“而莫之夭阏者”,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而莫夭阏之者”。
3、固定句式“奚以……为”,表反问,“哪里用得着……呢”。
六、重点句子翻译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译文: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在水面上拍打翅膀,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译文:天空苍苍茫茫的,难道就是它本来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高三语文逍遥游知识点归纳高三语文逍遥游知识点归纳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有关高三语文逍遥游知识点归纳,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一、通假字1、北冥有鱼2、小知不及大知3、汤之问棘也是已4、此小大之辩也5、而征一国者6、而御六气之辩二、古今异义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2、虽然,犹有未树也3、三餐而反,腹犹果然4、众人匹之,不亦悲乎5、野马也,尘埃也6、小年不及大年7、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三、词类活用1、而后乃今将图南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3、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4、彼于致福者四、特殊句式1、此小大之辩也2、《齐谐》者,志怪者也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4、翱翔蓬蒿之间5、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6、众人匹之7、而莫之夭阏8、彼且奚适也9、奚以知其然也10、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五、一词多义1、志《齐谐》者,志怪者也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博闻强识2、穷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复前行,欲穷其林振固穷,补不足穷根穷底3、以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以八千岁为春奚以知其然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4、之“鹏之徙于南冥也之二虫又何知穷发之北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5、息去以六月息者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长太息以掩涕兮晚有儿息6、是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觉今是而昨非余是所嫁妇之父7、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隳名城,杀豪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名列前茅。
二. 实词1. 通假字1.北冥有鱼冥:通“溟”,大海。
2.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反:通“返”,返回。
3.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智慧。
4.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
反:通“返”。
5.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变化。
6.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区别。
7.而征一国而:通“耐”,能。
2. 古今异义(1)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用于上一个分句(2)众人匹之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大家(3)腹犹果然古义:食饱之状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连词,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4)之二虫又何知古义:泛指动物今义:虫子(5)穷发之北古义:毛,草木今义:头发(6)小年不及大年古义:寿命短的今义:农历腊月;节日,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旧俗就在这天祭灶。
古义:寿命长的今义:丰收年;农历十二月有30天的年份;春节(7)而征一国者古义:取信今义:远行或用武力制裁(8)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海动今义:泛指海上运输3. 一词多义辩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而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知之二虫又何知(动词,知道)小知不及大知(名词,智慧)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圣人无名(名词,声名)息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4. 词类活用(1)彼于致福者(使动用法,使……到来)(2)而后乃今将图南(名词用作动词,往南飞)(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名词用作动词,往南飞)(4)德合一君(使动用法,使……投合,使……满意)(5)而徵一国者(使动用法,使……信任)⑥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誉名词用作动词称赞)。
《逍遥游》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
2.三餐而反通“返”,返回。
3.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4.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5.而征一国者通“能”,能力。
6.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用于整数与余数之间;“返”。
7.而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
8.辩乎荣辱之境通“辨”,辨明9.其正色邪(×)10.而后乃今培风(×)11.汤之问棘也是已(×)二、古今异义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海波动荡。
今义:海洋运输。
2.南冥者,天池也古义:天然形成的大水池。
今义:湖泊名(在吉林长白山)。
3.《齐谐》者,志怪者也古义:立志、记载、做记号等。
今义:今义多做名词,表示志向、志气。
4.野马也,尘埃也古义:山野中流动的雾气。
今义:野生之马。
5.而控于地而已矣古义:投,落下。
今义:控制。
6.抢榆枋而止古义:触碰。
呼天~地今义:夺,硬拿;赶快,赶紧。
7. 三餐而反古义:一日,一天。
今义:指一日内的早、中、晚三餐。
8.腹犹果然古义:很饱的样子。
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9.之二虫又何知古义:泛指动物。
今义:虫子。
10.小年不及大年古义:短的寿命;长的寿命。
今义:指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民间节日;指春节或是丰收之年。
11.蟪蛄不知春秋古义:指一年的时间变化。
今义:春天和秋天。
12. 众人匹之古义:一般人。
今义:很多人,多数人。
13. 穷发之北古义:毛,指草木。
今义:多指毛发。
14.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古义:旋风。
今义:羊的角15.虽然,犹有未树也古义:即使这样。
今义:表转折的连词,相当于古义中的“虽”。
16. 神人无功古义:不求功,无所为,无功利。
今义:没有功劳。
三、词类活用(一)名词作状语水击三千里(在水面上)(二)名词作动词1.而后乃今将图南(往南飞)2.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往南飞)3.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向上飞;落下,降落)4. 犹有未树也(树立)(三)形容词作名词《齐谐》者,志怪者也(怪异的事物)(四)形容词作动词怒而飞(奋发,这里指鼓起翅膀)(五)使动用法1.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使……满意;使……信任)2.彼于致福者(使……致,使……到来)四、一词多义实词:1.息①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2.志①《齐谐》者,志怪者也 (动词,记载)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名词,志向)③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逍遥游文言现象整理
一. 虚词
1. 之
(1)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助词,的)
(2)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
(3)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鹏之徙于南冥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8)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助词,的)
(9)则芥为之舟(代词,小草的)
(10)而莫之夭阏者(代词,它)
(1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往)
(12)之二虫又何知(代词,这些)
(1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代词,他,指宋荣子)
(14)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代词,他,指彭祖)而
(1)怒而飞(连词,表修饰)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连词,表修饰)
(3)决起而飞(连词,表修饰)
(4)而控于地而已矣(连词,就)
(5)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连词,表并列)
(6)而宋荣子犹然笑之(连词,表转折)
(7)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连词,表转折)
(8)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连词,表转折)
3. 则
(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连词,就)
(2)时则不至(连词,或者)
(3)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连词,那么)
4. 然
(1)奚以知其然也(代词,这样)
(2)虽然,犹有未树也(代词,这样)
(3)未数数然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5. 以
(1)以五百岁为春(介词,把)
(2)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词,用)
(3)奚以知其然也(介词,凭)
6. 且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连词,而且)
(2)彼且恶乎待哉(连词,还)
(3)且适南冥也(副词,将要)
7. 于
(1)彼其于世(介词,对于)
(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介词,在)
8. 其
(1)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用在选择问句中,是……还是……)
(2)其名为鹏(代词,它的)
(3)其负大舟也无力(代词,它,指水)
实词
1. 通假字
1.其翼若垂天之云垂:通“陲”,边际。
2.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反:通“返”。
3.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智慧。
4.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
反:通“返”。
5.而御六气之辩辨:通“变”,变化。
6..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区别。
7.而宋荣子犹然笑之犹:通“繇”,喜。
2. 古今异义
(1)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用于上一个分句
(2)众人匹之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大家
(3)腹犹果然古义:食饱之状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连词,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4)之二虫又何知古义:泛指动物今义:虫子
(5)小年不及大年古义:寿命短的今义:农历腊月
古义:寿命长的今义:丰收年
3. 一词多义
辩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而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
知之二虫又何知(动词,知道)
小知不及大知(名词,智慧)
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
圣人无名(名词,声名)
息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4. 词类活用
(1)彼于致福者(使动用法,使……到来)
(2)而后乃今将图南(名词用作动词,往南飞)
(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名词用作动词,往南飞)
(4)德合一君(使动用法,使……投合,使……满意)
(5)而证一国者(使动用法,使……信任)
(6)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誉名词用作动词称赞)
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1)此小大之辩也(“也”表示判断语气)
(2)《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2.省略句
(1)翱翔(于)蓬蒿之间(省略介词“于”)
(2)且举世而誉之而(宋荣子)不加劝(省略主语“宋荣子”)(3)众人匹(于)之(省略介词“于”)
(4)众人匹之,(众人)不亦悲乎(省略主语“众人”)
3. 疑问句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疑问语气)
(2)奚以知其然也(“奚以”,表示疑问语气)
(3)彼且奚适也(“奚”,表示疑问语气)
4. 变式句
(1)而莫之夭阏者(夭阏之,宾语前置)
(2)彼且奚适也(适奚,宾语前置)
(3)奚以知其然也(以奚,宾语前置)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于坳堂之上覆杯水,介宾短语后置)(5)翱翔蓬蒿之间(<于>蓬蒿之间翱翔,介宾短语后置)(6)之二虫又何知(知何,宾语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