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隔震层给排水管道隔震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7.00 MB
- 文档页数:2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摘要:我国国土面积辽阔,不同种类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较高,地震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
并且,我国通常地震的震源相对较浅,波及的区域较广,发生次数也较为频繁,当地震灾害发生时,将会对社会和国家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人们对于建筑物的防震设计越来越重视,愈加关注建筑设计中隔震与减震有效措施的实施。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建筑工程设计中隔震减震技术的运用,考虑到工程实际中常用的隔震减震设计和隔震减震构造运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文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此实现整体建筑工程质量的良好保障目标。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隔震减震引言我国是地震多发的国家,因此,人们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采取合理的隔震减震策略,有效抵御地震带来的威胁,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应积极重视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设计,保证施工团队能根据设计图纸内容完成后续施工。
1建筑结构设计中采用隔震减震措施的意义随着人民对建筑安全的重视程度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防止建筑遭遇地震后中断重要的使用功能,避免人员伤亡及次生灾害,减少经济损失和社会,2021年国务院颁布了《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从规章制度层面鼓励推广隔震减震技术。
《条例》中第十六条要求:位于高烈度设防地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新建学校、医院、儿童福利机构、幼儿园等建筑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用隔震减震等技术,保证发生本区域设防地震时能够满足正常使用要求。
并且国家鼓励在除前款规定以外的建设工程中采用隔震减震等技术,提高抗震性能。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采用隔震减震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地震作用对建筑物的破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充分提升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大幅度提升建筑物的安全性,使人身安全和财产得到保障,因此越来越多的建筑在结构设计环节使用隔震减震技术。
隔震减震措施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已经成为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手段。
2建筑结构设计中隔震减震存在的问题2.1支座受到抗震墙造成的影响在进行减震和隔震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做到尽量分散,一方面,是因为这样能够让建筑结构变得稳固;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地震时给建筑带来的倾覆力加成,减弱支座拉力带来的严重影响,要根据要求确保受力较大的一面设置抗震减震支座,并确保各支座间距离不得超过2m,否则会导致抗震减震支座的作用无法体现,进一步影响建筑的减震隔震效果。
建筑物地震隔震设计方案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自然灾害,能够对建筑物造成严重破坏甚至倒塌。
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建筑物地震防护措施成为了设计的重点之一。
隔震是一种有效的地震防护手段,它通过减小地震作用力传递给结构的程度,降低了建筑物受损的风险。
本文将围绕建筑物地震隔震设计方案进行探讨。
一、地震隔震的原理地震隔震是指在建筑物和地基之间设置隔震体系,通过增加建筑结构的周期和减小地震作用力的传递,达到减少结构受损的目的。
地震隔震常用的隔震器包括橡胶支座、摆球隔震器、液体阻尼器等。
在设计中,根据地震活动性质、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地震烈度和结构形式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隔震器进行应用。
二、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1. 地震隔震器的选择与布置在进行地震隔震设计时,需要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等级和抗震性能需求,选择合适的地震隔震器。
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和重要设施建筑会采用橡胶隔震器,而中小型建筑则可以考虑使用摆球隔震器或液体阻尼器。
同时,在进行隔震器布置时,需要合理配置,确保整个建筑物能够得到均衡和稳定的支撑。
2. 结构的抗震设计除了地震隔震器的选择与布置,结构本身的抗震设计也是地震隔震方案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和所处的地域特点等因素,选择适合的结构形式,并进行相关参数的计算和优化。
合理的结构抗震设计能够提高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3. 隔震建筑物的非结构性元素设计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不仅仅局限于结构本身,还会对非结构性元素造成影响,如设备、管道、装饰物等。
因此,在进行地震隔震设计时,需要考虑这些非结构性元素的抗震能力,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加固或固定,确保其与结构的协调性。
三、地震隔震的效果评估与优化地震隔震设计方案的效果评估与优化是确保方案可行性和合理性的重要环节。
通过结构模型的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对地震隔震方案进行性能检验,评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进行优化调整,以进一步提升建筑物的地震抗灾能力。
隔震建筑排水方案隔震建筑排水方案隔震建筑是为了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而设计的一种建筑形式。
隔震建筑排水方案是在隔震建筑中针对排水系统进行的一系列设计和措施,以确保建筑物在地震情况下能够正常排水,避免水灾事故的发生。
首先,隔震建筑排水方案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物所处的区域地质条件和气候特点。
例如,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应通过地质勘察来确定地下水位和土质情况,以便合理设计排水系统的深度和结构形式。
其次,隔震建筑排水方案应采用双管道排水系统。
这个方案的设计思路是,在建筑物原有的排水系统基础上增设一个独立的隔震管道系统。
通过这种方式,即使地震发生,原有的排水系统也不会受到影响,保证建筑物的正常排水功能。
隔震排水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和排水需求。
一般来说,隔震排水系统包括两个独立的管道系统:内部排水系统和外部排水系统。
内部排水系统负责处理建筑物内部的生活污水和雨水,通常采用下水道或地下排水渠道进行排泄。
外部排水系统负责处理建筑物外部的雨水和地下水,通常采用雨水利用系统和地下排水系统进行排泄。
在隔震建筑排水方案中,需要特别注意隔震管道的布置和连接方式。
隔震管道应设置在建筑物底部的混凝土基础上,与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分离。
同时,隔震管道之间应采用柔性连接,以充分吸收地震产生的位移和振动,确保管道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最后,隔震建筑排水方案需要进行全面的施工和检查。
施工前,应进行详细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编制,确保排水系统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材料选用、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避免施工误差和漏洞的发生。
施工后,还应进行系统的检查和测试,确保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性能。
总之,隔震建筑排水方案是针对隔震建筑进行的一系列设计和措施,旨在确保建筑物在地震情况下能够正常排水,减少水灾事故的发生。
隔震建筑排水方案需要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和气候特点,采用双管道排水系统,设计合理的管道布置和连接方式,并进行全面的施工和检查。
隔震设计标准
隔震设计标准是指在地震时减少建筑物受到的冲击和破坏所采
取的设计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隔震设计标准:
1. 建筑物的隔震设计应该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高度、使用时
间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一般来说,重要的高层建筑和政府机构建筑需要采用更加严格的隔震设计标准。
2. 采用隔震装置可以减少建筑物受到地震的影响,常见的隔震
装置包括橡胶隔震支座、充气隔震支座、桩基隔震等。
3. 在建筑设计中,应该合理设置隔震层,或者在建筑物下方设
置隔震层,以减少地震时建筑物的摇晃程度。
4. 在进行隔震设计时,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建筑材料、施工质量等因素,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隔震效果。
5. 隔震设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和优化,以确保建
筑物在地震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具体标准应该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使用时间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给排水管道穿隔震建筑的补偿分析摘要:本文对给排水管道穿越隔震层发生形变类型和形式做了概念性的定量分析,发生形变后如何选择补偿措施,选择何种类型的补偿器也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柔性管道隔振补偿分析Abstract: this paper makes a conceptual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the type and form of deformation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pipeline through the isolation layer. How to select compensation measures after deformation, and what type of compensator is also briefly described.Key words: Flexible pipe Isolation Compensation Analysis地震会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随着我国经济的技术的发展,对抗震和隔振的研究也越来越成熟。
尤其隔振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
隔振建筑中,隔震层把整体建筑分成上下两部分,将地震纵向运动和横向运动产生的能量削弱或减少,从而降低地震对整体建筑破坏。
隔震建筑中给排水进出管线较多,《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12.1.3条规定:“穿过隔震层的设备管、配线,应采用柔性连接或其他有效措施以适应隔震层的罕遇地震水平位移。
”本文根据隔振建筑的设计特点进行分析、探讨,采取相应措施,实现给排水管线穿越和敷设在隔振建筑中的设防目标。
1隔振建筑分类根据建筑中隔震层设置的不同位置,大致可分为三类:隔震层位于基础位置的称为基础隔震;隔震层位于地下室柱顶位置称为柱顶隔振;隔震层位于地上部分楼层之间位置的称为层间隔振。
2地震产生的能量形式地震产生主要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纵波(又称P波)、横波(又称S波)和面波(又称L波)。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部分条文解读1 总则1.0.1 建筑给水排水、供暖、通风、空调、燃气、热力、电力、通讯、消防等机电工程需抗震设防注:该条文定义了建筑物中所有的机电专业管线均需进行抗震设计。
1.0.2 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6度至9度注:该条文定义了规范的使用范围。
1.0.3 按本规范进行的建筑机电工程设施抗震设计应达到下列要求:注:本条文对机电抗震设防的目标进行了定义。
1.0.4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6度以上地区的建筑机电工程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强条必须执行。
注:该条文哪些区域的建筑机电需要抗震设计。
1.0.5 对位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区除甲类建筑以外的建筑机电工程设施,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注:根据国标规范《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了解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
共四种甲类、乙类、丙类、丁类。
3 设计基本要求3.1.6 对重力不大于1.8KN的设备或吊杆计算长度不大于300mm的吊杆悬挂管道,可不进行抗震设防。
注:在条文说明P411 悬吊管道中重力大于1.8KN的设备;2 DN65以上的生活给水、消防管道系统;3 矩形截面面积大于等于0.38平米和圆形直径大于等于0.7m的风管系统;4 对于内径大于等于60mm的电气配管及重力大于等于150N/m的电缆梯架、电缆槽盒、母线槽。
这些内容对项目中抗震支架设计范围进行了明确。
3.1.7 抗震支架与钢筋混凝土结构应采用锚栓连接,与钢结构应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
注1:条文说明P41-43对连接方法进行了示意。
注2:对于混凝土连接方式采用锚栓连接大家没有异议,我们需要推行有抗震认证的锚栓。
注3:和钢结构连接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从连接安全上这些连接方式是最好的。
但在施工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问题,钢结构主体结构构件在安装完成后设计师一般不允许进行焊接施工的。
采用螺栓连接的问题是钢结构钻孔使用磁力钻对安装面的要求很多情况下不能满足。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部分条文解读1 总则1.0.1 建筑给水排水、供暖、通风、空调、燃气、热力、电力、通讯、消防等机电工程需抗震设防注:该条文定义了建筑物中所有的机电专业管线均需进行抗震设计。
1.0.2 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6度至9度注:该条文定义了规范的使用范围。
1.0.3 按本规范进行的建筑机电工程设施抗震设计应达到下列要求:注:本条文对机电抗震设防的目标进行了定义。
1.0.4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6度以上地区的建筑机电工程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强条必须执行。
注:该条文哪些区域的建筑机电需要抗震设计。
1.0.5 对位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区除甲类建筑以外的建筑机电工程设施,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注:根据国标规范《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了解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
共四种甲类、乙类、丙类、丁类。
3 设计基本要求3.1.6 对重力不大于1.8KN的设备或吊杆计算长度不大于300mm的吊杆悬挂管道,可不进行抗震设防。
注:在条文说明P411 悬吊管道中重力大于1.8KN的设备;2 DN65以上的生活给水、消防管道系统;3 矩形截面面积大于等于0.38平米和圆形直径大于等于0.7m的风管系统;4 对于内径大于等于60mm的电气配管及重力大于等于150N/m的电缆梯架、电缆槽盒、母线槽。
这些内容对项目中抗震支架设计范围进行了明确。
3.1.7 抗震支架与钢筋混凝土结构应采用锚栓连接,与钢结构应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
注1:条文说明P41-43对连接方法进行了示意。
注2:对于混凝土连接方式采用锚栓连接大家没有异议,我们需要推行有抗震认证的锚栓。
注3:和钢结构连接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从连接安全上这些连接方式是最好的。
但在施工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问题,钢结构主体结构构件在安装完成后设计师一般不允许进行焊接施工的。
采用螺栓连接的问题是钢结构钻孔使用磁力钻对安装面的要求很多情况下不能满足。
给排水水泵隔震措施在以下场所安装水泵时,极有必要采取防振措施。
1)安装在广播演播室,录音室和音乐厅等建筑物中的水泵。
2)安装在教学楼,科研楼,实验楼,综合楼,办公楼等建筑物中的水泵。
3)安装在工业厂房,邻近房屋和公共建筑的独立泵房中。
或者是经营和管理有人的工业公司的中央泵房中的水泵。
水泵有三种防振形式,必须安装辅助设备。
1.水泵机组的防振一个。
必须支持水泵单元的防振方法。
如果提供了惰性块或异型钢底座。
防振组件应放置在惰性块或钢框架下。
b。
卧式水泵必须要使用橡胶防振垫。
对于地面安装,请使用多层橡胶防振垫,橡胶防振装置或阻尼弹簧防振装置。
立式水泵应使用橡胶防振装置。
C。
泵单元隔振元件的支撑点数必须是4的偶数个或更多。
水泵单元每个支撑点的防振组件的型号,规格和性能应尽可能一致。
2.管道的隔振。
一个。
如果泵的基础采取了隔振措施,则管道的隔振部件应用于泵的吸水管和出水管。
b。
管道防振组件需要两个功能:防振和位移补偿。
C。
使用管道隔振时,通常使用橡胶制成的挠性管件。
d。
家庭供水系统中使用的柔性橡胶配件采用符合饮用水质量标准的原料和添加剂,并且不会产生有害物质或危害人体健康。
嗯e。
应当依据工作压力选择用于水泵出水管的挠性橡胶管配件。
F。
橡胶软管配件应避免与酸,碱,油或有机溶剂接触。
3.支持防震一个。
如果泵单元和管道的基础需要采取防振措施,则管道支撑应为弹性支撑。
b。
弹性支撑需要两个功能:管道固定和隔振。
C。
支撑隔振组件应当依据管道直径,质量,数量,隔振要求以及与地面或地面的距离来选择弹性支撑,弹性托架和弹性吊架。
d。
框架型弹性支撑的型号应当依据防震要求,水泵单元的转速和水泵单元的安装位置确定。
e。
弹性支撑的数量应当依据管道的质量确定。
支撑物悬挂的物体的总质量不得超过支撑物允许的额定载荷。
F。
弹性吊架应均匀分布,安装间隔可在下表中指定。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摘要:我国城市化建设和我国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工程发展也十分快速。
为保障建筑结构达到地区建筑抗震等级,建筑工程人员必须重点分析,如摩擦摆隔震支座、滑板式隔震支座及橡胶隔震支座等隔震技术应用方式,并深入研究其在整体建筑工程应用过程中的力学性能与耐久性,结合数学公式来构建虚拟动力模型,从而使房屋建筑达到工程要求的抗震等级。
关键词:建筑工程;隔震技术;隔震支座引言随着建筑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的抗震性能提出更高要求,隔震技术和减震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其中隔震支座就是一种有效方案。
在未来,相关企业应该继续研发新型的隔震减震技术,对现有技术方法进行优化,在保证抗震性能的基础上,达到降本增效的目标。
1隔震技术的基本原理为了有效地抵御地震的冲击,采用隔震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在房屋基础设施和主体之间安装一种阻尼隔震层,它具有较低的整体刚度,但具有较高的阻尼性,可以有效吸收地震波的能量,减少其传播到建筑物的程度,从而有效地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
隔震技术的主要目标是减小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产生的振幅作用力,进而实现抗震的目的。
研究结果表明,隔震技术体系的改进能有效地提高建筑工程的自振周期,减小地震的作用力,科学合理地采用隔震技术,可明显提高建筑抗震性能,使建筑结构得到有效保护。
2建筑结构设计中隔震减震的提升途径2.1强化试验研究力度根据建筑结构在设计过程的特点加以分析,很多隔震性能并未得到验证,其隔震方式与减震策略在具体的实施过程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若要顺利进行隔震减震措施,应重视隔震结构模型计算,考虑水平方向产生的地震影响,在计算时,采取模拟设定和分级法减少现有的局限性,了解该措施是否能够发挥其真正的效果,避免计算出来的结果和具体的措施在地震实际中的差别。
目前,导致地质灾害的因素较多,要根据施工各区域项目不同的情况,制定较为完善的施工计划,综合分析完成建筑结构设计工作。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部分条文解读1 总则1.0.1 建筑给水排水、供暖、通风、空调、燃气、热力、电力、通讯、消防等机电工程需抗震设防注:该条文定义了建筑物中所有的机电专业管线均需进行抗震设计。
1.0.2 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6度至9度注:该条文定义了规范的使用范围。
1.0.3 按本规范进行的建筑机电工程设施抗震设计应达到下列要求:注:本条文对机电抗震设防的目标进行了定义。
1.0.4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6度以上地区的建筑机电工程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强条必须执行。
注:该条文哪些区域的建筑机电需要抗震设计。
1.0.5 对位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区除甲类建筑以外的建筑机电工程设施,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注:根据国标规范《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了解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
共四种甲类、乙类、丙类、丁类。
3 设计基本要求3.1.6 对重力不大于1.8KN的设备或吊杆计算长度不大于300mm的吊杆悬挂管道,可不进行抗震设防。
注:在条文说明P411 悬吊管道中重力大于1.8KN的设备;2 DN65以上的生活给水、消防管道系统;3 矩形截面面积大于等于0.38平米和圆形直径大于等于0.7m的风管系统;4 对于内径大于等于60mm的电气配管及重力大于等于150N/m的电缆梯架、电缆槽盒、母线槽。
这些内容对项目中抗震支架设计范围进行了明确。
3.1.7 抗震支架与钢筋混凝土结构应采用锚栓连接,与钢结构应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
注1:条文说明P41-43对连接方法进行了示意。
注2:对于混凝土连接方式采用锚栓连接大家没有异议,我们需要推行有抗震认证的锚栓。
注3:和钢结构连接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从连接安全上这些连接方式是最好的。
但在施工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问题,钢结构主体结构构件在安装完成后设计师一般不允许进行焊接施工的。
采用螺栓连接的问题是钢结构钻孔使用磁力钻对安装面的要求很多情况下不能满足。
高烈度区高层建筑的隔震设计在现代城市的发展中,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然而,在高烈度区,地震的威胁成为了高层建筑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建筑在地震中的抗震性能,隔震设计应运而生。
高烈度区的地震活动频繁且强度大,对建筑物的破坏往往是毁灭性的。
传统的抗震设计主要通过增强结构的刚度和强度来抵抗地震力,但这种方法在面对强烈地震时可能效果有限,而且会增加建筑的成本和自重。
而隔震设计则是一种全新的思路,它通过在建筑物底部设置隔震装置,将上部结构与地面的地震运动隔开,从而有效地减少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的传递,降低结构的地震响应。
隔震设计的核心在于隔震装置的选择和布置。
目前常见的隔震装置有橡胶隔震支座、摩擦摆隔震支座等。
橡胶隔震支座具有良好的竖向承载能力和水平变形能力,能够有效地隔离水平地震作用;摩擦摆隔震支座则利用摩擦和摆的原理来消耗地震能量,具有自复位能力和较好的隔震效果。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建筑的结构形式、高度、使用功能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隔震装置,并合理地进行布置,以确保隔震效果的均匀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隔震设计时,首先要对建筑所在地区的地震危险性进行评估。
这包括确定地震烈度、地震加速度等参数,为后续的设计提供依据。
然后,根据建筑的结构体系和功能要求,建立合理的力学模型,进行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分析。
通过计算分析,可以得到结构在隔震和非隔震情况下的地震响应,从而评估隔震设计的效果。
除了隔震装置的选择和结构分析,隔震层的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
隔震层需要具备足够的水平刚度和变形能力,同时要保证隔震装置的安装和维护方便。
在隔震层的设计中,还需要考虑防火、防水、通风等问题,以确保隔震层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正常工作,并且在平时能够满足建筑的使用要求。
另外,隔震设计并非一劳永逸,还需要考虑在极端情况下,如超大地震或隔震装置失效时,结构的抗震能力。
因此,在设计中通常会设置一些备用的抗震措施,如增加结构的延性、设置耗能装置等,以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摘要:各种自然灾害对于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产生较大威胁,在各种自然灾害中,由于地壳运动引发的地震破坏性极大,一旦某一地区发现地震,将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同时也会让该地区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我国幅员辽阔,个别地区地震发生的概率相对较高。
在这种情况下,在建设建筑物过程中采取隔震减震措施至关重要,在建筑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就应当高度重视,采用最新型技术,将地震可能产生的危害降至最低。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隔震减震;措施1建筑结构设计中隔震减震策略的意义及原则1.1意义我国城市地震发生较为频繁,地震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我国许多建筑结构设计缺乏良好的抗震性能,建筑抗震技术落后,对人们的生活造成较大影响。
因此,必须采用合理的隔震减震策略,尽可能减少地震带来的危害,使建筑结构设计能够得到满足人们的居住要求。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采用隔震减震策略,合理设置隔震层或使用减震装置,可以将地震时所受到的水平位移、加速度和剪力等传递给非结构部件,从而保护建筑主体结构免遭破坏,削弱地震带来的危害效果,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1.2原则建筑结构设计中隔震减震策略包括以下3项原则:①整体性原则。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策略必须从整体角度出发,以建筑整体为设计对象,确保建筑整体的各个部位都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全面提升建筑物安全性。
②简化性原则。
为增强建筑的抗震性能,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要求在保证居住性能基础上,对建筑结构进行简化,尽可能避免出现过于复杂的结构,使建筑的抗震性能受到影响。
③抵抗性原则,建筑的抵抗性是提升建筑抗震性能的关键,要想使建筑结构具有良好的抵抗性效果,就必须采用合理的建筑工艺提高施工质量,使建筑结构刚度满足施工力学标准要求,施工完成后,根据相关流程对建筑结构稳定性开展检验,使建筑结受力平衡,减少地震带来的危害。
2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2.1隔震技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2.1.1悬挂隔震悬挂隔震顾名思义,是将建筑结构整体悬吊起来,阻止建筑物和地面碰触,从而使得地震波无法传递至建筑结构内部。
高层隔震建筑隔震层给排水管道施工技术研究摘要:为了探索高层隔震建筑隔震层给排水管道安装施工技术和维护管理方案,作者通过对国内已建成隔震建筑的现状调查、隔震层给排水柔性软管材质及接头选型分析、柔性连接长度计算方法和安装方式等方面研究,总结出采用不锈钢金属波纹管并在其两端增加可曲挠橡胶接头或QB球形补偿器等五种柔性接头,作为给排水管线穿越隔震层的柔性软连接结构,可提高隔震层给排水管道在设防地震力作用下的可靠性。
同时对隔震层给排水管道的维护和管理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层隔震建筑;隔震层;给排水管道;柔性接头;维护1 引言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地震对人们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近年来建筑隔震技术不断发展,不断探索新的技术来达到抗震或者减震的目的。
笔者通过对现有标准、规范的检索和江苏宿迁、南京、陕西西安和咸阳等多个地区已建成隔震建筑的实地调查,发现对隔震建筑内配套安装的给排水管道施工一直未有成套的标准化施工技术,已有隔震技术缺乏给排水管道设计与施工标准参考,已有标准多参考日本《减震建筑设计与细部》图集[1]中做法,施工工艺与材料并不符合国内实际设计与施工环境。
隔震建筑内给排水管道结构设计不能满足最大水平位移要求并且安装不规范、缺乏日常维护。
因此通过总结国内外相关实践,研究出一套适用于我国国情的高层隔震建筑隔震层给排水管道安装施工技术和维护管理方案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2 隔震层给排水管线柔性软管的材质及接头选型2.1 柔性软管材质选型根据日本研究者统计的资料[1],无论隔震结构上、下部之间采用哪种类型的隔震设备,隔震建筑在设计最大地震动状态下,其隔震层的最大水平平均位移约为370mm。
而隔震建筑中的给排水管线要克服370mm的变形量,只能在建筑隔震部位选用合适的柔性管线进行连接。
首先从抗震性能考量,根据尚庆学,王涛[2]在模拟地震状态下对不锈钢金属波纹管接头处选用不同材质的密封垫,并结合不同连接方式的试验结果表明,不锈钢金属波纹管在采用橡胶垫密封及抓斗式连接时具有良好的密封性,约有50%的概率,其在隔震建筑的设计最大地震动状态下,不锈钢金属波纹管能够克服370mm的变形量。
给排水管道隔震设计要点
张恒仓
【期刊名称】《给水排水》
【年(卷),期】2018(44)2
【摘要】浅析地震对给排水系统的影响,分析隔震建筑给排水管道设计的要点,并针对建筑隔震层给排水管道隔震具有补偿位移大,水平方向不确定的特点,总结不同条件下,隔震管道软连接的形式及设计计算方法,确保在设防地震力作用下,管道软连接的隔震安全.
【总页数】6页(P72-77)
【作者】张恒仓
【作者单位】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北京100089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市政桥梁项目减隔震设计要点探微
2.桥梁工程设计中的隔震设计要点分析
3.桥梁项目中隔震设计相关要点探讨
4.市政桥梁项目减隔震设计要点
5.桥梁结构的减隔震设计要点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隔震层给排水管线设计实例分析摘要:随着国人对建筑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隔震建筑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建筑设计中。
本文结合天津某医院设计实例,介绍含隔震层医疗建筑中给排水、消防管道的设计方式,及相关设计注意事项。
关键词:隔震层;给排水管道设计;隔震软连接;隔震消防1.引言地震,一直是人类无法预测和避免的可怕地质现象,经常造成较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一直是中国人心中的梦魇。
医疗建筑,在地震中需要承担救死扶伤的重要责任。
设计安全医院,有效的减轻地震对医疗建筑物的伤害,使得医疗建筑在地震发生后,能保证其基本功能正常运行,挽救更多的生命,是我们努力方向和目标。
2.工程概况本工程用地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滨海医疗城。
院区建设用地面积133325平米,整个场地地势较为平缓。
本工程总建筑面积114998㎡,床位数600床,整个建筑布局从南至北依次为门诊、医技、病房,急诊位于西北侧。
门诊医技病房综合楼地上8层,地下局部两层(另含一隔震层),建筑高度37.3m。
为了达到安全医院的设计目标,本工程采用结构隔震技术,根据天津当地规定,天津学校和医院“位于8度(0.2g)分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提高至0.3g,并按9度采取抗震措施”,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按9度(0.3g)考虑。
本工程隔震结构设置隔震支座和阻尼器、在首层和地下一层之间设置隔震层。
通过水平方向为柔性的隔震层,将建筑分为上部结构和与地面连接的下部结构,并相互隔离开,延长结构的自振周期;并在隔震层中设置阻尼器,吸收地震能量,明显减少地震时地震能量向上体建筑的传递,减小地震对上部结构的破坏,实现建筑隔震效果。
3.给排水、消防管道隔震设计原则由于隔震层的存在,建筑的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完全分离,地震发生时,建筑的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之间会发生很大距离的水平位移。
不做任何特殊处理的给排水管道,会在地震中扯断,无法继续正常使用。
根据国标GB50011-2010(2016年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2.1.3.4:穿过隔震层的设备配管,配线,应采用柔性连接或其他有效措施以适应隔震层的罕遇地震水平位移。
《建筑隔震设计标准》的隔震设计思考周鹏发布时间:2021-11-10T06:55:57.779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2期作者:周鹏[导读] 2021 年 4 月 27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公告,《建筑隔震设计标准》(以下简称《隔标》)从 2021 年 9 月 1 日期正式实施中铁二院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摘要:2021 年 4 月 27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公告,《建筑隔震设计标准》(以下简称《隔标》)从 2021 年 9 月1 日期正式实施。
《隔标》提高了隔震建筑的抗震目标,也提出了区别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抗规》)的新的隔震设计方法。
1《抗规》隔震设计方法《隔标》实施之前,隔震设计主要按照《抗规》第十二章进行,为“减震系数法”,也叫分部设计法(上部结构、隔震层、下部结构及基础设计)。
抗震目标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采用“三水准两阶段”设计。
需建立非隔震、隔震、隔震带支座等多个模型,且需进行小震、中震和大震计算,需采用 PKPM 和 ETABS 软件结合,可能还需要多加设计院配合,计算工作比较繁琐不方便。
1.1 上部结构设计上部结构按隔震目标进行设计,需将隔震层上支墩及梁板建入模型。
层高按上支墩柱高取值。
SATWE 总信息中需将“地下室层数”设置为 1, “嵌固端所在层号”设置为 2。
需将“水平地震作用影响系数最大值”按隔震目标烈度下多遇地震取值。
结构抗震等级按隔震目标烈度确定取值。
地下室信息中,需将“X 向土层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 值)”及“Y向土层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 值)”填为 0。
隔震层上支墩柱底需设置成铰接。
将上支墩及隔震层顶板形成的层定义为地下室,将 m 值设置为零,允许其有侧向位移。
将嵌固端层号设置为 2,即上部结构首层,认为隔震层竖向构件(上支墩)不会出现塑性铰。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程序对上部结构首层的柱子进行《抗规》第 6.2.3 条的内力放大,避免上部结构塑性铰集中在上部结构首层,以及对隔震层顶板梁的内力放大,加强隔震层有效性和完整性。
隔震层水暖管道施工方案一、引言水暖管道是建筑物中必不可少的设施之一,它负责输送和分配热水、冷水和废水,保障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然而,由于地震的频繁发生,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考虑因素。
为了保障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的安全性,隔震层水暖管道施工方案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隔震层水暖管道的施工方案,旨在有效减少地震对管道系统的破坏,确保建筑物的安全稳定。
二、施工准备在施工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以下方面:2.1 施工方案设计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使用需求,设计合理的隔震层水暖管道施工方案。
方案应考虑到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地震对管道的影响。
2.2 材料选用选择质量可靠的材料,确保管道系统的正常运行和耐久性。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选择抗震性能良好的材料,如弹性塑料管道、抗震支架等。
2.3 设备准备准备必要的施工设备和工具,包括切割工具、焊接设备、螺丝刀等。
确保施工过程中设备的正常运行。
2.4 人员组织合理组织施工人员,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分工。
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和高效。
三、施工步骤3.1 基础工程施工首先,需要进行基础工程的施工。
包括在建筑物的预留空间中进行地面打磨、墙面修补等工作。
确保施工地点的光滑和整洁。
3.2 隔震材料安装在基础工程完成后,开始进行隔震材料的安装工作。
根据设计方案,依次安装隔震垫、隔震支架等材料。
确保隔震层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3.3 管道系统布置在隔震层安装完成后,开始进行管道系统的布置工作。
根据设计方案,依次进行水暖管道的连接和布置。
确保管道系统的连续性和正常运行。
3.4 管道固定和支撑在管道系统布置完成后,进行管道的固定和支撑工作。
采用合适的固定装置和支撑结构,确保管道系统在地震中的稳定性。
3.5 安全测试和调试在管道系统固定和支撑工作完成后,进行安全测试和调试。
确保管道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稳定。
四、施工注意事项在进行隔震层水暖管道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和防护措施;2.按照设计方案的要求进行施工,避免施工错误和疏忽;3.紧密配合相关施工人员,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的控制;4.定期检查施工过程,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5.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86︱2017年5期建筑隔震层给排水管道隔震设计张恒仓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089摘要:针对建筑隔震层给排水管道隔震具有补偿位移大,水平方向不确定的特点,提出不同条件下,隔震软连接的形式及设计计算方法,确保在设防地震力作用下,管道软连接的隔震安全。
关键词:隔震层;隔震软连接;软管中图分类号:TU35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8465(2017)05-0086-02隔震技术是目前世界地震工程界推广应用较多的成熟的高新技术之一,我国5.12地震以后,在地震多发区的医院、学校、幼儿园、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机场、通信和电力等重要生命线工程建筑物,党政机关等重要目标单位,逐步得到更多的推广应用。
隔震建筑中隔震层把上部结构和下部基础隔离,以此消耗建筑能量,避免或减少地震能量向上部传输。
隔震层内的给排水管道设计需根据隔震特点进行分析,做针对性的设计,才能在地震中实现管道与建筑结构同等的设防目标。
1 隔震层对给排水管道的影响根据隔震层在建筑楼层中的位置不同,有以下6种类型,分别为:①隔震层在地下室和上部结构之间;②隔震层在基础层;③隔震层在地下室;④隔震层在基础和地下室之间;⑤隔震层在裙房和上部结构之间;⑥隔震层在中间层。
隔震层处于不同位置对给排水管道隔震的影响是有差别的,上述②~⑥中,仅涉及立管或水平管隔震中的一种情况,但是情况①中,隔震层在首层以下,地下机电设备层以上,隔震层内存在给排水进出户管、机房向上供水的立管,下行上给的横干管、汇合排水管等,都需要设隔震措施。
尤其是遇到建筑基底面积较大,隔震层层高偏小的情况,给排水管道布置和隔震最为复杂。
后文将基于①类型详述管道隔震分析和设计方案。
对于管道在隔震层内补偿位移d的要求,应由结构计算后确定,一般d 不应小于隔震层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最大水平位移的1.2倍,位移方向为水平任一方向。
因此管道隔震不同于普通的沉降或热力管道位移补偿,其具有补偿位移大,水平方向不确定的特点,需要经过针对性的分析计算,确定不同条件下的安装方案。
2 隔震层管道隔震设计 2.1 入户管道隔震设计 如图1所示,为一种建筑给排水出户管道竖向隔震做法,其优点安装相对简洁,水平占用空间小。
缺点是在地震水平位移数值d 较大时,竖向软管较长,严重影响管道给排水出户管的埋设深度。
例如对于DN=150的金属波纹软管,当d=530mm 时,软管竖向长度L≈2600。
对于排水管道,考虑排水坡度和到建筑外墙距离后,其埋设深度将更低,这势必降低室外排水管网整体埋深,增加室外管网造价。
另外还需要校核,过低的排水标高,能否顺利接入市政排水管网。
图1 给排水出户管道竖向隔震做法图2 给排水出户管道水平隔震做法 为了解决给排水软管竖向长度过大问题,工程中可采用图2所示,在水平管道上设隔震的做法,其也可作为两个普通平面管道的隔震连接方式。
该做法缺点是两个水平安装的软管占用平面空间较大,尤其对于大型公共建筑,其入户管多而密集,完全采用这种布置形式布置有一定困难。
对于排水来说,其增加了两个90°转向,增加了排水不利条件。
两种方式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2.2 穿越隔震层立管隔震设计穿越隔震层至地下机房层的管道,排水立管可采用图3所示的连接方式,压力立管可采用图4所示的连接方式。
排水隔震软连接可采用钢丝缠绕橡胶软管,压力管道隔震软连接可采用金属波纹软管。
隔震软管可变形管段的长度,通过计算确定并应大于隔震支座竖向长度。
当立管距柱子或墙体小于d 时,立管刚性段可转动接头部分应设置在隔震层梁和其他障碍物之下。
图3 给排水出户管道竖向隔震做法(下转第 108 页)︱108︱2017年5期发生变形或上浮。
(2)处理方法由于钢筋笼的上浮是由于钢筋笼处于活动状态,因此,为了避免钢筋笼上浮,需要在钢筋笼放入孔内时,对钢筋笼进行固定处理,具体的处理方法就是要在钢筋笼上面进行焊接两根长度比较长的钢筋,如果钢筋笼在孔内位置放入正确的话,那么就可以将这两根钢筋进行固定,固定在地面上的某一固定位置上,进而保证钢筋笼的稳定性,避免让钢筋笼上浮。
应对钢筋笼变形问题,则可以通过减缓混凝土的灌注速度来解决,当混凝土的灌注速度减慢了之后,对钢筋笼的冲击力自然就会减小,钢筋笼就不会发生变形问题。
4 结束语综上所述,通过对钻孔灌浆桩施工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探究,从钻孔和灌浆两个方面进行了常见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并针对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并提出相关的合理化建议,进一步结合导致钻孔灌浆桩施工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原因展开深入性地调查和研究,希望通过对钻孔灌浆桩施工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分析研究能够为今后的建筑施工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1]刘应钊,魏开家.浅谈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J].中华民居,2013,(11):197.[2]吉晓朋,江九龙.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J].山西建筑,2015,(32):67-68.[3]薛宏伟.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的探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3):147-148.[4]吴桂兰.浅谈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J].科技信息,2012,(16):338.[5]周启辉.谈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及常见问题的预防和解决措施[J].科技资讯,2010,(32):99+101.(上接第 86 页)图4 给排水出户管道竖向隔震做法2.3 隔震层内其他给排水管道设计隔震层内可能还有其他给水、消防、汇合排水等水平横管,当必须布置在隔震层时,横管可利用抗震支吊架敷设在隔震层顶部。
顶部属于隔震上部结构,管道受到的地震作用力较小,有利于管道安全;可避免在层高较小的隔震层形成地面管道过多,影响检查维修空间。
隔震层内的消火栓,冲洗龙头等用水设备,应优先考虑由隔震层的临近下层向上引支管供水,减少隔震层隔震软连接数量。
3 结语地震时,给排水管道在隔震层的软连接对整个给排水管道系统的安全性极为重要,必须在设计阶段就认真分析,充分考虑各种因素,选择正确的隔震连接方式,通过计算和精准布置,才能在隔震层发生最大水平位移时充分发挥“隔震”作用,保障隔震建筑的正常运转。
参考文献:[1]CECS126:2001叠层橡胶支座隔震技术规程[S].[2]殷许鹏.隔震建筑设计、建造措施及后期维护管理方法研究[D].云南:昆明理工大学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2013.(上接第 100 页)对于到发线数量较多的车站,一般在车站发车端设置必要的安全线或隔开进路,保证部分股道同时接发车。
安全线设置过多会使咽喉设计复杂化,站坪拉长,增大工程投资。
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应结合实际需要,保证部分到发线同时接发车作业,尽量合并设置安全线或隔开进路。
如图1。
处理方案Ⅰ:接车线末端增设平行进路(渡线A、B),满足同向列车1条发车、另2条可同时接车。
这种处理的缺点是正线道岔过多。
处理方案Ⅱ:接车线末端增设通往安全线的平行进路(套线A、B),满足同向列车2条中任意1条发车、另1条还可同时接车。
图1 同方向接发车车站布置示意图(2)有第三方向引入时有第三方向引入的接轨客运站,各方向列车“到-通”、“发-到”平行的几率更大。
因此,设计中采用如下措施:①两方向间的线束间应隔开,保证两方向间列车“到-通”、“发-到”平行。
②同一方向的到发线束中的到发线,为兼顾平行作业需要,同时考虑避免线线隔开造成咽喉过于复杂、站坪拉长而增大投资、拉长进路追踪时分,可选定、固定部分到发线相互隔开。
2 结束语综上所述,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设计工程。
其不仅关系到站场安全性设计,更关乎整个城市长远发展规划。
所以,在设计时应遵循“安全性”设计原则,对不同方案进行选比,不仅要便于乘客出入换乘,更要管理集中,设置进出高速站的安全通道,保证乘客安全。
尤其是在站场安全性设计时,需结合站点实际,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在满足站场“安全性”设计前提下,提高高速铁路站场设计经济性与高效性、实用性。
通过分析可知,高速铁路站场设计与普通铁路存在很大差异。
在站场安全设计时,应对站场相关设备设施和站场线路设计的技术标准进行确定。
通过对不同方案优、缺点比选,选择更为“安全、经济、可行及高效”的设计方案进行高速列车站场设计。
参考文献:[1]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10621-2014,J1942-2014.[2]朱颖,许佑顶,林世金.高建强等.高速铁路建造技术.设计卷[M].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5.(上接第 105 页)基的占用,增加原材料的加工或堆放的使用面积。
(2)临建的布置应有利于施工人员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的需要。
同时还要考虑到现场的布置合理、经济实用。
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可将职工的临时设施实行场外租赁解决,做好职工上下班的交通安排,制定好职工上下班的交通安全措施等。
3 结束语狭小场地项目的施工现场,通过合理布局,科学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施工现场管理水平,而且能够保证施工安全和施工进度,因此在进行此类项目的现场管理时一定要通盘考虑、顾全大局,尽量满足关键性要求。
希望通过笔者的总结能为相关项目提供一点建议。
参考文献:[1]陈勇,胡永红,邓胜永,等.狭窄场地的施工平面管理[J].安徽建筑, 2014(1):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