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秋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第2课时)word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4
《记念刘和珍君》优教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抓住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体会作者“悲”“愤”交加的感情。
2.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学习记叙、议论、抒情综合运用的写法。
3.学习爱国青年的革命精神。
感受鲁迅先生刚正的人格、高度的责任感和嫉恶如仇的精神。
【学习重点】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学习记叙、议论、抒情综合运用的写法【学习难点】抓住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体会作者“悲”“愤”交加的感情【学习过程】问题一鲁迅,1881—1936,原名,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
他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杂文、散文和诗歌。
创作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我们熟悉的作品还有《阿Q正传》、《孔乙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祝福》、《故乡》、《社戏》,等等。
问题二、整体感知1、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洗涤.()惮.()攒.射()尸骸.()长歌当.哭()喋.血()杀戮.()殒.身不恤.()()2、本文题为《记念刘和珍君》,记念了刘和珍的哪些事迹?3、用一句话分别概括七个部分的内容。
问题三、问题探究1、集体阅读一、二部分,讨论:文章为什么要从追悼会上程君请求作文写起?作者为什么要反复说“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又要反复说“无话可说”?2、让一名同学读第三部分,要求同学们考虑并回答记念了刘和珍哪些事迹,从这些事迹中认识到刘和珍是怎样的一位青年。
3、集体阅读第四、五两部分。
分析第四节,分别找出其中叙事、议论、抒情的句子,看看三者是如何和谐统一、达到浑然一体的境界的?4、讨论分析课文第六、七两部分(1)第六部分用“煤”作比喻有什么作用?引用陶潜的诗应怎样理解?。
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第2课时)教案(系列四)记念刘和珍君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
研讨课文,揣摩重点语句一、研讨一、二节、二小节本文写作的缘由是什么?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祭奠烈士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唤醒庸人既然作者反复强调“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为什么又说“我实在无话可说”?既然作者反复强调“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为什么又说“我实在无话可说”?①青年的牺牲,使我悲痛万分艰于呼吸视听;②所谓“文人学者”阴险论调,又使我的悲哀出离愤怒。
这样写既揭露了政府及其走狗的罪行,又表现了作家的愤怒和悲痛。
、二章,提到了哪几种人?他们对烈士的态度如何?作者的感情又是怎样的?真的猛士程君等人悼念、悲痛、怀念悲所谓的学者文人反动势力阴险、诬蔑愤愤揭反动当局愤斥文人嘴脸庸人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愤批庸人麻木本文有很强的战斗性,在斗争矛头直指反动势力和反动文人的同时,鲁迅特别提到了“庸人”。
“庸人”是些怎样的人?鲁迅为什么很注意他们的存在?政府是凶手,反动文人是帮凶,这是造成社会黑暗的根本原因。
那么庸人呢?社会中那些无恶意的闲人,他们的良知并未泯灭,惨案也曾使他们感到悲哀,但他们善于遗忘,善于麻木自己的精神,偷生在这黑暗的世界;对于他们,革命者的牺牲的惨痛最后只会成为饭后的谈资。
非人间依然能维持,在于庸人太多。
拯救中国首先要改变庸人大众的麻木的灵魂,鲁迅认定自己的使命就是拯救愚弱的国民的灵魂,唤起民众。
专制制度除了有既得利益者的自觉维护,还有不觉醒的人民的不自觉的维护。
保守落后,冷漠麻木的群众是不可能投入急风暴雨的革命运动中去的。
他们不一定没有爱国心,但是害怕官府;他们可能同情革命者,但是不敢冒死;他们不满现实,但是苟且偷安;他们从皇民变国民,只不过少了一根辫子,一样的都是奴隶;他们谈论英雄的被杀,却丝毫不明白英雄是为大众而死;他们有时会有五分钟热度,但是短暂的狂热过去,他们很快把一切遗忘……鲁迅对反动派不抱任何希望,他曾寄希望于民众的觉醒,然而他一次次地失望,“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某某省某某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中语文第七课《记念X和珍君》第2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理清一、二部分的写作思路。
2、探索语句的含义和作用,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1.理清总体思路和局部思路,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2.关键文句的理解。
【学法指导】朗读法、讨论法【学习过程】一、边读边思,互动探究1.“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女子师X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X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材料1.“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鲁迅《无花的蔷薇之二》)材料2.“呜呼三月一十八,杀人乱如麻!”(X半农)思考:本文不为X和珍立传,为什么全文开头要用史家笔法点明开追悼会的日子呢?在“那一天”前长长的定语又起什么作用呢?2.揣摩加点词语的表达意义。
我独.在礼堂外徘徊..问我道,“先生可曾为X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遇见程君,前来我说“没有”。
她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X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
”独——徘徊——前来——正告——很爱看——3.“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
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为什么作者要反复说“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却只能如此而已”?4.“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
”——为什么?5.“我已经出离愤怒了。
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6.理解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采用勾画,摘录关键词语的方法,抓住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理清全文思路。
2、过程与方法: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爱国青年的斗争精神,铭记血债,不忘教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学习文章记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表达技巧,重点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
品析文章关键词语的深刻含义。
2、教学难点:训练并培养学生自行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
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 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
3 研讨课文,揣摩重点语句一、研讨一、二节1、第一、二小节本文写作的缘由是什么?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祭奠烈士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唤醒庸人既然作者反复强调“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为什么又说“我实在无话可说”?2、既然作者反复强调“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为什么又说“我实在无话可说”?①青年的牺牲,使我悲痛万分艰于呼吸视听;②所谓“文人学者”阴险论调,又使我的悲哀出离愤怒。
这样写既揭露了政府及其走狗的罪行,又表现了作家的愤怒和悲痛。
3、第一、二章,提到了哪几种人?他们对烈士的态度如何?作者的感情又是怎样的?真的猛士程君等人悼念、悲痛、怀念悲所谓的学者文人反动势力阴险、诬蔑愤愤揭反动当局愤斥文人嘴脸庸人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愤批庸人麻木4、本文有很强的战斗性,在斗争矛头直指反动势力和反动文人的同时,鲁迅特别提到了“庸人”。
“庸人”是些怎样的人?鲁迅为什么很注意他们的存在?政府是凶手,反动文人是帮凶,这是造成社会黑暗的根本原因。
7 纪念刘和珍君考纲要求:1.理清文章思路,抓住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体会作者“悲”“愤”交加的感情。
2.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学习记叙、议论、抒情综合运用的写法。
3.学习爱国青年的革命精神。
感受鲁迅先生刚正的人格、高度的责任感和嫉恶如仇的精神。
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并补充出你的难解字。
长歌当.哭()菲薄..()租赁.()不惮.()虐.杀()惩创.()绯.红()尸骸.()寥.落()黯.然()攒.射()浸渍.()2、你所知道的鲁迅?3、本文是鲁迅在什么情形下写的?4、文中写到有刘和珍和杨德群两烈士,试着用简单的几句话给她们分别写一个小传。
难点突破1、文本叙述了刘和珍哪些事迹?从这些事迹中认识到刘和珍是怎样的一位青年?2、鲁迅曾说:“悲剧就是将那些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文章在哪儿展示了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的过程?这样的过程说明了什么?作者这样写,起何作用?3.作者为什么要反复说“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又要反复说“无话可说”?4.分别找出其中叙事、议论、抒情的句子,看看三者是如何和谐统一、达到浑然一体的境界的?延伸拓展(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天演论》,真理的第一道台阶(1)周树人不爱游玩,不爱交际,不爱说话,他把整个的身心都投入学习之中。
他是那般亢奋,勤勉,精力充沛。
(2)矿路学堂最使他满意的是平等的空气。
汉文仍旧是“颍考叔可谓纯孝也已矣”,外加一点《小学集注》,论文题目也是什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之类,但还有格致、算学、地理、历史、绘图、德语和体操,过去所未曾学习过的科目。
至于生理学,虽然并不讲授,却可以看到木版的《全体新论》和《化学卫生论》。
比较先前的医生的议论和方药,他已经悟到,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无意的骗子罢了。
(3)他以非常浓厚的兴致,学习这些课程,尤其是地质学和矿物学。
一本英国赖耶尔的《地学浅说》,就不知给了他多少惊奇和喜悦;无论在课堂还是在课后,他的讲义,都用毛笔抄写得十分细致和工整,插图则用铅笔绘制,也一样的精密。
《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二学习目标1、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
2、了解刘和珍的形象特点。
3、鉴赏文章的写作特色,提高读写能力。
一、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学生在深入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可以自行提出。
1、真的猛士……?2、惨象……流言……灭亡3、“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二、合作探究1、分析刘和珍形象,鲁迅笔下的刘和珍有哪些特点?鲁迅为什么称赞她是“真的猛士”?2、了解作者笔下的其他人物以及作者态度。
3、作者是如何写出刘和珍的个性的,运用了哪些手法?4、第5部分在记叙刘遇难时句式上有何特点?为什么用短句?三、鉴赏本文的写作特色。
《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二答案1·明确:“着的猛士”指真正勇猛的革命战士。
“惨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鲜血”指反动政府制造凶杀的黑暗现实。
因此,第一句可以理解成:真正的革命者敢于正视黑暗的现实的。
这两句话的含义是:真正的革命者,面对国家和民族的惨淡前途和人民的悲惨命运感到哀痛,他们又为改变黑暗现实、以勇往直前奋斗献身为最大的幸福。
2·明确:“惨象”指反动军阀的血腥镇压。
“流言”指走狗文人的无耻谰言。
这两个词回答了“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沉默啊。
沉默呵”这是对反动派罪行的愤怒控诉。
这里是对中国反动派的高压政策所造成的这种黑暗的沉默现状表示极大的愤慨。
作者用这一复句,既是对反动派的警告:杀人者别得意,沉默到了极点就将是爆发的时刻,更是对“后死者”的呼唤、激励、鼓动。
全句感情高度激昂。
3·这一段中的两层意思:一般的民众,会从中国女子的英勇斗争,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中,多少看到一些改变黑暗现实的希望;真正的革命者,将因受到激励而更加奋勇前进。
4·明确:文章没有详细介绍刘的事迹,只是记叙了几次印象①生活虽艰,预定《莽原》——向往革命,渴求真理。
②不屈势力,反抗校长——富于斗争精神。
③虑及前途,黯然泪下——有思想,有远见,富有责任感。
记念刘和珍君(课时2)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设计人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课前预习·预习案【学习目标】1.认识反动政府的残忍以及反动文人的下流无耻。
2.牢记“三一八”惨案的教训,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重点难点】理解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预习小测】1.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徘徊__________ 寥落__________ 洋溢__________ 诧异__________洗涤__________ 尸骸__________ 菲薄__________ 踌躇__________桀骜__________ 租赁__________ 攒射__________ 不惮__________喋血__________ 浸渍__________ 屠戮__________ 惩创__________长歌当哭__________ 转辗__________2.判断下列语句中加线词语使用的正误。
(在句末括号内打√或×)①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持之以恒,不能有始无终。
()②面对被台风拔掉的树木和毁掉的房舍,一向坚强的老农也话语哽咽,很想长歌当哭。
()③许多腐败分子不仅上有保护伞,而且还广有羽翼。
因此,与腐败分子进行的斗争有其艰苦的一面。
()④对于那些见义勇为的人,我们决不能见其殒身不恤,而应该给予其大力的表扬和丰厚的奖励。
()⑤世界上总是有这么的一些人,他们百折不挠,在原本就没有的“路”的地方开拓着属于自己的“路”。
()知识拓展·探究案【要点探究】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的含义是什么?2.“真的猛士”“庸人”“中国人”“有恶意的闲人”“无恶意的闲人”分别指什么人?3.“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这段文字该如何理解?4.作者为什么一再说“我实在无话可说”“我说不出话”“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本课知识,你还有哪些疑惑,请将它记录下来。
【教学目标】1.通过文本研习,整体把握刘和珍形象,能对重大人生问题有思考和追求。
2.学会采用摘录关键词语的方法,抓住感情脉络,理清全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3.揣摩重点语句,鉴赏文章的写作特色,提高读写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完成字词训练。
2.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情况,完成字词训练请给下列划线字注音寥落桀骜屠戮喋血洗涤浸渍菲薄租赁踌躇黯然噩耗尸骸虐杀攒射辗转呻吟不惮和蔼陨身不恤长歌当哭二、导入课文在我国文学史上闪耀着一颗璀璨的巨星鲁迅先生,他领着我们回过《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看了《社戏》,了解了《一件小事》。
今天,我们再随着他重温“三•一八”惨案的历史,一起《记念刘和珍君》(板书题目)。
引导学生阅读注解①,补充介绍背景知识:192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蓬勃发展,在革命浪潮的冲击下,帝国主义扶植的段府摇摇欲坠。
3月12日,为了帮助奉系军阀消灭当时倾向于革命的冯玉祥的国民军,日帝的两艘驱逐舰悍然进攻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后者忍无可忍,被迫还击。
16日,日帝借口国民军违反《辛丑条约》,向中国提出抗议,并纠集美英等帝国,向段府提出最后通牒,限48小时内即18日午前作出答复。
18日,北京各界人士为了抗议帝国主义侵略我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
会后,游行示威,在段府前请愿,当到达时,早已经戒备森严的政府卫队突然向群众开枪射击,并用大刀砍杀,制造了死47人,伤123人的“三•一八”惨案。
惨案发生后,军阀的反动文人极力为其主子开脱罪责,污蔑参加请援的群众是“暴徒”,并把杀人的罪责推到他们所说的“民众领袖”身上,说“民众领袖”“犯了故意引人去死的嫌疑”,制造了种种谣言。
鲁迅先生忍无可忍,遂写此文。
记念,在这里与纪念同义。
君,是对人的尊称。
三、快速阅读课文,勾画关键字句,整体把握思路。
1.学生思考:①课文7部分中哪几部分侧重写了刘和珍?②(3、4、5部分)③1、2部分在文中6、7部分又起什么作用?(揭示这次事件的教训和意义)的作用是什么?(交代写作缘由)2.贯穿全文,又一条感情的线索,能说说这条感情的线索是什么吗?(明确:悲愤的感情)3.教师总结:全文思路的起点是本文的写作原由,即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记述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在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议论惨案的教训和意义。
《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班级:小组:姓名:评价:【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清文章思路,把握刘和珍的形象,背诵文中警策性的语段。
2、通过反复朗读、合作探究,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体味作者贯穿全文的悲愤情感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刘和珍勇于追求真理、勇于斗争的优秀品质,不畏强权的爱国主义精神。
感受作者刚正的性格和社会责任感。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先熟读课文,将重点的字音、字形、词语等基础知识勾画出来,再研读本学案。
2.认真限时、独立完成,规范书写,保证学案完成,努力提高质量。
【预习案】一、自主学习1、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为周树人,字豫才,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1918年5月,首次以_鲁迅_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_《狂人日记》_。
从教经历:由于《狂人日记》等一系列小说,尤其是《阿Q正传》等陆续发表,他引起北京、上海等地读者的广泛关注1920年开始,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等六七所学校相继聘任他为讲师和教授,许多文学青年更将他看作前辈与导师。
每到晚间他的会客室便会有青年人围坐,希望听到中肯的教诲。
2、背景回放见课下注释、《与名师对话》。
“3·18惨案”在知识分子中激起了轩然大波,其中不乏对段祺瑞政府的群体讨伐,但是其中也有质疑学生、将责任归于“民众领袖”的声音。
鲁迅先生称本次事件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段祺瑞于次月下台。
3、给加点字注音寥.落liáo 长歌当.哭dàng菲薄..fěi bó租赁lìn 绯.红fēi踌躇.. jiãào 黯.然àn 噩耗..â hào 立仆.pū.. chóu chú桀骜喋血..jìn zì殒.身不恤.yǔn xù尸骸.hái..diã xuâ创.伤 chuāng 浸渍4、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文章包括7个小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节内容。
《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目标择定】1.理清文章思路,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2.把握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领会本文的写作目的。
3.理解文中关键句子的含义。
【择定理由】对文章内容和情感的把握是散文教学的中心,要内容,先思路,要情感,先脉络,最后得出文章的写作目的,目标1、2直指这一目的。
理解句子的含义是高考考纲对散文阅读的要求,用鲁迅先生的作品,训练学生的理解句子的能力,不失为有益之举,目标3体现这一要求。
第一部分【探究一径】【主问题】鲁迅写作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1.“君”是对人的尊称,刘和珍是鲁迅的学生,鲁迅却称她为“刘和珍君”,刘和珍的哪些事迹令鲁迅尊敬?这些事迹表现出刘和珍怎样的品质?2.阅读第二节中的“真的猛士--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一段话,说说“真的猛士”“哀痛者”“幸福者”“庸人”指的是什么人?“惨淡的人生”“淋漓的鲜血”又指的什么?3.文中有一些看似矛盾的话,如作者一方面说“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另一方面又说“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请找出类似的话,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4.在第六节中,作者写到:“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联系全文思考:作者对刘和珍等人的“请愿”是什么态度?本文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再问再新】【助学资料】三一八惨案相关资料 /sc/html_doc/28462.htm第二部分必修①第三单元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对应检测一、语言积累及应用1.下面加点字的字形、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寥落(liáo)洗绦(dí)踌躇(chú)桀骜(jiéào)B.徘徊(pái huái)噩号(èhào)喋血(dié)黯然(àn)C.一字不落(là)浸渍(zì)攒射(cuán)绯红(fēi)D.长歌当哭(dāng)菲薄(fěi)尸骸(hái)屠戮(lù)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桀骜锋利无端喋血殒身不恤当之无愧B.百折不挠初露端倪按排工作人才摇篮C.筚路篮缕磨炼意志波澜壮阔永葆青春D.懒散作风毛骨耸然毫不气馁竞争激烈3.下面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鲁迅先生愤怒地控诉反动政府杀害爱国青年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卑鄙无耻的流言。
【预习案】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浸渍(zì)拖沓(tà)油脂(zhǐ)锲(qì)而不舍B、睚眦(zì)里弄(lòng)泥淖(nào)长歌当(dàng)哭C、夯(hāng)筑匹(pǐ)配请贴(tiě)力能扛(káng)鼎D、璞(pū)玉囹圄(yǔ)漱(shù)口殒(yǔn)身不恤(xù)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廖落桎梏玷辱桀骜锋利B.愠色鼓泄惨淡陨身不恤C.黯然苍桑尸骸鄙陋没世D.罗网屠戮绯红长歌当哭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即便在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里,这儿的粮产量却扶摇直上,岁岁增产。
B.在北京奥运会上,美国选手爱蒙斯最后一枪戏剧性地打出4.4环,中国选手邱健功败垂成,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枚金牌。
C.回到家乡,家乡已是破败不堪,只有当年的老门楼依然兀立,与河边的老柳树形影相吊。
D.领导干部应该把握工作方向,制定符合整体利益的政策方针,切不可目无全牛,只看到眼前的、局部的利益。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在第七届农运会开幕式上,各民族运动员跳起特色不同的、风情各异的舞蹈或表演富有特色的文体节目,令人耳目一新。
B.有一些主持人,明明说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却偏偏要盲目模仿港台腔,显得不伦不类。
C.就是千夫所指一片喊打的吃野味,也在某些地方悄悄地东山再起。
D.朝鲜代表此言一出,谈判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形势的逆转导致原本很确定的结果付诸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一代代艺术家通过对中华民族优秀艺术传统的继承、提高、升华,才有了艺术新形式、审美新形态的诞生和发展。
B.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国内专利申请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我国公众的专利意识和研究开发水平不断提高。
C.苏通大桥建造的初衷是,拉近苏北、苏南的距离,进一步推动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七课 《记念刘和珍君》[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领会写作意图。
2.准确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把握全文的思想内容。
3.了解文章的思路,把握本文的线索。
掌握叙述、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4.学习刘和珍等爱国青年渴求真理、勇于斗争、对祖国有高度责任感的优秀品质。
[知识导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寥.落( ) ②桀.骜( ) ③黯.然( )④尸骸.( ) ⑤屠戮.( ) ⑥绯.红( ) ⑦立仆.( )⑧洗涤.( ) ⑨噩.耗( ) ⑩攒.射() 浸渍.( )诧异() 长歌当.哭( ) 殒身不恤.( ) 2.为下面的形近字组词。
喋(di é) 碟(di é) 牒(di é) 谍(di é) 惮(d àn) 殚(d ān) 禅(ch án) 郸(d ān) 悼(d ào) 棹(zh ào) 淖(n ào) 绰(chu ò)3.辨析下面的几组近义词。
(1)毅然·决然毅然:坚决地,肯定地;毫不犹豫地。
强调行动的坚决,多形容干某事的态度。
决然:坚决果断;必然,必定。
除表坚决外,还表示必然,强调结果的确定性。
辨析:①尽管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可为了圆自己的奥运冠军梦,她还是克服重重困难, 决定参加比赛。
②制假售假、损人利己的人 没有好下场。
(2)何况·况且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况且:表示更进一层,多用来补充说明理由。
辨析:①学好本民族的语言尚且要花许多力气, 学习另一种语言呢?②这书内容好, 又不贵,你买一本吧!4.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
(1)长歌当哭:(2)广有羽翼:(3)殒身不恤:(4)桀骜不驯:[三“点”探究]1.本文题为“记念刘和珍君”,但是笔之所及并非限于刘和珍一人。
通读全文,看看作者的笔触涉及哪几类人,对每一类人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有力地控诉了一种人,同时希望唤醒一种人,这种思想在鲁迅的很多作品中都有所体现,请举例说明。
湖南省隆回县第二中学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导学案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线索,理清写作思路,感悟本文主题。
2、掌握散文阅读方法,学会正确阅读本文。
【自主学习】1:抓散文的线索:散文具有“形散”的特点,其实“散”的外在形式里蕴含着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和明析的脉络。
我们首先要认真阅读全文,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注意抓住两条线:一是明线叙述线索可按场景的转换、观察点的转移、事情的发展等展开;二是作者的感情线索,这是暗线往往蕴含着作者的或多或少的感情在里面,作者对人态度的变化、对景的喜好程度、对事情的判断,我们要抓住。
2:品味散文的语言。
它像诗词而凝炼、优美、形象、含蓄;它又像口语而浓淡皆有,自然流畅。
我们的品析时,首先要坚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把品析的语言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其次注意把握好角度,一般从准确性、严密性、句式、修辞、意蕴等角度分析。
3:会抓散文的重点句:一般要注意散文的三种句,一是起始句,它往往出现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紧扣主题,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容易把握作者的情感;二是过渡句,往往是场面的变换、叙述角度的变化的过渡,抓住它能理清文章的脉络;三是点明主旨句,它常常出现的文章的末尾,抓住它能把握住文章的主旨。
【合作探究】一:个人展示朗读:精选某一小节,进行朗读展示。
二:阅读“自主学习”,结合文本,谈谈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并用一句话概括七个小节的内容,从中整理出本文的写作思路。
1三:结合本文的写作思路,感知本文的写作目的?文中有哪些重点句子有助于我们理解本文的写作目的,请分别找出来。
【目标检测】语文知识积累:屡试不爽: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切勿望文生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后答题。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
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
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2015年秋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2015年秋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记念刘和珍君》【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清文章思路,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清正义与邪恶。
2. 过程与方法目标探索句子的含义和作用,分析作者对词语的妙用,从而了解作者语言特色。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明确人物形象,用历史和现实的眼光学习及借鉴刘和珍为正义而斗争的精神。
【学习重点】1.理清文章思路,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及句子含义。
2.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能用历史和现实的眼光审视本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学习难点】重点语句的理解。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预习案】预习课文、做好知识准备、扫清学习障碍(一)根底知识积累1. 疏通文意,给加点词语注音寥.落〔〕菲薄.〔〕长歌当.哭〔〕当.铺〔〕桀骜..〔〕〔〕喋.血〔〕浸.渍〔〕创.伤〔〕攒.射〔〕为虎作伥.〔〕道观.〔〕2. 解释词义,积累词语【寥落】稀少【广有羽翼】到处都有帮凶。
【惩创】惩罚、惩治【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吧】这是挖苦的说法。
意思是有些人快要忘记这件事情了吧。
忘却的救主,使人忘却的神。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鲁迅引用这首诗,有青山埋忠骨之意,寄托了愿死者与青山同在的深挚情感。
【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殒,死亡。
恤,顾虑。
〔二〕作者作品介绍画出重要信息并背过〔三〕了解背景知识了解本文写作背景【学习内容】【第一课时】一、速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请同学们给每一个小局部,拟一个标题:①作缘起,纪念死者。
②唤醒庸人,牢记血债。
③刘和珍概况。
④刘和珍遇害。
⑤刘和珍遇害经过。
⑥“三·一八惨案〞教训。
⑦惨案的意义。
2、合并归纳:本文思路的起点是什么?〔分解为以下几个小问题〕〔1〕本文是一篇纪念性文章,纪念的中心人物是刘和珍。
云南省【独家特供】高中语文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第2课时)导获奖学案新人教必修1云南省【独家特供】高中语文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第2课时)导获奖学案新人教必修1(目标解读、课堂组织2分钟)1.建议找到“三·一八〞惨案的有关历史记录片,以录像导入并代替枯燥的背景介绍,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了解写作背景,让学生到图书室找相关的历史读物看,理解当时下的时代背景;2.通过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设计,积极引导学生细致地反复品读课文,抓住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理清文章思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与认识;4. 熟读课文〔要让学生有读课文的时间,有时间的话应多让学生多读几遍〕,疑难问题,再研读本学案;一、复习写作背景沽口事件“五卅惨案〞“三·一八〞惨案二、复习进入新课〔2分钟〕 回忆上一节课中同学们通过沟通学习鲁迅的相关知识。
二、理清全文整体思路〔4分钟〕 划分文章层次,概述段意:第一段〔1、2〕,纪念刘和珍的缘由,分两层,一祭死者、二醒庸人;第二段〔3—5〕,记述刘和珍的行状,共三节,三学潮中、四惨案中概况、五惨案中细节;第三段〔6、7〕,纪念刘和珍的思考,有两节,六请愿不足取、七精神显希望。
]三、小组总结全文〔4分钟〕全文思路的起点是本文的写作原由,既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记述刘的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再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议论惨案的教训和意义。
三者相互交错,始终统一于“记念〞这一中心。
这就是本文的总体思路.四、对鲁迅语言的思考〔15分钟〕1.思路的起点是的写作缘由,即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记述刘和珍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在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议论“三·一八〞惨案的教训和对将来的意义.这就是基础案〔5分钟〕复习写作背景,学习爱国青年的斗争精神,铭记血债,不忘教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学法指导:尽量用原文表达感情及文章主要内容的语言归纳七节要点升华案〔30分钟〕 精读课文,独立完成练习,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分组展示。
《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编号:08编写:罗朋娟审核:审批:王勇时间:班级:姓名:组评:师评:【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2、掌握理解文中重点词语及句子含义。
3、把握刘和珍的形象特点能力目标:提高对文本的综合分析与感悟、归纳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了解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习重难点】重点: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能用历史和现实的眼光审视文本的思想内容,给予恰当的评价。
难点:文章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及作者对“三一八”惨案的态度。
【学习时数】4学时第1学时自主预习案目标:1、了解作品及背景,积累字词。
2、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
一、了解知识,预习导学1、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字,浙江绍兴人,现代伟大的、、。
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
他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杂文、散文和诗歌。
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其小说集《》、《》、《》(历史小说);散文集《》;散文诗集《》;杂文集有《》、《》、《》等。
他的作品是一部记录着对黑暗的愤懑和对光明渴慕的民族启示录。
2、背景介绍:参照《新学案》P523、刘和珍其人:充分利用学习资源4、字词积累,完成下题和《新学案》P52基础积累(1)字词积累踌躇()桀骜()黯然()尸骸()肆无忌惮()喋血()攒射()屠戮()浸渍()绯红( ) 殒身不恤( ) 洗涤( ) 赁屋( )(2)重点词语解释①长歌当哭——②桀骜不驯——③喋血——④惩创——⑤惊心动魄——⑥殒身不恤——5、解题:《记念刘和珍君》从题目看,这是一篇什么性质什么体裁的文章?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请大家朗读课文,理清思路,给每一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2、本文纪念的中心人物是刘和珍,那么课文的哪些章节集中写纪念刘和珍?【学后反思】第2、3学时探究展示案目标:1、理清局部思路,揣摩重点语句2、理清关键语句的含义。
记念刘和珍君(课时2)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设计人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
课前预习·预习案
【学习目标】
1.认识反动政府的残忍以及反动文人的下流无耻。
2.牢记“三一八”惨案的教训,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重点难点】
理解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预习小测】
1.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徘徊__________ 寥落__________ 洋溢__________ 诧异__________
洗涤__________ 尸骸__________ 菲薄__________ 踌躇__________
桀骜__________ 租赁__________ 攒射__________ 不惮__________
喋血__________ 浸渍__________ 屠戮__________ 惩创__________
长歌当哭__________ 转辗__________
2.判断下列语句中加线词语使用的正误。
(在句末括号内打√或×)
①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持之以恒,不能有始无终。
()
②面对被台风拔掉的树木和毁掉的房舍,一向坚强的老农也话语哽咽,很想长歌当哭。
()
③许多腐败分子不仅上有保护伞,而且还广有羽翼。
因此,与腐败分子进行的斗争有其艰苦的一面。
()
④对于那些见义勇为的人,我们决不能见其殒身不恤,而应该给予其大力的表扬和丰厚的奖励。
()
⑤世界上总是有这么的一些人,他们百折不挠,在原本就没有的“路”的地方开拓着属于自己的“路”。
()
知识拓展·探究案
【要点探究】
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的含义是什么?
2.“真的猛士”“庸人”“中国人”“有恶意的闲人”“无恶意的闲人”分别指什么人?
3.“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这段文字该如何理解?
4.作者为什么一再说“我实在无话可说”“我说不出话”“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本课知识,你还有哪些疑惑,请将它记录下来。
记念刘和珍君(课时2)
详细答案
课前预习·预习案
【预习小测】
1.pái huái/liáo/yì/chà/dí/hái/fěi/chóu chú/jié ào/lìn/cuán/dàn/dié xuè/zì/lù/chuāng/dàng/zhǎn 2.①√②×③√④×⑤√
知识拓展·探究案
【要点探究】
1.“直面”中的“面”是动词,面对的意思;“正视”,正眼看,不回避。
“哀痛者”“幸福者”分别为“以……为哀痛”的人和“以……为幸福”的人。
“哀痛者”和“幸福者”都是指刘和珍等革命青年。
她们在黑暗面前不逃避,在屠杀面前不退缩,她们深知社会的黑暗和民族的苦难有多深重,所以她们的“哀痛”超过常人;但她们又坚信黑暗终将过去,并正在为光明的到来而奋斗,所以又是“幸福者”。
2.“真的猛士”真正勇敢的革命者,敢于面对黑暗的现实,面对残酷的流血斗争,为国为民,视死如归,为改变旧世界而斗争,并以此为幸福。
作者对他们无限崇敬和钦佩。
“庸人”者,平庸之人也,平平常常无所作为的人。
这种人对反动派的暴行有所不满,对烈士的死难有所哀痛,但是他们不敢“直面……正视……”他们特别容易忘却“旧迹”,忘却历史的教训,他们不思反抗,苟且偷生,在客观上起着“维持着似人非人的世界”的作用。
“中国人”不仅指反动派,而且包括一般中国人。
“有恶意的闲人”即所谓学者文人,实际是反动派的御用文人,龌龊的流言家。
“无恶意的闲人”对世界的态度极端地冷漠,他们冷眼观看人生,甚至将烈士的鲜血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
对这种人,作者是不抱希望的。
3.这里作者将人类前行的历史比作煤的形成。
“大量的木材”比喻代价巨大的流血斗争。
“其中”指流血斗争。
煤是如何形成的?“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可见,木材变成煤需要付出很大代价,那么,人类前进也需要付出很大代价和牺牲,“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这就表明,请愿是不在这种需要付出代价和牺牲之列的。
这就是说,在鲁迅看来,向反动派请愿难以换来人类历史的前进,请愿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斗争方式。
因此没有必要为请愿而付出代价和牺牲。
很显然,鲁迅是不主张采用向反动派请愿这种斗争形式的,在作者看来,应当集中革命力量,以有限的代价去换取更大的胜利,不要作无谓的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