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高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5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教案:《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背景及作者。
2. 理解诗歌中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3. 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和表演方法。
4. 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分析诗歌的意义和情感。
2. 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 利用图片和问题导入话题“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2. 引发学生对海洋和春天的感受和情感。
Step 2:理解诗歌1. 教师进行诗歌朗读,让学生仔细听。
2. 学生分小组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然后汇报讨论结果。
3. 教师给予学生理解和解读的指导。
Step 3:了解背景和作者1. 教师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郭沫若。
2. 学生了解郭沫若的一些主要成就。
3. 学生了解当时中国的社会背景和郭沫若创作此诗的意义。
Step 4:学习朗读技巧1. 教师教授诗歌朗读的基本技巧,如抑扬顿挫、停顿和语气的运用等。
2. 学生进行诗歌的朗读练习,并互相评价和改进。
Step 5:诗歌表演1. 学生分小组进行诗歌的表演,可以配以身体语言和音乐等形式。
2. 每个小组展示,并互相评价和鼓励。
Step 6:总结和欣赏1. 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
2. 学生进行诗歌的欣赏评价,并表达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四、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诗歌进行朗读和表演。
2. 学生可以自己创作一首与海洋和春天相关的诗歌。
五、课堂延伸1. 深入探究诗歌主题:让学生进一步思考诗歌中所表达的主题,并引导他们寻找自己对海洋和春天的感悟。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写作、绘画等形式来进行表达。
2. 配乐创作:让学生选择适合诗歌的音乐,并结合朗读进行合成。
可以使用数字音乐软件或者其他音乐创作工具,培养学生对音乐和诗歌的综合艺术欣赏能力。
3. 诗歌展览: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诗歌展览活动,学生可以展示自己创作的诗歌作品、读经典诗歌或者相关艺术品。
通过展览,让学生的诗歌作品得到更多人的欣赏和认可。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语言是一位了不起的魔术大师。
它形成不同的组合,就能传达出不同的信息,形成不同的氛围,营设不同的环境。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把我们带入深沉回忆、挚诚热爱的氛围中,调子是深沉厚重的;《我热爱秋天的风光》让人感觉的是激情讴歌,满怀喜悦,调子是抒情流畅的;《山民》则把人带入哲理思索、艰苦探求的境界里,调子是和缓低回的;我们现在再来感受一种欢快活泼、幸福烂漫的语言氛围。
请大家自读新一代诗人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自读的要求是:1.感受诗歌所创造的美好意象,体会诗中所表达的诗人的感情,唤起我们对生活的美好感觉。
2.欣赏诗歌轻松流畅、自然淳朴的语言美和积极欢快、和乐天真的情感美。
(解说:导言把前面读过的诗联系起来加以比较,既加深印象,又暗示要善于运用系统的思维和比较的方法总结学过的知识,并把学习的内容与语言联系起来,强调文化与艺术综合素养熏陶。
这首诗文字障碍不大,语言淳朴,学习要求重在引导学生学会在自然淳朴中发现其美的韵味,唤起美的体验和美的共鸣,起到熏陶的作用。
)自读程序1.放声诵读,充分感受诗歌的欢快幸福的情调。
2.感受诗歌意象,想想这首诗的意象有什么特点。
3.感受诗歌抒情主人公的情感世界。
4.试着把这首诗的意境用散文表现出来,比较一下诗和散文表现形式的异同。
(解说:这个程序是实现自读要求的具体步骤。
这个程序仍按由感性到理性的规律安排。
第一步先诵读,读熟了,才会喜欢它,喜欢了,才能去探索它,探索了,才能更深入地欣赏它的美。
第二步是桥梁。
第三步意在引导学生由文入情,融情入文,形成共鸣。
第四步引导学生创造性地阅读,并加深对诗歌这种形式的感受。
)自读点拨1.这首诗的意象特点是怎样的?点拨:这首诗的意象可以分两组,一组是诗人所憧憬的物质世界,一组是活泼鲜明的抒情主人公(人)的世界。
人是这首诗的中心意象,物质是这个人的陪衬,是环境。
在这“春暖花开“的环境里,有着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抒情主人公做着自己想做的事,和亲人们、朋友们亲切交往,互送祝愿,从而表现出一派和乐景象,表达了诗人的一种美好理想。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高中语文教案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高中语文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高中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高中语文教案篇1教法:诵读探究讲解课时:1课时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当代诗的发展状况及作者的简历和创作特色。
2、把握诗的内容和艺术手法。
二、能力目标1、继续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仔细品味意境与情理的能力及作品评价能力。
三、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独立自尊的伟大人格及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重点:1、理解诗歌中鲜明而又各具特色的意象。
2、体会诗歌物中含情、情景交融、意味隽永、质朴晓畅等特色。
四.教学步骤一)简介海子海子是一位很有特色的孤独的理想主义诗人。
他的这首诗显示了诗人充满灵性、纯真的创作风格,读来给人一种清新温暖的感觉。
海子是一个献身诗歌理想而不惜放弃尘世生活的诗人,他的生活是清苦的,诗中那些温馨幸福的日常生活都是诗人拟想的产物,’幻想和现实构成了诗人两难的境地。
二)诵读指导:学生自由品读诗作,体会诗作表达的情感。
明确:本诗语言质朴明朗,而又隽永清新。
但有一种伤感与悲凉。
主要从“明天”“只愿”上理解三)赏析全诗板书设计: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想象中的个人生活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明天只愿将自己与幸福隔离有一所房子,春暖花开群体生活模式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渴望与外界交流我将告诉每一个人三个祝福送给陌生人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幸福是别人的,我只愿面朝大海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四)写作特色1、挥之不去的悲凉感。
2、质朴本真的语言风格。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高中语文教案篇2一、教材分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的必修篇目,是当代著名诗人海子的作品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高中生要具备“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教材与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作为高中起始年级的语文第一单元“诗歌教学〞,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读诗的热情与兴趣,在吟诵涵咏中品出培养学生良好的读诗趣味和审美情趣。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容易引人误读。
其诗歌语言清新,意象明净,诗情温暖,给人以美的享受;但作为诗人最后的生命绝唱,诗的背后却藏着一颗高贵痛苦的心以及诗人深沉的孤独和苦闷。
所以,虽然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但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泡出诗味,品出诗情,突破理解的重难点。
2、学情分析学生对此诗会有阅读兴趣。
虽然不了解这首诗,但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温暖的句子学生很熟悉。
〔韩寒、郭敬明等少年作者常引用〕同时,诗人特殊的经历和死亡选择也会让人产生探寻诗作之外的人世之情的愿望。
高一新生阅读理解的能力有待教师设疑启发,引导补充。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生通过齐读、自由诵读等多种朗读方式,逐步深入、由浅入深地品读品味诗歌,涵咏诗意。
2、通过设疑提问,启发学生运用联想、想象的思维方式,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情感与态度:1、通过品读诗歌意象,深味唯美的画面中隐藏的悲哀和苦闷之情。
2、审视诗人背弃人世、封闭自我的消极解脱,引导学生积极面对生活,迎向开阔的人生。
三、教学媒体多媒体四、设计思路:赏析诗歌,关键要阅读者能真正地把心沉浸在诗歌意象勾勒的画面、营造的氛围中,深入理解作品中流淌出的诗心真情。
所以我设计的重点是“以读促思〞,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活动,引领学生走进作品、赏析诗歌。
同时,诗人选择死亡背弃人世的消极方式,需要教师作客观积极的引导,所以我设计“我对海子说一句话〞的环节作收束,引导学生走出诗歌,积极迎向开阔的人生。
这节课的学习过程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而设计,认识海子、了解海子、研读海子。
涉及内容不是很多,却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X例,既重视文本挖掘,知人论世评价作品。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诗歌1、导入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1989〕,他的一生像划过天空的流星一样短暂,才25岁就在冰冷的铁轨上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留给人们深深地叹息。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导学案学习目标1.倾听海子:理解诗歌的存在价值是关爱万物生命。
2.理解诗歌的特殊功能,片断情境的作用。
3.体味“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象征意味。
关于海子1964年3月26日~1989年3月26日),原名查海生。
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查湾,在农村长大。
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
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
1989年3月26日(他生日这一天)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年仅25岁。
在诗人短暂的生命里,他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
海子年谱:●原名查海生,1964年5月生于安徽省怀宁县●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时年15岁●1983年毕业后分配至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任教。
●1989年3月26日,在河北省山海关至龙家营一段慢车道上卧轨自杀。
●曾于1986年获得北京大学第一届艺术节五四文学大奖赛特别奖。
●1988年获得第三届文学奖荣誉奖。
主要作品:《春天, 十个海子》《九月》《麦子熟了》1. 初读后,你体会到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明确:这首诗以朴素明朗而又隽永清新的语言,唱出一个诗人的真诚善良。
诗人想象的尘世,一切都那么新鲜可爱,充满生机与活力,这是初读后体会到的感情基调。
第一节:2.“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为什么作者要说从明天起,这说明了什么?明确:幸福是种生活的状态,不能够刻意去获得,作者说从明天起做幸福的人,正好体现了作者今天的不幸福,也表达了作者对幸福的渴望。
3.那么作者想要的幸福是什么?明确:用原文回答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4.通过我们解题我们知道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精神生活的向往,那么这里的房子是什么?明确:房子是作者的精神家园。
第二节1 闪电给你们的感觉是什么?明确:闪电是不确定,不持久的,一闪即逝!2 那么幸福的闪电告诉作者的,会是清晰的吗?明确:不是,因为那只是作者瞬间的感觉。
3 作者为什么要给每一条河流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明确:体现了作者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4 从第二节是不是可以看出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明确:对于幸福仍然是处于彷徨和迷茫中,得不到答案第三节1 作者给陌生人祝福表现了什么?明确:此处表现作者对他人的爱。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学案学生版一、学习目标1、体验美好诗情,理解诗人生命中的两难心境。
2、感受诗人的诗歌追求,思考诗人的精神追求,正确看待诗人的生命选择。
二、背景资料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5月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查湾,在农村长大。
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
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
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
在诗人短暂的生命里,他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
他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国7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
他凭着辉煌的才华、奇迹般的创造力、敏锐的直觉和广博的知识,在极端贫困、单调的生活环境里创作了将近200万字的诗歌、小说、戏剧、论文。
他认为,诗就是那把自由和沉默还给人类的东西。
注:海子于2001年4月28日与诗人郭路生(食指)共同获得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
三、预习练习赦免( ) 憨厚( ) 教学相长( ) 璞玉浑金( )号啕( ) 祛暑( ) 镂骨铭心( ) 颐指气使( )纤细( ) 跺脚( ) 白雪皑皑( ) 如火如荼( )横祸( ) 凛然( ) 自出机杼( ) 接踵而至( )四、质疑讨论①“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诗人为什么要说“从明天起”?②“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获得幸福”前为什么要加“尘世”二字?“只愿”一词又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③诗中两次出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所表达的情味一样吗?五、迁移创新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痴.(chī)情慰藉.(jiè)皎.(jiǎo)洁标识.(zhì)B.霹.雳(pì)虹霓.(ní)戏谑.(xuè)诗行.(háng)C.雾霭.(ǎi)眷.(juàn)属累.(lěi)赘红硕.(shuò)D.流岚.(lán)粗犷.(guǎng ) 濒.危(pín) 绮.丽(qǐ)2、下列各句中, 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最近报刊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就必须加强素质教育。
高一语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导学案学习目标:1、分析诗歌,理解诗人如何有层次地表达情感。
2、结合海子生平,理解诗中挥之不去的悲凉感,感受诗人海子追求精神生活的崇高美。
自学内容:一、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安徽怀宁人,当代著名诗人。
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
出身寒微,一生清贫;他的诗歌生前一直未得到文坛的承认,甚至屡遭批判;海子天性敏感、偏执,一切使诗人始终与现实的关系紧张。
现实容不下海子,海子也拒绝现实。
在这种矛盾中,海子只能逃进“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精神世界。
2、第三代诗歌:如果说舒婷是朦胧诗歌的圣母,那么海子就是第三代诗人的精神之父,而从朦胧诗到第三代诗人,正是中国当代诗歌主体意识觉醒的时期。
走进海子,走进第三代诗歌。
海子的作品:主要有长诗《土地》和短诗选集《海子、骆一禾作品集》等二、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铰. ( ) 绿荫. ( ) 慰藉. ( ) 戟. ( ) 雾霭. ( ) 流岚. ( )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霄()耀()藉()劈()霭()宵()眩()籍()霹()蔼()合作探究1.诗人在本诗中拟想了幸福的生活画面,它包括哪些内容?如何理解这样的幸福?2.诗人为什么反复说“从明天起”,而不说“从今天起”?4. 诗中为什么要强调“尘世”二字?最后一句中又为什么要使用“只愿”二字?5. 诗中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又象征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6、为何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题目,而不直接以“幸福”为题?7、有人说,全诗读来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悲凉感,请具体分析。
当堂检测带着对海子的认识,鉴赏海子的另一首诗《村庄》村庄, 在五谷丰盛的村庄, 我安顿下来我顺手摸到的东西越少越好!珍惜黄昏的村庄, 珍惜雨水的村庄万里无云如同我永恒的悲伤1、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全诗,说说这首诗的感情基调。
答:2、总结鉴赏现当代诗歌的要点。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明确目标,自主学习1. 教学目标:(1)体验美好诗情,理解诗人生命中的两难心境。
(2)感受诗人的诗歌追求,思考诗人的精神追求,正确看待诗人的生命选择。
2. 预习内容:(1)背景资料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5月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查湾,在农村长大。
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
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
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
在诗人短暂的生命里,他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
他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国7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
他凭着辉煌的才华、奇迹般的创造力、敏锐的直觉和广博的知识,在极端贫困、单调的生活环境里创作了将近200万字的诗歌、小说、戏剧、论文。
他认为,诗就是那把自由和沉默还给人类的东西。
注:海子于2001年4月28日与诗人郭路生(食指)共同获得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
(2)预习练习赦免(shè) 憨厚(hān) 教学相长(zhǎng) 璞玉浑金(pú)号啕(háo) 祛暑(qū) 镂骨铭心(1òu) 颐指气使(yí)纤细(xiān) 跺脚(duò) 白雪皑皑(ái) 如火如荼(tǘ)横祸(hèng) 凛然(lǐn) 自出机杼(zhù) 接踵而至(zhǒng)二、合作释疑,互相研讨①“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诗人为什么要说“从明天起”?②“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获得幸福”前为什么要加“尘世”二字?“只愿”一词又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③诗中两次出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所表达的情味一样吗?三、精心点拨,启发引导①“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诗人为什么要说“从明天起”?明确:所谓明天,就意味着即使时间终止也不会来临。
明天只是希望,今天才是现实。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学设计1、感受诗意,体验诗情,抓住描写的形象,知人论世,了解背景,体会所描写形象中蕴含的情感。
2、让学生懂得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的崇高和可贵,并且树立生命宝贵、珍爱生命的理念。
朗读感悟,启发思考,合作探究1课时一、导入(1分钟)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的一条冰冷的铁轨上,静静地躺着一个天才的诗人,在他身上是打开的《圣经》,远方,火车呼啸而来,这位用自己孤独的生命为他的诗歌谱写了最后一首涅槃。
正如历史上许多同样的悲剧一样,诗人也因此而神圣,而让后人永远景仰。
他的名字叫海子。
今天让我们大家一同欣赏他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二、诵读诗歌(5分钟)1、老师配乐范读2、再请全班男女生分别朗读一下这首诗,看谁读得更有感情;注意朗读评价3、下面请同学们将这首诗默读一遍,一边品读,一边思考一个问题:透过这首诗你觉得生活中的海子可能是怎样的一个人?三、整体感知(10分钟)1、先小组交流,然后指名回答透过这首诗,你看海子是怎样的一个诗人,并且在诗中找出依据来。
2、介绍海子其人及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同学们把自己心中的海子和真实的海子作个比较相关链接(多媒体展示):海子,原名查海生。
1964年3月出生在安徽省一个贫穷封闭的小山村。
小时候在饥饿和半饥饿的环境下度过了天真无邪的童年。
他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家里入不敷出。
小的时候,一边上学还得一边回来干农活挣工分。
1979年考上北大时,30元钱的学费也是父母东拼西凑来的。
大学毕业后,海子被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工作,“第一个月90元的工资,他寄了60元回家”。
1988年,孝顺的海子把妈妈接到北京昌平生活了一段时间,临别前,海子递上300元钱,让妈妈回去买些自己喜欢吃的、用的东西。
1989年初,海子回了趟安徽,可是他的家乡依旧是那么封闭而贫穷。
在家里,他的农民父亲甚至有点儿不敢跟他说话,他的家人谁也不能理解他的思想和写作。
他从小就为不能摆脱封闭而贫穷的环境伤透了心。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专题第二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苏教版必修1教学目标:体验美好抒情,体会诗人所追求的幸福,理解诗人生命中的两难心境教学重点:体验美好诗情,体会诗人所追求的幸福教学难点:分析诗人生命中的两难心境教学设想:通过对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一诗歌的赏析,让学生感悟清新明朗的语言特点,同时也引导学生细细体味诗人的温暖诗情背后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
教学方法:朗读法、体会法教学课时:一课时一:导入设问:在同学们短暂十余载的人生经历中,你们认为什么事是幸福的?抓住“幸福”二词,以学生从身边感受到幸福事为切入点,直入诗歌主题。
此时教师用幻灯片展示美丽的生活图片,让学生感受一种纯真自然的生活。
这是同学们认为的幸福事,同学们的幸福观,由此引出对海子幸福观的探讨。
(展示“幸福的味道”、“住在这样一个地方”、“看这样的天”、“有一所这样的房子”、“过这样的生活”、“享受自由幸福”图片)二、解读诗歌1、学生诵读作品,让学生对作品有初浅的感受(展示“朗读”图片)2、教师有感情范读,让学生思考:诗人认为什么事是幸福的?(诗人如何围绕“幸福”来抒发情感的,直入诗歌主题)(使用“幸福?”图片)第一节中诗人选用平常生活的细节“喂马”、“劈材”、“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入手,认为这就是“幸福”之所在,因为“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第二节中提及到了,我不要让“幸福”独享,而把“幸福”告诉“每一个人”,由此“幸福”的感情得以扩大化。
在第三节中提及要让“每一条河每一座山”都感染到诗人的幸福,陌生人也会得到幸福,诗人的情感再次扩大化。
整首诗都洋溢着乐观、欣喜、幸福的情感,极具感染力。
(此环节是让学生整体感知作品,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人所带来的幸福)3、教师设问:这样的幸福在诗歌中是怎样渗透出来的?由此体现了诗人追求怎样的幸福生活?(展示“感悟诗句”六张图片)第一节:幸福是:喂马,劈柴----安宁的生活幸福是:周游世界----自由的生活幸福是:关心粮食和蔬菜----普通而平凡的生活幸福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温暖而开放的生活诗人在诗中描绘了一幅极为普通、平凡、自由、温暖的生活图景。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学习目标:1、欣赏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2、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3、体会作者两难的精神处境学习课时: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幸福,是一个美丽的词语,大家都对幸福有着无尽的憧憬和渴望,但是因为每一个人的经历不同,对生活的感受不同,所以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请同学们畅谈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二)解题请学生们想象大海和春暖花开给人什么感觉。
明确:大海让人感受到一种崇高,体会自然的崇高而领会自身的渺小,春暖花开让人感到内心的愉悦。
所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表现一种精神的向往和生活。
(三)初步感知同学们阅读课文后谈谈这首诗说了些什么在同学们阅读课文后,首先让他们谈谈这首诗说了些什么(对字面意思理解)然后再让他们仔细阅读一遍,在其中尝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然后请同学们起来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各抒己见,对文章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老师在此不发表评论。
(四)赏析课文1,作者诗人的愿望是什么?想要的幸福是什么呢?用原文的话回答明确:诗人的愿望是做个幸福的人。
他的幸福是: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给每一个亲人写信;给陌生人祝福;给每一座山每一条河起一个温暖的名字……2.诗人追求到了这种幸福吗?为什么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这说明了什么?明确:没有,从“从明天起”“幸福的闪电”“我只愿”这些词语可以体现。
幸福是种生活的状态,不能够刻意去做,作者说从明天起做幸福的人,正好体现了作者今天的不幸福,也表达了作者对幸福的渴望3.诗人祝福人们获得“尘世”的幸福,为什么“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明确:前面的是尘世的幸福(此岸),而作者向往精神的追求(彼岸)。
所以这个“只愿”,是不是可以看做是作者在犹豫彷徨以后终于做出了决定?明确:是。
是作者在矛盾后的痛苦的选择,在作者那里,尘世的幸福和精神是对立的,他只能选择一样,但是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两种幸福其实都很渴望,但他却只能获得一样,作者的心情是矛盾复杂痛苦的,这种痛苦就来源于作者不能把现实和精神统一起来,这也是作者之所以走上绝路的根本原因。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海子的诗歌风格与艺术特点;2.学习《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歌的内容和意境;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学习诗人海子的诗歌风格;2.学习并欣赏《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歌;3.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理解诗人海子的诗歌意境;2.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感悟。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幅海子的画像,引导学生回忆海子的一些诗句及作品,并问学生对海子的印象。
二、学习《面朝大海春暖花开》(15分钟)1.教师朗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学生跟读。
2.教师解读诗歌中一些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3.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4.每组选一位代表进行诗歌朗诵。
三、欣赏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15分钟)1.教师出示一幅海洋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引导学生感受大海的宽广和蔚蓝。
2.教师播放一段舒缓的大海声音,让学生闭上眼睛,沉浸在音乐中。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作,用文字、图片、音乐等形式表达对大海的感悟和热爱。
4.每个小组选一种方式展示他们的作品。
四、总结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的过程,总结对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并鼓励学生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感悟。
【板书设计】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学反思】通过学习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学生对诗人海子的诗歌风格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能够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通过欣赏大海图片和声音,学生对大自然有了更深的感受,培养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通过小组创作和展示,学生能够用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大海的感悟和热爱,提高了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整节课学习过程紧凑,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高一上册语文教案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苏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化工作者,经常须要打算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当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苏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须要的挚友。
教学目标:体验美妙诗情,理解诗人生命中的两难心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当代诗人人,有一个我们颇为生疏的名字,叫海子。
20xx年,“人民文学诗歌奖”在窑了两年之后,授予给了他和另一位诗人。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海子的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二、读诗①放录音谈这首诗的体验,感受。
②指导学生朗读。
透过字句,请你想像推想一下,诗人是个怎样的人?(心灵孤独封闭)三、自读点拨:1.?这首诗共三章。
第一章虚构一幅自由独立、远离尘世喧嚣的生活图景,一股清爽潮润的气息扑面而来。
2.这幅生活图景里有一些清楚的意象,通过意象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海子的志向生活是怎样的?通过意象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海子的志向生活是怎样的。
?意象1:喂马,劈柴,闲适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意象2:周游世界,这种生活无疑是自由的。
?意象3:蔬菜和粮食,平凡一般自食其力。
?意象4:房子,诗人的生存空间和精神家园。
?意象5:大海,广袤的胸怀,包涵一切,苦恼和苦痛。
?意象6: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面朝大海,背离尘世,远离世俗。
无法实现的华蜜通过意象分析我们可以总结海子志向华蜜生活是:自由闲适,平淡一般,却又充溢诗意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但文中却说:从明天起...................美妙的生活为什么要从明天起而不从即刻起呢?明天是未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遥远的,而海子却把这样的华蜜限制在了明天,这听起来不免让人伤感。
而细致分析海子的这中生活在现实中会实现吗,他们太志向了完全远离尘世。
3、传递华蜜 --博大的爱作者把自己将来的华蜜迫不及待的传递给亲人和挚友,那“华蜜的闪电告知我的|我将告知每一个人”诗人渴望别人共享他的华蜜,而且也真诚的把祝福送给亲人挚友,但作者为什么又说是“华蜜的闪电”?闪电的特点是一瞬即逝,这说明诗人的华蜜的是短暂的是不许久的,虽然如此,诗人还是希望诗人能华蜜,人把自己真诚而美妙的祝福送给整个世界“给每一座山每一条河取一个暖和的名字/生疏人我也为你祝愿......原你在尘世获得华蜜”。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完整版)《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通过对关键诗句的理解解读诗人笔下的幸福观2.能力目标:学会鉴赏诗歌,提高对诗歌的审美能力3.情感目标:剖析诗人复杂矛盾的心理世界,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教学重点:通过对关键诗句的理解解读诗人笔下的幸福观教学难点:剖析诗人复杂矛盾的心理世界,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教学方法:朗读法、引导探究法、讲授法教学手段:黑板、播音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听完刚才播放的歌曲,不知大家有没有一种亲切感,这首歌的歌词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诗歌:海子的佳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二、朗读诗歌1.找学生朗读(自荐未主)2. 教师范读3. 集体朗读三、诗歌分析:通过朗读,我们对诗歌已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现在我们将进入理性分析阶段。
我们运用在本单元学到的有关诗歌意境的知识来赏析这首诗。
透过诗歌的意象,我们看一看:1. 海子认为,什么样的生活就是幸福的?或者说,诗中哪些事物是作者对幸福的解释?明确: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2. 海子向我们所展示的生活图景,体现了他怎样的一种幸福观呢?(安排学生讨论,自己总结答案)明确:(1)平凡人自食其力的生活(关心粮食和蔬菜)(2)自由闲散人的生活(喂马,劈柴,周游世界)(3)隐逸诗人般的生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分析:①比尔盖茨会不会去关心粮食和蔬菜?什么样的人会去关心粮食和蔬菜?这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明确:平凡人自食其力的生活②那奥巴马会不会去喂马,劈柴?萨达姆又能不能去周游世界?什么样的人能去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这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明确:自由闲散人的生活。
③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明确:隐逸诗人般的生活。
3. 以上这些就是诗人笔下的幸福观,那诗人在设想这一生活图景时,他接下来想怎么做?此时他的心境又是怎样的呢?请找出具体诗句分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学习目标:1、欣赏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2、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3、体会作者两难的精神处境学习课时: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幸福,是一个美丽的词语,大家都对幸福有着无尽的憧憬和渴望,但是因为每一个人的经历不同,对生活的感受不同,所以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请同学们畅谈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二)解题请学生们想象大海和春暖花开给人什么感觉。
明确:大海让人感受到一种崇高,体会自然的崇高而领会自身的渺小,春暖花开让人感到内心的愉悦。
所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表现一种精神的向往和生活。
(三)初步感知同学们阅读课文后谈谈这首诗说了些什么在同学们阅读课文后,首先让他们谈谈这首诗说了些什么(对字面意思理解)然后再让他们仔细阅读一遍,在其中尝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然后请同学们起来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各抒己见,对文章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老师在此不发表评论。
(四)赏析课文1,作者诗人的愿望是什么?想要的幸福是什么呢?用原文的话回答明确:诗人的愿望是做个幸福的人。
他的幸福是: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给每一个亲人写信;给陌生人祝福;给每一座山每一条河起一个温暖的名字……2.诗人追求到了这种幸福吗?为什么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这说明了什么?明确:没有,从“从明天起”“幸福的闪电”“我只愿”这些词语可以体现。
幸福是种生活的状态,不能够刻意去做,作者说从明天起做幸福的人,正好体现了作者今天的不幸福,也表达了作者对幸福的渴望3.诗人祝福人们获得“尘世”的幸福,为什么“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明确:前面的是尘世的幸福(此岸),而作者向往精神的追求(彼岸)。
所以这个“只愿”,是不是可以看做是作者在犹豫彷徨以后终于做出了决定?明确:是。
是作者在矛盾后的痛苦的选择,在作者那里,尘世的幸福和精神是对立的,他只能选择一样,但是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两种幸福其实都很渴望,但他却只能获得一样,作者的心情是矛盾复杂痛苦的,这种痛苦就来源于作者不能把现实和精神统一起来,这也是作者之所以走上绝路的根本原因。
[课题]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课时] 1课时[备课时间] 2014年5月[课型] 自读[目标] 1、了解作者2、理解作者在诗歌中体现的感情。
3、理解诗歌的哲理。
[重点]2、理解作者在诗歌中体现的感情。
3、理解诗歌的哲理。
[难点] 理解诗歌的哲理[教法] 互动[教学过程]一、关于作者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5月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查湾,在农村长大。
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
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
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
自杀时他身边带有四本书:《新旧约全书》,梭罗的《瓦尔登湖》,海涯达尔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德小说选》。
他在遗书中写到:“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年仅25岁。
在诗人短暂的生命里,他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
他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国7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
他凭着辉煌的才华、奇迹般的创造力、敏锐的直觉和广博的知识,在极端贫困、单调的生活环境里创作了将近200万字的诗歌、小说、戏剧、论文。
其主要作品有:长诗《但是水,水》、长诗《土地》、诗剧《太阳》(未完成)、第一合唱剧《弥赛亚》、第二合唱剧残稿、长诗《大扎撒》(未完成)、话剧《弑》及约200首抒情短诗。
曾与西川合印过诗集《麦地之瓮》。
他曾于1986年获北京大学第一届艺术节五四文学大奖赛特别奖,于1988年获第三届《十月》文学奖荣誉奖。
其部分作品被收入近20种诗歌选集,但其大部分作品尚待整理出版。
他认为,诗就是那把自由和沉默还给人类的东西。
海子生前的好友、诗人西川曾回顾说:“海子没有幸福地找到他在生活中的一席之地。
这或许是由于他的偏颇。
在他的房间里,你找不到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
海子在贫穷、单调与孤独中写作,他既不会跳舞、游泳,也不会骑自行车。
”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海子在献身诗歌事业的同时是以牺牲尘世的日常生活为代价的。
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写于海子死前的几月。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优秀教案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优秀教案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优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优秀教案篇1《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北京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第二册第二单元第三篇课文《中国当代诗三首》中的第三首,是当代著名诗人海子的作品。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诵读现代诗歌,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知识能力目标:1、通过文本剖析诗人复杂矛盾的心理世界,培养学生去发现新诗的思维深度和语言美趣。
2、感受诗中的思维灵感和语言美趣。
分析这首诗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3、能够欣赏诗歌轻松流畅、自然淳朴的语言美和欢快、天真的情感美。
4、感受诗歌语言表现出来的节奏。
体会诗歌抒情的层次感。
5、从词语的日常范畴意义和深层暗示入手解读诗歌。
用诗歌解读诗歌。
过程与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鉴赏诗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结合文本体会诗人的幸福观,进而激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人生。
课时:一课时步骤:1、“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为什么要从“明天”开始,那么昨天、今天的作者又在做什么?〓“从明天起” 表明时间上的断裂,意味着姿态目光的转移。
意味着选择的痛苦。
像天真少年暗下决心。
那么既然诗人向往这些幸福为什么不从“今天起”,“从此刻起”呢?——似乎宣告诗人将面向尘世,开始了一系列的体验式行动。
〓“从明天起” ,四字中浓缩着辛酸。
意味着今天的不如意,不幸福。
意味着今天的不愿意。
如李白“明朝散发弄扁舟” 。
所以明天的幸福只能是诗人热切的期盼,美好的憧憬。
〓因为大家知道,《明日歌》中说的,“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西方梭罗说的“所谓明天,即使时间终止也不会来临”。
〓暗示只要想过幸福生活也能过上,只是不愿过这种幸福生活,即表明对幸福有不同理解。
高一语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学设计高一语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学设计《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案【教学目的】通过多层次诵读欣赏本诗的语言美,意境美,感受新诗的特色;了解海子的生活经历生活态度及新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掌握新诗欣赏的主要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其两难的精神处境;帮助学生建立合乎主流价值观的幸福观。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字面背后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两难的精神困境。
【使用教育】ppt、录音、照片、导学案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关键词:解读。
一、导入网易公开课中,哈佛大学有一门课幸福课。
被誉为最受欢迎讲师和人生导师的塔尔博士告诉我们: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
他认为幸福是快乐和意义的结合体。
有人认为:宁愿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车上笑;古人认为:人生有四喜。
提问:你所理解的幸福是什么?二、初读课文。
说说作者传达了怎样的情绪(幸福是什么)。
目的:从学生的错误理解中找到正确解读的切入点。
三、再读课文。
理解诗人的幸福。
如何理解题目?明确:表达一种精神的向往大海崇高伟大春暖花开内心愉悦四、三读课文。
研读解析。
(学生逐段读,师生问答)1、第一节提示:第1句:(1)今天不幸福(2)表达对幸福的渴望。
第2、3句:心中想要的幸福(并非实指,而是用意象反映出尘世的幸福)。
第4句:房子精神家园。
小结:既渴望尘世、世俗的幸福,又渴望精神幸福。
2、第二节提示:闪电一闪即逝,幸福只是瞬间的感觉,幸福的内涵不清晰,幸福处于彷徨和迷茫之中。
小结:作者渴望幸福,又不能确定真正想要的幸福到底是什么。
3、第三节提示:1.如果一二节写自己对幸福的内在描绘和内心体验,本节重点是行动:给山河取名,为陌生人祝福(物)(陌生人)博爱2.末句只的理解:(1)表转折。
(2)有两种可能:一否定前者,二是肯定前者基础上再递进。
(3)作者作出最后的选择,尘世幸福不能获得,只能选择精神的幸福。
(不能把现实和精神的幸福统一起来是他走上绝路的根本原因。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导学案
编写:周小月审阅:卞建容
班级学号姓名
一、学习目标
1、体验美好诗情,理解诗人生命中的两难心境。
2、感受诗人的诗歌追求,思考诗人的精神追求,正确看待诗人的生命选择。
二、背景资料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5月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查湾,在农村长大。
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
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
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
在诗人短暂的生命里,他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
他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国7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
他凭着辉煌的才华、奇迹般的创造力、敏锐的直觉和广博的知识,在极端贫困、单调的生活环境里创作了将近200万字的诗歌、小说、戏剧、论文。
他认为,诗就是那把自由和沉默还给人类的东西。
注:海子于2001年4月28日与诗人郭路生(食指)共同获得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
三、预习练习
赦免(shè) 憨厚(hān) 教学相长(zhǎng) 璞玉浑金(pú)
号啕(háo) 祛暑(qū) 镂骨铭心(1òu) 颐指气使(yí)
纤细(xiān) 跺脚(duò) 白雪皑皑(ái) 如火如荼(tǘ)
横祸(hèng) 凛然(lǐn) 自出机杼(zhù) 接踵而至(zhǒng)
四、质疑讨论
①“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诗人为什么要说“从明天起”?
明确:所谓明天,就意味着即使时间终止也不会来临。
明天只是希望,今天才是现实。
诗人在明天所向往的,正是他今天追求而得不到的。
所以只好把希望寄托到明天。
②“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获得幸福”前为什么要加“尘世”二字?“只愿”一词又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尘世的幸福,更多的是一种物质上的满足,是被世俗所理解和认可的。
而诗人“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更多的是对自己诗歌理想的一种坚守与宣告,是精神上的。
从诗人的祈愿中,我们感受到了他质朴的善良与真诚,也感受到了他质朴下的清高与骄傲,理想与现实对抗的痛苦!
③诗中两次出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所表达的情味一样吗?
这首诗两次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都表达美好的情感,而情味有所不同。
第一次说出,是第一章情调的顺向发展,即“喂马,劈柴”等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情调上是一致的;
第二次说出,是第二、三章情调的逆向发展,即本来顺着“愿你”“愿你”的祝愿,最后应是更昂奋的博爱情怀的展露,可是经由“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出人意料的一转,“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犹言尘世幸福是你们的,他人的,我海子仍旧偏安一隅,独守清高。
所以后一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显示出诗人已经陷入矛盾境地:刚对世人表露赤诚心怀,很快转过身去,面朝大海,背对大陆,背对众人;由此可见,他在人生观、价值观上既肯定世俗生活,又不甘于堕入尘世成为俗人。
诗人心怀始而热情开放,终而收合封闭,这就是这首诗的情感发展的线路。
五、迁移创新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A.痴(chī)情慰藉(jiè)皎(jiǎo)洁标识(zhì)
B.霹雳(pì)虹霓(ní)戏谑(xuè)诗行(háng)
C.雾霭(ǎi)眷(juàn)属累(lěi)赘红硕(shuò)
D.流岚(lán)粗犷(guǎng ) 濒危(pín) 绮丽(qǐ)
B项霹雳(pī)C项累(léi)赘D项濒(bīn)危
2、下列各句中, 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D )
A.在最近报刊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就必须加强素质教育。
B.对征税机制完善的国度,是没有特殊身份可言的,即便你是炙手可热的权贵,只要你有偷税漏税嫌疑,照样查你没商量。
C.今天我们提出减轻中小学生学业和作业负担,是对一种学生主体发展的尊重,是为了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发展创造能力。
D.生活的逻辑,抗议着书本上、文件上的某些逻辑,实践的检验,冲击着错误的、过时的结论。
(A项成分残缺,应去掉“在”和“里”;B 项搭配不当,应把“对”改为“在”;C 项语序不当,应改为“是一种对学生主体”。
)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①.这首诗描绘了哪几幅山村晚景图?请依示例,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后几幅图画。
提示:可从光、色、形、静态、动态等方面展开联想。
示例:
第一幅“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 空气清新,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源。
第二幅“明月松间照”——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
第三幅“清泉石上流”——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
第四幅“竹喧归浣女”。
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正为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笑闹声传出翠竹林外。
第五幅“莲动下渔舟”——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弄乱的荷塘月色,划破了大山的宁静。
②.“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
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啊!又由于这里人迹罕到,“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
“空”字是诗眼,“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诗人愿意在此归隐。
六、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活着的一万零一个理由
秦文君
①不知是由于天性中的忧郁、孤独,还是因为成长的受挫、痛楚,有一段时间,我心里时常会冒出许多有关生命的疑惑。
而那时,我的外祖母已经年届90,银发飘飘,说话气喘吁吁,走路时双手不停地哆嗦,像被巨大的无形之手牵引着。
但她却像一棵顽强的老树,勤勉地活着,将慈爱的笑容给予她所爱的人。
②外祖母常说活着的理由有一万零一条,所以她才留恋生命,留恋那晒进来的满身的阳光。
当我追问那一万零一条理由是什么时,她总是笑而不答,并让我自个儿去寻找答案。
③我果真去准备了个本子,到处找人攀谈,请他们说出活着的理由。
很快那些理由铺天盖地而来:
④有个常来送信的邮差说,他活着是为了亲人,他爱他们,要与他们厮守,共度长长的一生;有个邻居是大学生,他说活着是为了荣誉和生命的尊严;我还问过一个陌生的过路人,他说为了不白白来人世一趟,他要到处走走,看看,跋山涉水,领略生命中的许多潜藏的景观,这就是他活着的理由。
⑤最难忘的是一个身患绝症的少女,她长着圆圆的白白的脸,走路都已经软着膝盖了,还常常出来坐在树下,倾听鸟儿的歌唱。
她起初不知晓自己的病情,后来有人说话不慎露出了口风,少女并没有为此哭泣,而是更长久地坐在树下,抱住她心爱的树。
很久很久以后,人们才发现她在树干上刻下三个字:我要活。
⑥渐渐地,我那本子上记载的理由已有数百条了。
过了一年,又变成了数千条。
虽然远不及外祖母说的那般浩瀚,但字里行间的真挚动人,却足以说明:热爱生活,善待他人,怀有追
求,是多么明智和高尚的选择。
⑦随着阅历的增加,那个本子密密麻麻地记载了无数个活着的理由,它层层叠叠,甚至有的还相互重合,但它们中间熠熠闪光的便是:希望。
有了希望就有了黎明,有了期盼,有了转机,有了续写未来的可能,有了对生命价值的思索,有了创造奇迹的起点。
⑧断断续续好几年,我都认真地搜集着一条条“理由”,终于有一天,我不再热衷于这方面的抄录,而且,我估计,也许那儿的理由已达到了一万条。
⑨就在这时,外祖母病危。
我赶到医院去看她。
当时,她定定地睁着眼,侧着耳朵,专注而又陶醉地聆听着什么。
我悄声问她在听什么美妙的声音。
⑩外祖母喃喃地说:“我在听心跳的声音。
”
11这何尝不是世上最美的仙乐呢?生命多么辉煌灿烂,多么值得去珍惜!
12我流着泪,郑重地将这第一万零一条活着的理由镌刻在心中,永远,永远……
1. 第⑦段画线的语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排比。
增强语势,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地诠释了希望的内涵。
2. 作者在文中提及了五种人活着的理由,说一说这些理由的共同点。
热爱生活,善待他人,有梦想和追求。
3. 外祖母的“第一万零一条理由”的内容是什么?实质是什么?
听心跳的声音;生命本身就是一种最值得珍惜的东西。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