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农村留守学生应以思想品德教育为核心,以心理健康教育,自我保护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为主要内容,以学习管理,安全管理和生活管理为重点,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把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落到实处。制定“留守学生”教育工作计划。要将“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定期召开会议进行部署,使学校、家庭、社会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做到齐抓共管,建立“留守学生”教育管理机制。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说打工的经历。让留守学生分别说说在求知、打工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以及家庭当家时的各种滋味。
(2)讲过去的故事。讲述父母打工过程中遇到的苦难以及心理感受。
(3)谈今后的打算。面对惦念自己的父母、关爱自己的长辈,理健康教育
针对一些留守孩子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学校要开设心理教育课,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学校要设立“心理咨询室”或“倾诉信箱”,让学生的各种烦恼有地方倾诉,为学生打开“心结”。加强磨砺教育,培养留守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特别是自主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定期举行文艺、体育和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孩子在欢乐、和睦、关爱、幸福、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1、建立留守学生的档案及联系卡
学校每年应对留守学生进行深入调查,摸清留守学生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学生的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包括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留守原因,家长务工的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留守孩子临时监护人的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在建立档案的过程中要及时补充、变更档案,以学生为中心,形成关爱网络,时刻关注留守学生的成长。
学校定期召开留守学生会议,通过正面引导,使学生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难,教育学生认真学习,遵规守纪,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的辛劳,明白父母打工挣钱来之不易,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习惯。班主任、老师平时要多关心留守孩子的学习、身心健康,让留守学生深切感受班主任、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增强师生间的亲切感和信任感,进而成为可信赖的朋友。也可采取多种形式面对面大家谈:
2、建立关爱,责任帮扶留守学生的制度
签订承包责任书,建立教师关爱学生制度,让有条件的教师成为“代理家长”。凡寄宿在校的留守孩子,教师要与留守孩子经常交流,有条件的地方,教师可与学生同吃同住,随时掌握留守孩子的思想、生活情况;非寄宿的孩子,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孩子的情况,帮助监护人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
***[JimiSoft: Unregistered Software ONLY Convert Part Of File! Read Help To Know How To Regi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