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学与萨满教的笔记
- 格式:pdf
- 大小:122.41 KB
- 文档页数:4
摘要:作为现代东北文学的代表性作家,女作家萧红自1933年5月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算起,在短短9年的创作生涯中,共出版过11部集子:《跋涉》、《生死场》、《商市街》、《桥》、《牛车上》、《旷野的呼喊》、《回忆鲁迅先生》、《萧红散文》、《小城三月》、《呼兰河传》和《马伯乐》。
这些作品的绝大部分中,无论是创作心理、文本世界以及美学风格等都与她所成长的地域文化——萨满文化,有着必然的联系。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萧红的创作文本世界、人物及其他形象的塑造、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独特的美学风格进行解析,探索萨满文化对萧红创作的影响。
并且试从萨满文化的内容、精神以及美学风格三个方面,对萧红的创作进行解析,诠释萨满文化对萧红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萧红;文本;萨满文化;人物塑造AbstractAs a representative writer of the modern northeast literature, female writer Xiao Hong from 5 January 1933: first novel "the outcasts", in just nine years of her career were published 11 Album: "journey", "life and death", "commercial street" and the bridge "," Chinatown "," shout in the weald ", the memories of Mr. Lu Xun," the prose of Xiaohong "," small town in March "," Hulan River "and" Bole ". The vast majority of these works, whether it is the creation of the psychological, the text of the world, as well as the aesthetic style and so on with the regional culture she has grown - the Shaman culture, there is an inevitable link.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lies in the shaping of Xiao Hong's literary creation world, characters and other images, emotional expression and unique aesthetic style through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Shaman culture creation of Xiao Hong. And try to learn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Shaman culture, spirit and aesthetic style, the creation of Xiao Hong analysis, interpretation of the impact of Shaman culture on Xiao Hong's creation.Key words: Xiao Hong; text; Shaman culture; character creation论萨满文化对萧红创作的影响绪论 (5)一、萧红的创作研究概况 (5)二、从萨满文化为切入点研究萧红的创作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5)第一章萨满文化对萧红创作中文本内容的影响 (7)第一节对萨满宗教仪式的呈现 (7)一、萨满仪式在文本中的呈现 (7)二、对“跳大神”的批判 (8)第二节对原始崇拜的书写 (10)一、生殖崇拜——对女性生殖的批判 (10)二、自然崇拜——宏大的自然景象描写 (14)三、鸟图腾——对鸟类的书写 (15)第二章萨满文化对萧红创作中人物塑造的影响 (16)第一节萧红创作中的复仇精神与英雄主义 (16)一、富有反抗精神的人性形象 (16)二、冒险家与流浪者形象 (17)第二节萧红创作中的原始崇拜精神的体现 (18)一、祖先崇拜——慈爱的长者形象的书写 (18)二、女神崇拜——通灵的女孩形象 (19)三、自然崇拜——“人性化”的自然景物 (20)第三章萨满文化对萧红创作中情感表达的影响 (21)第一节萧红创作中“日神精神”的表达 (21)一、歌哭式的情感表达 (21)二、“力”的突显 (21)第二节萧红创作中泛神论的呈现 (22)一、平民化形象的倾心书写 (22)二、对人物的悲悯情怀 (23)三、启蒙与反思的自救情怀 (24)第四章萨满文化对萧红文学创作的影响 (25)第一节萧红创作中的“外倾”情感的流露方式 (25)一、第一人称叙述与第三人称叙述的无间歇性转换 (25)二、儿童视角与成人视角的自由转换 (26)第二节神话书写形式的影响——“越轨的笔致”散文化书写 (30)一、无主线及中心人物 (30)二、少量的人物形象 (31)三、富有跳跃性的情节 (32)结语 (34)一、萨满文化在萧红创作中既批判又欣赏的矛盾心态 (34)二、从萨满文化为切入点研究萧红的创作研究的文化价值 (35)参考文献 (37)绪论一、萧红的创作研究概况不到十年的文学历程,萧红创作了近百万字作品,尤其是为中国现代文学史贡献了《生死场》和《呼兰河传》这样不可重复的珍贵文本。
世界历史上的文化与宗教冲突知识点总结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文化与宗教冲突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主题。
这些冲突不仅对当时的社会、政治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世界格局。
文化冲突通常源于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价值观、习俗、语言、艺术等方面的差异。
当这些差异无法得到妥善处理和相互理解时,就可能引发冲突。
例如,在古代希腊,雅典和斯巴达这两个城邦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特点。
雅典注重民主、哲学和艺术,而斯巴达则强调军事纪律和力量。
这种文化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两者之间的竞争和冲突。
宗教冲突在历史上更是屡见不鲜。
宗教不仅仅是一种信仰体系,还常常与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力紧密相连。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冲突在中世纪就十分显著。
十字军东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基督教世界试图夺回被伊斯兰教占领的圣地耶路撒冷,这场持续了数百年的战争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在印度,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冲突也有着漫长的历史。
印度教有着复杂的种姓制度和众多的神灵崇拜,而伊斯兰教则强调唯一的真主和严格的教义。
这两种宗教在教义、仪式和社会观念上的差异,导致了多次激烈的冲突和暴力事件。
犹太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之间也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犹太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神教之一,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了犹太教的影响。
然而,在历史上,犹太人曾多次遭受迫害和驱逐,尤其是在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大屠杀,给犹太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文化与宗教冲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经济利益的争夺往往是冲突的重要诱因。
当不同文化或宗教群体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如土地、水源、财富等,冲突就容易爆发。
其次,政治权力的角逐也会加剧这种冲突。
统治者常常利用宗教或文化的差异来巩固自己的权力,煽动民众之间的对立。
再者,信息的不畅通和误解也是导致冲突的因素之一。
不同文化和宗教群体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容易产生偏见和敌意。
文化与宗教冲突带来的影响是极其严重的。
蒙古族萨满教文学研究综述陈永春(蒙古族)内容提要:蒙古族萨满教文学作为蒙古族文学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备受学界关注。
它既是蒙古族文学的源头之一,又以原始活态形式演绎着蒙古族文化的历史演变进程,以当下存在的鲜活的形式,体现着蒙古族口头文学的发展特征。
蒙古族萨满教文学研究在几代学者的努力下无论是萨满教文学资料的搜集和田野考察资料的整理,以及对蒙古族萨满教文学的多学科研究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为新世纪萨满教文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蒙古族萨满教文学研究发展蒙古族萨满教文学是蒙古族萨满传唱的以宗教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口头文学,是蒙古族文学最古老而鲜活的组成部分。
蒙古族萨满教文学研究在几代学者们的努力下无论是萨满教文学资料的搜集和田野调查资料的整理,以及对蒙古族萨满教文学的多学科研究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为新世纪萨满教文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蒙古族萨满教文学资料搜集整理概况(一)20世纪之前的蒙古族萨满教文学资料搜集整理。
萨满教是蒙古族最为绚烂的历史文化遗产。
蒙古萨满教的研究是世界性的课题,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
蒙古族萨满教文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是蒙古族萨满教文学史料,作为原始活态文化之一,国外学者在全面搜集研究蒙古萨满教资料中就十分注意祭词、神歌的搜集研究。
17世纪欧洲旅行家伊吉布朗特·伊德斯记录了关于蒙古萨满教宝贵的资料。
蒙古萨满教的研究始于18世纪,俄罗斯学者伊·戈·仲、麦哈尔·塔塔利诺夫等常年在布里亚特地区进行田野考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19世纪始,蒙古萨满教研究进入了迅速发展阶段,1846年布里亚特学者道尔吉·班札洛夫的《黑教或称蒙古人的萨满教》①和原苏联学者M·密海洛夫的《布里亚特萨满教研究史》②、1894年伊·卜达古日布耶夫斯基发表在《西伯利亚》的《布里亚特蒙古传说故事与蒙古萨满教》是较早记录蒙古萨满教的文献资料。
而在蒙古族萨满教祭词、神歌的书面资料方面,我国记载最早最丰富。
现代黑龙江流域文学中的萨满教文化因素摘要:本土的地域文化内核是地域文学生存、发展的真正源泉。
就黑龙江流域文学来说,原始萨满教文化是其重要的生发原点。
萨满教文化因素在现代黑龙江流域文学中经历了一条从批判到爱恨交织,再到敬畏颂扬的发展脉络。
关键词:黑龙江流域地域文学萨满教文化现代黑龙江流域文学的兴起,直接的来源可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狂飙。
但是,注意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巨大影响的同时,还需关注本土的文化传统,考察某一特定的区域文学,不可忽略其自身文化的内在规定性,本土的地域文化内核才是地域文学生存、发展的真正源泉。
就黑龙江流域文化来说,原始萨满教文化是其重要的生发原点。
据有关学者考证,黑龙江流域是萨满教的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
无论从自然条件还是从社会环境来讲,黑龙江流域都天然地具备产生原始宗教的丰厚土壤。
萨满教文化历史悠久,作为原始古老的自发宗教,历史上它一直活动频繁,在黑龙江流域影响非常深远。
萨满教是一种以氏族为本位的原始自然宗教,发轫并繁荣于母系氏族社会,到原始社会后期,其观念和仪式日臻成熟和完备。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由于不断地受到来自政治、经济以及外来文化包括人为宗教的渗透和冲击,萨满教的观念和形态也随之发生了某些变异,但其精神实质和文化内核却基本保存完好。
在黑龙江流域这个天高皇帝远的旷野蛮荒之地,萨满教文化在民间的影响一直比较广泛和深刻,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心理取向发挥着能动作用,因而成为塑造黑龙江流域民间文化精神的一个重要因素。
时至今日,在黑龙江流域民风民俗之中仍然可见萨满教文化影响的痕迹。
这种浸润了萨满教精神的民间文化势必对近现代黑龙江流域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可以说,萨满教是黑龙江流域民间文学的启蒙者、创造者和传承者,萨满即是实现这种文化活动的主体。
张光直曾说:“萨满式的文明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一个特征”①,是独立于儒教和道教之外的另一种古老文明。
现代东北文学与萨满教文化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现代东北文学与萨满教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与相互影响。
萨满教作为东北地区古老而独特的宗教信仰,对东北文学的艺术表现、主题选择和审美取向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对现代东北文学作品的深入剖析,本文将揭示萨满教文化在现代东北文学中的多维度呈现,并阐述这种呈现对于丰富和提升东北文学艺术价值的重要意义。
本文还将关注萨满教文化在现代东北文学中的创新与转化,分析作家们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将萨满教文化与现代审美观念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学作品。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现代东北文学的独特魅力,还能够对萨满教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有更全面的认识。
二、萨满教文化概述萨满教,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原始宗教,深深植根于东北亚的广大地区,特别是对中国东北的各民族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文化体系复杂而独特,包含了丰富的神话传说、祭祀仪式、巫术实践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表达。
萨满教信仰的核心在于万物有灵论,认为自然界中的山川、动植物乃至无生命的物体都拥有灵魂,并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在这种信仰下,萨满——作为人与神之间的中介者,扮演着沟通天地、祈福禳灾的重要角色。
他们通过复杂的祭祀仪式和神秘的巫术手段,帮助人们实现与神灵的交流,以求达到治愈疾病、保障丰收、祈求平安等目的。
在萨满教的祭祀活动中,歌舞、面具、神服、神鼓等元素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歌舞是萨满与神灵沟通的主要方式,通过特定的舞蹈动作和歌声,萨满能够进入一种特殊的精神状态,从而与神灵建立联系。
而面具、神服等则是萨满身份的象征,它们能够帮助萨满在仪式中转换身份,化身为不同的神灵。
萨满教的艺术表达形式也极为丰富多样。
无论是雕刻精美的神像,还是色彩斑斓的神服,都体现了萨满教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些艺术品不仅是宗教信仰的载体,更是东北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东北文学中,萨满教文化的影响随处可见。
许多作家在创作中融入了萨满教的元素,通过文学作品展现了萨满教文化的魅力。
论迟子建的创作与萨满教文化在一起进行研究,而这种比较的方式更能反映出迟子建的艺术特性"(四)从审美追求和艺术特色角度来分析作品迟子建是一个在艺术上不落集臼的作家,在二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她一贯追求小说的审美性和艺术性,对其作品艺术性的研究也一直为评论界所瞩目"这方面的研究有以下几篇论作:唐韵5色彩之美与距离之美)比较迟子建两类题材小说的创作风格6,分析了迟子建的农村题材与历史传奇小说的艺术特点和风格"该文论述角度新,一方面运用艺术的相通性,把绘画艺术分析引用到文学艺术分析;另一方面把/距离产生美0,用于作家与作品创作的艺术处理"方守金的系列论文5童年视角与情调模式)论迟子建小说的叙事特征6!5论迟子建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6!5意象叙事:迟子建小说的艺术亮点6!5迟子建小说的情调模式6从叙事特征!语言上的诗化!独特的意象等方面,系统论述了迟子建小说艺术上的特点"除上述主要研究方面,评论界也有论者对迟子建的死亡观!历史观进行解读,比较有分量的论文有巫晓燕的5历史叙事中的审美想象)评迟子建长篇小说<伪满洲国)6!闰秋红5迟子建小说的/死亡艺术0"此外,目前研究迟子建的专著有一部:方守金5北国的精灵)迟子建论6(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加02年),专门研究迟子建小说创作的论文有六篇,研究综述一篇:秦殿启5迟子建文学创作20年研究综述6综上观之,在迟子建创作研究方面,以小说评论为主,对散文的研究相对薄弱;从评论的内容来看,研究角度主要集中在上述四个方面,尽管这些都不失为解读其作品的好角度,但笔者注意到从宗教角度解读迟子建创作的尚乏人问津"目前从宗教角度分析其创作的,只有门秋红的5神性的异彩6一文,而该文也只是把迟子建作为当代东北作家群体的一员,大略提及了萨满教对她的影响,并未展开专门论述"而以宗教为切入点无疑是深入解读她创作的全新且有效的途径:从致思方式看,万物有灵论是其主导的文化观念"正如龄可训所说:/迟子建的作品是-泛神.或-泛灵.的,万物有神或万物有灵,可以看作是她的作品尤其是她早期作品的一种主导的文化观念,尽管这种文化观念对于她本人来说未必自觉,但却浸润在她的作品的字里行间,,,0101"从情感投入看,迟子建是一个有着悲天悯人的宗教情怀的作家,如同冰心对基督教/爱的哲学0的笃信一样,迟子论迟子建的创作与萨满教文化红迟子建比较论之一6;从民俗这一地域文化角度阐释其创作的有修宏梅的5迟子建小说与黑土民俗6"这些论文从不同视点阐释了东北地域文化对迟子建的深刻影响,揭示了地域文化在其文本中的具体呈现方式"(二)从人性和人文情怀角度阐释其创作围绕迟子建的作品,有十多篇论文从人性视角切入,这些论文主要集中在对她/温情主义世界观0的理解与阐释上"对此评论界主要有两种不同看法:一种对她的温情观推崇有加,如刘传霞的5温情就是力量)论迟子建的人性观6,认为/她对温情的力量和人性善的信奉,让我们对人类的发展有了崭新的认识,对未来有了美好的期待,同时,也开拓了女性写作的文化视域0I.],单元的5人性的温馨与美丽)评迟子建小说<鸭如花>6,肯定了小说的人性魅力,谢有顺的5忧伤而不绝望的写作6一文认为/迟子建的人性思想总是在苦难的缝隙中提出一种希望来反抗这种黑暗0[sl;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她的温情表达过度泛滥,其消极的一面在5岸上的美奴6和5白银那6这两篇小说中表现得相当突出"代表性的论作是方守金的5美丽却无限度的温情6,该文认为/她这太过温情的笔触确实.遮蔽了人生中残酷的一面,,看来一味的温情,有时也会阻遏作家对人性之恶的更深一层的探究和揭示01el"(三)从童年视角衡量作品童年视角是迟子建叙述上的一大特色,这方面的专论主要有梁爱民的5聆听天籁感悟童心)迟子建小说的儿童叙事视角6,该文从叙事学的角度,将其儿童视角从叙述人角度分为纯儿童视角与准儿童视角,认为迟子建独特的儿童叙述视角,/对读者来说,是一次全新的阅读体验,是审美期待视野的改变和刷新0v]l;单元的5论迟子建小说的自然美与童心美6指出/善于用儿童视角与童心世界去观察!映照自然,这使她的小说具有纯净!奇幻!美妙的独特魅力0slj;此外关于这方面研究的论作主要集中在她和萧红的比较研究上,有张苗的5失落的小世界)萧红!迟子建儿童叙事小说比较6,单元的5童心映照的自然之美)萧红!迟子建比较论之一6!刘永泽的5试论萧红与迟子建叙事视角与创作风格之比较6!孙丽玲的5独特的视角诗意的抒写)萧红!迟子建乡土抒情小说论6!胡亭亭的5童年物语:对家园的回望)萧红!迟子建小说中童年视角的运用6等,由于迟子建与萧红在生活环境!生活经历等方面的相似之处,评论界经常把她们放引言东北作家迟子建自八十年代登上文坛以来,始终坚持高品位的美学追求,深情而执着地注视着故乡的山川河流与民间的日常生活,将个人的情怀与民众的生活相交融,把个体的困境与人类的困境相联系,一往情深地传达着她对人类向善的坚定信念,以浸透着宗教情怀的温情书写着对人生独特而温馨的理解"面对大众文化的消费浪潮,她始终坚守自己的写作立场,不媚俗!不惑众,笔耕不辍的奉献给文坛500余万字的创作成果,出版单行本四十余部"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5树下6!5晨钟响彻黄昏6!5伪满洲国6!5热鸟6!5额尔古纳河右岸6,小说集5北极村童话6!5白雪的墓园6!5向着白夜旅行6!((逝川6!((白银那6!((清水洗尘6!5当代作家选集从书)迟子建卷6等,出版有5迟子建文集6四卷和5迟子建作品精华6三卷"曾获得鲁迅文学奖和澳大利亚/悬念句子奖0等中外奖项,部分作品被译成英!法!日!意大利等文字在海外出版"尽管成绩斐然,但她仍很难被归入任何流派,这也给评论者从多种角度解读其创作提供了充分的空间"自八十年代至今对其文学创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从地域特色角度解读作品迟子建对故乡大自然和黑土地文化的无比钟情,以及渗透在其文本中的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使得从地域文化角度解读其创作一直是评论界研究的热点之一"郭亚明的5论迟子建小说创作的地域文化色彩6,认为迟子建故乡北极村/神奇的大自然孕育了她神奇的感觉,神奇的感觉滋养了她神奇的信仰,神奇的信仰营造出其作品神奇的情感氛围0川,这些因素构成了迟子建小说富有地域文化色彩的美学特质;杨莉的5论迟子建的乡土小说创作6论述了迟子建/笔下的乡土是诗意的乡土,生灵是诗性的生灵0]zI这一观点,并由此认为她的乡土小说有/一种凌驾于作品中人!物!事件之上的形而上性质0sJf;陈颖的5迟子建的地域情缘一一试析黑土地文化对迟子建及其小说创作的影响6则从创作动因!创作视野!情感观照以及叙述视角等角度探究黑土地文化对其创作的影响"此外用比较的方式解读其小说创作的地域性特征,主要有三篇论文:张华的5诗意下的书写)迟子建铁凝小说创作谈6!喻晓薇的5张力与和谐:东北女性乡土抒情文学的两种美学建构)萧红迟子建创作审美风格比较6!单元的5童心映照的自然之美)萧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论迟子建的创作与萨满教文化建固执地信奉温情的力量,她的笔下充溢着对自然!人生无限的爱意;当我们困惑于迟子建近乎固执的温情观和她作品中弥漫的泛神泛灵的气息,聚焦迟子建故乡盛行的萨满教,这种原始宗教文化的影响便成为一条般解谜团的可行性道路"因为文学的神秘在于心灵的神秘,心灵的神秘在于某种哲学统率下文化的神秘"由于萨满教文化在东北尤其大兴安岭一带的盛行,这种哲学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萨满教宗教氛围下所形成的一整套观念!意识!思维!习俗和仪式"注释:=]l郭亚明:5论迟子建小说创作的地域文化色彩6,5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65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第63页"[]z[al杨莉:5论迟子建的乡土小说创作6,5信阳师范学院学报6(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第110页"[.1刘传霞:5温情就是力量)论迟子建的人性观6,5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第12页"梦>谢有顺:5忧伤而不绝望的写作6,5当代作家评论619%年第1期,第71页"[6l方守金:5美丽却无限度的温情6,((JL国的精灵一一迟子建论6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2年版,第29页"[7]梁爱民:5聆听天籁感悟童心)迟子建小说的儿童叙事视角65江苏大学学报6(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第85页"[8>单元:5论迟子建小说的自然美与童心美6,5喀什师范院学院学报62002年第5期,第74页"[9:龄可训:(主持人的话)),5小说评论62002年第2期,第27页"。
满族说部《尼山萨满》文学性浅析
《尼山萨满》是一部讲述满族民间信仰和文化的传统长篇小说,以满族萨满神话动物
图腾、祖先神灵等为故事主线,融入了满族传统文化元素,具有很高的文学性。
首先,小说从文学手法上采用了传统的叙事结构,通过故事情节和角色塑造来表达作
者的思想和感情。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讲述主人公孤儿乌云和他的萨满师父的故事,展现
了满族群体与个体、信仰与现实、自然与人文之间的关系。
这种叙事手法不仅使故事情节
生动有趣,同时也折射了作者的文化价值观。
其次,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具有很高的文学性。
作者将主人公乌云塑造成一个勇敢、聪明、热爱自然的少年,表达了对自然的尊重和爱护;而萨满师父则是一位智慧、仁慈、正义的长者,代表了满族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此外,作者还通过塑造不同的敌人形象,如毒蛇、狼群、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强盗等,展现了满
族民族意识和文化认同。
最后,小说中对满族传统文化的描绘也是其文学性的重要体现。
在小说中,作者表达
了对满族民间信仰与生活方式的认同和崇敬,如信仰图腾、崇拜母神、以群体为主体的生
活方式等,这些都是满族文化的鲜明特征。
同时,作者还通过对萨满神话的讲述和对萨满
祭司的塑造,强调了满族古老文化的神秘与神圣性,表达了作者对其祖先文化的继承和传
承的关注与努力。
综上所述,《尼山萨满》的文学性主要体现在其叙事结构的传统性、人物形象的塑造
和满族传统文化的描绘上。
小说独具东北满族民族风格,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不仅
为丰富中国民族文化作出了贡献,也为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多样性发展注入了力量。
《本学期作品——对蒙古族萨满信仰兴衰的一些感悟》萨满教是蒙古族最早的宗教,可以说萨满教对蒙古族的影响无处不在,萨满教从公元五、六世纪发展起来直到十九世纪才被喇嘛教所取代,中间经历几千年的风霜,对于蒙古部族的价值观,风俗习惯,祭祀仪式,日常生活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甚至现代蒙古族人的意识深层当中仍然存在萨满观念。
作为东北亚地区古老文化形态的萨满文化,是以萨满教为核心的,覆盖了北方民族包括生产、医学、艺术、科技、道德观念以及生活习俗等诸多方面的文化形态,由于历史的原因,这种曾经影响大半个北半球的宗教正伴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走向消亡。
萨满教衰落的原因无外乎归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政治方面,统治者为了更好的维护自身利益,大力镇压萨满教。
例如,在公元十二世纪末、十三世纪初,随着蒙古族的统一和发展,蒙古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急剧转变,在宗教上,萨满教为适应新的皇权体制的需要,形成“天神”为主的多神信仰,伴随着蒙古汗国的建立而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统治集团的工具。
蒙古初兴时的铁木真是崇拜萨满教的,他统一了蒙古各部成为“成吉思汗”,和利用萨满教有密切的关系。
铁木真身边有两个大萨满,一个是阔阔出,另一个是豁尔赤,他们在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的过程中,以“天神”之名为铁木真造了不少声威,促进蒙古军队历次战争的胜利。
阔阔出,晃豁坛氏,被称为“帖卜腾格里”(腾格里在蒙古语里意为萨满教观念中的“天”,足见其地位显赫),他被认为能预言未来,与神沟通,灵魂在天上巡游的“通天大萨满”。
曾多次为蒙古乞颜部出征,翦灭敌人而造势声威,是铁木真身边最得力的舆论宣传者,通过“神”的旨意为铁木真的崛起奠定了宗教上的支持。
1206年春,在忽里勒台大会上,阔阔出代表“天神”发言,奉天命封铁木真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
这样,铁木真便以“君权神授”的名义,得到各部的赞同和拥戴,取得了帝王的合法地位。
阔阔出也成为极具权势的“神权合一”的人物。
可见成吉思汗是利用萨满来达到其政治目的的;而萨满也同样借助辅助铁木真掌握统治权而登上政治舞台,成为地位显赫的人物。
关于萨满的书萨满教是一种融合了神秘主义和自然崇拜的综合信仰体系,主要流行于亚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土着民族中。
这种信仰体系不仅体现出土着民族对自然和生命的崇拜,更深刻地反映了他们对世界和宇宙本源的理解和构建。
萨满教的核心信仰是宇宙万物存在的本原力量——生命力。
在这种信仰中,人类与自然、宇宙是有机联系的整体,而每个生命都是宇宙中一个独一无二的存在。
萨满教往往采用诗歌、音乐、舞蹈等形式,寻求与宇宙生命力的共振,并通过施放咒语、祷告等仪式,与自然和万物建立起精神互动的关系,以此获得祝福和通达世界本源的能力。
在萨满教中,萨满被视为神秘力量的拥有者和信仰领袖,他们通过自身的严格修行和神秘仪式,掌握了神灵和自然力量的秘密,能够预言未来、治病、驱邪以及与神灵进行沟通交流。
由于萨满能够操纵自然力量、预知未来,因此被认为是高度神秘和权力的象征。
在萨满教的历史中,萨满的地位和职责一直非常重要。
他们曾经被认为是社区中的重要商人、医生、教师和政治家。
在萨满的指引下,社区内的人们不仅能够从自然中获得食物和药物,还能够获得精神上的指引和启示。
然而,随着现代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萨满教在一些区域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或逐渐演化为不同的形式和信仰体系。
虽然萨满教已经逐渐消失或者转化,但是它的核心精神和信仰体系,仍然对人类的思想和文化传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在当今世界,萨满教的信仰被视为对环保主义、文化多样性和精神疾病治疗等领域的贡献。
同时,萨满教也被认为是一种对现代社会的反思和启示,引导我们更加尊重自然、珍视生命,建立更加和谐、平等和可持续的社会和谐的构想。
总之,萨满教是一种非常神秘和独特的信仰体系,它的核心信仰和精神内涵,对于人类的文化和思想传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当我们面临着种种挑战,需要寻找人类发展的新方向时,也许我们可以从萨满教的理念中,找到一些对人类未来发展的启示和帮助。
13世纪蒙古人的萨满教及其宗教观在13世纪,蒙古人的萨满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宗教形式。
萨满教是一种原始宗教形式,它强调人们与自然的联系,崇拜祖先和自然精灵。
在这种宗教中,萨满师被认为是连接人类和神灵之间的桥梁。
本文将探讨13世纪蒙古人的萨满教及其宗教观,并举出5个例子证明。
首先,13世纪蒙古人的萨满教是一种多神论宗教。
他们崇拜许多神灵和自然精灵,如土地神、风神、草原之神等等。
这些神灵被认为是自然界中人类的朋友和敌人,并且可以通过祈祷和崇拜来帮助或伤害人类。
蒙古人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相信自然界的力量和神秘,认为神灵的存在能够保护他们。
其次,萨满教中的祖先崇拜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对于蒙古人来说,祖先一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与自己的生命和财富息息相关。
在萨满教中,祖先被认为是有权力影响人类的行动和命运,并且可以对他们的后代和财富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因此,蒙古人经常向祖先祈祷,以获取保护和丰收。
第三,13世纪蒙古人的宗教观念中包含一种复仇和报应的理论。
在蒙古文化中,个人尊严和荣誉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一个人被他人羞辱或冒犯,他必须通过复仇来维护自己的尊严。
萨满教相信,如果一个人对他人做了错事,那么他会受到报应,而这种报应有时会来自神灵。
第四,萨满教所强调的牲礼和祭祀活动是另一个重要的宗教实践。
为了和神灵建立联系和获得他们的帮助,蒙古人经常举行祭祀仪式和祈祷活动。
在这些仪式中,他们通常会宰杀牲畜,并用其献给神灵。
这些祭祀活动也是社区之间联系的一种形式,因为蒙古人相信神灵需要整个社区的保护和敬拜。
最后,蒙古人在萨满教中的信仰也与自然联系极为紧密。
自然界被认为是神灵的居住之地,蒙古人相信自然界中的每一个部分都有自己的精灵或神灵。
这些神灵和自然现象跟强烈的联系和重视,不只是在宗教上,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和爱护。
总之,在13世纪的蒙古文化中,萨满教是一种重要的宗教形式。
蒙古人习惯自认为事实的宗教形式也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世界历史上的文化与宗教冲突知识点总结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文化与宗教的冲突如同波澜起伏的浪潮,不断冲击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这些冲突不仅在当时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今日的世界格局。
古埃及文明时期,宗教信仰在社会中占据着核心地位。
然而,随着外来文化和宗教的侵入,古埃及的传统宗教体系受到了挑战。
新的宗教观念与古埃及原有的宗教信仰产生碰撞,导致了社会的动荡和文化的变革。
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基督教的兴起与当时的多神教信仰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基督教强调一神论和救赎的观念,与罗马帝国所推崇的多神教和世俗价值观形成鲜明对比。
罗马统治者对基督教的打压和迫害并没有阻止其传播,反而使得基督教在逆境中愈发壮大。
最终,基督教成为了罗马帝国的国教,这一转变不仅改变了罗马帝国的宗教格局,也对欧洲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内部也出现了诸多分歧和冲突。
例如,天主教和东正教之间的分裂,在教义、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这种分裂不仅导致了宗教上的对立,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治和地域的划分。
伊斯兰教的兴起同样引发了广泛的文化与宗教冲突。
在其扩张过程中,与基督教世界和其他本土宗教产生了激烈的碰撞。
例如,在中世纪的西班牙,穆斯林、犹太人和基督徒之间的关系复杂而紧张,时常爆发冲突。
而在中东地区,伊斯兰教内部的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的分歧也由来已久,这种分歧不仅体现在宗教教义和仪式上,还延伸到政治和社会领域,导致了长期的冲突和不稳定。
印度历史上,印度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冲突也是屡见不鲜。
伊斯兰教的传入对印度原有的宗教和社会结构造成了冲击。
在莫卧儿王朝时期,统治者试图推行伊斯兰教,这引发了印度教徒的反抗。
这种宗教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和民族关系。
文化与宗教冲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不同宗教和文化对于神灵、宇宙、道德和人生的理解存在差异,这是导致冲突的根本原因之一。
其次,经济利益的争夺往往也会披上宗教和文化的外衣。
世界历史上的文化与宗教冲突知识点总结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文化与宗教的冲突犹如暗潮汹涌,不断冲击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这些冲突不仅影响了地区的稳定与和平,也塑造了不同文明的发展轨迹。
文化,作为一个群体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信仰、习俗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具有独特的传承性和地域性。
而宗教,则是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和崇拜,为信徒提供精神寄托和行为准则。
当不同的文化和宗教相遇,由于差异和误解,冲突便时有发生。
其中,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冲突在历史上尤为显著。
犹太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神教之一,其教义和传统对后来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在对圣地耶路撒冷的争夺上,这三大宗教的信徒们多次爆发激烈冲突。
耶路撒冷对于犹太教来说,是所罗门圣殿的所在地,是他们民族历史和宗教信仰的核心。
对于基督教,这里是耶稣受难、复活和升天的地方。
而对于伊斯兰教,它是穆罕默德夜行登霄的目的地。
这种对同一圣地的不同解读和重视,导致了无数的战争和纷争。
欧洲的宗教改革也是文化与宗教冲突的一个重要篇章。
16 世纪,马丁·路德发起的宗教改革运动,挑战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
新教的兴起引发了天主教与新教之间的激烈对抗。
这种冲突不仅体现在宗教教义和仪式上的分歧,还涉及到政治权力、经济利益和社会结构的调整。
在一些地区,宗教改革引发了战争和社会动荡,人们因为信仰的不同而相互仇视和攻击。
印度次大陆上,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冲突也由来已久。
印度教是一个古老而复杂的宗教体系,强调种姓制度和轮回转世。
伊斯兰教则强调一神论和人人平等。
这两种宗教在价值观、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上存在巨大差异。
随着伊斯兰教在印度的传播和发展,两者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
在历史上,多次发生大规模的宗教冲突和暴力事件,导致了无数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文化与宗教冲突的根源往往是复杂多样的。
一方面,经济利益的争夺是引发冲突的重要因素。
例如,对资源的竞争、贸易路线的控制等,都可能导致不同文化和宗教群体之间的矛盾升级。
满族说部《尼山萨满》文学性浅析《尼山萨满》是中国满族文学的重要作品之一,也是满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全书以作者余秋雨的亲身经历为基础,通过主人公巴图鲁克的视角,展现了满族的民俗传统、宗教信仰和文化精神,并穿插了满族的历史、社会背景和人物命运的展开,描绘了一幅丰富多彩的满族文化画卷。
从文学性角度来看,《尼山萨满》堪称一部优秀的文学之作。
作者余秋雨的笔调独特而鲜活,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
他运用生动的形象和细腻的描述,将尼山的山川、风景、传统民俗活动、神秘的萨满仪式等描绘得栩栩如生,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满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作者将满族文化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将自然景色融入到人物命运的展开中,使整个故事更富有生命力。
故事情节紧凑有趣,充满了悬疑、戏剧性和情感冲突。
主人公巴图鲁克的身世之谜、尼山的历史文化之谜、村庄的风水之谜等同时展开,相互交织,引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故事不仅仅是一段传奇的叙述,更是对满族文化的传承和探索,展现了满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民族精神。
作品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身处异乡的巴图鲁克,对于满族文化和祖辈的传统信仰抱有着一种敬畏和热爱,它是他与家族联系的纽带,也是他心灵安身的栖息之所。
在现代化的背景下,巴图鲁克对于传统文化的执着与坚守也引发了读者对于个体与传统、现实与理想之间矛盾的思考。
《尼山萨满》一书通过对满族文化的描绘,不仅展现了满族的历史与传统,也带给读者一种震撼和思考。
作为满族文学的代表之作,《尼山萨满》凭借其独特的文学性和丰富的情感内涵,为我们了解和传承满族文化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满族文化,传承和发扬满族文化的精神和智慧,同时也能够对于自身的文化认同和人生态度有所思考。
蒙古族萨满信仰研究介绍萨满教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普遍信仰的一种原始宗教,产生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具有氏族部落宗教的特点。
古代的女真、匈奴、契丹,近代的满族、蒙古、哈萨克等民族,都曾以萨满教作为自己民族的信仰,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萨满教的某些习俗。
广义上的萨满教是世界性的,萨满文化是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其流行区域集中在亚洲北部和中部,乃至欧洲北部、北美、南美和非洲。
狭义的萨满教则针对于阿尔泰语系诸民族,如:维吾尔、哈萨克、塔塔尔、蒙古、锡伯等民族,这些民族的信仰主要是万物有灵论、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
蒙古族最早的宗教信仰为萨满教。
直至13世纪初,喇嘛教传入蒙古地区这种状况才有所改变。
而在当时信奉喇嘛教的主要是蒙古贵族阶级,民间仍普遍信仰原始萨满教。
16世纪以后,喇嘛教在蒙古民间得以广泛传播,喇嘛教格鲁派(黄教)逐步发展壮大取代了萨满教成为信仰的主体。
蒙古族萨满信仰除包含萨满教的普遍共性之外,由于经历漫长的积累和发展,受到地域环境及政治等诸多方面的影响,独具本民族特色。
例如蒙古萨满派别的划分,萨满的称呼,蒙古萨满教的世界观等都有本民族的独到之处。
就目前萨满文化的研究状况来看,国外也逐渐重视萨满教的研究。
虽然国外研究萨满教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7世纪,但就萨满教的某些问题仍存分歧。
尤其针对萨满教所存在的文化范围,国际学术界始终未得到一致的意见,尚有待进一步研究总结。
而国内的萨满教研究虽自古以来就有文献记载,但在清代乾隆朝以前还未形成系统,只是散见于各种资料当中。
1747年刊印的满文本《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是目前我们可以见到的最早有关萨满教的书籍,这本书后收录于《四库全书》并转译汉文本,在萨满研究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之后的近现代萨满教研究中,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对少数民族的实地调查过程中,相关学者们掌握了大量的萨满教材料,这为萨满文化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学者研究萨满教的主要特点就是立足于本国萨满教,在阐述萨满教共性的理论之外,着重探寻本国各民族萨满教的特色。
《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萨满文化浅析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以下简称《右岸》)荣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在这部文学作品中,作者以温情的叙事方式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鄂温克族近百年的沧桑变化。
透过这部作品我们可以从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生活风俗、等各个方面解读鄂温克族的文化,在这各种文化之中始终贯穿着一种核心的文化――萨满文化。
在鄂温克族的日常生活中萨满文化无时不在,狩猎、婚葬、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可以深切感受到萨满文化的烙印。
归结起来,《右岸》中的萨满教文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对自然的崇拜,对图腾的崇拜以及对灵魂的崇拜。
一、对自然的崇拜萨满教是我国北方阿尔泰语系一些民族普遍信仰的一种原始宗教,作为一种原始宗教它起源于远古人类童年时期,那时的人们生产力极为低下,他们对各种自然现象毫不了解,人们既依赖它,又恐惧它,还要去祈求它,于是产生了远古时期的对大自然的崇拜之情,这种崇拜之情代代相传及至今天人们还在信仰。
“自然是宗教最初的、最原始的对象,这一点是一切宗教、一切民族的历史充分证明了的”。
[1]随着万物有灵论的发展,远古的人们认为自然界的动物植物都是有灵魂的都是神灵,他们主宰着人们的一切,于是风、雨、雷、电、太阳、月亮、山、树木等等都成为了他们崇拜和祈求的对象。
例如,直到近代鄂伦春、鄂温克等族遇到奇异的山峰,悬崖,山洞或者古老的树木等都认为是山神休息的地方,不准大吵大闹,不准出言不敬同时还要叩拜祷告,祈求山神保佑猎民平安和狩猎丰收。
这些是典型的自然崇拜。
作为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的鄂温克族一直以来信仰自然崇拜,“自然崇拜是原始宗教教中产生的时间最早,包括的范围最广,延续的时间最长的一个领域”。
[2]在《右岸》中我们可以看到鄂温克人对自然的崇拜。
他们崇拜火,营地里的火从来不熄灭,搬迁的时候“玛鲁神”(鄂温克族祖先神)走在最前面,走在第二的就是火种,因为他们相信由只要火种不灭“光明和温暖就会伴随着我们。
满族说部《尼山萨满》文学性浅析
《尼山萨满》是满族口头文学的重要遗存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艺术体验和文化内涵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该部文学作品以满族的萨满教为背景,集合了丰富的神话、民间传说和宗教仪式,展现了满族人民对自然界的崇拜和对神灵的信仰。
本文将对《尼山萨满》的文学性进行浅析,包括其艺术特点、意义和传承。
《尼山萨满》以其丰富的艺术特点闻名于世。
它以散文形式展现,体现了满族传统文学的特点。
作品中淡泊的文字和平实的叙事手法,使读者能够亲近自然和民族的世界。
在描写自然景物时,作者借助形容词和修辞手法丰富了描写的层次和感染力,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情感。
诸如“大地深沉的城市化痕迹”、“炫华如金的路灯”等句子,表达了对现代城市化进程的思考和质疑。
作品中大量运用了寓言和象征手法,通过设立虚拟形象和象征意义,将人类与自然、人类与神灵的关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张力。
《尼山萨满》作为满族文学的代表作品,具有重要的文化内涵。
满族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
《尼山萨满》通过描绘满族的神话、传说和宗教仪式,展现了满族人民对自然界的感激和对神灵的崇拜。
作品中的神话传说和宗教仪式向读者展示了满族人民世世代代与自然界和神灵共生共存的生活状态。
这种独特的文化内涵不仅凸显了满族文化的独特性,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多对于不同文化的理解和体验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