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同步训练 人民版必修1
- 格式:doc
- 大小:492.00 KB
- 文档页数:6
专题一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1.李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这里的“转折”是指汉武帝( )
A.设立刺史监督丞相和地方官
B.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
C.让身边侍从、秘书参与军国大事
D.把学术丞相转变为武官丞相
答案 C
解析汉武帝时期,让身边侍从、秘书参与军国大事,形成中外朝制度。
2.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答案 C
解析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分工明确,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A项未能准确反映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即相互监督和牵制;B项说法错误,中央集权就是把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隋唐时期皇权专制并未达到顶峰,故D项不正确。
3.十八大以来,中央政府不断加大反腐的力度,“既打苍蝇,又打老虎”,我国古代与反贪倡廉相关的制度建设不包括( )
A.西汉:刺史制度B.唐代:御史台
C.宋代:提点刑狱司D.元代:行省制度
答案 D
解析A、B、C三项都是不同时期的监察制度,都与反腐倡廉相关,符合题意的是D项。4.《汉书》记载:“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材料中的选官制度是( )
A.世卿世禄制B.九品中正制
C.察举制D.科举制
答案 C
解析根据“令郡国举孝、廉”可判断是以德行为选拔标准的察举制,故C项正确。
5.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度体现的“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 )
A.公平竞争B.以文治国
C.分科考试D.以法治国
答案 A
解析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独有的具有开创性和平等性的以公开竞争为核心的官吏选拔制度,科举制度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理念,诸如公平竞争、广泛参与的思想等,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故本题选A项。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消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起了多民族、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汉武帝把这项事业继承下来,并推向前进。……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业得以奠定。——张传玺《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
国家形成的三个阶段》
材料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用一句话概括秦始皇开创的“大一统”局面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汉时期如何从政治方面推进中国“大一统”局面的发展?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与秦朝相比,唐朝相权有何特点?
(3)从根本上看,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具有什么演变趋势?
答案(1)影响: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西汉的推动:解决郡国并行制问题,逐步消除了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使“大一统”政体更为巩固;在汉承秦制基础上,设置十三州刺史,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稳固国家政权,防止地方分裂势力的发展。
(2)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权力分散,分工合作,相互牵制。
(3)皇权逐步加强,相权逐步削弱;中央权力逐步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解析第(1)问,由材料中的“多民族、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角度思考。西汉郡国并行
制曾引发王国问题;对地方加强控制的措施也符合题意。第(2)问,图表反映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联系秦朝的中央机构,体现丞相“位高权重”的特点,三省六部制的特点是分工明确,把丞相的权力一分为三,提高了工作效率。第(3)问,古代政治制度不仅要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还要解决中央和地方之间矛盾,根据所学知识综合回答即可。
基础巩固
1.汉代蔡邕《独断》中记载:“玺者印也,印者信也……卫宏曰: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惟其所好。然则秦以来,天子独以印为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也。”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A.玉玺代表信物B.玉玺为天子专有
C.皇位世袭罔替D.天子的权力至上
答案 D
解析从“天子独以印为玺”“群臣莫敢用”等信息可以看出,玉玺的使用反映了皇帝制度下皇权至上、不得随意僭越的历史特点。A、B两项都是表现而不是实质,C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2.下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最可能反映的朝代是( )
A.秦代B.汉代C.唐代D.元代
答案 B
解析根据信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尚书令”可知既保留三公九卿制度,又设尚书令,故选B项。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元朝在中央实行中书省,故C、D两项错误。
3.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 )
A.丞相B.郡守C.州牧D.刺史
答案 D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该官员的职责是对地方官员进行监察,由此可判断是刺史。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将全国划分为十三州部,每州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监察地方。4.《汉书》记载:“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诸侯相举贤良方正
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材料中的选官制度是( )
A.世卿世禄制B.九品中正制
C.察举制D.科举制
答案 C
解析题干“《汉书》记载”“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说明是汉代开始实行的察举制。A项世卿世禄制是先秦时期的选官制度;B项九品中正制是魏晋时期开始实行的选官制度;D 项科举制是隋唐时期开始实行的选官制度。
5.下图为元朝疆域图局部,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从其布局特点可以判断元统治者的用意主要在于( )
A.扩大地方行政管理范围及权限
B.促进各地区间的经济平衡发展
C.防范地方割据以巩固中央集权
D.南北纵向分区有利于民族融合
答案 C
解析从图片及材料可看出元朝设立行省制度是为了防范地方割据势力以巩固中央集权。故选C。
能力提升
6.唐代以三省首长“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指三省首长)职,而假以他名”。这种做法的影响不包括( )
A.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 B.使三省首长职责模糊
C.降低了行政效率D.提高了办事效率
答案 D
解析要理解题干古文的含义,再根据其信息来做综合判断。题干古文的大概意思是三省的长官地位较高,不轻易设置,所以设置其他官职来行使宰相之职,用了其他官名。增加官员,互相掣肘,必然影响办事效率,所以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