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多层砌体结构的抗震计算
- 格式:ppt
- 大小:236.00 KB
- 文档页数:15
浅谈砌体房屋抗震结构设计摘要:在我国的县城、村镇上有着随处可见的砌体房屋,因为砌体结构曾经是我国民用建筑最广泛采纳的结构形式。
但是砌体材料抗拉、抗弯、抗剪的能力较低,导致砌体结构房屋承受地震作用的效果较差。
因此,在进行砌体结构设计时结构布置得当,抗震构造措施设计合理,计算要点准确明了,从这些方面来提高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能力。
我们对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性能越高,那么抗震设计要求就越严谨。
关键词:砌体房屋;结构设计;抗震设计近年来,全球进入了地震活跃期,我国也频发地震。
尤其是5.12汶川大地震造成大量地面建筑物倒塌与破坏,其中当属砌体结构房屋受破坏程度最严重,比例最高,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
此后国家连续多次修订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规范中对砌体房屋明确了规则性的要求:加强房屋底部的质量要求;加强楼盖的整体性;缩小最大横墙间距等要求,以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基本原则,也使得我国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水平跨上了新的台阶。
一、砌体房屋抗震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建筑平面与立面布置、结构选型、抗震计算、构造措施、施工质量都是影响砌体房屋抗震性能的重要因素。
所以抗震设计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一)建筑平面与立面布置房屋平面布置对称、规则:避免墙体局部突出或凹进;尽量避免开间尺寸较大的房间布置在整体的两端;建筑物的刚度中心和质量中心应该尽量接近。
房屋立面布置规则:由于建筑物墙体破坏主要是剪力破坏且下层破坏比上层破坏严重,因此,建筑物的刚度和质量分布应沿着竖直方向由下至上依次变小,且均匀变化;避免局部突出;楼层不宜错层。
楼梯间布置规则:不宜布置在房屋端部的第一开间和转角处;不宜突出和开设大窗口,以免切断楼层圈梁;特别注意顶层墙体的稳定性。
(二)结构选型1、承重方案的选择砌体房屋设计时应优先选择横墙承重或者纵横墙承重。
纵横墙的布置应均匀对称、沿平面对齐、沿竖向连续。
窗间墙在同一轴线上应均匀。
在建筑物的同一独立单元内宜使用相同的结构材料。
关于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摘要:砌体结构根据就地取材的原则,有蒸压和烧结的实心砖和多孔砖。
砌体结构的抵抗变形的能力小,抗震性能差。
为满足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的要求,需要提高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
关键词:砌体结构抗震砌体结构抗震砌体结构房屋在设计上,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
砌体结构要使地震作用的影响降到最低,必须在结构上刚度分布要均匀。
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采取技术措施来提高其抗震能力。
1 抗震设计1.1 砌体结构的高度多层砌体房屋的高度和层数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取值。
在具体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降低总高度和减少层数。
砌体房屋的层数越高,高度相应越大,地震时的破坏也就越大,所以控制层数的方法来控制层高是削弱地震影响的有效方法。
1.2 结构体系结构要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
多层结构房屋纵横墙布置宜均匀,竖向上下连续,平面对齐。
窗间墙宽度设置尽量均匀。
沿平面内宜对齐,沿竖向应上下连续;同一轴线上的窗间墙宽度宜均匀。
在两个方向适当布置纵横墙,因非承重方向的约束墙体少,要采用纵墙贯通布置的平面布置方法。
适当控制横墙间距,因为砌体结构中横墙间距过大时,纵向砖墙会因过大的层间变形而产生出平面的弯曲破坏,使楼盖失去传递水平地震力的能力,从而导致地震力还未传到横墙,纵墙就已先破坏。
提高墙体面积、砂浆强度也能有效地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
1.3 平立面布置建筑平面尽量对称规则,房屋的端头和转角处不设楼梯间,结构的侧向刚度均匀变化,墙体沿竖向布置应连续,避免刚度突变。
当不可避免采用不规则方案时,将不规则的建筑布局分成几个相对规则的单元,设置防震缝,缝宽可以根据烈度和房屋高度确定,采用50-100mm。
当局部尺寸不满足要求时,可用增设构造柱来满足。
砌体结构中也不宜过多配置混凝土构件,因为砖砌体和混凝土的变形模量不同。
2 结构抗震要求结构抗震要求多层砌体结构的抗震计算采用底部剪力法。
抗震能力取决于结构的空间整体刚度和整体稳定性。
砌体结构抗震不过
问:砖的强度和砂浆的强度取多少合适
1、关于材料,用哪种类型的砖应该建筑定的吧?那如果是多孔砖,孔隙率是不是也是建筑应该提供呢?还是根据大概数值结构提要求呢?
2、关于计算参数,如果是多孔砖,就一定要在空隙里灌砼吗?有没有不灌的?
答:
1、采用什么材料应该是建筑结构一起定。
还要根据建筑计算节能情况来定。
孔隙率可以查表,也可以由当地提供此种多孔砖厂家提供资料。
2、不一定要灌砼。
3、我就以前自己加过。
4、圈梁可以不布。
画图时加上,我觉得应该是留有余地。
5、砌体结构不需要考虑这些。
至少我这不要考虑
问:楼上高人,我经过昨天的计算又有新问题了,我用的是烧结多孔砖,这种砖在pkpm书上也说和孔隙率没关系,实际计算也是,只有空心砌块才和孔隙率有关,我现在的问题是:抗震计算好多地方都不够,加了构造柱也不够,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怎么才能算够呢?
1、看你的砂浆强度,是不是已经取最大了
2、实在不行,局部做剪力墙。
我也遇到砌体墙抗震不够的问题,是底框上面的墙体,砂浆强度已经取得很大了,而且做过另一个类似的没有这样的情况,这是
什么原因呢?肯定是8度区吧只能加柱了改变门洞的位置也可以改变一些但不建议采取
你这个很正常啊,8度区吧,我每次做都有你这样的好多红的,加配筋砌体啊,我们都这么做~没什么的啊
1、检查抗震等级是否输的高了,荷载有没有输错,层高及层数是否符合规范,
2、修改砂浆强度,修改砌体强度
3、适当增加构造柱,在红色墙体中部增加一个构造柱
4、建模的时候圈梁可以输进去
5、如果所有这些还不行,建议减少层数,或者换结构形式。
1. 地震分为诱发地震和天然地震(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2. 震源、震中、震中距:地球内部断层错动并引起周围介质振动的部位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位臵叫震中;地面某处至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
3. 构造地震:地壳的构造运动使深部岩石的应变超过容许值,岩层错动而引起的地面振动。
4. 地震波:由地下岩层断裂错动引起的振动,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外传播,就形成了地震波。
包括体波和面波,体波是沿地球内部传播的波,分为横波和纵波;面波是沿地球表面传播的波,包括瑞雷柏和乐夫波。
5.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以纵波最快、横波次之、面波最慢。
故在地震发生的中心地区人们的感觉是,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6. 地震动:地震波传播到地面引起的振动。
其三要素:峰值、频谱、持续时间。
7. 地震震级是表示地震大小一种度量,用M表示。
其数值是根据地震仪记录到的地震波图确定的。
微震M<2有害地震2<M<4破坏地震M>7,特大地震M>88. 地震烈度指某一区域内的地表和各类建筑物遭遇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弱程度。
9. 基本烈度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我国取50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按一定概率(我国取10%可能遇到的最大地震烈度。
它是一个地区进行抗震设防的依据。
10. 地震的破坏作用:主要表现为地表破坏、建筑物破坏和次生灾害三种形式。
地表破坏主要表现为地裂缝、地面下沉、喷水冒砂、滑坡、塌方等形式;建筑物的破坏主要表现为主体结构强度不足形成的破坏和结构丧失整体性两种形式。
11. 工程抗震设防的基本目的: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最大限度的限制和减轻建筑物的地震破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12. 三水准抗震设防要求:第一水准:当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一般不受破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第二水准:当遭遇相当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物可能损坏,但经一般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第三水准:当遭遇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不致倒塌或发生危机安全生命的严重破坏。
*第1章绪论1、震级和烈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震级是表示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只跟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有关,而烈度则表示某一区域的地表和建筑物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烈的程度。
烈度不仅跟震级有关,同时还跟震源深度、距离震中的远近以及地震波通过的介质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烈度。
2.如何考虑不同类型建筑的抗震设防?规范将建筑物按其用途分为四类:甲类(特殊设防类)、乙类(重点设防类)、丙类(标准设防类)、丁类(适度设防类)。
1 )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2 )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 )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
4 )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怎样理解小震、中震与大震?小震就是发生机会较多的地震,50年年限,被超越概率为%;中震,10%;大震是罕遇的地震,2%。
4、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筑抗震设计包括三个层次: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
概念设计在总体上把握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抗震计算为建筑抗震设计提供定量手段;构造措施则可以在保证结构整体性、加强局部薄弱环节等意义上保证抗震计算结果的有效性。
他们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
5.试讨论结构延性与结构抗震的内在联系。
砌体结构抗震设计摘要:砌体结构是一种传统的结构形式,在我国的各类建筑中仍占82%以上的比例。
本文结合砌体结构抗震新规范,探讨砌体结构抗震设计。
关键词:新规范;砌体结构;抗震设计1.引言传统的砌体结构是一种由脆性材料砌筑,屋面一般采用装配式结构或装配整体式组成的结构,经过破坏性大地震(邢台、唐山大地震),表明砌体结构在经受大地震的考验时抗震性能较差。
因此,国外抗震规范一般只允许建造3层及以下的砌体建筑。
考虑中国有丰富的黄土和砂石资源,有传统的生产和施工工艺,再者在城镇建设中,由于受人口集中,土地和经济的有限,砌体结构有其较好的适用性。
为了提高砌体结构的延性和抗震性能,在研究和总结地震震害的基础上抗震规范进行了多次修订。
汶川地震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又进行了修订,此次规范修订,总结了震害经验,对设防烈度进行了调整,就砌体部分也做了修订,从抗震构造和抗震设计对砌体结构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2.砌体结构概念设计砌体结构的墙体布置,直接涉及结构的抗震安全性,要求建筑和结构专业设计人员密切配合,确定建筑方案有较好的结构体系,结构工程师熟悉抗震概念设计的原则,在确定建筑方案时给出合理的建议对于多层砌体结构,新规范延续了01规范在墙体布置方面的规定,这些规定包括:(l)控制房屋总高度、层高、层数和高宽比等,避免整体弯曲变形。
(2)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体系并控制最大横墙间距,以减少楼盖平面内变形的不利影响。
(3) 砌体房屋局部尺寸的限制,避免因局部失效而导致整体结构的破坏甚至倒塌(4)墙体宜均匀对称,对齐;竖向应上下连续,防止侧向刚度的突变。
较小房间的隔墙可改用非抗震墙。
(5)接梯间布置于房屋的尽端或转角处时,应采取加强墙体约束等措施,提高楼梯间的安全性。
(6) 对于竖向和平面严重不规则的房屋,如立面高差大丁6m、较大错层、或各部分结构刚度和质量截然不同,宜设置防震缝并符合最小缝宽的要求。
在遵循了以上基本规定之后,结合建筑方案,争取布置出合理的结构方案。
浅谈砌体结构房屋震害情况与抗震构造设计摘要:砌体结构房屋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构造形式。
在中、高烈度地震区,砌体结构房屋只要经过认真的抗震设计,通过合理的抗震设计、得当的构造措施、良好的施工质量保证,也能够不同程度地抵御地震的破坏。
本文首先介绍了砌体结构房屋震害情况,然后详细对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砌体结构;震害情况;抗震构造;措施砌体结构是由黏土砖、混凝土砌块等砌成的结构,是我国广泛应用的结构形式之一,大量的低层、多层、中高层建筑房屋的基础、内外墙、柱等均可用砖砌体或砌块砌体结构建造,过梁、屋益、地沟等构件也可用砌体结构建造。
由于砌体是一种脆性材科,其抗拉、抗剪、抗弯强度均较低,因而砌体房屋的抗震性能相对较差。
在国内外历次强烈地震中,砌体结构的破坏率相当高。
一、砌体结构房屋震害情况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性能相对较差,在国内外历次强震中破坏率很高。
砌体结构房屋的受震破坏大致有如下震害现象。
1、房屋倒塌当房屋墙体特别是底层墙体整体抗震强度不足时,易造成房屋整体倒塌;当房屋局部或上层墙体抗震强度不足时,易发生局部倒塌;当个别部件构件连接强度不足时,易造成局部倒塌。
2、墙体开裂、破坏墙体裂缝形式主要是水平裂缝、斜裂缝、交叉裂缝和坚向裂缝。
墙体出现斜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抗剪强度不足。
高宽比较小的墙片易出现斜裂缝,高宽比较大的窗间墙易出现水平偏斜裂缝;当墙片平面外受弯时,易出现水平裂缝;当纵横墙交接处连接不好时,易出现竖向裂缝。
3、墙角破坏墙角为纵横墙的交汇点,地震作用下其应力状态复杂,因而其破坏形态多种多样,有受剪斜裂缝、受压竖向裂缝、块材被压碎或墙角脱落。
4、纵横墙连接破坏一般是因为施工时纵横墙没有很好地咬槎,连接差,加之地震时两个方向的地震作用使连接处受力复杂,应力集中,这种破坏将导致整片纵墙外闪甚至倒塌。
5、楼梯间破坏主要是墙体破坏,而楼梯本身很少破坏。
这是因为楼梯在水平方向刚度大,不易破坏,而墙体在高度方向缺乏有力支撑,空间刚度差,且高厚比较大,稳定性差,容易造成破坏。
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一、引言中国是砌体大国。
据统计,1980年的全国年产量为1600亿块,1996年增至6200亿块,为世界其它各国砖每年产量的总和。
全国基建中采用砌体作墙体材料约占90%左右。
在办公、住宅等民用建筑中大量采用砖墙承重。
现在每年兴建的城市住宅建筑面积多达1亿m2以上。
在中小型单层工业厂房和多层轻工业厂房,以及影剧院、食堂、仓库等建筑也广泛采用砖墙、柱承重结构。
砖石结构还用于建造各种构筑物。
每座都有新发展和世界纪录我国还积累了在地震区建造砌体结构房屋的宝贵经验。
我国绝大多数大中城市在6度或6度以上地震设防区。
地震烈度≤6度的砌体结构经受了地震的考验。
经过设计和构造上的改进和处理,还在7度区和8度区建造了大量的砌体结构房屋。
据不完全统计,从80年代初至今10多年间我国主要大中城市建造的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建筑面积已达70-80亿m2。
可见砌体的安全成为关系砌体设计的重点。
二、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的研究与应用使砌体的抗震不断发展。
60年代以来,我国粘土空心砖(多孔砖)的生产和应用有较大的发创造了条件。
近10余年来,采用砼、轻骨料砼或加气砼,以及利用河砂、各种工业废料、粉煤灰、煤干石等制无热料水泥煤渣砼砌块或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硅酸盐砖、砌块等在我国有较大的发展.砌块种类、规格较多,其中以中、小型砌块较为普遍,在小型砌块中又开发出多种强度等级的承重砌块和装饰砌块。
70年代以来,尤其是1975年海城—营口地震和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后,对设置构造柱和圈梁的约束砌体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其成果引入我国抗震设计规范。
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在砖墙中加大加密构造柱形成所谓强约束砌体的中高层结构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和约束配筋砌体对应的是所谓均匀配筋砌体,即国外广泛应用的配筋砼砌块剪力墙结构,这种砌体和纲筋砼剪力墙一样,对水平和竖向配筋有最小含钢率要求,而且在受力模式上也类同于砼剪力墙结构,它是利用配筋砌块剪力墙承受结构的竖向和水平作用,是结构的承重和抗侧力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