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八年级物理上册6.4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08.50 KB
- 文档页数:7
6.4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2、会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总结出密度与温度的关系;2、学会利用密度这一重要属性鉴别物质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充分把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教学重点一、密度与温度的关系;二、密度与物质鉴别。
●教学难点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最大。
●教学方法根据本节特点主要采取启发教学、小组讨论、观察实验等方法。
●教学过程一、预学知新1、能够改变物质的密度。
的密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小。
m2、由于气体的体积随温度的升高而。
根据P= —,一定质V量的气体,体积膨胀后,变小。
3、事实表明:水在时是热缩冷胀,在时是热胀冷缩。
的水的密度最大。
人们把水的这个特性叫做水的。
4、密度是的一种特性,是一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我们可以根据密度来物质。
如密度是2.7×103kg/m3的金属是,而密度是7.9×103kg/m3的物质是。
教学建议:二、探究与精导教学点1 密度与温度1、观看演示实验一: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
分别把它们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和炉火附近(1)你发现了什么现象?放在冰箱冷藏室的气球了,放在炉火附近的气球了。
(2)小组讨论交流,为什么会看到这种现象:气体受热,但其不变,由密度公式可知:一定质量的气体后,密度。
2、观察演示实验二:按课本图11.5—1做一个风车。
把风车放在点燃的酒精灯附近。
风车能转动起来。
并思考:是什么推动了风车?(1)你发现了什么现象?(2)小组讨论交流,为什么会看到这种现象:【学点训练】1、在我国的北方的冬天里对自来水管的保护十分重要。
如果保护不好,水管里的水结了冰,不仅影响正常生活用水,有时水管会冻裂,造成送水设备的损坏。
那么自来水管为什么会冻裂?教学建议:教学点2 质量与物质鉴别1、思考:如何鉴别一只戒指是不是纯金做成的?从密度表可以看出,各种物质的密度是,不同物质的密度是的。
6.4《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我的《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掌握密度公式,并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密度的概念,密度公式的应用。
难点:密度的计算,生活中的密度现象的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比如冰块在水中漂浮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冰块会漂浮,从而引出密度的概念。
2. 讲解:通过PPT和实物模型,讲解密度的定义,密度公式及其计算方法。
3. 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密度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对密度的理解。
4. 应用: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为什么石头会沉入水底,为什么气泡会浮在水面上等。
六、活动重难点密度公式的应用,生活中的密度现象的解释。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了基本的了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运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但在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密度的计算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课后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密度现象,比如食品的密度,液体的密度等,下节课进行分享。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密度与社会生活》的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引入环节的设计。
我选择了冰块在水中漂浮的现象作为实例,这个实例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能够直观地展示密度的概念。
在这个环节中,我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冰块会漂浮,从而引出密度的概念。
密度与社会生活★课程内容1、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知道水的反常膨胀现象。
1、密度与物质的鉴别2、用密度求质量和体积★重点——①密度与温度;②密度与物质鉴别。
★难点——水的反常膨胀现象的理解★过程一、密度与温度1.通常情况下,物体具有热胀冷缩性质t↑——v↑——ρ↓(如风的形成)t↓——v↓——ρ↑2.反常膨胀现象——热缩冷胀。
①0℃~4℃(4℃的水密度最大,0℃~4℃之间水密度小)②水结冰∵m水=m冰∴ρ水v水=ρ冰v冰∵ρ冰﹤ρ水∴v冰﹥v水二、密度与物质的鉴别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可以通过物质的密度而鉴别物质。
三、利用密度求质量和体积例1、你能否用天平和尺求出一块长方形的均匀铝箔的厚度?解:先用天平测其质量为m利用公式V=m/ρ求其体积最后用刻度尺测其长,宽求其面积。
则:L厚=v/s=m/(ρ铝L长L宽)例2、有一卷细铜线,怎样才能方便地知道它的长度呢?说出你的方法。
★本章小结★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5题★反思:质量 多彩的物质世界 密度 概念: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m ) 单位:kg g mg t 测量:天平 结构 调节 使用 定义:单位体积内某种物质的质量(ρ) 公式:ρ=m/V 单位:kg/m 3 g/cm 3 测量 规则固体:天平、刻度尺 不规则固体 液体 天平、量筒 应用 求质量 求体积 鉴别物质宇宙及其微观世界 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物质存在的状态 固、液、气 微观模型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甲乙两物质密度之比是4:1,用甲乙分别制作了质量、体积均不相等的两个正方体A、B,A、B的质量之比为3:4,边长之比为1:2,则可以判断A.A物体一定为空心B.B物体一定为空心C.A、B均不可能为空心D.A、B空心与否均不能判断2.将一根粗细均匀的金属丝剪去一半后,不变的物理量是A.电阻B.质量C.体积D.密度3.小明用一架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小刚拍一张二寸的半身照,小刚在原地不动,小明又要给他拍一张二寸的全身照,正确的操作是A.小明往前移,并使镜头往里缩B.小明往前移,并使镜头往外伸C.小明往后移,并使镜头往里缩D.小明往后移,并使镜头往外伸4.人眼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下面左图为来自远方的光经某同学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的情况示意图,则该同学矫正视力时应该配戴的眼镜是下面图中的A. B. C. D.5.一凸透镜正对太阳光时,在距凸透镜中心12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6.4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案6.4 密度与社会生活课标要求:①通过实验,理解密度。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②了解关于物质属性的研究对生产生活和科技进步的影响;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密度概念及其测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利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既是对密度知识的深化和延伸,同时也是为八年级下册的力学部分的学习打好基础。
本节教材内容涵盖了物理规律(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及其物理科学方法(实验和科学探究、转化和放大法),是本章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的一节。
本节的重要教学板块——“水的密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是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培养探究能力的好素材。
本节的重点知识——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和密度与物质鉴别,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密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还可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都充分体现了初中物理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教学理念。
学情分析:他们在小学科学中已经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热胀冷缩现象,在前两节又学习了密度的概念及其测量,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所学的密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的重点在于通过实验和具体实例的分析来帮助学生加以理解,将密度应用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得出新知,揭示生活中的奥秘,感受物理知识的价值,体会物理就在身边。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温度对密度的影响,知道密度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作用,能解释密度与社会生活相关的简单问题;2.通过分析实例,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并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3.通过学习密度知识的应用,认识到物理理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知道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气球、冰块、酒精灯、酒精灯、自制纸风车、火柴等。
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2.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3.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实验和对生活经历的回顾,认识风的形成原因和水的反常膨胀现象,从而全面理解物体的密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2.通过计算物质的密度,理解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紧密结合,使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服务社会。
重点物体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利用密度鉴别物质的方法。
难点解释生活中与密度有关的现象;密度的有关计算。
酒精灯、气球、火柴、纸风车、冰块、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
密度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重要的价值。
例如,利用密度知识可以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做的。
勘探队员在野外勘探时,通过对样品密度等信息的采集,可以确定矿藏的种类及其经济价值。
在农业生产中利用盐水可以选种等,我们知道这些都是利用了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这一特点。
下面我们来欣赏几组画面(多媒体播放)。
从视频中我们看到用密度的知识解决了选种的问题。
你还知道我们生活中运用密度可以做什么吗?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部分。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一)密度与温度提出问题:从刚才同学们了解的现象可知:密度的知识与人们社会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那么是不是所有物体的密度都是一成不变的呢?密度与温度有没有关系呢?播放视频:龙卷风平时生活中的风、龙卷风的形成与我们所学的密度知识是否有关呢?演示实验1: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
分别把它们放在一大堆冰块和酒精灯火焰附近。
观察并思考:过一会儿,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点评:放在冰块上面的气球变小了,气球下降;放在酒精灯火焰附近的气球变大了,气球上升。
密度与社会生活【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知道温度对密度的影响,知道密度对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
2.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
3.通过观察实验、分析数据和图像认识密度能改变物质的密度,学会应用密度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2.密度与物质鉴别。
【学习难点】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最大。
【学习过程】一、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提出问题:荷兰被誉为风车王国,一年四季吹西风,风力优厚,生活中的风是如何形成的?实验视频:气球热胀冷缩的实验,纸风车转动的实验分析实验:1.由于ρ=m/V,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升高体积,密度;温度降低体积,密度。
2.空气受热体积,密度变而上升。
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从四面八方流过来,从而形成了风,推动风车转动起来。
3.可见能改变物质的密度。
在我们常见的物质中,的热胀冷缩最为显著,密度变化最明显,和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
拓展延伸:风能是可以供人类利用的能源之一,例如取水、灌溉、磨面、推动帆船等,近代大规模利用风力主要在发电上。
有些风却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什么风呢?学以致用:根据气体的密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现象,试分析房间里的暖气一般安装在窗户下面的道理。
二、水的反常膨胀。
引入:生活中的物质大多数遵循热的规律,但也有物质是喜欢热,即反常膨胀。
比如水,是这样吗?计算:90克水和90克冰的体积分别是多少?思考水结冰后体积有什么变化?图像:水在℃时密度最大,我们通常说的水的密度,一般就是这个温度下的密度。
高于4℃是热冷,0-4℃是热冷。
应用:北方冬季,因保护不当,自来水管冻裂,为什么?冬季水中的鱼冻不死,为什么?三、密度鉴别物质。
解说:因为密度是物质的属性,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因此可以初步鉴别物质。
例题:体育锻炼用的一个实心铅球的质量是4千克,经测量知道它的体积是0.57dm3。
这个铅球是用铅做的吗?小组交流讨论归纳密度鉴别物质的基本思路是:先求出该物质的密度值,再查密度表,看属于哪种物质。
《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设计【整体设计】本节是在学习了密度的基本概念及其测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利用密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节内容是对密度知识的拓展,一方面通过本节教学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密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密度与温度、与物质鉴别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和点拨引导,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出结论。
做到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提倡学习方式的多元化教学重点: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2.密度与物质鉴别。
教学难点: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最大。
教学方法:根据本节特点主要采取启发教学、小组讨论、观察实验等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2.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3.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总结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高,密度变小;温度低,密度变大;2.学会利用密度这一重要属性鉴别物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充分把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空矿泉水瓶、热水、风车、酒精灯、火柴。
学生:土豆、小刀、量筒、刻度尺、烧杯、水、天平、细线。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密度与温度(板书)(师):看大屏幕上是一款新式的鸡尾酒,现场老师就为大家调制出这样一款鸡尾酒,请观看。
展示,并引入密度的应用。
(师):我们学习物理,要求同学们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并多提问,多思考。
那么老师今天想问问大家,冬天了,我们家里一般都用什么取暖?(学):地热,暖气,空调等(师):为什么现在地热这个流行呢?各种取暖设备安装的位置有什么道理么?(学):讨论。
热气向上跑之类的。
(师):那我们验证一下是不是热气上升。
(师):我们先来看一个实验(风车,酒精灯)现象:风车旋转结论:热空气上升。
6.4 密度与社会生活课题课时本学期第课时日期本单元第4课时课型新授主备人复备人审核人感知目标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会查密度表。
记住水的密度2.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知道温度对密度的影响,知道密度知识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作用。
2、学会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介绍密度知识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认识理论与实际的密度联系,熏陶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
重点难点重点: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器材天平(砝码),量筒,水,金属块,带有玻璃管的圆底烧瓶,烧杯,热水,冷水,纸风车,酒精灯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备标注启动课堂引入新课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
密度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重要的价值。
在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时,密度知识是如何应用的.学生思考并回答,让学生明确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教师对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行筛选,有目的的处理应用的几种情况。
1.密度与物质鉴别2.密度与温度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密度思考、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密度的应用有哪些?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说出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开阔学生的思路,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实验探究1.密度与物质鉴别讨论的问题如下:教师出示学生体育课上用的4kg的铅球,问学生:你如何判断,这种铅球是否用铅制成的?请说出你的办法来.学生分组讨论:学生作答:先分别测量出铅球的质量和体积,再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它的密度,判断它是否是铅组成的。
又提问:如何利用家里能找到的器材,测出测量出铅球的质量和体积呢?用体重计测出铅球的质量,可以用水桶做排水器材测出铅球排开水的质量,即可算出铅球的体积。
实验:器材,实验步骤计算:总结:用密度鉴别物质问题,如果我们计算出某一物体密度和密度表中某一物质密度相同,我们只能说可能是这种物质,如果前边例题中你不知道是铜球,这样用计算出的密度值。
一分析就会错误地认为是铁球.所以在用密度进行物质鉴别时往往还要配合利用物质的其他特性,比如颜色、硬度等等.更科学的鉴别物质的方法,应采用化学分析或光谱分析,鉴别组成它的化学元素成分.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变的,如一瓶水用去一半,剩下一半水的质量是原来的二分之一,但密度不变。
问题: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变吗?如果某物体的质量不变,而它的体积改变了呢?实验: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介绍实验装置:圆底烧瓶上用带有注有一小段红墨水的玻璃管的橡皮塞密闭空气。
先后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
现象:烧瓶放在热水中时,里面的红墨水向外移动,说明瓶内气体受热体积膨胀了。
而放在冷水中时,里面的红墨水向里移动,说明瓶内气体遇冷体积收缩了。
思考、讨论学生展示他们的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各小组在实验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通过学生自我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2.密度与温度自然现象中风的形成也是因为密度与温度有关形成的做风形成的实验:教材P22空气因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从而形成了风。
思考:教材P24根据气体的密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现象,试分析房间里的暖气一般都安装在窗户下面的道理。
暖气周围的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靠近窗户的冷空气密度大,下沉到暖气周围,又受热上升,利用这种冷热空气的对流,可以使整个屋子暖和起来。
人们很早就利用风力了,例如:利用风力来取水,灌溉、磨面,推动帆船、滑翔机等,近代大规模应用风力,主要在发电上。
温度可以改变物质的密度。
固体、液体的热胀冷缩不像气体那样明显,因而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
设问:难道所有的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水的凝固点是0℃,北方的寒冷冬天,气温在0℃以下,湖面结成了冰,行人可以在湖面上行走。
湖底还有鱼存活吗?1、教师演示,学生分析原因。
2、各小组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回答,实现资源共享。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总结,在实验的基础上水到渠成知识梳理 1、物质的密度与温度有关,一般温度越高,密度越大。
2、水的密度与温度关系特殊,在4℃是密度最大,高于或低于4℃时,密度都变小。
3、密度只是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可以用来选种、鉴别物质、测算物体的体积、质量和长度等。
学生归纳课堂小结、归纳重点、技能迁移物理与我们生活联系紧密,物理就在身边,请你列举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的事例不少于3个。
(开放性题目)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小组订正答案展示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综合训练1、铁的密度为ρ铁 =7.9×103kg/m 3 ,一个铁球的体积为11cm 3,质量为79 g ,试通过计算说明铁球是实心还是空心?2、质量为9千克的冰块,密度为0.9×103千克/米3. (1)求冰块的体积.(2)若冰块吸热后,有3分米3的冰熔化成水,求水的质量通过训练,让学生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提高学生能力,作业 教材P24动手动脑学物理的问题1-4。
板书设计教后反思7.1 《力》【教材分析】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
学好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力已有许多感性认识,如何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先让学生列举一些有关力的实例,然后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再通过实验现象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最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本节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实例(实验)——分析——概括”。
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科学探究中的分析与论证这一环节。
二、三、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实例——分析——概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密度与社会生活1、密度与温度关系: 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升高时,体积 膨胀后,密度变小。
2、密度与物质鉴别3、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最大。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2.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单位及其作用效果。
2.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教学用具】气球,弹簧,磁铁,铁钉,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情景导入通过吹气球的小游戏,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会飞出去?”,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进行新课一、什么是力通过这几幅图“人推.车人拉.弹簧起重机提.重物压路机压.路面”归纳总结出力的概念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的。
(2)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让学生举事例说明)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3.(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我们把)力的单位规定为: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4.小常识: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
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500N。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①速度大小改变②运动方向改变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我们就可以判断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不同的力作用效果不同,那么它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二、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1.用弹簧演示实验,用力越大,弹簧伸长的越长,再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2.用弹簧演示实验,拉弹簧可使弹簧伸长,压弹簧可使弹簧缩短,同时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推门实验,教师在门前,门边处推门,学生在门后靠近门轴处推门,都用全力,结果教师很容易就把门推开了。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还与力的作用位置有关,这个力的作用位置在物理上叫做力的作用点。
老师总结: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
生活中,打台球、高尔夫球时,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很重要。
四、力的示意图力看不见摸不着,那么怎样去表示力呢?1、在物理学中,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
有时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例题加练习2、画力的示意图步骤:1.确定受力物体;2.找出作用点;3.找出受力方向 ;4.画出带箭头的线段;5.标出数值和单位;6.检查同一图若有两个及两个的力时,保证力越大,线段越长;五、力的相互作用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体验,当你手拍桌子时,手会疼,用船浆用力推岸,船就会离岸而去,在交通事故中,汽车撞断路边的栏杆的同时,车子本身也会“受伤”。
这说明了什么?手会疼,说明桌子对手施加了作用力;船会离岸而去,说明河岸对船桨施加了作用力;车子会“受伤”,说明车子受到了墙对它的作用力。
总结: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同时也施力。
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应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或应用?师生共同列举:跑步、划船、游泳等;⏹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②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③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④如何使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让学生回想气球游戏,找一位同学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来解释气球会飞出去的原因。
教师总结。
同时说明火箭发射升空、喷气式飞机飞行也是利用这一原理。
⏹布置作业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板书设计7.1 力一、力的概念1.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
3.单位:牛顿,简称牛(N)二、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四、力的示意图五、力的相互作用⏹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