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总复习综合实践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 格式:ppt
- 大小:1.92 MB
- 文档页数:10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综合与实践(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案3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的《综合与实践(邮票中的数学问题)》,主要让学生通过研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进一步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邮票的种类、邮票的设计原则以及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数学知识在邮政行业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邮票中的数学问题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邮票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发现邮票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邮票的种类、设计原则,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邮票的种类、设计原则,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难点:发现邮票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邮票实物,引导学生了解邮票的种类、设计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各种邮票实物或图片,制作课件,准备相关教学材料。
2.学生准备:了解邮票的基本知识,预习相关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各种邮票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邮票的种类、设计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邮票,发现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综合与实践-邮票中的数学问题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六年级下册数学的第六单元,主要涉及整理和复习,综合与实践,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教材内容涵盖邮票的种类、尺寸、面值等基本知识,以及邮票的计算方法和相关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邮票的基本知识,掌握邮票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为邮票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邮票样品、尺子、计算器。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以一张美丽的邮票为例,引导学生观察邮票的种类、尺寸、面值等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邮票的基本知识,包括邮票的种类、尺寸、面值等,并介绍邮票的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讲解如何运用邮票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邮票的计算方法:1. 邮票的种类、尺寸、面值2. 邮票的计算公式七、作业设计邮票1:面值5元,尺寸2cm×3cm邮票2:面值10元,尺寸3cm×4cm邮票3:面值7元,尺寸4cm×5cm答案:邮票1的总面值 = 5元× 2cm × 3cm = 30元邮票2的总面值 = 10元× 3cm × 4cm = 120元邮票3的总面值 = 7元× 4cm × 5cm = 140元2. 题目:如果你有20元,最多可以购买多少张邮票?答案:假设邮票的面值分别为5元、10元和7元,那么最多可以购买的邮票张数分别为:5元的邮票:20元÷ 5元/张 = 4张10元的邮票:20元÷ 10元/张 = 2张7元的邮票:20元÷ 7元/张≈ 2张(取整数)因此,最多可以购买的邮票张数为4 + 2 + 2 = 8张。
综合与实践《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综合与实践》单元中的《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本节课通过研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如因数分解、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等,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运用因数分解、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等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因数分解、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等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邮票若干、投影仪、课件。
2. 学生准备:邮票若干、计算器、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些邮票,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邮票有什么特点吗?”3. 提问:“邮票中还有哪些数学问题呢?”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探究新知1. 教师出示一些邮票,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邮票的面值有什么特点?”2. 学生发现邮票的面值都是整数,且有些面值的邮票可以用其他面值的邮票组合而成。
3.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因数分解、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等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一种邮票面值,研究其因数分解、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等问题。
三、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一些邮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五、板书设计1.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2. 因数分解、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3. 解决实际问题六、作业设计1. 课后自主收集一些邮票,研究其数学问题。
2. 结合本节课所学,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人教版六下整理与复习:综合与实践《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是一节综合应用课,而且是学生小学阶段最后一节综合应用课,《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是以寄信活动为素材,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通过探究如何确定邮资、如何根据信函质量支付邮资等活动,一方面巩固所学的组合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归纳、推理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学生分析:六年级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法,学生在生活中也懂得一些“邮寄”知识,但学生对《邮票中的数学问题》如何确定邮资、合理支付邮资和邮票的设计与现实生活“分段”计费的方法还不是完全了解。
三、教学目标:(一)了解邮票的作用,理解、掌握邮政资费的方法,知道确定邮资的两个因素。
(二)经历探究确定邮资、根据信函质量支付邮资等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树立“分段”的思想并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教学难点:理解确定信函邮资的方法,探究合理的邮资支付方式。
六、教材课型:综合应用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八、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了解邮票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下面我们猜一个谜语?(邮票)猜谜语:薄薄一张纸,四边细牙齿,两地朋友要谈心,必须请他当差使。
师:邮票有什么作用?生:邮政业务、收藏等。
师:请同学们欣赏美丽的邮票,有人物的、建筑的、动植物的等等。
师:邮票是邮资的凭证,那么如何正确付邮资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探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邮票中的数学问题【设计意图:首先以谜语引入课题,了解邮票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让学生欣赏美丽的邮票,吸引学生注意力,在游戏、欣赏中学习新知,同时感受数学的美。
】(二)联系实际,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问题:师:杨老师写了两封信,要寄给两个同学,大家请看还需要做什么?生:贴邮票。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5综合与实践第3课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人教新课标 (3)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邮票的组成,掌握邮票中涉及的数学问题,如面积、比例、对称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邮票,学生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邮票中数学问题的热情。
教学内容1. 邮票的组成:介绍邮票的各个部分,如面值、图案、国名等。
2.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分析邮票中的面积、比例、对称等数学问题。
3. 解决实际问题:通过邮票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邮票,激发学生对邮票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2. 探究邮票的组成:让学生观察邮票,了解邮票的各个部分,如面值、图案、国名等。
3. 探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观察邮票中的面积、比例、对称等数学问题,如邮票的面积是多少,邮票中的图案是否对称等。
4. 解决实际问题:通过邮票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邮票的面积,判断邮票中的图案是否对称等。
5. 总结与拓展:总结邮票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邮票中的其他数学问题,如邮票的边长是多少,邮票的图案是如何设计的等。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邮票中数学问题的掌握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拓展活动:评价学生在拓展活动中对邮票中数学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能力。
教学资源1. 邮票:提供不同种类的邮票,供学生观察和探究。
2. 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展示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3. 计算器:提供计算器,帮助学生计算邮票的面积等。
教学建议1. 注重实践:鼓励学生亲自观察邮票,解决实际问题。
2. 引导思考:引导学生思考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 提供资源: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人教版六下整理与复习:综合与实践《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课型:综合应用。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118页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邮票的作用。
(2)理解、掌握邮政资费的方法,掌握确定邮资的2个因素。
(3)向学生初步渗透函数的数学思想。
2、过程与方法: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新知。
明确学习任务通过个人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推理能力以及组合意识。
使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知识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去思考问题、灵活地解答问题、3、情感与态度:(1)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2)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不同邮件的资费办法,理解确定邮资的2大因素。
教学难点:不同邮件的资费的标准。
教学方法:调查法、探究法、活动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与邮票相关的知识。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几个“谜语”进行“热身活动。
一、谈话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生:喜欢。
师:薄薄一张纸:四边生长细牙齿:两地朋友要谈心:必须请它当差使。
你们知道“它”是谁吗?生:是邮票。
师:大家真的很聪明,同学们,提到邮票我们还应该知道一个人,他就是英国人罗兰·希尔。
世界第一枚邮票就是在他的建议下诞生,由此他也被人们称为“邮票之父”。
随着年代的变迁,邮票的内容也逐渐丰富起来,内容可以说是包罗万象。
下面就请大家随着老师一起开开眼界吧!(播放邮票欣赏)二、了解生活解决问题师:邮票是用于寄信这项活动中由寄信人购买的,贴在信封上,作为邮资已付的一种凭证。
那么你有没有寄信的经历呢?关于寄信,你做过哪些调查?说说你的发现。
生:汇报自己的课前调查。
师:现在老师的手中正好有一封想要寄出的信件,我应该在信封上贴多少钱的邮票呢?生:交流并回答。
最终发现所贴邮票的价钱应该由信件的目的地和信件本身的重量决定。
教师板书“目的地、重量”师:下面就以“寄信”为例,让我们共同了解一下我国的邮政制度。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综合与实践(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综合与实践(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通过研究邮票的形状、大小、排列等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探究,又有实际操作,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平面几何、比例、方程等知识点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邮票问题是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需要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邮票的基本形状、大小和排列方式,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邮票的形状、大小和排列方式的确定。
2.难点:如何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邮票中的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邮票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邮票的形状、大小和排列问题。
2.问题驱动法:提出实际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与表达技巧。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邮票实物或图片,用于展示和观察。
2.准备相关数学知识资料,以便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复习。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邮票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邮票的形状、大小和排列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邮票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邮票的形状、大小和排列方式。
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的能力。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材分析选取实际生活中的寄信活动为素材,通过探究如何确定邮资、如何根据信函质量支付邮资等活动,一方面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组合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教材首先呈现了不同面值的一些邮票,让学生了解邮票的有关知识,认识邮票的作用,同时为后面探索邮票中的数学问题做好铺垫。
接着出示国家邮政局关于信函邮资的一些常识。
不同质量的信函邮资标准不同,寄往本埠和外埠的邮资也不同。
同时通过邮资的变化规律,感受分段函数的思想。
在学生掌握了确定信函邮资方法的基础上,教材接着安排了两个探究活动。
首先确定信函处于不同质量范围内应付的邮资,再根据这些邮资数值寻找满足条件的邮票组合,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探究如何确定邮资、合理支付邮资,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
经历探究确定邮资、合理支付邮资的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进一步理解运用综合知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1.观看课本第109页的图和邮政相关费用表。
问:从表中你得到哪些信息?如:(1)不到20g的信函,寄给本埠的朋友只要贴0.80元的邮票。
(2)不到20g的信函,寄给外埠的朋友要贴1.20元的邮票。
2.一封45g的信,寄往外地,怎样贴邮票?(1)学生观察表中数据,计算出所需邮资。
(2)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想:每重20g,邮资1.20元,40g的信函,邮资是2.40元。
5g按20g计算,所以,45g的信函,寄往外地所需邮资是3.60元。
3.如果邮寄不超过100g的信函,最多只能贴3张邮票,只用80分和1.2元的邮票能满足需要吗?如果不能,请你再设计一张邮票,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
(1)不超过100g的信函,需要多少邮资?学生说一说各种可能的资费。
引导列表描述。
(课本110页)(2)用80分和1.2元两种面值可支付的资费是多少?一张:80分 1.2元两张:80分×2=1.6(元)1.2×2=2.4(元)0.8+1.2=2.0(元)三张:0.8×3=2.4(元)1.2×3=3.6(元)1.2+0.8×2=2.8(元)1.2×2+0.8=3.2(元)(3)你认为可以再设计一张多少面值的邮票?学生自行设计各种面值的邮票,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
人教版六下整理与复习综合与实践《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十二册P118-P119。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邮票的作用。
(2)理解掌握邮政资费的方法,掌握确定邮资的两个因素(目的地、质量)(3)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准备与数学学习活动,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不同邮件的资费办法,理解确定邮资的2大因素。
教学难点:不同邮件的资费的标准。
教学方法:调查法、探究法、活动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与邮票相关的知识一、导入课题:(一)认识邮票(欣赏图片)1、展示自己收集的邮票。
2、观察课件出示精美的邮票。
3、提问:你们认识这些图片吗?邮票是用来干什么的?关于邮票你还知道些什么呢?4、揭示课题。
邮票是邮资的凭证,那么该如何正确付邮资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探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二、邮票的使用。
1、认识100克内信函邮资标准。
⑴信件邮递与到达的地点有关。
(课件显示两封信件)①从两个信封上获得那些信息?(从信件到达地的不同,认识“本埠”、“外埠”。
)②其中一封信寄出会被退回,你猜会是哪一封?怎么想的?认识邮寄目的地不同的信函资费标准:业务种类资费标准(元)本埠(县)资费外埠资费信函0.8 1.2⑵信件邮递与到信件的质量有关。
(课件显示,本埠的信发送出去,外埠的信又被退回)①为什么寄往外埠的信又退回来了?认识:首重100克内,信函资费标准。
首重100克内,每重20克为一个计费单位(不足20克按20克计算)②你怎样理解这段话的意思?③填表:⑶分段计算邮资,贴邮票。
①根据信函资费表,这封32克寄往外埠的信函共需支付多少邮资?为什么?②可以怎么贴邮票?(课件显示:两张1.2元邮票将信发送出去。
)2、认识101~2000克信函资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