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东县七五六地质学校七年级上学期地理上册教案: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四课时.doc
- 格式:doc
- 大小:72.46 KB
- 文档页数:5
【导语】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纲和教科书,从学⽣实际情况出发,精⼼设计。
⼩编整理了初⼀地理上册《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第⼀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标:教学⽬标1.使学⽣了解地球的形状及⼤⼩;认识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午线和⾚道;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掌握运⽤经纬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法。
2.通过学⽣了解⼈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的科学思维能⼒及培养勇于探索、深⼊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认识及⽤数据表⽰地球的⼤⼩;经纬线的意义及特点。
教学难点:经纬线的含义;经纬度的概念;运⽤经纬同确定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地球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南北半球分布图等教学课时: 3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节地球和地球仪第⼀课时创设情境,引⼊新课:创设情境,引⼊新课讲述:同学们,我们⽣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曾经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地球是什么样的?地球有多⼤?⼈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探索地球。
板书:第⼀节地球和地球仪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学⽣回答:圆形、椭圆形……补充说明:我们⼤家都知道地球是⼀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法看到地球的整体⾯貌,在古代,⼈们对地球的形状和⼤⼩是⼀个难解之谜。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活动:将课本上四幅图⽤挂图按照顺序展⽰出来,学⽣讨论完后,请代表上台边指⽰图⽚边讲述。
图1:“天圆地⽅”图2:“盖天说”图3:麦哲伦环球航⾏路线图图4:地球卫星照⽚讲述第⼀幅图:“天圆地⽅”请学⽣讲述第⼀补充⼩结:在古代,⼈们认为整个⼤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地上的⼀⼝巨⼤的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学⽣回答)总结:同学们都⾮常聪明,不像古代⼈⼀样完全凭借直观的认识世界.简单地认识天空是圆的,⼤地是平的。
随着⼈们活动范围的扩⼤,⼈们逐渐发现⼤地并不是那样平坦。
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学会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②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记住地轴、两极。
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纬线、经线,认识赤道、本初子午线。
③通过阅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技能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数据处理能力。
④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2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纬线与经线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地理事物的能力。
② 通过生活经验和资料阅读找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使学生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初步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和处理信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生活经验和资料阅读找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感受前人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
②通过地球是个球体的学习,使学生意识到事物的认识过程是从肤浅、主观、感性的认识逐步发展到深入、客观、理性的认识,对学生进行科学观教育。
③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养成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与难点1 、重点:观察地球仪。
①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运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②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
教法学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体验式学习2 、教学手段:地球仪、多媒体学习方法及能力培养1 、观察。
通过观察地球仪,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能力。
2 、实践。
通过制作地球仪,量算经纬度,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 、合作。
【课前准备】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跨学科知识、上网查找资料等途径找出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导入】(时间 2 分钟):同学们 , 在晴朗的白天 , 我们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 ; 在十五的夜晚 , 我们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节教案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重点】(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小组至少准备一小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等。
2.教学器材:教学地球仪。
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学生讨论、小组交流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学生举例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
学生看图“地球的大小”,读出地球的大小提问、引导,师生2018-02-07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重点】(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小组至少准备一小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等。
2.教学器材:教学地球仪。
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学生讨论、小组交流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学生举例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
学生看图“地球的大小”,读出地球的大小提问、引导,师生2018-02-07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重点】(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小组至少准备一小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等。
2.教学器材:教学地球仪。
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学生讨论、小组交流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赤道半径和表面积。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经纬线和赤道,经纬度的意义。
3.知道纬度的确定方法和低、中、高纬度的划分,记住南北、东西半球的划分。
【重点与难点】1.经纬线、经纬度的划分与判读。
2.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在地球仪上确定某点的位置。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读图分析和谈话法。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播放视频《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古代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又是怎样的呢?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地球的"庐山真面目",今天,我们就先来熟悉一下地球的一些情况,学习“地球和地球仪”。
二、新课讲解(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读图1.1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导学):人类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的呢?(讲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大体经过:天圆地方——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形状——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
讨论:假如不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也没有人告诉你地球的形状,单凭你十多年来的生活经验,你直观感受到的世界是怎样的呢?盖天说: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圆地方:天像一个锅,是半圆的,地像一个方形的棋盘,是平的……古代印度人认为:大地被四头大象驮着,站在一只巨大的海龟身上……浑天说: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认为:宇宙像鸡蛋,地球像蛋黄位于正中间,外层是水包围着地,犹如蛋壳包裹着蛋黄。
后来,随着人类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认识,一些人开始怀疑“天圆地方”的说法,认为地球的形状可能与“月球”、“太阳”等类似,也是一个球形,这样,关于地球的形状的问题,就在人们之间开始了一场争论。
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公元前384—公元前322)根据地球在月面上的阴影,推断大地其实是个球体或近似球体。
1519年—1522年,麦哲伦率领的船队。
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球航行,他们验证了一个伟大的猜想—地球是球形的。
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1章第1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记住地轴、两极、赤道、纬线、经线、本初子午线。
3.理解掌握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划分和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4.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认识地理事物的发生、演变和发展。
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探求自然奥秘的志趣和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观念。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3.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4.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
在古代,关于地球的传说存在着""的⑵葡萄牙航海家环球航行成功证实了地球是一个_______。
地球的卫星照片确认了这一点。
⑶【参看图P4页图1.2】地球的平均半径是千米,地球表面积为亿平方千米,地球的最大周长约为千米。
⑷【参看图P4页图1.3】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叫做。
⑸【参看图P5页图1.4】地轴:地球转动时绕着的轴。
两极:与相交的两点。
北极是指对着的点。
最南端的点叫极。
地球仪上的线有和纬线,有5条重要的纬线圈,它们是、线和线、______圈和圈。
⑹【参看图P6页图1.6】在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加圈叫,与之平行的圆圈叫。
是最大的纬线圈。
指示______方向。
赤道的纬度是,以赤道为起线,赤道以北称______,用“____”表示,赤道以南称______,用“____”表示,南极和北极各为0人们规定:全球___0到___0为低纬度地区,___0到___0为中纬度地区,___0到___0为高纬度地区。
【参看图P7页图1.8】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分界线是:______(也叫00纬线)(7)【参看图P7页图1.9】经线就是连接并垂直于的线,也叫。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运用地球仪或经纬线地图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2.比较归纳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特点;3.根据南北半球划分图和东西半球划分图说出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地球仪和相关地图通过教师讲授-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认识经线与经度、纬线与纬度的划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使用地球仪和阅读相关地图,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工具的能力以及读图识图能力【重点和难点】1.根据经纬线地图区别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比较归纳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特点;2.东西半球的划分【教学准备】1.经纬线地球仪2.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大家喜欢看电影吗?日前神剧《战狼》以票房第一的好成绩给观众们一份满意的答卷,那么我这有张电影票请问我该如何大找到自己的座位呢?(学生举手回答:先找排再找座)引入主题:那么在我们偌大的地球上,如果想要确定某一点的位置,我们必须先了解(经纬网地球仪)地球上的纬线与纬度、经线与经度。
二、学习新课一:纬线与纬度1.什么是赤道?什么是纬线?学生上台展示:赤道是与地球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纬线是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补充:纬线都是不存在的)2.纬线有什么特点?教师展示经纬网仪:纬线是什么形状的?纬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都一样长吗?学生举手回答。
过渡:纬线能画出多少条?(—无数条)为了区分每一条纬线,我们给纬线“取名字”,就成了纬度。
3.纬度的起始线(0°的纬线)是谁?纬度划分规则是怎样的?该如何书写?教师讲解:我们把最中间的赤道作为0°的纬线,也就是纬线的起始线,赤道以北成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例如赤道以北某纬线与赤道形成40°夹角,我们记作40°N,还有60°N,越向北纬度越大,最大能到达90°N。
同样的道理赤道以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越向南纬度越高,最大为90°S。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课程标准】1、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2、地球仪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课标分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2、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图文资料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会用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通过观察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并会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在小学有所了解,但对于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不了解。
对地球仪不陌生,对经纬线比较陌生,学习难度较大,运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1)经线和纬线特点、纬度和经度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2)会利用经纬网定位。
【教学难点】(1)东西半球划分。
(2)经纬网定位【课前准备】教学地球仪、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
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新课讲解,研讨展示](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大小板书:1、认识地球的形状展示地球卫星照片,使学生了解到地球是一个球体。
向学生提出人类认识地球是球体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总结:天圆地方→根据太阳和月亮形状推测→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地球卫星照片拓展:日常生活当中还有哪些例子还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a、(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
b、(事例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经线的特征及经度的分布规律;记住东西两半球的划分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学习有关经线和经度等知识,教会学生运用比较和归纳等学习方法;通过学生了解地球仪及地球仪上重要的点和线,使学生逐步建立地球空间概念。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有关地球仪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了解经线和经度的一般特点,能快速找到特殊经线,初步建立地球空间概念。
教学难点:1、经线的意义及其特点。
2、培养学生的地球空间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课前准备大地球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尚未标明度数的经纬网练习纸、此外还有本节中各课时相关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前面,我们已经对地球仪上纬线和纬度有了初步认识。
地球仪上不仅有我们熟悉的纬线,还有很多经线。
了解经线和经度,对于我们进一步全面认识地球仪,了解地球上地球事物的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表格,首先复习纬线的相关知识。
学生观察地球仪或课本第7页图1.9,并归纳填表。
教师提问:什么是经线?经线与纬线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经线是指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教师提问:经线在日常生活中还被人们称做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提问:经线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子午线。
在观察地球仪后,请你说明经线的形状是圆还是半圆?所有经线的长短一样吗?经线指示什么方向?学生观察地球仪或课本第7页图1.9回答师生共同归纳总结:通过观察可知:所有经线都是半圆;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板书(表格)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思考题思考题:①在地球上任何一点沿纬线方向一直前进,最后能回到出发地吗?如果沿经线呢?②在地球上能找到一处四面都朝南或都朝北的地方吗?如果能,它们分别在哪里?学生思考练习教师强调:与纬线相似,在地球仪上我们能画出无数条经线。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2.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通过学生课堂制作简易小地球仪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探索真理道路的艰难与坎坷,培养学生对真理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会利用相关地理现象和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难点:学会观察和使用地球仪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地球仪;学生学生用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橡皮泥等。
教学方法用事实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去观察地理现象,了解和探索地理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教师多媒体出示航天英雄杨利伟遨游太空画面,配解说词: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自主研制的“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同志在太空遨游了21小时23分,行程长达50多万千米,环绕地球飞行了14圈后,于16日6时23分在预定的内蒙古主着陆场安全着陆。
这标志着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提问杨利伟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的?学生1 蓝色的。
学生2 美丽的。
学生3 圆形的。
学生4 球形的。
教师通过同学们的观察和总结,我们很清楚的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
但是在今天看来这样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二)师生互动,学习新课课堂活动1忆历程──认识地球教师多媒体展示课本图1.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或直接看教材图)学生讨论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学生汇报小组推荐代表回答人类认识地球形状过程的各个阶段,并说出理由(其他小组同学可质疑或作补充):天圆地方──太阳和月亮──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直觉推测实践证实教师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学生阅读“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材料,发表自己的看法。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教学目的1、让学生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径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本初子午线。
3、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径线和径度。
2、纬线和纬度三、教具地球仪和活动小黑板。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五、教学设计(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下面同学们思考:1、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2、地球的极半径、赤道半径、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分别是多少?(同学回答,老师总结)好,下面我们接着来学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板书)二、地球的模型(板书)人们要认识地球,研究地球,最好是进行实地考察,但是地球太大了,人们很难看到它的全貌,于是就依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此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模型——地球仪(板书)同学们现在看老师手里拿的就是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在地球仪上用颜色,文字,符号,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流,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
(指图讲解)我们看用蓝色表示河流湖泊,用黄色表示山脉,文字表示名称,用符号表示国界,铁路等。
大家看(转动地球仪)地球每天自西向东的转动,是绕着一根轴在旋转,这根轴就代表地球的旋转轴——地轴(板书)事实上,大家想一想,地球里会不会真有一根轴呢?不是的,地轴只是人们假想的地球旋转轴。
地轴穿过球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同学们看,指向北方的一点,叫北极(板书),指向南方的一点叫南极,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三个问题。
三、地轴和两极(板书)同学们再看,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我们把它叫做纬线,而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我们就叫它经线,好,下面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纬线和经线,(配合地球仪来讲)四、纬线和经线(板书)(用移动小黑板列表格对比纬线和经线。
)定义指示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圆弧状况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圈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长度就半球而言每条纬线长度都不等,就全球而言,纬度相同的纬线长相等第一条经线长度都相等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首先我们来看纬线和经线的定义,(填写表格)接下来同学们再观察,看一看:(1)所有的经线长度是否相等?所有的纬线长度是否相等?(2)我们从地球仪上可以看出,纬线自成纬线圈,那么经线如何组成经线圈呢?(3)经线和纬线各指示什么方向?(同学回答,老师填表格)好,这个表格填完了,那么同学们应该明确,纬线和经线是不同的,纬线是圆,经线是半圆,经线圈是由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的。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一、内容及其分析1、内容: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纬线和经线;利用经纬网定位。
2、分析:地球的形状是球体,在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从中受到教育;地球的大小可用课本几组数据帮助理解,比如赤道半径和极半径不同,教师做适当补充;地球仪和地球仪上的一些新名词,给初学地理的学生带来困难,要利用地图讲解,练习巩固;经纬网定位,利用一些实例帮助理解。
二、目标及其分析1、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2)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3)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2、分析(1)通过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地球仪上的一些新名词,为学好地球和地理知识打下基础。
(3)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加深学生对经纬网的理解。
三、教学问题诊断及分析1、学习地球仪上的经纬线、经纬度有困难,原因是这些名词多为空间概念,学生难理解。
在教学中要多用直观教具帮助理解,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些名词的区别与联系。
(2)学习经纬网,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有困难,在教学中用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理解。
四、教学支持条件为了更好的学好本节内容,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教学中多用直观教具。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基本流程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利用经纬网定位(二)教学情景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问题1:月亮是圆的,太阳是圆的,地球是什么形状,大家认识吗?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兴趣,考察学生的地理知识。
师生活动:教师问,学生回答。
问题2:谁能说一说地球的大小?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地球的大小。
师生活动:教师问,学生看书。
问题3:谈谈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感悟到什么?你还有哪些例子说明地球是球体。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艰难,知道只有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才能发现真理。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3)教案【学习目标】1。
熟练运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2。
经纬网定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重点难点】熟练运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地理位置.【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向北变大为北纬,加字母“N”3、根据经纬度定位根据经纬度在图中标出A、B两点的位置A:北纬15°东经 20°B:南纬15°西经 20°教师讲授并总结经纬度定方法:首先找出该地纬度所在纬线,然后再找出该地经度所在的经线,它们的交点就是该地所在的位置。
4、判定经纬度坐标写出右图中A点的经纬度A教师逐步讲授做题的步骤。
5、写出右图中B点的经纬度B教师讲授并总结判断经纬度坐标的方法:找出相交于这点的一条经线和一条纬线一、本节知识点较难,通过教师的精讲点拨,使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更牢固,理解更加透彻。
B写出所在经线上标注的经度,加上方向符号,二、写出所在纬线上标注的纬度,加上方向符号提示:如题目无特殊要求,先写经度还是纬度都可以。
6、经纬网的作用利用经纬网定位在航海、航空、交通、军事、以及气象观测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
经纬网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激励学生学好经纬网。
学以致用出示课件1、经纬网定位的应用台风预报和危险自救。
2012年第14号台风“天秤”于8月23日在台湾南方海面生成,朝西北移动。
8月24日,“天秤”到达位于台湾西南,为台湾南部带来狂风暴雨。
由于预报准确,防范及时,使这次台风没有造成较大损失。
写出台风“天秤”在8月23日和24日位置的经纬度?小亮随父母去原始森林探险,突遇大雾生思考并踊跃回答.联系生活。
巩固练习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节教案七年级地理教案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重点】(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小组至少准备一小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等。
2.教学器材:教学地球仪。
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学生讨论、小组交流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学生举例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
学生看图“地球的大小”,读出地球的大小提问、引导,师生共同总结。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观察地球仪,制作简易地球仪引导、指导、评定、表扬纬线和经线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看图思考、回答。
指图、引导,边提问、边启发、边与学生讨论,让学生分析、归纳规律,并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
利用经纬网定位学生读图回答问题,小组讨论,互帮互学。
提问,及时纠正、辅导。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
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板书)地球的形状、大小1.地球的形状(展示图片)地球卫星照片(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
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学生讨论学习,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天园地方→天如斗笠→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 地球卫星照片)(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a.(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
作者VX:免费范文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仪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的形状,了解反应地球大小的数据: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2、理解地球模型——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3、掌握地球仪上竟危险和经纬度的划分
4、会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仪上某点的位置
第一课时
自学过程:
一、地球的形状:
1 、你认为地球是个什么形状?()
证据有哪些?()
2、古代人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地平——地方——地圆——球形
他们是凭什么得出来的结论?()
为什么时间那么漫长结论和现在大相径庭?
()
哪位航海家以实际考察的形式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
他是哪个国家的航海家?()代表哪个国家出海的?()
3、反应地球大小的数据有哪些?
赤道周长:
表面积:
平均半径:(谐音:庐山起义)
作者VX:免费范文。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的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已获得的地理知识,对新知识进行分析,做出自己的判断;提高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
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初步建立地球空间概念。
教学难点
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地球空间概念。
教学过程:
教师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经纬线的特征和经纬度的划分,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希望同学们认真完成下列表格。
师生一起复习、完成表格中的旧知识。
教师组织教学
教师出示一张电影票
教师提问:我有一张18排30号的电影票,怎样在电影院里找到自己的座位?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提问:试想,如果我们仅用电影票上的排次或座位号中的任何一个,我们能否顺利找到自己的座位?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再问:下面再请几位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如果我再请同学们说明我国首都北京在地球上的位置,你怎样描述?
学生回答
教师承转: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经常要提到上海、巴黎、珠穆朗玛峰等城市、山峰的位置,如何准确地描述出它们在地球上的确切地理位置呢?
教师放映有关台风“梅花”资料的课件
教师提问:在刚才的资料中,我们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是的,我们知道了有关台风“梅花”的信息。
其中还涉及了11.7°N、135°E两个数据。
请同学们分别在地球仪上或地图上找出这些经线或纬线,注意观察,11.7°N 与135°E之间分别存在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我们发现,所有的经线与纬线都是相交分布的。
如果我们把前面所学的经线和纬线都同时画在一个地球仪上,同学们想想,这些经线和纬线可以组成什么图形?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经纬线组成经纬网动态过程
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地球仪或者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网状结构,所有人们形象地称之为经纬网。
教师组织教学:请同学们在地球仪上或地图上分别找出20°N和30°W、 0°纬线和180°经线、40°S和150°E等纬线、经线的交点。
学生活动并相互交流
师生相互配合归纳总结:在地球仪上确定某点位置的方法一般是:首先找出该地经度所在的经线,然后在此经线上再找出该地纬度所在的纬线,经线和纬线的交点就是该地所在位置。
教师组织教学:请同学们在地球仪上找到台风“梅花”的中心位置。
学生活动并相互交流
教师布置练习:在地球仪上,按下表列出的经纬度,找出该经纬度附近的一座大城市的名称,或按照表中的地名,找出该地点的大致经纬度。
(课本第10页活动题第1题)教师提问:根据我们前面所学知识,请同学们思考:我们为什么要研究经纬网?其作用是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渐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我们研究经纬网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教师提问:举例说明经纬网对我们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逐渐归纳结论:经纬网在军事、航海、航空、交通、气象观测和旅游等许多方面,以及我们身边出租车上的卫星定位系统都十分有用。
强化训练:
活动:组织学生讨论,填出下表:最后让学生互相对答案。
(抢答、及时表扬、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教师概括本节主要内容。
学生课外作业:在前面用乒乓球做成的简易地球仪上,找出首都北京的大致位置并标明其经纬度。
板书设计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五、利用经纬网定位
1、经纬网的概念
2、经纬网的作用
反馈练习:
1、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A、B两点的地理坐标。
A:_____纬_____度, ______经______度;
B:_____纬_____度,
______经_____度。
(2)根据下面C、D两点的经纬度,在左图中标出它们的位置。
C:西经50°、南纬40°
D:东经70°北纬60°
2、(2010年黄冈市中考)读右图,甲、乙、丙、丁四点
中同时符合东半球、北半球、北温带、中纬度等条件
的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下列各点中符合位于西半球、北半球、低纬度
三个条件的是( )
A.20°W 60°N
B.0°26°N
C.180°17°N
D.19°W 15°S
4.关于我国首都北京(40°N 116°E)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北半球,中纬度
B.位于东半球,高纬度
C.位于西半球,中纬度
D.位于南半球,高纬度
5.关于地点(10°S 165°E)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东半球,中纬度
B.位于西半球,低纬度
C.位于南半球,东半球
D.位于西半球,高纬度
参考答案:
1、(1)A:北40 东70
B:南20 西50
(2)略
2、B
3、C
4、A
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