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形资产到用益物权_会计影响与因应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552.12 KB
- 文档页数:6
2009年11月总155期第6期山东经济SHANDONGECONOMYNov.,2009Gen.155No.6
[作者简介]苑泽明(1964-),女,天津人,天津现代无形资产研究所所长,天津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无形资产评估、无形资产管理。财会与统计研究
从无形资产到用益物权:会计影响与因应研究
苑泽明姚王信
(天津财经大学会计系,天津300222)
[摘要]包括用益物权在内的物权关系,必须与其所处的社会制度或政治制度相适应,所以必然会对会计产生影响。物权法生效以来,与用益物权有关的会计业务,对无形资产等具体会计准则产生了冲击。我们首次从基本经济制度视角,质疑用益物权会计的国际趋同或等效这个命题的存在性;进而提出解决用益物权会计与现行具体会计准则之间分歧的思路,具体思路有两个,一是改进现行准则以适应用益物权核算的要求,二是建立相对独立的用益物权准则。[关键词]无形资产;用益物权;会计[中图分类号]F235.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71X(2009)06-0110-06
1926年,杨汝梅(1899-1985)发表的无形资产
论,建立起一整套的无形资产理论与会计核算方
法,为无形资产研究奠定了基础。罗马帝国533年
完成的法典(Codex)和同一时期完成的教材法学
阶梯(IustinianiInstitutiones),有了无体物的概念,
从地役权发展到人役权,再到永佃权和地上权[1],共
经过近1500年的演绎,发展成为近现代的用益物权
概念。然而,当代的会计研究,鲜有人去触及无形资
产与用益物权的关系问题。
由于物权制度是社会私法的一个基础,而会计
毫无疑问是以确认、计量和披露等方式,研究建立在
契约(经济契约甚至政治契约)基础上的物的所有权
等关系。包括用益物权在内的物权关系,必须与其
所处的社会制度或政治制度相适应,所以必然会对
会计产生影响。研究此种影响,并提出会计因应对
策,不仅是必要的,更是前瞻性的。
一、我国无形资产会计回顾
(一)无形资产会计政策变迁
1985年,我国颁布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
度,第一次将无形资产纳入会计核算;1986年,颁发了关于国内联营企业若干财务问题的规定,允
许企业以先进的技术成果、商标权、专利权作价向联
营企业投资;1989年,颁布国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设置了无形资产总账
科目,并设有专有技术、专利权、商标权、特许权等4
个明细科目,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始对无形资产进行
会计核算。
1992年开始,我国陆续颁布了企业会计准
则、企业财务通则及工业企业会计制度等行业
会计制度、财务制度,全面增加了无形资产核算,将
无形资产确定为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
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范畴。我国于2000年颁布
统一会计制度,分别于2001和2006年共颁布过两
次无形资产准则,无形资产会计政策也从与国际接
轨走向与国际趋同。
(二)无形资产会计研究现状
1.核算理论研究
无形资产核算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无形资产
的确认、计量与披露等方面。周国富(1995)介绍了
SNA关于无形资产的核算理论与核算方法。孟凡利110(1997)认为无形资产摊销的会计处理应该比照固定
资产、自然资源的处理,专门设置摊销账户,摊销时
贷记累计摊销科目。邓平(2001)指出知识经济条件
下,无形资产会计核算应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即无
形资产历史成本与无形资产价值的关系、人力资源
与其他无形资产的关系、研究开发费用与无形资产
的关系。高冬秀(2008)提出了将无形资产研究阶段
的支出先通过待转研究费用账户归集,然后采用
一定的比例、按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开发阶段的支
出,最终计入无形资产价值或当期损益。
2.比较研究
无形资产会计的比较研究,主要集中在准则的
新旧比较、中外比较,会计与税法差异比较研究等方
面。很多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对新旧准则进行了比
较研究。甄永辉、李海燕等(2007)从整体比较角度,
乔秀霞(2007)从确认与计量角度,王芳、沈加玉
(2008)从研发费用处理角度等等,对新旧准则做比
较研究。杨娟(2007)对中外无形资产准则进行了比
较研究,指出了无形资产的定义、范围、确认标准和
商誉处理、研究开发费用处理等方面的差异,孙永尧
(2007)也做了类似的比较研究工作。张强(2007)、
高允斌、吴明泉(2008)考察了无形资产会计处理与
税务处理的差异问题。
3.发展难题与前沿问题研究
技术难题。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面临一系列
的技术难点问题,集中体现在自创商誉的确认、计量
和披露方面。李要贤(2007)指出无形资产会计的难
题在于分歧难以弥合,主要体现在商誉的计价与估
价、外购商誉与自创商誉的确认与入账、负商誉的会
计处理。熊淡宁(2008)研究了无形资产会计计量的
创新问题[2]。
无形资产准则的趋同与等效问题。关于会计,
能够取得基本共识的一点,即会计是一种建立在政
治规则之下的商业语言。本文紧接着将会分析用益
物权与无形资产的异同问题,进而讨论用益物权会
计给无形资产会计带来的多个层面的冲突。当考虑
到用益物权因素时,无形资产会计必然会涉及基本
的政治与社会制度。这样,无形资产准则真的可以
做到国际趋同和等效吗?目前无人提出这个问题,
所以更不会有人来回答这个问题。二、用益物权、无形资产的交织与差异
(一)基本概念问题
1.基本概念
我国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的定义,是指企业拥
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
产。我国物权法规定,用益物权是权利人对他人所
有的不动产或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
利。
2.主要范围
无形资产的组成要素,一般包括知识产权、秘密
信息、特许经营权、商誉等。知识产权包括工业产权
(专利权、商标权、厂商名称等)、著作权(文化艺术著
作权、工业著作权等)、域名(行业域名、区域域名
等)、植物新品种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等;秘
密信息包括技术秘密、经营秘密等;特许经营权包括
政府授予的特许经营权(特许经营公用事业、资源专
营权、特定商品生产经营许可、特别许可的经营权
等)、企业授予的特许经营权(特许使用专利权、商标
权、商号、技术秘密等的衍生权利)、冠名权等;商誉
包括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3]。
我国的用益物权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
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以及海域使用权、
探矿权、采矿权、取水权、养殖权、捕捞权等。
(二)两者的交织
从我国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的定义看,用益物
权在形式上,基本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即为企业所
拥有或控制,没有实物形态,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无形资产的大多数组成要素,尤其是特许权,只
要不是自用的情况,要么符合用益物权的定义,要么
构成用益物权的客体。
(三)实质性差异
1.所有权权属差异
无形资产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为企业主体所拥有
或控制,因此具有明确的所有权要求。从管理学角
度而言,无形资产是衡量企业综合素质的标准之一,
如获取信息、选择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技术开发
能力,人力资源开发能力,企业形象创造能力等[4]。
用益物权则是以对他人所有的物为使用、收益
的目的而设立,因此具有明显的使用权性质。从管
理学角度看,用益物权更多考察的是企业对他人所111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的使用能力、收益能力。
2.权利限制差异
无形资产权利通常都是所有权,是最完全和最
充分的权利,企业对无形资产依法享有完全的直接
支配力,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用益物权则
只具有所有权能的一部分,权利人享有的是对财产
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权利人可依法将享有的用
益物权进行转让、抵押等,但不具有对财产的所有权
进行处分的权利。
在权利的期限方面,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无形资
产权利人的所有权具有永久性。用益物权则一定具
有期限性,期限届满时,用益物权人应将占有、使用
之物归还于所有权人。
对自创或外购的无形资产,有充分的自主权;对
租赁的无形资产,实质上则是用益物权。用益物权
人必须根据法律的规定及合同的约定正确使用权
利,应当保护和合理利用所有权人的不动产或动产,
按照设定权利时约定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利用所有权
人的财产,不得损害所有权人的权益。
3.取得或派生性差异
无形资产可以用自创或外购的方式取得所有
权,是自物权。而用益物权则是在他人所有的财产
上设立的权利,即对他人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和收
益的权利,是他物权,是派生的权利。
4.客体上的差异
无形资产的客体是符合前述条件的非货币性资
产。用益物权则多是以不动产为使用收益的对象。
如我国的土地、海域等,具有国有或集体所有的性
质,使在土地、海域等之上设立用益物权成为必然的
或者惟一的选择。
三、构建用益物权会计带来的影响与因应
(一)现有研究成果回顾
用益物权会计的既有研究成果较少,以下的列
举几乎囊括了国内所有重要的研究成果。张彬
(2004)提出了用益物权会计处理要与国情相适应,
以及国际协调问题,并以路桥收费权为例进行了会
计处理的说明[5]。马贤明、郑朝辉(2004)以路桥收
费权为例对用益物权会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对用益物权会计的改进提出了建议[6]。颜延(2007)
则是在物权法颁布后,系统研究了物权会计,指出:物权制度的确立必将影响会计报表要素的确认和计
量、所有权在界定会计主体边界中的作用;同时还以
建设用地使用权为例,研究了用益物权的会计含义;
研究了资产权利受限对会计核算的影响[7]。徐国君
(2007)、张泽南、张瑞芳(2008)则将物权会计与人权
会计的关系联系起来进行研究[8]。这实际上是将物
权与R&D无形资产联系起来。姚王信(2002)从无
形资产会计的角度研究了公路收费权问题(一种用
益物权);姚王信(2009)系统研究了公路收费权的会
计问题,对公路收费权的属性、相关会计理论与实务
的发展、资本市场中的公路收费权会计等问题进行
了研究[9]。
(二)主要影响
基于用益物权的特点与差异,在会计核算时,利
用有关的准则对其进行核算,存在一定的技术性障
碍等不利影响。根据物权法定的原理,除法定用益
物权,我国不承认具备物权效力的其他用益物
权[10],因而对无形资产、其他资产的划分或范围界
定产生直接的影响。
1.无形资产准则核算用益物权的技术性障碍
(1)基于土地所有权产生的用益物权
确认与初始计量。无形资产准则规定,满足与
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无
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才能予以确认;无形
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计量。从名义上看,基于土
地所有权产生的用益物权,既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
也符合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似乎应该作为无形资
产来核算。但是物权法生效后,此类用益物权的固
定资产特征更加突出;同时,国际会计准则对此类用
益物权,也是作为固定资产来处理的[11]。这是其
一,即确认问题。其二,由于此类用益物权的稀缺
性,其初始取得成本,与其公允价值相比,占的比重
过小,因此如果按照成本进行计量,会导致会计信息
的严重失真[12]。其三,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
用权的主体具有特殊性,明显不适用无形资产准则。
后续计量。无形资产准则对摊销和减值做出了
规定。这些规定不完全适用基于土地所有权产生的
用益物权。首先是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主要是基于
经济判断,而此类用益物权的期限性则是基于法律
规定。其次,此类用益物权的稀缺性和长期资产性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