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浙江卷《论语》试题的科学性
- 格式:doc
- 大小:948.50 KB
- 文档页数:4
1、下面一段话有三个句子,其中一句有语病,请指出并针对语病进行修改,修改后的句子要保持原意。
(4分)①在长江三峡中,瞿塘峡最为雄奇险峻,峡内有不少令人惊叹的名胜古迹。
②在瞿塘峡北岸绝壁上,有一条沿江修建、全长65千米的古栈道,连通奉节白帝城与巫山青莲溪,全程异常艰险,这就是著名的夔巫古栈道。
③瞿塘峡南岸的白盐山有一处巨大的临江石壁,上面书写着自宋以来的篆、隶、楷、行等字体的数十块摩崖石刻,气势恢宏,与瞿塘峡雄伟的气势相得益彰。
有语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2分)针对语病的修改__________________(2分)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缜(shân)密感喟(kuì)紫蔷薇(wēi)暗香盈(yínɡ)袖B.镶(xiānɡ)嵌驰骋(chěnɡ)栀(zhī)子花逸兴遄(chuán)飞C.热忱(chãn)别(biã)扭康乃馨(xīn)积微成著(zhù)D.菜肴(yáo)酣(hān)畅蒲(pú)公英春风拂(fó)面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纠葛(gã)瓜蔓(màn)牛皮癣(xuǎn)为(wâi)虎作伥B.惬(qiâ)意觊(jì)觎蒙(mēng)蒙亮扺(zhǐ)掌而谈C.谄(chǎn)媚压轴(zhóu)一溜(liù)烟间不容发(fà)D.豆豉(chǐ)箴(zhēn)言轧(zhá)马路开门揖(yī)盗4、默写。
(6分)【任选6空作答,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1)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去也。
(《〈论语〉七则》)(2),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3),万方多难此登临。
(杜甫《登楼》)(4)叹年来踪迹,?(柳永《八声甘州》)(5),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2012年浙江省高考各科试卷评析2012年浙江省高考各科试卷评析语文关注生活热点,突出能力立意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特级教师胡勤诸暨市教育局教研室特级教师周红阳慈溪中学特级教师黄孟轲今年我省语文试卷继续体现了浙江的命题特色关注生活热点,反映时代特征,突出能力立意,注重思辨探究,彰显人文内涵,尝试自主多元,体现课改宗旨,弘扬语文本色。
整体难度与去年大致相仿。
其主要特点有:一、凸现母语本质,给力语用语境首先是语料选材鲜活,贴近时代生活。
语言文字题的语料选择,与生活、政治、经济、艺术等社会生活热点紧密相关。
既重视生活用语,又关注语言的人文内涵,体现语言的实用性和时代性。
命题在注重知识和能力考查的同时,着眼于引导学生了解和关注社会生活。
如第5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后“下定义”的能力,其内容为“食品添加剂”,直逼当今时弊,有很强的现实时效性。
其次为突出考查语言的语境意义。
如第6题既考查学生使用所给词语进行描写的能力,又考查学生合理运用修辞方法的能力,对语文教学启示颇多。
又如第2题错别字、第3题词语运用,均需要联系语境,细加体察。
倘若考生只会死记硬背,不会具体分析体味词语语境意义,就难以做出正确选择。
二、拓展阅读空间,营造良好态势试卷的阅读材料特别引人注目。
无论是文学类文本还是文言文文本,均明显不同于去年:一是再次告别了外国小说,选用了当代散文《母亲的中药铺》,并在设题上不落俗套,引导考生深入解读内容和意蕴;二是“翻”过了人物传记这一页,将欧阳修的“私人信件”《与荆南乐秀才书》“公开”在试卷上,为我省高考语文阅读选材营造了一种“平稳而不凝固,变动而不唐突”的有序、稳妥的良性循环态势。
这种语文知识框架出现在高考试卷里,即使不是有意识“拨正”阅读指向,也至少丰富了阅读文类,多样了阅读选择,拓展了阅读空间。
不仅如此,论述类文本节选自《国学与诗学》(刘梦溪),呈现出浓郁的“文化味”,相应的试题(如第10题)也更注重考查对观点与材料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的理解和揭示,较好体现了“文本细读”、“深度理解”等现代阅读理念。
2013年高考第二轮复习语文浙江版专题四《论语》选读考题展示1.(2012·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论语·乡党》:“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
’问马。
”(1)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
(2)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
2.(2010·浙江高考)《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
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欧阳修《朋党论》)考向分析2012年浙江卷延续2011年的材料加主观题的题型和固定的分值(小题分值略有不同,2009、2010年4分,2011、2012年5分)。
与前两年相比,2011、2012年的《〈论语〉选读》分值由4分增加到5分。
所选材料和2010年一样依然是一则来自课内,一则来自课外,然后进行理解对比分析评价等。
立足课内,掌握《〈论语〉选读》10篇必读课文的思想文化内涵最为关键。
在文言字词理解的基础上着重考查《论语》的文化价值观,是该题的特点。
《论语》题一般设置两个题目,第1题较基础,第2题要求相对较高。
自有《论语》题以来,《论语》题设题角度变化较大。
2009年采用《论语》两则材料,要求概括一个成语,再概括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2010年的材料是欧阳修的《朋党论》中一个句子,然后要求写出《论语》中意思相仿的一句话,再分析它所表达的思想。
将考查的材料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2011年围绕为政观列出了《论语》和韩非子相关的两则材料,要求考生分析。
2012年围绕孔子的仁爱观设题。
但不管怎样,考查的都是《〈论语〉选读》的思想文化内涵,所以,立足课内文化层面的知识是关键。
【例题】(2011·浙江高考)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第1~2题。
浙江省高考语文《论语》选读列年考题及评析浙江省高考语文《论语》选读列年考题及评析(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子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译文】孔子说:“我不想说话了。
”子贡说:“你如果不说话,那么我们这些学生传述什么呢?”孔子说:“上天说了什么呢?春夏秋冬四季照常运行,众物照样生长。
天说了什么呢?”24.(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1分)答:举一反三(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3分)答: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答“自主学习原则”亦可),注重身教原则(“无言之教”或“教是为了不教”亦可)。
析:考查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论语》片段的理解,要求“考生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
所选的两段话内含孔子的教育原则,有启发式、举一反三、身教重于言教、潜移默化、无言之教和有言之教相结合等,有的不是孔子和子贡对话中的内容,考生要分析区别。
《<论语>选读》是考查2009年高考的新点,遗憾的是新点没能成为亮点。
选修A重新开读《论语》,重视经典传承,新课程的“新”也可以体现在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回归。
然而考题要求探究孔子教学原则,例句却选孔子谈“予欲无言”,含义有些迷蒙玄远。
令人比较关注的是新高考对《论语》是如何考查的。
从题型来看,并没有将《论语》的考点放在文言基础上,而是重点考查了学生对一些观点的理解。
以开放型的样式出现。
比如在模拟卷中出现的是谈谈对“隐”和“仕”的看法(十全注:第1题属送分题,第2题,这题出得相当偏,很多老师和教辅对这段文章有何教育原则,是视而不见的,这更让我们明白,高考是考“教的不考,考的没教,”热的不考,考了必热,对于论语的每一段的寓意最好能挖掘一下,跟现实联一下.例卷当把人引入歧路后,出题考出了一个相当是非分明的一个真题。
2012年高考浙江卷语文复习系列教案《〈论语〉选读》一、几点思考1.试题取材范围《浙江省新课程学科实施指导意见》中指定的10课必学内容(见下)。
10课自读课文:《为政以德》、《克己复礼》、《知其不可而为之》、《仁者爱人》、《君子之风》、《周而不比》、《诲人不倦》、《高山仰止》、《沂水春风》、《中庸之道》5课自读课文:待贾而沽、求诸已、出辞气远鄙倍、学以致其道、敬鬼神而远之。
2.《论语》解读的三个层次《论语》是用古代汉语记载下来的以语录式样呈现的中华文化的经典。
从语言来说,它是古代汉语;从形式上说,它是古代特有的对话文体;从内容上说,它是传统文化的源头。
所以《<论语>选读》应该考虑到三个层次的复习内容:文字、文章和文化。
如下表:着重是在语言文字和文化内涵这两个复习层次下工夫。
2.《〈论语〉选读》中包含的孔子的主要思想内容《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思想,均贫富含义;《克己复礼》:礼与仁的关系,孝悌之情;《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责任感;《仁者爱人》:仁爱的基本含义;《君子之风》:义利观,君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周而不比》:人际交往观;《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的原则、方法及思想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高山仰止》:孔子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关系;《沂水春风》:礼乐文化(礼乐治国);《中庸之道》:中庸思想,和而不同的深刻哲理。
二、考查内容与题型形式1.名句默写(填空)可能存在的问题:①懒得背;②不熟练;③错别字;④轻视《论语》名句2.文本探究(简答)一模存在的问题:1.审题不清楚,答题不规范; 2.不能充分利用题干中的所有信息; 3.解题思路混乱;4.理解、把握不全面、不准确;5.以文解文,没有分析;6.文字表达不通顺3.结合古文阅读选择题(选择)主要应该是结合虚词的那道选择题,极有可能挑几个《论语》的虚词,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君子哉若人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三、复习策略1.教师要督导学生将十课内容烂熟于心,该背的必须背出,文句的理解与翻译也必须掌握个八九不离十;2.有必要将18个文言虚词用《论语》中的句子集成整理、训练一下;3.加强背诵的笔答检查,消灭错别字;4.要帮助并引导学生整理、掌握孔子的几大思想观点的核心,如:为政观、义利观、交友观、教育观、文化观、礼乐观、仁爱观、中庸观;尤其要认真解读每课后的相关知识链接的那篇短文,把精要之处加以圈画或摘录,弄通弄懂透弄熟。
2012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分析今年我省除语文试卷阅读文体与作文题型有一些变化外,总体继续保持命题思路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对我省近十年语文教学的课程改革也有一定的体现,一定程度上以达到与我省将要要启动的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作对接。
整体难度应该跟比前两年有下降,估计平均分会比上年提高5分左右。
整份试卷应该比较注重语言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语文味较浓,能贴近当下生活实际,文化意蕴浓厚;注重考查比较思辨能力和素养,是今年的试卷给人的总体印象。
一、基础知识部分分析与往年相比,今年的高考语文试卷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选材鲜活,贴近时代生活。
语言文字题的语料选择,与生活、政治、经济、艺术等社会生活热点紧密相关。
命题在注重知识和能力考查的同时,着眼于引导学生了解和关注社会生活。
第1题:今年字词的考查,复杂生僻的词语被平时生活中常用音、词所代替。
比如“质量”、“露脸”、“笑靥”等词,都是平时教室板报、日常生活中常出现的词语。
这就要求学生更加注重平时的积累,努力做生活的有心。
第2题:重点考查学生日常字词的积累和运用,这些错字都是平时容易写错,平时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就难以发现,容易失分。
第3题:依旧在成语运用限制上做文章,例如,题中考察的词语“惊世骇俗”,常指人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一般人感到震惊,不用于事情。
而题目中就这个词语用来形容事情,混淆考生的理解,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积累的同时要在成语的运用范围上多加关注。
第4题:在病句方面,考的依旧是“两面词”、“二元对一元”、“缺少成分”等几个常见考点。
回顾近5年来的病句题我们不难看出,出题人的出题点几乎都围绕着这些考点没有变过。
第5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后“下定义”的能力,其内容为“食品添加剂”,直逼当下,有很强的现实时效性。
第6题:语言的运用。
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想象思维能力。
除了掌握修辞手法的运用之外,还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这一题想拿高分不容易。
第7题:材料分析题。
《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测试题一、填空题:1、孔子名(丘), 字(仲尼),(春秋)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
开(私人)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3000)人,身通六艺者(72)人。
2、《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儒)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宋儒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3、《论语》中能统率全书的词是(仁),一共出现了104次。
4、孔子在谈自己的生平时,曾说过:“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孔子在教育方面主张①(有教无类)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6、从治学的角度看,孔子主张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和②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
7、《论语》中孔子强调的学习规律(温故而知新)8、孔子强调的学习方法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9、孔子强调的品德修养: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二、判断题:1、《论语》每章的篇名都取第一句话的开头两个字。
(√)2、《论语》是先秦儒家语录体典籍,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在孔子生前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共二十篇。
(×孔子死后)3、孔子年轻时曾经做过“委吏”与“乘田”,这两个官职分别是“管理牲畜”和“管理粮仓”的。
鲁定公时,曾担任司寇(主管司法)。
(×分别是“管理粮仓”和“管理牲畜”的)4、《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删修,用“春秋笔法”成就了其儒家经典的地位,而春秋也便以此命名。
浙江慈溪中学黄孟轲说明:昨天7日到杭州参与省考试院组织的对今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作简评。
我主要负责对语言知识及其运用题与作文题两大块做点评,对其他题目也做一些评点,匆匆写就没有深究,非常粗浅,只代表我个人的意见,供同行或考生参考。
但这份试题当然还不是我们所理想与期待的,浙江题这几年总体看总还是差强人意,与我们浙江这样一个文化渊源深远的大省相差较远,从某种角度看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省的语文教学的发展;死做题,机械训练,弱智化教学,愈演愈烈,学生可怜,我们语文老师也常常弄得连“语文田地里的麦苗与韭菜”也分不清了,这些不能不说都是高考的制约的后果,但真正“自由”哪里可能。
只是,我作为一个普通语文老师也只能在在强大的“网”势当中,做一些对得起良智的事而已。
想想在体制内,也许命题的老师也有苦衷。
下面我说的一些话也只是体制内的相对而言的一些个人观点与随意的一些评说。
母语本质,生活热点,人文意蕴2012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卷简析浙江慈溪中学黄孟轲今年我省语文试卷除阅读文体与作文题型有一些变化外,总体继续保持命题思路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对我省近十年语文教学的课程改革也有一定的体现,一定程度上以达到与我省将要要启动的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作对接。
整体难度应该跟比前两年有下降,估计平均分会比上年提高5分左右。
整体看来,试卷应该比较注重语言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语文味较浓,能贴近当下生活实际,文化意蕴浓厚;注重考查比较思辨能力和素养。
下面分三点来阐述。
一、母语本质与语用语境今年试题一大特点是能够较好体现母语考试的语言特性,既注重语言文字的基础性,凸显语文的本质,又注重语言的应用性实践性当中的语用语境意义。
如第一大题语言文字运用七道题,题型同往年没有大的变化,像第5到第7题的语言运用看似又回到多年前的题型,没有什么创意,但能够较好的凸显了语文的本质特性的考查。
1.语料选材鲜活,贴近时代生活。
语言基础知识题与语言运用题的题干的设置,与生活、政治、经济、艺术等社会文化热点相关。
浙江省历年高考试卷中《论语》题汇编1.【2009.浙江】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子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1分)(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况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3分).默写题:(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
(《论语》)2.【2010.浙江】(1)《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
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
(4分)“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欧阳修《朋党论》)(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选3小题)(1)谨庠序之教,,。
(《孟子》)3.【2011.浙江】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1)题。
(5分)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
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
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
(《韩非子》)【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
②用:使。
③不计数:不能用十来计算,不用十个。
(1).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
(1分)孔子:____________ 韩非子:____________(2).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
(4分)4.【2012.浙江】《论语·乡党》:“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
’,问马。
”(1).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
(2分)(1) (2)(2)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