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养成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指导一。
认识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学习习惯是指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自律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全面的发展。
二。
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长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保证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同时,家长也要注意避免家中的噪音和干扰,让孩子专注于学习。
三。
培养良好的学习计划学习计划是小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
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时间安排。
同时,要教会孩子合理分配学习时间,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休息和娱乐。
四。
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离不开科学的学习方法。
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合理的学习方法,包括制定学习提纲、整理笔记、善于借助工具等。
让孩子在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
五。
鼓励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之一。
家长要鼓励孩子多读书,培养阅读兴趣。
可以陪伴孩子一起去图书馆借书,选择适合孩子年龄和兴趣的图书,并与孩子分享读书的体验和感悟。
六。
引导孩子培养独立学习能力独立学习能力是小学生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环境,给孩子一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空间,让孩子在学习中逐渐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
七。
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展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展,及时与老师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和需求。
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计划和方法,给予孩子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八。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孩子的学习兴趣密切相关。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并尽量为孩子提供开展兴趣活动的机会和资源。
通过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其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培养学习习惯。
九。
设置小目标,激发动力家长可以帮助孩子设置小目标,并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培养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至关重要。
养成良好的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需求,提升他们的学业成绩和道德修养。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
首先,家庭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首要环节。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对孩子的习惯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孩子从小就应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如守时、整洁、尊重他人等。
家庭环境的稳定和和睦也对孩子习惯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父母可以通过亲身示范和正面引导来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其次,学校教育也应对学生习惯的培养发挥积极的作用。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应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习惯养成环境。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教育活动,如学生会、社团等,让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来形成良好的学习和待人接物的习惯。
此外,学校还应加强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守规矩和言行得体的良好品质。
第三,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老师可以通过课堂管理和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堂管理方面,老师可以制定一些规则和纪律,如守时、听讲、积极互动等,以确保课堂秩序的同时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方面,老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互动式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和探究的习惯。
第四,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对学生习惯的形成起着作用。
同学是学生生活中最密切的伙伴,他们之间的互动和影响对习惯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班级中,可以组织一些竞赛活动或小组合作项目,鼓励同学们相互学习、合作和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分享习惯。
此外,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也对学生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
老师应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对于存在习惯问题的学生,老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促进其及时改正和修复错误习惯。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需要家庭、学校、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共同努力。
家庭教育应重视行为规范的培养,学校应提供良好的习惯养成环境,老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对学生习惯的培养有积极的作用。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其成长的基石,是其日后人生路上的重要保障。
因此,教育工作者及家长应加强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品行和行为规范。
一、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律能力凡事自觉自律是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体现。
而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律能力可以从动手做事中培养起来。
比如,当小学生完成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时,及时地对他进行表扬和鼓励,让他意识到自己的成就感并强化自信心;同时,也要指导孩子树立艰苦奋斗的信念,让他深刻理解“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的道理。
二、培养孩子的礼仪意识及行为规范在现代社会中,礼仪作为人们的一种交际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而小学生作为学生,更应该具备一定的礼仪意识及行为规范。
在此,家长可以通过模仿和指导,培养孩子的规范行为,比如在家里、学校、公共场所和社交场合等,教会孩子懂得如何礼貌地对待人,如何恰当地表达情感,并且细心体贴、周到关心他人。
三、培养孩子的积极心态心态是影响孩子一生的重要因素。
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够让孩子在成长中更加从容,更加自信。
家长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积极心态帮助他们减少不愉快的经历,提高抵御压力的能力,并且激发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比如,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多阅读一些有益的书籍,培养他们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和追求。
四、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合作意识责任心和合作意识是小学生的另一项重要行为习惯。
对此,家长可通过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比如帮助他们养成完成任务的良好习惯,让他们认识到付出与享受的正比关系,同时也要教育孩子懂得团队合作的意义和价值,让他们学会倾听、尊重、互助,体会到团队协作带来的快乐和成功。
爱心和关爱意识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又一重要因素。
爱心和关爱意识可以温暖孩子的心灵,也能让孩子感受到关爱和回馈的力量。
家长应该通过关注他们的生活,多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培养他们的孝心,并且也要让孩子学会帮助他人,关注身边的周围朋友和家人的需要,让孩子懂得“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无尽真谛。
如何进行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是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修养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他们正在建立起自己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因此,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负责教育他们。
下面是一些建议,可以帮助小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1.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提供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
-给小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
-给小学生适当的自主权,使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让他们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帮助他们养成每天复习和预习的习惯,提高学习效果。
-鼓励他们多读书、多写作,培养阅读和写作的兴趣。
3.培养良好的社交习惯:-教会小学生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感受,在与他人相处中注重礼貌和友善。
-鼓励小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育他们正确处理冲突的方式,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4.培养自律能力:-教会小学生遵守纪律和规则,明确他们的责任和权利。
-帮助他们制定个人目标,培养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育他们正确管理时间和资源,培养自我控制能力。
5.培养关爱环境的意识:-引导小学生了解自然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育他们保持环境卫生,垃圾分类和节约能源。
-鼓励他们参与社区服务和环保活动,培养公民意识。
6.培养积极向上的品格:-培养小学生乐观积极的心态,教育他们面对困难时保持坚持和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
-鼓励他们发展兴趣爱好,培养艺术、音乐、体育等方面的才能。
-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和公平公正的意识,培养他们尊重他人、公平竞争的价值观。
以上是一些关于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建议,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为小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修养。
这将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产生积极的影响。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曹迁红曾经有位记者问一位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你成功的秘密是什么?那位化学家回答:“是在幼儿园里养成的良好习惯。
”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给学生的一生带来无法估量的影响。
下面我就结合自身实践,谈几点做法:一、狠抓常规教育。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而小学生精力旺盛,喜欢追逐打闹,这样,极易发生事故,作为一位教师,我必须对学生的安全负责,为此,我充分利用时间,对学生进行安全方面的教育,通过讲解示范、榜样激励等督促学生认真遵守,养成自我约束力,形成习惯,使整个班集体表现出“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良好班风班貌。
有如在班级卫生方面,刚开始,我发现刚刚打扫干净的教室,过不了多久,又会有废纸出现,很少有同学捡起来的,怎么办?我来捡,我来扫,但事实上并没有收到预设的效果,于是干脆实行“卫生包干”,即每位学生都有一块属于你的“卫生包干区”,监督别人的同时监督自己,人人都是卫生监督员。
这样,就“乱扔垃圾”的现象展开讨论,让学生从思想上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自那以后,班级中再也没有乱扔垃圾的现象发生,而且,教室里每天都能保证至少打扫两次。
反思这样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体验—自责—感情的情感变化过程,在他们内心深处烙上了难以泯灭的印记。
我深深感到,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强制压服和惩罚都很难起到本质的效果。
只有有用地创造教育和契机,才能激发孩子们内心的矛盾冲突,唤起他们自觉的正义行为。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我们的祖辈十分注重学习环境行为习惯的影响,“昔孟母,择邻处”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儿童时期模仿了最强,所以我很注意班风的建设,如果说学习成绩是一个班级的生命,那么良好的学风将是它的保障。
所以,接一个班级,我首先得了解每个学生的过去,做到心中有数。
在排位置时,做到让先进带动后进,真正发挥榜样的力量,对于极个别“顽固”分子,可以采用四周包围策略,当他感到“孤立无援”的时候,他自然而然地会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南昌市曙光小学黄恋恋心理学家说:“培养良好的习惯就等于在塑造成功。
”好的习惯可以克服惰性、化解困难、培养自信。
我们从小就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孩子在小学这个阶段,小学是基础教育时期,在打好孩子基本功的同时,更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孩子集中精力做事的好习惯。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要求孩子专注,集中精力完成一件事情后再去做另外一件事情。
有的小孩总是喜欢一边做作业一边看电视,这样长而久之就会养成孩子三心二意的不好习惯,这时家长就应该及时的纠正孩子这不好的行为,如可以关掉电视,静静的坐在孩子身边一会儿,和孩子静静的讲讲话,然后再来让孩子一心一意的做作业。
只要视线相连接,孩子就不得不集中注意力听,只要每天持续不断,就能培养出很会听“话”的孩子。
经过训练,现在孩子回家后很快集中精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二、培养孩子养成有条理的习惯。
上课时,我们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我的本子没带。
”“老师我的笔找不到了。
”等等之类的问题,发生这样的现象都是孩子们没有养成有条理的习惯,那么在孩子就要养成学习用具的收拾要有规律,书本存放在书包或书桌上要有一定的次序,做各科作业要预先安排好时间等等。
东西存放无规律,要用时东寻西找,心烦意乱,极易影响学习情绪;做作业不讲条理,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学习效率就低,这时家长就要让孩子养成每天做完作业后或者看完书后,让孩子们检查检查,书本是否已经在书包里放整齐了,还有什么学习用具落下没?在等到第二天上课前再次进行检查,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做事有条有序的良好习惯了。
三、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我们经常会碰到孩子问:“爸爸这道题怎么做?您能教教我吗?”而大多数家长都说:“老师不都教过了嘛,自己去想,自己去做。
”这时我们的家长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应用热情的语言鼓励孩子自己“试一试”。
而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实在无法独立解决时,他就包办代替,这时我们需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启发,使他能在你机智而不露痕迹的引导下,觉得是靠他自己的力量完成的,让孩子尝到胜利的甘甜,对自己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个问题的挑战。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指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稳定、长期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
下面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必要性、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原则和具体措施等方面谈一
下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帮
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提高学习效果。
良好的行为习惯也能够让学生在与他人的交
往中更加和谐,能够懂得尊重他人,自觉抵制不良诱惑,自律自助,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
集体荣誉感。
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要遵循一些原则。
要从小培养习惯,因为个体在习惯养成的
阶段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能够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习惯。
要循序渐进,培养步骤要分阶段进行,逐步提高孩子的行为标准。
要注重正面激励,让学生在树立良好行为习惯中不断得到
满足感和成就感。
要注重实践和反思,通过实际的行为实践和对自己行为的反思来培养良
好的行为习惯。
具体的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要重视家庭教育,家长要起到良好行为习惯
的引导作用,要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榜样。
要重视学校教育,学校可以通过制定行为规范、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和设置奖惩机制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
中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要对学生的行为给予及时的批评和表扬,以及正确的引导和
训练。
学生也要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自觉遵守学校规定,自觉尊重老师和同学,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家庭道德。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自律的态度,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兴趣,并且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每一位家长和教育者的使命。
本文将介绍一些方法和具体技巧,帮助家长和老师有效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 为孩子提供良好学习环境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首先,确保孩子的学习场所整洁、安静,不受干扰。
为孩子提供一个专属的学习区域,让他们能够集中注意力。
其次,合理安排家庭作息时间,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
保证孩子有足够的休息时间,避免疲劳。
2. 培养良好的学习规划能力小学生在学习中缺乏有效的规划往往会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家长和教师可以教导孩子制定学习计划。
帮助他们学会分配时间,设定学习目标,并按计划完成任务。
在制定学习计划的过程中,要与孩子一起制定可实现的目标,并逐步提高目标的难度,促进孩子的学习动力和成就感。
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的基石。
家长和教师应该教导小学生养成以下几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a. 规律的学习时间:确保孩子每天有固定的学习时间,并且坚持不懈。
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和学习习惯。
b. 阅读习惯:鼓励孩子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家长可以提供各种丰富的阅读材料,并以身作则。
c. 记笔记和总结:教导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记笔记和总结。
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思维整理和总结能力。
同时,通过回顾笔记和总结,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d. 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能力。
鼓励他们在学习中提出问题,主动探索解决方法,并寻求帮助和反馈。
4. 与孩子建立有效的沟通家长和教师应该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
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并根据孩子的特点和兴趣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同时,要鼓励孩子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5. 树立学习的积极认知积极的学习态度对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小学阶段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在其学习生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有效地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重视小学阶段的学习习惯培养对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涯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具有重要影响。
学校和家庭应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有序、安静的学习氛围。
学生的学习区域应清洁整齐,书桌上应摆放必要的学习用品,如文具、书籍等。
同时,要保持学习区域的整洁,避免杂物过多造成学习积极性下降。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计划良好的学习计划对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至关重要。
学生应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和个人的学习能力制定学习计划。
制定学习计划时,可以将学习内容分成小的单元,逐步完成,以避免学习压力过大。
同时,学生还应学会合理安排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的学习造成疲劳和效果不佳。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基石。
学生应培养定时复习的习惯,及时巩固所学知识点,避免遗忘。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保持专注,避免分心和被外界干扰。
同时,积极主动地解决学习问题,不害怕提问和求助,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学生还应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及时完成作业,不拖延和懒散。
四、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动力对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至关重要。
学校和家庭要注重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引导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可以通过表扬、奖励等方式,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绩,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此外,老师和家长还可以通过给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的方向和目标,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动力。
五、教育家长关注学生学习习惯家长在学生学习习惯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与老师保持密切的沟通。
同时,要给予孩子良好的学习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长还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浅谈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小学生是成长中的花朵,他们正处于性格和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家庭和学校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小学生的养成教育,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给予他们爱与关怀,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帮助他们发展个性和潜能。
今天,我们就来浅谈一下小学生的养成教育。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小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生活习惯包括饮食习惯、睡眠习惯、卫生习惯等。
小学阶段是孩子养成生活习惯的关键期,家长要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榜样。
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教会他们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零食,养成定时进餐的习惯;注意睡眠质量,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让孩子学会自理自己的卫生,保持身体清洁。
还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保持适当的运动量,培养健康的体魄。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让孩子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他们未来的成长打下基础。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小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关键时期,学习习惯对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长和老师需要一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学会自己整理学习计划,独立完成作业;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鼓励他们多读书,培养阅读兴趣;教会孩子良好的课堂表现,让他们懂得尊重老师,与同学友好相处,自觉遵守纪律。
通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为未来的学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修养也是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关键内容之一。
在成长的道路上,孩子需要学会尊重他人、守纪守法、诚实守信等品德修养。
家长和老师要共同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培养孩子的礼貌习惯,让他们学会尊重长辈,尊重他人,懂得感恩;加强道德教育,教会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关爱他人,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善良心,让他们学会帮助他人,关心他人。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修养,不仅可以让孩子成为一个懂得尊重他人、懂得爱护他人的人,也能够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加自信、阳光、乐观。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小学生是成长的重要阶段,他们的行为习惯对他们的成长和未来有着深远的影响。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非常重要。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有益于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还具有塑造他们的品格和价值观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行为习惯来源于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父母应该从小抓起,给予孩子良好的榜样和引导。
父母应该注重孩子的日常生活细节,比如说话文明、礼貌待人、尊敬他人等。
父母还要正确引导孩子正确处理感情,学会宽容、谅解和帮助他人。
只有家庭环境良好,孩子才能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也是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场所。
老师是小学生的导师,应该给予他们良好的引导和榜样。
老师应该注重教育小学生遵守纪律,尊敬他人,有礼貌,学会独立和自主等。
学校还应该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启发他们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学会感恩等良好的品质。
在学校的教育下,小学生将会懂得守纪律,尊敬关心他人,努力学习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社会环境也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有着很大的影响。
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社会环境是否健康和良好会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
社会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减少不良的影响,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只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孩子们才能受到正确的引导,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家庭应该成为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第一课堂,父母要做好身心的示范,正确引导孩子。
学校应该成为孩子的第二课堂,老师要做好榜样与引导,教育孩子学会守纪律,尊敬他人,有礼貌等良好的品质。
社会应该成为孩子的第三课堂,营造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减少不良的影响,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小学生才能良好的行为习惯,更好的成长。
浅谈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小学生是养成教育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性格、习惯、价值观等都在这个阶段逐渐形成。
对小学生进行良好的养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教育方式、家庭教育、心理健康等方面来浅谈小学生的养成教育。
一、教育方式在小学生的养成教育中,教育方式至关重要。
传统的教育方式以灌输式为主,忽视了小学生的兴趣和能动性。
而现代的教育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育者应该注重启发式教育,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代的教育方式也强调对小学生个性的尊重和关注。
教育者要从学生的兴趣、特长出发,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观念,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家庭教育家庭是小学生最主要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是小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意义重大。
家庭教育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父母的言传身教。
父母要以身作则,做一个好榜样。
他们的言行举止、情感态度、生活习惯等都对孩子的养成产生深远的影响。
父母要注重自身的修养和素质提升,不断完善自己,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2. 和睦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小学生最重要的情感寄托,和睦的家庭关系对孩子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
父母要注重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多给孩子一些关爱和理解,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安全。
3. 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注重方式方法,不可过于严厉或溺爱。
尊重孩子的个性,给予他们适当的自主空间和选择权,培养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心。
4. 家庭教育的内容。
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和正面的人生观价值观。
应该教导孩子勤奋、诚实、守纪律,尊重他人、关爱社会,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三、心理健康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养成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小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系到他们的人格塑造和心灵成长。
浅谈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哈尔滨市阿城区玉泉中心小学代波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小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才会把精力集中在学习活动的最重要方面,提高学习效果,也有利于学生健康的发育成长。
反之,坏习惯不仅降低学习效果,而且有损于身心健康。
一、二年级是学生习惯培养的关键期。
在孩子诸多习惯中,学习习惯是最重要的,因为人在一生中,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离不开学习。
人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生长的基础。
只有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人才能在事业上获得成功,才能在生活上脱离低级趣味。
因此,有见识的家长,都特别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指热爱学习,善于学习,认真实践。
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培养孩子学习和生活良好习惯。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呢?一、文明礼貌用语的习惯首当第一一年级是一个人一生做学生的开始,一年级学生是刚刚从幼儿阶段向小学阶段转型过来的,他们天真活泼,可又无拘无束,缺少小学生应该具有的良好行为习惯,例如参加各种活动不会排队,在40分钟的课堂上有很多同学坐不下来,不懂课堂规矩,自理能力差,与人沟通时,词不达意,缺少礼貌。
怎样使他们尽快进入小学生角色,是我们一年级老师迫在眉睫的任务,而学生好习惯的培养,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
开学以来,每当放假休息或放学后,经常接到班上学生打来的电话,或者询问家庭作业,或者请假。
接了几个电话后,我渐渐发现,多数孩子语无伦次,缺乏打电话常识,而且没礼貌。
怎样让学生正确使用电话,运用文明礼貌的语言与人交流,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恰好,我们这个学期语文教科书第四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就是“打电话”,我决定利用这节课,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课前,我安排了两个同学进行演练,分别扮演小朋友,设置的情境是小朋友上学后发现文具盒落家了,借用老师的手机给妈妈打电话。
为了更贴近生活,我决定来一次实战演练。
我事先与扮演两位小朋友的家长取得了联系,说明情况并请他们配合。
浅谈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方面的养成教育小学生阶段是学生人生中最为重要的阶段,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的性格、思维方式和习惯会影响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成功学习、成长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者和家长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小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课前预习与复习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小学生阶段的孩子们应该养成良好的预习和复习习惯,这是他们学习的必需品。
良好的预习可以让孩子事先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在上课时更容易理解、记忆和掌握知识点。
复习就像巩固基础,保持知识的连贯性和积累,避免遗忘。
所以,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让他们养成预习和复习的良好习惯,这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合理安排时间时间是金钱,时间的管理和学习有直接的关系。
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包括学习时间的合理分配。
家长和老师都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和玩的关系,让孩子养成科学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合理的安排时间,可以让孩子充分利用每一个时间段,而且能够预留出足够的时间用来锻炼身体,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三、坚持诚实诚实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小学生阶段的孩子应该养成诚实的习惯。
诚实不仅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一个诚实的人,能够与师生和同学相处得更加融洽,更有助于他们的学习。
而不真实不诚的表现,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发展,真相终会大白,迟早被家长和老师所发现。
因此,要让孩子养成诚实守信、实事求是的好习惯,从小做起,做一个正直的好孩子。
四、勤奋刻苦勤奋刻苦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更是良好学习习惯的体现。
小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繁重,而且课业内容越来越难,需要孩子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
当遇到难题时,孩子们应该学会克服,要勇于创新,发扬实践能力,独立思考;在坚持不懈中找寻乐趣,在练习中培养技能,逐步提高自己。
只有靠勤奋刻苦做出突出贡献,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因此,家长和老师应该引导孩子养成勤奋刻苦的好习惯,并给予他们正确的导向和支持。
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它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和社交技巧。
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每个家长和教育者的责任和使命。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首先,家庭教育是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有着深远的影响。
家长应该树立良好的榜样,积极向孩子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他们应该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
同时,家长还应该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纪律,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约束。
通过家庭教育,孩子能够在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学校教育也是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学校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场所,教师是他们的引路人。
学校应该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社交技巧。
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他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鼓励他们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学校教育,孩子们能够在集体中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此外,社会教育也是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社会是孩子们成长的大舞台,他们需要在社会中学会与人相处、处理问题和解决冲突。
社会教育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比如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等。
这些活动可以让孩子们亲身体验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同时,社会教育还可以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进行,让孩子们了解社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提高他们的社会意识和社会素养。
通过社会教育,孩子们能够在实践中学会正确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最后,小学生自身的努力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
小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追求。
浅谈小学生养成教育2000字小学时期是孩子整个人生中最关键的阶段之一,是他们初入社会的开端,因此,小学时期的养成教育至关重要。
小学时期的养成教育,不仅关系到孩子今后的学习成绩和社会适应能力,也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心理成长。
下面,我将浅谈小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养成教育。
一、小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性1. 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小学时期是孩子形成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孩子会逐渐接受并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因此,进行正确的养成教育非常重要,教育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将有助于他们成长为阳光、积极、乐观、健康的人。
2. 发展自主性和独立性小学时期是孩子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孩子的个性会在这个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进行养成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自我照顾和自我控制,为日后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3. 提高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习惯小学是孩子学习的起点,学习习惯和方法在这个时期的培养非常关键。
进行合适的养成教育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成长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4. 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小学时期是孩子进入社会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养成教育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和融入社会,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如何进行小学生养成教育1. 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养成教育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入手,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比如,鼓励孩子做家务,如清洁房间、洗碗、擦桌子等,并让他们独立完成,适当地表扬和奖励孩子,让他们感到有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了自主性。
2.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养成教育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家长应该是最好的榜样,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塑造孩子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如诚实守信、友善待人、尊敬长辈、尊重他人等,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和行为习惯。
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如安静、整洁、光线充足等。
家长需要及时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专心听讲、认真听课、完成作业等。
浅谈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柯大华俗话说:“嫩枝易弯也易直”这说明了加强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叶圣陶先生更是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提到教育目的的高度加以审视,发人深省。
他在《当前教育工作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强调:教育“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积极的、良好的习惯对人的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对人的学习和劳动活动,以及对集体和社会都有积极的影响。
衡量一个人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最终必然落实到优良的外在行为上,而且不是看其偶然的行为,而是看其是否养成了良好的道德习惯。
从这个意义上说,德育的目的,简单地说,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那么,我们如何来开展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呢?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有机渗透预习、复习习惯,听的习惯,读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遵守纪律,尊老爱幼,热爱劳动等习惯的培养。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形成习惯。
1、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性,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是贯穿于各学科教学的,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寻找教材内容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点,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如:在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好习惯;语文课要求学生把课文中描述有关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的部分找出来,加以分析理解;音乐课上,在音乐欣赏、解读歌词、了解创作背景中让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文明礼仪等方面的教育;思品课结合有关课文辨析、导行……通过各学科渗透,使行为规范教育与训练深入到课堂中,让学生在接受各科知识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潜移默化,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利于学生吸纳,并在学习运用和实践活动中逐步深化,体现了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2、结合班级实际和学校中心工作进行思想教育。
例如,学校抓校风建设时,教师可以结合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去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区分好坏,明辨是非,从而增加学生的“免疫”力。
浅谈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农村小学生是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他们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共同努力下,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当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就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重视身体素质的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首先应当重视身体素质的培养。
农村地区的孩子们在零星的时间里可能会多动少静,缺乏足够的锻炼。
学校和家庭应当共同关注孩子们的体育锻炼情况,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在学校,可以开设多样化的体育课程和俱乐部活动,提供各种体育设施和器材;在家庭,家长可以陪伴孩子一起参加户外活动,锻炼孩子的身体素质,培养他们良好的运动习惯。
二、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还应当重视饮食习惯的培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的饮食结构可能出现不合理的现象,缺乏蔬菜和水果,过多的油腻食物和零食,这些都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学校和家庭在培养孩子的饮食习惯方面应当注重合理膳食的宣传和普及,提倡多样化的饮食,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三、强化礼仪意识和行为规范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还应当强化礼仪意识和行为规范的培养。
在农村地区,许多孩子们因为缺乏前期的教育和熏陶,往往在礼节方面存在较多的不足,不懂得尊重师长和长辈,不懂得与人交往的礼貌和规矩。
学校和家庭要加强礼仪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培养孩子尊敬他人,懂得礼貌用语,学习团队合作和社会交往的能力。
四、倡导文明习惯和绿色生活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还应当倡导文明习惯和绿色生活。
农村地区的孩子们在生活中可能还存在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
学校和家庭要共同努力,倡导文明行为和绿色生活的理念,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五、强化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的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还应当强化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养成教育发布时间:2022-08-22T10:11:16.052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第30卷第4月第7期作者:陈阳[导读] 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孩子全面健康发展的基础保证,也是教育的根本。
幼儿和小学阶段是孩子习惯养成最重要的时期陈阳延安市安塞区第一小学邮编:717400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孩子全面健康发展的基础保证,也是教育的根本。
幼儿和小学阶段是孩子习惯养成最重要的时期,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应该以养成教育先行。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
”培养良好习惯不仅是为了让孩子成才,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成人,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孩子以后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现就多年的德育实践,与大家共勉。
一、养成教育的重要意义1.教育现状要求加强养成教育从教十几年,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再到小学,时常遇到家长、老师因为孩子牢骚满腹,遍地诉苦。
事实上,改革开放的几十年,家庭的孩子少了,可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复杂了,我把他们归结为 “六小”问题,即“小霸王”、 “小磨蹭”、 “小馋猫”、“小懒虫”、 “小犟牛”、“小马虎”。
如今的孩子意志力薄弱,自制力差,缺乏责任担当。
这些问题往往是家长和老师最容易忽视的。
比如:孩子学习成绩滑坡了,生活纪律出问题了,家长最常用的解决办法是教训、下命令或向孩子承诺,而很少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上找原因。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往往忽略了孩子的习惯训练,把希望都寄托在孩子大了会好起来,可树大并没自然直,反倒长成歪脖树。
2.养成教育是走向成才之路的基石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就是说,小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像人的天性一样自然、坚固,以后取得的成功,创造的奇迹,很多方面都和小时候形成的习惯密不可分。
幼儿园、小学时期,孩子如一张白纸,最容易养成好习惯,无规矩不成方圆,这时要以严为主。
浅谈小学生养成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学生的养成教育也不容忽视。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文明习惯都必需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可塑性强。
教师如果能在平时的工作中重视养成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学生以后甚至将来的学习、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觉得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养成教育要以榜样作引导从点滴抓起: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具体的道德概念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不管有无进行教育的自觉性,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标准。
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模仿力强,可塑性大,热切地关注着周围的人和事,尤其崇拜学校的老师和自己的班主任。
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规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一)语言引导。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老师想象几近神圣和完美,他们对教师特有的期望和依赖,往往是他们在观察老师时会产生一种"放大效应"和"模仿效应"。
也就是说,老师一言一行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
我们要规范学生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充分注意这种"放大"和"模仿"效应。
在与学生、家长、他人的交往中,教师要特别重视语言内在和外显的教育、引导作用,要求教师无论在什么场合下都要讲普通话、用文明语,都要注意语言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成为学生仿效的榜样。
如:老师在使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文明用语时,要发之于内心,出之于真诚,避免流于形式或应付。
家长来访时,热情的招呼,亲切的问候,都有引导学生效仿的功效。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老师注意了语言的引导作用,学生会在自觉不自觉中受到影响,模仿老师的语气、表情与人交往,他们会在迁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文明用语习惯。
记得有一次,我班的一位学生没有尺子,她就上来跟我说了一声。
我听了,就随手拿了讲台上的一把尺子递给了她,还跟她说下次要记着带。
过了一会儿,她用完了,就上来还给了我,没想到她还轻轻地说了一声:“谢谢老师。
”我听了,愣了一下,突然觉得心里很温暖。
(二)行为示范。
小学生的学习往往从模仿开始,人们常说,学生身上有着老师和家长的影子。
因此老师举手投足间都孕育着教育。
当地面有纸时,我总是赶紧捡起,教室桌凳歪斜时,我总是整理齐,讲桌不整洁时,我总是清理干净……这一切,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慢慢地学生都会照着我的样子去做。
教室的卫生工具摆放不整齐时,总有学生去摆放好,教室地面有纸,学生会马上捡起,而且他们还学会开窗、开门时轻轻的。
知道了怎样做才是不打扰别人。
我在做这些事时,是发自内心,不是做给学生看,因为只有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入手,才能用行为指导学生,才能对学生良好习惯形成感染力和示范性,学生不仅在一时一事上养成好习惯,不少学生还能举一反三,各方面做的都很好。
二、养成教育要表扬鼓励,激励学生的行为。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儿童都有希望获得被认可的天性。
”面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都要以欣赏的态度来对待。
及时的鼓励是非常有效的,这种鼓励不只是来自老师的,也可以来自学生自己。
因此,我注重学生的行为规范,抓典型,树榜样,在班级中开展评比激励机制,形成互争互赛的竞争氛围,让学生通过竞赛看到自己的闪光之处,明白自己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本学期,我们班继续开展“雏鹰争章”的活动,每位学生平时在学习、纪律、劳动、习惯等方面表现好的就能得到老师的五角星,得到十颗的话就可以到我这儿来换一个大苹果,然后贴到墙上自己的绿苹果上,一个月到了,就进行评比,比出得到苹果最多的五位学生再进行奖励,到学期结束的时候看谁的苹果贴得最多,就最红,可以跟学期的评比挂起勾来。
当然,如果有学生进步特别大,或表现特别好的话,我就会直接奖励她一个大苹果,作为最高的奖励。
如:在运动会上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在期中考试中取得优秀的成绩或者进步快的学生等,都获得了大苹果的奖励。
这样,学生竞赛的劲头也就更足了,取得的效果也比较好。
三、养成教育要抓好学生的行为训练。
养成教育要抓好学生的行为训练,使学生形成习惯,但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所以要抓好学生行为的训练,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
网”。
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
其次严而有爱,训练要强调一个“严”字,突出一个“爱”字,不见实效不收兵。
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
如:我班有一名特别调皮的学生叫“罗海”,他很聪明,却总是时不时的犯一些小毛病,调皮捣蛋,而且总是屡教不改。
因此我总是需要时刻的提醒他,教育他,要遵守纪律,团结同学,一年多来,他身上的小毛病已经改好了不少,但有时还会出现。
习惯养成固然要严,但也要注意激发学生接受训练的兴趣,在训练中注重“趣味”二字,增强其灵活性、游戏性,让训练成为一种愉快的活动过程。
如在训练学生坐端正时,我说“一、二、三”刚数到“三”时,学生就会一边坐端正,一边说着“坐坐好。
”反反复复,学生们便在活动中得以训练,在训练中养成习惯。
四、养成教育要注意和家长的共同配合。
父母是孩于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学生的养成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更需要家长的信任和支持。
在教育过程中若能取得家长们积极配合,对学生的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和家长配合起来,共同教育好孩子。
这样,你在家长中有威信,自然也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起了形象,孩子也会相信你,喜欢你,按照你的要求去做。
平时我总是利用校讯通这个平台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除了回家作业以外,其他的如收费、班级的活动等,让家长能更好地配合班主任做好工作。
每当学生出现了什么特殊的情况我就及时打电话与家长取得联系,如:开学初,我发现我班的刘光剑小朋友经常不完成回家作业,而且还爱说谎。
于是,我就及时打电话与他父母进行联系,说明情况,让他父母在家严格监督,配合老师做好工作。
经过联系沟通以后,他在父母的管教下有了明显的进步,不再偷懒说谎了,回家作业也能按时完成。
总之,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抓住关键时期从点滴做起,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重视对学生的行为训练,来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