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知识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学好数学,促进中职财会教学效率的提高摘要:数学基础是中职生学好财会专业的前提与保障,因此,提高中职财会教学效率的首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学好数学。
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应从教法、教学模式上积极改进与创新,结合中职财会专业特点,让中职生学会数学、学好数学,为提高中职财会教学效率打好基础。
关键词:数学学习中职教育财会专业教学效率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基础学科教学与专业课进行有效融合与衔接,是新时期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方向。
基础学科学习对于中职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尤其是数学学科,基础差、底子薄是中职生的通病,加之很多教师思想中仍旧残存重专业、轻基础的落后观念,使得在教法、学法上滞后,很多学生面对数学缺少像对专业课一样的专注与热忱。
作为中职财会专业的基础学科,数学学不好,学生就无法实现专业发展与提升,因此,提高中职财会教学效率的首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会数学、学好数学。
这是新时期教育改革对中职数学教师提出的挑战,也是新形势下中职教育者转变观念、创新教法,积极培养高水平、高素质财会专业人才的良好契机。
下面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对如何将数学与专业课进行有效衔接和有机结合,在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数学水平的同时,让数学能够更好地为财会专业服务进行研究与探索。
一、以专业为导向,让数学更具生活化与专业化大多数中职学生毕业后会直接就业,因此数学学习的实用价值更受关注。
如何让数学能够充分发挥在财会专业中的基础性作用,就要打破传统的以数学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而是以数学教材为依据,对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进行灵活调整,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让数学问题再实践于所学专业,通过数学、生活、专业三者的有机结合,使数学学科生活化与专业化特征更显著。
1.从生活中引入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抽离出数学问题,引出教学内容,让学生带着生活化的数学问题进入学习,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利用生活常识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如何站在数学角度看待现实问题。
会计学课程中的数学运用会计学与数学密切相关,会计自产生之日起,便与数学密切相关。
文章以工资、薪金所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为例,将数学方法融入会计学的实际应用当中,有效提高学习兴趣与效果。
标签:会计学;数学;个人所得税在会计学课程的学习当中,教师适当运用数学方法和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还便于他们对相关知识的记忆和运用。
对于刚刚进入中职的学生来说,他们都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很多数学问题都能够快速接受和记忆,但是会计问题就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快速记忆会计学中这些难以记忆的知识点,让学生可以融会贯通,教师就要借助数学理论与方法对学习者进行讲解,使得他们能够对会计学有切实的理解,才能方便记忆,提高学习者与运用者的效率,加强他们对会计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本文以工资、薪金应纳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为例,运用常用的数学方法解析如下:工资、薪金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注:2011年9月1日起,正式执行个税起征点是3500元(工资、薪金适用)。
其中,计算个人所得税的关键是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工资薪金所得-“五险一金”-扣除数=工资薪金所得-“五险一金”-3500,而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工资薪金所得-“五险一金”-3500)×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适用税率参看表1:在學生的具体学习过程当中,我们发现:刚刚进入中职阶段的学生对表1中的“不超过”和“超过”的表述不甚理解;而在中职一年级的数学课程中,包含区间、不等式、集合的知识点,于是我们引导学生将表1分别转换成用不等式、区间和集合来表示的个税累进税率表,通过转换,我们将数学知识与会计的实际运用紧密贴合在一起,从数学的角度很好地诠释了会计学公式,学生不仅使用起来更方便,而且对税率表的理解更深刻。
此外,也能够将相关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令学生有“温故而知新”的感觉,大大提升了学习兴趣,使其更好地掌握所学习的内容。
生活中的数学在中职课堂的应用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数学的存在。
它不仅是一种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在中职课堂中,数学的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介绍生活中的数学在中职课堂中的应用。
在技术课程中,数学的应用非常重要。
比如在机械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力学和动力学等知识,而这些知识都离不开数学的应用。
机械运动涉及到速度、加速度、摩擦力等概念,而这些概念都需要通过数学来计算和分析。
在电子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电路和电子设备的原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需要运用到数学的知识,比如欧姆定律、电压和电流的关系等。
在商务类课程中,数学的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
比如在会计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会计基础和财务管理等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数学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需要学会计算盈亏、成本、收入等数据,这些都需要运用到数学的基础知识。
在市场营销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销售和市场调研等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数学的应用也是必不可少的。
学生需要通过统计数据进行市场分析和决策,这就需要运用到数学的统计知识。
生活中的数学在中职课堂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无论是在技术、商务、交通运输还是人文类课程中,数学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学生需要学会运用到数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和分析数据,这对于他们的学习和未来的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中职课堂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并且将数学的应用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
数学知识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探讨作者:冯婷来源:《神州·下旬刊》2018年第05期摘要:近年来,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对中职会计教学提出新的要求。
传统中职会计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因而,数学知识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改革势在必行,需要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促使中职会计教学质量等有效提升,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职会计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数学知识;中职会计教学;策略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中职会计教学中存在普遍性问题。
对于教学内容而言,老师认为难教,学生认为知识晦涩难懂,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得以充分发挥,主体地位不能得以充分体现,从而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因而,对数学知识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数学知识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重要性1.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数学知识在中职会计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对数学知识进行充分理解和全面掌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对会计这一职业规律进行全面了解和把握,有利于提高自身操作能力,从而为日后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1.2有利于使会计这一职业健康持续的发展当今时代,社会经济深化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会计这一职业在人们生产生活中随处可见,已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重点在于事后记录经济活动,其中包括记录、算账、报账、反映经济信息等。
为了使会计工作人员工作质量不断提高,对于中职会计教学培养提出新的要求,需要将数学知识渗透在中职会计教学各个环节中,从长远来看,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为会计这一行业健康持续的发展奠基。
2数学知识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现状2.1学生计算能力相对较差做题速度慢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数学知识在中职会计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
具体表现为学生计算能力相对较差,做题速度比较慢,同时,在很大程度上缺乏对数字的敏感度。
数学知识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作者:赵芳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第01期提要针对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中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问题,本文对数学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和会计专业学生的数学程度进行分析,并对中职学校数学课程改革提出建议。
关键词:数学课程;会计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教师认为难教,学生认为难学。
究其原因,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仍然沿用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即不分培养目标、不分专业、统一讲授同一本教材、采用同一个教学进度。
长此以往,学生厌学情况必然更加严重,从而影响专业课的学习效果。
因此,不论是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师还是专业课教师都逐渐认识到数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以会计专业为例,分析数学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试图寻找数学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
一、数学知识在会计教学中应用情况分析长期以来,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类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经法规、会计报表、成本会计、税收基础、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等课程。
这些课程中都不同程度地用到了数学知识。
如果我们以所用到数学知识的数量和难度为标准来将这些课程划分为三个层次,则第一层次的课程主要有基础会计、财经法规和会计报表;第二层次的课程主要有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收基础和会计电算化;第三层次的课程包括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和审计。
第一层次的课程所用数学知识相对较少,难度偏低。
其中财经法规几乎用不到数学方法;基础会计和会计报表所用到的仅仅是数学的一些基本运算,如加、减、乘、除、百分数等;此外还会用到一些数学概念,比如基础会计中讲到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凭证等概念的关系时,就会涉及到集合的概念。
第二层次的课程所用数学知识相对较多,难度适中。
一般会涉及到集合、数列、平均数等概念和一些基本的数学方法。
例如,财务会计课程中: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之一年数总和法,就会用到等差数列,并要求学生掌握这个特殊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成本会计中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之一——代数分配法要用到多元一次方程组;会计电算化中:在自动生成转账凭证时,需要我们运用数学知识定义公式,生成会计报表时也要运用数学知识来定义计算公式和审核公式;税收基础中:针对每一个税种,学生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将税法规定、会计知识和数学方法有效地融合在一起,计算复杂、灵活、多样。
素养方略173论民族地区中职数学在会计专业中的重要意义——以甘孜藏族自治州职业技术学校为例★洛绒丁真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大量的基础性应用人才有了广阔的就业空间,中等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改革全面铺开,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完善,2020年中职数学新课程标准实施。
中职数学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为会计专业课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数学技能,用数学知识解决专业问题,并服务于专业发展。
显然,中职数学对学好会计专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民族地区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学情分析根据会计专业在校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中考数学成绩仅有2%的学生考了100分以上,有90%的学生在80分以下,其中有22%未达到40分,并且通过对学生数学学习存在的主要障碍数据分析可知,学生基础知识较薄弱,特别在数学运算、逻辑推理、数据分析、数学建模等数学学科素养方面有待提升。
面对专业课的学习,有65%的学生比较感兴趣,仅有2%的学生很厌烦专业课的学习,说明大部分学生还是喜欢会计专业,但学生对中职数学在会计专业中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度还不够,有53%的同学认为数学知识与会计专业之间有一定的关系,感受到专业学习会用到数学知识,而7%的学生认为中职数学与会计专业的学习不存在联系,大部分学生不能将会计专业的学习与中职数学建立较好的联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意识不够,未能认识到中职数学在会计专业中的重要意义。
二、中职数学在会计专业中的重要意义结合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基本现状及会计专业学生成长的基本需求,教师需要将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与专业结合,建立中职数学与会计专业的内在联系,认真落实中等职业教育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中职数学在会计专业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意识,使学生切身体会中职数学在会计专业学习中的实际价值,促进专业能力的提升。
1、数学运算的重要性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生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绝大部分生源仅限于本民族地区。
素养方略155高职数学在会计专业中的应用研究★王培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工作在企业生产运营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为了向企业输出更多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高职院校要积极分析当前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加强教学改革,发挥好人才培养的作用,为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在会计职业教育全面创新时代的背景下,作为会计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重要基地的高职院校,如何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会计专业人才,适应和促进会计事业健康发展,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课题。
由于会计专业的职业特性和专业特性,高职会计教育的教学方法和体系要灵活多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因而,改革过去传统的会计教学理念和方法,创新和优化教学内容已迫在眉睫。
以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为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加强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对推动会计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实践教学视角下高职会计教学现状高职院校在社会发展中的主要作用就是为社会输送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尤其在经济管理方面亟需大批高质量的会计专业人才,通过他们的专业技能为企业管理者和决策层提供专业的财务信息数据,促使决策者作出正确的企业发展决策,保障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
在财务工作中,会计从业人员在社会经济改革过程中要不断适应改革要求,并在经济改革中发挥出关键性作用。
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专业会计人才的过程中,需要全面分析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结合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也要与教育变革形势相融合,不断进行实践教学变革,为企业提供专业性人才。
从当前社会发展形势来看,会计行业也在变化,在现代企业财务工作中,传统财务会计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高职院校在进行会计教育教学时更需要做好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创建高效合理的会计教学变革体系。
从当前会计教学现状来看,仍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
二、高职会计教育的创新(一)全面拓展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改革创新专业教学内容在近十几年里,大多数高职会计专业培养学生的会计的核算能力、计算机和网络应用能力及基本的分析能力等,淡化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缺乏分析和决策能力及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中职会计教学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分析中职会计教学的提升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本文结合实践,对中职会计教学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进行分析。
一、会计教学的渗透会计教学应该渗透到其它的学科,包括数学。
数学与会计紧密相关,例如,整数、分数、百分数、比例等等都是数学的基本概念,也是会计的基本概念,因此,学生必须在数学上取得一定的学习成就,才能更好地理解会计这门学科。
会计教学需要注意渗透,例如,在银行存款、存款利率等相关问题上,我们可以利用简单的数学公式指导学生进行相关计算,以促进其数学思维的发展。
二、实践教学在教学互动中,引入生动有趣的实践案例,比如营业额计算、利润计算等,这些实践案例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且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三、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多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应用和技能提高的贯彻原则,让学生真正实现知识和技能的结合,特别是在会计计算与金融管理方面两者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
四、突出实践应用会计学科对数学的要求是常见的,因此,会计学科的实践应用也应该突出实践应用。
例如,在商业活动中,我们经常使用比例来计算,学生需要能够熟练应用数学知识,完成各种比例计算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实践,让学生通过管会计实践问题,来巩固和提高数学运算能力的水平。
五、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对数学感到无趣是学习数学的最大障碍之一,因此,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包括利用课本有外的实例来证明数学知识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六、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资源中职会计教学应该提供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来丰富学生学习体验,这些资源包括图表、多媒体资料、实践案例等等。
总的来说,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中职会计教学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会计知识、强调实践、实现知识和技能的结合、突出实践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资源。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生活中的数学在中职课堂的应用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我们每天都在使用数学来解决问题、进行决策和进行量化分析。
而在中职教育中,数学的应用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生活中的数学在中职课堂中的应用。
数学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应用不可忽视。
无论是个人的日常生活还是企业的经营管理,都需要进行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
而这涉及到利润、成本、税收等概念和计算。
在中职的会计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来计算企业的成本和利润,以及进行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这些数学应用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提高他们的财务管理能力。
数学在市场营销方面的应用也是很重要的。
市场营销涉及到市场调研、销售预测、产品定价等方面的工作。
而这些工作都需要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数学统计方法在这些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中职的市场营销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和应用数学的调查方法来进行市场调研和销售预测,以及通过数学模型来进行产品定价。
学生通过这些数学应用,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
数学在工程技术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
在机械制造领域,学生需要学习和应用几何、物理和力学等数学知识来设计和制造产品。
在电子技术领域,学生需要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来进行电路设计和分析。
而在中职的机械、电子技术等专业课程中,数学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数学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工程技术的基本原理,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
数学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应用也是很重要的。
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对资源的使用和环境的影响进行量化分析和预测。
而这需要应用数学模型和方法来进行计算和模拟。
在中职的环境科学与工程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和应用数学模型来评估和预测环境效应、资源利用等方面的问题。
学生通过这些数学应用,可以更好地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原理和方法,提高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生活中的数学在中职课堂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数学的学习和应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术,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中职会计教学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分析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会计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而中职会计专业是培养会计人才的重要途径。
目前存在许多中职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如教学过程单一、缺乏实践性等。
为了提升中职会计教学的质量,本文将从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角度进行实践分析。
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会计知识。
会计是一门需要高度逻辑思维的学科,学生在学习会计知识时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分析和计算。
而数学思维能力恰恰是解决问题和进行逻辑推理的基础。
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会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可以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和决策能力。
会计工作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通过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数据的筛选和整理,进而进行综合分析和决策。
在实际工作中,这种综合分析和决策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可以为他们未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会计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复杂问题和困难,需要运用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逻辑和抽象思维,使他们能够运用灵活多样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
数学思维能力也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激发他们对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我们在中职会计教学中发现存在着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不足的问题。
这主要表现在学生解题时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对问题的条理性和整体性的理解不够深入,计算能力较差等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实践方法来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扎实的基础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基础。
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是数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逻辑性和思维的抽象性。
中职会计教学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分析近年来,中职会计教育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会计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对学生在会计学科上的学习有帮助,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就中职会计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展开实践分析。
一、分析中职会计教学现状目前,中职会计教育在教学内容上更偏向于实务操作技能的培养,计算规模较大,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更注重学生的实操能力,对于数学思维的培养和引导往往比较薄弱。
这就导致学生在会计计算和分析中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同时也对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实践策略针对中职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调整教学内容,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在会计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该适度调整课程设置,加强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一些需要学生进行复杂计算和逻辑分析的案例,鼓励学生运用数学工具和思维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
2. 引入数学思维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尝试引入一些数学思维训练的教学方法,例如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并通过分析和计算来得出结论;或者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运用数学思维来解决会计实务问题。
这些方法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3. 加强数学思维能力的评价与指导在教学评价和指导方面,应该增加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评估,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辅导。
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
三、实践案例分析在实际教学中,通过以上策略的实践应用,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以某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为例,教师在会计教学中,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引入案例分析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中职会计专业中的数学课程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11-078-01《孟子正义》中说“零星算之为计,总和算之为会”,会计就是一个计量过程,需要借助数学方法对会计对象进行数与量的计算与分析。
会计专业课的学习需要数学的思维与方法,而数学课程的应用又以专业为载体,因此,数学课程与会计专业课的学习是密不可分的。
下面我就谈谈中职会计专业中的数学课程。
一、课程定位数学作为中职学校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一门思维严谨、逻辑性强、应用广泛的学科。
在会计专业中,核算与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数学运算能力能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数学思维能力能提高会计监督的效力;而会计中渗透着大量数学知识和方法,数学知识和方法的不断应用,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但片面强调与专业结合,忽视数学自身的教育内涵,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习数学不仅在与它的应用价值,还在于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训练,使学生对数字更加敏感,思维更具逻辑性,考虑问题更加周全等,这就是数学的文化价值。
数学课程应贯穿整个中职数学课程体系,以发挥数学文化赋予数学的深远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教育意义。
因此,会计专业中的数学课程应“立足数学文化,面向专业应用”。
二、课程目标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从事的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大多是出纳、财务文员、收银等。
职业岗位要求他们能处理基本账务,掌握核算方法,进行税费的计算及职业学习能力,同时具备公正客观,实事求是,严谨,一丝不苟的职业素养。
结合会计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及《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会计专业的数学课程应在让学生掌握生活和职业岗位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数字的敏感度,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以解决财务会计实际问题;通过课堂的组织形式及数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与沟通意识,养成规范、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最终在职业发展中实现数学的“再创造”。
中职会计教学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分析
在中职会计教学中,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会计学科涉及到大量的数学计算和分析。
下面将从实践的角度分析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会计操作,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让学生亲自进行账目的记账和核算等操作,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在会计工作中的重要性。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数学思维训练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会计案例,要求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通过训练,学生可以培养出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推理思维等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在会计学科中的学习成绩。
教师还可以结合信息技术手段,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电子表格软件来进行会计计算和分析,让学生熟悉并掌握这些工具的使用。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学生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进行数学计算和数据分析,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合适的评价方法,来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
可以采用开放性问题的评价方式,要求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通过这种评价方式,学生可以培养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数学思维训练、信息技术应用和评价方法设置等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中职会计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这样,学生在学习会计学科过程中将更加得心应手,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中职会计教学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会计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然而,当前我国中职会计教育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够强。
而数学思维能力是一个人在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如何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当前中职会计教育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将围绕中职会计教育如何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展开分析。
一、中职会计教学中,将数学与会计紧密结合数学和会计是密切相关的。
在中职会计教学中,必须将数学和会计紧密结合起来,将数学知识运用到会计中去。
例如,在学习会计分录时,需要用到简单的加减乘除,而在计算成本时,需要用到比例、百分数等数学知识。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讲解数学知识的用途,并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中职会计教学中,重视数学知识的运用中职会计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数学知识的运用,鼓励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以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会计核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题时充分应用数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着重强调数学知识与实际运用的联系,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不是为了单纯的应付考试,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中职教育教学中,教师不能仅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例如,对于数学较弱的学生,可以采用讲解和讲授、演示和示范、引导和激励等多种教学方法,让他们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从而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中职会计教育中,重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如何将数学知识有效地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如何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如何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等。
总之,在中职会计教育中,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当注重实践教学,将数学知识、实际问题和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起来,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现代经济信息454技校数学教学对会计专业的作用张力民 浙江省金华市技师学院摘要:数学如何与会计专业相融是技校数学教学中面临问题,本文主要论述会计与数学的关系及数学对会计专业的隐性和显性作用,认为数学教学首先要注重数学的思想传播,其次要加强数学方法的运用,加强将会计问题数学化的能力。
关键词:技校;数学;会计;相融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27-0454-01技工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要结合专业课内容进行讲授。
既要体现“以实用为目的以够用这尺度”的原则,又要遵循数学的特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会计来源于生活中的数学会计来自于生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们早期食物的分配引发的计量的产生,从而产生了会计思想的萌芽,会计行为是社会发展到了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人类自从有了生产剩余物品,为了储备物品学会了管理;人类正是处在社会生产发展到足以维持生存的水平,或足以保障人类自身生产正常进行的水平,才能围绕剩余物品的合理分配,保障这些物品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人们的不断生活需要,从而萌生了人类最早的计量、记录观念与行为。
早在文字产生以前,人类就已形成了数的概念,简单刻记是原始人最早采用的一种计量、记录方法,通常的做法是以坚硬的石器、骨片以及树干为刻具,在上而刻画出一道道浅纹,或在树干上刻出一道道平行的重复的缺口,或者在绳上打结,甚至仅凭头脑记忆,有时也用人类天生的计算工具——手指和脚趾,成语“屈指可数”就来源于这种记数方法。
随着记载数目的不断增大,进位制开始出现。
那时由于生产力水平低,文字没有成形,会计是极为简单而粗略的,只是作为生产职能的一个附带部分。
现代会计学,如果不运用数学方法,简直是寸步难行。
马克思曾经说过:“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了数学之后,才算达到了完善的地步”。
数学知识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教师认为难教,学生认为难学。
究其原因,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仍然沿用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即不分培养目标、不分专业、统一讲授同一本教材、采用同一个教学进度。
长此以往,学生厌学情况必然更加严重,从而影响专业课的学习效果。
因此,不论是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师还是专业课教师都逐渐认识到数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以会计专业为例,分析数学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试图寻找数学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
一、数学知识在会计教学中应用情况分析长期以来,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类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经法规、会计报表、成本会计、税收基础、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等课程。
这些课程中都不同程度地用到了数学知识。
如果我们以所用到数学知识的数量和难度为标准来将这些课程划分为三个层次,则第一层次的课程主要有基础会计、财经法规和会计报表;第二层次的课程主要有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收基础和会计电算化;第三层次的课程包括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和审计。
第一层次的课程所用数学知识相对较少,难度偏低。
其中财经法规几乎用不到数学方法;基础会计和会计报表所用到的仅仅是数学的一些基本运算,如加、减、乘、除、百分数等;此外还会用到一些数学概念,比如基础会计中讲到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凭证等概念的关系时,就会涉及到集合的概念。
第二层次的课程所用数学知识相对较多,难度适中。
一般会涉及到集合、数列、平均数等概念和一些基本的数学方法。
例如,财务会计课程中: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之一年数总和法,就会用到等差数列,并要求学生掌握这个特殊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成本会计中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之一---代数分配法要用到多元一次方程组;会计电算化中:在自动生成转账凭证时,需要我们运用数学知识定义公式,生成会计报表时也要运用数学知识来定义计算公式和审核公式;税收基础中:针对每一个税种,学生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将税法规定、会计知识和数学方法有效地融合在一起,计算复杂、灵活、多样。
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功底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三层次的课程所用到的数学知识较多且难度较大。
主要会用到乘方、开方、倒数、函数、等比数列及其求和、极限、概率、求和、加权平均数、期望值、方差、标准差、平均差、全距、正态分布、回归分析等。
审计课程中的抽样技术涉及统计和数学知识。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数学在会计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取消或减少数学课会直接影响到专业课的教学效果。
笔者在多年的会计教学工作中感受到,站在学生的角度,会计专业课的难易程度也是不同的,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来排列,基本上是财经法规、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税收基础、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会计报表、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
其排序结果和上文中的三个层次几乎是一致的。
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看出,数学课教学质量是影响专业课教学效果的原因之一。
二、会计专业学生数学程度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进展,有些中职学校取消了一些难度较大的专业课程,如管理会计和审计等。
如前所述,这两门课程用到的数学和统计方法较多。
取消了这两门课程,
数学是否不再是专业课的障碍了呢?事实并非如此,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学生计算能力差,做题速度慢,准确性低,缺乏对数字的敏感度。
在理论教学中,往往学生已经充分理解了专业知识,但在实训中,学生做题的速度和准确性均不太理想,也就是说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错,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而且对计算器依赖性很大,没有计算器,就不想做题,用计算器也仅仅是解决一些加减乘除的问题,对于计算器的其他功能知之甚少。
也就是说,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较差以及对计算工具的不熟悉直接影响到了专业课程的实训效果,而对数字具有较强的敏感度是一个会计人员必不可少的基本功。
第二,对于一些已掌握的数学知识,不善于应用。
比如说,学生在数学课上已经掌握了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但是在学习固定资产折旧的年数总和法时,还要死记硬背书上的公式。
实际上这就是一个特殊的等差数列,学生在数学课上会用,而到了会计课上却不会应用。
再如学生很早就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但却不能理解辅助生产费用的代数分配法,而其就是多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学生虽然掌握了数学知识,但是不善于用它解决会计领域的实际问题。
这就说明,数学教学没能和会计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造成学而无以致用。
第三,没有掌握专业课程中用到的数学知识,直接导致专业教学难以进行。
一些专业课程中用到的基本公式需要数学推导。
比如,财务管理课程要用到大量数学方法。
其中,在学习资金时间价值时就需要我们运用等比数列求和的知识来推导计算年金终值、年金现值等的计算公式。
再如风险的衡量要用到概率、
期望值、方差、标准差、正态分布、置信概率、置信区间等数学和统计的知识。
而学生对于这些数数学知识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财会/审计98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理想,造成专业知识的教授难以进行。
三、对数学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根据中职学校会计教学的要求,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以供数学课程改革参考:1、强化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业务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
会计离不开数字,一个小小的数字差错就可能导致错误或虚假的会计信息产生,因此一个会计人员必须对数字保持较高的敏感度,不但要能尽量避免差错,而且要能够及时发现错误。
计算机的普及不能代替会计人员计算能力的培养,计算机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高难度的数学运算,但是会计中用到的大量的基本运算能力是每个会计人员必需的,因为增强基本运算能力不仅可以高效率的解决问题,而且可以大大加强会计人员对数字的感觉。
强化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比如说在数学课中可以增加近年来较为流行的珠心算、乘法十九段等;另一方面训练学生对计算工具的使用,比如计算器、计算机和算盘。
计算机和算盘可以设专门的课程,而对计算器的训练使用可以放在数学课中进行。
2、根据会计专业需要,按照培养目标分层次编制会计专业实用数学教材。
首先,归纳会计专业的各门专业课程中所直接用到的数学知识并将它们按照易难程度排序,作为会计专业实用数学教材的基本内容,但是这样归纳的数学知识可能会是割裂的、散乱的,因此还要将其他一些必要的数学知识加入进来起到连接、贯穿的作用,以保持
一个符合逻辑的完整体系;其次,要按照培养目标分层次编制会计专业实用数学教材。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对象基本分为普通中专、对口升学和三加二。
因为不同对象的培养目标不同,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对数学课程内容的要求也不相同。
目前普通中专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主要是本文所述第一、二层次课程和第三层次中的财务管理。
因此,自编实用数学教材应以涉及这些课程的数学知识为主要内容,增加专业课程中的实际案例,以此做到以专业课为导向、目标明确的数学教学。
对口升学班的学生还要继续升学,因此应以普通高中数学教材为主导来进行数学教学,会计专业课程所用到的数学知识要做重点讲解,并结合具体的会计案例让学生加强练习。
三加二班的学生,专业课程包括了以上三个层次的课程以及其他如财政与金融、统计学、西方经济学等与会计有关的课程。
因此,编制实用数学教材涵盖的内容要比普通中专实用数学教材面广。
3、应结合专业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会计实用数学是为了服务于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
学生不仅要学会相关的数学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将其应用,来解决专业课涉及的实际问题。
数学教师在教授学生数学方法的同时,应引导学生结合专业知识自己分析如何运用这些数学方法,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总之,数学课程在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极其重要的。
为了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会计专业人才,必须改革现有的数学课程体系。
应以就业为导向,满足会计专业教学需要,通过编制数学实用教材、改革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兴趣,来改变数学难教、难学的现状。
让数学
成为会计专业教学的有利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