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公卫执业医师考点:生物转化作用考试技巧重点
- 格式:docx
- 大小:20.44 KB
- 文档页数:4
【A 型题】 1.外源化学物经消化道吸收的主要⽅式是 C A.通过营养物质作载体 B.滤过 C.简单扩散 D.载体扩散 2.影响化学物质经呼吸道吸收的因素是 D A.肺泡的通⽓量与⾎流量之⽐ B.溶解度 C.⽓⾎分配系数 D.以上都是3.pKa为4.2的有机酸(苯甲酸)在消化道中吸收的部位是 A A.胃 B.⼗⼆指肠 C.⼩肠 D.结肠 4.⾎脑及胎盘屏障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D A.动物种属 B.年龄 C.⽣理状态 D.以上都是 5.毒物排泄的主要途径是 D A.肠道 B.唾液 C.汗液 D.肾脏 6.肾脏排泄主要的机理是 C A.肾⼩球简单扩散 B.肾⼩球主动转运 C.肾⼩球滤过 D.肾⼩管主动转运 7.代谢活化是指 C A.⼀相反应可以增毒,⼆相反应可以减毒 B.经结合反应后,⽔溶性增⼤,毒性也增⼤ C.原形不致癌的物质经过⽣物转化变为致癌物 D.减毒或增毒必须经过四种反应 8.外源化学物⽣物转化的两重性表现在 D A.N⼀氧化.苯胺 N羟基苯胺(毒性增强) B.脱硫反应,对硫磷对氧磷(⽔溶性增加,毒性增强) C.环氧化,苯并(α)芘 7,8-⼆醇-9,10环氧化物(致癌) D.以上都是⽣物转化两重性的典型例⼦ 9.有机磷化合物取代基不同其毒性不同,下列哪项正确 D A.R1,R2 同为⼄基时毒性⽐甲基毒性⼤ B.Y基团为O时毒性⼤于S C.X基团为酸根时,强酸毒性⽐弱酸毒性⼤ D.以上都对 10.N-羟化反应常见的化合物是 B A.苯 B.苯胺及2-⼄酰氨基芴 C.苯酚 D.羟甲基⼋甲磷 12.物种差异影响化学物的毒性的例⼦是 C A.猴⼦体内可发⽣N-羟化,N-2-⼄酰氨基芴与硫酸结合变成致癌物 B.家免体内可发⽣N-羟化,N-2-⼄酰氨基芴与硫酸结合变成致癌物 C.⿏体内可发⽣N-羟化,N-2-⼄酰氨基芴与硫酸结合变成致癌物 D.猫体内可发⽣N-羟化,N-2-⼄酰氨基芴与硫酸结合变成致癌物 13.外来化含物代谢酶的诱导是指 D A.某些化合物可使某些代谢酶活⼒增强 B.酶的含量增加 C.⽣物转化速度增⾼ D.以上都是 14.对于呈⽓体状态或易挥发的化学毒物的排泄,下列哪⼀项描述是正确的 D A.通过主动转运的⽅式经肺泡壁排出⽓体 B.排出的速度与吸收的速度成正⽐ C.⾎液中溶解度低可减缓其排除速度 D.肺通⽓量加⼤可加速其排除速度 15.能沿浓度梯度扩散,需要载体参加但不消耗能量的转运⽅式称为 C A.简单扩散 B.主动转运 C.易化扩散 D.滤过 17.能阻⽌⽔、电解质和某些⽔溶性差的物质屏障是 B A.表⽪⾓质层 B.连接⾓质层 C.上⽪⾓质层 D.真⽪⾓质层 (答案的参考资料:经表⽪进⼊体内的毒物需要越过三道屏障。
执业医师各个科目的高频考点速记 [上篇]第一章生物化学高频考点速记1、催化转录合成 DNA 的酶是: DNA 指导的 RNA 聚合酶。
2 、DNA 变性的本质是互补碱基之间氢键的断裂。
3 、调节氧化磷酸化的重要激素是甲状腺素。
4、血红素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LA 合酶是血红素合成的限速酶。
5、酶化学修饰调节最多见是磷酸化 /去磷酸化。
6 、有关蛋白质α螺旋结构,错误的是稳定α螺旋结构的是离子键。
7 、白蛋白基因在肝脏表达而在肌肉不表达,这种基因表达的特点属于是组织特异性。
8 、络氨酸蛋白激酶活性受体的配体是某些生长基因。
9、必需脂肪酸与非必需脂肪酸 ---前者不能在人体合成,而后者可以。
10、人体内属于可逆反应的是琥珀酰 COA—琥珀酸。
11、可以直接转变为谷氨酸的是α -酮戊二酸。
12 、属于酮体的是乙酰乙酸。
13 、催化产生丙酮酸的是乳酸脱氢酶。
14 、参与氧化脱氨基的是天冬氨酸转氨酶。
15 、PKC 能磷酸化的氨基酸残基是丝氨酸 /苏氨酸。
16、可以转化为γ -氨基丁酸(GABA)是谷氨酸。
17 、能转化生成儿茶酚胺的是酪氨酸。
18 、属酸性氨基酸的是谷氨酸与天冬氨酸。
19 、合成后经化学修饰的氨基酸是羟脯氨酸。
20 、嘌呤从头合成的氨基酸是天冬氨酸。
21、镰刀形红细胞贫血患者,其血红蛋白β -链 N 端第六个氨基酸残基谷氨酸被何氨基酸代替,是缬氨酸。
22 、DNA 变性时其结构变化表现为对应碱基间氢键断裂。
23、胆固酸不能转变成胆色素,可以转化为⑴维生素 D3 ,⑵醛固酮⑶胆汁酸⑷睾酮。
24、不属于含有 B 族维生素的辅酶的是细胞色素 C,注意属于的有⑴FH4⑵辅酶 A⑶磷酸吡哆醛⑷TPP.25、不参与三羧酸循环的化合物是丙二酸26、胆固醇不能转化为胆红素,注意可以的有⑴胆汁酸⑵雌二醇⑶睾丸酮⑷维生素 D327 、DNA 分子上能被 RNA 聚合酶特异结合的部位称为启动子28 、嘌呤碱在体内分解的终产物是尿酸。
1.生物转化的概念:外源化合物在体内经过一系列化学变化并形成其衍生物以及分解产物的过程称为生物转化,或称为代谢转化。
所形成的衍生物即代谢物。
2.生物转化的意义:外来化合物经过生物转化(Ⅰ相反应和Ⅱ相反应),有的可以达到解毒,毒性减低。
但有的可使其毒性增强,甚至可产生致畸、致癌效应,又称为代谢活化(metabolic activation)。
生物转化反应的结局具有代谢灭活和代谢活化的正(有利)负(有害)两面性,掌握其正负两面性,特别是负面作用对了解中毒机制是十分重要的。
代谢解毒:化学物(毒性)——中间产物(低毒性或无毒性)——产物(无毒性)代谢活化:化学物(无毒性)——活性中间产物(毒性)——产物(无毒性)
毒物代谢酶的基本特征和分布:
1.生物转化酶的基本特征:
广泛的底物特异性:一类或一种酶可代谢几种外源化学物,而且还可代谢内源性化学物。
某些酶具有多态性:其结构(即氨基酸序列)和活性不同。
生物转化酶对某些手性外源化学物的生物转化具有立体选择性,即对一种对映体的生物转化率要快于另一对映体。
有结构酶和诱导酶之分。
2.毒物代谢酶的分布:
毒物代谢过程主要在肝脏进行,但肝外组织也有一定代谢能力,如肾脏、小肠、肺脏和皮肤等。
外源化学物生物转化酶广泛分布于全身组织,在细胞则分布于几种亚细胞组份。
在肝脏及大多数组织中,外源化学物生物转化酶主要位于内质网(微粒体)或脂质的可溶部分(胞浆),在线粒体、细胞核和溶酶体则较少分布。
除了水和一部分矿物质能以原形在体内发挥作用外,其他营养素都要分别进入不同的代谢途径。
能源物质要分解放能,但多余时便合成为大分子的存储形式。
其他营养素大部进入合成途径。
例如氨基酸合成蛋白质;一部分氨基酸用于合成甲状腺激素、儿茶酚胺、嘌呤、嘧啶和卟啉等。
其中前两个是激素和神经递质,卟啉是构成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和细胞色素的重要组分,嘌呤和嘧啶则是核酸中的关键成分。
再如许多维生素合成辅酶,许多矿物质也与酶蛋白紧密结合,协助催化作用。
总之,作为代谢原料的营养素与中间代谢密切相关。
例如酪氨酸在体内可由苯丙氨酸转化而来,因此不属于必需氨基酸,但在苯丙酮酸尿症中这个转化过程发生障碍,于是对于这些病人酪氨酸也变成了必需氨基酸。
公卫医师、主管医师、助理医师、健康管理师考试复习资料采分点1:细胞内外的各种物质不断地交换,物质通过细胞膜转运的方式基本有以下四种: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运转、出胞和入胞。
采分点2: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从细胞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侧移动的过程,称为单纯扩散。
采分点3:易化扩散指一些不溶于脂质或脂溶性很小的物质,在膜结构中一些特殊蛋白质分子的“帮助”下,从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移动过程。
采分点4: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有如下特点:①高度特异性②有他和现象;③有党争性抑制采分点5:由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通过通道扩散的物质主要是Na、K、Ca、Cl等离子。
采分点6:在细胞膜的主动转运中研究得最充分且对于细胞的生命活动也是最重要的,是细胞膜对钠离子和钾离子的主动转运过程。
采分点7:原发性主动转运是指离子泵利用分解ATP产生的能量将离子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
采分点8:钠泵是镶嵌在膜的脂质双分子层中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它具有ATP酶的活性,可以分解ATP使之释放能量,并能利用此能量进行Na和K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转运。
个采分点9:继发性主动转运是指驱动力并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释放的能量,而是来自原发性主动转运所形成的离子浓度梯度而进行的物质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方式。
采分点10:细胞对一些大分子的物质或固态、液态的物质团块,可通过出胞和入胞的方式进行转运。
采分点11:静息电位:指细胞在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采分点12:静息电位都表现为膜内较膜外为负。
采分点13:细胞在安静(未受刺激)时,膜两侧所保持的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膜的极化。
采分点14:使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减小,即膜内电位升高的方向变化,称为去极化或除极化。
采分点15:细胞受刺激后,细胞膜先发生去极化,然后再向正常安静时膜内所处的负值恢复,称为复极化。
采分点16:细胞的静息电位主要由K离子平衡电位引起。
执业医师医学生物学知识点医学生物学是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学科,它研究人体的生命过程、结构与功能,并将这些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作为执业医师,深入理解和掌握医学生物学的知识点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医学生物学的几个重要知识点展开阐述。
一、细胞生物学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也是医学生物学的基石。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机体正常生理和病理过程至关重要。
细胞主要由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膜组成,其中细胞核是细胞的遗传中心,负责DNA的复制和转录。
细胞的功能包括新陈代谢、分泌、吸收、排泄等。
此外,细胞还通过细胞间连接和细胞信号传导相互联系。
二、组织学组织学是研究生物体各种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学科,也是医学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体的组织主要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上皮组织主要覆盖于器官的表面,起到保护和分泌的作用。
结缔组织由细胞和基质组成,具有支持和连接组织器官的功能。
肌肉组织可以收缩产生力量和运动。
神经组织主要负责传递神经冲动。
三、遗传学遗传学是研究遗传规律和遗传信息传递的学科。
遗传规律包括孟德尔遗传规律、染色体遗传规律和基因遗传规律。
遗传信息在细胞分裂和生殖细胞的形成中通过DNA的复制和重组进行传递。
遗传学的研究对于了解遗传病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四、免疫学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结构、功能和调节的学科。
免疫系统包括天然免疫和获得免疫两个方面。
天然免疫由皮肤、黏膜、巨噬细胞等组成,具有非特异性的防御功能。
获得免疫是指对特定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免疫学的研究对于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肿瘤等具有重要意义。
五、生物化学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成分和化学过程的学科。
生物体内的化学成分包括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类等。
生物体的代谢过程包括物质的合成和降解两个方面。
生物化学的研究可以帮助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六、病理学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形态学和病理生理学的学科。
临床执业医师生物化学复习笔记:肝胆生化
一、肝的生物转化作用
(一)概念:机体将一些内源性或外源性非营养物质进行化学转变,增加其极性(水溶解性),使其易于随尿液或胆汁排出体外,这种体内变化过程成为生物转化。
(二)生物转化反应类型
第一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
第二相反应—结合反应
葡萄糖醛酸结合(最常见的结合方式)
二、胆汁酸代谢
(一)胆汁
胆汁由肝细胞分泌;
主要的固体组成成分是胆汁酸盐;
乳化作用,促进脂类物质的消化吸收。
(二)胆汁酸的分类
1.初级胆汁酸:胆酸、鹅脱氧胆酸、甘氨胆酸、
牛磺胆酸、甘氨鹅脱氧胆酸、牛磺鹅脱氧胆酸
2.次级胆汁酸:脱氧胆酸、石胆酸、甘氨石胆酸、牛磺石胆酸、甘氨脱氧胆酸、牛磺脱氧胆酸
(三)胆汁酸的合成限速酶:7-α-羟化酶。
三、胆色素代谢
两种胆红素性质比较
体内生物转化中最常见的结合反应是非营养物与
A.硫酸结合
B.葡萄糖醛酸结合
C.乙酰基结合
D.甲基结合
E.谷胱甘肽结合
【正确答案】B
能够与胆红素结合形成结合胆红素的物质是
A.葡糖醛酸
B.胆汁酸
C.胆素原
D.珠蛋白
E.清蛋白
【正确答案】A。
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速记由于您没有提供具体的执业医师考试科目或者范围相关内容,以下为您提供一个执业医师考试中生理学部分知识点总结速记示例:一、细胞的基本功能。
1. 单纯扩散。
- 特点:顺浓度差,不耗能,无载体。
例如:O₂、CO₂、N₂、乙醇、尿素等的跨膜转运。
- 记忆口诀:“单纯扩散不耗能,顺浓无载像自由(自由扩散)”2. 易化扩散。
- 经载体易化扩散。
- 特点:顺浓度差,不耗能,有载体,有饱和现象,有结构特异性,竞争性抑制。
如葡萄糖、氨基酸进出细胞。
- 记忆口诀:“载体转运顺浓差,饱和特异竞争压(有竞争性抑制)”- 经通道易化扩散。
- 特点:顺浓度差,不耗能,离子选择性,门控特性(电压门控、化学门控、机械门控)。
如Na⁺、K⁺、Ca²⁺等离子的转运。
- 记忆口诀:“通道转运顺浓差,离子选择门控把(门控特性)”3. 主动转运。
- 原发性主动转运。
- 例如钠 - 钾泵(Na⁺ - K⁺ - ATP酶),每分解1分子ATP,将3个Na⁺移出胞外,2个K⁺移入胞内。
- 记忆口诀:“钠钾泵很勤劳,三个钠出两个钾入”- 继发性主动转运。
- 如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对葡萄糖、氨基酸等的吸收。
是利用原发性主动转运所形成的离子浓度梯度而进行的物质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方式。
- 记忆口诀:“继发转运借势能,逆浓梯度也能成”4. 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 静息电位。
- 细胞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主要由K⁺外流形成,接近K ⁺的平衡电位。
- 记忆口诀:“静息电位钾外流,膜内为负膜外优(膜外为正)”- 动作电位。
- 上升支:Na⁺内流(去极化);下降支:K⁺外流(复极化)。
动作电位的特点是“全或无”现象和可传播性。
- 记忆口诀:“动作电位有起伏,钠进钾出是基础,全或无来可传播,神经传导靠此波”二、血液。
1. 血液的组成。
- 血浆和血细胞。
血浆中主要成分有水、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电解质、小分子有机物等。
公卫执业医师模拟题411A1型题答题说明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劳动过程是指______A.生产工艺过程中的生产设备、生产条件、使用原料和产品等B.劳动生产场所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生产工艺所需人为环境及污染物等C.生产工艺过程中劳动者的班组、工作时间、操作体位和方式,体力和脑力劳动比例等D.生产工艺过程中的生产环境和劳动组织、操作体位和方式等E.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各种污染因素和不良环境条件等答案:C[解答] 劳动是涉及针对生产工艺流程的劳动组织、生产设备布局、作业者操作体位和劳动方式,以及智力和体力劳动比例等。
2. 影响作业能力的主要因素包括______A.社会因素B.个体因素C.环境因素D.工作条件和性质E.以上都是答案:E[解答] 作业能力的影响因素与劳动生理、心理和卫生以及人类工效学领域都有紧密的联系。
3. VDT作业的主要职业危害包括______A.不良照明B.电离辐射C.非电离辐射D.微小气候及其他E.以上都是答案:E[解答] VDT的职业有害因素主要有不良照明、非电离辐射、噪声、荧光屏毒气以及不科学的工作台椅高度和坐姿等。
4. 下列不属于职业性有害因素评价工作的是______A.生产环境监测B.健康监护C.职业流行病学调查D.阈限值制定E.实验室测试和危险度评定答案:D[解答] 阈限值的制定属于卫生政策的制定。
5. 下列不属于生产环境职业有害因素控制措施的是______A.从卫生和安全角度设计生产工艺和设备B.减低劳动强度,减少接触时间C.正确选择厂址、合理安排车间布局D.避免使用有毒物质E.密闭、隔离、通风,车间整洁,安全贮运答案:B[解答] 预防职业中毒必须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从根本上消除、控制或尽可能减少毒物对职工的侵害。
6. 生产性毒物进入机体最主要的途径是______A.皮肤B.消化道C.呼吸道D.口腔黏膜E.眼结膜答案:C[解答] 生产性毒物主要经呼吸道吸收进入人体;亦可经皮肤和呼吸道进入。
第十六单元 肝胆生化本章考点 1.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 (1)肝脏生物转化的概念和特点 (2)生物转化的反应类型及酶系 (3)影响肝脏生物转化作用的因素 2.胆汁酸代谢 (1)胆汁酸的化学 (2)胆汁酸的代谢 (3)胆汁酸代谢的调节 3.胆色素代谢 (1)游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的性质 (2)胆色素的肠肝循环第一节 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 一、肝脏生物转化的概念和特点 1.概念: 一些非营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转变过程称为生物转化。
肝是生物转化的最主要器官,肺、肾、胃肠道和皮肤等可少量进行。
2.特点: 连续性、多样性、双重性(生物转化不等于单纯的解毒作用) 3.生物转化的意义: 对体内的大部分非营养物质进行代谢转化,使其生物学活性减低或丧失(灭活),或使有毒物质的毒性减低或消除(解毒);更为重要的是可使这些物质的溶解度增加,易于排出体外。
但有些非营养物质经过肝的生物转化作用后,虽然溶解性增加,但其毒性反而增强。
有的还可能溶解性下降,不易排出体外。
因此,不能将肝生物转化作用简单地称为解毒作用,这体现了生物转化作用的解毒与致毒的双重性特点。
二、生物转化反应类型及酶系 生物转化过程所包括的许多化学反应可归纳为两相。
第一相反应包括氧化、还原、水解反应。
第二相反应为结合反应。
(一)氧化反应——最多见的生物转化反应 1.微粒体依赖P450的加单氧酶系 能直接激活氧分子,其中一个氧原子加入底物分子中,另一氧原子被还原为水,故又称为混合功能氧化酶或羟化酶。
催化的基本反应: RH+O2+NADPH+H+→ROH+NADP++H2O 2.线粒体单胺氧化酶系 催化胺类氧化脱氨基生成相应的醛 RCH2NH2+O2+H2O2→RCHO+NH3+H2O 3.醇脱氢酶及醛脱氢酶系存在部位:胞液中。
醇脱氢酶催化醇类氧化成醛。
醛脱氢酶催化醛类生成酸。
(二)还原反应: 硝基还原酶类、偶氮还原酶类; 还原产物:相应胺类。
(三)水解反应:多种水解酶类参与。
公卫执业医师考试环境卫生学考题解析问答题1.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
答:定义: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关系的科学,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研究对象:环境卫生学以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为研究对象,这里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
研究内容:环境与健康关系的基础理论研究、环境因素与健康关系的确认性研究、创建和引进适宜于环境卫生学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环境卫生监督体系的理论依据。
2.何为生物标志物?试述环境与健康研究中的生物标志物的种类。
答:生物标志物是生物体内发生的与发病机制有关联的关键事件的指示物,是机体由于接触各种环境因子所引起机体器官、细胞、亚细胞的生化、生理、免疫和遗传等任何可测定的改变。
生物标志物分为暴露生物标志物、效应生物标志物和易感性生物标志物。
3.试述水俣病的成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答:概念及成因:日本水俣湾居民长期食用受甲基汞污染的鱼贝类而引起的慢性甲基汞中毒。
主要是由当地化工厂排放大量的含甲基汞废水进入水域所致。
临床表现:发音困难,肢端麻木、视野缩小,运动失调,狂躁不安等;先天性水俣病发病机制:无机汞变成甲基汞或甲基汞排入水体;甲基汞经水生食物链进入人体,变成氯化甲基汞;吸收入血液的甲基汞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巯基结合入脑;由于甲基汞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脑组织,从而对胎儿脑组织造成广泛的损害,出生后成为先天性水俣病。
4.酚、多氯联苯的危害有哪些?答:酚的危害有:急性酚中毒表现为大量出汗、肺水肿、吞咽困难、肝及造血系统损害、黑尿等;不少酚类化合物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污染水体使水的感官形状恶化。
酚、多氯联苯的危害有:多氯联苯是一类广泛存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多氯联苯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可干扰体内的内分泌状态,出生前接触多氯联苯可使子代的发育及出生后行为异常;多氯联苯可在母乳中浓集通过授乳影响子代;使机体的免疫功能受损,生长发育障碍;米糠油中毒事件。
20162016年执业医师考试大纲科目类别临床执业医师比例科目基础医学综合13.33% 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医学人文综合 6.67% 卫生法规、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临床医学综合75% 内科学(含传染病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预防医学综合5% 预防医学单元细目要点一、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1)单纯扩散(2)易化扩散(3)主动转运(4)出胞和入胞2.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1)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2)兴奋性与兴奋的引起,阈值、阈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关系(3)兴奋在同一细胞上传导的机制和特点3.骨骼肌的收缩功能(1)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2)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二、血液1.血液的组成与特性(1)内环境与稳态(2)血量、血液的组成、血细胞比容(3)血液的理化特性2.血细胞及其功能(1)红细胞生理:红细胞的数量、生理特性和功能、造血原料及其辅助因子(2)白细胞生理: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及功能(3)血小板生理:血小板的数量,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及其功能3.血液凝固、抗凝和纤溶(1)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2)主要抗凝物质的作用,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及其功能4.血型(1)血型与红细胞凝集反应(2)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3)输血原则三、血液循环(1)心动周期的概念;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1.心脏的泵血功能(2)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射血分数、心指数、心脏做功(3)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每搏输出量和心率对心输出量的影响2.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1)工作细胞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2)心肌的兴奋性、自动节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3)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生理意义3.血管生理(1)动脉血压的形成、正常值和影响因素(2)中心静脉压及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3)微循环的组成及作用(4)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人卫医学网考试三、血液循环4.心血管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交感缩血管神经的功能(2)心血管反射: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3)体液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内皮产生的血管活性物质的功能5.器官循环冠脉循环的血流特点和血流量的调节四、呼吸1.肺通气(1)肺通气原理: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2)基本肺容积和肺容量(3)肺通气量与肺泡通气量2.肺换气和组织换气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3.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1)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2)血氧饱和度、氧解离曲线及影响因素4.呼吸运动的调节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五、消化和吸收1.胃肠神经体液调节的一般规律(1)胃肠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2)胃肠激素及其作用2.口腔内消化(1)唾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2)唾液分泌的调节3.胃内消化(1)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2)胃液分泌的调节(3)胃的运动:胃的容受性舒张和蠕动,胃排空及其控制4.小肠内消化(1)胰液和胆汁的性质、成分及作用(2)小肠的运动形式,回盲括约肌的功能5.大肠的功能排便反射6.吸收小肠的吸收功能:吸收的条件和方式,食物中主要成分的吸收六、能量代谢和体温1.能量代谢(1)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2)基础代谢率2.体温(1)体温的概念及其正常变动(2)体热平衡:产热和散热(3)体温调节:温度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调节机制,调定点学说七、尿的生成和排出1.肾小球的滤过功能(1)肾小球滤过率和滤过分数(2)肾小球滤过作用及其影响因素2.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功能(1)对Na+、CL-、水、HCO3-、葡萄糖和氨基酸的重吸收(2)对H+、NH3和NH4+的分泌3.尿生成的调节(1)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2)神经和体液调节:肾交感神经,抗利尿激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4.血浆清除率血浆清除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应用5.尿的排放(1)排尿反射(2)正常和异常尿量,低渗尿和高渗尿的概念八、神经系统的功能1.突触传递(1)经典突触的传递过程,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及其产生的原理(2)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3)外周神经递质和受体:乙酰胆碱及其受体;去甲肾上腺素及其受体2.神经反射(1)反射与反射弧(2)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3)反射活动的反馈调节:负反馈和正反馈3.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1)感觉的特异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投射系统(2)内脏痛与牵涉痛4.脑电活动正常脑电图的波形及其意义5.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躯体运动的调节(1)骨骼肌牵张反射(2)低位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3)小脑的主要功能(4)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6.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1)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2)脊髓、低位脑干和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7.脑的高级功能(1)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2)大脑皮层功能的一侧优势九、内分泌1.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1)下丘脑与垂体之间的功能联系(2)下丘脑调节肽2.垂体的内分泌功能(1)腺垂体和神经垂体激素(2)生长激素的生物作用及其分泌调节3.甲状腺激素(1)生物作用(2)分泌调节4.与钙、磷代谢调节有关的激素(1)甲状旁腺激素的生物作用及其分泌调节(2)降钙素的生物作用及其分泌调节(3)维生素D3的生物作用及其生成调节5.肾上腺糖皮质激素(1)生物作用(2)分泌调节6.胰岛素(1)生物作用(2)分泌调节十、生殖1.男性生殖睾酮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2.女性生殖(1)雌激素、孕激素的生理作用(2)卵巢和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的激素调节微生物学单元细目要点一、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定义与分类(1)微生物和医学微生物学的定义(2)三大类微生物及其特点二、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细菌的形态细菌的三种形态及测量单位2.细菌的基本结构(1)细菌基本结构的构成(2)肽聚糖的结构(3)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医学意义(4)细菌胞质内与医学有关的重要结构与意义3.细菌的特殊结构(1)荚膜及其与细菌致病性的关系(2)鞭毛的定义、分类及其与医学的关系(3)菌毛的定义、分类及其与医学的关系(4)芽胞及其与医学的关系4.细菌形态与结构的检查法革兰氏染色的步骤、结果判定和医学意义三、细菌的生理1.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1)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与方式(2)根据对氧需求进行细菌分类2.细菌的分解和合成代谢由细菌产生并与医学有关的主要合成及分解代谢产物3.细菌的人工培养(1)培养基的概念(2)细菌在液体和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3)细菌人工培养在医学中的应用四、消毒与灭菌1.基本概念消毒、灭菌、无菌、抑菌和防腐的概念2.物理灭菌法(1)热力灭菌法的种类及其应用(2)射线灭菌法的原理和应用3.化学消毒灭菌法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浓度和应用五、噬菌体1.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噬菌体的概念、形态、化学组成及主要应用2.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1)毒性噬菌体的概念(2)温和噬菌体的概念及其与细菌遗传物质转移的关系六、细菌的遗传与变异1.细菌遗传与变异的物质基础细菌遗传物质的种类2.细菌遗传与(1)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的概念变异的机制(2)耐药质粒及其与耐药性的关系七、细菌的感染与免疫1.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1)正常菌群、机会致病菌、菌群失调、菌群失调症的概念(2)机会致病菌的致病条件2.医院感染(1)医院感染的来源(2)医院感染的控制3.细菌的致病性(1)细菌的毒力(2)细菌内、外毒素的主要区别4.宿主的固有免疫(1)固有免疫的组成(2)吞噬细胞吞噬作用的后果(3)胞外菌感染、胞内菌感染及外毒素致病的免疫特点5.感染的发生与发展(1)细菌感染的来源(2)菌血症、败血症和脓毒症的概念八、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1.细菌学诊断(1)标本的采集原则(2)检验程序2.血清学诊断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3.细菌感染的防治原则(1)细菌类疫苗(2)人工被动免疫制剂九、病原性球菌1.葡萄球菌属(1)生物学性状和分类(2)致病物质的种类和所致疾病(3)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别要点2.链球菌属(1)生物学性状和分类(2)致病物质的种类和所致疾病(3)链球菌溶血素和临床检测的关系3.肺炎链球菌(1)形态和染色(2)主要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4.脑膜炎奈瑟氏菌(1)生物学性状(2)主要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3)标本采集和分离鉴定5.淋病奈瑟氏菌(1)形态、染色、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2)防治原则十、肠道杆菌1.肠道杆菌的共同特征(1)形态、染色和结构(2)生化反应的特点2.埃希氏菌属(1)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的种类(2)肠出血型大肠埃希氏菌的血清型及所致疾病(3)大肠埃希氏菌在卫生细菌学检查中的应用3.志贺氏菌属(1)种类、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2)标本采集、分离培养与鉴定4.沙门氏菌属(1)主要致病菌种类、致病物质、所致疾病(2)肠热症的标本采集及分离鉴定(3)肥达试验和结果判断十一、弧菌属1.霍乱弧菌(1)生物学性状(2)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2.副溶血性弧菌所致疾病十二、厌氧性细菌1.厌氧芽胞梭菌(1)破伤风梭菌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2)产气荚膜梭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3)肉毒梭菌的形态、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4)艰难梭菌的致病性2.无芽胞厌氧菌致病条件、感染特征及所致疾病种类十三、棒状杆菌属白喉棒状杆菌(1)形态、染色、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2)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十四、分枝杆菌属1.结核分枝杆菌(1)形态、染色、培养特性和抵抗力(2)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免疫特点(3)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结果判断和应用(4)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2.麻风分枝杆菌形态、染色和致病性十五、放线菌属和诺卡氏菌属1.放线菌属(1)主要致病性放线菌及其致病性(2)硫磺样颗粒及其临床意义2.诺卡氏菌属主要致病性诺卡氏菌及其致病性十六、动物源性细菌1.布鲁氏菌属形态、染色、种类和所致疾病2.耶尔森氏菌属鼠疫耶尔森氏菌的形态、染色、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3.炭疽芽胞杆菌形态、染色、抵抗力、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十七、其他细菌1.流感嗜血杆菌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所致疾病及预防2.百日咳鲍特氏菌形态、染色、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3.幽门螺杆菌形态、染色、培养特点及所致疾病人卫医学网考试4.嗜肺军团菌传播途径及其所致疾病5.铜绿假单胞菌形态、染色、色素及所致疾病6.弯曲菌属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及其防治原则十八、支原体1.生物学性状支原体的概念、培养特性及其与细菌L型的区别2.主要病原性(1)肺炎支原体所致疾病(2)解脲脲原体所致疾病支原体十九、立克次氏体1.生物学性状概念、形态、染色及其培养特性2.主要病原性立克次氏体普氏立克次氏体、斑疹伤寒立克次氏体、恙虫病立克次氏体(恙虫病东方体)的传染源、传播媒介和所致疾病二十、衣原体1.生物学性状概念、形态、染色及培养特性2.主要病原性衣原体(1)沙眼衣原体的生物型和所致疾病(2)肺炎嗜衣原体所致疾病(3)鹦鹉热嗜衣原体所致疾病二十一、螺旋体1.钩端螺旋体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2.密螺旋体梅毒螺旋体的形态、染色、所致疾病及其防治原则3.疏螺旋体伯氏疏螺旋体的形态、染色及所致疾病二十二、真菌1.概述真菌及其分类、形态与结构、培养特性及致病性2.主要病原性真菌(1)皮肤癣真菌常见的种类和致病性(2)白假丝酵母菌(白念珠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微生物学检查(3)新生(型)隐球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微生物学检查(4)卡氏肺孢子菌致病性二十三、病毒的基本性状1.病毒的形态病毒体的概念和测量单位2.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1)病毒的结构和对称性(2)病毒的化学组成与功能3.病毒的增殖病毒增殖的过程4.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1)物理因素(2)化学因素二十四、病毒的感染和免疫1.病毒的传播方式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2.病毒的感染类型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急性感染、持续性感染(慢性感染、潜伏感染、慢发病毒感染和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3.致病机制(1)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2)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4.病毒的感染与免疫(1)抗病毒感染的免疫(2)干扰素的概念、抗病毒机制及应用(3)中和抗体的概念及作用机制二十五、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1)标本的采集和送检(2)病毒分离培养方法(3)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诊断方法(4)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二十六、呼吸道病毒1.正黏病毒(1)人流感病毒及禽流感病毒生物学性状和变异(2)致病性和免疫性2.副黏病毒(1)麻疹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和防治原则(2)腮腺炎病毒的致病性3.冠状病毒(1)冠状病毒生物学性状(2)SARS冠状病毒致病性及防治原则4.其他病毒(1)腺病毒的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2)风疹病毒的致病性及防治原则二十七、肠道病毒1.概述人类肠道病毒的种类和共性2.脊髓灰质炎病毒型别、致病性、免疫性和防治原则3.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新型肠道病毒致病性4.急性胃肠炎病毒轮状病毒的形态、致病性二十八、肝炎病毒1.甲型肝炎病毒(1)生物学性状(2)致病性与免疫性(3)微生物学检查和预防措施2.乙型肝炎病毒(1)生物学性状(2)致病性与免疫性(3)微生物学检查和预防措施3.丙型肝炎病毒(1)生物学性状(2)致病性与免疫性(3)微生物学检查和预防原则4.丁型肝炎病毒生物学特点和致病性5.戊型肝炎病毒(1)生物学性状(2)致病性(3)微生物学检查二十九、黄病毒属1.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传播途径、致病性、免疫性和防治原则2.登革病毒流行病学特征、致病性三十、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形态、结构、培养特性、主要型别、流行环节、致病性及免疫性三十一、疱疹病毒1.单纯疱疹病毒致病性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致病性3.巨细胞病毒致病性4.EB病毒致病性三十二、逆转录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生物学特点(2)感染过程和致病机制(3)微生物学检查(4)防治原则三十三、其他病毒1.狂犬病病毒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防治原则2.人乳头瘤病分型及致病性毒三十四、亚病毒朊粒(朊病毒)(1)生物学性状(2)致病性2015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医学免疫学》单 元细 目 要 点一、绪论绪论1)基本概念(2)免疫系统的组成(3)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4)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二、抗原1.基本概念(1)抗原及其特性 (2)抗原表位(3)T细胞抗原表位和B细胞抗原表位 (4)共同抗原 (5)交叉抗原(6)耐受原与变应原2.抗原的分类 (1)完全抗原和半抗原(2)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和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3)异嗜性抗原、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和独特型抗原3.超抗原 (1)概念 (2)种类(3)与普通抗原的区别 (4)与临床疾病的关系4.佐剂 (1)概念 (2)种类 (3)作用机制 三、免疫器官1.中枢免疫器官(1)概念 (2)组成 (3)主要功能2.外周免疫器官 (1)概念 (2)组成 (3)主要功能四、免疫细胞1.T淋巴细胞(1)T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 (2)TCR复合物的组成 (3)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功能 (4)调节性T细胞2.B淋巴细胞(1)B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 (2)BCR复合物的组成 (3)B淋巴细胞亚群及其功能3.自然杀伤(NK)细胞 (1)NK细胞的表面标志 (2)NK细胞受体 (3)NK细胞的功能4.抗原提呈细胞(1)抗原提呈细胞的概念(2)抗原提呈细胞的种类(3)外源性抗原提呈过程(4)内源性抗原提呈过程(5)抗原的交叉提呈5.其他免疫细胞(1)单核巨噬细胞(2)中性粒细胞(3)嗜酸性粒细胞(4)嗜碱性粒细胞(5)肥大细胞五、免疫球蛋白1.基本概念(1)免疫球蛋白(Ig)(2)抗体(Ab)2.免疫球蛋白的结构(1)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2)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3)免疫球蛋白的其他成分3.免疫球蛋白的类型(1)免疫球蛋白的类及亚类(2)免疫球蛋白的型及亚型4.免疫球蛋白的功能(1)免疫球蛋白V区的功能(2)免疫球蛋白C区的功能5.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1)IgG的特性和功能(2)IgM的特性和功能(3)IgA的特性和功能(4)IgE的特性和功能(5)IgD的特性和功能6.抗体的制备(1)多克隆抗体(2)单克隆抗体(3)人源化抗体六、补体系统1.基本概念(1)补体的概念(2)补体系统的组成2.补体系统的激活(1)经典激活途径(2)旁路激活途径(3)凝集素激活途径3.补体激活的调节(1)补体的自身调控(2)补体调节因子的调控4.补体的生物学功能(1)膜攻击复合物介导的生物学作用(2)补体活性片段介导的生物学作用5.补体与临床疾病(1)补体与疾病的发生(2)补体与疾病的诊治1.基本概念细胞因子2.细胞因子的种类(1)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3)肿瘤坏死因子(4)集落刺激因子七、细胞因子(5)趋化因子3.细胞因子受体基本概念4.细胞因子的功能概述5.细胞因子与疾病(1)疾病的发生(2)疾病的诊断(3)疾病的治疗八、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1.白细胞分化抗原CD分子的概念及应用2.黏附分子概念及功能九、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1.基本概念(1)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2)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2.HLA复合体及其产物(1)HLA复合体的定位和结构(2)HLA复合体的分类(3)HLA复合体的遗传特征(多基因性、多态性、单元型遗传、共显性遗传、连锁不平衡)(4)HLA编码的产物3.HLA⁃Ⅰ类抗原(1)结构(2)分布(3)主要功能4.HLA⁃Ⅱ类抗原(1)结构(2)分布(3)主要功能5.HLA在医学上的意义(1)HLA与同种器官移植的关系(2)HLA与输血反应的关系(3)HLA与疾病的相关性(4)HLA的生理学意义十、免疫应答1.基本概念(1)免疫应答(2)免疫应答的类型(3)免疫应答的过程2.固有免疫应答(1)概念(2)固有免疫识别(3)组成(4)功能(5)与疾病的关系3.适应性免疫应答(1)概念(2)分类(3)特点4.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1)TD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2)TI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3)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5.T细胞介导的细胞(1)T细胞活化的双识别、双信号(2)Th1细胞的效应(3)Th2细胞的效应免疫应答(4)Th17细胞的效应(5)CTL的细胞毒效应十一、黏膜免疫1.基本概念(1)黏膜免疫(2)黏膜相关淋巴组织2.黏膜免疫系统的组成(1)细胞(2)分子3.黏膜免疫系统的功能(1)诱导免疫耐受(2)抗感染(3)与肠道菌群的关系(4)参与免疫调节十二、免疫耐受1.基本概念(1)免疫耐受(2)中枢免疫耐受(3)外周免疫耐受2.免疫耐受的形成与维持(1)影响因素(2)形成机制(3)维持与终止3.免疫耐受与临床(1)建立免疫耐受(2)打破免疫耐受十三、抗感染免疫1.概述感染免疫基本概念2.机制(1)抗感染固有免疫(2)抗感染适应性免疫3.病原体的免疫逃逸机制(1)宿主机制(2)病原体机制十四、超敏反应1.基本概念(1)超敏反应(2)超敏反应的分型2.Ⅰ型超敏反应(1)Ⅰ型超敏反应的特点(2)Ⅰ型超敏反应的变应原、变应素和细胞(3)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4)临床常见的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5)Ⅰ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3.Ⅱ型超敏反应(1)Ⅱ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2)临床常见的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4.Ⅲ型超敏反应(1)Ⅲ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2)临床常见的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5.Ⅳ型超敏反应(1)Ⅳ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2)临床常见的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十五、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1.基本概念(1)自身免疫的概念(2)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2.自身免疫的组织损伤机制(1)自身抗体介导(2)自身反应性T细胞介导(1)隐蔽抗原的释放(2)自身抗原的改变3.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诱因(3)分子模拟(4)淋巴细胞的多克隆激活(5)表位扩展(6)免疫调节异常(7)遗传相关因素4.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1)基本治疗原则(2)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策略十六、免疫缺陷病1.基本概念(1)免疫缺陷病的概念(2)免疫缺陷病的分类2.原发性免疫缺陷病(1)B细胞缺陷(2)T细胞缺陷(3)联合免疫缺陷(4)吞噬细胞缺陷(5)补体系统缺陷3.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概念及种类十七、肿瘤免疫1.肿瘤抗原(1)肿瘤抗原的概念(2)肿瘤抗原的分类2.机体抗肿瘤免疫的效应机制(1)体液免疫机制(2)细胞免疫机制3.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1)与肿瘤细胞有关的因素(2)与宿主免疫系统有关的因素4.肿瘤的免疫治疗(1)非特异性免疫治疗(2)主动免疫治疗(3)被动免疫治疗十八、移植免疫1.基本概念(1)自体移植、同种异基因移植、异种移植(2)宿主抗移植物反应、移植物抗宿主反应2.同种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及机制(1)类型(2)机制3.延长移植物存活的措施(1)组织配型(2)免疫抑制(3)诱导耐受1.抗体的检测及应用抗体进行的检测(1)概念(2)血凝抑制(3)凝集反应和血型的鉴定(4)免疫荧光(5)放射免疫(6)酶免疫(ELISA和免疫组化)(7)免疫电镜(8)免疫沉淀(9)免疫印迹2.免疫细胞的分离常用方法十九、免疫学检测技术3.免疫细胞的特异性、数量和功能检测(1)流式细胞术(2)增殖试验(3)细胞毒试验(4)细胞凋亡检测(5)芯片技术(6)细胞因子的生物活性检测二十、免疫学防治1.免疫治疗(1)概念(2)分类(3)应用2.免疫预防(1)人工免疫的概念(2)人工免疫的分类(3)疫苗的种类及应用2015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病理学》2015年01月28日09:37单元细目要点一、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1.适应性改变(1)萎缩的概念及类型(2)肥大、增生和化生的概念及类型2.损伤(1)可逆性损伤的类型、概念及病理变化(2)不可逆性损伤———细胞死亡的类型、概念及病理变化3.修复(1)再生的概念(2)各种细胞的再生潜能(3)肉芽组织的结构与功能(4)创伤愈合(5)骨折愈合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充血和淤血(1)充血的概念和类型(2)淤血的概念、原因、病理变化和对机体的影响2.血栓形成(1)概念(2)血栓形成的条件(3)血栓的类型(4)血栓的结局(5)血栓对机体的影响3.栓塞(1)栓子的概念(2)栓子的运行途径(3)栓塞的类型及概念(4)栓塞对机体的影响4.梗死(1)概念(2)梗死形成的原因和条件(3)梗死的类型和病理变化三、炎症(1)概念1.概述(2)原因(3)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4)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5)炎症的结局2.急性炎症(1)渗出(2)炎症细胞的种类和主要功能(3)炎症介质的概念和主要作用(4)急性炎症的类型和病理变化3.慢性炎症(1)一般慢性炎症的病理变化和特点(2)慢性肉芽肿性炎的概念、病因和病变特点四、肿瘤1.概述(1)概念(2)肿瘤的组织结构2.肿瘤的生物学行为(1)肿瘤的异型性(2)肿瘤的生长(3)肿瘤的扩散和转移(4)良、恶性肿瘤的区别(5)交界性肿瘤的概念(6)肿瘤对机体的影响3.肿瘤的命名和分类(1)肿瘤的命名原则(2)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上皮内瘤变、原位癌及早期浸润癌的概念(3)癌与肉瘤的区别4.常见的上皮性肿瘤(1)上皮组织良性肿瘤(2)上皮组织恶性肿瘤5.常见的非上皮性肿瘤(1)间叶组织良性肿瘤(2)间叶组织恶性肿瘤(3)其他类型肿瘤6.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学(1)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2)常见的化学、物理和生物性致癌因素(3)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五、心血管系统疾病1.动脉粥样硬化(1)血管的病理变化(2)心脏、肾脏和脑的病理变化2.原发性高血压(1)良性高血压血管的病理变化(2)良性高血压心脏、肾脏和脑的病理变化3.风湿性心脏病(1)基本病理变化(2)心脏的病理变化4.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1)病因(2)心脏及血管的病理变化5.心瓣膜病(1)病因(2)心瓣膜病的类型和病理变化(3)心瓣膜病对机体的影响六、呼吸系统疾病 1.慢性支气管炎(1)概念及病理变化(2)病理临床联系。
公卫执业医师生物化学考试复习要点xx年执业医师实践技能时间为6月17日-6月23日,为了帮助大家提高复习效率,下面为大家了公卫执业医师生物化学考试复习要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就是将DNA传递给mRNA的遗传信息,再具体地解译为蛋白质中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过程,这一过程被称为翻译(translation)。
生物体内的各种蛋白质都是生物体内利用约20种氨基酸为原料自行合成的。
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各种因素构成了蛋白质合成体系,该体系包括:① mRNA:作为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模板,决定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② tRNA:搬运氨基酸的工具;③ 核糖体(又名核蛋白体):蛋白体生物合成的场所;④ 酶及其他蛋白质因子;⑤ 供能物质及无机离子。
(一)mRNA:作为指导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模板。
mRNA中每三个相邻的核苷酸组成三联体,代表一个氨基酸的信息,此三联体就称为密码(coden)。
共有64种不同的密码,即4×4×4=64。
遗传密码具有以下特点:① 连续性;② 简并性;③ 通用性;(但在线粒体或叶绿体中特殊)④ 方向性,即解读方向为5′→ 3′;⑤ 摆动性;⑥ 起始密码:AUG;终止密码:UAA、UAG、UGA。
(二)tRNA:在氨酰-tRNA合成酶催化下,特定的tRNA可与相应的氨基酸结合,生成氨酰-tRNA,从而携带氨基酸参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tRNA反密码环中部的三个核苷酸构成三联体,可以识别mRNA上相应的密码,此三联体就称为反密码子(anticoden)。
反密码对密码的识别,通常也是根据碱基互补原那么,即A—U,G—C配对。
但反密码的第一个核苷酸与第三核苷酸之间的配对,并不严格遵循碱基互补原那么。
如反密码第一个核苷酸为Ⅰ(次黄嘌呤),那么可与A、U或C配对,如为U,那么可与A或G配对,这种配对称为不稳定配对。
能够识别mRNA中5′端起动密码AUG的tRNA是一种特殊的tRNA,称为起动tRNA。
公卫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环境卫生学-第四单元水体卫生[单选题]1.医院污水的特征是A.含氮、磷等元素B.含多种病毒、病菌和寄生虫卵C.含农药成分D.水质和水量差别很大E.(江南博哥)含重金属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医院污水是含有大量的病原体及各种医疗、诊断用物质的一类特殊的废水。
医院污水污染的主要危害是含有的致病微生物对水体的污染。
我国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已超过工业废水,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掌握“水体的污染源和污染物”知识点。
[单选题]2.水体的污染源主要有A.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污水B.冷却水、洗涤污水、化工污水C.有机污水、无机污水、混合性污水D.物理性污水、化学性污水、生物性污水E.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点源和面源是水体污染来源的两种形式:点源——是指工矿废水、生活污水等通过管道、沟渠集中排入水体的污染源。
主是指工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
工业废水是水体最重要的污染源。
它面广量大,含污染物质多,成份复杂,在水中不易净化,处理也比较困难。
具有下列主要特性:悬浮物含量高,需氧量高,有机物一般难于降解,对微生物起毒害作用。
PH值变化幅度大,PH=2~13。
另一大点源是城市生活污水,氮、磷、硫及各种微生物(细菌、病原菌)含量很高。
面源——是农村污水和农田排水是水体污染的主要面源。
由于农田施用化肥、农药,灌溉后排出的水或雨后泾流中,常含有农药和化肥,对水体影响很大,如农药污染,富营养化。
此外由于地质溶解作用以及降水对大气淋洗,使污染物进入水体,这也是一种面源。
掌握“水体的污染源和污染物”知识点。
[单选题]5.生活污染来源不包括A.生活污水B.垃圾和人畜粪便C.工业三废和汽车废气D.烹调油烟和香烟烟雾E.装饰材料的挥发性有机物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生活性污染主要由垃圾、污水、粪便等生活废弃物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便排放,以及室内空气污染(室内燃烧产物、烹调油烟、香烟烟雾、装饰材料的挥发性有机物、建筑材料中的氡及空调场所的微生物等)引起。
执业医师第一单元知识点
执业医师第一单元包括以下知识点:
1.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包括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酶的性质与功能,代谢途径等。
2. 细胞生物学:包括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分裂与增殖等。
3. 免疫学:包括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免疫应答的机制,免疫疾病等。
4. 遗传学:包括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基因的结构和遗传变异,遗传疾病等。
5. 病理学:包括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病理变化的形态学特点,病理诊断等。
6. 基础药理学:包括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等。
7. 组织学与胚胎学:包括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组织学与病理学关系,胚胎发育等。
8. 生理学:包括人体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理调节机制等。
9. 医学心理学:包括心理发育和心理障碍的原因、分类和治疗等。
10. 罗马法与卫生法学:包括法律的基本概念、医疗法律责任、医疗纠纷解决等。
以上知识点是执业医师第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掌握这些知识对于成为合格的执业医师非常重要。
生物能量转换与代谢调控机制知识点总结在生物体内,能量的转换和代谢调控机制是维持生命运行所必需的重要过程。
本文将对生物能量转换和代谢调控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并重点探讨其机制和调控方式。
一、生物能量转换机制1.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和一些蓝藻细菌等光合生物利用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它通过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如葡萄糖),同时释放出氧气。
2. 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利用有机物质通过氧气进行氧化分解的过程,产生能量的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呼吸作用可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形式,其中有氧呼吸是最常见的一种。
3. 发酵:发酵是一种无氧呼吸方式,生物体在缺氧条件下通过部分氧化有机物质产生能量。
常见的发酵方式包括乳酸发酵、酒精发酵等。
发酵在食品工业和酿酒业中有广泛应用。
二、代谢调控机制1. 酶的作用:酶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催化剂,能够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
代谢过程中的许多步骤都依赖于特定的酶催化。
酶的活性受到温度、pH值、底物浓度等因素的调控。
2. 代谢调节:生物体通过调节代谢途径中各个酶的活性来控制代谢通路的流速和途径的选择。
代谢调节可以通过底物浓度反馈调控、细胞内信号传导、激素和神经调节等方式实现。
3. 营养摄入调节:生物体对不同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和比例有一定的调控机制。
例如,当身体缺乏蛋白质时,胰岛素通过调节蛋白质合成和降解的速度来维持蛋白质的平衡。
4. 基因调控:基因调控是通过转录因子和其他调控蛋白对基因表达进行调节。
例如,转录因子可以结合到基因启动子上,促进或抑制特定基因的转录,从而影响代谢途径的进行。
三、能量转换与代谢调控在生命中的意义1. 维持生命活动:能量转换和代谢调控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
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生物体能够产生足够的能量来维持细胞的正常运作。
2. 调节生长发育:能量转换和代谢调控对于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光合作用和代谢调控影响着植物的形态和结构的发育。
公卫执业医师生物化学考点归纳公卫执业医师生物化学考点归纳医学综合笔试大纲分为基础综合、临床综合和专业综合三部分。
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公卫执业医师生物化学考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蛋白质降解与氨基酸代谢一、蛋白质消化、降解及氮平衡1、蛋白质消化吸收哺乳动物的胃、小肠中含有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羧肽酶、氨肽酶、弹性蛋白酶。
经上述酶的作用,蛋白质水解成游离氨基酸,在小肠被吸收。
肠粘膜细胞还可吸收二肽或三肽,吸收作用在小肠的近端较强,因此肽的吸收先于游离氨基酸。
2、蛋白质的降解人及动物体内蛋白质处于不断降解和合成的动态平衡。
成人每天有总体蛋白的1%~2%被降解、更新。
不同蛋白的半寿期差异很大,人血浆蛋白质的t1/2约10天,肝脏的t1/2约1~8天,结缔组织蛋白的t1/2约180天,许多关键性的调节酶的t1/2 均很短。
真核细胞中蛋白质的降解有两条途径:一条是不依赖ATP的途径,在溶酶体中进行,主要降解外源蛋白、膜蛋白及长寿命的细胞内蛋白。
另一条是依赖ATP和泛素的途径,在胞质中进行,主要降解异常蛋白和短寿命蛋白,此途径在不含溶酶体的红细胞中尤为重要。
泛素是一种8.5KD(76a.a.残基)的小分子蛋白质,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内。
一级结构高度保守,酵母与人只相差3个a.a残基,它能与被降解的蛋白质共价结合,使后者活化,然后被蛋白酶降解。
3、氨基酸代谢库食物蛋白中,经消化而被吸收的氨基酸(外源性a.a)与体内组织蛋白降解产生的氨基酸(内源性a.a)混在一起,分布于体内各处,参与代谢,称为氨基酸代谢库。
氨基酸代谢库以游离a.a总量计算。
肌肉中a.a占代谢库的50%以上。
肝脏中a.a占代谢库的10%。
肾中a.a占代谢库的4%。
血浆中a.a占代谢库的1~6%。
肝、肾体积小,它们所含的a.a浓度很高,血浆a.a是体内各组织之间a.a转运的主要形式。
4、氮平衡食物中的含氮物质,绝大部分是蛋白质,非蛋白质的含氮物质含量很少,可以忽略不计。
1、国家对放射工作实行的职度是 C
A.职业卫生监督制度
B.考试上岗制度
C.许可登记制度
D."卫生许可证制度"
2、拔牙晕厥的处理下列哪项是不必要的
A.立即停止手术,置病员于头低位,保持呼吸通畅
B.嗅闻刺激性气体
C.吸氧
D.输液,注意酸碱平衡
E.必要时静脉推注高渗糖
3、用人单位应采取下列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除了 D
A.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B.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C.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D.只聘请临时工
4、男性,20岁,在一次劳动用力时,突然出现左侧胸痛伴呼吸困难。
查体发现气管向右移位。
(1).该患者胸痛、呼吸困难的原因可能是
A.急性心肌梗死
B.急性渗出性胸膜炎
C.急性左心功能不全
D.左侧大叶性肺炎
E.左侧自发性气胸
【正确答案】 E
(2).查体时,左肺叩诊音可能出现
A.清音
B.浊音
C.实音
D.正常叩诊音
E.鼓音
【正确答案】 E
(3).肺部听诊时可发现
A.左肺呼吸音消失
B.左肺呼吸音增强
C.左肺可闻及胸膜摩擦音
D.左肺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
E.左肺语音震颤增强
【正确答案】 A
5、医疗保健机构依法开展产前诊断的,必须符合卫生部规定的条件和技术标准,并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A
A.审核
B.认可
C.许可
D.确认
6、5℃,血压80/60mmHg,脉搏94次/分。
(1).对该患者做进一步体检时最可能发现的体征是
A.脑膜刺激征
B.球结膜充血,皮肤出血点
C.皮肤黄染,肝、脾肿大
D.腓肠肌压痛
E.腹部压痛及反跳痛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根据病人的表现可以判断此病人患有流行性出血热,且为低血压休克期。
进一步检查可以发现相关的血管病变,即有出血、充血及渗出性水肿。
所以第10题答案应选B。
(2).最有助于诊断的化验检查是
A.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B.血气分析
C.尿常规检查
D.粪便常规检查
E.脑脊液常规检查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最有帮助的检查为尿检查。
尿外观可见小片状膜样物,系由尿蛋白及脱落的上皮细胞组成。
尿蛋白多为(+++)~(++++),显微镜下可见管型、,红细胞及巨大融合细胞,巨大融合细胞内可检出病毒抗原。
B1题型
7、5mm,针距
8、A.有机氯农药
B.悬浮性颗粒物
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D.人类致癌物
E.人类致畸物
(1).有机汞是
【正确答案】 E
(2).氡及其子体是
【正确答案】 D
(3).具有蓄积作用的是
【正确答案】 A
9、5mm,针距1mm B.距创缘1mm,针距2mm
C.距创缘
10、A.地方性砷中毒
B.铊中毒
C.地方性氟病
D.痛痛病
E.地方性克汀病
(1).以皮肤损害为显著特点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为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第4题慢性砷中毒特异体征为皮肤损害,早期可出现弥漫性褐色、灰黑色斑点条纹;皮肤“色素沉着”与“色素缺失”多同时出现在躯干部位,以腹部(花肚皮)、背部为主。
皮肤角化、皲裂以手掌、脚跖部为主。
四肢及臀部皮肤角化,可形成角化斑、赘状物。
皮肤角化、皲裂处易形成溃疡,合并感染,甚至演变为皮肤癌。
(2).胚胎期和婴儿发育早期机体严重碘缺乏可引起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第5题地方性克汀病是由于胚胎期和婴儿发育早期严重的碘缺乏,从而导致的一种比较严重的碘缺乏病的表现形式。
表现为:患者生后即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体格矮小、听力障碍、神经运动障碍和甲状腺功能低下,伴有甲状腺肿。
(3).引起居民以斑釉齿和骨骼损害为特征的患病率显著增高的是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第6题居民斑釉牙和骨骼损伤是较为典型的慢性氟中毒表现。
地方性氟中毒是由于一定地区的环境中氟元素过多,从而致生活在该环境中的居民经饮水、食物和空气等途径长期摄人过量氟所引起的以氟骨症和氟斑牙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
11、对甲类传染病,向卫生防疫站报告的时间 A
A.城镇最迟不得超过6小时,农村最迟不得超过12小时
B.城镇应于12小时内,农村应于24小时内
C.城镇和农村最迟不得超过12小时
D.城镇和农村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
12、主管全国母婴保健工作的部门是 D
A.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B.国家计划生育主管部门
C.各级人民政府母婴保健部门
D.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13、月经期内拔牙可引起常见的并发症是
A.出血
B.感染
C.休克
D.代偿性出血
E.经期延长
14、所有局麻药都使血管扩张,而致吸收加快,其原因是
A.阻滞了副交感神经节和节后神经纤维
B.阻滞感觉神经纤维
C.阻滞了交感神经节的节后神经纤维
D.阻滞了运动神经纤维
E.以上均不是
15、颌下间隙感染较多见的感染源是
A.牙源性
B.外伤性
C.过敏性
D.腺源性
E.血源性
16、医疗机构从事药剂技术工作必须配备 D
A.保证制剂质量的设施
B.管理制度
C.检验仪器
D.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
17、所有局麻药都使血管扩张,而致吸收加快,其原因是
A.阻滞了副交感神经节和节后神经纤维
B.阻滞感觉神经纤维
C.阻滞了交感神经节的节后神经纤维
D.阻滞了运动神经纤维
E.以上均不是
18、下列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规定的食品生产经营过程必须符合的卫生要求,除了 C
A.应当有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
通风、防腐、防尘、防蝇、洗涤、污水排放等设施
B.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保持个人卫生,生产销售食品时,必须将水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销售直接人口的食品时,必须使用售货工具
C.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人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只须用清水洗净即可
D.保持内外环境整洁,采取消除苍蝇、老鼠、蟑螂等及其孳生条件上的措施,与有毒,有害场所保持规定的距离
19、5mm,针距1mm B.距创缘1mm,针距2mm
C.距创缘
20、拔牙晕厥的处理下列哪项是不必要的
A.立即停止手术,置病员于头低位,保持呼吸通畅
B.嗅闻刺激性气体
C.吸氧
D.输液,注意酸碱平衡
E.必要时静脉推注高渗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