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广州市特大暴雨洪灾谈城市雨洪灾害防治
- 格式:pdf
- 大小:160.06 KB
- 文档页数:2
《广州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广州,作为中国南方的重要城市,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得它经常受到各种气象灾害的影响。
本文将主要探讨广州常见的气象灾害类型,分析其发生的原因、特点及影响,以期为广州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二、广州主要气象灾害类型1. 暴雨洪涝灾害广州地处珠江三角洲,气候湿润,年降水量大,因此暴雨洪涝灾害是广州最常见的气象灾害之一。
暴雨洪涝灾害通常由连续的强降雨引起,导致城市内涝、江河洪水等。
2. 台风灾害广州位于台风多发区域,每年夏季和秋季常受到台风的侵袭。
台风带来的强风、暴雨和风暴潮等极端天气现象,对广州的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造成严重影响。
3. 干旱灾害虽然广州属于湿润地区,但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等因素影响,也会出现干旱灾害。
干旱会导致水资源短缺、农作物减产等问题。
三、广州主要气象灾害的影响1. 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暴雨洪涝、台风等气象灾害会导致交通中断、电力供应受阻等问题,给人们的出行和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同时,灾害还会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对经济的影响广州是华南地区的经济中心,各种产业发达。
气象灾害会对广州的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产业造成严重影响,导致经济损失。
例如,暴雨洪涝会导致工厂停工、仓库积水等问题;台风会破坏港口设施、船舶损坏等。
3.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气象灾害还会对广州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例如,暴雨洪涝会导致河流、湖泊等水体的污染;台风会破坏森林、植被等生态系统。
这些影响会进一步加剧广州的生态环境问题。
四、防灾减灾措施建议针对广州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影响,提出以下防灾减灾措施建议:1. 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提高预报准确率和预警时效性。
通过完善的气象监测网络和预警系统,可以及时掌握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加强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城市防洪抗旱能力。
通过改善排水设施、加强河道整治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轻暴雨洪涝灾害的影响。
广州“5.22”特大暴雨过程分析及对城市防洪减灾的建议摘要:2020年5月21至22日,受第一阶段“龙舟水”影响,广东省出现极端强降水,东莞、广州雨强刷新记录。
本次降雨呈现短时雨强强、暴雨范围广、面雨量大的特点,对广州市增城区、黄埔区等地造成了极大的社会经济损失。
本文拟结合广州气象局数据,通过对“5.22”特大暴雨的降雨过程进行梳理分析,结合广州市实际,对主要成灾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城市防洪的建议。
关键词:“522”暴雨;暴雨灾害;市政排水龙舟水,又称端阳水、龙降水、端午水等,一般指端午节前后我国华南地区的一种较大降水过程的自然现象。
“龙舟水”主要发生在每年公历5月21至6月20日,这段时间,南方暖湿气流活跃,与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在华南地区交汇,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1]。
2020年5月21日至22日,受第一阶段“龙舟水”影响,广东省出现极端强降水,东莞、广州雨强刷新记录。
其中,黄埔区永和街录得广州市最大累积雨量378.6mm,超百年一遇;在强暴雨影响下,流溪河太平场水文站录得10年一遇的洪峰水位,官河水发生接近20年一遇的洪水南岗河发生超10年一遇的洪水,派潭河发生10年一遇的洪水,流溪河支流凤尾坑、金坑和乌涌水发生了超5年一遇的洪水。
4个中小河流站点(街口、派潭、湾吓、活动陂)水位超警戒[2]。
本次特大暴雨对广州市,尤其是黄埔区、增城区造成极大的影响。
根据广州市三防指挥部的统计,暴雨共导致4人遇难。
此外,地铁13号线因积水导管停运,多个区域停水停电,大批车辆被淹,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今年7月以来,我国长江一带暴雨不断,多地都有因强降水造成的积水问题,对城市交通、居民工作生活等带来较大影响,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一个严峻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暴雨过程分析2020年5月21日夜间到22日凌晨,受低涡切变线影响,广东省自西北向东南出现了一次强降雨天气过程,暴雨中心位于珠三角东岸的广州市和东莞市,两地均出现特大暴雨[3]。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市城市内涝防御工作的通知正文:----------------------------------------------------------------------------------------------------------------------------------------------------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市城市内涝防御工作的通知(穗府办[2010]37号)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4月22日,我市普降大到暴雨,全市发生12处较为严重的水浸,中山一路杨箕村段尤为严重。
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要求全市各级相关部门举一反三,加强城市内涝防御,认真做好“水浸街”整治工作。
为做好当前汛期内涝防御工作,进一步完善全市应急体系建设,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市政府各部门、各区(县级市)政府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出发,进一步统一思想,重视城市内涝防御工作,建立健全行政首长负责制,强化属地管理责任。
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防御内涝,尽可能减少水浸现象的发生。
二、进一步严格责任落实(一)加强排水设施管理。
市、区(县级市)排水主管部门要在5月10日前完成城市排水设施清疏,确保设施完好。
对易堵、易涝点逐一列出,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建立台账,做到“一案一账,挂号督办,整改销号”。
市水投集团要加强本单位排水设施的管理。
市中心城区(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下同) 要在5月10日前将内涝点台账报市水务局备案,市水务局、三防办要加强检查,督办落实,并将有关情况于5月15日前报市政府。
(二)加强城市内涝防御应急体系建设。
加强市、区(县级市)、镇(街)、村(居委)为主体的四级内涝防御应急体系建设,逐级建立健全内涝防御指挥、抢险队伍,建立灾后应急救助机制,落实抢险、救助物资储备。
城市雨洪防治措施方案引言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面积不断扩展,城市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雨洪防治。
由于城市土地的大部分被建筑物、道路等硬化覆盖,雨水无法渗透,导致雨洪无法快速排除,从而引发洪涝灾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制定城市雨洪防治措施方案至关重要。
1. 提高建筑物抗洪能力1.1 建筑物抗洪设计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建筑物的抗洪设计。
建筑物的地基应该采用透水材料,使得雨水能够透过地基渗透到地下,减少地表积水。
建筑物的地下室应该采取一定的防水措施,以防止雨水渗入地下室,导致内涝。
1.2 建筑物排水系统建筑物的排水系统应该设计合理,包括雨水管道的布局以及雨水径流的集水系统。
这样,能够将雨水及时排除,防止积水现象的发生。
此外,建筑物的屋顶可以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灌溉、绿化等用途,减少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2. 改善城市排水系统2.1 城市排水管网改造城市排水管网应当进行全面改造,提高其排水能力。
通过扩大管径、加大管道数量等措施,增加排水能力,确保城市在强降雨时,能够及时排除雨水。
此外,还需要设置多个转运泵站,将积水区域的雨水泵送到下游,避免积水过多造成雨洪。
2.2 暴雨蓄滞洪区的设置在城市规划中,可以合理设置一些暴雨蓄滞洪区。
这些区域通常位于城市的低洼地带,可以通过改造地表,加大地表的蓄滞能力。
还可以采用人工湖、分散式绿地等措施,让雨水在暴雨来临时暂时滞留在这些区域,减小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冲击。
3.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3.1 增加绿地面积在城市规划中,应充分考虑绿地的布局,增加绿地面积。
绿地能够吸收雨水,减少径流,起到减缓雨洪的作用。
此外,绿地还可以改善城市气候,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3.2 采用植物技术在城市绿化建设中,可以采用一些植物技术来增强绿地的抗洪能力。
比如,选择抗洪能力较强的植物,增加其在城市中的种植比例。
同时,可以通过植物根系的结构改造,增加土壤的渗透性,提高绿地的蓄水能力。
特大暴雨应急预案全力排水减少城市内涝特大暴雨是一种极端天气现象,其短时间内降雨量巨大,往往会给城市带来严重的水灾。
城市内涝是特大暴雨天气常见的问题之一,严重影响城市的正常运转和居民的生活。
为了有效应对特大暴雨,减少城市内涝对城市的影响,各地应建立完善的特大暴雨应急预案,并全力进行排水工作。
一、预警机制针对特大暴雨天气,城市应建立健全的气象预警机制。
根据国家气象部门的预警信息,城市相关部门需及时发布特大暴雨预警,通知市民做好防护措施。
预警信息应准确清晰,以便广大市民能够迅速作出应急决策。
二、加强道路排水系统特大暴雨天气下,道路排水系统是减少城市内涝的关键。
城市应加大对排水系统的投入,确保道路排水设施的畅通性和正常运行。
在特大暴雨前,相关部门应对城市道路和下水管网进行全面巡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同时,应加强道路排水设施的施工质量,确保其能够承受特大暴雨的冲刷和排水压力。
三、提升城市绿地的水文保持能力城市绿地对于调节水文循环和减少城市内涝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应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绿地系统,提升其水文保持能力。
增加湿地、花坛等水域绿化面积,增加水分蒸发和渗透,降低雨水径流的压力。
同时,加强绿地的维护管理,及时清理堵塞的排水管道和积水区域,确保绿地系统的正常功能。
四、加强建筑物防水设计和施工城市建筑物是特大暴雨下易产生内涝的重点区域。
为了减少城市内涝,建筑物在设计和施工中应加强防水措施。
建筑物的屋顶、墙面和地下室等位置,需要使用防水材料进行处理。
同时,应合理设计和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引流至排水系统,减少对建筑物造成的压力。
五、提高应急响应能力特大暴雨发生时,城市需要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全力投入到排水工作中。
相关部门应加强联动协作,及时疏导积水,确保路面交通的通畅。
同时,应在易涝点设置排水泵站,随时监测和排除积水,确保市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六、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为了提高市民的防灾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城市应加强特大暴雨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广东省防洪防汛预案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确保广东省在防洪防汛期间能够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广东省防洪条例》、《广东省防汛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广东省关于防洪防汛的相关政策规定。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广东省行政区域内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应对工作。
1.4 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保障生命安全;(2)预防为主,综合治理;(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4)快速反应,科学应对;(5)社会参与,协同配合。
二、组织指挥体系2.1 省防汛指挥部省防汛指挥部负责全省防洪防汛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和协调。
省防汛指挥部由副省长担任指挥长,省应急管理厅、省水利厅、省气象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
2.2 市、县防汛指挥部市、县设立相应的防汛指挥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防洪防汛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
市、县防汛指挥部由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
2.3 防汛工作机构各级水利、气象、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应急管理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业的防洪防汛工作。
三、预防预警3.1 气象预警气象部门负责监测天气变化,及时发布暴雨、台风等气象预警信息。
3.2 水利预警水利部门负责监测水情变化,及时发布洪水预警信息。
3.3 地质灾害预警自然资源部门负责监测地质灾害风险,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
3.4 预警措施(1)预警发布后,各级防汛指挥部应当及时启动应急响应,采取相应措施;(2)各级防汛指挥部应当组织转移危险区域内的群众,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3)各级防汛指挥部应当加强对重点工程、重要部位的巡查防守,确保工程安全;(4)各级防汛指挥部应当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抢险救援准备。
四、应急响应4.1 响应分级根据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的严重程度,应急响应分为四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
城市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洪涝灾害是指由于暴雨等极端气候事件引起的大规模洪水泛滥现象。
洪涝灾害对城市的破坏性非常大,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城市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来减轻洪涝灾害的影响。
1.加强防洪工程建设防洪工程是预防洪涝灾害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城市应该加大投入,修建和完善防洪设施,如河道堤坝、排水沟渠等,为城市提供必要的排洪通道。
同时,还应考虑建设抗洪能力更强的水利设施,如蓄水池等,以便在洪水来临时有效调节水位,减少洪水泛滥的风险。
2.提高城市排水能力城市在设计和建设排水系统时,要考虑到不同地区的降雨特点和城市规划发展的需求,合理设置排水设施。
重点加强下水道的建设和维护,确保排水通畅。
同时,加强城市内涝处置,采取合理的抽排措施,迅速将积水排出城区。
3.开展洪涝风险评估城市应该加强洪涝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掌握降雨情况和河流水位变化。
针对不同地区的洪涝风险,开展洪涝风险评估,科学制定防洪预案。
根据不同等级的洪水来临,采取相应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洪涝灾害的损失。
4.加强水文监测和信息共享加强城市内涝的水文监测,掌握地下水位、地表水位和土壤含水量等重要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加强预警和预测,提高对洪涝灾害的应急响应能力。
同时,要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与各相关部门和社会群众的沟通,及时传达洪涝灾害的相关信息,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积极开展公众宣传与教育通过开展洪涝灾害的公众宣传与教育活动,提高市民的洪涝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加强对学校、社区和企事业单位的洪涝灾害防护演练和培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建立起市民参与防洪工作的机制,实现政府、社会组织和市民的共同防护和应急救援。
6.注重生态保护与恢复加强抚育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提高水源涵养、减少洪峰冲击、减缓洪泛和洪峰过程对城市的影响。
加强城市水源地、湿地、森林、草地的保护,减少土地沙化,重建和恢复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抗洪能力。
关于城市防洪排涝问题与对策研究0.引言某某省位于中国东南部、台湾海峡西岸,北与某某省毗邻、西与江西省交界、南与广东省相连、东与台湾省相望。
南北最长为530km,东西最宽为480km,陆地国土面积12.14万km2o辖内设有1个副省级市、8个地级市和1个平潭综合实验区,85个县(市、区),基本构成了具有某某特色的海峡西岸城市群,极大地推动了海峡西岸经济社会发展、繁荣和文明。
但某某省又是台风暴雨自然灾害频发、多发省份,城市防洪排涝问题越显重要,越受社会关注,很有必要对城市防洪排涝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措施,确保城市健康快速发展。
1洪涝灾害特点(1)地形地貌特别。
某某省境内群山耸峙,丘陵起伏,山高丘陵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地形架构由闽西和闽中两大山脉构成,呈西北高东南低走向。
西部有以武夷山脉为主的某某省与江西省交界大山脉,中部有鹫峰山一戴云山一博平岭连成的大山脉。
(2)境内水系发达。
境内河流众多,水系发达,共有大小河流667条,流域面积IOOOkn12以上的主要河流有闽江、九龙江、汀江、晋江、赛江和木兰溪等“五江一溪”,是某某省城市群诞生的重要摇篮、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文明的重要载体,但也对城市防洪排涝构成较大威胁。
(3)天气系统复杂。
某某省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主要受西风带东亚大槽、某某低涡(低压)倒槽、锋面低槽和副热带高压等天气系统控制。
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使得某某省为中国东南部主要暴雨区和台风区,洪涝灾害多发、频发。
造成某某省城市洪水内涝的主要成因主要是台风暴雨、锋面暴雨和短历时强降雨等极端天气,尤其是锋面雨和台风暴雨。
(4)城市洪害特点。
某某省汛期时间长,历时达半年之久,4—6月为梅雨季,7—9月为台风季,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600~1700mm,具有“北部多南部少、山区多沿海少”的特点。
2016年全省平均降雨量2405mm,较常年偏多近5成,是有历史记录以来的最大值。
特大暴雨频发,短历时强降雨增多,雨量屡破纪录,如2016年台风暴雨最大24h降雨量500mm,Ih降雨量超100mm、3h超150mm的短历时强降雨时常发生,防不胜防。
广州市中心城区水浸街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第9期2010年9月广东水利水电GUANGDONG W 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 ER N o .9Sep .2010广州市中心城区水浸街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伍家添(广州市水务局,广东广州 510640)摘要:结合2010年广州市 5 7 特大暴雨情况,分析广州市中心城区内涝灾害(俗称水浸街)发生的主要原因,探讨防御和治理广州市中心城区水浸街问题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水浸街;城市内涝;雨水系统;成因分析;治理中图分类号:TV 8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112(2010)09-0019-03收稿日期:2010-06-17; 修回日期:2010-08-13作者简介:伍家添(1982-),男,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务工程建设管理工作。
前言2010年雨季期间,广州中心城区频降大雨,其中5 7 特大暴雨尤为突出。
据统计,全市228个雨量测量站点降雨量超过50mm (暴雨至大暴雨)的有221个,超过100mm 降雨量的有128个,超过200mm 的有11个。
全市平均降雨107 7mm,市区平均降雨128 45mm,均超过特大暴雨标准;最大降雨出现在沙河涌上游白云区耙齿沥水库,达232mm 。
此次降水其雨量之多、雨强之大、范围之广均属历史罕见,致使中心城区多处出现严重的内涝险情。
全市共发生内涝点118个,其中89处为新增内涝点,44处为严重水浸。
这次强降雨使白云区、天河区、越秀区、海珠区、黄埔区等区遇到了较大的防洪排涝压力。
广州市自建立城区防洪预案以来,第一次启动一级暴雨应急响应。
一直以来困扰广州中心城区的水浸街问题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 广州市中心城区水浸街成因分析1 1 集中的区间暴雨是导致水浸街的主要因素之一广州地处南亚热带,属南亚热带典型的季风海洋气候,具有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干湿季明显的特征。
加之工业化、城市化步伐加快后, 城市热岛效应、城市雨岛效应的出现日趋频繁,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温室气体导致空气对流旺盛,广州地区的极端天气在增加,中雨量级事件减少,而暴雨、特大暴雨事件增多[1],从而使得广州中心城区和辖区内一些城镇小范围、高强度的局部暴雨时有发生,一旦排水设施堵塞造成排水不畅就很容易发生水浸街。
洪灾给城市造成的影响及应对手段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洪灾在城市地区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给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洪灾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对城市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了解洪灾给城市造成的影响,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手段,对于保障城市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洪灾给城市造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在人员伤亡方面,洪水的突然来袭可能导致人们来不及躲避,被淹没在水中,从而造成溺水等伤亡事故。
尤其是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区域,居民面临的危险更大。
其次,财产损失极为惨重。
洪水会淹没房屋、商铺、工厂等建筑物,损坏家具、电器、车辆等财物。
许多企业因洪灾而停工停产,导致经济损失巨大。
再者,城市的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
道路、桥梁被冲毁,供电、供水、供气和通信系统中断,给城市的正常运转带来极大困难。
交通瘫痪,使得救援工作和物资运输受阻,进一步加剧了灾害的影响。
洪灾还会对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洪水淹没土地,会破坏土壤结构,导致水土流失。
同时,洪水带来的大量泥沙和污染物会污染河流、湖泊等水体,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城市中的绿地和公园也可能受到洪水的侵袭,植被受损,生态功能下降。
在社会经济方面,洪灾会导致居民的生活受到严重干扰。
被迫撤离家园的居民面临着居住、饮食、医疗等方面的困难。
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关闭,影响了教育和医疗服务的正常提供。
洪灾过后,受灾地区的经济恢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对城市的财政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面对洪灾给城市带来的种种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应对手段。
加强城市防洪规划和建设是关键。
在城市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水系分布等自然因素,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
建设完善的排水系统,提高排水能力,确保雨水能够迅速排出。
同时,加固河道堤岸,修建防洪堤坝和水库等水利设施,增强城市抵御洪水的能力。
城市暴雨洪涝灾害防治方案及应急管理随着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城市暴雨洪涝灾害频率和强度也日益增加,给城市带来严重的损失和影响。
为了减轻暴雨洪涝灾害对城市造成的危害,各地政府和专家学者积极制定了各种防治方案,并加强应急管理工作。
本文将探讨城市暴雨洪涝灾害的防治方案及应急管理措施。
一、城市暴雨洪涝灾害防治方案1. 暴雨洪涝灾害监测与预警体系建设暴雨洪涝灾害的防治首先需要建立有效的监测与预警体系。
该体系应包括各种监测设备(如雷达、雨量计、水位计等)的建设和使用,以及预警系统的建立和完善。
同时,还应加强气象、水利、环保等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作,提高预警准确性和及时性。
2. 暴雨洪涝灾害预防和减灾预防和减灾是防治暴雨洪涝灾害的重要环节。
首先,需要加强城市防洪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包括河道疏浚、堤防加固、泵站建设等。
其次,要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和建设,确保雨水能够快速、有效地排出城市。
此外,还需要加强城市绿化和固土工程的建设,增加城市的雨水渗透能力,减少暴雨对城市造成的影响。
3. 暴雨洪涝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面对暴雨洪涝灾害,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至关重要。
这包括建立健全的应急指挥中心和指挥体系,以及培训和组织专业救援队伍。
在应急救援方面,要注重多部门联合行动,包括公安、消防、医疗等部门的协同合作,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
二、城市暴雨洪涝灾害应急管理1.建立灾害应急预案城市应急管理的核心是建立灾害应急预案。
预案应包括灾害发生时的应急处置措施、责任分工、资源调度等内容。
同时,还要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各部门和人员的应急遂行能力。
2.加强信息发布和群众教育在灾害发生时,及时、准确地发布灾情信息对于群众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因此,要建立起健全的信息发布系统,确保信息能够快速传达到公众。
此外,要加强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群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3.加强资源保障和协调配合城市暴雨洪涝灾害发生时,需全力保障救援人员和物资的及时调度。
城市雨洪管理与城市防洪能力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城市的雨洪管理和防洪能力成为一项重要的议题。
城市雨洪管理是指通过合理规划和建设,有效防止城市雨洪灾害发生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而城市防洪能力则是指城市在面对洪水威胁时所能够应对的能力。
雨洪管理不仅仅是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更是对整个城市生态与环境的综合管理。
在城市规划中,要合理划分城市各个区域的功能,避免将大量建筑物建在原本应该是自然水流通道的地方,减少雨水径流的阻塞。
同时,城市的道路和建筑物设计也应充分考虑雨水的排放,采取透水铺装和绿化建设等手段,使得雨水可以有效地渗透到地下,减少雨水径流。
在城市防洪能力方面,首先要加强城市的水文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
通过实时监测雨量、水位等数据,及时预警可能发生的洪水,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保障。
其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要考虑河道和湖泊的调节能力,保留自然的水体,并建立多功能的水系景观,既能美化城市环境,又能提高城市的自洪能力。
另外,多建立一些雨水花园、雨水湿地等雨水滞留设施,可以将部分雨水暂时滞留,减少城市的排水压力。
除了以上的措施,城市的防洪能力还需要通过人文教育和意识的提升来实现。
市民需要了解洪灾的危害和防范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政府也应加强公共教育活动,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市民的防洪意识和应对能力。
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先进的科技手段也可以帮助城市提高雨洪管理和防洪能力。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城市的自然环境和地貌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另外,利用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可以实时监测城市的雨水排放和流动,进行模拟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调整排水策略,提高城市的排水能力。
总之,城市雨洪管理和防洪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市民共同努力。
只有充分发挥各方的作用,合理规划、科学建设和有效管理,才能保障城市的安全和发展。
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进一步提升城市防洪能力,加强城市的抗洪能力和应对灾害的能力,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广州防汛应急预案广州是中国南方的一座重要城市,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也是广东省的省会城市。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广州常年面临汛期带来的洪涝灾害问题。
为了保障广州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广州市制定了一套完善的防汛应急预案,以有效应对汛期的各类突发情况。
一、预案的背景和意义广州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低洼地带,常年受到强降雨和台风的影响,汛期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此时,城市排水系统难以完全负荷,地势低洼的地区易受淹。
因此,制定防汛应急预案对于减少灾害损失、保障市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预案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广州市防汛应急预案的指导思想是以人民生命安全为核心,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施策、分级负责、精准应对的原则。
在制定和执行防汛应急预案时,还需要充分考虑科学技术的运用,提高防汛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预案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1. 领导小组:负责制定防汛应急预案,制定预警标准和预警等级,并指导各下设机构的工作。
2. 水利部门:负责监测城市水位、雨量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协调城市排水系统的运行。
3. 消防部门:负责组织疏散受灾人员,营救被困市民,以及抢险救灾等工作。
4. 交通部门:负责疏导交通,确保救援车辆通畅,及时转移受威胁区域的市民。
5. 卫生部门:负责组织灾后医疗救护工作,提供紧急救援和疫情防控服务。
四、预案的应急准备措施1. 防汛设备准备:检修排水泵站、水闸、水库等防汛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2. 预警系统建设:改善城市预警系统,提高预警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3. 人员培训和演练: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防汛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4. 储备物资准备:储备救援和抢险装备,确保合理调配和及时投入使用。
五、预案的应急处置措施1. 紧急疏散:及时疏散受威胁区域内的居民,确保人员安全。
2. 抢险救援:组织专业力量进行抢险救援,救助受困市民。
3. 精准救助:根据灾情和需求,有序调度救援资源,优先救助弱势群体。
4. 疫情防控:加强灾后疫情监测和防控,防止疫病传播。
城市防洪救灾重要性与挑战城市防洪救灾重要性与挑战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人口和建设在城市中迅速增加。
然而,这也给城市带来了防洪救灾的重大挑战。
城市防洪救灾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采取相应措施,才能保障城市的安全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城市防洪救灾的重要性1. 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城市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城市防洪救灾的首要任务是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洪水、暴雨引发的水灾等灾害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防洪救灾工作的重要性就体现在这一点上。
2. 保护城市基础设施洪水和水灾对城市基础设施造成的破坏是巨大的。
道路、桥梁、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系统被破坏后,将严重影响城市的正常运行和居民生活。
因此,强化城市防洪救灾工作,能够保护城市基础设施的完整性和正常运行。
3. 维护社会稳定灾害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冲击,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防洪救灾工作,很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城市防洪救灾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保障人民的安全和生活质量,才能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二、城市防洪救灾面临的挑战1. 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挑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城市的面积扩大、人口增加,建设项目和土地利用的改变等因素,都给城市防洪救灾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城市防洪设施、排水系统等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城市环境。
2. 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导致天气极端化的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暴雨、台风等极端气象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增加,给城市防洪救灾工作带来了更大挑战。
气候变化引发的洪水破坏力大,难以预测,增加了城市防洪救灾的不确定性。
3. 系统管理和应急能力的提升城市防洪救灾需要涉及多个部门和相关单位的协调合作,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和科学的工作流程。
同时,提升城市的应急能力也是一项重要任务。
在紧急情况下,如何高效地调动应急资源,快速响应和展开救灾行动,是城市防洪救灾工作面临的挑战之一。
三、应对城市防洪救灾挑战的对策1. 完善防洪设施和城市规划城市防洪设施的建设是保障城市防洪救灾工作的关键。
《广州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广州,作为中国南方的一座繁华都市,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
其独特的气候特点使得广州时常遭受各种气象灾害的侵袭。
本文旨在研究广州主要的气象灾害类型及其对城市的影响,以期为城市规划和灾害应对提供科学依据。
二、广州主要气象灾害类型1. 暴雨洪涝广州地处珠江三角洲,雨量充沛,暴雨洪涝是广州最常见的气象灾害之一。
暴雨往往导致城市内涝、江河泛滥,给城市交通、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2. 台风台风是广州夏季常见的气象灾害。
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对沿海地区造成巨大威胁,导致沿海地区发生海水倒灌、堤防损毁等灾害。
3. 干旱虽然广州雨量充沛,但干旱也是不可忽视的气象灾害。
长期无雨或降雨偏少,导致水资源短缺,影响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
三、广州主要气象灾害的影响1. 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暴雨和台风等灾害容易导致道路积水、交通堵塞,给市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
在极端天气条件下,部分路段可能被淹没,造成车辆滞留、事故频发等问题。
2. 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气象灾害会导致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受损,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
同时,灾害还可能引发公共卫生问题,如疫情传播等。
此外,台风等灾害还可能造成房屋倒塌、树木倾倒等安全隐患,威胁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 对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干旱和台风等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此外,气象灾害还可能破坏生态环境,如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
这些影响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增加,降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
四、应对措施及建议1. 预警机制:建立完善的气象预警系统,提前预测和发布灾害信息,使政府和公众有足够的时间采取应对措施。
2. 城市规划:在规划城市时充分考虑气象灾害的影响,合理布局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
3. 应急救援: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救援效率,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
4. 灾后重建: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浅谈北江大堤广州段防御“22·6”特大洪水的经验和启示发布时间:2023-02-07T03:28:43.932Z 来源:《福光技术》2023年1期作者:邓永泽[导读] 技术专家组在此次抗洪抢险中提出的围井反滤、沙包压堵、回蓄水反压和碎石压盖等抢险技术方案科学得当、效果良好、险情处置及时稳定,在此文发表之际一并表示感谢。
广州市东江北干流流域事务中心广东广州 510000前言受北江流域长历时、大范围、高强度降雨影响,北江流域2022年6月18-25 日期间发生了一次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按照省、市工作部署,广州指挥分部技术专家组战高温酷暑、防蛇蚁蚊虫,成功抵御了石角站最大洪峰流量18500 m3/s,认真、细致、专业、规范的完成了各项抗洪抢险任务。
1 基本情况北江是珠江流域第二大水系,发源于江西省信丰县石碣,在韶关与武水汇合后,始称北江,下游在佛山三水思贤滘与西江相通,流入珠江三角洲网河区,主流由虎门出海。
北江思贤滘以上流域面积为46710km2(广东省境内42930km2),干流总长468km,河道平均坡降为0.26‰,大部分是山区和丘陵,地势北高南低,出飞来峡后才逐渐平坦。
图1.1 北江中下游流域水系图北江流域防洪体系包括北江上游、中游及北江下游防洪体系,北江上游由乐昌峡、湾头水利枢纽和韶关市堤防组成韶关市堤库结合的防洪体系;北江中下游的防洪工程体系由飞来峡水利枢纽、北江大堤、潖江滞洪区、芦苞涌和西南涌控制行洪河道组成,通过飞来峡水库削峰蓄洪,潖江滞洪区滞洪,北江大堤挡洪,芦苞水闸、西南水闸分洪,使北江大堤防洪标准由 100 年一遇提高到 300 年一遇,清远市区防洪标准由 50 年一遇提高到 100 年一遇,大大提高了中下游的防洪减灾能力。
1.1 北江大堤基本情况北江大堤位于北江下游左岸,北起清远骑背岭,南至南海狮山,全长64.346km,捍卫广州、佛山、清远三市14个县(市、区),以及白云国际机场、京广铁路、武广高铁等重要交通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