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件除以,去除,和除的区别-
- 格式:ppt
- 大小:436.01 KB
- 文档页数:14
如何让学生理解除法中的“除”和“除以”作者:张连先来源:《新校园(下)》2016年第07期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学生难以理解和区分“除”和“除以”这两个概念的问题,分别从如何理解“3除9”与“9除以3”的同一性,如何理解“3除9”与“3除以9”的不同性,以及如何理解“除”与“除以”的规律这三个方面进行教学,使学生弄清“除”和“除以”的真正含义。
关键词:除以;除;列式许多人都认为除法很容易,认为自己对除法有了一定的理解,就是弄懂了除法。
我们也能在生活中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除法的运用,但这些不是除法的所有,它们都只是最浅显除法知识。
许多学生在学习除法时,往往会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这时就要求教师找出学生的错误,让学生真正理解除法正确的概念。
两个数相除有两种读法——“除”和“除以”。
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则前数是被除数,后数是除数。
一个数“除”另一个数,则前数是除数,后数是被除数。
被除数读在前用“除以”,而除数读在前则用“除”。
例如“15÷3”读作“15除以3”或读作“3除15”。
15除以3的“以”是“用”的意思或“拿”的意思,“15除以3”可以解释为用3去除15。
而“3除15”呢,就是用3去除15的意思。
笔者从教31年以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除法中“除”和“除以”这两个概念的理解是模糊的。
大部分学生虽然会列算式,算得也正确,但对除法真正含义的理解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大部分教师在教“除”和“除以”这两个概念时,也只是牵强附会地让学生牢牢记住如何列算式计算就行了。
如“9除以3”或“9除3”,列式为:9÷3=3或3÷9=1/3,多一个“以”字和少一个“以”字的区别,只是列式不同罢了,没有引导学生从真正意义上理解其含义。
笔者认为,要让学生真正理解除法的内在含义,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如何理解“3除9”与“9除以3”的同一性众所周知,除法中“除”字是平均分的意思。
“3除9”是“3平分9”,或理解为“3个小朋友平均分9个苹果”,这里就有“分”和“被分”的区别,不难理解是9个苹果被3个小朋友平均分。
浅谈如何让学生理解除法中的“除”和“除以”的思考作者:蒲艳琼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20年第09期【摘要】近些年来,小学数学教学重要性日渐突出,尤其在新课改深化实施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作为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直接受到相关人员高度重视。
然而在实践教学中,常遇到一些具有联系并有区别的概念教学,概念只差一字,其表达意义有着本质区别,学生难以理解,进而影响到课堂教学实效。
本文以“除”和“除以”为例,在阐述“除”和“除以”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分析了如何有效理解“除”和“除以”,旨在促进学生除法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学生 ;理解;“除”和“除以”【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9-0138-01新课标实施之前,小学数学四则运算中,“乘”和“乘以”作为两个本质意义不同的概念,在学习中,教师虽多加强调“乘”和“乘以”的不同,但是在实践中,学生由于马虎,常会忽视这一点,致使最终成绩不理想。
新课标实施之后,“乘”和“乘以”不再有区别。
然而在“除”和“除以”方面,尚未进行调整,学生在具体学习中,需要辩证认识“除”和“除以”概念,才能在解题中,保证除法问题的解答正确率。
1.“除”和“除以”相关内容简介小学数学四则运算学习中,小学除法学习作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在整个除法学习中,涉及到除法计算、除法概念、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等,除法计算中,需要以除法算式名称等知识为基础,才能最大限度保证除法计算正确率。
“除”和“除以”基于除法算式书写形式角度分析:除以是被除数在前,除数在后;除是除数在前,被除数在后。
基于意义角度分析:除和除以都表示除法运算,它表示的是除法算式的两种不同读法,除表示除数÷被除数;除以表示被除數÷除数[1]。
简单来说,“除”表达的是“分”的意思,例如:5除10,就是用5作为基准,来平均分10,即把10平均分成5份;“除以”重点在于“以”,其表达的是“用什么来干什么”,例如:10除以5,就是把10用5作为基准来平均分。
别拿“除”和“除以”来为难孩子作者:郑燕来源:《新课程·小学》2013年第04期关于“除”和“除以”的问题,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师强调的重点。
记得自己上小学时,就犯迷糊,后来就是死记硬背,考试做正确就行。
按现有的评价体系,考试能考出好成绩,就是成功,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也是小学数学学习中的成功人士。
但今天孩子们还在为“除”和“除以”犯迷糊,就让我不明白啦。
毕竟三十年过去了,难道这又是一个轮回?“除”和“除以”的区别在哪里?区分开来的意义又在哪里?我随手翻开《现代汉语词典》查找,竟没有发现“除以”这个词条,更没有关于“除”和“除以”的区别。
“百度”有言:“除”示“分”的意思,比如5除10,就是用5这个基数来分10,即10分成5份。
“除以”的“以”是“用什么什么”的意思,10除以5,就是10用5这个基数来分。
“奥数网”解释:两个数相除有两种读法——“除”和“除以”。
被除数读在前用“除以”,而除数读在前则用“除”,例如“15÷3”读作“15除以3”或读作“3除15”。
15除以3的“以”是“用”的意思或“拿”的意思,“15除以3”可以解释为用3去除15。
而“3除15”呢,就是用3去除15的意思。
都是从数学说数学,仅从读法去解释,但是,好像我们现实生活中真正没人这样读过。
除了小学数学教师外,拿着算式“15÷3”随便找个人,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应该都不会读成“3除15”。
另一种解释是为了传承中华文化。
予忆幼年时,师长谓曰:“小子识之:‘二除三’与‘二除以三’有别——除数、被除数亦大不同——‘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盖斯言之谓也——岂可不辨也邪?”“二除三”何异于“二除以三”?“除数、被除数”亦复何由而别名之?——此尝困某秩又三岁,近日终为解矣!“二除”乃被动词省略之被动式,实为“二被除”;“以三”乃状语后置,“用三(除)”之意——“二除,以三”即“以三为绳,将二分之”之意也!“二除三”中,“二”作状语,“用二”之意也!由是,“被除数、除数”之言方无疑矣!推而广之,“乘以”与“乘”亦有别——而“加、减”之伦实应为“加以、减以”,然世人皆惯于简称,因未致大谬,姑可从之(实意则有误,而“减”者为尤甚)——然此中汉语现象,不宜漠视。
小学数学点知识归纳除法的定义与性质除法是数学中基本的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一个数分割成若干个等分的过程。
在小学数学中,学生从辅助工具的使用开始逐渐掌握了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本文将对小学数学中除法的定义与性质进行归纳与总结。
一、除法的定义除法是指将一个被除数分成若干等分的过程,并求出每一份的数量,即求解除法算式的商。
除法算式由被除数(被分割的数),除数(用来分割的数),商(每一份的数量)和余数(不能整除时剩下的数量)组成。
二、除法的性质1. 商的性质:(1)商的大小关系:除数越大,商越小;被除数越大,商越大。
(2)商的整数性:当被除数能被除数整除时,商为整数;当被除数不能被除数整除时,商为小数或分数。
(3)商的一致性:- 如果两个除法算式的被除数和除数都相等,那么它们的商一定相等。
- 如果两个除法算式的被除数和商都相等,那么它们的除数一定相等。
- 如果两个除法算式的除数和商都相等,那么它们的被除数一定相等。
2. 余数的性质:(1)余数的大小关系:余数的绝对值小于除数的绝对值,且余数的符号与被除数的符号相同。
(2)余数的一致性:- 如果两个除法算式的被除数和除数都相等,那么它们的余数一定相等。
- 如果两个除法算式的被除数和余数都相等,那么它们的除数一定相等。
- 如果两个除法算式的除数和余数都相等,那么它们的被除数一定相等。
三、进一步认识除法1. 除数为1时,商与被除数相等,余数为0。
2. 如果除数为0,除法运算是没有意义的。
0不能作为除数,因为一个数除以0是无法定义的。
四、除法的运算步骤1. 确定被除数、除数和商的位置。
2. 用除法的定义进行计算,将除数逐位分割、计算商。
3. 如果不能整除,则计算余数。
4. 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可以通过乘法进行验证。
五、练习题1. 56÷7=?2. 198÷11=?3. 342÷9=?4. 125÷8=?5. 206÷2=?6. 479÷7=?7. 774÷6=?8. 648÷3=?六、思考题1. 如果一个数能被3整除,它必能被9整除吗?请解释理由。
小学数学认识除法运算及实际应用在小学数学中,除法是一个基本的运算符号。
它在数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还有许多实际应用。
本文将介绍小学数学中的除法以及它的实际应用。
一、小学数学认识除法运算除法是一种用来计算实数的运算符号,在数学中,我们用除号"÷"来表示除法运算。
除法的运算规则是将被除数(被除数是要被除以的数)除以除数(除数是用来除另一个数的数),得到的商是一个数或者一组数的运算。
在小学数学中,学生们通常从认识整除开始学习除法运算。
整数是指除法运算中,除数整除被除数得到一个整数商的情况。
例如,4 ÷ 2= 2,这里4是被除数,2是除数,2是商,4整除2得到2。
除法运算还涉及到一些特殊的情况,比如除数为0的情况。
在数学中,除数不能为0,因为0除以任何数都等于0,并且0除以0的结果是没有定义的。
因此,学生们需要注意除法运算的约束条件。
二、小学数学除法运算的实际应用除法运算不仅仅是一种数学运算,它还有广泛的实际应用。
例如:1. 均分物品:当我们有一定数量的物品需要平均分给几个人时,除法运算可以帮助我们计算每个人应该获得的物品数量。
例如:小明有12个苹果要分给他和他的两个朋友,我们可以用除法运算来计算每个人应该获得的苹果数量:12 ÷ 3 = 4,所以每个人应该获得4个苹果。
2. 求平均值:除法运算可以用于求一组数的平均值。
例如:小华这周的数学成绩分别是80、85、90,我们可以用除法运算来计算他这周数学成绩的平均值:(80 + 85 + 90) ÷ 3 = 85,所以他这周数学的平均成绩是85分。
3. 计算比例:除法运算还可以用于计算比例。
例如:某个班级男生人数是30人,女生人数是40人,我们可以用除法运算来计算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例:30 ÷ 40 = 0.75,表示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例是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