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理念的转变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教学理念的转变
传统常见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也就是讲授式教学。
传统教学把每节课的内容任务和进程都具体地甚至按时间顺序分解在教案里,就连课堂上要说些什么话,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有几个环节,每个环节多少时间,每个问题抽多少学生起来回答等,都要精细地安排。
课堂教学就像计算机输出规定程序一样,是教案的展开过程。
从教师的角度说,按照教案里设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培养”、“引导”、“发展”了学生,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教学目的就算达到了,至于学生是否改变了、进步了、提高了,则不重要。
所以,以教案为本位实际上也就是以教师为本位,教案反映的是教师的教学过程(设计),而不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创造)。
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气氛沉闷,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昏昏欲睡,课堂无欢声笑语,无思想交锋,思维呆滞,这种教学的结果是摧毁学生的学习兴趣,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抑制学生思维的发展。
随着课程教研的改革,发现式教学逐渐替代了讲授式教学。
发现式教学是以全班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理念。
它强调了学生的操作发现,注重学生的学,有其积极的一方面,但是却又忽视了教师的引导组织作用,缺乏有效引领,导致学生无所适从。
例如在语文课上,有十几种解题方法;在人文课程里,对文本有十几种理解。
有的方法巧妙,有的较为繁琐;有的切中主旨、视角独特,而有的却是牵强附会、浅尝辄止,真可谓众说纷纭,而教师在此是“听其不语”,结果一节课下来,学生或是各执一词,不及其余,或是莫衷一是,无所适
从。
如何让课堂教学变的有效?新课程标准就要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不仅仅要让学生学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知识、技能,获得影响今后发展的价值观念和学习方法,而且要注意让教师在课堂里拥有创设的主动权,能充分根据自己的个性、学生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发展自己的教学个性,这正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达到的目的。
因此,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孕育而生,那就是多种教学模式,它是强调每个学生在学习中的中心地位的个人化教学理念。
通过教学理念的转变,学生变得爱学习了,学校成了学生向往的地方了。
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了,学生识字量增大了、阅读能力提高了,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学生交流和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质疑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
教师的观念变了,教学不再只是忠实的传递和接受课程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教师的角色变了,在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研究,促使教学与研究“共生互补”。
课堂教学变了,课堂教学活起来了,这样才真正做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因此转变教学理念,创设有价值的语文情境和语文活动,才能让学生亲身参与操作体验,动手动口动脑,从形象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语文的奥妙,学习语文知识及语文方法,从而训练培养学生的三大能力(即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开发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