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后作文题型评析及立意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25
202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1卷作文“问题与答案”审题解析+参考立意+精彩标题+分论点+范文【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
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这是一则极简材料+思辨性很强的新材料作文,前后只有2句话,第一句话聚焦现象,展现了时代背景,即“互联网普及,人工智能应用”。
材料围绕在互联网普及和人工智能这一应用背景下,人们是否能更快找到答案,进而引发了关于问题数量增减的探讨。
这个材料不仅要求考生关注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更需深入思考科技进步对人类思考方式、问题性质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潜在影响。
“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这是审题立意的一个关键句,我们可以认识到,互联网的普及和人工智能的应用确实极大地提高了信息检索和处理的效率,使得许多曾经难以解答的问题能迅速找到答案。
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减少了人们直接面对未知、寻找答案的频次。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问题本身在减少。
材料的引导点主要有3个。
材料引导我们思考问题的本质。
问题不仅仅是知识性的问题,还包括了创新、探索、社会伦理等多方面的问题。
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帮助下,知识性的问题可能更容易被解答,但创新性和探索性的问题却需要人类更多的思考和探索。
因此,我们可以探讨不同类型问题的变化趋势,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社会的意义。
材料也在引导我们思考科技进步对人类思维方式的影响。
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普及可能会让人们过于依赖技术,从而丧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思维方式的变化可能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如知识碎片化、思维惰性化等。
因此,我们可以探讨如何平衡技术使用与思维锻炼,以保持人类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帮助下,我们可能更容易找到已知问题的答案,但如何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则更为关键,这也是材料的一个引导点。
语言文字运用II中提到,积极入世的范仲淹也对主张隐逸的严子陵大加称颂,认为“立功与隐逸”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两面,这两面常常同时存在于一个人的身上。
而两面各偏于一面,也无不可。
对于“立功”与“隐逸”,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分析:本题要求考生围绕“立功”与“隐逸”这一对看似矛盾但实际上可以并存的观念,阐述自己的看法。
首先,需要理解材料中的核心信息:范仲淹对隐逸的严子陵的称颂,以及他提出的“立功与隐逸”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两面,这两面可以并存,也可以各有偏重。
这是立意的出发点。
在立意时,考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
一方面,可以强调立功与隐逸的互补性,阐述二者在不同情境下的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也可以探讨个人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找到立功与隐逸的平衡,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具体行文时,考生可以结合自身经历和观察,选取合适的文体(如议论文、记叙文等),围绕立意展开论述,注意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同时避免套作和抄袭,确保文章真实、原创。
【范文】立功隐逸,人生之双翼自古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在立功与隐逸之间寻求着平衡。
就如同范仲淹所言,立功与隐逸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两面,这两面可以并存在一个人的身上,也可以各有偏重。
在我看来,立功与隐逸并非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人生选择,它们如同人生的双翼,助力我们在风雨兼程的人生旅途中飞翔。
立功,是儒家思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集中体现。
它代表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价值的实现。
从古至今,无数仁人志士通过立功来展现自己的才华和抱负。
无论是岳飞抗金救宋的英勇事迹,还是林则徐禁烟捍卫国家利益的正义行为,都体现了立功的精神。
立功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荣誉和地位,更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繁荣与发展。
然而,隐逸则代表着另一种人生追求。
它强调的是内心的平静与自由,是对纷繁复杂社会的回避与超越。
全国新课标卷高考作文点评一、原题回放船主请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涂刷油漆。
修船工涂刷完油漆后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把洞给补上了。
过了几天,船主拿了一个大红包来找修船工。
“这是我给你的感谢” “修船的工资不是给过了吗?” “这是感谢你把我船上的洞给补上了” 修船工说:“这只是我顺手做的一件小事。
” 船主说:“前几天我的孩子们驾船出海,等他们走后我才想起船底的洞。
我想这下坏了,他们再也回不来了。
可最后他们平安回来了。
我要感谢你。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以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命题意图材料作文自2006年重出江湖,就备受青睐。
最近五年呈明显上升趋势,因此材料作文成为大家关注的中心。
材料作文的材料形式丰富多彩,今年考察的是社会故事类,修船工出于善良的本能无意中将船的漏洞补上了,结果却拯救了船主的孩子。
今年是雷锋逝世50周年,作文题与此有关。
当功利主义占据了人们心胸的时候,高考试题就是,给大家提一个醒。
我们的民族是有着优良传统的民族,学习雷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时时律己,处处利人,做一辈子好事好人。
三、构思方略事件的结果是:船主的孩子得到了生命的拯救,是因为:修船工虽然刷油漆是自己的本职工作,但出于善良的本能,将船的漏洞补上了,这个工作可能和酬金无关,但却和生命有关,和善良有关,和做人的底线有关,面对这样微不足道但却饱含大爱的义举,我们怎能不感谢,怎能不感动,怎能还无动于衷,怎能还冷漠?坚守善良的本性,不为外界所动,保持心灵的净土,彰显高尚的人格,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美好!材料作文审题不难,但需要透视出所给材料的内涵,否则一着不慎就可能造成跑题满盘皆输。
所以要立足于读懂材料,抓住核心意思,确定立意,联系实际,发挥联想想象能力,结合自身认识特点,以及掌握的材料,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叙谈自己对事物的认识,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真实感受。
2024年新课标I卷“互联网时代我们的问题会越来越少吗”作文分析文题再现:新课标I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
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设计思路:本题材料由两句话组成。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这句话,聚焦于在科技发展应用的背景下“遇事不决问搜索”这一人人皆知且时时为之的常见现象;而“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则把话题导入“答案与问题”这一对核心概念。
材料以问句作结,结合引导语“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可知,本题并不局限于要考生就问题本身回答“是”与“否”,而重在考生的“联想和思考”上。
题面文字简洁,指向明确,审题并没有难度;话题发人深省,意蕴丰富,给写作留下了充分的思考空间。
本题具有较强的思辨性,考生可以思考的维度很多:比如问题的“多与少”,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但人类还在不断思考,伴随着旧问题的解决,新问题会不断产生,推动人类不断迈上新台阶。
又如问题的“浅与深”,最容易借助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迅速得到答案的,往往是知识性的问题,而更深层次的开放性问题、复杂性问题、涉及价值判断的问题,却很难直接通过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找到答案。
“浅问题”的迅速解决会助推人类更好地向“深问题”探寻。
再如问题的“得与失”,当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人类是否会变得习惯于让机器代替思考?缺少了知识的积累过程和难题的探索过程,人们是否会越来越丧失提问的能力?表面的“问题”少了,但深层的“问题”是否会更严重?本题立足于学生创新性思维品质的培养,考生可以就某个论题加以充分论证,对某个现象进行深度揭示,甚至也可以从更为乐观积极的角度去畅想未来科技的发展。
2023年全国新课标II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点评作者:刘万春来源:《读写月报(高中版)》2023年第11期作文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Ⅱ提到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见。
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真题剖析:综观全国新高考Ⅱ卷近三年来的作文命题情况,我们可以很清晰地梳理出,考题始终保持着“材料+任务+要求”的命题形式,且文体不限。
从命题方向上看,考题命题侧重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关注个人感悟与成长。
从内容上看,与当代青少年的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让考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议可论。
近三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始终围绕“青少年”这个主体,关注考生对自身修养品格的思考。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Ⅱ卷以漫画为命题材料来考查考生的思悟能力,从对“人”字书写的书法要领“藏而不露”“不偏不倚”“缓缓出头”等,拓展到为人处世之道,而且从材料的暗示——“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不难看出,命题人希望写作者能将自身的素养品格与时代精神联系起来。
2022年的新高考Ⅱ卷从“选择、创造、未来”三个关键词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来命题,并且选择了科学家、摄影师和建筑家等三个实例为命题材料的主体,从不同侧面对关键词加以诠释。
被作为范例列举的人虽然行业不同、身份不同、事业不同、思考的侧重点不同,但是在需要选择、需要创新,并通过个性化的选择与创新来赢得未来上则是相同的。
2023年的新高考Ⅱ卷以读写结合的形式来考查,更直接地指出青少年需要“有一个自己的空间”,这也许正是不少青年闷在心头已久、想说又不敢说的话题,更易于激发考生的表达欲望。
当然,高考写作除了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关注“怎么写”。
为写好一篇切合题意的好作文,考生必须培养发现和关注生活的能力、进行辩证思考的能力,还要有生动、准确地表达思想的语言能力,要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与关注,要善于通过论辩、批评来体现自己的辩证思考,要有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最好还能有一点自己的个性。
新课标1 高考作文写作讲解分析、审题立意、行文结构、论点拟写、行文布局、语言优化、素材选用、论证方法+范文结构讲解示例材料: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
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分析指导:互联网的普及与问题的深度:不仅仅是答案的获取一、题材分析这篇作文材料主要探讨了互联网普及和人工智能应用对人们获取答案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是否会减少人们的问题。
这一题材涉及科技进步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特别是信息技术如何改变我们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
二、审题立意审题时,我们需要抓住“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和“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这两个关键点。
立意上,可以从科技进步对人们问题解决能力的正反两方面影响入手,探讨技术进步是否真正减少了问题,或者只是改变了问题的形式和性质。
三、行文结构1.开头:简要概述材料内容,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即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普及并没有真正减少问题,而是改变了问题的呈现方式和解决途径。
2.正文:分论点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普及使得获取信息更加便捷,人们可以快速找到答案,但这并不意味着问题的减少。
相反,它可能导致人们忽略问题的深层原因,满足于表面的解答。
分论点二:技术的进步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例如,网络安全、隐私保护、人工智能的道德和伦理问题等,这些都是科技进步带来的新问题。
分论点三:尽管技术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问题,但它不能替代人类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
真正的问题解决需要人类的智慧和创新。
3.结尾:总结全文,强调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也需要保持对问题的敏感性和批判性思维,不断探索和创新。
四、论点拟写•分论点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普及对问题解决的表面化影响。
•分论点二:技术进步带来的新问题和挑战。
新课标高考后作文题型评析及立意分析全国新课改后独立命题的省份有广东、海南、宁夏三个,我们在复习时要参考这几个省份的命题要求。
高考作文题型无外乎那么几种,一为命题,二为半命题,三为话题,四为材料加话题,还有一种就是一直以来都被大家忽视的新材料作文,其他几种作文题型不再加以论述。
一、作文题型分析这种命题形式其实在海南宁夏卷里面操作比较早,2007年宁夏、海南同一试卷,是课改后全国命题的第一年,其作文就是后来被许多专家认定的‚新材料作文‛。
这一年的‚新材料‛设臵了许多障碍,使得许多考生所选的角度游离了原文,所以2007年的高考作文分数普遍很低。
之后2008年海南宁夏卷降低难度仍旧以新材料作文作为高考题型出现,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命题似乎新材料作文已经成了高考命题趋势的主流。
而我们广东一直也在关注此种类型的题目,但是因为诸多原因一直狠不下心来以新材料作文命题。
2007年材料加话题作文《传递》、2008年命题作文《不要轻易说不》、2009年材料加话题《常识》、2010命题作文《与你为邻》、2011材料加话题《回到原点》,今年2012终于把新材料作文这种类型的题目搬到了高考试卷里。
但是得到的结果却并不能如人意。
与往年相比得分率偏低。
二、考生应试作文分析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平均分37. 8分,比往年低。
很多人问,为什么低?这确实值得分析思考。
(一)从得分数据看平均分低的原因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51分至60分的作文仅有0. 9%,高分段作文太少,与合理的高分分布占10%-15%,相距很远。
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0分至20分的作文高到3%,低分作文太多。
一字未写的0分作文竟有1917篇,多得出奇(缺考另算)。
1-10分的作文8274篇,比往年多了很多。
11-20分的作文34593篇,占2.3%,为新课标考试以来之最。
20分以下的作文,主要是没写完。
因为写够 800字的文章,即使在四类评分,也可超出20 分;况且内容判‚偏离题意‛(四类)的,表达也可依据实际水平在三等评分,得分就肯定不止20分了。
一、作文题目分析本次高考作文题目为《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题目中的“梦”和“韶华”都是充满诗意的词汇,既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又强调了时光的宝贵。
题目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或感悟,以“梦”为线索,探讨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追求梦想,实现人生价值。
二、审题立意1. 审题:题目要求考生以“梦”为线索,结合自身经历或感悟,探讨人生价值。
2. 立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立意:(1)以梦为马,勇敢追求:强调在人生道路上,要坚定信念,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2)珍惜韶华,不负时光:强调要珍惜时光,努力拼搏,不虚度年华。
(3)实现梦想,成就人生:强调要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成就精彩人生。
三、写作思路1. 开头:以引用诗句或名言为开头,点明主题,引发读者思考。
2. 主体:结合自身经历或感悟,阐述以下三个方面:(1)以梦为马,勇敢追求:讲述自己曾有一个梦想,以及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所付出的努力。
(2)珍惜韶华,不负时光:描述自己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如何珍惜时光,努力拼搏。
(3)实现梦想,成就人生:总结自己的成长经历,强调实现梦想的重要性。
3. 结尾:以诗句或名言结尾,升华主题,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四、作文示例以梦为马,不负韶华“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这句诗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的梦想。
在我心中,那是一个充满阳光、活力和希望的地方。
记得初中时,我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每天都会阅读大量的书籍,积累写作素材。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都会坐在书桌前,用笔尖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想。
尽管过程艰辛,但我从未放弃过。
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珍惜韶华,不负时光”的道理。
那些日子,我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努力拼搏,不虚度年华。
终于,在高中毕业那年,我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成功发表了一篇短篇小说。
那一刻,我感到无比的喜悦和自豪。
如今,我已步入大学校园。
在这个新的阶段,我将继续以梦为马,勇敢追求。
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二卷作文试题分析【试题分析】今年的课标II卷作文是一道读写结合的考题。
对于考生们而言这种类型的作文并不陌生,九省联考的“交错带”读写类型作文与其非常相似。
本次作文关联了试题现代文阅读I,读写衔接的情境感强,“太空之旅”一词照应材料一,考生在阅读现代文阅读I的体验基础上再理解再思考分析,而“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将考生拉回到自己的生活学习情境,限定的方向明确。
“我们每个人”非常自然地引导了考生的思路方向,可以回归到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中来思考和表达。
作文中的“联想与思考”开放程度很大,可以说给予了考生非常大的空间,有利于考查考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利于真切情感的表达、个性化的思考,有助于规避套路化的备考设定。
读写类型的作文为今后的语文作文教学提供了一定指引方向。
它能更好地考查出学生在平常的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日常备考的作文训练中,师生们需要“仰望星空”,也需要“脚踏实地”,在关注时代感十足的宏大叙事的同时,不能忽略自身的切实体验,教师要注重真切语言表达训练的过程,呵护学生“本真”语言和体验的生成。
【备考策略】为了更好地应对新高考的考查趋势,个人认为在备考训练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充分认识写作的序列化训练重要性,注重阅读与写作的紧密连接性,在读写能力转化的训练中,继续挖掘有效的策略和途径,构建合理的情境,提升学生对生活现象的感受力、思辨力、审美力。
2.要兼顾多种文体训练内容,规避议论文一种文体独大的现象。
3.回归教材中的人文主题和单元任务,及时提炼作文素材,做好经典素材的积累工作。
四、4.要注重速写训练,限时完成规定字数的内容写作。
总之,语文学科素养关键处的“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的几个维度在写作考查中都有涉及o为了更好地应对新高考中的作文考查,回归有计划和针对性的序列化的备考训练应该是我们“一以贯之”的坚持。
新高考作文范文立意分析及赏析
新高考作文范文的立意主要是围绕新高考改革这一话题展开,以学生、家长、教师等多方面的角度来分析新高考的优点、不足和对策。
范文通过对新高考改革进行客观分析,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表达了对新高考改革的积极态度。
范文的赏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立意鲜明:范文围绕新高考改革这一话题展开。
新高考是当下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通过对新高考的分析,文章既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也给读者提供了一些思考。
2. 角度多样:范文以学生、家长、教师等多方面的角度来分析新高考的影响。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新高考减轻了学习负担,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从家长的角度来看,新高考给予了孩子更多选择的机会;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新高考也给了他们更多的教学改革的空间。
3. 语言流畅:范文的语言流畅,表达准确。
文章结构合理,段落过渡自然,句子简练有力。
同时,范文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排比句、反问句等,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4. 提出对策:范文在分析新高考的优点和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比如,进一步减轻学生的负担,加强学科之间的互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等等。
这些对策体现了范文的思考深度和创造性。
总之,这篇范文通过对新高考改革进行客观分析,既表达了对新高考改革的支持和认可,也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范文的立意明确,角度多样,语言流畅,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
是一篇有价值的范文。
2023年新课标一卷高考作文真题解析及点评2023年新课标一卷高考作文真题解析及点评尊敬的考生们:首先恭喜你们迈入了高中的最后一年,经过三年的艰苦学习和准备,即将迎来高考的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大家解析2023年新课标一卷高考作文真题,并进行一些点评和建议,帮助你们在作文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2023年新课标一卷高考作文真题如下:题目:当代大学生与社会责任素材:1.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肩负着发展国家和社会的重要任务。
2. 一些大学生只关注自己的学业和个人发展,忽视了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3. 一些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关注社会问题,并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4. 社会责任意味着大学生要关心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积极参与社会事务。
要求:1. 简要描述当代大学生与社会责任的现状。
2. 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3. 说明大学生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具体方式。
4. 发表你自己的看法,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作文解析及点评:首先,在作文中要准确理解题目的要求,并将要素以清晰的逻辑和结构展开。
在作文的开头,可以简要描述当代大学生与社会责任的现状。
可以从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出发,说明一些大学生过于关注个人发展,忽视了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同时也要提到一些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关注社会问题,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接下来,需要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可以从教育的角度进行分析,大学生在追求学业上的压力较大,很容易忽视社会责任;另外,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现代社会普遍存在功利主义倾向,导致一些大学生更关注个人利益而不顾社会发展。
然后,需要说明大学生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具体方式。
可以提到大学生应该关心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关注社会问题,并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例如志愿服务、社会实习等。
最后,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可以表达对那些关注个人利益的大学生的理解,但同时也要强调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应该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2023年高考作文深度点评与分析新课标Ⅰ卷先睹为快稳了,妥了,高考作文就是要说“好的故事”,要讲好中国故事!2022年新高考卷Ⅰ卷从围棋术语谈起,2023年从讲好故事谈起。
材料提到好的故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触动心灵、启迪智慧;而且好的故事还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
这篇作文材料旨在引发读者对故事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进行联想和思考。
真题鲜送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回首来径2022年高考作文新课标Ⅰ卷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
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
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
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
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
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年高考语文命题趋势与导向写作本题,如果不重视逻辑思辨,就会曲解题意,陷入误区。
新高考Ⅱ卷的作文材料呈现了科学家、摄影家、建筑家等优秀人物的伟大理想、艰辛付出与辉煌成就,以此激发时代青年的青春力量,见贤思齐,青春亮剑;启发青年学子理智“选择”人生目标,努力“创造”社会价值,精心绘就“未来”锦绣画卷,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建功立业。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完成写作任务。
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分析:2023年全国新课标I卷作文题目是社会现象类材料作文。
这种类型的作文是近几年高考作文的一个热点题型。
这是一种直击社会热门话题的新的高考作文命题形式,充分体现公民意识、彰显大语文教学理念、洋溢着强烈时代责任感。
分析:社会现象类作文强调“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思想性”,对于考生来说,写这种类型的材料作文,尤其要注意针对性和说理性分析:今年的高考作文相比于去年的作文应该容易一些,去年的角度(遵守规则和打破规则)比较集中,今年作文虽然事件比较集中,但其要求从违章当事人、女儿、警察三个角度来写一封信,写起来自然可以随性随情一些。
再加上要求以书信的形式去写作,自然可以渗有浓浓的情意,估计今年的高考作文会有很多的感人的优秀作文。
分析:这次的作文题目,要求是写一封信,可以写给小陈、老陈、或者其他相关方。
首先要特别注意格式。
在格式上来说,必须是信的形式,这个有别与普通作文格式。
题目没有做要求可以自拟,可根据你的立意拟一个贴切的题目,也可以直接写“给XXX的一封信”。
注意材料中特别提醒,写信人姓名为“明华”。
也可以写给其他相关方。
比如写给交通管理者。
要求他们严格执法,对这种违反规则的行为,进行惩罚。
多做“摒弃交通陋习、倡导文明出行”的宣传等等。
高考作文写作中的立意与主题解析全国高考作文题目高考作文写作中的立意与主题解析高考作文作为考试的一部分,是考察学生综合语言运用、思辨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环节。
在面对各种主题和题材时,正确理解立意和主题要求是写好高考作文的关键。
本文将从立意与主题解析的角度出发,探讨全国高考作文题目的特点与技巧。
一、理解题目要求在高考作文中,理解题目要求是撰写一篇成功作文的首要步骤。
要准确理解题目背后所要传达的信息和意图,关注题目中的关键词,并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例如,我们来看一道全国高考作文题目:“《诗经》中的女性形象”。
在这个题目中,关键词是“诗经”和“女性形象”,我们可以理解为要我们在作文中探讨《诗经》中出现的女性形象的特点和意义。
二、抓住立意核心在写高考作文的过程中,立意是非常重要的。
立意核心是指作者写作时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或观点。
我们需要根据题目要求和自己的理解,明确立意核心,并在全文中贯穿这一核心思想。
例如,在《诗经》中的女性形象这个题目中,我们可以以“婉约之美”为立意核心,探讨女性形象在诗经中如何展现婉约的美。
三、把握主题发展主题是作文的灵魂,是整篇文章贯穿始终的核心思想。
在写高考作文时,我们应该从立意出发,有意识地贯穿主题发展,将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例如,在探讨《诗经》中的女性形象时,我们可以按照从传统到现代,从柔弱到坚韧等线索来展开讨论,使主题发展得更加丰富和有层次感。
四、巧妙运用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高考作文中的亮点之一,它可以让作文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适度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以增加作文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同时,要注意修辞手法的恰到好处,不要过度使用,以免影响文章的整体效果。
五、结合个人观点和生活经验高考作文既要关注题目要求,又要发表自己的独立观点和见解。
我们可以结合个人的生活经验和观察,增加作文的真实感和可信度。
例如,在写《诗经》中的女性形象时,我们可以结合自己或身边女性的经历,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对女性形象的塑造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并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三个基本的课程目标之一。
新课标卷这则作文材料高举弘扬传统美德的大旗帜,蕴含了向善、感恩等主题,对考生具有明显的道德指向与情感教育。
新课标鼓励高中学生,“注重个性化阅读”,“学习探究性阅读与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力、思辨能力和批评能力。
”考卷中的作文材料适合考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与社会现实,进行探究性与个性化的解读,对社会中的不良现象和风气进行批评性、思辨性的分析与思考。
新课标鼓励高中学生,“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
”考卷中作文材料可以提炼出多重主旨供考生选择立意,而且作文的具体要求非常开放,写作的角度、立意、文体与标题都由考生自己确定,只要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考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与生活积累进行有创意的表达。
读懂读透材料的含意,然后选择确定好自己的写作主旨,是完成好这道作文题,同时也是写作一般新材料作文的前提与关键。
一般而言,这类作文题的材料往往隐含了多重含意与道理,这则材料也是如此,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切入思考:从修船工的角度来看,修船工顺手修好船洞,挽救了船主孩子的生命却不要船主酬金,我们据此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主旨:善良比金钱更重要;勿以善小而不为;小举动,大善行等等。
从船主的角度来看,船主受人之助,心怀感激之情,并对自己的疏忽充满懊悔之意。
我们据此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主旨:知恩图报,常怀感恩之心;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认真对待细节,避免小疏忽酿成大灾祸等等。
从故事材料的整体来看,我们还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提炼主旨:()一是小与大的辩证关系,小善成大德,小洞酿大祸,我们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
二是弘扬传统美德,修船工行善不计报酬,船主知恩图报,都是值得弘扬的中华传统美德。
总之,今年的课标卷高考作文题承载了新课程的诸多理念,材料内容通俗,主旨多元而明确,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与现实针对性,考生可以发挥自己的写作特长,结合自身经历与社会现实,各抒己见,写出有见地的好文章。
写作(70分)生活中,人们常用认可度判别事物,区分高下。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认可度”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试题解读】这是一道“一元”概念思辨类作文题目。
题目给出的核心概念是“认可度”,考生可以从“认可度”的内涵、外延和形成等角度展开思辨,作文开放性很大。
“认可度”是一个社会心理学概念,它指的是某个观点、行为、产品或人被社会大众接受和认同的程度。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使用“认可度”作为评价事物的一种标准,以此来区分事物的优劣和高低。
“认可度”可以是理性的,也可以是感性的;可以在历史语境中作分析,也可以在现实问题中做判断;可以将“认可度”作为评判事务的依据,它既可以是大众意志,也可以是局限性的……“认可度”这一社会现象,深入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它既可以反映事物的社会价值,也可以体现人们的审美观念。
在当今社会,“认可度”往往成为我们判断事物好坏、优劣的重要标准。
“认可度”意味着人们和事物之间的信任关系,这种信任关系是社会构成形式的起点,有助于人们建立信任关系,推动社会进步。
然而,认可度并非一成不变,它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如果我们把“认可度”作为唯一标准判别事物、区分高下,对个人发展而言,会造成自我认知局限,难以深入挖掘“认可度”低的事物,最终被信息茧房所困扰。
对社会发展而言,当社会上只关注认可度高的事物或思想,就会被工具理性所蒙蔽,而无法看到价值理性的存在,优秀思想被埋没,使得社会发展难以为继。
因此,我们需要理性看待认可度,既要看到它背后的社会价值,也要警惕它可能带来的盲目跟风或过度商业化的问题。
写作时,学生可以聚焦“认可度”的概念本身,从解析复杂概念从而解释什么是“认可度”;同时,还可思考“认可度”形成的基础和过程,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进一步还可阐释“认可度”在判断外界人、事、物的过程中究竟可以起到怎样的作用,进而对“认可度”的公信力和合理性进行思考,反思自己对外界以及外界对自己的判断、认可是否合理等。
新课标高考后作文题型评析及立意分析全国新课改后独立命题的省份有广东、海南、宁夏三个,我们在复习时要参考这几个省份的命题要求。
高考作文题型无外乎那么几种,一为命题,二为半命题,三为话题,四为材料加话题,还有一种就是一直以来都被大家忽视的新材料作文,其他几种作文题型不再加以论述。
一、作文题型分析这种命题形式其实在海南宁夏卷里面操作比较早,20XX年宁夏、海南同一试卷,是课改后全国命题的第一年,其作文就是后来被许多专家认定的“新材料作文”。
这一年的“新材料”设置了许多障碍,使得许多考生所选的角度游离了原文,所以20XX年的高考作文分数普遍很低。
之后20XX年海南宁夏卷降低难度仍旧以新材料作文作为高考题型出现,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命题似乎新材料作文已经成了高考命题趋势的主流。
而我们广东一直也在关注此种类型的题目,但是因为诸多原因一直狠不下心来以新材料作文命题。
20XX年材料加话题作文《传递》、20XX年命题作文《不要轻易说不》、20XX年材料加话题《常识》、2010命题作文《与你为邻》、2011材料加话题《回到原点》,今年2012终于把新材料作文这种类型的题目搬到了高考试卷里。
但是得到的结果却并不能如人意。
与往年相比得分率偏低。
二、考生应试作文分析20XX年广东高考作文平均分37. 8分,比往年低。
很多人问,为什么低?这确实值得分析思考。
(一)从得分数据看平均分低的原因20XX年广东高考作文,51分至60分的作文仅有0. 9%,高分段作文太少,与合理的高分分布占10%-15%,相距很远。
20XX年广东.高考作文,0分至20分的作文高到3%,低分作文太多。
一字未写的0分作文竟有1917篇,多得出奇(缺考另算)。
1-10分的作文8274篇,比往年多了很多。
11-20分的作文34593篇,占2.3%,为新课标考试以来之最。
20分以下的作文,主要是没写完。
因为写够800字的文章,即使在四类评分,也可超出20 分;况且内容判“偏离题意”(四类)的,表达也可依据实际水平在三等评分,得分就肯定不止20分了。
20XX年广东高考作文,21分至30分作文占11.8%,这个分数段的文章主要是内容偏离题意或基本符合题意;表达水平较差,结构混乱,语无伦次,语病较多,或书写难以辨识。
20XX年广东高考作文,31-40分作文占45. 81%,这个分数段的文章,是接近及格线左右的文章,这个分数段比例大于下一个分数段比例,不理想。
这个分数段与上几个分数段相加,显示不及格的文章约占40%。
20XX年广东高考作文,41分至50分作文占39. 12%,比例少于上一个分数段,不理想。
(二)从评分细则看平均分低的原因考生作文得分偏低,是不是把握评分标准严了呢?细分析,20XX年作文评分把握适度,并没有比去年严。
20XX年作文评卷依然执行与20XX年完全相同的“等级评分标准”。
20XX年作文评卷一再强调“稳定”意识,一再强调题型变化,一再强调重视考生应试实际水平。
三、复习思路高一的作文是学习记叙文的写法,到了高二规定议论文要过关,高三的备考复习中我们可以集中以议论文的写作体裁为指导方向,结合大家的实际情况进行操作,高考作文议论文的结构模式有多重样式,(一)下面提供几种供大家参考:1、要点并列式(横式结构)并列式的特点是论证的层次作横向展开,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也就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中心论点或论述的中心问题展开论证,使文章呈现多管齐下、齐头并进的格局。
并列式的各个分论点,看起来好像是各自独立的,但其实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整体。
最后往往还要总括起来,回应论题。
例如20XX年天津高考满分作文《愿景——永远的希望,永远的目标》,全文采用并列式结构,每段均以“我不知道……但愿景……我……”为基本句式,将饱蘸生活体验的的苦辣酸甜注入字里行间,把对明天成败得失的关注与期盼,化作了人生竞技征程上的一个个驿站,读来朗朗上口,语势一气贯通,情感极为充沛,颇具形式感。
2、逐层渐进式(纵式结构)这种结构的特点是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不断递进,论证的层次向纵深展开,一层比一层深入地揭示论题的内涵,使中心论点得到深刻的阐发,其作用是分析透彻,说理深刻。
一般说来,纵式结构就是沿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形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模式。
如鲁迅杂文《记念刘和珍君》,从追悼会写起,然后叙及对刘和珍过去的印象,她被害的经过,她和战友之死的影响、作者的评价等,虽夹叙夹议,但全文以“三•一八”惨案作贯穿全文的线索,表现作者对烈士们的怀念和讴歌,是以纵式结构为框架。
又如汉司马迁《史记》中的鸿门宴一段,以宴会前、宴会上和宴会后的整个过程为序,写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和尾声等完整情节。
3、对照式(双面式):文章的几个层次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关系,通过不同意义层次的对比、强调来证明论点(或表现主题)。
这种体式若运用得当,情节会跌宕起伏,人物会丰满鲜活,主题会深刻突出。
例如20XX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执子与通子》,处处将“执子”与“通子”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选择形成对比,用对比贯穿全篇,最后以“执子们执著着他们的执著,通子们通达着他们的通达。
不论圆滑避世、明哲保身,还是棱角分明,坚守信仰,他们都成为了中华万代的不朽财富”作结,在分别充分肯定了“执子”与“通子”的价值后,得出“历览前贤,如果我们拥有了执子的执著与通子的包容,该会有另一种更美的圆形吧”,至此,文章在对比后达到圆融通达、收放自如的境界,十分完美。
(二)语言锤炼必不可少,联想、想象至关重要高考愈来愈像央视的春节晚会,那是“年年难看,年年看”,这是“年年难过,年年过”。
备考是每个考生均须经过的,作文的备考如何去做?说实话,这二十多年,考生的整体水平并没有多大的提高,究其根源在指导教师。
教师一味地让考生去审题、去立意,而偏偏忽略了语言的锤炼。
大多数作文说的是大白话,嘴巴怎么说,手就怎么写,这就是新课标所说的“我手写我心”吗?我们看到的满分作文卷,在审题、立意、语言、结构等方面均是优秀的,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语言美。
只有语言美,才能让阅卷老师有眼睛一亮之感,有耳目一新之感,才能有得高分的机会。
要想提高作文水平,除了审题准确、立意鲜明外,还是应该多在语言上下工夫。
例如:“音乐是美丽的,和谐的音符从耳边一阵阵轻轻飘过,不由地露出美的笑容。
因为有你的一曲高歌,所以有了耳边的美妙音乐。
”“一轮明月,一只鱼钩,一位老者,一个心静如水的誓言。
庄子,坐在月光如华的岸旁,静静守护着月亮,心无旁骛,名利不能左右他静谧的心田。
”“一褛衣襟,一位强者,天地苍茫一根骨。
苏轼,泛舟于赤壁之下,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文。
好一份闲情,好一匹不羁的野马。
”“一支笔,一双眼眸,一个佝偻的背影,一个热血好汉。
鲁迅,用他那锋利的笔锋,为我们划破黎明前的绵绵黑夜。
”……这些都是高考作文中出现的比较优美的语言最后还想说的是联想、想象。
应该说联想、想象是写一篇好作文必不可少的环节。
新课标应该是由两大理论支撑的,一是多元理论,一是联想、想象。
《课程标准》要求:“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笔者觉得,使用好联想、想象,就能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从而在高考中获得高分。
请看,一位考生在《谁给鸟儿以桎梏》里这样写道鱼的家是水,正如同鸟的家是天空。
鱼在水里酣畅摇摆,鸟在空中自由飞翔。
一双手伸入湖水,鱼的世界天翻地覆,从此住在了狭小的鱼缸。
一张网从空中盖下,鸟的天堂天昏地暗,从此不会飞翔。
谁给鱼儿以桎梏?谁给鸟儿以桎梏?它们说是人。
人哈哈大笑:放心,这只是暂时的家,你们的身上灌注着我们的爱,我们要用爱让你们重生。
这里面很好地运用了联想和想象。
由材料中的小鸟的命运联想到现实中的鱼和鸟的命运,并以此展开想象,艺术又不乏真实地展现了人类对“自然”的所为,令人动容,获得了很好的表达效果,当然也得到相当不菲的分数。
(二)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是高考的重点材料作文审题直接关系到作文的好坏,对于材料作文能否正确的立意是关键,立意立的不好或者不准确那么直接导致的就是作文的离题和偏题。
这里提供几种方法给大家复习备考:一、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
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
”“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
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二、抓关键句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
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
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
”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
”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
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
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分析】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
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
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分析】很多同学以“珍惜”为话题,写“珍惜友谊”、写“珍惜时间”、“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学习机会”等,都未免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