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基本力系2
- 格式:ppt
- 大小:1021.50 KB
- 文档页数:25
第二章平面力系教学目标:掌握平面力系向一点简化的一般结果和最终结果;掌握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掌握平面特殊力系的平衡方程。
重点、难点:平面力系平衡方程求解力学问题。
学时分配:8学时。
§2-1 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一 平面任意力系向一点简化——主矢与主矩设刚体上作用有n 各力1F 、2F 、…、n F 组成的平面任意力系,如图3-2a 所示,在力系所在平面内任取点O 作为简化中心,由力的平移定理将力系中各力矢量向O 点平移,如图3-2b 所示,得到作用于简化中心O 点的平面汇交力系1F '、2F '、…、n F ',和附加平面力偶系,其矩为1M 、2M 、…、n M 。
图3-2平面汇交力系1F '、2F '、…、n F '可以合成为力的作用线通过简化中心O 的一个力RF ',此力称为原来力系的主矢,即主矢等于力系中各力的矢量和。
有∑=''''ni 1=+++=+++=1212i n n RF F F F F F F F 平面力偶系1M 、2M 、…、n M 可以合成一个力偶,其矩为o M ,此力偶矩称为原来力系的主矩,即主矩等于力系中各力矢量对简化中心的矩的代数和。
有∑=ni n o (M =M ++M +M =M 1i o 21)F结论:平面任意力系向力系所在平面内任意点简化,得到一个力和一个力偶,如图所示,此力称为原来力系的主矢,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无关;此力偶矩称为原来力系的主矩,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有关。
利用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力偶系的合成方法,可求出力系的主矢和主矩。
如图所示,建立直角坐标系oxy ,主矢的大小和方向余弦为212122)F ()F (=F F =F ni yi ni xi Ry RxR ∑∑==+'+'Rn1i yiRRy R n1i xi R RxF FF F cos ,F F F F )cos ∑∑===''=⋅=''=⋅)((j F i F R R主矩的解析表达式为∑=-=ni xi i yi i o )F y F (x M 1)(R F二 平面任意力系简化结果讨论(1)当00≠='o M ,RF 时,简化为一个力偶。
第二章平面力系第1节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若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其作用线均分布在同一平面内,则该力系称为平面力系。
若作用在同一平面内的各力作用线均汇交于一点,则该力系称为平面汇交力系。
一、合成的几何法应用力多边形法则,合力矢即是力多边形的封闭边,合力作用线通过力系的汇交点。
如图2-1-1-1所示。
图2-1-1-1若有n个力,则合力矢可以表示为F R = F 1 + F 2 +⋯+ F n = ∑ i=1 n F i二、平衡的几何法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是:力多边形自行封闭。
如图2-1-1-2所示。
若矢量表示即为F R =0图2-1-1-2第2节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一、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等于力的模乘以力与投影轴正向间夹角的余弦,如图2-2-1-1所示,它是一标量,即F x =Fcosθ; F y =Fcosβ力沿坐标轴的分力是一矢量,其合力与分力之间应满足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如图2-2-1-2所示。
当坐标轴为直角坐标轴时,力沿坐标轴分解的分力可以表示为F x = F x i; F y = F y i合力投影定理:合力在某轴上的投影等于各分力在同一轴上投影的代数和,即F x = ∑ i=1 n F xi ; F y = ∑ i=1 n F yi当投影轴x与y垂直时,其合力的大小与方向为F R = F x 2 + F y 2 , cos( F R ,i)= F x F R ; cos( F R ,j)= F y F R二、合成的解析法当为直角坐标轴时,可按以下方法来合成F R = F x 2 + F y 2 = ( ∑ F xi ) 2 + ( ∑ F yi ) 2cos( F R ,i)= F x F R = ∑ F xi F R ; cos( F R ,j)= F y F R = ∑ F yi F R三、平衡的解析法力系中各力在两个坐标轴上投影的代数和分别等于零,即∑ F x =0; ∑ F y =0上式称为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
平面一般力系二矩式平衡方程的限制条件是平面一般力系二矩式平衡方程是力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计算平衡
力系的方法,它可用于求解机器、建筑物、桥梁等结构体系的受力情况。
平面一般力系二矩式平衡方程包含了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力臂的计算,其基本思想是将一个力系分解为几个力对某一点的合力和合力矩。
在力对某一点的合力平衡条件和合力矩平衡条件下,就可以求解出力
系的受力情况,包括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位置。
要使用平面一般力系二矩式平衡方程,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力系必须是平面内的,所有力只能沿水平和垂直于平面的方向
作用。
2.所有力和力臂必须在同一平面内。
3.力系中的每个力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作用点,力臂的长度必须
从作用点到平衡点的垂直距离来计算。
以上三个条件是平面一般力系二矩式平衡方程的基本限制条件,
只有满足这些条件,才能应用平面一般力系二矩式平衡方程进行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设置其他
限制条件,以保证计算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总之,平面一般力系二矩式平衡方程是力学中非常重要的计算方法,掌握了这个方法,才能更好地理解机器、建筑物、桥梁等结构体
系的受力情况,并进行准确的力学分析。
因此,学习平面一般力系二矩式平衡方程的限制条件十分重要,只有在严格遵守这些限制条件的情况下,才能保证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平面一般力系的二力矩式平衡方程平面一般力系的二力矩式平衡方程引言在物理学和工程学中,力学的平衡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力学的平衡可以分为平面力系的平衡和空间力系的平衡。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平面力系的平衡,并重点关注二力矩式平衡方程。
平面力系的定义和特点平面力系是指作用在一个平面内的一组力。
平面力系具有以下特点:1. 所有的力和力矩都在一个平面内;2. 力系中的力可以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的不同点上;3. 力系中的力可能会产生力矩。
力矩的概念力矩是指力对旋转物体造成的影响。
它由两个因素确定:力的大小和作用点与旋转轴的距离。
力矩的大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M = Fd其中,M表示力矩,F表示力的大小,d表示力的作用点与旋转轴之间的距离。
力矩的方向可以通过以下规则确定:1. 如果力的作用点在旋转轴上,力矩的大小为零;2. 如果力由旋转轴向外作用,力矩的方向为顺时针方向;3. 如果力由旋转轴向内作用,力矩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二力矩式平衡方程的推导在平面力系中,如果力系处于平衡状态,那么力系的合力和合力矩都必须为零。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合力为零意味着物体的加速度为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合力矩为零意味着物体的角加速度为零。
设平面力系中共有n个力,分别记为F1, F2, ..., Fn。
考虑到每个力都可以产生力矩,那么每个力产生的力矩之和为:M1 + M2 + ... + Mn = 0力矩的正负号要根据力矩的方向来确定,根据上述力矩的规则,如果力矩是顺时针方向的,那么取正号;如果力矩是逆时针方向的,那么取负号。
根据力矩的计算公式,将每个力的力矩带入上述方程,得到二力矩式平衡方程:F1d1 + F2d2 + ... + Fndn = 0这就是平面力系的二力矩式平衡方程。
应用实例下面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如何应用二力矩式平衡方程。
假设有一个悬臂梁,上面有一个重物挂着。
悬臂梁的长度为L,重物的质量为m,重物与悬臂梁的连接处距离悬臂梁固定点的距离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