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巴州蒙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课 四合院的精神(第二课时)》教案(汉语 双语)
- 格式:doc
- 大小:74.01 KB
- 文档页数:2
《第五课父亲的驼背(第四课时)》教案(汉语双语)课文二成熟的蜡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课文生字。
积累若干个词语。
过程与方法: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3、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情感与价值观:4、熟读课文,解读作者对本文的哲理性思考,培养学生面对苦难的承受能力。
5、通过学习,体味作者对亲情的独特感悟,体会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养成勇于面对挫折的健康生活观。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认识课文生字。
积累若干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1、通过学习,体味作者对亲情的独特感悟,体会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养成勇于面对挫折的健康生活观。
教学方法:讲述法、激励法、交流法教学用具:录音机、磁带、小黑板教时准备:两课时授课时间:总计课时:第四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课文生字。
积累若干个词语。
过程与方法: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情感与价值观:3、熟读课文,解读作者对本文的哲理性思考,培养学生面对苦难的承受能力。
4、通过学习,体味作者对亲情的独特感悟,体会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养成勇于面对挫折的健康生活观。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认识课文生字。
积累若干个词语。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1、通过学习,体味作者对亲情的独特感悟,体会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养成勇于面对挫折的健康生活观。
教法:自主学习交流法、激励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母爱深沉而不张扬,平凡得让人熟视无睹。
有谁能象史铁生那样用心体味母爱呢?更多的时候,母爱都是从我们身边默默地流走,熟视无睹的我们甚至不知道她的存在。
我们没有发现她,她当然毫无怨言,可是,对于我们来说,没有体验到母爱应该是多么大的不幸呀!我们丢失了比金子还珍贵的东西。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第四课信任(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知知识与能力:1、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都完全理解课文内容。
2、丰富学生的词汇知识,能用所学过的词汇量发展社交能力。
过程与方法:2、把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达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情感与价值观:3、能快速默读课文找到文中小狗的活动线索,并在熟读了解内容的基础上以此为线索简要复述课文讲述的一件事。
4、能结合课文有关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能在领悟中心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读文后感想。
课时重点:把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达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课时难点: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都完全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讲述法、激励法、演示法、交流法一、导入。
1)“信任”什么意思?(相信而敢于托付。
)2)课文主要写了谁信任谁?3、小结:桃园主人信任客人;客人信任主人,双方互相信任。
板书:信任桃园主人客人4.双方是怎样信任?信任给人带来怎样的感受?一起学习课文。
二、文中的线索是什么?(告示)告示把我们引向了什么地方?(桃园)让我们随着告示,走进桃园。
三、熟读课文,释疑惑。
根据课文内容思考回答问题: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自主朗读课文1—6自然段。
理解“主人怎样信任客人”(一)一进桃园,感受桃香1、这是一个怎样的桃园呢?请快速默读课文找到答案。
2、指名汇报:课件出示句子1:根深叶茂的果树上结满了丰实的果子,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使人馋涎欲滴。
“沁人心脾”是什么意思?“馋涎欲滴”又怎样理解?谁能把这种馋涎欲滴的感觉读出来吗?(指名读)一起来试试看。
(齐读)这么特别的桃园,它的主人怎样?让我们第二次走进桃园。
二进桃园,感受信任1.请自由轻声读课文,想想:桃园主人是怎样的一个人?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边读边做批注。
2.接下来请同桌互相交流,分享各自的理解。
3.全班交流。
桃园主人是怎样的一个人?(热情、真诚、善良、周到……)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呢?要点:(1)主人写的告示。
《第十一课小青石(第二课时)》教案(汉语双语)(一)默读课文思考题:(投影出示)1.你认为这篇课文中哪部分是主要内容?(突出本单元训练重点)2.小青石认为什么是最有意义的生活?(渗透中心思想)3.你都读懂了什么?(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二)小组讨论以上思考题(三)全班汇报、交流在交流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学生积极动脑思维,一个问题必要时找几名学生回答,学生实在答不准的,教师要给予引导。
应交流出以下内容:第四段和第五段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小青石认为:自己能够成为让一切人走的道路,成为为大众服务的无数石块中的一块,这才是最有意义的生活。
你读懂了什么?这一题要求学生回答出以下几点:1.工人把小青石铲去干什么?工人把小青石铲去,运到都市,小青石被制成了混凝土,铺在马路上。
2.小青石在没成为混凝土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在成为混凝土的过程中,思想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
小青石在没有成为混凝土时说:“这样的生活,我过厌了”,“老是停留在这里真闷得要死了”。
后来实现了到都市里去的想法,小青石很“得意”,觉得“总比闷在岸滩上强”。
在小车里也是“满腔欢喜,并不嫌颠簸得难受,反而觉得异样的舒服。
”接着被翻来覆去地搅拌,它“头昏脑胀”,“生气”了;接着被铺在道路上,透不出一丝气,“只得闷声不响”;接着完全改变了模样,已经成为混凝土的一部分,“它好像失去了什么似的,不晓得怎样才好。
”后来,小青石“看见了许多许多人的脚,”它的思想又变了,“它觉得非常快乐。
”“这才是最有意义的生活”。
3.为什么小青石有这样的思想感情上的变化?为什么小青石觉得非常快乐?因为小青石最初对自身的价值,存在不切实际的幻想,后来它抛弃了幻想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认为支持大众的脚,是最有意义的生活。
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所以,它觉得非常快乐。
板书:支持大众的脚最有意义的生活(四)总结中心思想(让学生自己总结)通过讲述小青石的生活经历,阐明默默无闻地为人民服务,是最有意义的生活。
父亲的驼背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知识与能力:1、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都完全理解课文内容。
2、丰富学生的词汇知识,能用所学过的词汇量发展社交能力。
过程与方法:2、把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达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情感与价值观:3、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了解文章的基本写作方法,能够回答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
4、通过写父亲为家庭、为女儿无悔付出,任劳任怨,勤劳朴实的行为,写出了女儿对父亲的愧疚、感动、赞美以及对父亲的爱。
课时重点:把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达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课时难点: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都完全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讲述法、激励法、演示法、交流法一、导入。
1、父亲的爱宛如一座高大雄伟的山。
虽然父爱不如母爱那样亲切,温和,但在我们的身边处处都可以感受到父亲对我们的关爱。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2、熟读上节课学习过的词语。
3、快速的阅读课文,要求:(1)读通句子,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父亲无怨无悔为女儿付出的哪些事情?二、朗读训练1、抽学生分段朗读后互相评议得失;2、播放配乐朗诵示范。
3、学生配乐朗读。
三、熟读课文,释疑惑。
1.这篇散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它通过选取早晨醒来发现父亲背驼了的描写,充分体现了父女之间真挚深厚的感情,表达了父亲的一片爱女之心。
四、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令你最为感动的是什么?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回答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文中“父亲”对女儿的无私的爱。
②文中女儿对父亲的理解。
四人一小组,先自读课文,在思考,四人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
五、学生汇报。
1、指名读第1--3段。
思考:(1)为什么上中学以后,我觉得不一样了?明确:我在父亲的脸上能够看到的多是沉默和严肃,微笑却很少爬上父亲的脸。
(2)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父女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明确:一年四季,父亲永不停歇地往返在家和天地之间,默默地干他的活。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使每个学生能够完全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构,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理解本课课文内容及课文中词句的意义和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继承并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正确的读法,理解课文的内容。
难点;掌握课文中的疑难句型和用法。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提问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工具:词典,教科书。
教学步骤与内容:1.前提测评:让学生听写词语并读课文。
2.导入新课回答问题老师问几些关于环境内容的问题,表扬,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如:1. 有谁知道四合院是什么样的?2. 在我们新疆有四合院吗?大家知道中国传统家庭有什么特点?有一种中国传统家庭的写真,你们想看看吗?那让我们一起细细来看下课文,从中找到我们想知道的答案。
串讲课文:一、第一段(第1—5自然段)四合院是传统中国的写真,小小一个四合院,最适合旧式中国家庭居住。
1、四合院里最理想的生活。
2、四合院里都有一个德高望重的长辈。
3、不是一家人,不能住在一个四合院里。
4、四合院是一个封闭的小世界。
二、第二段:(第6—7自然段)介绍了在四合院里人们可以干什么。
1、四合院可以种些花草树木。
2、四合院里最适合观赏雪景。
三、第三段:(第8自然段)作者总结写这篇文章的意图,呼吁人们一定要爱护我们的传统文化。
四、总结课文中心思想。
作者先谈“四合院”是中国的写真,再谈“四合院”里的生活,最后谈“四合院”越来越少了。
从“四合院”的变迁中,让我们知道: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只有继承才能更好的发展,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发掘并保护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国际发展与交流中,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并使其发扬光大。
一、句型学习:1、孩子们不是找了事做,就是还在学校里读书。
这是选择复句,表示两件事中选择其一,即“不是这样就是那样”的选择关系。
例如:(1)星期天,李国浩不是去游泳,就是去踢足球。
父亲的驼背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知识与能力:1、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都完全理解课文内容。
2、丰富学生的词汇知识,能用所学过的词汇量发展社交能力。
过程与方法:2、把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达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情感与价值观:3、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了解文章的基本写作方法,能够回答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
4、通过写父亲为家庭、为女儿无悔付出,任劳任怨,勤劳朴实的行为,写出了女儿对父亲的愧疚、感动、赞美以及对父亲的爱。
课时重点:把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达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课时难点: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都完全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讲述法、激励法、演示法、交流法一、导入。
1、父亲的爱宛如一座高大雄伟的山。
虽然父爱不如母爱那样亲切,温和,但在我们的身边处处都可以感受到父亲对我们的关爱。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2、熟读上节课学习过的词语。
3、快速的阅读课文,要求:(1)读通句子,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父亲无怨无悔为女儿付出的哪些事情?二、朗读训练1、抽学生分段朗读后互相评议得失;2、播放配乐朗诵示范。
3、学生配乐朗读。
三、熟读课文,释疑惑。
1.这篇散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它通过选取早晨醒来发现父亲背驼了的描写,充分体现了父女之间真挚深厚的感情,表达了父亲的一片爱女之心。
四、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令你最为感动的是什么?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回答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文中“父亲”对女儿的无私的爱。
②文中女儿对父亲的理解。
四人一小组,先自读课文,在思考,四人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
五、学生汇报。
1、指名读第1--3段。
思考:(1)为什么上中学以后,我觉得不一样了?明确:我在父亲的脸上能够看到的多是沉默和严肃,微笑却很少爬上父亲的脸。
(2)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父女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明确:一年四季,父亲永不停歇地往返在家和天地之间,默默地干他的活。
《第五课父亲的驼背(第四课时)》教案(汉语双语)课文二成熟的蜡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课文生字。
积累若干个词语。
过程与方法: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3、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情感与价值观:4、熟读课文,解读作者对本文的哲理性思考,培养学生面对苦难的承受能力。
5、通过学习,体味作者对亲情的独特感悟,体会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养成勇于面对挫折的健康生活观。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认识课文生字。
积累若干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1、通过学习,体味作者对亲情的独特感悟,体会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养成勇于面对挫折的健康生活观。
教学方法:讲述法、激励法、交流法教学用具:录音机、磁带、小黑板教时准备:两课时授课时间:总计课时:第四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课文生字。
积累若干个词语。
过程与方法: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情感与价值观:3、熟读课文,解读作者对本文的哲理性思考,培养学生面对苦难的承受能力。
4、通过学习,体味作者对亲情的独特感悟,体会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养成勇于面对挫折的健康生活观。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认识课文生字。
积累若干个词语。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1、通过学习,体味作者对亲情的独特感悟,体会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养成勇于面对挫折的健康生活观。
教法:自主学习交流法、激励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母爱深沉而不张扬,平凡得让人熟视无睹。
有谁能象史铁生那样用心体味母爱呢?更多的时候,母爱都是从我们身边默默地流走,熟视无睹的我们甚至不知道她的存在。
我们没有发现她,她当然毫无怨言,可是,对于我们来说,没有体验到母爱应该是多么大的不幸呀!我们丢失了比金子还珍贵的东西。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课题:第十课四合院精神课文二第五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读课文,理解内容及课文中词句的意义和结构。
2.过程与方法:掌握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当地的传统民居,让学生理解我们既要进行现代化建设,又要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本课中的词语并理解意思难点: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鼓励法,提问法教学工具:教科书,词典教学过程与内容:1.测试学生复习与预习情况。
2.导入新课:用一些跟课文有关的问题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如:1、维吾尔族的传统居住院落有什么特点?2、哈萨克族的毡房有什么特点?一.学习词语。
布局:(名)安排。
如:这种布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杂物:(名)长期不用的物品。
如:后院的杂物已经堆放的到处都是。
实用:(动、行)实际使用;有实际使用价值。
如:这支笔很好写也便宜,十分实用。
采用:(动)认为合适而使用。
如:我们采用了他的建议。
乘凉:(动)热天在凉快透风的地方休息。
如:坐在树荫下乘凉很舒服。
二、学习课文1、自渎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把你认为能体现文中作者观点的句子划下来。
2、自学课文中的生字词。
并用生字词造句。
四人一组初步解决。
解决不掉的,举手,让全班同学帮忙或老师点拨。
3、精读训练(1)学习第1---4段。
轻声课文1--4。
思考以下问题:思考题1、维吾尔族的传统民居是怎样的?思考题2、南疆和北疆的房屋在结构上和形式上有什么差别?学生思考、讨论、合作交流、汇报:(2)学习第5---7段。
自由朗读课文5—7段。
思考以下问题:思考题1:维吾尔族在住宅的布局上要考虑那些?思考题2:维吾尔族的院落是怎样的?思考题3:维吾尔族居住的庭院是什么样的?学生思考、讨论、合作交流、汇报(3)学习第(8---14)段自由朗读课文8—14段。
思考以下问题:思考题1、不同城市的住房有什么区别?思考题2、改革开放以来,维吾尔族的住房发生了什么变化?4、总括全文。
《北京的四合院》详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规模、并列、东南角、西北角、卧室、客厅、长辈、晚辈、走廊、情趣等词语短语的语音,意义,用法。
2.学生掌握基本的描述方位、居所句式,能在日常交际中灵活使用。
课时:第二课时/时长:45分钟教具:PPT、黑板、粉笔、房子模型道具教学方法:讲授法、操练法教学实施:(一)组织教学(1分钟)(二)检查作业(2分钟)学生回顾复习第一课时语音内容(主要内容:掌握课文80%--90%字词的读音,熟悉课文句子的朗读节奏,熟悉对整篇文章的整体语感。
)(三)讲授新课(35分钟)1.生词处理(1)教师带读生词,学生朗读,教师纠音。
重难点生词:规模、并列(“并”的后鼻音)、东南角(短语读说节奏)、西北角、卧室、客厅、长辈、晚辈、走廊、情趣、人家(2)词汇常用意义、用法讲解规模:讲明规模的初始意义:古代的“规”与“模”(图片展示)。
引申意义:久而久之形成圈定范围、界限的含义,用图示法对比展示规模的大或者小,(可找与本课相关建筑群的图片;运动会、起义图片;)举例造句:故宫建筑群规模很大;举行规模盛大的示威游行并列:图片展示、演示法(胳膊平行)、(还可以解释“不分主次”的义项)东南角、西北角:图片展示;模具展示;教室实地演示(东南/西北+角)可让学生扩展(东北角/西南角)卧室:睡觉的房间客厅:接待客人、日常活动的房间长辈、晚辈:(不做重点讲解,根据学生理解情况而定)一般情况:长辈:年龄比自己大一轮(12岁以及以上)晚辈:年纪比自己小一轮(12岁以及以上)平辈:和自己年龄相差不多,或者相差比较多但是在上下12岁范围内。
特殊情况:不按照年龄区分,按照在整个家族体系中的辈分先后排序走廊:图示,长且有顶的走道/表示地名。
情趣:人对于某种生活方式、某种审美方式、某种生活态度的兴趣或者志向。
分高雅、庸俗(图示对比),单独用的时候表示高雅、积极、正能量,表示低俗的情趣的时候加“低俗”等标记性字样。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四课时)》教案我依然是你心目中的英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课文生字。
积累若干个词语。
过程与方法: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3、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情感与价值观:4、引导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地震无情人有情,人间有大爱。
重点:1、认识课文生字。
积累若干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4、引导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地震无情人有情,人间有大爱。
教学方法:讲述法、激励法、交流法教学用具:录音机、磁带、小黑板教时准备:两课时第四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课文生字。
积累若干个词语。
过程与方法: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情感与价值观:3、引导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地震无情人有情,人间有大爱。
重点:1、认识课文生字。
积累若干个词语。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4、引导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地震无情人有情,人间有大爱。
教法:自主学习交流法、激励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北川县第一中学教师X宁在大震之时机智地保护了59名学生,却失去了自己的宝贝女儿……映秀小学校长校长谭国强同样令人敬重。
地震发生时,谭校长正在学校办公室办公,他从三楼跑到下面。
他发现:教学楼倒塌,埋着上百名小学生;教师宿舍楼也倒塌,里面埋着他的母亲和爱人。
两边都是需要解救的亲人,他毅然选择:救学生!谭千秋、严蓉、X米亚以及所有为保护学生而献身的老师们,一路走好,在去往天国的路上我们活着的人在为你祈祷。
孩子们会铭记你们的教诲,誓以你们为榜样!你们的遗留下的精神也将会永垂不朽!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明白地震无情人有情,人间有大爱。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渎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解决。
第十课四合院的精神教案教案标题:第十课四合院的精神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四合院的特点和文化内涵;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四合院的基本结构和特点;2. 理解四合院的文化内涵;3.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2. 引导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
教学准备:1. 大屏幕或投影仪;2. 图片或PPT展示四合院的结构和特点;3. 小组合作学习所需的材料。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PPT展示四合院的外观和结构,引发学生对四合院的兴趣;2.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四合院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步骤二:学习(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四合院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包括四合院的形状、布局和功能;2. 让学生观察图片或PPT中的四合院,发现其中的细节,并进行描述;3. 引导学生思考四合院的文化内涵,例如家庭的重要性、传统价值观的体现等。
步骤三:探究(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四合院进行深入研究;2.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记录,了解所选四合院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特点;3. 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分享所发现的有趣或有意义的事物。
步骤四:拓展(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现代社会中,四合院的精神是否还有意义?为什么?2. 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由;3.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和看法。
步骤五:总结(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四合院的文化内涵和重要性;2. 鼓励学生保持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亲身参观和体验四合院,加深对其的理解和感受;2. 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手工制作活动,如制作小型四合院模型。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2. 收集学生小组研究的成果和展示的内容;3. 评价学生对四合院文化内涵和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
四合院的精神教案教案标题:四合院的精神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建筑四合院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掌握四合院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3. 培养学生对传统建筑的欣赏能力和文化自信心。
4. 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四合院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掌握四合院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3. 学习传统建筑的欣赏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传统建筑的欣赏能力和文化自信心。
2. 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1. PPT或图片展示四合院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四合院的模型或图片展示其基本结构和特点。
3. 学生分组合作活动所需的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一幅四合院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传统建筑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四合院有了解吗?它在中国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到?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使用PPT或图片介绍四合院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包括其起源、发展和代表性建筑。
2. 分析四合院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如四合院的布局、院墙、厅堂等。
三、合作探究(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四合院的模型或图片进行观察和讨论。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发现模型或图片中的四合院的特点和细节。
3.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发现的特点和细节,并解释其意义和价值。
四、欣赏体验(10分钟)1. 邀请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四合院建筑作品的图片或视频。
2.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他们欣赏到的美和特点。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提出问题:你们是否觉得传统建筑有其独特的魅力?为什么?2. 引导学生思考传统建筑对我们的现代生活有何启示和借鉴。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关于四合院的知识和体验。
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建筑的精神?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四合院或传统建筑,加深对传统建筑的理解和欣赏。
2.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现代化的四合院,结合传统元素和现代需求。
教案课题:《北京的四合院》| 课时:第二课时(深学课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能按一定的顺序介绍建筑物,了解北京的四合院的基本结构及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合作探究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概括能力。
利用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建筑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懂得四合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四、重点难点:1、朗读课文,了解北京的四合院的基本结构及特点,激发学生对中国建筑文化的了解兴趣。
2、理清课文的描写顺序,能按一定的顺序介绍建筑物。
五、教学方法:引导法合作法等六、教具: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歌曲《北京欢迎你》问1学生你们听过这首歌吗?2你们想不想去北京玩?今天呀老师想带大家去游玩北京的四合院可以吗?教师过渡语:在走进四合院之前,老师先考考大家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二.前期检测1 读下列词语jí lǜ xié fēn qíngqù bèi lǜ吉利考虑和谐气氛情趣长辈考虑2解释词语⑴气氛:一定环境中给人某种强烈感觉的精神表现。
⑵和谐:配合的适当匀称。
3造句⑴为的是—老师让大家比赛,为的是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
⑵既……又……—这堂课老师认为,同学们既活泼又聪明。
(要有鼓励性的语言)过渡语:积累了字词让我们走进课文。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1、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2、按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学习,说说你学懂了什么,不完善的部分教师做补充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四合院1我读懂了(学生总结)东西南北都有房屋,房屋与房屋之间用院墙连接起来的叫四合院2 板书段意过渡语:知道了什么是四合院,让我们来看看四合院的设计意图第二自然段:北京四合院的朝向及设计意图1我读懂了(学生总结)设计意图-----朝向:坐北朝南。
(吉利、阳光充足)2板书段意过渡语:四合院过去的居住形式是怎样的呢?第三自然段:四合院过去的住宅形式1我读懂了(学生总结)北边:高大.明亮..是长辈居住的地方东西两侧:由子孙居住南边:是书房或客厅2板书段意过渡语:四合院的布局又是什么样的呢?第四自然段:四合院的布局1我读懂了(学生总结)布局:房屋和院墙围成一个院子,既相互连接有各自分开2板书段意过渡语:四合院里的环境好吗?第五自然度:四合院内的环境1我读懂了(学生总结)院内有:花草树木月季.向日葵.一串红.荷花果树2板书段意过渡语:四合院的规模怎么样?第六自然度:四合院的规模1我读懂了(学生总结)规模:小型四合院(普通老百姓)大、中型四合院(有钱人家如王府)2板书段意过渡语:四合院现在的居有变化吗?第七自然段:当今四合院的居住形式。
《第十课四合院的精神(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知知识与能力:1、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都完全理解课文内容。
2、丰富学生的词汇知识,能用所学过的词汇量发展社交能力。
过程与方法:2、把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达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情感与价值观:
3、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了解文章的基本写作方法,能够根据提纲陈述课文大意,回答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
4、四合院是北京的传统民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认真阅读课文,了解四合院的文化内涵和美感;从传统的四合院所发生的变化,思考未来四合院的命运,进而确立正确的传统文化观;思考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课时重点:四合院是北京的传统民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认真阅读课文,了解四合院的文化内涵和美感;从传统的四合院所发生的变化,思考未来四合院的命运,进而确立正确的传统文化观;思考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课时难点:四合院是北京的传统民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认真阅读课文,了解四合院的文化内涵和美感;从传统的四合院所发生的变化,思考未来四合院的命运,进而确立正确的传统文化观;思考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四合院是传统中国的写真,小小一个四合院,最适合旧式中国家庭居住。
二、读课文,思考问题。
1、自由朗读课文第1——5自然段,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思考题1:为什么说四合院最适合旧式中国家庭居住?
思考题2:为什么说四合院的生活是一幅很好的画?
思考题3:四合院的主要精神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
思考题4:为什么“不是一家人,不能住在一个四合院里”?
思考题5:怎样理解四合院“以不变应万变”?
学生读课文,思考,回答。
交流汇报。
思考题1:四合院是传统中国的写真,小小一个四合院,最适合旧式中国家庭居住。
有一个德高望重的老爷子,一定德高望重,只有德高望重,才压得住阵脚,才能得到一大家子的敬重和爱戴。
不晚婚,很容易就四世同堂,不计划生育,后代必然一大堆。
于是儿子辈有出息,媳妇们贤惠,孙子不是找了事做,就是还在学堂里读书。
思考题2:冬日里阳光明媚,老爷爷和老奶奶在屋樵下晒太阳,你一句我一句地聊着天儿。
在院子里,活泼的孩子们开心地玩儿着,追着打闹,这是一幅很好的画。
思考题3:四合院的主要精神是团结安定、和气宽容、亲如一家。
四合院的精神意味着团结安定,最容不得吵架,甚至说话也得小点声。
有意见,有些小勾心斗角,应读关着门,在自己屋里怄气。
一团和气与宽容,必须当作规则来实行。
思考题4:不是一家人,不能住一个四合院里。
因为不是一家人,有了什么纠纷,不太容易解决。
旧式的有钱家庭,四合院有好几重。
只有在这样好几重的四合院里,一家人才能比较和睦地生活。
思考题5:四合院可以成为一个袖珍的小世界,几代人同居,子承父业,上行下效,代与代
之间的代沟,很自然地就被抹平。
世界在变,时代在发展,四合院风吹雨打日晒,却像一个几方面都受力的平行四边形,扭曲变形,仍然还顽强保持着方框框的形象。
四合院以不变应万变,人一代代地繁衍,江山一代代替换,四合院还是四合院。
三、再次默读课文1——5,读一读,品一品句子。
学生找出,齐读。
1、文章的第一段话对全文来说有什么意义?
2、怎样理解“四合院还是四合院。
”这句话?
学生读课文,思考,回答。
交流汇报。
明确:1、点题、引出下文、总领全文、为下文作铺垫。
内容:突出四合院的团结安定、亲如一家的精神。
2、世界变了,唯独四合院的精神没变。
四、读课文,读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来。
学生自由朗读。
指名学生读课文。
五、小结。
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布置作业。
1、课文小结,梳理前两段内容。
2、作业: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大概内容。
做练习二、三题。
板书第十课四合院的精神
文化内涵(精神)团结安定
和气宽容
亲如一家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