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课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21.50 KB
- 文档页数:10
初中音乐会欣赏模板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音乐素养。
2. 培养学生倾听、理解和分析音乐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教学内容:1. 音乐作品:《梁祝》、《茉莉花》、《高山流水》等。
2. 音乐形式:民乐、弦乐、合唱等。
3. 音乐技巧:旋律、节奏、和声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首音乐作品,让学生闭目聆听,感受音乐的美妙。
2.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对音乐的感悟和感受。
二、作品欣赏(15分钟)1. 教师介绍即将欣赏的音乐作品,包括作品背景、作者、音乐形式等。
2. 教师播放音乐作品,学生认真聆听。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和声等技巧。
4.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理解。
三、音乐技巧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音乐技巧,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2. 教师通过示例演示音乐技巧的应用。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音乐技巧。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创作一段音乐作品。
2. 学生展示合作成果,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音乐欣赏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2. 学生对音乐技巧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学资源:1. 音乐作品录音或视频。
2. 音乐乐谱。
3. 教学课件。
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感受。
2. 注重音乐技巧的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4. 教师应具备丰富的音乐知识和实践经验,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
试讲欣赏课教案中班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欣赏课,了解和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课,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文学修养。
3.学习策略,通过欣赏课,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学生通过欣赏课,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深度欣赏,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
1.教学内容,选取一篇经典的文学作品,如《范进中举》等。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图片、音频或视频资料,辅助学生进行欣赏。
3.教学工具,黑板、多媒体设备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介绍文学作品的背景和作者,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好奇心和欣赏欲望。
2.欣赏(20分钟)。
教师播放相关的音频或视频资料,让学生听或看文学作品的片段,然后进行简单的讲解和解读,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3.讨论(15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就文学作品的情节、人物、语言、意境等方面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学作品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多欣赏和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欣赏,学生能够了解和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同时,通过讨论和总结,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多多欣赏和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操。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欣赏音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2.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和风格。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激发他们的音乐创造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通过音乐欣赏,感知音乐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2. 学生能够分辨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感知音乐中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2. 如何帮助学生分辨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
教学准备:1. 多种类型的音乐录音。
2.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
3. 音乐欣赏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音乐欣赏课程,并告诉他们今天将要欣赏的音乐类型。
2. 老师通过一段简短的音乐片段引入音乐欣赏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二、音乐欣赏(20分钟)1. 老师选择一首适合大班儿童的音乐,并播放给学生听。
2. 老师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音乐,用心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3. 老师带领学生讨论音乐中的情感和表达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感受。
三、分辨音乐类型(15分钟)1. 老师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让学生通过听觉感知音乐的特点。
2. 老师提问学生,让他们描述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例如节奏、旋律、乐器的使用等。
3. 老师通过对比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帮助学生分辨不同类型音乐。
四、创造音乐(15分钟)1. 老师给学生一些乐器,让他们自由发挥,创造自己的音乐。
2. 老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并指导他们改进和完善自己的音乐作品。
五、总结(5分钟)1. 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听取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意见。
2. 老师鼓励学生继续发展他们在音乐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老师布置学生回家欣赏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并写下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2. 老师鼓励学生多多接触各种类型的音乐,丰富自己的音乐知识和审美能力。
教学反思及思考:1.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是否清晰明确?2. 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音乐欣赏和创造?3. 是否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4. 学生在音乐欣赏和创造过程中是否有得到足够的指导和支持?5. 是否有足够的互动和交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以上是一份大班音乐欣赏教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教案名称:初中音乐欣赏课——《梁祝》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版本:人音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民族器乐的特点和演奏技巧。
2. 通过欣赏《梁祝》,使学生感受和理解小提琴协奏曲的魅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背景和音乐特点。
2. 引导学生正确欣赏和评价民族器乐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民族器乐的特点和演奏技巧。
2.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小提琴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作品欣赏(15分钟)1. 教师播放《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旋律、节奏和演奏技巧,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3. 学生分享自己对乐曲的感受和心得,进行互动交流。
三、作品分析(15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背景、创作过程和音乐特点。
2. 引导学生分析乐曲中的主题、发展和高潮部分,理解作品的表现力。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唱乐曲中的主要旋律,提高音乐表现力。
四、实践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民族乐器,模拟演奏《梁祝》中的片段。
2. 教师点评学生的演奏,给予指导和鼓励。
3. 学生互评,交流学习心得,分享收获。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民族器乐的重要性和欣赏方法。
2. 学生谈谈自己对《梁祝》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在本节课中的收获。
3. 教师推荐相关的民族器乐作品,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了民族器乐的特点和演奏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心得,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亲身体验了民族乐器的魅力,进一步激发了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历史欣赏课《金色的秋天》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1. 教师备课:深入了解《金色的秋天》的历史背景及其故事情节,明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资源。
2. 学生预:要求学生家长提前为孩子购买本课文,要求学生在课前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
1. 课堂导入:呈现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
2. 正文讲解:介绍《金色的秋天》的历史背景及其故事情节,鼓励学生多发表看法和想法,扩展学生历史知识面。
3. 独立思考: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一份读书笔记,再引导学生与同桌交流,展开讨论。
4. 活动设计:通过角色扮演或其它游戏活动,加深对历史事件和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5. 课堂总结:巩固学生的研究成果,检查学生研究情况。
三、教学目标
1. 了解《金色的秋天》的历史背景及其故事情节。
2. 拓展和巩固学生的历史知识面,并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3. 鼓励学生多发表看法和想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四、教学评估
通过课堂讨论、写读书笔记、角色扮演和游戏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情况,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多篇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聆听音乐,感受乐曲的情绪。
2、熟悉主题,培养音乐记忆能力。
3、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
4、师生合作创作新的《森林狂想曲》。
教学重点:1、感受乐曲,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和想象力。
2、师生合作创作新的《森林狂想曲》。
教学难点:在教师启发、指引下,创作“新”的《森林狂想曲》。
教学用具:电子琴、字母图片、打击乐器、乐曲主题旋律谱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课件:欣赏一组美丽的风景师:一组美丽的风景把我们带进了绿色的世界,谁能说一说你眼中的绿色是什么样的?生:。
(森林)师:森林?同学们你们到过原始森林吗?如果能让我们亲身去感受原始森林的神奇,亲耳倾听大森林的声响,那一定很美!可是我想同学们包括老师在内,恐怕这个机会都不多。
今天为了弥补这个小小的遗憾,老师特地为大家准备了一首乐曲《森林狂想曲》,希望这首乐曲能给大家一种身处原始大森林的神奇感受。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在音乐声中走进美丽的大森林!二、新课教学:播放课件:《森林狂想曲》师:谁能告诉老师刚才你听到了哪些动物的叫声?生:。
(青蛙.小鸟.知了.猫头鹰.蟋蟀。
)播放课件:5种动物师:谁能模仿一下它们的叫声?生:。
播放课件:乐曲与作者的简介师:《森林狂想曲》这是一首数码音乐作品,采用清新明快的民歌旋律为主题,加入森林中各种鸟鸣,构成一部有现代意味的森林狂想曲。
鸟虫的鸣叫,动物的声息是在原始森林中采录的。
台湾作曲家吴金黛利用自然之声的创作,使音乐获得自然之灵性。
师:下面我们再来回忆一下,这首乐曲的主要演奏乐器有哪些?生:。
(笛子.小提琴.吉他)播放课件:3种乐器师:我们都知道乐器可以分为中国的民族乐器和外国的西洋乐器,那刚才我们认识的三种乐器各属于哪一类呢?生:。
播放课件:乐器的分类师:这一中一西两种乐器组合在一起有没有给人一种特别不和谐的感觉呢?(没有)反而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呢?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欣赏《森林狂想曲》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
初中欣赏课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典音乐的历史和发展,欣赏经典的中国古典音乐作品。
2.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教学重点:1. 掌握中国古典音乐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
2. 学会欣赏和评价中国古典音乐作品。
教学难点:1. 理解中国古典音乐中的哲学思想和内涵。
2. 运用适当的音乐欣赏方法来欣赏中国古典音乐。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料。
2. 中国古典音乐演奏乐器介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简单介绍中国古典音乐的历史和发展。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音乐?音乐的作用是什么?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中国古典音乐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2. 介绍中国古典音乐中的哲学思想和内涵,如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对音乐的影响。
3. 讲解如何欣赏和评价中国古典音乐作品,如关注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
三、作品欣赏(20分钟)1. 欣赏经典的中国古典音乐作品,如《梅花三弄》、《平湖秋月》等。
2.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中国古典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2. 学生通过讨论、分享等方式,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自己在本次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音乐家或音乐老师进行课堂演示或讲座,加深学生对中国古典音乐的理解和认识。
2. 组织学生参加中国古典音乐会或音乐比赛,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介绍中国古典音乐的历史和发展,使学生了解中国古典音乐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
通过欣赏经典的中国古典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体验中国古典音乐的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谈中职音乐欣赏课中的有效教学设计中职音乐欣赏课是中职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环节,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培养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中职学生大多没有接受专业音乐训练,因此在音乐欣赏能力上存在较大差距。
通过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2.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
中职音乐欣赏课应该涵盖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包括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乐、摇滚乐等,通过多样化的音乐作品,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让他们可以接触到不同种类的音乐,并且了解不同音乐文化的魅力。
3.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乐欣赏课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艺术修养和情感体验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2.音乐作品分析。
在教学内容中,可以选择一些音乐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包括曲式结构、旋律特点、节奏韵律、和声特点等方面的分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3.音乐历史与文化。
通过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音乐作品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让学生对音乐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1. 聆听教学法。
音乐欣赏课的核心就是让学生听音乐,因此聆听教学法是最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聆听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好,培养其音乐欣赏能力。
2. 视听教学法。
在音乐欣赏课上,可以通过播放音乐视频、音乐MV等形式,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 分组讨论法。
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促进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深入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评价1.学业表现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考试、作业等形式对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进行评价,包括对音乐作品的感知、理解和分析能力的考察。
大学影视欣赏课的教学设计引言:大学影视欣赏课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影视鉴赏能力的重要课程。
通过对影视作品的分析、解读和研究,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影视艺术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本文将围绕大学影视欣赏课的教学设计展开讨论,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
一. 教学目标大学影视欣赏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影视鉴赏能力,使其能够对影视作品进行深入理解和独立思考。
具体而言,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影视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通过观看和分析不同类型的影视作品,培养学生对影视艺术的敏感性和感受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影视作品背后意义的理解能力。
通过深入研究影视作品的故事情节、导演意图、影像表达等方面,培养学生对影视作品背后意义的思考和理解。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通过对影视作品的评价和批判,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课堂演讲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二. 教学内容大学影视欣赏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影视艺术基础知识。
包括影视叙事结构、影视语言、影视器材等基础知识,为学生深入理解影视作品提供基础。
2. 影视类型与风格。
介绍不同类型的影视作品,如剧情片、喜剧片、动作片等,以及不同风格的影视作品,如实验片、纪录片等。
通过对不同类型和风格的影视作品的分析,培养学生对影视作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理解。
3. 影视作品的解读与分析。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影视作品进行解读和分析,包括其故事情节、角色塑造、导演手法等方面的探讨,让学生深入理解影视作品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4. 影视作品的评价与批判。
引导学生对影视作品进行评价和批判,通过讨论和辩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5. 影视产业与市场。
介绍影视产业的发展历程、市场现状和未来趋势,培养学生对影视产业的认识和理解。
三. 教学方法大学影视欣赏课的教学方法应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
欣赏课《陀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西师版音乐教材五年级下册四单元《多彩的童年》,本单元以唱歌、欣赏的音乐作品,体现了童年多姿多彩的生活。
管弦乐《陀螺》是法国作曲家比才的作品,木管乐器奏出的主题旋律描述了陀螺飞速旋转的情景,音乐充满兴奋热烈的气氛。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玩陀螺游戏的情景,观察陀螺旋转的特点,代入到欣赏音乐《陀螺》对音乐形象的联想。
2.欣赏音乐《陀螺》,学生自主选择擅长的音乐要素(旋律、节奏、速度、力度、情绪)等,展开音乐想象力,去想象陀螺这一音乐形象以及玩陀螺的情景。
(重点)
3.音乐游戏:用节奏记录课间游戏中的声音,把声音组合在一起,融合到音乐陀螺的声势律动中去(导向“艺术表现”核心素养)。
(难点)
三、教学设计
环节一:创设玩陀螺的情景,观察陀螺的旋转特点;请学生说说对陀螺旋转时的感受以及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
环节二:欣赏音乐《陀螺》,把具象的陀螺放到抽象的音乐中,让学生运用学过的音乐要素,抓出陀螺这一音乐形象。
环节三:抓“节奏”:十六分音符,想象陀螺高速旋转;抓“力度”:“力度变强”表现陀螺越转越快,“力度变弱”表现陀螺越转越慢;抓“整体音乐情绪”:感受孩子们兴高采烈、欢呼雀跃的游戏气氛。
环节四:介绍作曲家和作品背景。
环节五:音乐游戏:用节奏记录课间游戏中的声音,把声音组合在一起,融合到音乐陀螺的声势律动中去(导向“艺术表现”核心素养)。
环节六:素养检测,聆听音乐片段,选择音乐情景。
初中音乐教案欣赏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一年级教材:《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著名的古典音乐作品《梁祝》。
2. 通过欣赏《梁祝》,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梁祝》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梁祝》的音乐内涵。
2. 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梁祝》的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
2. 学生聆听《梁祝》片段,感受音乐的美感。
二、欣赏《梁祝》(15分钟)1. 教师播放《梁祝》全曲,学生静心欣赏。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特点。
3. 学生分享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三、分析《梁祝》(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梁祝》的结构,讲解乐曲的各个部分。
2. 学生通过聆听、对比,感受乐曲中的情感变化。
3.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梁祝》的音乐内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四、拓展与实践(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有关梁祝题材的音乐作品,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2. 学生尝试演奏《梁祝》中的片段,体验音乐的魅力。
3. 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以梁祝为主题的简短音乐作品。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受。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鼓励。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梁祝》的了解和认识程度。
2. 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创作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梁祝》,让学生了解了我国著名的古典音乐作品,培养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同时,通过拓展与实践环节,让学生体验音乐的魅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美术欣赏教案美术《欣赏》课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美术欣赏教案,作者整理分享了5篇美术《欣赏》课教学设计。
大班美术欣赏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多角度观察实物——杯子,自主参与绘画,画出杯子的主要特征。
2、鼓励幼儿用点、线、图案等大胆地装饰。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体验写生画所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5、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1、幼儿自带杯子。
2、画板、笔、纸等。
3、四个角度画的杯子,五角星贴花。
4、幼儿围坐成圆形。
活动过程:1、观察杯子,了解杯子的结构。
师: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呀?(杯子)师:杯子上有什么?幼儿观察讲述。
师:(指杯口)这又是什么?(杯口)除了有杯口,还有什么?(杯身、杯把、杯盖等)2、学习从不同角度取景写生。
师:我很喜欢这只杯子,想给它拍张照,用什么拍呢?(1)教师榜样取景框的使用,及时画下所拍照。
(勾画的要大)师:你想给他拍张照吗?站在哪里拍好呢?站在不同角度看看杯子有什么变化。
(2)带领幼儿围着杯子用取景框观察。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3)幼儿讲述。
3、出榜样例画,请幼儿对照找出各个角度的杯子。
4、提出幼儿绘画要求。
(1)引导幼儿进行装饰。
(2)提出要求。
5、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6、评价。
你较喜欢哪一张照片,请你把五角星送给它,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张照片。
教学反思: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
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
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
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音乐教案欣赏音乐鉴赏教案篇一教学内容:1.了解挪威作曲家格里格及其代表作品。
2.欣赏两首管弦乐曲《朝景》、《奥塞之死》教学过程:一、复习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二、欣赏管弦乐曲《朝景》1.边听乐曲,边想象乐曲描绘了什么景象,体会“这首乐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教师揭示题目——《朝景》,介绍乐曲创作背景。
3.教师介绍挪威作曲家格里格及其代表作品。
4.播放主题音乐,让学生视唱主题旋律。
5.复听乐曲,当学生听到主题出现时,用举手的方式表示,听后说出乐曲的哪些部分听到了主题旋律,划分乐曲的三个部分。
6.找一找乐曲三个部分中演奏主题的主要乐器(小提琴、中提琴、长笛、单簧管、双簧管)三、欣赏管弦乐曲《奥塞之死》1.听乐曲,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
2.教师介绍此曲的创作背景,带领学生视唱第一部分的主题,感受音乐的。
凄凉和哀痛。
3.副厅乐曲,感受主题在乐曲的什么地方出现,想想前后主题发生了什么变化。
4.欣赏完乐曲,学生讨论并回答:(1)作曲家选择了什么乐器组的乐器演奏全曲?(2)乐曲的三个部分有什么不同?其中第二部分时如何表现出与第1部分的不同的?(3)第一部分主题再现时,力度发生什么变化?四、小结本课。
音乐鉴赏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学唱北京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从中感受歌曲简洁、纯净、质朴的美。
并了解歌曲所表达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和谐主题。
2、能大胆地说出自己听赏《我和你》后的感受。
并能自信地用各种方式参与歌曲的表现。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对比聆听,初步感受。
1、师:同学们喜欢听歌吧!首先,请同学们先欣赏几个音乐片段。
CAI播放1988年第24届汉城奥运会的主题曲《手拉手》。
2、师:你们听过这首歌吗?师:这是1988年第24届汉城奥运会的主题曲《手拉手》。
接下来,老师还想为你们推荐一首奥运主题曲。
CAI播放北京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
3、师:这首歌大家都很熟悉,这首歌是生:北京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
美术《欣赏》课教学设计•相关推荐美术《欣赏》课教学设计(精选11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术《欣赏》课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美术《欣赏》课教学设计篇1活动目标:1、借助名人名画,初步理解“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
2、在演演、画画、玩玩中体验手套娃娃变脸所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1、手套娃娃、勾线笔人手一份。
2、PPT。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电影你们有看过吗?今天我要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有家小荧星电影制作公司要来招募小演员了,你们想成为电影里的小演员吗?师:哟,都想当小演员哪,不过人家导演可是有要求的哦,她们委托我来从你们中间录取小演员,你们必须闯过我给出的四关难题,才有可能被录取哦!而且我还特别邀请了一些专家来帮我一起录取小演员哦!二、表情、表演秀,初步感知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
1、师:瞧瞧,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呀?哦,是的,她们在做着各种各样的表情,我们都知道电影里的那些小演员们的表情可丰富了,说哭就哭,说笑就笑,是吧!那你们也能像她们一样厉害吗?2、第一关:听口令,秀表情。
幼儿根据教师说的词语,用面部表情并借助身体动作、声音来表现。
3、第二关:画表情,秀表演。
幼儿在手套娃娃画上一种表情,然后捏一捏,发现手套娃娃的变化。
4、教师介绍夸张、变形的作画手法。
三、欣赏名画、名人,初步理解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
师:这种夸张、变形的作画手法除了在手套娃娃上可以表现出来,在一些名人名画中也能表现。
第三关:看人物,秀想法。
通关要求:请幼儿根据图片中人物面部的五官排列、五官形状、五官特征,说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小结:原来,一种夸张、变形的绘画手法,可以使我们的脸变得奇怪、有趣、搞笑。
四、再次作画,巩固对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的理解。
第四关:画脸蛋,秀创意。
《西游记》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一、课程目标本音乐欣赏课旨在通过研究《西游记》中的音乐作品,提供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了解,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操,同时激发学生对文学经典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介绍《西游记》的背景和故事情节2. 研究《西游记》中的音乐作品,包括原声音乐和改编曲目3. 分析音乐作品的曲式、旋律和表达手法4. 进行音乐欣赏,通过音乐传递故事情感和人物形象5. 引导学生进行个人创作,创作与《西游记》相关的音乐片段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1. 向学生介绍《西游记》的背景和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对这部文学经典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出课程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和重要性。
步骤二:研究音乐作品1. 播放《西游记》的电视剧片头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带来的氛围和情感。
2. 分析该音乐作品的曲式和情感表达手法,引导学生从旋律、和声和节奏等方面理解音乐特点。
3. 针对不同的章回,选取《西游记》中的音乐作品进行研究和欣赏,例如《花果山行路难有队友》等。
步骤三:音乐欣赏1. 播放选取的音乐作品,让学生闭眼聆听,感受其中的情感表达和故事情节。
2.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想象,鼓励他们用词语描述音乐中的画面和情感。
步骤四:创作与分享1. 引导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创作,创作与《西游记》相关的音乐片段,可以使用乐器演奏或口语演唱。
2. 学生进行创作后,进行互相分享和评价,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回答问题、提出观点和分享创作等。
2. 创作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是否与《西游记》相关并能表达音乐的情感和形象。
3. 音乐欣赏能力:评价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理解程度,能否准确理解音乐中表达的情感和故事情节。
五、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经典文学作品,进行类似的音乐欣赏和创作活动,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和文学素养。
2. 组织音乐会或表演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音乐作品和欣赏成果,培养他们的舞台表演能力和自信心。
牧歌小学欣赏课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及目标在当今社会,文化艺术教育逐渐受到重视,欣赏课被视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
本教学设计针对牧歌小学的欣赏课,旨在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不同艺术形式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提高艺术修养。
二、教学内容1. 经典音乐欣赏通过播放一些经典音乐作品,让学生倾听、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曲调、节奏、旋律等元素,并借助歌词、图片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介绍音乐家、音乐的历史背景和创作背景。
鼓励学生对音乐进行个人理解和表达,以及自己创作简单乐曲。
2. 绘画艺术欣赏展示一些著名绘画作品,并向学生解读画作的主题、表现手法以及艺术家的创作背景。
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培养他们对绘画艺术的欣赏能力,并通过绘画实践,让学生尝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 舞蹈艺术欣赏观看一些优秀舞蹈表演视频,让学生欣赏舞蹈之美,并通过了解舞蹈的动作、节奏以及对表演情感的感染,培养学生对舞蹈艺术的鉴赏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舞蹈中的表达手法,鼓励他们通过模仿、创作舞蹈动作,表达内心的情感。
4. 诗歌欣赏展示一些经典的诗歌作品,通过朗读、解读和分析,让学生感受诗歌的丰富内涵和美感。
引导学生体验押韵、节奏等诗歌的语言形式,并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方法与组织1. 欣赏与思考通过观看、聆听和阅读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让学生欣赏并思考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和意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作品的主题、表达方式以及自己的感受进行讨论和交流。
2. 创作与表达在欣赏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个人创作。
可以设置小组合作模式,让学生共同创作一部舞蹈、绘画作品或诗歌,通过表演、展示等方式,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呈现给全班。
3. 回顾与总结每节课结束前,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回顾当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进行总结和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同时,教师还可以布置作业,鼓励学生继续参与欣赏与创作,培养他们持续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劳动最光荣欣赏课教学设计(精选9篇)劳动最光荣欣赏课教学设计1活动目标1、让幼儿理解和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2、重点学唱歌曲的第一段,教育幼儿要学小蜜蜂和小喜鹊,不学花蝴蝶,做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难点1、歌曲中的“来”字唱一拍半,不宜把握。
2、活动的重点是体验劳动创造财富的快乐,感受音乐的基本情绪,并能随着音乐即兴表演。
活动准备1、根据歌曲画一幅背景图,小蜜蜂、小蝴蝶、小喜鹊、公鸡的头饰。
2、进场音乐磁带、《劳动最光荣》的歌曲磁带、录音机、电子琴。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
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过程一:进场(常规培养)1、听进场音乐做动作进场。
2、教师弹琴,引导幼儿做发音练习。
过程二:故事导入1、教师语言引导: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讲个故事,名字叫《小猫钓鱼》。
2、导入课题:劳动最光荣过程三:熟悉歌词1、出示背景图,请幼儿欣赏。
2、引导幼儿观察场景:雄鸡歌唱、鸟儿梳妆、喜鹊造房、蜜蜂采蜜,青青的叶儿、红红的花,小蝴蝶玩耍。
3、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背景学说歌词。
过程四:学歌曲1、欣赏歌曲:教师组织幼儿安静地倾听歌曲。
在欣赏完乐曲后教师启发幼儿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2、教师组织幼儿根据音乐旋律打节奏,并边打节奏边唱歌曲。
3、教师教幼儿逐句跟唱歌曲,初步学唱。
4、教师弹奏音乐旋律请幼儿大声练习演唱。
过程五:表演唱教师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头饰戴在头上,边唱边即兴表演与自己头饰动作相对应的动作。
教学反思《劳动最光荣》是一个音乐欣赏活动,欣赏活动中“创造”是非常重要的。
虽然只是一个欣赏活动,但活动中我把歌唱教学也作为了一个重点,因为歌曲的歌词内容唱的都是孩子们所熟悉并喜欢的动物,而且这首歌也是比较传承的歌,部分孩子能唱上那么几句,所以孩子们听几遍就能够很好的演唱。
幼儿活动欣赏的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和欣赏不同类型的活动,包括音乐、舞蹈、手工、游戏等。
2. 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
1. 让幼儿了解不同类型的活动。
2. 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
1. 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2.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准备。
1. 音乐、舞蹈、手工、游戏等相关的教具和材料。
2. 老师精心设计的活动方案和教学大纲。
五、教学过程。
1. 活动导入。
老师可以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让幼儿闭上眼睛,用心感受音乐带来的美好。
然后让幼儿谈谈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引导幼儿了解音乐的魅力。
2. 活动展示。
老师可以邀请一些音乐老师或舞蹈老师来学校,给幼儿进行一场精彩的表演。
让幼儿近距离感受专业的音乐和舞蹈表演,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活动体验。
在教室里设置几个活动区域,分别是手工区、游戏区、音乐区等,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进行体验。
老师可以在一旁指导和帮助幼儿,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
4. 活动总结。
活动结束后,老师可以邀请幼儿们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让他们展示自己的作品或成果。
同时,老师也可以对幼儿们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参与活动的快乐和成就感。
六、教学反思。
通过这样一次多元化的活动欣赏教学,幼儿们不仅可以了解和欣赏不同类型的活动,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幼儿们还可以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这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
因此,教师要不断总结和反思教学过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活动欣赏中得到更多的收获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