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磊的演讲稿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8
丁磊的演讲稿
篇一:丁磊的演讲稿
有人说:幸运+实力=丁磊;也有人说:没有 Internet,丁磊什么都不是;有了Internet,他就是丁磊。
丁磊,网易的CTO,中国新鲜出炉的首富,知识时代的英雄。
他所创办的“网易”,是中国第一家提供中文全文搜索的网站,是中国第一个大容量免费个人主页的基地,是中国第一个免费的电子贺卡站,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虚拟社区,两次在中国最具权威性的 CNNIC 网站评比中被评为十佳网站之首,成为国内最受欢迎的网站之一。
他曾经是一个神话,他曾经是一个现象,他曾经是一个传奇。
其实,丁磊就是丁磊,他曾经是那样熟悉地生活在我们身边,如同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陌生人;他曾经也往返在寝室与图书馆之间,做着他想做的一切,欢笑着,哭泣着,恋爱着,反叛着,一如你我这样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学生。
但,他抓住了属于他的机遇,用知识改变了命运,用智慧改变了生活,用锲而不舍的追求实现了儿时的梦想,用一颗平常心去经营着自己的事业!
今天,丁磊回到阔别已久的母校,用坦率和真诚拨开关于他的种种神话与传奇的层层迷雾,讲一个真实的丁磊给你听。
少年梦想
今天有网易这样一个公司,与我小时候的梦想是分不开的。
从小我就非常喜欢无线电,13 岁就开始对电子感兴趣并从此树立了一生的理想与追求,16岁组装了自己的第一台6个晶体管的调频调幅收音机。
很大程度上,我也受到了我父亲的影响,认为自己将来最骄傲的职业是能成为一个电子或者电气工程师。
读大学时,我一眼就看上了电子科技大学,因为它的名字里有我的兴趣所在。
但是我不知道,从江南一隅的宁波到位居西南的成都竟要坐72个小时的火车!这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
四年求学路
我记得当时选择电子科大的时候不仅是因为校名,还因为在学校的招生简章上写着学校图书馆有 30 万册的电子类藏书!我觉得有那么大的图书馆,去那个学校读书一定很幸福,每天没事就可以去图书馆逛逛。
的确,我在大学的四年,就是读书的四年。
我可以对大家讲:第一,我每学期要用 5 张借书卡。
那时候学校给我们 4 张卡,还有一张是用来借文艺书籍
的。
我在大学里没看过小说,因为我用借文艺书籍的卡去和女生换成可以借自然科学书籍的卡。
每学期我的 5 张卡都是写得满满的,看着看着,学校的中文自然期刊我都看完了(当然那个时候我的时间多,书少;现在你们则是时间少,书多了),就接着看英文的,也就在这个时候,我了解到计算机对人类的影响不会只是一种计算或者教学的工具,在国外计算机联网已经实现,前景广阔。
我关于互联网的梦想就在这个时候诞生了;第二,我在大学里的时候,从来不打扑克,也从来不打麻将,到现在就会拱猪,拖拉机不会打,桥牌也不会,双扣打过一次,现在基本上忘记了。
而麻将,我都不知道有几张牌,我们家的人也从来都不打麻将。
这样,大量的时间就节约出来了,我把它们都用在培养兴趣爱好上。
尽管上大学时我选择的是通讯专业,但我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理想,认为电子或者与电相关的学科都是我感兴趣的东西,于是又选修了计算机专业的课程。
我觉得学校其实给了你很多机会,除了课程学习以外,你还要学会善于利用学校的很多资源充实自己的头脑。
辗转创业
我毕业是在1993年,那时大学生还是分配工作,不像现在可以有十几个甚至更多的单位供你选择。
我回到家乡,在宁波市电信局工作。
和我同年分配进去的许多新人都是来自名牌高校,人也非常聪明。
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认为,电信局旱涝保收,房子、工资都不错,但对我来说,在那里的两年工作却是非常辛苦,同时也感受到了一种日益强烈的苦恼:我没有办法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能够在工作岗位上发挥出来。
在电信局的两年我并不是一事无成,我解决了他们长期没有解决的 60000 门电话用户的接入问题,编写了许多有实效和市场的小程序,学会了UNIX系统操作。
1995年我在家人的强烈反对声中,因为拒交 1 万元的培养损失费而以被电信局除名的形式,人生第一次自己开除自己,南下广州,进入Sybase做一名技术工程师。
那时候,外企灵活的制度、奖罚分明的原则、没有官僚习气的氛围,对于包括我在内的许多年轻人来说,都是心目中的理想所在。
然而在外企工作了一年,我发现居然还是天天干着同样的一件事情,没有工作的乐趣。
我又一次萌发了“辞职,去和别人一起创立一家与Internet 相关的公司”的念头。
在当时我已经可以熟练地使用Internet,而且成为国内最早的一批上网用户。
离开Sybase也是我的一个重要选择,因为当时我要去的是一家原先并不存在、小得可怜的公司。
但我非常有信心,相信它将来对国内的Internet会产生影响,并对它倾注了我满腔的热情。
除了投资方外,公司的技术都是我在做。
可惜,1996年的我还只有技术背景,缺乏足够的商业经验,最后不得不再次选择离开这个我一手建立起来的公司。
撇开管理上的原因之外,我几乎从头到尾目睹了它在中国电信对SP 的巨大挤压下逐渐没落、一年后就变得奄奄一息以至于无力挽回的颓势。
1997年5 月,我决定创办网易公司。
网易的成长
网易从创办起,就没有向银行或朋友借过一分钱,所有的创业基金都是我当年写软件时积攒下来的,真正是白手起家。
我当时的想法就是要做一个中国的Internet公司,所以网易无论是它的取名还是 Logo 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之所以取名网易,“网”是指互联网公司;“易”在《易经》中的解释是生生不息、博大精深,穷尽一切变化,另一个寓意则是期盼将来有一天上网会变得非常轻松容易。
走这样一条路,我是很辛苦的。
任何一个企业家,他们都有很多共性。
他们都是不怕苦的。
我刚刚创业的时候,经常是人家客户一个电话,不管我现在是在天涯海角哪一个地方,我都会买最早的飞机票飞过去,与客户谈生意。
大家从书上看到很多成功的企业家,总以为人家有什么奇迹,其实他背后的付出你们是很难看到的。
大家都是很辛苦的。
你们知道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在公司里住了多少年?10年!我还有一个朋友,步步高的段永平,他的公司在东莞,他也是在2000年才离开东莞的公司,住到深圳去了的。
所以你们不要看我们今天很光彩,但我们在付出的时候,你们根本就看不到。
专注
常常有员工问我为什么不像其它网站一样投资热门行业,比如说在线证券等。
我说,我只需要做好短信和网络游戏就可以了。
资源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没有必要处处开花,像猴�雨�苞谷一样,见什么想要什么,最后什么都没做好。
盲目扩大规模,扩大投资领域是没有必要的。
做企业要的是一颗平常心。
几年后,也许我会去做一些慈善事业,帮助贫困地区学龄前儿童,让他们能够获得读书的机会。
这是我个人对未来的期许,想帮助这个国家做点事情。
不断学习方能不断成长
一个人想要实现自己的目标,除了勤奋之外,就是要积极进取和创新,绝对不会有投机取巧的捷径,即使有所谓的“取巧” ,在我这里都成了创新。
我觉得我们企业,包括我个人,没有成功,只有成长。
我们在许多领域里面,还要不断地学习、进步,才能够在这个市场中生存下去。
我一直这样对自己说:成长的过程肯定不会一帆风顺,肯定有跌倒,但是跌倒后你不要放弃,你只要认定自己这条路是对的,你就要坚持走下去。
当然,在走下去的过程中,资金要足够厚,做企业没钱不行,你两个月不开工资,员工肯定要跑。
后记
26 岁创立网易,32 岁携 76 亿身家资产为中国首富,丁磊是年轻的,又是成熟的。
年里拒绝了大大小小新闻媒体采访的丁磊,天重回母校,仿佛又回到了他的青春岁月,回到了他年少轻狂不知愁滋味的纯情时代。
放下了一切的禁锢与防备,与曾经的自己,在正用崇拜眼神看着他的师弟师妹们,进行一番心灵的对话。
“当一个人连自己的目标都不知道是什的时候,任何方向对他来说都是不顺的。
一人一定要有一个远大的理想,并且锲而不舍去实现它”。
话语质朴,却深得此中味道。
强者创造机会,智者抓住机会,弱者等机会。
丁磊是一个强者,更是一个智者。
他住了中国网络亟需发展而又举步维艰的时代遇,创建了网易,创造了神话与传奇,创造一个真实的成长故事。
篇二:丁磊的演讲稿
从2010年开始,网易高管的离职率高得让人意外。
每年至少有3位高管离开网易,而且以门户事业部的总编、副总编为主。
前副总编方三文于2010年离开创办雪球财经;跟他有过相同Title的张锐离职后的项目是春雨掌上医生;陌陌的创始人是网易前总编唐岩;最晚离开网易的丁秀洪创业做大可乐手机,他走前的职位是网易副总编。
高管离职创业不算稀奇,《创业邦》杂志此前就曾梳理过从各个互联网巨头公司出来的创业帮,腾讯系、新浪系、阿里系等。
但网易近两三年如此频繁的高管离职,且主要集中在门户事业部这边,多少让人有些匪夷所思。
不少媒体也试图探究:这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张锐走前曾在微博宣称,他的离开“无关丁磊,只关理想”。
这些高管都选择了创业这种实践理想的方式。
一方面,近几年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创业的机会不断涌现,资本环境也好,加上这些人在网易的经历无疑是创业的有利条件。
另一方面,他们之所以选择了创业,而没有跳到其他公司继续做高管,说明他们确实有创业的理想,希望自主掌握自己的命运。
当然,具体到每个人会有不同的离职原因和创业意图。
除去个人因素和创业理想的追求,丁磊和他的网易在频繁的高管离职现象中,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这个问题几乎遭到了大部分离职高管的回避,他们大多语焉不详,“不适合谈这个话题”,“
你要去问丁磊本人”几乎是他们统一的官方回应。
即使勉强答应接受采访,他们也常常欲言又止。
很简单,这对他们没有任何好处。
就算他们离开了网易,在这个行业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很容易得罪丁磊,或惹他不高兴。
有人曾向媒体分析,网易公司收入的90%都来自游戏,所以丁磊将业务重心持续倾向游戏,冷落了门户,因此门户事业部高管的激励机制不尽人意。
这导致了高管群体性出逃,谋求更好的发展。
在《创业邦》对网易几位前高管的采访中,基本证实了有这部分原因。
丁磊本人对门户的创新“既不支持,也不反对”。
此前也有消息称,门户事业部总经理李甬离开前,丁磊曾向他无条件赠送价值100万元的网易股票,酬谢他对网易做出的贡献,甚至曾开出准许网易门户事业部提前分拆、管理层获15%股份等条件。
丁秀洪也向我们证实了确有此事。
不过据说背后还有不为人知的故事。
但激励机制不是这些高管离开的最主要原因。
据丁秀洪说,这些高管的收入都还不错。
去年离职的前网易副总裁杨斌也说,一定程度上,网易甚至帮助这些人实现了创业原始资金的积累。
一位投资人向《创业邦》透露,陌陌和雪球财经背后隐藏着同样一个天使投资人,外界基本不知。
此人正是网易前高管,目前也正在创业。
从外界观察来看,网易这几年确实抱着现金贡献最大的游戏业务死死不放,而在其他领域突破不大。
有道和网易新闻客户端,算是仅有的几个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
问题是,互联网行业早已不是先前的样子,发展演变速度太快,机会和诱惑相对也多,媒体出身的这些人不可能没有想法。
但是如果网易只固守原有的阵地,高管寻求创新的热情就没有出口。
接近丁磊和网易的`人表示,在网易基本是一言堂。
早期网易的很多想法就来自丁磊本人,而他是“谋定而后动”的人,用丁秀洪的话说,一般不乱动。
这种性格导致网易错过了很多趋势,比如微博。
这样一来,底下的人难免觉得束手束脚,放不开。
虽然很多人强调网易的放权文化和授权机制做得很好,但那只限于现有的成熟业务。
在这方面,搜狐已经经历了刮骨疗伤。
在李善友、古永铿、龚宇等人离开搜狐后,张朝阳对于内部的创新鼓励和放权文化做得比较好。
虽然搜狐在几大门户里的优势已不明显,内部相对独立运作的搜狗和畅游却风生水起。
过去的一个多月,《创业邦》采访了网易的几位前高管,他们每个人不同的经历描述,一定程度上可能有助于我们解析网易高管大量流失的原因。
周娟
我当时创业其实也没有想太多,只想做点事情。
坦白讲,我在网易最后半年,很多事情对我来说很轻松,就是我把方法和经验交给下面的人,他们就执行得很好了。
而且基本上当时互联网能做的产品,我在网易都做了个遍,很多东西都是我从零开始做起的,再给我一个新产品除非是我特别感兴趣的,否则对我吸引力不够大。
游戏除外,因为我不爱玩游戏,就没有去接触这个领域。
所以,当时我在网易感觉没有什么挑战性了,觉得不能再这样待下去了。
网易比较有冲劲,我觉得高管出来创业也很正常,说白了就是现在资本环境好,机会也多,比我们创业那会儿肯定是好多了。
而且老人走了,新人就会上来,这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从另一方面说,流失这么多高管,确实会有一些
可惜。
在很多相对比较成功的互联网公司里,网易体系的高管流失度算是比较高的。
我觉得这可能跟丁磊个人和企业文化有一点关系。
一个公司的发展一定是跟这个公司的老板相关的,这是毋庸置疑的。
老板绝对能决定这个公司最后的发展和特质。
现在丁磊可能会有一些改变,但在网易基本就是一言堂。
丁磊还是做事的一个人,看事情更重,可能有些人比较难以接受这种沟通方式。
不过说实在的,我其实还是蛮喜欢丁磊的,虽然他有时候说话会很直接或者很强势。
我觉得和老板的这种沟通方式会很好,他很直接,而且如果他希望做这个事情,会把权限无限地下放给你。
当时我跟丁磊的配合还是很舒服的,他给我很多信任。
网易各方面管理比较轻松,没有很多派系,还是比较简单的,基本上就是对用户做好产品。
他能够在邮箱坚持这么多年,我也是很佩服的。
我当时在的时候,丁磊的很多想法确实是非常好的,对行业的分析有前瞻性。
但是对于高管来说,他可能更希望自己有很多创新的余地或空间。
网易这几年在新的互联网产品上,大家没有看到新的创新和突破,基本是以游戏为重心,一定程度上高管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和影响。
这种情况下,对有些高管来说,
他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创造了相应的价值后,可能就会想自己尝试做一些新的东西了,比如尝试自己创业。
网易早期的时候,互联网行业比较单纯,整个大环境也没有那么多诱惑。
但现在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诱惑很大,如果老板没有改变,有可能让下面的人觉得干得没意思。
我有时候也觉得挺可惜的,网易在很多大的趋势方面没有把握住,可能移动新闻客户端还是做得蛮好的。
现在56网比较重视内部创新,尊重内部创新的热情,不能完全打压。
另外我们希望在一定范围内创新,就是鼓励视频相关的所有创新。
如果是跟56网现有的业务或长远的业务发展不搭的,我们就会很好地平衡。
假如你要做一个图片的创新,我就会站在投资人的角度问很多问题,怎么跟美图秀秀PK创新的东西一定是你能够超越别人才可以。
● 网易有冲劲,高管需要创新,出来创业很正常。
● 丁磊是一个做事的人,很直接,很强势,可能令一些人难以接受。
● 网易在一些大的趋势上没有把握住,重心一直放在游戏,高管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我在网易待了4年多,去年4月我考虑从网易离职,6月开始创业。
我之前在网易分管视频业务,2011年下半年,丁磊决定要大力投入视频,我就接管了网易的视频和娱乐业务。
当时我们在调研,网易视频到底该走一个什么样的方向,
发现在PC端的机会已经很少了。
优酷、土豆、搜狐、奇艺都做得非常好,对手太强大。
网易视频做影视剧业务是一个后来者,怎么去跟别人竞争?
所以,我们就把方向转移到移动端。
当时移动端80%的流量是来自于iPad,手机端的流量贡献比较小。
但是我们判断其实真正的产品就是手机,Pad只是一个家庭移动终端,不太适合随时带在身边。
之前三星Galaxy note已经出来了,我认为手机大屏幕会有很大的市场机会,可以玩游戏、看电子书、刷微博、看视频等等,互联网的体验很好。
所以我就出来做了大可乐手机。
这几年网易出来创业的人是不少,从2010年开始,大家都感觉到了移动互联网这块的机会,就像当年李善友、古永锵还有龚宇从搜狐出来做视频,他们赶上了那拨浪潮。
但到现在为止,大家都还处于摸索的过程中。
至于为什么网易出来这么多人创业,我看网上也有一些分析,说是因为高管激励机制的问题。
我觉得收入肯定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比如像这些总编、副总编,收入都是可以的。
更重要的,大家确实是都感觉移动互联网有很多的商机,再加上网易之前的管理团队特别稳定,大家也干了很多年,是该让年轻人来试一试了。
这跟网易的文化可能有关系。
丁磊比较授权,这些人各自的想法比较多。
在网易这个体系里,每个部门的负责人就相当于是个CEO,自己想办法去弄各种资源,这其实对个人的锻炼是挺大的。
网易的上下层级非常简单,没有公司政治,内部的文化相对比较自由。
从来不打卡,没有很多的管理,每个业务板块就相当于一个独立公司一样的运作。
每年做完你的计划、预算,然后按照你的轨道走就行了,没有太多人来干涉,业务政策都是自己来定。
比如,以前我在网易的领导就是李甬(现粉笔网创始人),他是门户事业部的总裁。
我只需要告诉他,我今年要做什么事情,他这里通过就行了。
然后我继续怎么做,不需要再向他做任何汇报。
而我下面的娱乐版块或视频版块的总监,他们具体怎么做我也很少去参与。
除非是遇到大的原则问题,或今年要做哪几件大事,我要盯一下。
也就是说,保证了每个层级都有非常大的主动权,每个中心的总监如果要获取内部资源,也是自己想办法跟兄弟部门去争。
对于要上马的新项目,则要看是在预算内还是预算外。
如果是在正常业务范围内,做任何东西都没有问题。
但是如果做新的业务板块,就需要提交计划,跟相应的领导去沟通。
如果他觉得都拍不了板,就向上反映。
网易新闻客户端是李甬推动起来的。
当时我们在想移动端能做什么,什么也搞不了。
但是网易最强的是做新闻,那不如就把新闻做好。
所以当时专门成立了部门来做移动端新闻。
当然,这些具体的细节丁磊不会管,但总体来讲,他对门户的创新不是那么积极。
他一般就是既不支持也不反对,你们就做吧,客观上也给了大家一些尝试的机会。
因为老丁是要看清楚方向后才做。
比如视频,2011年他之所以决定加大投入就是看到优酷的广告收入在增长,觉得视频的机会已经快成熟了,有变现的可能了,才会大力推动。
老丁确实重视游戏,这个没办法,人家挣钱,网易整体收入的90%都在游戏。
如果你是老板,投到门户1个亿一年可能挣1000万,投到游戏他就可以挣两个亿,你说往哪里投?其实产品形态就决定了会有这样的差异。
老丁做事情一般就是谋定而后动,一般不乱动,只要一动,他就跟你耗,就看谁能耗得起,他是最能坚持的那种人。
他不是最早做游戏的,但是坚持了这么久。
做邮箱他扛了16年,中途很多人都已经放弃了。
但是他这种性格也必然导致会失去一些机会。
比如微博。
从互联网来讲,微博其实是一个非常战略性的产品,从传统的1.0形式做新闻,到网易跟帖的1.5,微博时代就是真正的2.0,这彻底改变了整个新闻内容产生的模式。
尤其是对于我们做媒体的来说,肯定会很在乎这个东西。
其实当时内部对微博很积极,想再去追回来。
唐岩(陌陌创始人)离职的时候不是说了吗,在微博很重要的这一战,网易基本已经确定被新浪打败了。
他觉得未来通过传统1.0的方式来做新闻,越来越难了。
但我们认为是失去了机会,对丁磊来讲,可能觉得是少赔了钱。
他可能会想:“你看我这个风险很可控,养了几十个人,网易微博也照样做。
我可能没有你那么大,但是我产品也不比你少,至少我没风险。
”其实这些高管走后,对网易未尝不是件好事,人才可以不断地推陈出新,给更多年轻人机会。
比如像我们做媒体做了十多年,会有一些这种惯性思维,就会影响一个组织上升。
做手机行业我们就是愣头青,按照我们的想法搞就行了,也不管什么传统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