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辅导员德育能力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06.84 KB
- 文档页数:1
浅谈在辅导员工作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必须落实的一项根本任务,本文以一名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角度探讨了“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以及在辅导员工作中开展“立德树人”教育的必要性和途径。
标签:辅导员立德树人德育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宝贵人才资源,高校是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园地,承担着党和国家未来发展建设的历史重任。
立人先立德,树人先树品,教育的任务不但要教会学生书本知识和实践能力,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做好人、做能人。
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辅导员作为高校的一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同时也是“立德树人”的实践者,使命与责任都是首当其冲的,而如何能够扎实地将“立德树人”在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推进正是一个需要考究的问题。
一、对“立德树人”含义的探讨1.立“师德”是“立德树人”的前提“师德”,即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从事教学工作的脑力劳动者在教学实践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师德也教师素质的综合体现。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不断培养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正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大学辅导员处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工作,每天都在处理日常的学生事务,每天都会与不同的学生进行交流,是高校中与学生群体接触最多的教师,自然是对学生产生影响最大的教育者,很容易会被自己所负责的学生当做榜样、典范来学习。
因此,做为一名辅导员应该不断为自己树立新的人生目标,保持积极上进的人生态度,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高尚品德为学生做出表率,树立榜样,进而对学生形成生动、形象、深远的思想政治教育。
2.立“学德”是“立德树人”的目标“学德”即是治学的态度与品格,端正一个态度,学得一个真透。
立“学德”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素质、高品德人才培养相结合的过程。
重视学生素质、品德的形成,重视培养学生奉献精神、责任意识、诚信品行,遵守法纪,培育有德行、有技术、有素质的人才。
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职业能力高校学生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他们职业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成效的大小。
因此,研究探讨这个问题,对于我们能否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笔者认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应具备以下基本工作能力。
一、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思想政治工作是指以人的思想为对象而进行的疏导、启发、协调和激励的政治工作。
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取决于辅导员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原理、理论基础、科学体系、根本任务、原则、特点、及主要的方式方法等方面掌握和熟练的程度。
因此,辅导员要加强学习和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
思想政治素质是辅导员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纪律性很强的工作,这就决定了高校辅导员必须努力提高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自觉性,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定性,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具有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
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识。
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刻领会和理解其中精神实质,全面、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二是要必须加强党性锻炼,自觉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必须具有坚强的党性,自觉用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规范自己的言行,始终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是要坚持原则。
用事实说话,客观、公正、立场坚定。
二、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一个人获得新知识,应用新知识的重要途径。
辅导员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离不开不断的“充电”,因此,自学能力成为衡量辅导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要素。
三、表达能力表达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指将自己的思想、观点、意见、建议运用最生动、最有效的语言传递给听者,对听者产生最理想的影响效果的一种能力。
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也越来越重视。
在这一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德育工作也显得愈加重要。
但与此同时,高校辅导员的德育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往往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本文将对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存在的问题1. 德育理念不够先进在目前的高校德育工作中,存在一些辅导员的德育理念落后,往往是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之上。
他们往往没有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也没有认识到德育教育需要与时俱进。
因此,即使进行德育工作,也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2. 教育方法单调在高校德育教育中,很多辅导员往往采取传统的教育方式,如单向宣讲、逐字逐句的讲解等,这种方法形式单一,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缺乏真正的参与感。
3. 德育工作内容不够全面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很多辅导员往往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身心健康、素质提升等方面的发展。
因此,德育工作内容不够全面,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4. 无系统性和针对性在高校德育工作中,辅导员往往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很多德育工作是不加思考地随意进行的,缺乏规划性和定向性。
这样的工作往往只是形式上的德育工作,很难达到实际效果。
5. 心理辅导不够精细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心理辅导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同理心、社交能力和心理健康。
但是,很多辅导员对于心理辅导的方法和技巧并不熟悉,很难真正帮助到学生。
6. 知识运用不够足够灵活在高校辅导员的德育工作中,有一部分辅导员仅以自身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德育工作,而缺乏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不能足够灵活地运用有效的德育教育工具来帮助学生。
以上是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二、策略解决1. 强化德育理念高校辅导员需要紧密关注时代发展,不断更新和发展德育理念,防止停滞不前。
论新时期高校“三全育人”德育模式及其运作机制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需要不断创新,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培养出既具备专业知识,又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高素质人才。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新时期高校“三全育人”德育模式及其运作机制,以期为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三全育人”德育模式,即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一种全新的德育理念和实践方式。
它强调在高校德育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工的作用,将德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从多个维度和层面进行德育实践,以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首先将对“三全育人”德育模式的理论背景和实践意义进行阐述,分析其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接着,将深入探讨“三全育人”德育模式的运作机制,包括其组织架构、实施路径、保障措施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三全育人”德育模式在高校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高校德育工作不断向更高水平迈进,为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二、“三全育人”德育模式的理论框架“三全育人”德育模式在新时期高校教育中的实施,其理论框架的构建基于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和全员育人的核心理念。
这一框架旨在整合教育资源,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德育效果,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全面育人作为德育模式的核心要义,强调在德育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能力、素质等多个方面。
高校应构建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素养教育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全程育人要求将德育贯穿于学生大学生涯的始终,从入学教育到毕业教育,形成连贯的德育体系。
高校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德育规划,分阶段、分层次实施德育活动,确保德育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67527 高等教育论文大数据时代下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的探索一、大数据时代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互联网、电信网的迅猛发展,大量的数据涌入,并渗透在当今每个行业产生其的作用,对于这样一种新的浪潮就是大数据技术的革命,从20xx年起,“大数据”一词被人们更多的关注,它是由全球知名的咨询公司麦肯锡提出的,是说数据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因素,一种信息收集和分析的能力,而这些信息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生产到消费,到文化,到通讯、教育、军事都在运用着大数据,这个时代已经走进我们,在云计算和物联网之后开始了一次颠覆性的技术信息革命。
作为走在时代发展前沿的高校,青年学子成为各种信息平台使用的先锋,对信息的使用以及获取敏感度远远超出想象,他们已经不在运用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绝大多数青年学子已经是网络、手机等的“俘虏者”,在这样的背景下,原有的德育工作的资源、模式受到了大数据时代的新媒体、网络文化等被影响。
德育理念需要转变,需要在德育中加入人文关怀,主体性德育、引导大学生的德育实践,构建高校德育通往社会生活的良好桥梁。
与此同时,德育工作内容也要转变需要辅导员善于运用“同群效应”、“期待效应”及“辐射效应”等德育效用,实现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学有榜样,德有示范,行有引导”,可以将高校教师、家长、学长等群体都纳入高校的德育活动中进行探讨。
二、大数据时代下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内容(一)形成和谐的德育环境高校和谐的德育环境不仅仅是在高校里,也包括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做到三者联合,形成三位一体的沟通、配合与互动方式,来塑造适合高校的德育环境。
辅导员要善于吸收家长自愿,在大学生入校时候就做好大学生家长的信息登记与引导工作,建立“家长团”,通过远程协助的信息平台发布信息或者公告事件进行交流等方式让家长参与高校德育工作决策,开展德育活动。
辅导员要建立大学生活实践分享信息中心,创造条件让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学会生存,并将他们的实践成果发布出去,让家长、高校、社会共同关注,形成良好、和谐的德育环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德育工作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肩负着重要的职责,负责指导学生健康成长。
他们的德育工作不仅仅是推动学生取得学业成绩,更是培养学生为社会贡献力量。
高校辅导员的德育工作至关重要。
高校辅导员的德育工作包括了不仅仅是体现在校园文化中的德育教育,还包括对学生行为表现的管理、指导与调整。
例如,高校辅导员需要给予学生正确的行为指导,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避免学习成绩下滑;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习惯,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使其自觉改正;平时给予学生心理咨询,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其学习、生活等处于较为健康的状态;平时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指导学生自我管理,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养成学习规律、习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和学生沟通交流,帮助学生理解学校学习要求,不断发展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让学生适应不断趋向完善的高校教育环境,以及健康的成长。
另外,高校辅导员还要及时记录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学习生活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在学生面临困难的时候及时帮忙,做到精准的帮扶与资助;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及时参与,及时疏导,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极参加学生工作委员会会议,时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和观点,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高校辅导员还需要结合学校的情况,特别是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建议来调整和改善学校的教育环境,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总之,高校辅导员的德育工作不仅仅是推动学生取得学业成绩,更是培养学生成为有着责任感、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友善友爱,有主见,勇于担当的社会公民。
因此,高校辅导员要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榜样,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要实施有效的指导,及时发现学生的行为问题;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要做到精准的帮扶与资助,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虽然高校辅导员的德育工作需要做很多,但只要能够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把每一位学生都做到学有所成,心有所得,就是他们德育工作的最大成功。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中辅导员的德育职能探析【摘要】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社会责任感至关重要。
而辅导员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和引领者,在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辅导员在学生德育中的引导与辅导、学生价值观培养、心理健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以及生活习惯养成中的工作进行探析,强调了辅导员在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中的重要性。
文章还指出了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要性,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通过辅导员的努力和引领,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环境意识的人才,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辅导员、德育职能、学生引导与辅导、价值观培养、心理健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生活习惯养成、队伍建设、重要性。
1. 引言1.1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是全面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贡献力。
通过开展环保主题的教育活动,学生将更深刻地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进而自觉地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他们将逐渐意识到自己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和作用,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教育引导学生了解自然、尊重自然,培养爱护大自然的情怀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情感态度的提升,还能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发展出积极向上的社会责任感和全球意识。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推动学生投身环保事业,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应该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培养更多具有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
1.2 辅导员在德育中的作用辅导员在德育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他们作为学生心灵导师的角色。
从高校辅导员角度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者:王楠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第01期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高校辅导员作为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从大学生群体特点出发,遵循教育发展和大学生成长的规律,坚持以生为本、德育为先,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校立德树人辅导员“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探索发展中的主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入改革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指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的思想内涵《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记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其中“立德”意为树立高尚的品德。
“树人”出自于《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树人”意为培养人才。
“立德”和“树人”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立德”是“树人”的有效途径,“树人”是“立德”的根本目标,将“立德”贯穿于“树人”全过程。
德是做人之根本,是学生成长成才之根基。
做事德为先、做人德为根、做人做事德为基。
立德树人就要以生为本,把学生的培养摆在学校德育工作的首位,有助于实现“育人立校”、“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以及学生成才的理想追求。
二、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的独特性1.外部环境特点随着改革开放,多为独生子女的当代大学生们,家庭条件较为优越、物质条件好,家人给予孩子过多关爱,同时也将希望寄托于孩子身上。
因此,他们很少承受挫折,心理较为脆弱和敏感。
高校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上都有很大改善,教学环境和设备的改善、教师学历水平的提高、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化,为学生的成才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辅导员师德育人的“道”与“术”辅导员作为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担着对学生的师德育人工作。
他们不仅要有高深的学识,更需要有高尚的师德,用真诚和爱心去教育、引导学生成长。
在师德育人工作中,辅导员需要懂得“道”与“术”,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本文将从“道”与“术”两个方面对辅导员师德育人的工作进行探讨。
“道”是指辅导员在师德育人工作中的理念和价值观。
辅导员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深刻理解自己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性和使命感。
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员需要关注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自身品德的塑造,要做到言行一致,成为学生的楷模和表率。
辅导员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积极参与各项培训和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履行师德育人的职责。
在“道”方面,辅导员还需要具备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宽容豁达的心态,以善待学生,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走向成熟。
辅导员还需要深刻理解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要有一颗爱心,耐心地倾听和关心学生,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问题,成为学生的朋友和知心人。
在“术”方面,辅导员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的师德育人技能。
辅导员需要善于观察和倾听,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心理,通过沟通和交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更好地进行师德育人工作。
辅导员还需要善于分析和解决学生问题,引导学生走出困境,提供合适的帮助和指导。
辅导员还需要善于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工作,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服务和帮助。
除了以上所述的“道”与“术”,辅导员还需要具备以下几点:辅导员需要善于倾听。
学生往往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惑,辅导员需要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要,给予他们专业的建议和帮助,帮助他们顺利解决问题。
辅导员需要善于引导。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他们需要一个指引和引导的人,辅导员应该善于启发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志向和目标。
辅导员需要善于鼓励。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挫折和困难,辅导员需要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让他们坚定信心,勇敢面对挑战。
浅析高校辅导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辅导员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不仅要负责学生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正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方向与目标。
下面对高校辅导员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行浅析。
高校辅导员应该以德育立德为根本任务。
德育是立德树人的基础,辅导员要以身作则,做学生们的榜样,自觉遵守伦理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辅导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与道德修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高校辅导员应该注重思想教育与心理辅导的结合。
思想教育是辅导员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不同形式的讲座、座谈会、小组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辅导员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心理咨询与援助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困扰,促使学生成长成才。
高校辅导员应该注重个性发展与职业规划的结合。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优势特长,辅导员应该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辅导员还应该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提供职业指导与就业培训,使学生具备成功就业的能力和素质。
高校辅导员应该注重团队合作与专业发展的结合。
辅导员工作需要与学校各部门、学院和家长等进行密切合作,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辅导员要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与专业素养培养,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以更好地履行立德树人的职责和使命。
高校辅导员要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在德育、思想教育、心理辅导、个性发展、职业规划、团队合作和专业发展等方面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辅导员师德育人的“道”与“术”辅导员作为学校教育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除了传授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育人。
而在育人过程中,辅导员的师德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师德是辅导员育人工作的“道”,同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术”来实施。
本文将从师德和育人“术”两方面对辅导员师德育人的“道”与“术”进行分析。
师德是辅导员育人工作的“道”。
师德是辅导员育人的基石,是辅导员育人的精神支柱。
首先是立德树人。
辅导员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楷模。
其次是尊重学生。
辅导员要秉持平等、尊重学生的态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人生选择。
再次是以爱为本。
辅导员应始终保持对学生的关怀、理解和鼓励,不断激励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还要具备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不断提升自身的师德修养,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引路人。
在实施育人工作的过程中,辅导员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育人“术”。
要善于引导。
辅导员要善于引导学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要耐心倾听。
辅导员要做学生倾诉的倾听者,用心去理解和关心学生的成长需求。
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辅导员应该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思想道德、学业成绩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和指导。
还需善于沟通,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用心去关心学生的成长,主动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问题。
对于辅导员而言,师德和育人“术”不可分割,缺一不可。
而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做好师德育人工作,辅导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首先是自我修养。
辅导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塑造高尚的师德风范,做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
其次是专业素养。
辅导员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育育人的能力。
再次是情感投入。
辅导员要用心投入到育人工作中,展现出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不断激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向上。
还要善于创新,不断探索新的育人方法和途径,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帮助和指导。
辅导员师德育人的“道”与“术”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德育工作[摘要]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骨干力量,其德育工作主要体现在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学习能力、人际关系处理的培养以及对他们未来发展的塑造。
本文从发现问题到针对问题提出一系列的解决办法来阐述高校辅导员在德育工作中的一些新思路。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辅导员;德育在21世纪的今天,信息技术被广泛得应用到教学工作之中,学生获取信息、获得知识的渠道逐渐增多。
因此,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适应新时代的变化要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办法。
这就对高校辅导员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新思路,更使得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
对于高校辅导员而言,当代高校大学生的德育工作是一个需要重新认识的课题。
1、当代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如今大学生本身或者其周围环境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但影响学生自己的发展,而且也影响着学校甚至社会发展。
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些问题的根源不外乎以下几点:1.1 不健康的成长环境由于目前在校大学生已经大多是90后的独生子女,绝大多数从小被父母宠爱,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有与生俱来的优越感,总是喜欢凭着自己的喜好去做任何事,从不去考虑后果的严重性,没有明确的责任感。
由于这些家庭因素以及时代背景因素,导致他们大多没有独立自主能力,受到一点挫折就开始抱怨、自暴自弃,甚至自杀。
还有一些离异或者再婚家庭的孩子,因为得不到父母应给的关心爱护,很可能因此被扭曲,性格变得脆弱或孤僻,导致在学校的种种不良表现,甚至做出各种违纪的行为。
1.2 社会不良风气近年来,社会上一些不好的风气,诸如赌博、网络游戏、色情服务等等,直接导致有些大学生日益沉迷,因为学习对他们来说是枯燥无味的,而这些能带给他们新鲜感,刺激感。
对于尚未成熟的他们来说,这无疑会成为其最大的乐趣,甚至有可能会一发不可收拾。
这样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一些学生更加无心学习,严重的还可能会走上犯罪道路。
1.3 一些辅导员的不当行为不可否认,有些高校辅导员的不当行为也严重影响到大学生德育工作。
68770 高等教育论文高校辅导员考核工作的现状及改进措施虽然各高校辅导员考核工作存在着差异性,但大体上仍旧是按照为什么要进行辅导员考核、谁来对辅导员进行考核、辅导员考核工作的内容以及最终辅导员考核的结果几方面进行考核的。
然而,我国高校辅导员考核工作开展时间短,工作经验不丰富,辅导员体制在考核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对辅导员自身的积极性和学生的利益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因此,高校辅导员考核工作的改进是我国教育界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
一、高校辅导员考核工作的现状高校辅导员考核工作是我国高校建设成果的衡量标准之一。
近年来,我国高校辅导员的考核工作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德育、工作能力、工作成绩等方面的考核,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主要的考察目标是辅导员的综合能力;第二类是业绩考核,对辅导员日常辅导工作的效率进行考核。
进行此项考核的主要原因是高校学生在身心上随时有可能发生突发事件,此时需要辅导员快速的反应能力和事件的处理能力,因此对辅导员的业绩进行考核是非常有必要的;第三类是对辅导员任职资格的考察,当今社会人才发展良莠不齐,辅导员肩负着教育学生并帮助学生适应独立生活以及对未来人生进行合理规划的艰巨任务。
因此,高校对辅导员的任职要求应该严格规范,选择对学校负责也能对学生负责的优秀人才。
自辅导员考核工作开展以来,各大高校基本上都遵循着上述三类标准进行考核,然而许多高校在运行过程中很少有人深入研究辅导员考核的指标,没有发现其中潜藏着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高校辅导员考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考核工作片面化。
自我国开展高校辅导员考核工作以来,定性考核作为考核指标被各大高校沿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近年来,定性考核的弊端日益明显,主观色彩的影响越来越深,各大高校开始采用定量考核的指标。
但定量考核指标毕竟时间尚短,考核体系不完善,考核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矫枉过正的情况,不切实际的将辅导员的业绩和能力进行量化考察,带来了相当大的片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