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 新闻、调查报告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格式:ppt
- 大小:6.12 MB
- 文档页数:27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相关概念】“非连续性文本”又称“间断性文本”,是相对于连续性文本而言的,是以间断性的内容信息符号组成的一种综合性阅读文本。
它围绕一个事物或主题,提供数则相对独立的材料。
这些材料大多由文字、图标、漫画、数据、统计图表等多种材料组合而成,以一个话题为中心,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阐述中心话题。
各材料单独看是相对独立的,表达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合在一起又能完整地、全方位地表达意义。
各则材料之间的顺序并不固定,可以任意排序,没有严密的逻辑关系,在表意上具有非连续性特征,在形式上具有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
【考情分析】自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命题开始,实用类文本阅读由之前长期占主导地位的人物传记改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令人耳目一新。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试题命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 选材特点。
每个文本一般由3-4则相对独立的、非连续性材料组成,其中可能有一则材料为图表。
几则材料围绕同一主题,但各有侧重,形成互补。
选材多是新闻文本节选,如调查报告、专题评论等,多取材于社会生活热点。
如2019年全国、、卷三套试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材料分别涉及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国桥梁建设、中国志愿服务等,都是社会发展中的新鲜事物,体现社会发展的变革方向,反映社会发展积极变化丰富多元的一面。
2. 文本特点。
(1)客观性。
文字和图表所承载的信息内容都来源于生活,多为新闻材料,各材料内容的呈现以客观叙述为主,语言通俗朴实,具有客观性。
(2)非连续性。
文本由不同材料组合而成,结构跳跃性较大,彼此之间没有直接的内在逻辑关联,只是在某一主题的统摄下,根据命题者意图组织在一起,具有典型的非连续性特点。
(3)简明性。
文本中有平实的文字叙述,有醒目的图表展示,便于考生快捷、准确地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归纳总结、比较分析。
材料避免长篇大论,没有复杂的段落结构。
(4)技术性。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要求对图表与文字之间的独立性与关联性进行科学解读,从阅读技术角度来说,要有较强的读图、读表能力以及合理归纳、准确概括的能力。
新闻类文本阅读(1)新闻调查题型——非连续性文本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家媒体都对某一新闻事件或问题作了报道,概括说明两者各自传递的信息有哪些异同。
(①了解新闻要素,寻找有效信息区间;②抓住关键词句,把握新闻要点;③筛选整合,分条作答。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两家媒体记者报道的侧重点有哪些不同。
(事件消息、原因评论)3)根据材料三,谈谈作者认为某领域有哪些表现与问题(危害)。
(筛选整合)4)阅读材料四,某人对某问题有异议,它与材料三在观点上的根本分歧是什么?你又是怎样看待此问题(浅阅读)的?(探究题:①明确观点。
②引据:充分利用原文信息,概述相关事实。
③分析: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
④有时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阐发所受正向或反向的启示。
)(2)新闻访谈题型1)在某个问题上,受访者持哪些看法?(5分)【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解析】解答此题,可从文本中主持人和受访者的对话中,找出与该问题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提示性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然后分类分点作答即可。
2)访谈呈现了受访者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文分析。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层级F。
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层级C。
【解析】着眼全部文本,结合对话的具体内容概括受访者的形象特征。
答案要做到先观点后阐释,人物形象特征详见小说阅读中的人物形象知识点。
(3)新闻特写题型1)文章开头两段(或者最后一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
(4分)【考点】考查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等。
【解析】着眼全部文本,结合各部分的作用和新闻内容来分析,如开头两段属于导语部分。
作用是概括本篇新闻要点,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某人做某事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考点】新闻背景的作用。
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一般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将实用类文本作为一般的阅读材料对待,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类题因为不直接涉及文本的文体特点,因而与一般阅读文章没有多大差别。
另一种考查是从文本的文体特点出发设题,涉及该类文体的理论知识和写作要求。
实用类文本包括传记、新闻、科普文章、调查报告等。
一、人物传记1.特点:传记作品的基本特征是纪实性与文学性的统一。
优秀的传记作品往往是真实性与文学性相结合、哲理性与形象性相结合、思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
2.阅读技巧:阅读传记作品必须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阅读传记作品必须认识到传主的成长经历并感悟传主的心路历程;阅读传记作品还要关注传主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
3.考查类型及答题方法:3.1概括传主事迹。
“实用类文本”中的人物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概括是就具体的内容加以归纳、抽象,得出几条内容,几点认识。
概括时要抓住两点。
a抓事件和时间性的词句。
传记具有文学性,对材料的取舍是其主要表现之一。
我们可以根据本文所选事迹,按照先后顺序梳理。
b抓基本事实与细节。
如果传记所写的是传主的一个主要事件,事件比较大,内容比较多,可以采用抓基本事实和细节的方法,先留心细节,切分层次,然后再概括。
3.2分析传主形象分析传主形象是传记的常考题型,一般从三个角度解答此题。
a从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来把握其形象(尤其是细节描写)。
阅读传记时要把握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细节,并对这些事件、细节加以仔细思考。
看事件在传主的生活中起了什么作用,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特质等。
同时又要注意细节描写。
细节特别是典型细节往往最能传神,最能打动人,给人以深刻印象。
b从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的关系去把握传主形象。
“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是理解传记的经纬。
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根据作品所陈述的与社会进程以及传主个人成长相关的重要事实,把握传主形象。
实用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2017年、2018年《考试大纲》将原来的“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调整为“了解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并且增加了“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的表述。
这一明显调整,突出了“新闻类文本”在高考中的地位。
与之相一致的是,全国卷打破了前几年高考试题只考人物传记的规律,三套全国卷都使用了时代感和实用性更强的新闻和报告,文本形式由连续性文本变为包含图表的非连续性文本,而且淡化了传统的“新闻”文体形式,一般多以“纪实性新闻”“发展报告”“评述性新闻”“图表性新闻”等形式出现。
2018年全国卷保持了2017年高考选用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其选材、题量和题型、考查角度等呈现以下特点: 卷别 话题 材料构成 题量和题型全国 Ⅰ卷 量子通信技术与量子通信专家 文字2客观题+1主观题 全国 Ⅱ卷 知识产权保护与科技成果转化 文字+图表2客观题+1主观题 全国 Ⅲ卷 数字化背景下的图书出版与发行文字+图表 2客观题+1主观题一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概括内容要点或中心意思类题目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是按照考题要求从文中寻找出符合要求的信息,即把符合考题要求的字、词、句等语言材料筛选出来并加以整理;概括内容要点或中心意思要能够准确理解材料的内容要点,并能按照要求用原文或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对材料的内容要点或中心意思的归纳、概括,需要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认真分析。
命题角度答题思路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①审准题意,锁定有效信息材料。
②在信息区间筛选关键词句,提取有效信息,分条归纳作答。
③归纳整合。
④对于选择题,要在文本中找到每个选项的出处,仔细比较选项和原文的差别,注意有无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时态、答非所问、无中生有、强加因果等问题。
概括内容要点或中心意思 ①通读材料:对于文字材料,要概括每一则材料的主要内容;对于图表,要准确而全面地弄懂。
专题二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新闻、报告)备考方略一立足高考前沿,研究考题特点选材类型最近几年,主要考查新闻、报告、社科论文、科普文章等,采用非连续性文本形式考查。
文本特点从主题上看,文本内容或涉及各行业的最新进展,或涉及当代社会中与人们生活相关的热点问题。
从文本组成看,一般设计2~4则材料,总字数在1000字左右。
从材料组成看,各材料之间具有关联性,且指向共同的主题。
命题特点2018年以来,高考语文三套全国卷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形式为两道单选题,一道简答题。
其中选择题的考查点多为筛选文中信息和图文转换。
简答题类型主要是对材料的直接概括、比较异同和提出建议等。
1.非连续性文本的定义及特点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指选取同一话题下不同表达样式的文本(多实用类文本)的片断组成的阅读材料(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包括符号、文字、图表等信息。
其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
“非连续性文本”在现代社会运用广泛,其实用性特征十分明显。
近两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新闻材料就属于非连续性文本,学会从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取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考生应该具备的重要阅读能力之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十分重视“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强调“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考生语文实践能力、提高语文阅读素养的重要途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则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学习任务群中加以体现。
2.非连续性文本的新闻选文类型从2017、2018这两年六套全国新课标试卷中的新闻阅读看,高考选用的新闻,准确的称谓应该是“新闻材料”,不是完整的新闻篇章,这类材料主要节选自消息、特写、时评、通讯、调查报告等。
选文特点:文体特点消息基本特征用事实说话,及时地报道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消息强调快、新、语言简明。
(一)新闻的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语文教学:实用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语文教学:实用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复习目标】1、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相关知识,熟练掌握几种重要题型和方法;2、提高筛选、整合和概况关键信息的能力。
【导入学习】近5年新课标全国卷实用类文本考查一览表年份考查内容考查方式考查重点2017频道运营(卷)、垃圾分类(卷)、文化遗产(卷)选择题(2道);简答题(1道);必考题,12分。
非连续性文本,主要以新闻类为主,重点考查考生的筛选整合文中的信息,概况文本内容要点的能力,包括读图;人物传记类主要考查筛选整合文中的信息,概况文本内容要点的能力、分析传主的事迹和人格魅力、探究文本蕴含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侧重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把握和对问题的理解。
2016《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卷)《吴文俊的数学世界》(卷)《一代通儒顾炎武》(卷)选择题(1道),简答题(3道);选考题,25分。
2015《朱东润自传》(卷)《将军赋采薇》(卷)选择题(1道),简答题(3道);选考题,25分。
2014《科学巨人玻尔》(卷)《爱国科学家邓叔》(卷)选择题(1道),简答题(3道);选考题,25分。
2013《飞虎将军陈纳德》(卷)《一个不能忘记的人》(卷)选择题(1道),简答题(3道);选考题,25分。
作为2017年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新题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可能会在2018年高考中继续出现,那么什么是非连续性文本?它的特点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复习?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
【自主学习】1、相关知识链接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以文字、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这些材料从不同角度呈现事物或主题,单独看是完整的,合在一起又能够综合地表达意义。
其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实用性特征明显。
学会从非连续文本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现代公民应具有的阅读能力。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的示例解析2018年全国卷2:一、图文解析此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新闻阅读,选择命题材料的新闻由非连续性材料构成的,几则新闻材料主题大体相似,但是每则材料又有各自的强调侧重点;既体现时代特色,又注重文本所具有的实用价值。
材料一摘编自《中国知识产权报社论:播撒创新种子守护创新中国》,该文发表于《中国知识产权报》2018年4月20日。
选文内容主要为若想跨越经济攻关期,需激发创新动力,强调发挥知识产权的作用。
材料二资料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2017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
图表数据主要归纳了2011-2016年遭遇过专利侵权的比例。
材料三摘编自《创新为市场,转化显效益》,该文发表于《中国知识产权报》2017年9月29日,作者王康。
选文内容主要为鼓励高校将智力资源转化成市场价值。
材料四摘编自《地方研究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新探索》,该文发表于《研究与发展管理》2014年第6期,作者胡罡等。
选文内容主要为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遭遇的一些障碍。
四则材料中有三则属于非连续性的文本;另一个为图表数据,围绕创新、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三个话题做出讨论。
非连续性文本运用广泛,信息含量巨大,考生阅读并理解非连续文本,必须从中发掘、整理信息,动笔勾画关键语句,有助于迅速概括重要信息,促进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发展;快速区分详略处理,有利于选择略读或详读,挖掘深层次的信息;学生自主对比和分析阅读收获的信息,并上升到思维训练的层面,促进学生立体思维发展。
7.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2011 到2013年,科研单位遭遇侵权的比例由25.3% 降到13.4%,降幅较为明显,但2014年有微小回升,2015 年则回落至8.4%。
B. 2015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之以往四年有所提高,总体侵权比例也略有反弹:而2016年各项侵权比例均呈下降态势,总体遭遇侵权比例为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