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试述行政案件的审判监督程序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1
行政监督检查的程序行政监督检查是行政主体依法定职权,对向对方遵守法律、法规、规章,执行行政命令、决定的情况进行检查、了解、监督的行政行为。
为了保证行政监督检查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
行政监督检查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步骤:一、计划和准备行政机关应当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行政监督检查的计划和方案。
计划和方案应当明确检查的目的、内容、时间、地点、人员和方式等,为实施检查做好准备。
二、通知和报送材料行政机关应当在实施监督检查前,通知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告知其检查的时间、内容、要求等事项。
同时,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根据要求,及时报送有关材料。
三、审查和调查行政机关应当对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的有关材料进行审查和调查,了解其遵守法律法规、执行行政命令、决定等情况。
审查和调查应当全面、客观、公正,并制作笔录。
四、收集证据和查证事实行政机关在进行审查和调查时,应当收集证据和查证事实。
收集的证据应当真实、合法、充分,查证的事实应当清楚、准确。
对于发现的违法行为,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和处理。
五、制作现场笔录或勘验笔录行政机关在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制作现场笔录或勘验笔录。
现场笔录或勘验笔录应当详细记录检查的时间、地点、人员、内容、过程和结果等,并由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
六、审查决定和行政处罚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审查和调查的结果,作出相应的决定。
如果发现违法行为,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处罚决定应当依法告知被处罚人,并告知其权利和救济途径。
七、执行和监督行政机关应当依法执行行政处罚等决定。
对于未执行或者执行不力的,应当进行督促或者采取其他措施,确保决定的执行。
同时,上级行政机关应当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检查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八、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当事人如果对行政机关的监督检查行为不服,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在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期间,除法定情形外,行政机关不得改变被审查的涉嫌违法行为,也不得撤销或者变更已经作出的行政决定。
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一、概述行政案件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过程中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因特定行为权益发生争议而产生的纠纷。
办理行政案件程序的规定旨在确保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
二、行政案件的受理与审理程序1. 受理程序行政案件的受理程序包括:接收与登记、审查与递交申请材料、立案。
(1)接收与登记:行政案件受理机关应当接收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并在接收之日起三日内完成登记。
(2)审查与递交申请材料:受理机关应当对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查,若不符合受理条件,应当在接收之日起三日内告知申请人;若符合受理条件,应当将申请材料递交行政案件审判机关。
(3)立案:行政案件审判机关应当在接收申请材料之日起五日内根据规定程序立案,并告知申请人。
2. 审理程序行政案件的审理程序包括:开庭审理、调解、合议、裁判。
(1)开庭审理:行政案件审判机关应当依法组织开庭审理,并通知申请人、被申请机关以及其他相关方参加。
(2)调解:行政案件审判机关可以在开庭审理前或者开庭审理过程中组织调解,鼓励当事人自愿达成和解。
(3)合议:行政案件审判机关应当依法组织对案件进行合议,并形成合议意见。
(4)裁判:行政案件审判机关应当根据合议意见,依法作出裁判,并将裁判书送达各方。
三、行政案件的执行程序1.裁判的执行(1)裁判书送达:裁判书应当自作出之日起五日内送达各方,送达方式包括邮寄、传真、送达回证等。
(2)裁判的履行:被申请机关应当在裁判书生效之日起五日内履行裁判。
2.执行救济的程序(1)救济申请的受理:被申请机关对于行政案件执行过程中的纠纷,应当受理执行救济申请。
(2)救济程序的行前准备:执行救济程序的申请应当提交书面材料,并应当提供相应的证据。
(3)救济程序的审理:执行救济程序的审理应当按照行政案件的审理程序进行。
(4)执行救济的裁决:执行救济程序的裁决应当作出,并送达各方执行。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办理行政案件请示答复问题的规定正文:----------------------------------------------------------------------------------------------------------------------------------------------------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办理行政案件请示答复问题的规定(2005年6月)为了正确、及时地指导全市法院的行政审判工作,准确适用法律,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现就办理行政案件的请示答复等有关问题规定如下:一、请示的受理范围1. 下列情况,审理法院可以向高级法院请示,或者向高级法院报告提请有权机关作出解释:(1)案件审理涉及到的具体适用法律问题,需要全市法院统一意见的;(2)审理的案件具有重大影响,或者涉及社会稳定问题,需要高级法院协调处理的;(3)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新类型案件、或者类案中具有典型意义案件的处理。
二、请示的程序要求2. 向高级法院的请示,应经所在法院主管院长同意并签发,并以所在法院的名义报送。
3. 请示原则上应以书面形式进行。
请示报告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1)基本案情;(2)法院审理情况;(3)合议庭意见;(4)主管院长意见或者审判委员会意见;(5)本院的倾向性意见;(6)请示的问题;(7)附件,包括:起诉状、答辩状、行政行为和证据情况等。
4. 书面报送的请示属于重大、疑难问题,高级法院需要调查研究、或者提请有权机关答复的,报经高院同意,可以中止案件的审理。
5. 根据需要,案件审理法院可以口头汇报请示或者以电话请示的方式向高级法院汇报请示。
三、请示答复的办理6. 高级法院收到请示件后,应备案登记。
经主管院长或者庭长批示后,由高级法院行政庭督导组具体负责办理。
7. 具体承办人员应根据主管院长或者庭长的批示要求,认真研究承办的请示件,提出办理意见,经庭长同意后拟写书面答复意见,报庭长或者主管院长审批或签发。
行政执法办案程序规定有哪些行政执法人员(以下简称执法人员)查处行政违法、违规案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法规为准绳,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手续完备、处理公正。
实施行政处罚,纠正违法、违规行为,应坚持以教育和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行政执法的执法者依据法律法规对一些不法行为作出具体的行政处罚,对这些违法行为的案件办理过程,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作出了严格的办案程序规定,执法者必须依据法律程序严格执行。
接下来,小编将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行政执法办案程序规定的内容。
▲一、行政执法工作程序规定▲(一)基本规定行政执法人员(以下简称执法人员)查处行政违法、违规案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法规为准绳,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手续完备、处理公正。
实施行政处罚,纠正违法、违规行为,应坚持以教育和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执法应定期对执法管辖区进行巡视检查,如实填写《巡查工作日志》。
进行执法检查或实施处罚时,应有2人以上并佩戴统一执法标志,告知检查项目及处罚依据。
执法人员进行执法时,就遵循行政执法文明执勤礼貌用语规定,做到语言文明,行为规范。
▲(二)管辖各执法机关在管辖范围内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依法直接查处发生在辖区范围内的重大、特殊的违法、违规案件。
发现不属于其管辖的违法、违规案件,应及时移送有管辖权的执法机关。
违法、违规案件的查处实行发生地为主的原则,同一案件涉及两个以上责任辖区内的,由先查获的执法机关查处,管辖权有争议的,由争议双方协商或由上一级行政机关决定。
▲(三)简易程序执法人员应巡查中发现违法、违规案件事实确凿,依据行政处罚法规定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执法人员依法当场收缴的罚款,应在法定期限内交至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执法部门应在法定期限内将罚款缴付指定的银行。
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应当告知当事人违法、违规事实、处罚理由、依据及享有的权利;填写《当场处罚决定书》,当场交付当事人签收。
行政监督检查的程序行政监督检查是国家机关对政府行政行为进行监督的一项重要工作。
它旨在确保政府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维护公共利益,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行政监督检查程序是行政监督检查工作的核心环节,下面将从三个方面介绍行政监督检查的程序。
一、立案阶段行政监督检查的程序首先是立案阶段。
立案是行政监督检查的起始点,也是行政监督检查工作的重要环节。
在这个阶段,监督检查机关首先会根据接到的举报、投诉或自行发现的问题,进行初步的调查核实,确定是否需要立案。
如果确认需要立案,就会对案件进行登记备案,并根据情况进行分类归口,确保每个案件都能得到妥善处理。
二、调查核实阶段立案后,行政监督检查机关就会进入调查核实阶段。
在这个阶段,监督检查机关将对涉案的事实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调查核实。
他们会收集相关证据材料,开展现场勘查和调查访问,了解相关情况,核实问题的真实性和严重性。
同时,监督检查机关还会听取相关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意见,确保调查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三、处理决定阶段调查核实完毕后,行政监督检查机关将进行处理决定。
根据调查结果和相关法律法规,监督检查机关会对问题进行定性和定责,依法作出处理决定。
处理决定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书面警示、责令改正、行政处罚等,也可以是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要确保处理决定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公正性,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以上就是行政监督检查的程序。
通过严格按照程序进行行政监督检查,可以有效地发现和解决政府行政机关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强化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
同时,也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希望各级监督检查机关能够秉持公正、客观、透明的原则,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工作,为建设法治中国作出积极贡献。
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公共科目(案例分析题)模拟试卷1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7. 案例分析题案例分析题1.1995年3月20日,A市发生出租车劫杀案,女司机徐某遇害,财物被抢。
1995年8月12日,A市再次发生出租车劫杀案,司机江某遇害,财物被抢。
1995年10月5日A市公路上,甲持刀抢劫农用货车,被交警当场抓获。
1997年12月29日该市中院以甲犯以上三起案件为由判决甲为无期徒刑。
2012年A 市警方发现1995年3月20日抢劫出租车司机案件新线索,抢劫出租车案是乙所为。
A市人民检察院以乙故意杀人罪提起公诉,甲冤情得到昭雪。
之前,甲曾申诉自己受过刑讯逼供,但未引起注意。
问题:甲是否有权申请国家赔偿?若有权申请赔偿。
哪个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正确答案:根据《国家赔偿法》第17条第(三)项和第(四)项的规定:行使侦查、检察、审判职权的机关以及看守所、监狱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人身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三)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改判无罪,原判刑罚已经执行的;(四)刑讯逼供或者以殴打、虐待等行为或者唆使、放纵他人以殴打、虐待等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故甲有权申请国家赔偿。
根据第21条第4款规定:再审改判无罪的,作出原生效判决的人民法院为赔偿义务机关。
二审改判无罪,以及二审发回重审后作无罪处理的,作出一审有罪判决的人民法院为赔偿义务机关。
故本案的赔偿义务机关为作出原生效判决的人民法院A市中院。
杨某从某公司购进彩电50台,已付50%的货款,后发现有质量问题,拒付余款。
某公司遂举报杨某诈骗,区公安局决定对杨某拘留。
经区人民检察院批准,杨某被逮捕。
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区人民法院判决杨某构成诈骗罪,并追缴赃物。
50台彩电被法院拍卖共得款15万元。
杨某不服提出上诉,后中级人民法院改判杨某无罪。
杨某决定对司法机关错误羁押和追缴行为造成的损失提起赔偿请求。
基本概念1.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程序):指法院、检察院对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发现在认定事实或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予以提出并由法院对该案重新审判所应遵循的步骤和方式、方法。
2.一事不再理原则(大陆法系):指对同一行为,法院作出的判决生效后,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得对行为人再行追诉和审判。
3.禁止双重危险原则(英美法系):是指一个人不能因同一行为或同一罪名受到两次或多次审判或处罚。
重点考点详解一、审判监督程序概述(一)审判监督程序的特征1.对象是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无论是否已经执行完毕。
2.审判监督程序必须有法定的理由,即生效的判决或裁定确有错误。
3.审判监督程序提起的主体是法院和检察院。
4.重新审判案件的法院和审理程序,因提起主体和案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二)审判监督程序与第二审程序的区别1.审理对象:申诉是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上诉是尚未生效的判决裁定。
2.提起的理由:申诉是因为生效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二审程序对上诉没有限制,对抗诉理由作了限制即一审裁判确有错误。
3.提起主体不同:最高院、上级法院、本院院长和审委会以及最高检、上级检察院都可以提起审判监督程序,二审程序只能由被告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以及他们的法定代理人,经被告人同意或授权的辩护人、近亲属和与一审法院同级的检察院。
4.审理程序不同:审判监督程序根据原来是第一审案件还是第二审案件而分别依照第一审程序和第二审程序进行。
第二审程序只能按照二审进行审理。
5.审理案件的法院:审判监督程序可能是原审法院也可以是任何上级法院,二审程序只能是第一审法院的上一级法院。
6.审理的结果能否加重被告人的刑罚:除检察院抗诉的外再审一般不得加重原审被告人的刑罚,再审决定书或者抗诉书只针对部分原审被告人的,不得加重其他同案原审被告人的刑罚。
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案件,在只有被告人一方提起上诉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
(三)一事不再理原则和禁止双重危险原则:我国刑诉法均未确立1.一事不再理原则适用前提是法院作出生效判决,主要功能是通过防止法院对同一事实作出前后矛盾的裁判,以维护司法的威信,保证法秩序的安定性。
行政诉讼的审判程序与程序性要求在中国的行政法律体系中,行政诉讼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制度。
作为一种针对政府行政行为的救济方式和监督手段,行政诉讼对于保障公民合法权益、规范政府行政行为、维护社会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行政诉讼的审判程序以及程序性要求。
一、审判程序行政诉讼的审判程序主要包括立案、受理、调查、开庭、判决、执行等环节。
1.立案行政诉讼立案是指当人民法院收到行政诉讼申请书后,进行一定的审查后,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对申请书立案,并发出受理通知书。
2.受理行政诉讼受理环节是指法院对符合受理条件的行政诉讼案件进行接收、登记和分案等工作,确保案件能够正常地进行下去。
3.调查调查是指法院对行政诉讼案件相关事实和证据进行调查和查询,包括口头审问、书面调查等方式。
通过调查,法院能够确切了解案件背景、事实和证据,为后续审判做好充分准备。
4.开庭开庭是指法院召集当事人到庭,举行公开的听证和辩论,以了解案件事实、证据,结合法律规定,进行适用法律和作出判决的程序。
同时,在开庭审理期间,应当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法庭的正常秩序。
5.判决判决是指法院根据法律规定,根据调查和证据,做出处理行政诉讼案件的决定。
法院根据实际情况,可以作出维持、撤销、变更、确认或者返还行政行为等不同的裁定。
6.执行执行是指法院根据行政诉讼的判决或者裁定,依法强制执行或者监督执行的一系列活动。
通过执行,才能够真正地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和保证司法公正。
二、程序性要求行政诉讼的程序性要求主要包括举证责任、听证原则、公开、独立、公正等。
1.举证责任在行政诉讼中,当事人应根据事实和证据,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
具体来说,申请人应当举证证明自己的诉讼请求,被申请人应当举证证明其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2.听证原则听证原则是指在行政诉讼中,法院应当依法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和申辩,保障当事人依法行使其权利。
同时,听证应当公开,使得各方当事人能够清楚地了解正在进行的庭审过程。
办理行政案件程序
办理行政案件的程序包括以下步骤:
1.受理:接受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或者其他单位提出的行政案件,形成案卷材料,做出受理决定。
2.审查:对受理的行政案件进行审查,确定是否符合开展行政程序的条件和要求,以及行政机关是否有管辖权。
3.调查:对涉及行政案件的事实、证据等进行详细、全面的调查,收集、搜集有关材料和信息。
4.聆讯:对行政案件的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或者其他人进行询问和听证,并在听证过程中记录证言。
5.协商:对可能协商解决的事项,可以依法进行调解、和解等协商方式解决。
6.决定:结合调查、聆讯、协商等程序,对涉及行政案件的问题进行认定,依法作出行政决定。
7.审判:对不服行政决定的当事人提起的诉讼,进行行政审判程序。
8.履行:行政决定生效后,可以通过责令、强制等手段强制履行。
以上是办理行政案件的一般程序,不同行政案件的具体程序可能有所不同,需要根据《行政诉讼法》等有关法律和规定进行实际操作。
行政案件的审判程序和执行程序行政案件的审判程序是指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的法律纠纷在法院进行审理的过程。
而行政案件的执行程序则是指法院对行政案件作出判决后,对判决结果进行履行的过程。
下面将分别介绍行政案件的审判程序和执行程序。
一、行政案件的审判程序1.立案阶段立案阶段是行政案件进入法院的第一步,申请立案的当事人需要向行政法院递交诉状,并提供相关证据和材料。
法院在收到诉状后,会进行审查,判断是否符合立案条件,如果符合要求,则会受理该案件,否则会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
2.开庭阶段开庭阶段是行政案件进行庭审和审理的过程。
在开庭前,法院会通知当事人参加庭审,并在合适的时间、地点进行庭审。
庭审期间,双方当事人可以进行陈述、质证、举证等活动,法院也会对证据进行审查和鉴定。
庭审结束后,法院会根据庭审过程和相关法律规定,进行裁决或判决。
3.裁决/判决阶段裁决/判决阶段是法院根据庭审过程和相关法律规定作出对案件处理结果的阶段。
如果是一审案件,法院会根据庭审过程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或判决;如果是二审案件,则法院会对上一审法院的判决进行审查,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作出裁决。
裁决/判决是行政案件审判的终结,法院会将裁决/判决书送达给当事人。
4.上诉与复议阶段在行政案件的审判程序中,当事人对法院的裁决/判决不满意时,可以选择提起上诉或申请行政复议。
提起上诉的当事人需要向上级法院递交上诉状,并提供相关证据和材料;申请行政复议的当事人则需要向行政机关递交复议申请书。
上级法院或行政机关在收到上诉状或复议申请书后,会进行审查,并根据法律规定作出对案件复审或再审的决定。
二、行政案件的执行程序行政案件的执行程序是指法院对判决结果进行履行的过程,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1.执行申请阶段在判决生效后,当事人可以向法院递交执行申请书,申请法院对判决结果进行履行。
执行申请书需详细说明执行请求和依据,并提供相关证据和材料。
2.执行裁定阶段法院在收到执行申请书后,会进行审查,并作出执行裁定。
我国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制度
我国的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制度是由中国检察机关行使监督职能,对行政诉讼案件进行监督的制度。
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行政诉讼检察监督的主体:中国检察机关是我国行政诉讼检
察监督的主体,其职责是依法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涉诉决定进行监督,保障行政诉讼公正、公平、合法进行。
2. 检察监督的内容:中国检察机关实施行政诉讼检察监督的内
容包括,对行政机关的涉诉决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是否符合国家
政策和社会公共利益进行监督,并可以提出抗诉或检察建议。
3. 行政诉讼检察监督的程序和方式:检察机关可以通过提起抗
诉或检察建议的方式进行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在监督的过程中,还
可以调取有关文件、资料,进行调查核实。
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可以保障行政诉讼的公正、公平、合法
进行,有效维护行政诉讼的法律权益。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法院基层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00.07.17•【字号】京高法发[2000]244号•【施行日期】2000.07.17•【效力等级】地方司法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审判机关正文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法院基层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京高法发〔2000〕244号)市第一、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北京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各区、县人民法院,各铁路运输法院:现将《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法院基层建设的若干意见》印发给你们,望认真组织学习,贯彻执行。
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报告我院。
特此通知。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二000年七月十七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法院基层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加强和改进本市法院工作,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确保司法公正、高效,更好地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为首都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服务,必须抓好法院基层建设。
为贯彻落实全国法院加强基层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进法院基层建设工作,现结合本市实际,制定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1. 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依法治国、依法治市的基本要求,以确保司法公正、高效为核心,以改革为动力,紧密结合本市法院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统筹兼顾、求真务实,积极、稳妥地全面推进法院基层建设。
2. 力争到2002年,使基层法院领导班子全面加强,法官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基本解决,违法违纪和司法队伍中的腐败现象有效遏制,物质装备建设改善较大,努力将本市基层法院建设成为严肃执法、纪律严明、清正廉洁、公正高效的,党和人民信赖的审判机关。
二、主要任务和内容(一)加强基层法院思想政治建设3. 提高加强思想政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建设对加强法院基层建设,实现司法公正、高效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行政案件办理流程行政案件办理流程行政案件是指涉及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权的纠纷案件。
行政案件办理的程序,对于维护法律权益、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般行政案件的办理流程。
一、受理阶段行政案件的受理是整个办理流程的第一步。
当受理机关接到申请材料后,应当进行初步审核。
审核的内容包括申请案件的行政机关是否符合受理条件、申请是否符合法定时限和申请形式等。
如果材料齐全且符合受理条件,则会受理案件,并出具受理通知书。
如果材料不齐或不符合受理条件,则会通知申请人补充或者改正。
二、核实调查阶段经过受理阶段之后,行政案件进入核实调查阶段。
在这一阶段,办案人员将深入办案地点,采集证据材料,并对相关人员进行询问。
核实调查的目的是了解案情、查清事实,依法查明案件的真实性和行政机关对案件的处理是否合法。
三、事实审定阶段经过核实调查之后,行政案件进入事实审定阶段。
在这一阶段,办案人员将根据收集到的证据和调查取证材料,进行事实审定。
事实审定的目的是明确案件的事实,排除不相关的证据和材料,确保判断案件时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四、法律适用阶段在事实审定阶段之后,行政案件进入法律适用阶段。
在这一阶段,办案人员将根据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以及相关的行政规章等规定,将事实与法律关联起来,确定适用的法律规定。
法律适用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案件的合法性和公正性,确保行政机关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定。
五、裁决决定阶段经过法律适用之后,行政案件进入裁决决定阶段。
在这一阶段,办案人员将根据事实和法律规定,做出裁决决定。
裁决决定的内容包括对案件的认定、对行政机关的处理决定以及对申请人权益的保护等。
裁决决定的目的是依法解决行政纠纷,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六、执行阶段行政案件办理的最后一步是执行阶段。
在执行阶段,行政机关将对裁决决定进行执行,确保裁决决定的落地生效。
执行的内容包括对申请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对行政机关的处理等。
执行阶段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保证裁决决定的效力和权威性。
综合练习三一.名词解释1.党内监督2.党员监督3、侦查监督4、审查批准逮捕5、刑事审判监督6、刑事抗诉7、行政审判监督8、二审监督制度9、再审程序10、行政赔偿制度二.填空题1.党组织监督是党组织作为监督主体对本组织之外的其他党组织和()进行的党内监督。
2. 作为党的领导机关,党的代表大会的党内( )主体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3. 地方党的委员会的监督职责,在大部分时间都是由党委( )履行的。
4.党的( )机关是对党组织和党员遵守党的纪律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纪党组织及其成员执行纪律处分的职能机关。
5党的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党的委员会和上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双重领导下进行工作。
6.党的纪律检查机关通过行使监督、检查、()、建议、处分等职权,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保证党的队伍的纯洁性和纪律的严肃性。
7、刑事审判活动监督是指人民检察院依法对人民法院的刑事审判活动是否违反法律规定的()程序所进行的专门法律监督。
8、( )监督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刑事立案主体的立案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的法律监督,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权,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9、()是我国刑事诉讼中一个独立的诉讼阶段,是人民检察院对侦查终结的案件进行全面审查,作出提起公诉或不起诉的审查决定的诉讼活动。
10、在刑事审判过程中,人民检察院对法律的实施负有特殊的责任。
一方面代表国家对公民犯罪实行法律监督,行使()权;另一方面对人民法院的审判进行监督,行使刑事审判监督权。
11、侦查活动监督是指人民检察院依法对侦查机关的侦查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的监督。
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保卫部门和人民检察院的侦查部门均依法享有侦查权。
人民检察院对上述机关或部门的侦查活动是否合法,都可以依法进行监督。
12、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条件由三个方面组成,有证据证明有();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有逮捕必要。
三个方面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行政诉讼程序流程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依法撤销该行政行为或者确认该行政行为无效的一种诉讼方式。
行政诉讼程序是指行政诉讼案件在人民法院中的审理程序。
下面将介绍行政诉讼程序的基本流程。
一、立案。
1. 申请立案,行政诉讼的当事人应当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诉状。
诉状应当包括原告、被告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地、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行政行为的具体内容和请求人民法院作出的处理决定等内容。
2. 立案受理,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诉状之日起五日内,依法受理行政诉讼案件,并通知原告提出证据。
同时,人民法院应当在五日内将诉状副本送达被告,并通知被告提出答辩意见。
二、审查。
1. 证据交换,原告和被告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证据。
人民法院依法组织对证据进行审查,并可以要求提供补充证据。
2. 调解程序,人民法院在受理行政诉讼案件后,可以依法进行调解程序。
调解协议经当事人签字确认后,具有法律效力。
三、开庭审理。
1. 开庭通知,人民法院依法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开庭审理。
开庭审理应当公开进行,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2. 举证辩论,在开庭审理中,当事人有权进行举证和辩论。
人民法院可以依法调查取证,听取有关专家的意见。
3. 审判裁定,人民法院应当在开庭审理结束后,依法进行合议庭讨论,作出判决或者裁定。
判决或者裁定应当当庭宣布。
四、执行。
1. 判决执行,行政诉讼判决应当由行政机关执行。
行政机关不服行政诉讼判决的,可以提起上诉。
2. 裁定执行,行政诉讼裁定应当由行政机关执行。
行政机关不服行政诉讼裁定的,可以提起上诉。
以上即是行政诉讼程序的基本流程。
在实际操作中,当事人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运用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同时,人民法院也应当依法公正审理行政诉讼案件,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行政检查的规则和流程
行政检查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相关单位或个人的行为、活动、财务以及其他相关事项进行检查和监督的一种行政行为。
其目的是确保行政法规的执行,促进公共利益的实现。
行政检查的规则和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权限与程序:行政检查的权限一般由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赋予,行政机关必须在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进行检查。
在进行行政检查时,行政机关应当依法采取程序,包括事先通知、出示证件、出示检查依据等。
2. 检查对象:行政检查的对象可以是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行业协会组织、公共机构、公民等。
行政机关在进行检查时需要明确检查的范围和目的,并保障被检查对象的合法权益。
3. 检查内容:行政检查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财务会计的合规性、安全环境的保障等。
行政机关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不同层级、不同范围的检查。
4. 检查方式:行政检查可以采取现场检查、资料审核、调查访问等方式进行。
行政机关在进行检查时应当依法出示证件、制定检查方案、
记录检查过程、保护商业秘密等。
5. 检查结果与处理:行政机关在完成检查后,根据检查结果可以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包括口头警告、书面通知、责令改正、行政处罚等。
被检查对象有权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处理。
总之,行政检查是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规范的规则和流程,可以保障行政机关的合法权益,促进行政法规的执行,维护公共利益的实现。
同时,也需要行政机关在进行检查时依法行使权力,保障被检查对象的合法权益。
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274号——北京市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工作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12.15•【字号】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274号•【施行日期】2017.03.01•【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刑事犯罪侦查正文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274号《北京市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工作办法》已经2016年11月29日市人民政府第13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3月1日起施行。
代市长蔡奇2016年12月15日北京市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工作办法第一条为了规范行政执法机关对涉嫌犯罪案件的移送工作,依法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各级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实施行政检查或者案件调查过程中,发现违法行为且违法情节或者后果涉嫌构成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依照本办法向公安机关移送。
第三条市级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向市级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区级和区级以下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向其所在地的区级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
受行政执法机关委托执法的组织,应当通过委托机关按照前款规定移送涉嫌犯罪案件。
第四条行政执法机关应当严格履行涉嫌犯罪案件移送职责,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责任追究;在公安机关立案前,不得擅自中止或者终止对移送案件的行政处理。
第五条行政执法机关对涉嫌犯罪的行政违法案件调查取证应当符合行政执法证据规则,向公安机关移送的证据材料应当符合案件移送的证据要件要求。
涉嫌犯罪案件移送的证据要件要求应当根据涉嫌犯罪类型,按照一类一确定的原则,由市级行政执法机关与市级公安机关共同确定;双方存在异议的,共同提请市政府法制机构和市人民检察院确定。
第六条行政执法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应当在案件调查终结后进行,并提供下列材料:(一)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
(二)涉嫌犯罪案件的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应当载明案件来源、查获情况、涉嫌犯罪人员基本情况、涉嫌犯罪的事实、采取相关行政强制措施、实施行政处罚情况,以及认为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意见等。
(⼀)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 1.根据规定,⼈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法律效⼒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认定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决定是否再审。
上级⼈民法院对下级⼈民法院已经发⽣法律效⼒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民法院再审。
⼈民检察院对⼈民法院已经发⽣法律效⼒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起抗诉,也是需要进⼊再审程序的。
2.发⽣法律效⼒的判决、裁定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确有错误,有下列情形之⼀的,属于违反法律、法规规定:(1)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主要证据不⾜(2)原判决、裁定适⽤法律、法规确有错误(3)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裁判(4)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形。
3.当事⼈对已经发⽣法律效⼒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向原审⼈民法院或者上⼀级⼈民法院提起申诉,但判决、裁定不停⽌执⾏。
当事⼈的申诉应当在判决、裁定发⽣法律效⼒后2年内提出。
(⼆)再审案件的审理 1.⼈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发⽣法律效⼒的判决、裁定是由⼀审法院作出的,按照⼀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当事⼈可以上诉;发⽣法律效⼒的判决、裁定是由⼆审⼈民法院作出的,按照⼆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发⽣法律效⼒的判决、裁定;上级⼈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审的,按照⼆审程序审理,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发⽣法律效⼒的判决、裁定。
⼈民法院审理再审案件,应当另⾏组成合议庭。
2.上级⼈民法院决定提审或者指令下级⼈民法院再审的,应当作出裁定。
3.⼈民法院审理再审案件,认为原⽣效判决、裁定确有错误,在撤销原⽣效判决或者裁定的同时,可以对⽣效判决、裁定的内容作出相应裁判,也可以裁定撤销⽣效判决或者裁定,发回作出⽣效判决、裁定的⼈民法院重新审判。
4.⼈民法院审理再审案件,发现⽣效裁判有下列情形之⼀的,应当裁定发回作出⽣效判决、裁定的⼈民法院重新审理: (1)审理本案的审判⼈员、书记员应当回避⽽未回避的; (2)依法应当开庭审理⽽未经开庭即作出判决的; (3)未经合法传唤当事⼈⽽缺席判决的; (4)遗漏必须参加诉讼的当事⼈的; (5)对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未予裁判的; (6)其他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裁判的。
行政案件庭审过程在行政诉讼中,庭审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因为庭审是当事人在法庭上进行实质性争辩的唯一机会,也是最后定案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行政案件的庭审过程和相关法律规定。
庭审前的准备工作庭前会议庭前会议是指在庭审前,由行政机关或者人民法院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的事先协商,以达成和解或明确争议焦点的程序。
庭前会议由法官主持,当事人可以自己出席或委托代理人代理。
在庭前会议上,法官会对当事人的争议焦点、当事人对证据的意见及可能引起争议的法律问题等进行询问和澄清,以促使当事人调解或说明诉求。
证据的准备在庭审前,当事人应当努力搜集、整理、足量证据。
除了书证、物证、证人证言、鉴定意见等各种证据外,行政案件还可以采取勘验、视察等方式进行证据的获取。
当事人可以在公证机关出具的证明时,告知对方当事人或者人民法院,作为证据使用的有效依据。
开庭宣告在开庭前,法庭应当在规定通知期限内,通知当事人应到庭参加诉讼,并告知当事人自己应当从何时、何地出庭,应当怎样陈述、辩论自己的事实和意见。
宣读起诉书和答辩状法庭在宣读起诉书和答辩状的时候,应当向当事人说明起诉或答辩的主张、事实和理由。
当事人陈述和质证在陈述和质证环节,当事人可向法庭说明自己的主张、理由和证据,并对对方当事人的陈述、质证和证据进行反驳和说明。
当事人对于书证证据的举证时间一般是在开庭前的提交期限,物证和鉴定意见应在开庭前提交,证人证言在庭审上引出证人作证时提交。
当事人在证据交换完毕,进行陈述、质证环节,不得再添新证据。
法庭调查若法庭认为有必要,可以要求当事人澄清其陈述或补充未陈述的事实,或指派人员从事实发生的地点或现场获取有关的证据。
在庭审过程中,当事人有撤回起诉的权利。
当事人对此作出撤诉确认书,加盖单位公章或者当事人签字盖章便可以撤回起诉。
但是,提交了完整的书面诉状或者答辩状,但是在庭审中又撤回的案件,除非当事人另有要求,一般也不加收案件受理的费用。
庭审后的结果宣判正式宣判前,应当出示法庭记录。
/html/gongxuan/
北京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试述行政案件的审判监督程序
北京公开选拔领导干部:(1)申诉。
对于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依法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诉,要求再审,但判决、裁定不停止执行。
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2年内提出。
人民法院收到再审申请后,经审查,符合再审条件的,应当立案并及时通知各方当事人;不符合再审条件的,予以驳回。
(2)提起再审。
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决定是否再审;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有权提审或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诀、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
对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3)再审案件的审理程序。
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案件,应当裁定中止原判决的执行。
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理的案件,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
如果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的,应当按照第一审程序进行,所作的判决、裁定,可以上诉;如果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二审人民法院作出的,或者是上级法院提审的案件,应当按照第二审程序进行,所作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