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辽宁省抚顺市第十九中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散步》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3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散步》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散步》。
该篇文章选自教材第一单元“生活家园”,主要讲述了作者莫怀戚与母亲在田野散步的过程中,体会到家庭亲情、自然之美以及生活中的点滴幸福。
教学内容涉及教材第一章节“走进文本”,详细内容为文章的朗读、理解、分析和感悟。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2. 学会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 感受亲情的美好,学会珍惜家庭亲情,培养关爱家人、关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如何引导学生感受亲情。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写作方法,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家庭散步的照片,引发学生对散步的共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教师适时指导。
3. 理解课文: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分析文章结构。
4. 例题讲解:针对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章中的美句,并进行仿写。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中的亲情表现,分享自己的感悟。
8. 情感教育: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家庭亲情的理解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1. 散步2. 文章主题:家庭亲情、自然之美、生活幸福3. 写作方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运用文章中的修辞手法,仿写一个描写自然景物的句子。
(2)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家庭亲情的理解。
答案:1. 仿写句子:夕阳如金,洒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2. 家庭亲情理解:家庭亲情是生活中最珍贵的财富,我们应该珍惜和家人相处的每一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散步》,让学生感受到了家庭亲情的美好,培养了关爱家人、关爱生活的情感。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6课《散步》教案教案:《散步》一、教学目标:1. 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词语。
2. 能够描述人物外貌特征并运用所学词汇进行交流。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感。
4.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 理解课文的结构,主旨和细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课件、课文、图片等2. 学生:课本、笔、纸等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 利用图片导入课题,让学生猜测图片中人物的活动。
2.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平时喜欢散步的场所和原因。
Step 2:阅读理解1. 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回答以下问题:(1)散步的时候,小波和爷爷都喜欢去哪里?(2)小波和爷爷的散步次数有一样的吗?(3)小波为什么没有时间天天陪爷爷散步?(4)文章最后展示了什么情景?2. 学生交流讨论答案,并由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Step 3:词汇学习1. 教师呈现重点词汇并进行解释。
Step 4:练习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相关词汇,编写一段关于自己喜欢散步的短文。
Step 5:总结1. 教师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五、课堂作业1. 完成课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散步》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运用所学词汇进行表达。
同时,通过讨论和交流,学生的观察力和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
但在课堂组织上需要更加灵活,加强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更多地进行真实的口语表达,并且加入一些游戏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散步》教案5篇《漫步》是一篇玲珑剔透的精致散文,本文“以小见大”,通过一件生活小事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一传统美德。
以下是我为大家细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部编版七班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漫步》教案教学目标:1、情感朗读,感悟浓浓亲情。
2、品尝语言,感受散文语言美。
3、培育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情感。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育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深刻含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支配:一课时教学互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相亲相爱》。
2、#教案# 导语:我们国家有14亿人口,这里面有许很多多的家庭,每个家庭每一天都发生着很多奇妙的故事,今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的家庭,来感受一下这个家庭中所发生的美妙的亲情故事,你肯定可以从中体会到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体谅、和谐相处的美妙。
3、现实课题、。
走进莫怀戚,了解(出示投影,师读生明确)。
二、朗读感知,整体把握1、走进课文,听读感知(出示投影、播放录音)。
要求:听准字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给加点字注音:熬、霎时、嫩芽、分歧、粼粼师提问,正音。
生齐读两遍3、结合句子,解释下列词语(生答,师引导,出示答案,完成投影)。
(1)母亲信服的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信服:原意是信任并佩服,这里是信任并听从的意思。
(2)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情愿。
各得其所:意思是每个人都得到合适的安排。
4、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点拨:本文蕴含着浓浓的亲情,读时语气要温柔,语调要平稳,声音不能过高或过低,亲切中要含着庄重。
找几位同学有感情的把文章再读一遍。
(读后纠错、评价)5、听读后完成下列各题(投影)。
A、漫步的人有哪些?B、漫步的季节呢?C、漫步的地点?D、漫步当中发生了什么事情?E、结果怎样?三、合作沟通,解读探究1、跳读课文,评谈人物(投影)说说你喜爱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请有感情地读出文中对他/她的描写。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散步》精品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散步》学习。
本篇文章选自教材第一单元“自然颂歌”,涉及到章节内容包括:文章作者介绍、生词学习、文章内容分析、主旨探讨等。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莫怀戚《散步》,通过对其语言特色、情感表达解读,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美好,体会亲情珍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掌握本课生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写作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热爱,感受亲情美好,培养学生家庭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章写作特色、主旨探讨。
2. 教学重点:生词学习、文章内容分析、情感体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美好,进而引入本课学习。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勾画出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交流:学生分小组,讨论文章主题、写作特色,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主旨,讲解文章写作特色,如修辞手法、句子结构等。
5. 随堂练习:针对文章重点、难点,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情感体验:学生分享自己对文章感受,谈谈对亲情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散步》2. 作者:莫怀戚3. 生词:若干(具体生词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而定)4. 文章主题:感受大自然美好,体会亲情珍贵5. 写作特色:修辞手法、句子结构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抄写生词。
(2)分析文章写作特色,举例说明。
(3)谈谈你对文章主题理解,结合自己生活实际。
2. 答案:(1)具体生词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而定。
(2)文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句子结构优美,富有诗意。
(3)开放性答案,学生结合自己实际经历,谈谈对文章主题理解。
《散步》语文七年级上册部编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圈点勾画和小组合作的方式,理解和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字词和句子,提高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多角度阅读和思考,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对家庭和亲情的感悟,以及通过散步这一具体事件来展现家庭情感的方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深刻领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家庭观念和亲情观念,进一步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真挚,从而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和亲情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小组讨论,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对家庭和亲情的感悟,以及通过散步这一具体事件来展现家庭情感的方式。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刻领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家庭观念和亲情观念,进一步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真挚。
三、作者简介《散步》的作者刘亮程,生于新疆库车县阿克苏地区沙雅县的一个小村庄。
他创作了多篇散文和小说,主要关注乡村生活和自然景观,以及人们在这些环境中的生存状态。
他的作品语言简洁而富有诗意,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自然和传统的疏离感和失落感。
四、创作背景《散步》这篇散文写于1998年,当时作者已经年近半百,正值家庭与事业的关键时期。
这篇文章是作者对家庭生活和亲情的深入思考与感悟,表达了他对家庭、亲情和人生意义的独特见解。
五、重点字词嫩绿:指浅绿色,形容植物绿油油的,多用于形容春天的新叶。
汲取:指从水源中取水,常用于比喻从书籍中获取知识。
委屈:指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而感到难过。
分歧:指不同的意见或者看法。
取舍:指选择或者放弃。
蹒跚:形容步履不稳,多用于形容老人或者小孩。
担当:指承担责任或者义务。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些与家庭生活、亲情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家庭生活和亲情体验,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
知识讲解:首先,教师需要对课文中的重点字词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其含义和用法。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散步》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散步》。
该篇文章选自莫怀戚的散文集,主要讲述了作者与母亲、妻子、儿子一起散步的故事,描绘了一幅温馨、和谐的家庭生活画面。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分析课文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运用生动、贴切的词语描绘景物和情感的方法。
3.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和成语。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家庭、亲情的热爱和珍视。
3.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和成语,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动描绘和情感表达,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和成语,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卡片、成语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家庭散步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散步话题的兴趣,进而导入课文学习。
2. 朗读课文:让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感受课文的节奏和情感,同时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
3. 熟悉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4. 分析课文:带领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生动描绘和情感表达,学习作者运用词语描绘景物和情感的方法。
5. 学习生字、新词和成语:通过生字卡片、成语卡片,让学生认读、理解并运用这些词汇。
6.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一道关于描绘景物和情感的练习题。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语和方法,现场描绘一幅景物或表达一种情感。
六、板书设计1. 课文散步2. 生字、新词和成语3. 课文结构:开头、发展、高潮、结尾4. 情感主题:家庭、亲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与家人散步的短文。
答案示例:周末,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公园散步。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散步》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1. 散步的意义2. 田野间的景色3. 与家人共度的美好时光4. 散步引发的思考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2.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景物特点,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3. 领悟文章中所传递的亲情、友情、人生观等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章中景物描写的细腻情感表达。
2.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细节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田野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节奏和情感。
3. 精讲课文:a. 分析文章的细节描写,让学生找出喜欢的句子并分享感受。
b. 老师讲解文章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句子为例,分析其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文章的描写手法,写一段关于自己与家人散步的文字。
六、板书设计1. 《散步》2. 重点词语:田野、散步、亲情、友情、人生观3. 文章结构:散步的意义→ 田野间的景色→ 与家人共度的美好时光→ 散步引发的思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与家人散步的作文。
2. 答案示例:作文内容要真实、具体,突出散步过程中的美好时光,体现亲情、友情等价值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文章的情感理解较为深入,但在细节描写方面还有待提高。
下节课将加强此方面的训练。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与家人一起散步,观察身边的景物,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文章中景物描写的细腻情感表达。
2. 分析文章的细节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学生模仿文章描写手法,进行随堂练习。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6课《散步》课文原文及教案【本文概要】《散步》是一篇体现浓浓亲情的文章。
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本单元要求本文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本文概要】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6课《散步》教案教学目标:1、体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2、学习课文运用精巧的细节描写表现主题的方法。
3、赏析课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重点:赏析课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幸福的家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的家庭的生活细节也往往渗透着深情的爱。
进入《散步》的牧歌式的情景,你就会感受到家庭成员之间的真挚感情。
今天我们学习这一课,要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对课文进行的“美点寻踪”。
二、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请同学大声地朗读课文,明确本文的线索,体会本文的感情基调。
明确:A、作者以“散步”为线索,把几个镜头联缀起来,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B、欢愉,深沉。
2、浏览课文,思考交流:A、用不同的表述介绍课文中的人物。
(1)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2)祖孙三代人(3)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4)老年人、中年人、幼儿(5)慈祥的奶奶、孝顺的儿子、天真可爱的孙子B、从不同角度表述概括介绍课文的内容。
(1)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2)中年人的责任感(3)亲情、真情、责任感、生命感(4)沉重的责任、自需背负(5)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6)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生命的摇篮(7)互相爱护、尊重、体贴和理解的一家人(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从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把能力的训练渗透到教学中,不应该追求答案的。
)三、品读课文,赏析美点。
1、在文中选取“散步”这生活的一角,以“我”和母亲的关系为线索,逐步展现了一家祖孙三代人的和睦、亲爱的关系。
文中通过几个细节描写,浅显而有深颂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的美德。
小组合作把它们找出来,讨论交流体会它们的深意。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散步》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散步》是当代作家莫怀戚于1985年创作的一篇散文。
此文通过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事件,引发了作者的一种“生命的感慨”,抒发了一种交织在母子、父子、祖孙三代之间浓浓的亲情。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4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散步》课文原文及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初一上册语文《散步》教案篇一设计思想: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的自尊心、主动性和求知欲已大大提高了,同时,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析、理解、审美和口头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做问题的发现者、思考者、探索者。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情趣2、过程与方法:揣摩重点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了解“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美好品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1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美。
2培养学生遵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人性美并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
教法设计:诵读品味法点拨引导法教法指导:引导学生说事、品情、赏景、析意、悟法。
教学准备:(1)歌曲《家和万事兴》《让爱住我家》(2)ppt教学过程:一。
歌曲导入播放《家和万事兴》,让学生说出歌名。
背出“家和”的两句--“妻贤福星广”、“母慈儿孝敬”。
现在我国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个家庭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的缩影。
家庭和谐了,社会就和谐了。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莫怀戚的《散步》。
作者:莫怀戚,重庆人,当代作家,重庆师范大学教授。
二。
听读入境,积累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熬分歧意思霎时散步拆散尽头粼粼背起后背蹲下2、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信服熬分歧意思拆散各得其所委屈尽头粼粼自然仔细三。
【导语】《散步》是⼀篇体现浓浓亲情的⽂章。
记叙了⼀家三代野外散步的“⽣活细节”,表现出⼀家⼈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爱幼的传统美德。
本单元要求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初⼀上册语⽂第6课《散步》课⽂原⽂ 我们在⽥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和⼉⼦。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了,⾝体不好,⾛远⼀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象我⼩时候很听她的话⼀样。
天⽓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些⽼⼈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熬过了⼀个严冬。
这南⽅的初春的⽥野,⼤块⼉⼩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也密了;⽥野⾥的冬⽔也咕咕地起着⽔泡⼉……这⼀切使⼈想起⼀样东西——⽣命。
我和母亲⾛在前⾯,我的妻⼦和⼉⼦⾛在后⾯。
⼩家伙突然叫起来:“前⾯也是妈妈和⼉⼦,后⾯也是妈妈和⼉⼦。
”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路,⼤路平顺;我的⼉⼦要⾛⼩路,⼩路有意思……不过,⼀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我的⼉⼦还⼩,他还习惯听从他⾼⼤的⽗亲;妻⼦呢,在外⾯,她总是听我的。
⼀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就像领袖⼈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我想找⼀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家⼈,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已短。
我说:“⾛⼤路。
” 但是母亲摸摸孙⼉的⼩脑⽠,变了主意:“还是⾛⼩路吧!”她的眼睛顺⼩路望过去:那⾥有⾦⾊的菜花,两⾏整齐的桑树,尽头⼀⼝⽔波粼粼的鱼塘。
“我⾛不过去的地⽅,你就背着我。
”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去了。
到了⼀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
我的母亲虽然⾼⼤,然⽽很瘦,⾃然不算重;⼉⼦虽然很胖,毕竟幼⼩,⾃然也很轻。
散步【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概括文章大意,把握情感基调。
2.小组合作学习,归纳人物特点,感受温馨的家庭氛围。
3.理解“我”作为中年人所应当承当的责任。
4.结合生活体验,培养孝敬父母、珍惜亲情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小组合作学习,归纳人物特点,感受温馨的家庭氛围。
难点:理解“我”作为中年人所应当承当的责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有没有和父母一起散步的经历呢?如果有,散步时你的心情如何?(请两至三个同学讲述经历,与大家分享感受)2.教师结语:看来啊,散步真是件悠闲愉悦的事儿,尤其是和父母一块儿散步。
那么,莫怀戚一家在散步时又发生了什么呢?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莫怀戚的《散步》。
二、自学感知内容,把握情感基调1.请同学放声朗读课文,读好后自学思考以下问题:①“散步”的人物、时间、地点。
(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初春;田野)②概述“散步”过程,要求简洁全面。
(我劝母亲出去散步,母亲顺从了,并在遇到走大路和走小路的分歧时主动依从孙子,我和妻子在不好走的地方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文中有一句话非常简洁地概括了上述内容: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③这是一次让我感受到……的“散步”。
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感受要细腻、真切、有个性。
(愉快、悠闲、温馨、浓浓的亲情)2.赏读第一句话。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①用温馨、愉快、悠闲的语气来读。
②比读:我们一家人在田野散步。
明确:罗列一家三代中每个人,“我的”则强调了“我”和家人的关系是十分亲密真挚的,整个画面非常温馨和谐。
三、合作赏析人物,感受浓浓亲情那么,这温馨的一家人中,你最喜欢谁呢?为什么?可以用:“我最喜欢(),因为他/她是一个()的人,从文中()可以看出来”的句式说说。
注意人物的动作、语言、及细节。
(先默读全文,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预设:A.儿子聪明可爱: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6散步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6散步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储备点:(1)积累重要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及词义。
(2)积累语言,揣摩语言2、能力培养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味鉴赏语言的能力。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4)夹叙夹议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和欢乐纯真的情,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重点、难点:1、重点:(1)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难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教学资源:1、多媒体设备2、音像资料:歌曲《致爱丽丝》《常回家看看》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环节:1、朗读课文,自己查字典,解决字的读音,找出课下注释中没有,自己又不理解的字词,整理在笔记本上,小组同学之间交流字词整理情况。
2、朗读课文,感受亲情的和暖。
用一句话说说你读这篇文章的感受。
二、文本研讨环节:课堂导入:记得周国平说过,家,是一只船,是避风的港湾,是游子心中永远的岸。
家庭中,正因为有了父母坚强的臂湾,有了他们无微不至的嘘寒问暖,我们才感受到无尽的温情与和暖。
如今,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再担不起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天,去共享亲情的无限。
(一)初读入情整体感悟1、配乐朗读。
阅读提示:(1)播放乐曲《致爱丽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家庭的亲和力。
(2)思考:课文向我们讲了何事?何人?何景?(3)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我们一起来探究以上两个问题。
)2、反馈、点评、小结:(1)我们一家三代四口人、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
(2)师生明确:“和美”的家庭。
(二)研读入境合作研讨(下面就让我们把自己也融入这样一个“和美”的家庭,去感悟他们美丽的心灵。
讨论)1、展示题目:(1)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理由是什么?(小组口头表达)(2)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到底谁说了算?假如是父亲或母亲,当尊老爱幼不能两全时,你会怎么做?(班上书面交流)2、研读要求:(1)小组内个人见解独到、精彩,每人欣赏一个人。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6散步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6散步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揣摩含义丰富的语句。
教学重点:1、品味揣摩含义丰富的语句。
2、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感悟亲情美。
过程与方法1、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有一种水,能让人喝醉,这种水叫做母爱,因为母爱如水;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做父爱,因为父爱如山。
我们的父母整天辛辛苦苦的工作,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如今,他们年纪大了,孱弱的双肩已经不堪重负。
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1、作者介绍莫怀戚:1951年出生,男,汉族。
笔名周平安、章大明。
当代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重庆人。
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散文《散步》和《家园落日》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2、基础知识(1)给加点字注音嫩芽(nèn)咕咕叫(gū)分歧(qí)粼粼(lín)熬过(āo)拆开(chāi)(2)解释下列词语信服:相信并佩服。
分歧:意见不一致。
粼粼:形容水的明净。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3)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我”一家三代四口人在田野上散步。
(4)课文中共写了几个人?主要人物是谁?“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我”是主要人物,一般来说,作者笔墨较多,作用较大,最能表现主题的就是主要人物。
(5)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祖孙俩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而母亲又改变了主意,走小路。
二、研读入境,感知人物1、齐读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含义。
“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的很仔细。
《散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理解、积累“分歧、各得其所、粼粼”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爱意浓浓的家庭氛围。
3、品评人物,让学生试着将自己的观点完整的表达出来。
过程与方法:1、情境导入法。
2、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语言,体会亲情的美好,感受爱意浓浓的家庭氛围。
三、教学设想在教师富于亲和力的语言引导下,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的方法构建新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由《妈妈爱吃鱼头》的短文导入:(问生)文中有几个妈妈爱吃鱼头?妈妈真的爱吃鱼头吗?(教师)是因为妈妈爱“我”胜过于“鱼头”。
(问生)用哪个字来概括短文主旨最贴切?(爱)。
爱是家的主旋律,因为有了它我们才能快乐的成长。
母爱伟大,父爱深沉。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的《散步》,去感受那充满浓浓亲情的爱的场面。
(二)检查预习1、正音:熬咕咕霎水波粼粼2、词义:分歧:意见不一致。
各得其所: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三)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下列问题。
投影(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提示:抓住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学生思考后回答,明确: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2)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用文中的一个词回答。
指名回答。
“分歧”。
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3)此时为什么“我”感到责任的重大?我做出了什么样的决定?最后又听谁的了?明确:“我”认为,母亲年老体弱,余年不多,伴随她的机会已很少;儿子年纪尚幼,来日方长,伴随他的机会还很多。
于是“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作出了“走大路”的决定。
这个决定是明智的,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的美德。
同时母亲的选择是走小路。
这又体现了我国另一种传统美德,是爱幼。
(四)研讨课文,探究主旨过渡:一个小小的分歧,在一家人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关爱中消除了。
《散步》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词汇,并准确认读课文注释词语的含义,赏析课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文章主旨,掌握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做到在实际运用中为己所用。
3、反复阅读、朗诵感知课文、分析课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对文章进行探讨,学习课文用微小的情节表现宏大主题的方法。
4、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爱,从而做到珍惜亲情,敬爱父母,孝顺父母,体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课时】1课时【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教学难点】品读文章,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与家人在一起吃饭、看电视,还是聊天都能表现出家人之间的情感。
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
《散步》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散文。
二、整体感知1、学生齐读课文。
2、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明确:“我”,母亲,儿子,妻子。
主人公是“我”。
总结:这是三代同堂的故事3、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提示:人物+地点+事情明确:时间:春天地点:田野事件:散步小结:我们一家三代四口人、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
三、课文赏析1、散步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说明不平凡的事情让我们眼前一亮?明确:散步的过程产生了分歧。
2、散步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样的分歧?决定权在谁?(1)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本不愿出来。
(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
注意“熬”字)(2)儿子要走小路,因为小路有意思。
(3)决定权在我,母亲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
3、学习任务一:找出做出决定的原因“我”是如何化解这分歧?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用以下的模板回答问题,讨论结束后请小组代表发言。
决定:原因:朗读文本:(1)走大路的小组发言决定:“我”决定走大路原因: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6散步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6散步教学设计第1篇】活动目标:1.大胆猜测标志在书中的意思,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2.认识生活中常见标志,并了解其意义和用途等。
3.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愿意倾听同伴的猜测。
活动准备:《兔子先生去散步》PPT活动过程:一、引出主题1、老师在PPT上放两张(大润发和肯德基),2、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地方?你怎么知道?(从标志中看出来的)二、感受故事1、出示第一页,引导幼儿观察兔子的家和兔子的标志小朋友这又是谁的家呢?为什么?(因为有兔子的标志)小朋友可真棒,这就是小兔子的家,那这只小兔子是男孩还是女孩呢?为什么?那我们叫它兔子先生好吗?跟它打个招呼。
2、放映《兔子先生散步去》的PPT,引出故事这一天,天气怎么样?你怎么知道?天气那么好,兔子先生出门去散步,什么叫散步?知道吗?(到外面很轻松地、慢慢地去走走)你想和兔子先生一起去散步吗?我们一起去看看路上还有什么好玩的标志呢?3、欣赏故事,认识标志(教师加上语言、情节)(1)兔子先生过了桥后,咦?接下来的这个标志好奇怪啊?这是什么标志?(小心斜坡)我们平时过桥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上桥、下桥的桥面很陡,我们要怎么做呢?要慢慢走,小心摔跤。
瞧,这兔子先生走得太急了从斜坡上滚了下来。
(2)接下来的是什么标志呢(3)他掉到了洞里,这是谁的家?在这里你发现了什么标志?兔子先生看不懂这个标志!小朋友当你遇到不懂或不知道的事情,你会怎么做?(幼儿尝试求助)小结:遇到困难不要急,动动小脑筋,也可以去求助别人,互相帮助。
(4)刚才大家在一起看书的过程中,我看见你们一直在笑,为什么笑啊”(觉得有趣、好玩、搞笑……)4、教师总结兔子先生散步的路上发生了有趣的事情令我们觉得很好笑,但是如果没有这些标志提醒的话,会怎样(更加倒霉的,说不定在散步路上就要发生危险了!)说明这些标志的作用非常大,有了这些标志兔子先生的散步才能够化险为夷、顺顺利利的,你们说对吗三、回归生活1、画面转到了幼儿园,兔子先生这次又去散步,来到了我们幼儿园,这里也有很多标志,我们来帮助兔子先生认识认识。
《散步》教学设计——胡献霞
课文赏析: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玲珑剔透、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它像一首动人心弦的诗,一支感人肺腑的歌,读这篇文章的历程,是人的心灵随着作者优美的文字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美的旅行。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评美,把阅读的过程当作是美点大追寻的过程,逐步提高赏读美文的能力。
2、在感受美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美,并把它移植到写作中。
[设计思路]
以读带写,在作品中美的启发下到生活中去发现美。
[课中活动]
读中寻找美,写中表现美。
[教学设计]
一、导入
罗丹说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光。
在我们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美的身影。
它也许是人与人之间真情的一次流露;它也许是不经意间闯入你视线的一处风景;它也许是久久寻觅的人生的真知灼见;它也许是前人留下的笔墨痕迹……只要你用心去感受,就会发现它的倩影。
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在莫怀戚的《散步》中踏上寻美之旅。
(板书:踏上寻美之旅)
二、读中寻美,说中悟美
(一)默读,寻“手法美”(板书)
1、默读全文,说说对全文内容的理解:
归纳小结:本文借一家四口散步的故事,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图景。
事情虽简单,却写得一波三折,在波谷与波峰上折射出亲情、人性的亮丽之光。
在文中既有亲情之美,人物的行为又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文末的抒情句还含蓄地点示了作为人所肩负的重大责任感和使命感。
2、这篇散文为了表现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作者有不是面面俱到,而是选取生活中极普通的事情——
散步来写,这是一种什么手法?
归纳:这种表现手法是——以小见大。
(二)细读,寻“人情美”(板书)
1、找出文中让你最感动的细节、句子,小声地细读这些语句,要求读出你感受到的人性之美与人情之深。
2、请同学示范朗读,其他同学点评,教师在此基础上适当指导。
提示⑴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朗读的感情基调:欢愉而深沉。
⑵欢愉时语速快,深沉时语速慢。
⑶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我”——善良孝顺、关爱母亲(劝母亲散步、决定走大路、背母亲)。
妻子——温柔贤惠(在外面听我的)。
儿子——活泼听话,聪明伶俐。
我母亲——老迈、顺从、善解人意、慈爱亲切、爱护小辈。
⑷注意文中停顿和重音的处理。
(三)选读,寻“诗意美”(板书)
1、找出文中写景的语句。
2、男、女生各读一段,再交叉评析。
评: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
“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
评:第二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
这些都写出春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
字里行间流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小结:文中两处对初春的描写,在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为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这轻描淡写中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
(四)品读,寻“语言美”(板书)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用圈点批注法画出文中大家认为最精美的语句,并以旁批的形式分析其美在哪里。
2、请选派代表以“我们欣赏的美句是:__________,它有一种______________之美”的句式展示各小组的寻美成果。
1)有一种情趣昂然之美: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侯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2)有一种含义丰富之美: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3)有一种句式对称整饬之美: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句子语意对举与反衬,于平实中见灵气,在浅易中见哲理,韵味无穷。
运用顶真辞格,琅琅上口,富有韵感。
三、美中寻法,写中现美
1、学“以小见大”的手法,从生活中选取与亲情有关的真实、具体的小事,从中感受人间真情,感悟世间真理。
然后用下列句式写一段话:
句式:亲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从中我感受(悟)到了_________________。
2、文似看山不喜平。
本文情节简单,作者采用了尺水兴波、一波三折的写法,在情节的起伏跌宕中,体现了浓浓的亲情。
请依照句子“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在路平坦;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写一句话,要能反映出亲情小事中的一个分歧点或矛盾产生的焦点所在,以使所叙小事的情节更曲折、情蕴更丰富。
如:有时候,()也会_______________,后来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
|
3、有矛盾分歧,就会有思想斗争,你能进一步想象一下出现分歧时双方的心理活动吗?
请补充到上面的文字中,使文字内容更丰富。
4、你还能进一步把文中的对称句运用到你的文段中,也写出几个对称句吗?。